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案《口算乘法》

2023-12-12

三年级数学教案《口算乘法》 篇1

  教学内容:

  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有关“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巩固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2、让学生感悟积随因数变化的情况,为后面学习“积的变化规律”埋下伏笔。

  3、在估算过程中,学会有理有据地进行表达,培养他们的推理能力。

  4、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5、提供独立思考的环境,通过习题教学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6、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重点难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教学用具:

  图、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教科书47页的第4题。

  1、 教师以口算卡的形式出示算题,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算理、正确应用算法的基础上,提高运算的正确性和速度。

  2、练习时人人参与,独立口算。

  3、 个别答和小组开火车相结合,然后在教科书上填写结果。

  (2)教科书48页的第5题。

  1、小黑板出示算题。

  2、口算得数,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3、请认真观察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注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交流讨论。)

  结合学生的发现,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教师可利用板书进行简要的说明。)

  二、估算练习。

  教科书48页的第6题。

  1、小黑板呈现题目,学生读题。

  2、学生独立思考,口算结果。

  3、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三、创新思维练习。

  教科书48页的第7题。

  1、板书题目。

  2、读题,理解题意。“买3棵送1棵”是什么意思?(付3棵的钱,得到4棵小树)

  3、想一想,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独立思考,交流讨论。

  4、反馈讨论结果,教师进行小结。引导学生认真体会,鼓励创新思维。

  5、课堂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三年级数学教案《口算乘法》 篇2

  课题口算乘法(2)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或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算法的探究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题目

  3×11= 2×13= 4×12= 16×2=

  7×12= 6×10= 20×5= 10×10=

  组织学生先独立计算,再指名汇报。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

  二、探究新知

  学习教材第42页例2。

  出示例2

  师:观察图,你从中知道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6×10。

  教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学生总结口算方法,老师板书。

  口算10×6时,可以利用乘法口诀“六九五十四”求出9个6是多少,由于算式中要求的是10个6是多少,因此,还要再加上一个6。

  列式解答:6×10=60(个)

  答:10盒有60个。

  师:要求20盒有多少个苹果,怎样列式呢?

  生答,师板书:12×20

  教师:应该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学生总结口算方法,老师板书。

  因为可以把20看作2×10,所以口算12×20时,可以先口算出12×2的积,然后再用12与2相乘的积乘10。

  列式解答:12×20=240(个)

  答:20盒有240个。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42页“做一做”。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做一做”,完成后集体订正,每道题各选几名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口算方法。

  教师提问:这几道题和我们前面学过的题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探究计算方法,根据前面学习的经验,你能说一说你想怎么计算它们的结果吗?(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在教材上完成)

  教师板书小结。

  四、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吗?在课后,大家还要勤加练习哦!

  板书设计

  6×10=60

  10=1+9 6×9=54 54+6=60

  12×20=240

  12×2=24 24×10=240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一位数或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进一步掌握乘法的意义。经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学生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关键有以下几点:

  1、熟练掌握乘法口诀,这是学好本节课的前提。

  2、引导学生做好预习,预习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性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在教师讲课前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方面要多多提醒学生,因为预习的学生不多。

  3、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在教学时,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索和交流,这样才能提升学生所学的知识。

三年级数学教案《口算乘法》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乘法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正确口算乘数是整百数的乘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探求新知,热爱数学的积极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乘法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正确口算乘数是整百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的口算乘数是整百数的乘法,提高口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下面各题.说出每个算式表示什么?你是怎样进行口算的?

  1004 20xx 3006 320 640 940

  二、新授

  1、1004表示什么?用图可以怎样表示?

  每行有100个方格,需要多少行?

  观察这副方格图,你还可以怎样列式?(4100)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100个4是多少?)

  2、比较1004与4100这两个算式,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这两个算式中的数都是一样的,只是数的位置不同;它们表示的意义不同;它们都可以表示同一副图;它们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

  归纳:1004与4100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

  3、独立试算: 10012= 19100=

  12100= 10019=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你有什么发现?

  (100乘几,就可以算成几乘100,他们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试算:720= 7200= 7300= 7400=

  说出你的想法.(7和2个十相乘,得14个十,是140)

  根据上面的方法,计算下面的题目:

  12300= 8500= 24600= 21500=

  5.讨论交流:通过上面的计算,你有什么发现?

  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归纳:(1)一个因数与整百数相乘,可以用这个因数与乘数百位上的数相乘,然后在积的后面添上2个0.(2)用这个因数与几个百相乘,得多少个百.

  6.同桌之间能互相出几道这样的题目,练一练吗?

  三、巩固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006 4002 30012 8700 15400

  6100 2400 12300 20600 33700

  2.列式计算:

  (1)30个15是多少?

  (2)25的200倍是多少?

  (3)6乘400是多少?

  (4)

  3.四年级3班有学生50人,开学初每人交书本费及各种杂费共200元,四年级3班的老师共收多少钱?

  4.一袋洗衣粉500克,一箱洗衣粉20袋,有多少千克?

  四、质疑小结

  1.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2.怎样口算一个因数与整百数相乘?如果是一个因数与整千、整万的数相乘又该怎样计算呢(补充板书)?请你举例说明.

  3.还有什么问题?学生质疑并解疑.

  五、课后作业

  1.口算下面各题.

  10017 20xx 60011 12400

  17100 8200 11600 14200

  2.口算下面各题.

  6100 5060 13300

  4220 12200 20400

  6300 13100 34200

  3.(1)20个17是多少?

  (2)25的100倍是多少?

  (3)40乘300得多少?

三年级数学教案《口算乘法》 篇4

  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P59及练习十四第4、6-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

  69、22、74、87、99、18

  2、下列竖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18 453 789 5

  22 837 371 6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导言:同学们都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过课,那么你们知道多媒体教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个座位呢?

  哪个同学知道?愿意来说一说吗?

  2、出示P59例2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提供了有关多媒体教室里的哪些信息?小明同学提出了什么问题?

  三、迁移类推,探究新知

  1、教学例2.“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

  (1)小组合作交流--你用什么方法估算?

  (2)指名汇报。师小结整理如下:

  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方法一:18 20xx 20__ 20=40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二:18 20xx 20=44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一:22 20xx 20=36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3)小结: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可见,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估算的呢?同时出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估算》

  (4)小组合作交流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四、巩固新知

  1、第59页做一做。①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③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2、第61页第7题:投影出示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①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亮题板上。

  ②同桌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

  ③投影展示学生的试题,说说你的估算方法,集体讲评。

  3、第61页第8题:

  (1)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题意。

  说说从“学生们已经种了93棵树苗”中,你可得到什么信息?

  (2)人人动口在小组交流估算方法。

  (3)请个别同学全班交流。

  4、第62页第9题,夺红旗小游戏。

  ①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号所指的方向开始计时。

  ②请优胜组派代表介绍经验。

  ③给优胜小组插上小红旗。

  五、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第62页第10-12题。

三年级数学教案《口算乘法》 篇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口算乘法,课本第45、46页。

  一、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观察、思考合作的习惯。

  1、 教学内容: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数乘以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了解不同的交通工具的运动速度,理解用复合名数表示速度的含义。

  3)通过小组学习教材

  3、教学重点:学习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4、教学难点:学习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5、教学关键: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算法中的特点,选择学生能理解又优化的一种算法。

  6、编写意图:

  1)、从本单元主题图中选择出自行车和特别快车的运动速度为素材学习口算,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激发探究欲望,同时通过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速度,理解用复合名数表示数学术语。“速度”的含义,为后面理解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作为铺垫。

  2)、以物体的运动为背景,选择两个来自生活实际又具有特殊数值的两道算式16×3、160×3作为引导学生学习口算的范例,使学生通过对比,自主得出一位数和两位数(或者几百几十的数)相乘的简便算法。

  3)、鼓励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与同伴交流。

  二、教法学法

  1、创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探求知识的火花,有了兴趣,学生就能自觉主动学习,就不会感觉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新课前,我结合主题图和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同学们,秋天是一个郊游的好季节,你们喜欢秋游吗?出去郊游,我们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呢?”教师的问话吸引了学生,学生情绪相当高涨,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学习活动中去。

  3、 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新课程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本课时,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后,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适当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思考空间,放手让学生独立探讨,小组讨论,自己领悟出口算方法,然后组织学生记报,教师再进行针对性的总结归纳,整个数学教学过程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以及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逐步加深认识,让学生在活泼,友爱和谐充满情趣的智力活动中自觉构建新知识。

  三、教学过程简述

  首先创设情境——简单介绍6种交通工具的速度,使学生初步理解“速度”的含义——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了解的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教师提供信息: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走16千米,让学生根据这个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适当地引出例(1)后——首先建立计算模式。其次,要求学生用自己地知识经验独立口算。再次,与同桌交流算法——回答计算结果,汇报不同算法——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算法的特点,确定最优化的算法,最后小姐口算方法。

三年级数学教案《口算乘法》 篇6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已有的口算乘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建构,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

  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

  师: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口算乘法。

  2、提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想从本节课中学会什么?

  让学生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养成认真计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激发探究的欲望,为后面的数量关系作准备。】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和“做一做”(教师相机的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

  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1)算法展示

  生1:想10×3=60,3×6=18 ,30+18=48,所以16×3=48

  生2: 1 6

  × 3

  ------

  4 8

  生 3:160×3先用16×3=48,再在积的末尾填写一个0得480

  生4:160×3想100×3=300,3×60=180 ,300+180=408,所以160×3=480

  因为16×3=48,所以160×3=480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整数乘法口算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同时在对比中归纳出简便算法。】

  (2)错例展示

  (3)小结: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

  三、检测成效,拓展延伸

  拓展练习

  自行车1小时行16千米,30小时行多少千米?

  1)列出算式并口算

  说说你的口算方法(以下方法并不全面,只是教师所做的学情预设)

  方法一:16分为10和6,10×30=300 ,6×30=180 ,300+180=480。

  方法二:先口算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一个0就可以了。

  2)如果遇到两位数乘整十数要怎样口算?

  先按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口算,再在积的末尾添一个0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的方法。】

  四、总结反思,激发求知欲

  同学们今天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完成了学习目标,把掌声送给自己和同学们。大家还可以试着运用今天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年级数学教案《口算乘法》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出示题卡)(略)

  学生口答并说说口算过程

  2、我国的白合花约有40个品种,杜鹃花大约是白合花品种的17倍,杜鹃花大约有多少个品种?(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想法。)

  3、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乘几百整十当选时应注意什么?

  二、提高练习

  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感知积的变化规律)

  8×3 60×4 80×6 100 ×3 16×3

  180×4 80×30 100×12 32×3 240×4

  60×80 100×30

  2,一个计算器24元,李老师要买4个带100元,钱够吗?

  学生先估算,后列式计算。

  三、练习提升:

  1, 每棵树苗16元,买3棵送1棵,一次买3棵,每棵便宜多少钱?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讨论汇报解题思路及结果:

  2,先找规律再计算。

  110+120+130+140+150=( )×( )

  220+230+240+250=×( )

  3、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应用拓展:

  1、将10,15,20,30,40,60填入书48页的圆圈内,使三角形每条边上3个数的积都相等。

  3、 用0,0,2,4,5,组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你能写出几个?你能写出它们的积吗?试试看。

三年级数学教案《口算乘法》 篇8

  教学内容:

  教师自己准备的针对本班学生的口算练习题,练习一7、8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使每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

  2、 使学生能够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较为复杂的综合性题目。

  教学重点: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教学难点: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练习。

  2、 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3、 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二、第7题

  1、 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

  2、 提出问题:他们交的钱数够吗?

  3、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完成。

  4、 组织学生交流算法。

  三、 第8题

  1、 出示图片,创设情境

  2、 提出问题:怎样租车划算?

  3、 学生讨论:应该怎样做?

  4、 教师可以适当提示:

  先作成表格样式,看看需要多少大车多少小车?

  5、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可以先说说需要多少大车,多少小车,再比较那种方案划算。

  四、 小结:

  你觉得口算乘法掌握得怎样? 还需要在什么地方改进?

  学生听算,集体订正,并与同伴交流计算的方法。

  先认真观察图片及表格,从中获得信息,并明白其中的.含义。

  认真思考找出解题方法,并独立完成。

  与同伴进行交流。

  学生先看图,从中获取数学信息。

  独立思考后与同伴交流怎样计算

  先算出需要几辆大车几辆小车,然后再比较哪一种划算。

  学生互相说一说,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

三年级数学教案《口算乘法》 篇9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探究口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理解口算算理。

  3、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数学兴趣。

  重点: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正确掌握口算方法。

  难点:探索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预伏铺垫

  1、口算练习,要求直接说出得数,并说一说你用的是哪句口诀。

  6×4= 9×3= 5×3= 9×7=

  2、口答练习

  1)6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50是几个十?

  2)8个百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1200是几个百?

  二、创设情境,复习表现乘法

  1、课件出示教材第56页主题图。

  师:3个小朋友来到了游乐园,你瞧,这么多的游玩项目!有过山车,碰碰车……不过这幅图中还蕴藏着许多数学信息,你发现了吗?

  (引导学生找出价格信息:旋转木马5元,激流勇进10元,过山车12元,登月火箭15元,碰碰车20元。人数信息:3人)

  2、课件出示问题:玩旋转木马每人5元,3人要多少元?

  3、指名列式计算。(口答)

  师:在计算5×3时只要用我们二年级学的乘法口诀就能顺利解决,你也能像老师这样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根据学生反馈,贴图呈现问题:

  问题一:玩激流勇进每人10元,3人要多少钱?

  问题二:玩过山车每人12元,3人要多少钱?

  问题三:玩登月火箭每人15元,3人要多少钱?

  问题四:玩碰碰车每人20元,3人要多少钱?

  三、探究口算方法

  1、探究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1)解读题意,列出算式。

  师:我们先一起来研究第四个问题: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要多少钱?谁来列式

  2)指名口答列式。

  师: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求3人坐碰碰车一共要多少钱,就是求3个20是几)

  3)探究20×3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师:这个乘法可不能直接用我们学过的乘法口诀来解决了,你会计算吗?看谁的方法介绍得清楚,让人家一看就懂!

  学生独立尝试计算。

  反馈:

  方法一:20+20+20=60

  方法二:2×3=6 20×3=60

  投影出示学生作品,请学生自己介绍想法。

  教师小结方法一:这位同学将20×3利用乘法的含义转化成20+20+20来计算,将不会的知识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真是一个好办法!

  教师引导交流方法二:和这位同学计算方法一样的学生举举手,你们是怎么想的?这里2×3中,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6又表示什么?

  方法三:(若学生没有呈现这种方法则教师呈现)

  结合小棒图与算式,师生交流理解:2表示2捆小棒即2个十,3表示有3个20,6表示有6捆小棒,即6个十。

  ④指生说计算含义。

  (引导学生:20×3,20表示有2个十,2个十乘3就是6个十,6个十就是60)

  教师小结:通过将 20×3看作是2个十乘3得到6个十,从而找到正确的得数,这个方法真不错,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试一试。

  3)沟通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解决问题一:玩激流勇进生人10元,3人要多少钱?

  师:谁能用我们刚学过的方法来说说怎么计算10×3?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说出10×3就是3个十,3个十就是30)

  课件依次出示:

  20×7= 200×7= 20xx×7=

  师:直接说出得数,并说怎么想的?

  归纳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师:老师发现有几个学生算得特别快,看来他已经找到计算这类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的诀窍了,谁愿意把好方法跟大家分享呢?

  (交流讨论得出:计算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时可以将一位数与整十、整百、整千数中的第一个数相乘,再看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2、探究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解读题意,列出算式。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第二个问题:玩过山车每人12元,3人要多少钱?谁来列式?

  2)指名口答列式。

  3)探究12×3的计算方法。

  师:你是怎么来计算12×3的?把你的想法用算式或图形来告诉我们,看谁的方法介绍得清楚,让人家一看就懂!

  学生独立尝试计算。

  反馈:

  方法一:12+12+12=36

  方法二:10×3=30 2×3=6 30+6=36

  方法三:12×3=36

  投影出示学生作品,请学生自己介绍想法。

  教师小结三种方法

  ④结合小棒图理解算理

  ⑤指名说计算含义。

  师:在计算12×3时,我们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10×3=30,再算2×3=6,合起来就是36)

  4)尝试计算,归纳算法。

  课件依次出示算式,学生抢答,归纳算法。

  12×4= 21×4= 23×2=

  (交流讨论: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一位数分别与两位数中的个位和十位相乘,把乘得积写在相应的数位上。)

  四、巩固内化

  完成练习十二的第1和第4题。

  五、闯关游戏

  第一关

  1、判断

  1)计算300×4时,可以想300表示3个百,3个百乘4得12个百,12个百是1200 。( )

  2)5×800的积,末尾有两个零。 ( )

  3)60是2与30的乘积。 ( )

  2、张宏每个月节省20元零花钱,请填写下表。

  2个月

  3个月

  4个月

  5个月

  6个月

  钱数/元

  第二关

  3、一辆儿童三轮车的价钱是90元,幼儿园买了4辆,一共用了多少钱?

  4、每箱苹果30千克,运来8箱,一共运来多少千克苹果?

  第三关

  5、每瓶饮料是2元,买24瓶需要多少元?

  6、整十数乘一位数且积是240的乘法算式,你能写出多少个?

  六、全课总结。

三年级数学教案《口算乘法》 篇10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第68页到69页,也是第6单元的第一课时。《口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教材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创设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口算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课内容的一个知识生长点就是表内乘法,将整十、整百、整千数和一位数相乘转化成表内乘法来进行计算,以此来渗透转化思想的学习方法。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不仅为今后学习乘法估算和笔算乘法奠定了基础,所以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经历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理解口算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2. 能力目标

  在观察、比较、分析、类推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 情感目标

  通过具体、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难点:探索发现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并理解口算算理。

  四、说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根据本节课内容特点和小学四年级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法、讨论探究法、设疑思考法、逐步渗透法和师生交际相结合的方法。

  五、说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首先,我通过创设儿童游乐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这一情境中不知不觉地运用旧知识的钥匙去打开新知识的大门,进入新知识的领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新问题,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并通过观察、比较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发现规律,进而类推出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创设了老师带同学们去游乐园玩的故事情境,通过多媒体演示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充满童趣而又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的开始,我创设了一个“要去游乐园,必须先渡船过河”的情境,这样复习表内乘法和万以内数的组成,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进入学习状态。

  2.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我先出示游乐园的场景图,由“小朋友们遇到了一些困难,我们来帮帮他们吧”,引出小朋友提出的三个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口算的必要性,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还可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

  第一个问题:“我们4人去玩碰碰车吧,每张门票9元,需要多少钱?”这是旧知识,学生大都能够很快得出9×4=36(元),并回忆乘法的意义,9×4表示4个9元的和,为后面探索新知做了有效的铺垫。

  第二个问题:“我们4人去坐有轨电车吧,每张门票10元,需要多少钱?”在这个环节,我先让学生列出乘法算式10×4,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给学生独立的思考空间,有思路的同学,在小组里介绍自己的方法,这样既帮助了差生,又让优等生得到成就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然后再全班交流。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背景和自身思维

  方式的不同,学生肯定会会有不同的算法。有的用4个10相加;有的会联想第一个问题,想到9个4是36,再加1个4就是40;或想到10×4表示4个十,也就是40。只要学生说的算法合理,就给予充分肯定,鼓励算法的多样性。如果没有学生想到10×4表示4个十,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得出这一方法,为后面总结口算算理打基础。

  第三个问题:“我们3人去玩激流勇进吧,每张门票20元,需要多少钱?”先让学生列出乘法算式20×3,再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算法。学生会出现几种不同的算法,如3个20相加得60,或者先不看因数末尾的0,计算2×3,再在末尾添一个0,也就是把20看成2个十,2个十乘3得6个十,即60。教师肯定学生的不同算法,学生自然地会进行比较、分析哪种方法更好,更简便。我不急着归纳出哪种方法简便,把问题带到后面的学习中,让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自己进行比较,每进行一次比较就是一次思维的突破,就是一次提高。

  接着出示课本第69页的做一做,让学生独立计算,再汇报答案。在计算这些题目时学生会用自己喜欢的那种方法,在计算20×7时,学生如果用加法会发现比较麻烦,从而让学生自然的对计算方法进行优化。 学生在计算20×7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出200×7,2000×7的口算方法。使学生自己能够发现并得出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

  然后揭示课题,并进行小结。让学生观察今天计算的乘法算式与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会发现以前学的是一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而这节课口算的是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从而引出课题——口算乘法。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和算理。

  3.自主练习,巩固深化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新课标的强调,“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因此,在练习设计中,我不仅讲究层次化、趣味化、弹性化,还融入趣味性,以竞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做得愉快,练得开心!

  首先,我创设游乐园举行闯关游戏获得免费门票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一关:口算题卡。也就是课本第71页练习十五的第一题。我想通过这道题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对答对的同学奖励一张“旋转木马优惠券”,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关:抢答比赛。老师出示手中的口算卡片,学生不用举手,直接抢答,看谁算得又快又对。我想通过这道题,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更加熟练地运用口算技能。然后课件出示刚刚卡片上的所有算式和得数,并分成两组。学生观察左右两组算式的因数和积,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强调学生遇到如“40×5”这样的题时,积末尾0的个数要比因数末尾的多一个。

  第三关:火眼金睛,用手势判对错。设置几道学生容易出错的题,让学生来判断,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再出现同样的错误。

  第四关:解决问题。“环卫工人每天在游乐场捡矿水瓶约400个,5天大约能捡多少个?”培养学生运用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教育学生不要乱扔垃圾,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五关:智慧冲浪。我设计这样一个拓展题目,240=×=×=×=×=×……比一比看谁将这条龙接得最长。扩大题目的思维广度,学生除了常规的“8×30,3×80、6×40,60×4可能会出现:1×240=240 10×24=240 2×120=240 20×12=240等方法。这样做,既可以每个学生都参与练习,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发展和提高。

  4.知识梳理,师生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充分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年级数学教案《口算乘法》 篇11

  教学内容:

  教材第44-45页练习九7-12题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的进行口算和估算,逐步提高口算和估算的正确率。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口算卡片 红旗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基础知识练习。

  70×70 60×90 80×50 11×40 30×80 20×70 40×60 31×20

  2、学生们完成后,选两行学生按顺序每人一题订正结果,教师要统计学生口算的正确率,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及时鼓励表扬,有错误的学生要让其说出是哪道题错了,教师给予板书,帮助学生改正。通过练习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问题,能够从中了解到好的计算方法,这样可以使自己的计算更准确、更迅速。

  3、老师选两个学生当代表到前面比赛,其他学生在教材上完成,到黑板上的学生按箭头的顺序分别把答案写在题目的两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夺得小红旗。

  让学生一起订正,在教材上全部做对的学生都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通过比赛让学生明白看,一味只图快,做的题不正确,是得不到红旗的)

  二、探究新知

  1、运用口算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44页的第7题,这是一道图文结合的题。引导学生认真看题中的文字,还要认真观察图,看图中都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说一说,你从题中都知道了什么。

  老师引导学生想

  (1)题中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解决这三个问题需要哪些数据信息?

  (3)在充分分析题意之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解答过程,订正结果。

  例:50×11=550(千克)

  答:李红家的蚕子可产蚕550千克。

  50×80=4000(千克)

  答:李家村的蚕子可产茧4000千克。

  18×50=900(元)

  答: 50千克茧能卖900元钱。

  2、小象出生后,体重平均每年增加200千克。20年后这头大象重多少千克?

  (1)让学生完整地回答出此题需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数据。学生之间互相订正,互相补充。

  (2)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200×20=4000(千克)

  4000=100=4100(千克)

  答:20年后这头大象重4100千克。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口算。

  2、小明要买12本书,每本书19元,小明大约要带多少元钱?

  3、教材第45页的第10题。

  四、思维训练

  1、不计算,把估算结果写在括号里。

  100×24 200×30 32×10 74×100 20×40 60×50 6×100 10×700 12×30 34×4 40×6+8 57×0+57

  2、李叔叔平均每天组装19辆自行车,9月份大约共组装多少辆自行车?

  3、海龟出生后,体重平均每年增加100克。40年后它的体重将增加到4080克。小海龟刚出生时有多少克?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在练习中使学生巩固复习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学生能熟练的进行口算和估算,逐步提高口算和估算的正确率。尤其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总结出了实际问题中隐含的数量关系:单价x数量=总价

三年级数学教案《口算乘法》 篇12

  教学目标:

  1、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以整十数的乘法。

  2、能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

  3、能熟练正确地口算。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掌握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以整十数的方法。

  学习难点:正确地进行口算。

  学具准备:

  学习过程二次备课激趣定标:

  一、激趣导入

  出示口算卡,小组内快速口算,说说自己的口算过程

  10×5 100×5 30×2 300×2

  90×9 80×4 12×2 24×3

  指名展示自己的口算结果与过程

  二、揭示课题,展示学习目标。

  自学互动

  适时点拨

  活动:探究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

  学习任务:

  1、观察例1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平均每天送300份)

  (1)列式:____________

  (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300×10怎样计算?你能想出几种算法。

  (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各组的算法)

  2、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

  (1)列式__________(平均每天送60封)

  (2)先口算再说说自己的口算过程

  3、邮递员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1)列式:_________

  (2)先独立口算,组内说说,讲清自己的算理

  4、邮递员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1)列式:_________

  (2)指名说口算过程

  5、小结算法:

  将其中一个因数先看作_____位数进行计算,再扩大相应的( )数,或将两个因数看作表内乘法计算,再扩大_____________.

  测评训练:

  1、分组抢答,说说算法。

  80×10 60×20 50×40 24×10

  50×60 80×20 12×30 11×70

  2、完成答题卡,每组派一代表参加比赛

  60×60 60×300 40×90

  50×30 80×70 23×20

  3、总结归纳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识?知道了哪些口算方法?

三年级数学教案《口算乘法》 篇13

  一 、说教材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第一节,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儿童的年龄特点,创设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口算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并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注重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的运用,尊重每一名学生的独特感受,同时也让每一名学生都获得不同的成功体验。这节课是在学习了一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也为以后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做好准备。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本着体现计算教学新理念的原则,重视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为学生搭建平台,逐步地去感悟哪种口算方法最优化,逐步熟练地运用口算方法并能有效地进行迁移。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同桌合作,亲身体验,加上教师的适时点拨,来学习新知识的。

  三、说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估算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归纳总结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复习。

  1、 6×4= 8×5= 2×9= 3×9=

  3×8 = 9×7= 7×6= 4×8=

  2、(1)、2个十是多少? 10个十是多少? 12个10是多少?

  (2)、5个百是多少? 10个百十多少? 12个百是多少?

  (3)40是几个十? 1200是几个十? 800是几个百?

  (二)、创设情境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创设了老师带同学们去游乐园玩的故事情境,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充满童趣而又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通过计算买票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回忆乘法的意义,为后面探索新知做了有效的铺垫。

  (三)、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计算买票一共需要多少钱,由乘法的意义知道应该列示为:20×3=60,怎样计算呢?这样就引入了新的教学内容。在这个环节,我打算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肯定会有同学解答不出来,所以我决定用同桌合作交流的形式,有思路的同学,在同桌间介绍自己的方法,这样既帮助了差生,又让优等生感到成就感,能发挥合作的优势。然后再全班交流,有的用3个20相加,有的用20个3相加,学生面对这么多方法,适时的提出一个问题,哪种方法好呢?他们自然的会进行比较、讨论、分析,每进行一次比较就是一次思维的突破,就是一次提高,所以我不急着归纳出哪种方法简便,把问题带到后面的学习中,接着我设计了一些乘法计算题,学生独立计算,汇报答案,然后把这些算式分类,标准不一样可能学生会想出不同的分类方法,对一个因数相同的这一种分类,进行观察,像这样的算式,如:2×3= 20×3= 200×3= 20xx×3=等,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引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通过这种分类,学生对这样的算式会有更深的了解,同时也体现了分类和化归的数学思想。

  在计算这些题目时学生会用自己喜欢的那种方法,如果学生用前三种方法会遇到很大的麻烦,如20×3,20个3相加,或者是3个20相加,都很麻烦,从而让学生自然的对计算方法进行优化。

  40×3= 2×400= 20×6= 2×7=

  50×3 = 4×600= 7×30= 20×7=

  学生通过比较,教师加以归纳,也就是把题目先看成表内乘法,计算出积后,再看因数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零。

  2、教学例2: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口算,是修订后教材增加的内容。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也是为学习笔算乘法和除法试商做准备。在探索方法的这一环节,完全: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的过程,从自学例题,到探索算法,放手让学生自学,所以所得方法会比较深刻。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算法。(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乘一位数后再相加)

  口算练习巩固,同时汇报方法。

  三、巩固练习 :安排两个例题的练习内容,目的在于巩固对口算算理的理解,熟悉计算方法。

  10×4= 10×6= 10×7=

  20×4= 40×6= 60×8=

  12×4= 23×2= 34×2=

  看看他们在游乐园还遇到了什么问题,真正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是用来解决问题的。

  最后让学生归纳本节课所学,整十整百整千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的方法,并且说说这些知识可以解决哪些问题?真正与现实联系起来。

  六、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设计:

  1、完成P58 1

  说说怎么算最简便。

  2、完成P58 2

  说说口算的方法

  3、完成P58 3、4

  八、说板书

  板书的设计突出教学重、难点,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板书设计:

  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

  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要花多少钱?

  20+20+20=60 2个十乘3等于6个十

  先按表内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有几个0,

  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坐过山车每人12元,3人需要多少钱?

  12×3=36 10×3=30 2×3=6 30+6=36

  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乘一位数后再相加。

三年级数学教案《口算乘法》 篇14

  教学内容:

  P第49页例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目标:

  1. 利用学生的迁移能力,归纳概括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 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兴趣,进一步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抢答题:出示口算卡片

  12×3= 500×7= 15×4= 60×70= 350×2

  2、估算:卡片出示197×5≈,那约等于多少呢?你是如何估算的。(明确方法)

  3、笔算板演:知道了大家的口算和估算掌握得很好,我们的笔算掌握提如何,来,做一道吧,请拿出练习本进行笔算。(教师在黑板上出示竖式45×12的竖式)师:来,你做得最快,请你上黑板板演,请注意书写工整。做完的同学请回忆一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如何计算的?

  【交流评价:(方案一)她计算错了。哪里出错了,他是如何错的。你观察真仔细,老师帮他改过来。师:要注意,计算要处处细心。(方案二)她做对了。谁来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你说得真清楚,我们把掌声送给她。】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看来大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都掌握了,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乘法(板书:乘法)请看大屏幕。

  (1)引入例1。(课件出示)例1:将来李叔叔从兰州乘火车去北京用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明确题意

  (2)你能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选择问题:兰州到北京有多少千米?]你能列出算式吗?列完式的同学想一想、比较,这个算式与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3)猜想结果、尝试计算、板演,汇报交流,优化算法。

  1)请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教师质疑评价;

  2)比较两种竖式,有何发现?

  3)引导学生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列竖式的方法;你觉得哪种竖式好好些,说明理由。

  (4)用计算器计算检验。

  用计算器计算的结果是多少?生:1740。师:看来,我们笔算的结果是正确的。(板书得数和单位名称)同学们今后做完题检查时,也可以用计算器来检查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写答。随学生回答,板书答案。(李叔叔的某城市到北京有1740千米。)

  (5)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今天我们研究的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

  三、比较探究、巧用迁移

  (1)今天我们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以前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小组讨论,说一说你的发现?同桌交流……(异相同点)

  (2)什么叫迁移?我们应用原来学的计算方法,就能解决今天的新问题,这种方法在数学上称之为迁移。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3)出示试一试:134×2l,学生独立笔算……

  汇报交流,展示笔算过程。生:他说得怎么样?谁来评价一下。(:她说得很完整,清晰,方法正确。)

  (4)练一练。请大家从做一做中任选1题。(独立计算)师:要注意书写格式和作业姿势,动作快的可以多做题,比一比看谁书写最工整,计算既准又快。

  (教师在学生中挑选作业,辅导后进生。)

  汇报检查:挑选四份作业,现在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去完成检查评价。

  这几位位同学不但最快速,而且全对,书写也工整,同学们可要向她学习了。

  (5)引导学生熟悉计算方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 )位数或( )位数。

  四、数学诊所:

  师:小兰、小红、小青在做计算题时,各出现了一道错题,现在请同学们帮她们找出病因,并且帮她们改正。

  小青:134 小静:152

  × 16 × 23

  804 156

  134 104

  938 ( ) 1196 ( )

  小华:246

  × 3 4

  964

  638

  7344 ( )

  师:同学们真能干,不仅帮这几位同学找出了错误,而且改正了错误。通过刚才的改错,请想一想,我们在笔算乘法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你想提醒大家什么?1)做题时一定要注意对准数位;2)不要忘记乘百位上的数;3)做题时要认真细心,不要忘记进位了。同学们考虑的很全面,老师相信你们在做题时一定能够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而且还能用它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收获真不少!

  六、作业布置:

  练习七的第2题。

三年级数学教案《口算乘法》 篇15

  教学内容:

  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口算乘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数乘以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了解不同的交通工具的运动速度,理解用复合名数表示速度的含义。

  一、通过小组学习,教材

  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观察、思考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教学关键: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算法中的特点,选择学生能理解又优化的一种算法。

  编写意图:

  1、从本单元主题图中选择出自行车和特别快车的运动速度为素材学习口算,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激发探究欲望,同时通过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速度,理解用复合名数表示数学术语。“速度”的含义,为后面理解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作为铺垫。

  2、以物体的运动为背景,选择两个来自生活实际又具有特殊数值的两道算式16×3、160×3作为引导学生学习口算的范例,使学生通过对比,自主得出一位数和两位数(或者几百几十的数)相乘的简便算法。

  3、鼓励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与同伴交流。

  二、教法学法

  1、创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探求知识的火花,有了兴趣,学生就能自觉主动学习,就不会感觉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新课前,我结合主题图和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同学们,秋天是一个郊游的好季节,你们喜欢秋游吗?出去郊游,我们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呢?”教师的问话吸引了学生,学生情绪相当高涨,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学习活动中去。

  2、 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新课程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本课时,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后,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适当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思考空间,放手让学生独立探讨,小组讨论,自己领悟出口算方法,然后组织学生记报,教师再进行针对性的总结归纳,整个数学教学过程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以及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逐步加深认识,让学生在活泼,友爱和谐充满情趣的智力活动中自觉构建新知识。

  三、教学过程简述

  首先创设情境——简单介绍6种交通工具的速度,使学生初步理解“速度”的含义——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了解的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教师提供信息:人骑自行车 1小时约走16千米,让学生根据这个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适当地引出例(1)后——首先建立计算模式。其次,要求学生用自己地知识经验独立口算。再次,与同桌交流算法——回答计算结果,汇报不同算法——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算法的特点,确定化的算法,最后小姐口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