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班公开课教案

2023-12-17

大大班公开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细致观察图片,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用连贯的语言有条理地讲述画面内容。

  2.能创造性地排列图片,大胆合理想象角色对话及其心理活动,形成有发展情节的故事。

  3.体会变换图片顺序的乐趣,学会倾听他人讲故事。

  重点:细致观察图片,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用连贯的语言有条理地讲述画面内容。

  难点:能创造性地排列图片,大胆合理想象角色对话及其心理活动,形成有发展情节的故事。

  教学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阅读绘本的经验,能在阅读的时候对画面进行一定的描述。

  物质准备:PPT;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出示两只小老鼠形象,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引出西瓜船故事。

  1.提问:这是谁?请你为他们起个名字吧!

  2.出示小老鼠的不同表情,请幼儿观察并描述。

  提问:你看到小老鼠都有哪些表情?你觉得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二、逐幅观察图片,并讲述图片内容。练习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有条理的讲述画面内容。

  1.教师配合音乐逐幅出示挂图,请幼儿认真观察,师幼一起分析讲述,注意幼儿语言优美和逻辑讲述。

  (1)出示第一幅图“两只小老鼠在西瓜船里高兴地玩”。(开心的音乐)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他们在做什么呢?

  (2)出示第二幅图“起风了,两只小老鼠在西瓜船里惊慌失措”。(紧张的`音乐)

  提问: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你能用什么词语形容一下他们的表情?(丰富词汇:惊慌失措、手忙脚乱、打哆嗦等)

  (3)出示第三幅图“一只小老鼠掉进了水里”,第四幅图“一只小老鼠在西瓜船里”。

  提问:两只小老鼠怎么了?有什么办法能救它?

  结合故事经验,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坐船时不嬉闹,落水时不慌张,想办法自救。

  (4)出示第五幅图“小青蛙推着西瓜船,两只小老鼠坐在西瓜船里”。

  第六幅图“小青蛙坐在西瓜船里,小老鼠站在岸上和他再见”。引导幼儿自由讲述。

  启发幼儿有礼貌,要感谢帮助自己的人。

  2.请幼儿与同伴讲述自己看到的画面内容,尝试用连贯的语言描述角色对话及其心理活动。

  (1)教师引导幼儿在讲述时保持故事的完整性,并为故事起名字。

  提问:这六幅图其实是一个好听的故事,你能用完整的语言来把这个故事分享给大家吗?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通过丰富的语气、语调变化,引导幼儿感受故事人物不同的心情。

  (3)教师启发幼儿可以颠倒图片顺序进行讲述。

  提问:这些图片如果颠倒位置,故事还会是这样吗?

  三、幼儿分组操作,自由排序,大胆合理想象,形成有发展情节的故事,并完整交流讲述故事。

  1.请个别幼儿尝试更换顺序进行完整讲述。

  2.引导幼儿创造性的发挥想象力并排序。幼儿分组描述图片,鼓励

  幼儿用语言大胆与同伴分享自己看到的图画,并为故事起名字。

  3.每组请一名幼儿来讲讲自己的排序,学习按故事发展的一定顺序

  讲述。教师提醒并指导幼儿用恰当的词语,连贯讲述故事。

  四、活动延伸

  提问:你觉得小老鼠小青蛙之间还会发生什么故事?让我们用画笔记录下来。为故事写一个续集!好吗?

  大班语言《西瓜船》课后反思

  《西瓜船》这一活动运用图画的形式,描述了两只老鼠乘坐西瓜船在水里玩耍,遇到危险后,在热心的青蛙的帮助下又成功脱险的故事。整个故事画面形象、生动,情节丰富且起伏跌宕,十分符合大班下学期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理解水平,能够为幼儿带来美的欣赏和开心的感受。

  在设计这个活动的时候,我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小老鼠的不同表情,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表达的热情,体现教学的趣味性,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音乐烘托故事中时而快乐,时而紧张的气氛,帮助幼儿通过多感官渠道进一步感受看图讲述的乐趣。

  整个过程幼儿自始至终兴趣盎然,能够主动跟随教师发现情境中的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操作来解答问题,氛围轻松愉快,幼儿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结合教师提问,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活动中充分利用了课件图片、音乐烘托、亲手操作、小组合作等形式,帮助幼儿进一步丰富画面语言。

  活动中我也注重了对幼儿优秀品质的培养,如:学习故事中小青蛙乐于助人、小老鼠知恩图报,以及在活动中学会倾听他人等,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均以达成。

  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也有不足,比如对幼儿的回应可以适当的增加追问,或者对幼儿的表达可以有更详细的点评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加以改进,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更好的体验。

  版本1大班语言《月亮的味道》视频+有声课件PPT+教案与说课音乐中班歌唱活动《拯救大蛀牙》公开课视频+教案+PPT课件+音乐(第11届幼儿园音乐优质课)

大大班公开课教案 篇2

  下面是“幼儿园语言教案《天上有七颗星》”的内容一文。让幼儿通过观察、想象、参与演示等,感知、理解绕口令,并尝试创编绕口令的部分内容,正确地发“星、鹰、钉、冰”等字音,感受绕口令的趣味性,对绕口令感兴趣,体验学说绕口令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正确地发“星、鹰、钉、冰”等字音,感受绕口令的趣味性。

  2.通过观察、想象、参与演示等,感知、理解绕口令,并尝试创编绕口令的部分内容。

  3.对绕口令感兴趣,体验学说绕口令的快乐。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课件,白板。

  活动过程:

  1.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相声中绕口令的视频:他们表演了什么节目?你觉得怎么样?

  小结:会说绕口令可是一个了不起的本领!很有趣!今天我们也来学一首绕口令。

  策略:相似联通,以动带静。播放绕口令的精彩视频,意在集中幼儿的注意力。直观的视觉刺激,激发幼儿对绕口令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绕口令的欲望,为下一个环节作好铺垫。

  2.运用图片,练习准确发音。

  (1)呈现四图,初步感知。

  提问:瞧,我手上有一根魔术棒,它可神奇了,轻轻一点它就会变。我变出什么?用一个字怎么说?(星)

  提问:你想变吗?那请你来点。变出了什么?也用一个字说。(一个幼儿点。)

  (2)趣味游戏,练习单字发音。

  ①教师指点,快速念。

  ②“开火车”游戏,接龙念。

  小结:火车开得很顺利,你们个个都是小机灵,星、鹰、钉、冰分得清。

  策略:将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化为“魔术棒”的情境,一点就变,适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寓教于乐。有趣的'呈现方式、生动的形象刺激、神秘的语言引导,深深地吸引着幼儿,引发了幼儿的无意注意,强化了幼儿的有意识记。

  3.结合情境,学习绕口令。

  (1)逐一出示,分句学习。

  ①天上七颗星。(使用探照灯功能、连线功能。)

  提问:夜晚静悄悄,我们使用望远镜,你找到了什么?天上几颗星?

  提问:谁能把七颗星连起来呢,让它们手拉手?给你我的魔术棒!(幼儿操作连线。)

  提问:你觉得它像什么?

  小结:对呀,这个星座就叫勺子星座。它在天空的北方,是最亮的,也叫北斗七星。

  ②树上七只鹰。(使用放大镜功能、拖动功能。)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树上几只鹰?望远镜看不清,我变个放大镜给你看。

  提问:睁大眼睛仔细看,这只鹰可真调皮,躲在这儿呢,请你把它拖出来吧。(请一幼儿拖动。)

  ③墙上七根钉。(使用动画功能。)

  提问:墙上有什么?墙上几根钉?敲过钉子吗?我们挥起小榔头,对准了敲。一边敲一边数:一根钉,两根钉,三根钉……墙上几根钉?(幼儿答:墙上七根钉。)

  ④河里七块冰。(使用移动功能。)

  提问:这是到了哪儿?河里有什么?(老师拉动图片)飘来了许多冰。数一数,河里几块冰?(幼儿答:河里七块冰?)

  (2)完整呈现,整体感知。(使用遮幕功能。)

  提问:想一想,我们找到了什么?

  看,他们都在这里呢!我们看着说一说:天上七颗星,树上七只鹰,墙上七根钉,河里七块冰。

  (3)变化游戏,花样学说。

  ①师生互动:玩“我说你接”游戏。

  小结:你们接得又快又准,头脑真机灵。

  ②幼幼互动:两个幼儿一组,玩“我说你接”的游戏。

  小结:说得准,接得快,两人合作真不赖。

  ③集体练习。

  小结:你们说得越来越好了,本领就是这样练出来的。

  策略:分层递进,以境促说。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情境性的特点。如果采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不仅需要准备大量的教具和学具,而且不能生动地展现作品斫要表达的意境及魔术般的奇妙效果。为此,我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白板中的探照灯、放大镜、遮幕、拖动、声效、动画等功能,将形、声、光、色、动、静融为一体,剑设流动画面,声像结合,突破时空限制,优化了情境呈现的方式,曾强了互动的效果,有效地帮助幼儿感知绕口令的内容,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4.多元互动,尝试创编。

  (1)出示八图,引发兴趣。

  提问:咦,我神奇的魔术棒又要点了。眼睛别眨哦!看它又变出了什么?(石头、长枪、乌云、钳子。)再看,还有什么?(星、鹰、钉、冰。)

  (2)匹配操作,趣味感知。(使用拖动功能。)

  提问:我们来玩一个连连看的游戏。谁和星星连连看?(一个幼儿移动乌云,与星星重叠。)

  小结:原来是这样呀,乌云把星星给……?我们就说“遮了星”。

  提问:谁还想来?(再请一个小朋友。)长枪可以干什么?用一句话怎么说?(用动作提醒幼儿)“赶了鹰”。钳子可以干什么?(用动作提醒幼儿)我们就说“拔了钉”。(再请一个小朋友?)可以用石头干什么?砸碎冰。我们就说“砸了冰”。

  小结:老师发现你们很了不起,个个都聪明,什么都难不倒你们!把掌声送给你们!

  (3)尝试创编,互动学习。

  ①师幼互动:我演你猜。

  ②幼幼互动:一演一说。

  小结:演得生动,猜得准确,两个合作很默契。

  ③四句连说:加快速度。

  策略:提供支架,以玩带学。操作是幼儿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人机互动有效地满足了幼儿的操作欲望,变“点击”为“点拨”,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幼儿的创作潜能,显示了现代教学设备在教学中无可比拟的优势。在这一环节中,幼儿亲自操作白板,使绕口令的内容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激发了幼儿的表达欲望和学习积极性,使得创编活动变得更轻松,更有效,更富有挑战性。

  5.借助动画,完整学说。

  (1)初次欣赏动画。(慢速动画。)

  (2)完整学习。

  提问:这首绕口令名字叫什么?《天上七颗星》。

  我们也像小哥哥一样,完整地说一说。(幼儿一起说。)

  我们跟着节奏说,要说得快一些。(老师拍手打节奏。)

  (3)再次欣赏动画。(快速动画。)

  (4)幼儿表演。

  客人老师都在表扬我们呢!现在,我们去和客人老师PK。

  策略:同步链接,以仿导演。动态的事物,更容易成为幼儿的知觉对象,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动画演绎形象夸张,富有变化,更能在声像俱佳中表现绕口令的韵律美和意境美,从而更好地帮助幼儿加深理解,丰富体验,优化学习效果。

  附:天上七颗星

  天上七颗星,树上七只鹰,墙上七根钉,河里七块冰。遮了星,赶了鹰,拔了钉,砸了冰,小朋友们越说越聪明。

  幼儿百科:“星”本指夜晚天空中有光亮的小星体,后也指单独的星体。

大大班公开课教案 篇3

  教学理论依据

  《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

  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选择《多彩的广告》这一活动,正好满足了幼儿的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提高幼儿语言能力,让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实施策略

  1.情境体验-走进广告,感受各种形式的广告活动中教师结合图片、视频,通过课件展示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广告,将幼儿带到多种形式的广告世界中,使幼儿在亲身感受体验广告的形式及特点。

  2.互动交流-创造想象,理解广告的用途

  活动中师幼进行有效的互动,通过提问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走进广告,用自己的方式积极表达自己对广告的认识,同时了解了广告的用途。

  3.游戏贯穿-生动、自主的表演创编广告

  活动中为激发幼儿表演的愿望,教师采用了不同的游戏策略,如给物品创编广告语的游戏,通过老师引导幼儿交流,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创编,并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形式相结合进行表达表现,有效完成活动的目标。

  活动目标

  1、了解不同广告的`特点、形式及用途,学说广告语。

  2、能积极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尝试表演和创编广告。

  3、体验各种新奇广告带来的不同感受。

  重难点分析

  重点:了解不同广告的特点、形式及用途,学说广告语。

  难点:能积极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尝试表演和创编广告。

  活动准备

  1、在生活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广告。

  2、关于青岛啤酒节的不同形式的广告,PPT,公益广告视频。

  3、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物。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导幼儿交流自己感兴趣的的广告,回顾已有经验。

  (1)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广告吗?都在哪些地方见到或听到广告?

  (2)请幼儿观看 PPT,组织幼儿观察、了解不同的广告形式。

  小结:广告有很多表现方法,有平面广告(报纸、传单、杂志)、户外广告、影音广告(电视、网络)等。

  2.请幼儿欣赏青岛啤酒节广告,知道广告的多种表现形式及用途。

  (1)组织幼儿欣赏啤酒节的多种广告。提问:啤酒节都采用了哪些广告形式?

  (2)提问:啤酒节为什么要做那么多的广告?

  小结:广告都是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让大家关注广告中的物品或者事情。

  3.组织幼儿进行集体交流与分享,拓展谈话内容。

  (1)提问:你都听过哪些广告语?指导幼儿展示、交流富有特色的广告语,帮助幼儿积累和丰富相关经验。

  (2)小结:广告是以简短的语言、形象的画面、有创意的情节、动听的音乐等引起大家的注意,介绍了广告中产品的特点及用途等。

  4.组织幼儿观赏公益广告宣传片,帮助幼儿理解其意义。

  (1)组织幼儿观赏公益广告。提问:广告中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广告?

  (2)师幼交流。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公益广告?

  小结:公益广告是关于戒烟、环保、爱护公物、奉献爱心、关心残疾人等为主题,是为了倡导人们要做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

  5.引导幼儿尝试表演和创编广告语。

  (1)结合实物,引导幼儿根据物品的外形特征、质地、用途、特性等创编广告语。

  (2)引导幼儿根据熟知的广告语和广告形式尝试创编广告,采用直接介绍、说广告词、表演等形式与同伴交流。

  6.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分享创编广告的乐趣。

  大班《多彩的广告》课后反思

  多彩的广告这节活动开始部分:我利用谈话形式引导孩子们回忆生活中哪里听到和见到过广告。

  紧接着让孩子们观看青岛啤酒节的不同形式的广告:让孩子们了解了不同的广告形式及广告的用途。紧接着让孩子们回忆分享自己了解的有趣的广告语,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有许多很长的广告语都能一字不漏的说出来,这些都是来自于平时看电视接受广告信息的影响,通过交流并进行分享。接着又让孩子观看了公益广告,让幼儿了解了什么是公益广告,并倡导幼儿关注公益广告。

  最后结合实物,引导幼儿根据物品的外形特征、质地、用途、特性等创编广告。

  在孩子们自己创编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幼儿都能以直接介绍、创编广告语,还有的幼儿能与小伙伴合作创编有故事情节的广告。

  孩子们在这大千世界里也是见多识广,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是老师在课堂上无法预料的,需要我们老师去发现、去挖掘、去引导孩子欣赏一些健康的、有意义的广告,活动更多的知识。

大大班公开课教案 篇4

  认识“>”、。

  1、感知数量的'多和少(演示课件)

  师:这儿的景色真美呀,都有些什么呢?(树,山,河等)

  师:瞧!美丽的景色把谁给吸引来啦?(蝉)

  师:飞来了几只蝉?(3只)

  师: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数字3)

  师:看,又有谁飞来了?(边说边放课件)(蜻蜓)几只蜻蜓,(1只)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数字1)

  师:3只蝉和一只蜻蜓哪个多,哪个少?(3只蝉多,1只蜻蜓少)

  2、认读“>”,初步感知不等式

  (1)认读“>”

  师:3只比一只多,所以3比1多也比1大,我们可以在3和1之间放上一个符号,这样大家一眼就可以知道了。我们学过“=”,看看这儿能放吗?(不能)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就能帮助我们,它的名字叫大于号“>”(边说边放课件),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大于号(跟读)。把它放数字的中间怎么读呢?先听老师读一遍:3大于1(3>1),一起读。

  (2)动作感知“>”

  你们看,大于号长什么样子的?你能用你的身体动作来学学它的样子吗?(引导幼儿运用肢体动作)

  (3)书空“>”

  小朋友们模仿“>”的样子可真像,那“>”应该怎么写呢?我们先来看看它的大口向前还是向后呢?大嘴巴向前大于号(教师边说边带领幼儿集体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