中学劳动课程教案

2023-12-30

中学劳动课程教案 篇1

  课时目标

  1、了解作者第一次挑煤的艰难

  2、赏析重点句子、反复品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是一个懂事、勤劳、坚韧的孩子

  教学重难点:

  体会第一次挑煤的艰难

  教学安排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孩子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劳动的开端》这一课。谁能概括一下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破题深入,初步理解课文。

  你的回答告诉我你是一个读书很仔细的孩子。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再读题目(读)。课文中有一句话照应了题目,是那一句?

  生:从此,我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板书)

  不错,就是这句,齐读这句话(读)。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生:我从那时候开始走上了打工赚钱的道路。

  “我”指的是?

  生:吴运铎

  “从此”是指?

  生:从我第一次挑煤开始。

  “艰难”是什么意思呢?

  生:艰难就是非常的艰苦、困难。

  你所理解的“生活”是什么呢?

  生: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衣食住行。

  那你的生活是怎样的?

  生:我的生活是非常幸福的。有好吃的,漂亮的衣服,出门可以坐车,还有爸爸妈妈疼爱我,周围的人都关心我。

  那当时的吴运铎小小朋友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呢?

  生:当时的吴运铎家里穷得都揭不开锅。

  什么叫揭不开锅?

  生:就是没米做饭了,全家都吃不饱。

  生:他们只能喝野菜粥。还要受欺侮。

  说得太正确了!你还能看出当时的穷人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吗?

  生:工人进出连腰都伸不直,像狗一样······把煤从窑里拖出来。

  说说你对这个比喻句的理解。

  生:当时的人民很苦,就像狗一样,说明地位之低下,劳动环境之恶劣,而且窑主随便挑个地方,挖个斜洞就叫人下去采煤了。

  想象一样,人们像狗一样爬进去,又像狗一样爬出来,这个比喻是多么生动形象啊。

  所以,作者从此(生接读)——我走上艰难的生活道路。

  这就是他(读题):劳动的开端!

  而这样的劳动是(生接):艰难的。到底艰难在哪呢?现在请你们翻开书,仔细阅读第四到第二十八自然段,找出描写作者挑煤艰难的句子,反复品读,批注你的感悟。

  三、全班交流

  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生:“得了吧!你也挑得动煤?像个瘦猴子,不要让扁担把你压扁了。”当时的作者身体很瘦弱,不堪重负,所以挑煤对他来说非常艰难。(板书:身体瘦弱,不堪重负)

  是啊!要是对于一个强壮的成年人来说,还有没有那么艰难?

  所以,作者说,从此(生接读)——我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生:“睡的`正熟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浑身疼痛。”

  老师把这一句话变了一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重重地摔在地上,浑身疼痛。“

  体会一下这两句话,有什么感受?

  生:用打比方的说法进一步说明“我”被摔得很重,很痛,就像掉进了万丈深渊。

  “掉进万丈深渊”是一种怎样的疼痛啊?带着你们的感受,读一读这句话(读)。

  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那种仿佛调入万丈深渊的痛。但是为什么作者会突然摔到地上呢?

  生:因为桌子被人抽调了。

  从这个:“抽”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办事人员的冷漠,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负。(板书:人情冷漠,备受欺侮)

  读到这里,你是怎样的心情?

  生:对于办事员,我很愤怒,对于作者,我很同情他。

  那么,把你的愤怒和同情读出来好吗?(读)

  所以,作者说,从此(生接读)——我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好,继续谈。

  生:“不一会儿又要爬山。这山原来没有路······我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打秋千。”从这句话我体会到了山路很难走,担子又很重,作者挑得很辛苦。

  这也是一句比喻句。孩子们,你们走过山路吗?你们背着重物走过山路吗?

  生:很累、很难走,一不小心还要摔倒。

  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老师来读一读这段话,你们想象画面。(教师读)。告诉我,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小小年纪的作者挑着沉重的担子,一步三滑地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很艰难。(板书:路途崎岖,一步三滑)

  所以,他说,从此(生接读)——我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继续。

  生:“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作者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肩头疼痛难忍的程度,说明了挑煤劳动的艰苦。

  孩子们,你们能够想象被滚水烫过的感受吗?那是一种怎样的疼痛啊?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读)所以,他说,从此(生接读)——我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面对如此艰难的体力劳动,我们的作者还是选择了去挑煤,他为什么非要去挑煤不可呢?

  生:因为家里实在是太穷了“家里穷得揭不开锅”。

  正确的,因为贫穷,使得他不得不小小年纪就要起养家的重担。还有吗?

  生:因为当时的劳动人民生活的很苦,大家都是这样的,“我看见比我大点儿的孩子都去挑煤”

  是啊,在当时,贫苦的孩子们没有机会读书,都是早早的要去干活儿。

  生:在当时,人们都是很冷漠的,没有人帮助他们。“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负”

  没错。你很会读书。

  是啊,小小年纪,就要担负起成年人做的苦力活,从他第一次挑煤的经历中,你觉得小运铎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很有责任感的孩子。小小年纪就知道为家人减轻负担。(板书:有责任感)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很坚韧的孩子,面对如此繁重的劳动,他始终坚持着,就算受了如此重的伤,第二天还是去了。(板书:坚韧)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当他受了很重的伤时,也不愿意母亲看到伤心。(板书:懂事)孩子们,这是一个多么有责任感、坚韧而又懂事的孩子啊!即使遍体鳞伤,也不愿意母亲为他操心。当他回到家后,与母亲有一段对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师读母亲,生读儿子)

  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母亲会这么说,怎么做呢?请你拿出纸和笔,发挥你的想象,写几句话吧!写一写、展示。

  三、总结

  孩子们,这一课我们就学完了,学到这里,你想说什么呢?

  生:我觉得小运铎的命运太苦了,他的那次劳动太艰难了,当时的社会太黑暗了。我们真幸运,能够生活得无忧无虑。

  生:我觉得今天的幸福生活真是来之不易啊!我们一定要珍惜!

  是啊!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也是靠祖先们的辛勤劳动换来的,如果没有他们的艰苦付出,就没有幸福生活,孩子们,我们是幸运的,没有生活在那个艰难的年代,但是,我们仍旧不能忘记劳动,因为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出更好的明天!

  四、板书设计

  劳动的开端

  身体瘦弱,不堪重负人情冷漠,备受欺侮路途崎岖,一步三滑

  我——有责任感、坚韧、懂事

中学劳动课程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熟悉《劳动歌》旋律,感受艺术表现中的真善美

  二、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劳动歌》,能够理解和表现劳动的喜悦与欢乐。

  三、能力目标:将歌词与曲调及画面结合,体会各种艺术要素的联系。主动感受理解歌曲的内涵。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分析歌曲中重复手法的运用和意义。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识别艺术作品和艺术要素所表达的情感与情绪,并作出反应。

  教学准备:

  1、美术活动的材料与表演道具。

  2、有关多媒体光盘和音响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辅助铺垫

  1、发声练习:连音与顿音唱法。体会两种唱法的特点。

  2、视唱练习:弱起节奏的认识与学习。

  二、创设情景,以趣激思,学唱歌曲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看过动画片《白雪公主》吗?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

  师:小矮人长的那么丑,有什么值得我们喜欢的?

  师:正因为它们有善良的美德,才深受人们的喜爱。只要拥有一颗美丽的心灵,他就是最可爱的人。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唱动画片《白雪公主》的插曲《劳动歌》。

  (板书)《劳动歌》

  2、聆听歌曲《劳动歌》,整体感受歌曲的情绪。

  思考与感受:

  a、从歌曲中你感受到怎样的情景?(热烈的劳动场面)

  b、找出你认为最有特点的乐句。

  3、学唱与分析歌曲。(1~2遍)

  思考:

  a.歌曲由几部分组成的?(二部分)

  b.歌曲中有哪些重复的地方?(音调节奏词义)

  c.这些重复有什么作用?

  ——具有表现劳动动作和劳动律动的作用。

  ——有一种坚定、果断的表现。

  4、重、难点练习,指导纠正。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自创情景,探索体验,表演歌曲

  1、自创、自编、自演七个小矮人愉快劳动时的情景。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活动好吗?请看大屏幕。

  师:你们的帽子准备好了吗?看谁的帽子最漂亮!(挑选七个同学进行表演,其他同学点评)

  2、分三组进行合作,共同演绎《劳动歌》。音乐活动中用自己的表达方式或同他人合作按音乐节奏来创造、表现音乐内容,加强对音乐节奏的感受。

  师:大家分组讨论和准备,时间2分钟。其他同学分成两组:一组演唱歌曲,二组拍打节奏。

  3、一起快愉地表演歌曲《劳动歌》。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劳动歌》,你明白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

  从三个方面设计本课的教学流程:

  1、在准备部分的发声和视唱练习中,有意结合歌曲中的特点要素顿音唱法和弱起节奏进行了设计,更好地为歌唱教学做铺垫和辅助作用。使学生在实践中自然地掌握知识要点。

  2、创设情景、以趣激思。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思考与感受,如歌曲中重复的内容很多(有音调的重复、歌词的重复、节奏的重复),我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引起他们主动去探究和发现这些在歌曲中的作用。

  3、让学生自创情景、探索体验去演绎歌曲。如,学生自己设计的头饰、自编的劳动情景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等等。目的在于开拓教育空间,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感受与学习,自由自在地去展示自我、表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