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喜获2024奥运会主办权教案

2023-12-26

北京喜获2023奥运会主办权教案 篇1

  【基础知识精讲】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持(jīn)                            风度翩翩(piān)                            住(qín)                            得(yíng)      淘(tài) 二、掌握下面的多音多义字 三、辨析下面的形似字 四、词语积累矜持:竭力保持端庄严肃的态度。信守:忠诚地遵守。承诺:对某件事务答应照办。风度翩翩:形容举止洒脱。水泄不通:形容十分拥挤,好像连水都不能泄出。有效票:有实际意义,按照要求填写的选票。淘汰:去掉不要的,留下合适的。赢得:博得、获得。聚集:集合,凑在一起。 五、写作背景2001年7月13日傍晚,在莫斯科世界贸易中心召开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第112次全体会议,决定2008年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城市。举世瞩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经过两轮的投票,国际奥委会决定将2008年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权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这一决定的时候,神州大地沸腾无比。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亿万华夏儿女,无不为之欢呼,无不为之泪下。记者在第一时间将胜利的消息传回了祖国,迅速及时地向全国人民报道了中国申奥成功的喜讯,表达了中国人民无比振奋的心情。 六、文章主旨作者利用消息这种新闻体裁的优势,迅速地向全国人民报道了中国申奥成功的喜讯,表达了全中国人民无比振奋的心情,向全世界表明,富强、繁荣的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同时,通过引用国际体育知名人士的话,说明了强大的中华民族已经得到世人的瞩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这是改革开放二十几年的成功,是我们伟大的党领导我们振兴民族的成功。 七、结构分析消息是新闻体裁中一种重要的形式。作为一则消息,标题、导语 、主体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运用正、副两个标题,突出表现了举国上下各界人士对于申奥成功的喜悦与自豪。“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是正标题,概括了报道的中心事件。一个“喜”字贯穿全文。“得票数比第二名多34票”是这则消息的副标题,副标题的作用是突出了中国得票之多,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导语 则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主体部分是导语 内容的具体化。全文共十一个自然段:第1、2自然段:消息的导语 。举世聚焦莫斯科的世界贸易中心,奥运会的主办权牵动亿万人心,消息的导语 以抒情的笔法开篇,“所有”、“都”、“尽情”等词汇的使用表达了中国人申奥成功后无比喜悦、万分激动的心情。通过中国代表团成员的“矜持”的态度、“流淌”的热泪与国际奥委会萨马兰奇先生“平稳”的语调形成的鲜明对比.表达了中国人民申办奥运会的热切期望,也表明中国人民终于可以以一个强者的姿态,登上世界舞台。主体部分则紧承导语 ,扣住整则消息的中心,用充足的材料、典型的事例展开导语 之中已经点明的新闻事实,这是导语 内容的具体化表述。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展开叙述了三个主要内容:第3自然段:转述李岚清副总理的陈述内容,表明中国政府的坚决态度。中国政府的郑重承诺,是取得申奥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同时也向世人表明了中国政府的态度:认真履行自己的承诺,全力支持北京把2008年奥运会办成一届最出色的奥运会。李岚清副总理代表中国政府,更是代表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心声。第4、5自然段:通过一系列准确的数字,概括地报道了投票的情况。这一部分主要是报道两轮投票的情况。记者在这一部分里用大量确凿的数据充分证明,在众多各自具有相当实力的申办城市中,北京能够以绝对的优势战胜其他竞争对手,脱颖而出,赢得第29届奥运会的主办权,这是北京的胜利,更是中国的胜利。这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最好的佐证,正义、进步、强盛的中国在国际社会得到广泛的支持与认可。第6~10自然段:报道了中国各界人士及国际体育界人土的反映。何振梁,一位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见证人,一位中国申办奥运会主办权的见证人,经历了上一次的失败,就更能够体会这一次成功的喜悦。何振梁委员的话充分说明北京申办奥运会主办权的成功是伟大祖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必然结果和有力证明。列举韩国和瑞士体育界人士的话,表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赞誉和肯定。这不仅仅是体育界的成功,更说明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对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共同发展做出的贡献越来越大。尤其是,中国运动员在近几届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和优异的成绩,也表明中国已经成为奥运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古老而充满生机的中华文明日益引起全世界人民的向往与关注。引用刘淇市长的话,表达了中国申奥成功后的喜悦心情与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表达了办好2008年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的决心。郎平是中国女排“五连冠”的功臣,新中国体育事业最杰出的代表。能够在自己的祖国举办举世瞩目的奥运会,是多少运动健儿一生的梦想,引用郎平的话,表明曾经是体育健儿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也表达了他们喜悦、激动的心情。第11自然段:消息的结尾。 八、重点语句分析1.中国政府将信守在北京陈述报告中所作的所有承诺,并将尽一切努力帮助北京实现其承诺。提示:李岚清副总理的陈述,表明中国政府的坚决态度。中国政府的郑重承诺,是取得申奥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同时也向世人表明了中国政府的态度:认真履行自己的承诺,全力支持北京把2008年奥运会办成一届最出色的奥运会。李岚清副总理代表中国政府更是代表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心声。2.面对排着队上前祝贺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只有用默默的拥抱来感谢支持北京、支持中国的朋友们。提示:何振梁,一位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见证人,一位中国申办奥运会主办权的见证人,经历了上一次的失败,就更能够体会这一次成功的喜悦。国际友人的祝贺充分说明北京申办奥运会主办权的成功是伟大祖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必然结果和有力证明、中国已经成为奥运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3.现在是奥运会到中国去举办的时候了。我相信北京一定能举办一次成功的奥运会。提示:引用国际体育界人士的话,表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赞誉和肯定。这不仅仅是体育界的成功,更说明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深入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对促进世界的和平共同发展做出的贡献越来越大。 九、写作特色本文是一则消息。作者充分利用了新闻的优势向全国人民报道了这一盛况。作为新闻除了要有实效性,还应具备语言简洁明了的特点,使读者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丰富的信息,这是本文一大行文特色。本文字里行间包含了丰富的情感,既写出了申奥成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中国人无比自豪的民族感情。如“该轮到北京办奥运会了!”的一个“该”字带出了多少感慨!这里有经历了1992年申奥失败的痛苦历程的遗憾,也有经过艰辛的努力和漫长的期待终于梦想成真的喜悦;有作为中国人的无比自豪,更有北京一定能够办好奥运会的自信。其次,善于抓住典型细节,也是这篇报道写得引人入胜的原因之一。如何振梁委员只有用“默默的拥抱”来感谢支持北京、支持中国的朋友们这一细节,既写出了风度翩翩的何振梁以出色的魅力与艰辛的不懈努力为祖国赢得申办奥运的成功时的百感交集,也写出了在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认可与尊重。如写到刘淇市长在签订完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合同后对记者说,他“刚才签字的钢笔无比珍贵,他要永远保存下去”,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了他十分珍视中国人民为支持奥林匹克运动和促进世界和平、进步所做的努力,十分珍视世界各国人民在奥林匹克旗帜下的友好合作关系,也说明了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不论对中国,还是对奥林匹克运动都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十、课后习题解答(一)运用原文回答,要求具备一定的阅读速度。(二)运用大量的具体数字主要是要突出北京竞争优势明显,北京获得奥运会主办权是众望所归。(三)要求学生课堂上积极讨论,落实到随笔中。(四)本题开放性较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不做具体要求。 【同步达纲练习】一、给加粗的词语注音1.风度翩________                            2.淘________3.得________                            4.流________5.掉________                            6.湿________7.水不通________ 二、选出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并将错别字改正A.矜侍    签字    信守B.拥抱    大坂    重申C.承诺    湿润    水泄不通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词填空1.他说,他刚才签字的钢笔无比珍贵,他要永远(       )下去。A.保留                            B.保存                            C.保管2.在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用(    )的语调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后,(    )在莫斯科世界贸易中心的中国人眼睛湿润了。A.平和                            B.集合                            C.稳重D.聚集                            E.平稳                            F.集中3.风度翩翩的何振梁(    )泪水。A.含着                            B.忍住                            C.噙住                            D.留下 四、阅读练习(一)今天共有118名国际奥委会委员参加了投票。首轮实际上有104名委员投票,有效票为102张。第二轮有106名委员实际参加投票,有效票为105张。风度翩翩的何振梁噙住了泪水。面对排着队上前祝贺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只有用默默的拥抱来感谢支持北京、支持中国的朋友们。1.结合语言环境解释词语。①风度翩翩的何振梁噙住了泪水。噙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第二轮有106名委员实际参加投票,有效票为105张。有效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①第一段文字中作者为什么要详细地列举大量的数字,用意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面对排着队上前祝贺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只有用默默的拥抱来感谢支持北京、支持中国的朋友们”中的加粗词语如何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三   代林文煌在交*路口转弯的时候,我的脚踏车把一位陌生先生的右脚踝压伤了。本来我可以安全避闪的。当时,我看到那位先生一手牵着一个刚会走路模样的小男孩,一手牵着一个步履蹒跚的年老中风病患者时,我立刻紧急刹车,把车头倾向一边。就在这时,他突然急速地跨前一步,自己撞了上来。我赶紧跳下车来,不安地说:“对不起!对不起!”他一边弯下腰按摩脚踝,一边和气地抬起头说:“我不怪你,是我自己撞上的……也许是我太多虑了,我以为车子如果不会撞上我的小孩,便会撞上我的父亲,于是下意识地上前阻挡。”在我惊魂未定,讷讷不知所措的时候,那位先生已经牵着小孩和老人慢慢离去。我愣愣地目送他们,三个脚步迟缓的背影构成了一幅感人的画面。我有撂下车子跟上去帮助那位先生的冲动。可是,我一直没那样做:我发觉小孩和老人好像那位先生肩上的两头担子,即使再艰难他也不肯放下任何一边的。1.结合语言环境解释加粗词语。①蹒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讷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用一句话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中年人为什么要主动撞上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谈谈你对文中加横线语句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活动1.题目:新闻一则2.要求:(1)选取所在班级、学校或社区内具有一定价值的事件,写一篇新闻,题目自拟;(2)要求以事实说话,具有真实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符合新闻的结构要求;(3)语言精练,篇幅短小,字数200~300。 参考答案【同步达纲练习】一、1.piān  2.tài  3.yíng  4.tǎng  5.pāo  6.rùn  7.xiè二、C,侍——持,坂——阪。三、1.B   2.E  D    3.C四、(一)1.①含着、忍住;②没有写错,完全按照填写要求进行的,有实际意义的选票。2.①引用大量的具体数字主要是要说明中国的北京获胜优势很明显;②“排着队”是说支持北京的奥委会委员很多,说明中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默默的拥抱”则写出了何振梁心中百感交集,经历了八年前的失败,他更懂得这次胜利的幸福,同时也写出了何振梁儒雅的风度。(二)1.①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②形容说话迟钝。2.略。3.中年人怕我的车子撞到他的老人和孩子。4.中年人心中的责任感与承担人生困苦的勇气令人敬佩。五、略。

北京喜获2023奥运会主办权教案 篇2

  一、课程目标:1.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相关知识。     

  2.掌握这则“消息”的语言特点。掌握“消息”这一常见文体的写法。     

  3、使学生认识到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深远意义。从自我做起,以实际行动支持北京办好奥运会。 

  二、教学策略:以读带写 

  三、重点难点:1使学生掌握“消息”的相关知识和写作特点。 

  2难点:指导学生学会写“消息”。 

  教    学    活    动 

  第二单元单元整体说明: 

  a单元设置意图 

  1.本单元所选四篇课文均属新闻范畴,通过学习,可引导学生关心时事,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学习先进人物的高尚品质。 

  2.本单元所选四篇课文的文章形式各不相同,可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新闻作品的基本特征和不同新闻样式的特点,学会以审美的眼光去欣赏不同风格的作品。 

  3.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学生可掌握有关新闻的知识,培养其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4.通过对本单元的学生,可使学生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b单元总体目标 

  让学生了解新闻的特点,学会用新闻的形式去反映生活。 

  一、创建情景,导入课文 

  1.播放北京在获得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主办权的实况剪辑录像,展示北京 

  “新城市、新形象”的相关图片。(见参考资料1)1993年,北京曾经参加过奥运会的申办。虽然没能成功,但中国人民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执着追求与满腔热情却没有减弱过。经过长时间努力,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了!那一天,北京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中心,中国人又一次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与自豪,从那一天开始,奥运会已不仅仅是我们心中的梦想,更是我们未来7年为之奋斗的切实目标。2001年7月13日对于13亿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不眠不夜,现在就让我们从新闻的角度去重温这一伟大的时刻,重温那一刻的激动与喜悦! 

  二、了解新闻的一般知识 

  1.介绍新闻的一般知识。(见参考资料 2)2.师:此文是一篇消息,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消息这一文体的构成与特点。(见参考资料3)) 

  三、进入课文分析,体会作者感情及语言特点 

  1。要求学生在三分钟内读完课文,回答  问题: 

  (1)北京是在何时何地什么会议上赢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她的竞争对手是哪些城市? (2)各方对北京申奥成功有何反应? 

  2,抽学生回答,明确答案。 

  3.让学生找出这篇消息的正标题、副标题、导语和主体。明确答案。(见板书) 

  4.要学生细读课文,把能传达感情的词找出来。 

  细读课文,体会包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找出能传达感情的词,加以分析。 

  “喜”字贯穿全文“所有”、“都”、“尽情”表达了无比喜悦和激动的心情。 

  “该”字有经过漫长期待终于梦想成真的喜悦,有中国人的无比自豪和自信。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2 

  教学执行时间:2005年10月11日 

  一、课程目标:1.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相关知识。     

  2.掌握这则“消息”的语言特点。掌握“消息”这一常见文体的写法。     

  3、使学生认识到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深远意义。从自我做起,以实际行动支持北京办好奥运会。 

  二、教学策略:以读带写 

  三、重点难点:1使学生掌握“消息”的相关知识和写作特点。 

  2难点:指导学生学会写“消息”。 

  教    学    活    动 

  师:文中有一些细节描写,请找出相应部分并体会其作用。 

  生:刘淇在签定完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合同后对记者说“他刚才签字的钢笔无比珍贵,他要永远保存下去”。点拨:善于抓住典型细节,也是这篇报道写得引人人胜的原因。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了他十分珍视中国人民为支 

  持奥林匹克运动和促进世界和平进步所作的努力,珍视世界各国在奥林匹克旗帜下的友好合作关系,也说明了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不论对中国还是对奥林匹克运动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指导学生归纳这篇课文的语言特点。 

  讨论这篇课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翔实,列举数字,用事实说话;简洁明了,信息量大。 

  1.本则消息的结构 

  正标题: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概括了报道的中心事件,一个“喜”字贯穿全文。 副标题:得票数比第二名多34票。突出了中国得票数之多,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导语:第1、2自然段。第1段以抒情的笔调开头,表达了中国人申奥成功之后喜悦和激动的心情;第2牧用确凿的数据说明中国申奥成功是众望所归。主体:叙述了三个内容,第3段说明了中国政府的态度,第4—5段报道两轮投票的情况,第6—10段报道中国人及国际体育界人士的反应。 

  一、组织课堂讨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组织课堂讨论:北京申奥成功的时候,你在哪里?说说你所在的地方是怎样庆祝这一时刻的,又是怎样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做准备的?(开放式答案) 

  2.让学生阅读课文后的相关资料,结合巴黎等城市对北京申奥成功的反应,谈谈对“公平竞争,重在参与”的奥运精神的理解。 

  3.组织学生谈谈北京申奥成功的意义。讨论: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有利于中国更快地走向世界。 

  二、写作指导 

  指导学生学写消息,结合本课的学习及单元后的写作训练要求,趁热打铁,提前讲解消息的写作方法(见板书设计),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具体操练留待以后的写作课进行。 

  (1)标题:消息的“眼睛”,力求准确、鲜明、生动、简洁、形式多样。 

  (2)导语:要以精练的语言概括事实或消息的中心,要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3)主体:足够的材料,典型的事例。(4)背景材料或结语,必要的时候可以加上。 

  (5)注意事项:内容要真实,材料要翔实,数据要准确,文字要简明。 

  课后体会 学习这则消息的关键之点在于应用,能力的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指标,因此,要指导学生学写消息,掌握这种常见文体的写法。

北京喜获2023奥运会主办权教案 篇3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这篇新闻的语言特点2、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基本特点能力目标掌握新闻的的写作方法,练习写新闻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重点1、学习这篇新闻的语言特点2、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教学难点掌握新闻的写作方法,练习写新闻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北京时间6月26日晚,北京2008奥运会口号揭晓,“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英文口号为:one world,one dream。口号预示着:2008北京的梦想连接着整个世界,连接着所有人的奥运情节。此刻,我们应该想起了2001年7月13日晚上坐在电视机旁收看国际奥委会在莫斯科举行投票选举的情况吧。当国际奥委会主席宣布北京 为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后,全国沸腾,那夜也成了中国人的不眠之夜。今天,让我们就来学习《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这篇新闻,再次重温那一段振奋人心的历史吧。二、关于新闻1、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广义的新闻是泛指报刊广播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狭义的新闻是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亲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消息”本篇文章属于这种。2、新闻的特点(要求):用事实说话、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具有真实性、针对性、时效性。3、新闻的结构:标题(有时也有副标题)、导语(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主体(消息的躯干,用充足的事实对导语内容作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有时省略或暗含在主体之中)。(前三个是一则消息不可缺少的部分)。4、消息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与记叙文的六要素相同) 三、整体感知用三分钟默读课文,并思考几个问题:1、北京是在何时何地什么会议上赢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她有哪几个竞争对手?2、各方对北京申奥成功有什么反应?3、熟悉字词:1、风度__piān_              2、淘_tài_3、_jīn__                  4、流__tǎng_5、__qín_                  6、湿__rùn_7、水不通__xiè_     四、分析课文1、齐读课文,熟悉内容2、按课文的结构,分析课文的内容——标题、1、文章标题分正副标题,正标题有什么作用?“喜”字有何作用?这个消息的正标题“北京喜获2008奥运会主办权”概括报导了这篇消息的中心事件。一个喜字贯穿了全文。 “申奥”一直是举国上下普遍关心的话题。它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了,政治稳定了,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能不让人激动喜悦吗?一个“喜”字,道出了全国人民为申奥成功的无限喜悦和激动之情。2、分析副标题有何作用?用具体数字,真实、准确、具体的标明了中国得票之多,为此我们中国人民感到无比的自豪。——导语1、导语则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你认为文章哪些部分是属于导语?第1、2自然段:消息的导语。2、“华社莫斯科7月13日电”是导语中的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电头,交代了这个消息是是新华社在莫斯科发电的,说明是真实的。“7月13日电”交代了消息迅速及时的特点,同时也蕴含了新华社记者向全国人民报告这一喜讯时的抑制不住的兴奋心情3、一般的导语用极简练的文字,概括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揭示主题,而这篇文章的导语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吗?消息的导语以抒情的笔法开篇,“所有”、“都”、“尽情”等词汇的使用表达了中国人申奥成功后无比喜悦、万分激动的心情。通过中国代表团成员的“矜持”的态度、“流淌”的热泪与国际奥委会萨马兰奇先生“平稳”的语调形成的鲜明对比.表达了中国人民申办奥运会的热切期望,也表明中国人民终于可以以一个强者的姿态,登上世界舞台。4、 第2段中,报道了奥委会在第二轮投票中各参与国所得的票数,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用确切的数字证明北京得票最多,超出总票数的一半,居首位,从而看到中国申奥的优势,说明中国申奥成功是众望所归,由此也进一步看出中国在世界的威望之高。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新闻的特点、结构二、分析课文学生朗读,找出文章的主体部分(3-10自然段),分析主体部分主体部分则紧承导语,扣住整则消息的中心,用充足的材料、典型的事例展开导语之中已经点明的新闻事实,这是导语内容的具体化表述。1、主体部分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呢?第一个内容:说明中国政府的态度(第3自然段)第二个内容:报道两轮投票的情况(4、5自然段)第三个内容:报道中国人民及国际体育界人士的反应(6-10自然段)2、中国政府的态度是怎样的?中国政府将信守在北京的陈述报告中所作出的承诺,并将尽一切努力帮助北京实现其承诺。3、第4、5段用具体数字报道了两轮投票的情况,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用确切的数字充分证明,在众多的申办城市中,北京战胜了竞争对手,脱颖而出,赢得了第29届奥运会举办权,中国在国际社会上拥有广泛的支持。4、中国人民及国际体育界人士的反应表明了什么?何振梁,一位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见证人,一位中国申办奥运会主办权的见证人,经历了上一次的失败,就更能够体会这一次成功的喜悦。何振梁委员的话充分说明北京申办奥运会主办权的成功是伟大祖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必然结果和有力证明。韩国和瑞士体育界人士的话,表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赞誉和肯定。这不仅仅是体育界的成功,更说明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对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共同发展做出的贡献越来越大。尤其是,中国运动员在近几届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和优异的成绩,也表明中国已经成为奥运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古老而充满生机的中华文明日益引起全世界人民的向往与关注。刘淇市长的话,表达了中国申奥成功后的喜悦心情与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表达了办好2008年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的决心。郎平是中国女排“五连冠”的功臣,新中国体育事业最杰出的代表。能够在自己的祖国举办举世瞩目的奥运会,是多少运动健儿一生的梦想,引用郎平的话,表明曾经是体育健儿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也表达了他们喜悦、激动的心情。——结尾第11自然段三、写作特色1、简洁明了、内容丰富本文是一则消息。作者充分利用了新闻的优势向全国人民报道了这一盛况。作为新闻除了要有实效性,还应具备语言简洁明了的特点,使读者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丰富的信息,这是本文一大行文特色。本文字里行间包含了丰富的情感,既写出了申奥成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中国人无比自豪的民族感情。如“该轮到北京办奥运会了!”的一个“该”字带出了多少感慨!这里有经历了1992年申奥失败的痛苦历程的遗憾,也有经过艰辛的努力和漫长的期待终于梦想成真的喜悦;有作为中国人的无比自豪,更有北京一定能够办好奥运会的自信。2善于抓住典型细节这也是这篇报道写得引人入胜的原因之一。如何振梁委员只有用“默默的拥抱”来感谢支持北京、支持中国的朋友们这一细节,既写出了风度翩翩的何振梁以出色的魅力与艰辛的不懈努力为祖国赢得申办奥运的成功时的百感交集,也写出了在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认可与尊重。如写到刘淇市长在签订完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合同后对记者说,他“刚才签字的钢笔无比珍贵,他要永远保存下去”,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了他十分珍视中国人民为支持奥林匹克运动和促进世界和平、进步所做的努力,十分珍视世界各国人民在奥林匹克旗帜下的友好合作关系,也说明了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不论对中国,还是对奥林匹克运动都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四、作业写一篇有关学校的新闻(字数不限,要求符合新闻的基本要求)写作指导新闻写作要根据下列的要求去写:1、标题:消息的“眼睛”,力求准确、鲜明、生动、简洁、形式多样。 2、导语:要以精练的语言概括事实或消息的中心,要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3、主体:足够的材料,典型的事例。4、背景材料或结语,必要的时候可以加上。 5、注意事项:内容要真实,材料要翔实,数据要准确,文字要简明。 五、板书设计

北京喜获2023奥运会主办权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一)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 知识目标: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相关知识;掌握这则“消息”的语言特点;体会语言中蕴涵的丰富情感。

  (三) 能训目标:掌握朗读技巧,培养学生速读的能力与精读的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使学生掌握“消息”的相关知识和写作特点。

  (二)难点:指导学生学会写“消息”。

  教学方法:略读法,教授法,实践法,问答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掌握“矜持、噙、风度翩翩、信守、大阪”这五个字词的音形义。

  2、了解消息的基本特征。

  3、整体感知课文。

  4、研读标题、导语部分。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同学们知道20__年奥运会将在哪里举行啊?--是的,北京,那么北京20__奥运会口号是--对,“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此刻,让我想起了20__年7月13日晚上,当国际奥委会主席宣布北京为20__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后,全国沸腾,那夜也成了中国人的不眠之夜。同学们那时侯可能还小,体会不到当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习《北京喜获20__年奥运会主办权》这篇新闻,来了解当时的欢乐。

  二、介绍消息的一般结构

  本文是一则消息,消息属于新闻文体的一种,首先请同学们看到课文29页,广义的新闻包括有消息、特写、电视解说词、人物通讯等不同的新闻文体,而狭义的新闻就仅仅是指消息,但新闻所具有共同的特点是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今天我们所学的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组成,标题、导语和主体是一则消息通常不可缺少的部分。至于结语,背景部分,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补上。标题(引标题、主标题和副标题三种、是对消息的'概括)、导语(消息开头的第一句话或前一,两段,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主体(消息的躯干,承接导语,扣住中心,用翔实的材料、典型的事例对导语内容作进一步扩展和阐释,是导语内容的具体化。)。

  三、初读课文,总体感知

  1.学生朗读全文。要求:(1)在每段前标上序号,注意生字词,对照课文下面的注释。(2)完成“思想与练习”一。

  明确:

  (1)矜持(jin)、噙(qin)、风度翩翩(pian)、信守、大阪(ban)

  (2)明确:20__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第112次会议赢得。她有多伦多,巴黎,伊斯坦布尔,大阪等竞争对手。有中国的何振梁、郎平、刘淇的反映,还有韩国、瑞士国奥会主席对中国的反应。

  2.根据消息的一般结构,指认本文的标题、导语、主体部分。

  学生互相讨论课文主题、导语、主体部分,抽学生回答。

  明确:“北京喜获20__年奥运会主办权”--正标题,概括了报道的中心事件。“喜”字贯穿全文。突出表现了举国上下、各界人士对于申奥成功的喜悦与自豪。“得票数比第二名多34票”--副标题。副标题的作用是突出了中国得票之多, 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3.品读导语(第1-2段)

  要求学生在自渎的基础上,将原导语缩写为不超过50字的导语,并比较改后的导语与原导语的不同。

  明确: 1、原导语以抒情笔调开头,抒写了申奥成功后中国人无比激动、兴奋、喜悦的心情;2、原导语列举数字,一方面用事实说话,体现了消息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也让读者在比较中感受到中国申奥成功的众望所归。 “流淌”的热泪与国际奥委会萨马兰奇先生“平稳”的语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中国人民申办奥运会的热切期望,也表明中国人民终于可以以一个强者的姿态,登上世界舞台。

  4.感知主体部分。

  主体部分则是紧承导语,扣住整则消息的中心,用充足的材料、典型的事例展开导语之中已经点明的新闻事实,这是导语内容的具体化表述。下面请学生速读课文的主体部分,在自我尝试概括的基础上,展开小组讨论,

  明确:这则消息在主体部分是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写的,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叙述了三部分:第3段说明中国政府的态度(第一部分);第4段到第5段报道两轮投票的情况(第二部分);第6段到第10段报道了中国人和国际体育界人士的反应(第三部分)。

  四、结束语

  申奥成功,举国同庆。本文按照消息的一般结构,报道了这一世纪盛世。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大体知道了消息的结构,那么这则消息是如何体现消息的特点呢,字里行间又如何体现情感呢?这些问题留待我们下节课解决?

  五、布置作业

  1.要求掌握生字词,多阅读几遍,然后有机会的同学登陆网站,翻阅资料,进一步了解北京申奥的有关情况以及查找北京申奥成功的原因。

  2.同学们课后试着去找出文章中是怎样体现消息的特征的?

  六、板书设计

  消息结构:

  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背景。

  标题:北京喜获20__年奥运会主办权(紧扣“喜”字)

  副标题:得票数比第二名多34票(数目多,自豪之情)

  主体:(3-10)消息的躯干,充足的材料、典型的事例对导语内容作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3:说明中国政府的态度。

  4-5:报道两轮投票的情况。

  6-11:中国人和国际体育界人士的反应。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通过这则消息,体会消息的三个特点。

  2、体会作者对“北京申奥”的思想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导入语

  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基本了解了消息的结构,那么同学们回答一下消息是由哪几部分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组成。同学们看到课文的29页,我们知道新闻的基本特征是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那么在我们今天学的这则消息中又是怎样具体体现的呢?

  二、继续品读课文

  1.上节课已经要求同学们自己去找的,现在在给大家一些时间讨论,待会请同学回答。

  明确:首先,同学们看到电头,也就是课文前面的黑体字,电文是消息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他很鲜明的体现了消息的及时性,同学们一看就知道什么时候的事了,接下来同学们看到课文的练习二,那么文字中作者为什么要详细地列举大量的数字,用意何在? 很明显用事实数据说话,既表现数据的真实也让读者在比较中感受中国申奥的优势,说明中国申奥成功是众望所归。还有在主体部分,通过引用人物的话就使的消息内容更真实,不容质疑的,本文语言简洁明了,不足千字,报道盛事,让读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信息。

  迅速及时--当时的新闻是金子--新华社莫斯科7月13日电;

  内容真实--用事实说话--(1)引用数据(结合“思考与联系”二)

  (2)直接引用人物的话(第8、9、10段)

  语言简明--不足千字,报道盛事。

  2.上节课我也要求大家在课外探究北京申奥成功的原因,那么现在让同学们讨论下,阐述自己的见解。教师做相应的点拨概括:

  (1) 有中国政府的全力支持(李岚清副总理代表中国政府作陈述报告)

  (2) 有中国改革开放2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做保障(申奥专题片《新奥运 新北京》片断,展现祖国和北京的新貌)。

  (3) 有中华儿女的执著追求和热心参与(海内外中华儿女热心申奥的场景)。

  (4) 有申奥前的精心策划和准备(申奥十大功勋任务介绍)。

  3.体味字里行间饱含的丰富情感。

  接下来同学体会一下字里行间饱含着的丰富的情感。那么是其又是怎么表现的呢?

  首先请同学们看到思考与练习三: “该轮到北京办奥运会了!”一个“该”字道出了多少感慨!这里有经过漫长的期待终于梦想成真的喜悦,有作为中国人的无比自豪,有北京一定能够办好奥运会的自信,等等。同学们在看到第三段的“信守”二字,它又说明什么呢?说明了中国政府的信心,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以及第六自然段的“默默的”,何振梁用默默的拥抱来感谢支持北京、支持中国的朋友们,表现出了何振梁先生的激动和对国际友人的深切感谢。

  这则消息其次还善于善于抓住典型细节,也让这篇报道写得更引人入胜。如写刘淇在签订完20__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合同后对记者说,他“刚才签字的钢笔无比珍贵,他要永远保存下去”,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了他十分珍视中国人民为支持奥林匹克运动和促进世界和平进步所作的努力,十分珍视世界各国在奥林匹克旗帜下的友好合作关系,也说明了北京获得20__年奥运会主办权不论对中国还是对奥林匹克运动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同学们学习了这则消息后是不是也能感觉到有梦想成真的激动与喜悦,有作为中国人的无比自豪,有北京一定能办好奥运会的自信。组织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充分发表意见,

  同学们先看下我们的领导当知道申奥成功后是怎么样的:

  例:“擒住了泪水。”(何振梁)

  “用默默的拥抱来感谢支持北京,支持中国的朋友们。”(何振梁)

  “北京应该赢得20__年奥运会举办权。”(何振梁)

  “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时刻,北京一定会举办一次成功的奥运会。”(刘淇)

  “北京获胜比我拿世界冠军还高兴。这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社会进步的肯定。”(郎平)

  三、总结分析全文

  1、文章主旨

  作者利用消息这种新闻体裁的优势,迅速地向全国人民报道了中国申奥成功的喜讯,表达了全中国人民无比振奋的心情,向全世界表明:富强、繁荣的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同时,通过引用国际体育知名人士的话,说明了强大的中华民族已经得到世人的瞩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这是改革开放二十几年的成功,是我们伟大的党领导我们振兴民族的成功。

  2、 课内思考与课外延伸

  同学看到课文后面的附文,结合巴黎等城市对北京申奥成功的反应,谈谈你对“公平竞争,重在参与”的奥运精神的理解。抽几位同学回答

  明确:从竞争对手巴黎人们的反应来看,奥运的精神在于“公平竞争,重在参与”,成功与否,不是最重要的,美好的愿望和良好的心态更重要等等。“奥运会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这句话确定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口号之一。这里有一个故事:

  在第4届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开始后,意大利的多兰多皮特里一直领先,第一个进入了运动场。但不幸的是他已精疲力竭,神志不清,先是跑错方向,后因疲劳过度,几次摔倒在地,但每次他都挣扎爬起,在离终点最后15米处,他又一次倒下了,再没爬起来,在两位医生的搀扶下走到了终点。由于在比赛中借助了他人的力量,皮特里被剥夺了获金牌的资格。但为了表彰他的进取精神,国际奥委会仍然授予了他与冠军一样的1只金杯。彼得大主教正是有感于他的拼搏精神而发出了“重在参与”的感慨,认为与夺取胜利的荣誉相比,顽强进取和拼搏的参与精神更接近于奥林匹克运动的本质。

  四、结束语:学习这则消息的关键之点也就在于应用,能力的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指标,因此,要求学生学写消息,掌握这种常见文体的写法,同学们已经基本了解了消息的结构和特征,那么就让我们尝试着写一篇消息来巩固应用一下。

  五、布置作业

  1.指导学生学写消息,结合本课的学习及单元后的写作训练要求,趁热打铁,提前讲解消息的写作方法,

  (1)标题:消息的“眼睛”,力求准确、鲜明、生动、简洁、形式多样。

  (3)主体:足够的材料,典型的事例。

  (4)背景材料或结语,必要的时候可以加上。

  (5)注意事项:内容要真实,材料要翔实,数据要准确,文字要简明。

  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消息的一般结构及写作要求,仿照本文,以自治州州庆为报道对象,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消息。引导学生对照消息的语言要求,修改自己所写消息的语言,做到准确、简明。

  各组长在学生完成后,按时交上来老师检查。

  2.预习下一篇文章,熟悉生字词。

  六、板书设计

  体现情感:

  该

  信守

  默默的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