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教案(精选17篇)
《旋转》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结合生活实际,能初步感知旋转现象,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重、难点:
1、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
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3、能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魔方,再做这个游戏时,最常用到的操作时什么?(旋转)
请同学们用手示范一下怎样进行旋转?(学生用手势演示)
问:你们在做旋转手势时为什么有的向左旋转,有的向右旋转?(因为有的是顺时针旋转,有的是逆时针旋转。)
集体联系顺时针旋转90度和逆时针旋转90度。
请一人到投影前操作魔方。其他同学提示其具体的旋转方向。
师:刚才同学们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反复提到一个词“旋转”,这节课,咱们就来共同研究“旋转”。
板书课题:旋转
二、明确概念
1、联系生活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呢?
生:风扇、陀螺、钟表、车轮、风车……
课件出示几种旋转现象。
师:同学们说的这几种都是旋转现象,那么旋转有怎样的特征和性质呢?我们借助最常见的钟表来进行研究吧。
《旋转》教案(通用14篇)
《旋转》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教师用课件演示:
(1)钟表的转动;
(2)风车的转动。
提问:观察课件的演示,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在交流汇报时可能会说出
(1)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在转动;
(2)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是绕着一点转动;
(3)钟表上的指针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风车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
教师:像钟表上指针和风车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这种现象就是旋转。(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变换)
2.提问:旋转现象有几种情况?
生回答后板书。
3.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旋转现象?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
二、新课讲授
出示课本第83页例题1的钟面。
(1)观察,描述旋转现象。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2指向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
提问:谁能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一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完整)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指向3)。
提问: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3指向6)。同桌互相说一说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旋转》教案(精选15篇)
《旋转》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2、能在实际情境中,认识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初步体会图形旋转的中心、方向、和角度这三个基本要素。
3、能通过实物操作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逐步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0,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的旋转
难点:
用平移和旋转方法设计简单图案
预习过程
一、平移
1、我们以前学习过平移和旋转,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运动时属于平移,哪些属于旋转?
2、认真读信息窗2的6幅图片,你能提了出什么问题?
你认为这6幅图中,哪些是用平移的方法得到的?
3、认真读课本例题图:(5个小正方形的图案)
怎样用平移的方法得到这个图案呢?你能把中间的正方形平移到左上方吗?
温馨提示:先向哪儿移、再向哪儿移。
集中交流:怎样才能把中间的正方形平移到左上方?
先向左平移格,再向上平移格,或者先向上平移格,再向左平移格。
温馨提示:
(1)平移时要选取一个点或一条边,以此为基准数格平移。
(2)为了清楚地表示平移的结果,我们可以把平移过程中画出的图形用虚线画,平移的最终结果用实线画。
4、刚才你学习了关于平移的方法,你都学会了吗?
做课本自主练习P23页1、2、3、4题。
二、旋转
1、生活中有很多旋转的现象,你能举例说说吗?
2、汽车经过收费站时,交费后,收费站道口的转杆就会打开,汽车通过后,转杆关闭。
《旋转》教案(通用17篇)
《旋转》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旋转现象无所不在,有的给生活带来了方便,有的给小朋友的游戏带来了乐趣,如:家里的电风扇、洗衣机;马路上的车轮;小朋友玩的呼啦圈等,因此,我设计了这一有情节的科学活动。在活动中我充分利用幼儿生活环境中的一些物品,创设了一个宽松、活泼的教育氛围,旨在通过幼儿自身的动手操作、与同伴的交流以及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验探索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旋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能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体验探索的快乐。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伞、积木、陀螺、飞盘、风车等。
2、飞机、洗衣机、汽车、微波炉等图片。
活动过程:
1、感知旋转。
师:小朋友你们好!我是从旋转王国来的,你们可以叫我旋转姐姐!你们有没有到过旋转王国呀?在我们旋转王国里,所有的东西都会旋转。小朋友你们想到旋转王国去吗?可是进入我们旋转王国必须有一个条件,每个人都要带一样可以旋转的东西。你们看,在我们周围有许多东西:风车、积木、陀螺、雨伞等等,请你们动动脑筋想一想,玩一玩,把这些东西变成可以旋转的,这样你就可以进入旋转王国啦!
幼儿操作,教师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法来使各类物品进行旋转。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并演示自己的探索发现。
《旋转》教案(通用8篇)
《旋转》教案 篇1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六册第24—2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图片,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简单图形平移。 2、在探索物体或图形的运动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世界,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能将一个图形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进行平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课件,演示火车、电梯、缆车、风扇、旋转木马、钟摆摆动的动画。
师:这几种物体的运动方式相同吗?它们分别是怎样运动的?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你能根据它们的运动方式分类吗?先在小组里商量商量吧,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要这么分?
学生说分类的方法
师:像上面这三种(火车、电梯、缆车)都是沿着直线运动的,我们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平移;而像(风扇、旋转木马、钟摆)都是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的,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就称为旋转。
平移和旋转是物体的两种不同运动方式,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是很多的,你还见到过那些物体的平移和旋转?学生举例说明。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移”和“旋转”。
二、新知探索
1、观察讨论,感知平移的距离。
师:出示小兔搬家图,看这三只小兔正忙着搬家呢,出示简化的格子图,瞧,小房子的运动方式是什么?(平移)向哪个方向平移的?(右边)
小兔子们觉得累了就停下来休息。(出示3段录音)
面的旋转导学案(通用2篇)
面的旋转导学案 篇1
课 题面的旋转
课 型
学案导学课
年 级
六年级
教 师
学
习
内
容教师提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2页----5页学生提供
学
习
目
标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2、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他们的基本特征,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3、做有心人,找找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
重
点
难
点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学
习
过
程
学 案
导 案
独
立
尝
试1、观察课本p2第1、2题图观察并思考彩带随车轮转动后形成的图形是什么?( )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描述第二题三幅图:( )( )( )你能用简练精准的语言概括总结上面的现象吗?试试看( )2、仔细读题并完成课本p2第3题连一连思考:这些平面图形通过绕( )旋转,变成了( )3、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圆柱和圆锥的特点”4、找一找生活中的有关圆柱和圆锥的例子5、完成p4第3、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