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与旋转教学教案

2023-11-01

平移与旋转教学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平移现象。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旋转现象。教材在介绍这两种现象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此外,教材还通过在方格纸上将图形进行平移,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并会画出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内容

  平移和旋转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教具准备

  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视屏导入:

  今天我带大家到游乐园学习数学知识—平移和旋转。(看课本第37页的彩图)[设计意图]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新授课:

  1、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1)看一看,刚才的你看到了什么?

  (2)说说你玩过什么项目?用手势比划比划,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动的?

  (3)根据游乐项目运动的不同,可以分几类?怎么分的?

  (4)自己先分一分,有什么困难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2、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1)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A:平移:火车沿笔直的轨道行驶、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火箭升空等物体都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这种运动就叫做什么?

  B:旋转:大风车、摩一轮等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的,这种运动叫做什么?(同时出示课题:平移与旋转)

  (2)举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平移、旋转特点

  (3)用学具在桌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

  (4)出示动画:荡秋千,

  师提问:荡秋千是平移还是旋转?

  (5)分组讨论:平移与旋转在运动方向上有什么区别?

  (6)各组汇报,教师板书:平移,运动方向不改变;旋转,运动方向改变

  小结:通过观察,举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物体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亲身经历,建立对平移的多角度感知,建立比较丰满的表象基础,为揭示概念做好准备。通过分组讨论,教师引导使学生由感性上升为理性,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概念。

  3、练习(教具出示P41页方格图)

  (1)要把小房子向上平移1格,怎么移呢?(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

  (2)如果把它向上平移5格,会移吗?

  (3)如果把它向右平移7格,你们会移吗?(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

  (4)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5)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6)如果把它先向右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3格,你们会移吗?

  (7)课件动画演示:要移动一个图形,先把构

平移与旋转教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1~42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2)使学生能在方格图上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

  (3)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平移和旋转,合作探究图形在方格图上平移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数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格数。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数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格数。

  教学用具

  课件,图片。

  学生用具

  方格纸,小房子卡片,小熊卡片,小篇子。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

  1.揭示课题。

  课件演示缆车、升降电梯、风车、电扇的运动。

  师:看看图上是什么?它们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用手势表示它们的运动吗?它们运动时的样子一样吗?那你们能不能根据它们运动时的样子给它们分分类?

  你是怎样分的?你为什么这么分?

  师:你们说得真好!像缆车和升降电梯这样的运动在数学里我们叫它平移;而像电扇和风车这样的运动我们叫它旋转。(板书课题)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和旋转?

  2.联系生活实际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师:今天这节课来了一个新伙伴,你们欢迎吗?你们想不想跟小熊一起去游乐场看看?

  师:你能从下面的游乐项目中找出平移运动的吗?小熊最喜欢玩旋转类的游戏了,你愿意帮它挑出来吗?

  3.动手操作,进一步感知平移与旋转。

  师:你们看小熊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咱们一起跟小熊做个游戏愿意吗?游戏之前让咱们一起先来看看游戏建议吧!

  (课件演示游戏建议)

  (学生进行活动)

  师:在刚才的游戏中,小熊做的是什么运动?

  4.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游戏对平移与旋转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那你们想不想利用它们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呀?

  二、探究体验

  1.学生动手移一移,说一说。(学生拿出方格纸和小房子卡片)

  师:请你将小房子卡片从原来的位置向上平移3格。(学生动手移一移)

  你是怎么移的?两个同学一块儿说说。

  请你把小房子向右平移4格。

  互相出题移一移,说一说。

  出示课件:你们看看老师是怎样移的?向哪儿平移几格?

  师:你们真棒!通过动手动脑,学会了在方格纸上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了。

  2.演示课件:快看,小火车带着小熊和小朋友来了!

  运动过程中提问:小火车做的是什么运动?

  (运动停止后,呈现两人都说自己经过的路长)

  学生讨论:到底谁经过的路长呢?

  师小结:小熊和小朋友无论站在车的什么位置,经过的路都一样长。

  三、巩固练习

  1.做小篇子,实物投影订正。

  2.小篇子:几号小鱼能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请你把它涂成红色。

  3.欣赏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

  四、布置作业

  到生活中找一找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下节课向大家汇报。

平移与旋转教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实验教材p41-42平移和旋转(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

  教学难点:

  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教学具准备: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二、今天我带大家到游乐园学习数学知识—平移和旋转。(看课本第37页的彩图)

  三、明确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

  三、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标杆题,展示、反思、点拨。

  1、出示标杆素材

  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2、学习要求

  (1)看一看,说一说游乐园里有哪些游乐项目?

  (2)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动的?

  (3)根据游乐项目不同的运动,可以分几类类?怎么分的?

  (4)自己先分一分,有什么困难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5)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6)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了解平移、旋转特征。

  (7)用学具在桌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

  【展示】

  【学后反思】平移:火车沿笔直的轨道行驶、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火箭升空等物体都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这种运动就叫做平移。旋转:大风车、摩一轮等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的,这种运动叫做旋转。

  3、类比训练 课本P41页方格图

  【练后反思】平移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四、强化训练,拓展延伸

  1、训练题

  课本P43页第一题 课本P44页第4题

  2、拓展题

  1、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课本P43页第三题)

  2、欣赏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五、反思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问题?用哪些方法学会的这些新知识。

  六、教学反思

平移与旋转教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整理和练习图形和变换,巩固平移和旋转的表象和钝角锐角的判别。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帮助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画平移的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数平移距离

  1、观察43页第一题,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样数平移的距离。

  2、动手涂颜色。

  3、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样找到那条船的。

  二、画平移后的图形

  1、先让学生给43页第二题的四个点标上记号。

  2、问学生,图形移动3格上边的点移动几格?图形的大小还是保持原来的样子吗?

  3、学生讨论,该怎么样画平移后的图形。

  4、学生汇报方法。

  5、老师总结:先找好四个点移动后的位置,再把四个点连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平移后的图形。

  6、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第2题的两个要求。

  7、独立完成44页第5题。

  三、判断练习

  1、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和旋转。

  2、判断哪些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

  四、动手操作

  1.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完成45页的做一做。

  五、动手完成剪一剪。

  自学剪一剪,在全班展示作品。

  延伸阅读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的认识》学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的认识》学案

  学习目标:

  1.联系具体生活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克。

  2.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等活动,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为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

  3.了解克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克。

  学习关键: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为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

  学习过程:

  一、自我检测:

  同学们,你们和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一起买过东西吗?

  出示课本主题图,超市中水果区域的情境,呈现价签上的钱数和500克等。

  二、探究与交流

  自学课本第101页例1,完成下面各题。(学法指导: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比一比哪一组回答的最精彩!)

  1.掂一掂1枚2分硬币,初步感受1克有多重。

  2.2.用天平称1克黄豆,数一数有几颗?

  3、说一说哪些物品比1克轻,哪些物品比1克重。

  归纳总结: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作单位。

  比较轻的物品常用称。

  三、自我挑战:

  1、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2、一包口香糖大约重3一个苹果大约重200

  一包瓜子大约重100一袋盐大约重500

  3、判断对错。

  (1)小明身高130克。

  (2)一个西瓜重3克。

  (3)一个足球重450克。

  4、下面的物品有多重,用哪个单位合适?圈一圈。

  二数下册《克的认识》学案

  300(克、千克)4(克、千克)450(克、千克)500(克、千克)

  四、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学习了______,我的收获是_______。

  五、教学反思

平移与旋转教学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2、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重点:

  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

  四、教学难点:

  会找平移关键点。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1、上节课,同学们利用身边物品做平移动作的时候都是那么轻松,小事一桩。但是对于一个庞然大物,比如说:一个建筑物,它要平移可就成了一件大事,这件大事就发生在20__年。我们一起来看看是怎么回事。

  出示资料:上海音乐厅的“音乐之旅”。20__年4月15日,已入古稀之年的上海音乐厅要搬家了,这次的搬家可不寻常,它要整体平移到一块环境相对优雅的绿地。平移上海音乐厅的直接原因是正在建设的上海地铁线经过现在的位置。而其独特的音响效果是重新建造无法达到的。另外,上海音乐厅是被列入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保护单位,是人们几十年来欣赏古典音乐的圣殿,这里沉淀了太多的音乐情感,因而又具备无可替代的人文价值。整个平移经历了14天。平移工程完成后,上海音乐厅还能保存原有建筑风貌,完善演出功能。这项浩大的工程在中国建筑史上是首例,在世界建筑史上也是罕见的。

  (二)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

  2、你想不想知道这样一个庞然大物14天平移了多少米?老师把上海音乐厅抽象成平面图,实线部分是平移后的位置。这里的移动一个格子是表示在实际中移动11米。我们可以借助于题签上的图形,数一数,画一画,算一算。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3.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1)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利用方格图,探索建筑物平移多少米。先独立思考,然后和小组同学讨论交流。

  (2)小组汇报。哪个小组有结果了?到前面来展示给大家看。学生自己总结那些方法是方便可行的。

  (3)全班汇报时,可能出现的方法。

  方法一:用小房子卡片的来数,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数。

  方法二:找平移先后的对应点或者对应线段,然后数对应点或者对应线段之间有几个格子。

  同学用的对应点和对应边不同,数出的结果一样吗?你有什么发现?其实图形整体平移的时候,每条边和每个点都平移了的格子数是一样的。

  (5)方法三:计算的方法,先数出图形占几个格子,再看平移先后的图形间有几个格子,然后相加。

  (6)你喜欢用哪种方法?为什么?

  (7)现在问题解决了,上海音乐厅的这次音乐之旅给我们开了眼界,而且还充分说明了我们的科学技术在一定领域位于世界先列。我们引以为自豪。

  (三)重难点精讲

  确定棋子的关键点;

  画出关键点向下平移4格后的位置;

  按顺序连接关键点。

  其他图形按照此方法平移。

  要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关键是确定图形的位置。

  原图形的一个关键点或关建边平移了几格,原图形就平移了几格。

  (四)归纳小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哪些知识?怎样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怎样判断图形平移的路线?

  (五)随堂检测

  1.移一移,描一描。

  (1)把图1向左平移5格;

  (2)把图2向右平移4格;

  (3)把图3向上平移1格。

  六、板书设计

  平移图形的画法

  方格纸 关键点 关建边

  七、作业布置

  完成练一练第5题。

  八、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旋转与平移》按排了关于物体的两种简单的运动方式的知识内容。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认识有关的物体旋转与平移运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过程主要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的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们之间不断地交流,不断体验,使他们灵活地掌握了知识点。在这节课最后,我鼓励学生们回想、并大量例举生活中的旋转与平移的实例,这样不仅使本节课的知识融合到生活中,同时培养学生的兴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通过这节课使我深深体会到,教学不仅仅是"告诉",更需要"经历"。教师应该是一个引导者。要不断引导学生的兴趣、热情和理想。仅仅教授一些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行的,课堂上要有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们把数学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同是用生活中的经验帮助理解数知识,二者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