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节奏》教案

2023-10-30

《有趣的节奏》教案 篇1

  一、教学内容:

  1、节奏与生活、舞蹈、音乐及其它艺术的关系。

  2、学习几种基本节奏型:,x00x等。

  二、授课班级:高中二年级

  三、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节奏是音乐的本质要素、它无处不在,与生活,舞蹈,音乐及其它艺术紧密相连。

  2、和学生一起在音乐欣赏中去充分感受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节奏与音乐的形象、情绪、风格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

  采用演示法和直观教学法,激发学生对音乐节奏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体会节奏在音乐中的中心地位。

  六、教学准备:

  录音机、音乐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flash动画《恰恰恰》。

  2、情景导入:今天很高兴和大家相约这美好的音乐课堂,我的心跳

  节奏有点快啊……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音乐之魂──节奏。

  (二)节奏的概念:

  1、师问:大家还记得音乐的四大基本要素吗?那节奏又是指什么呢?

  2、学生讨论:

  3、音乐起源于劳动,原始社会在劳动中为了统一节奏,而产生了劳动号子。节奏是音乐的本质要素、是有规律的运动,是音乐的活力、是音乐的进行,包括音乐的重音、节拍和速度。今天我们先学习几种基本节奏型。

  (三)节奏型练习。

  1、讲,

  四分八分十六分小附点切分

  2、练:请同学们自己组合,并自己填词,对回答问题积极者全班隆重表扬。

  ∣∣∣

  拍你真的很不错。

  注:同学们在草稿纸上写,然后老师点名提问,优秀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四)生活中的节奏:

  师:我们生活中处处充满着节奏,如我们的心跳、日月交替、潮起潮落、春夏秋等都是在某种按特定的节奏中,大家能说一说吗?生:做游戏、唱歌、跳舞等

  (五)舞蹈、音乐中的节奏:

  1、舞蹈中的节奏:

  ①交谊舞:圆舞曲(华尔兹)、波尔卡、探戈、伦巴。

  ②民族舞:新疆舞。

  师:播放《蓝色多瑙河》,《我的太阳》。并总结各种舞蹈的节奏特征。

  2、音乐的节奏:①录音播放二段音乐,让学生谈体会。

  A、《夜曲》肖邦慢。

  B、四小天鹅快。

  总结:节奏的快、慢对音乐情绪、形象、风格的表达与手段之一、一般,快的节奏令人兴奋、紧张,慢的节奏给人安详、从容。在“音乐治疗”这门学科中音乐的节奏、速度是非常有效和治疗手段。

《有趣的节奏》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及分辨节奏的能力。

  2、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背景图一幅、动物四个、大节奏图谱四张、节奏卡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师: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四个小动物,他们是谁呢?请小朋友们猜一猜。(师用叫声分别引出小青蛙、小猫、小鸭、小狗,并出示动物图片)

  (二)活动部分

  1、观察小动物的房子,发现特别之处。

  师:这些小动物想请小朋友去家里作客,你们想去吗?我也很想去。

  (出示背景图)

  师:你们再看看小动物的家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幼:有节奏符号

  2、提出规则。

  师:这些小动物家的门铃也很特别,是一种节奏门铃。只要小朋友做对了门上的节奏,小动物就会出来迎接我们。

  3、感知四种节奏型(播放幻灯片配合)

  (1) 老师依次“按门铃”。(如:我先去小青蛙的家,我要按门铃了 I I…)

  师:现在,我第一个想去小青蛙的家,青蛙家的门铃是这样的(呱 呱 /呱 呱)。让我来试一试,门开了,哦,原来“呱 呱/ 呱 呱”就是小青蛙家的门铃。 然后再去小猫家,小猫家的门铃和小青蛙家的不一样,是这样的:喵—,哇,小猫家的门也开了。 接下来我想去小鸭家,小鸭家的门铃有点难,听清楚,如果你拍得对就会开门,是这样的:嘎嘎 嘎。 最后一个就是小狗家,小狗家的门铃和小鸭家的有点差不多,但其实是不一样的,小狗家的门铃是:汪 汪汪。

  (2) 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敲小猴、小猫、小牛、小兔家的门。

  师:刚才华老师去了一趟小动物们的家,你们想不想去,那我们一起去一次吧!先是小青蛙家…

  4、分辨四种节奏型(播放幻灯片配合)

  (1) 现在我要去一个小动物家,你们猜猜我去的谁的家?

  师:这样吧,我们来玩个游戏,现在我去一个小动物家,你们来猜猜我去的是谁的家?

  (2) 请几个小朋友来选择一个小动物的家来“按门铃”。

  师:请一个小朋友选择你最想去的小动物的家来按门铃,我们一起来猜猜他去的是谁家。

  (三)游戏部分

  1、游戏“举小屋”(播放幻灯片配合)

  师:这个游戏真好玩,钢琴也想去小动物家玩你们能不能帮帮它,看它能进哪个屋?现在小朋友的椅子下面都有几种节奏卡,等会你听到哪种就把那个举起来。

  (幼儿每人一套小屋模型,分辨后举出相应的节奏卡片。)

  2、游戏:“找小屋”

  玩法:分别由四个小朋友举着小屋模型站在场地四周。老师用钢琴弹一个小屋的节奏型,幼儿分辨后,迅速走到相应的小屋后面。

  师:老师这还有几间房子,是谁的家呢?(一一出示)现在我请四个小朋友每人一个把小屋举起来,其他小朋友听到老师弹的是哪个小屋的节奏就马上走到小屋的后面。

  (四)结束活动

  小朋友,外面来了许多小动物也想请小朋友去家里作客,你们想去吗?我们赶快去吧!

《有趣的节奏》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活动学会掌握节奏强弱规律。

  2、能根据动物外特征,初步探索用不同语言动作表现强弱特点。

  3、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节奏图谱

  2、各种可以敲响的物品及用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律动

  (二)基本部分

  1、“今天老是请来了许多小客人看看是谁呀?”(出示节奏谱)

  2、他们谁和谁是好朋友,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念节奏图谱)

  3、让幼儿比较轻重,理解强弱的规律。

  a、我们都知道大象大老鼠小,那我们用嘴巴嘴发出什么声音来表示大象?用什么声音表示小老鼠?

  b、提醒幼儿根据动物的个数来发声。

  4、用动作表示轻重

  5、幼儿尝试(请幼儿自由选择物品)

  a、请小朋友用你手上的东西敲出大象的声音。

  b、小老鼠用什么声音表示呢?

  C、幼儿看节奏谱打击

  (三)结束部分

  送小动物回家。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有趣的节奏》教案 篇4

  目标:

  1.感知分辨4∕4拍的节奏谱,学习2∕4 拍节奏谱。

  2.能用熟练、自然准确的声音演唱歌曲,掌握由弱到渐强的唱法技能,自编节奏型为歌曲配伴奏。

  3.模仿《羚羊赛跑》的动作要协调,掌握好重心,按速度的变化用轻巧、轻快的的步伐模仿羚羊赛跑。

  准备:

  课前观察蝴蝶飞舞的姿态,学习模仿动作。4∕4、2∕4节奏谱若干张,羚羊赛跑的投影片一张,乐器若干。

  活动与指导:

  1.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模仿蝴蝶飞,重点强调翅膀舞动时是以腕关节为主带动手臂至头上方向,手腕相对,动作幅度大,要保持身体平衡。

  2.歌曲:《我是小鼓手》

  (1)“你们想当一名小鼓手吗?小鼓手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演唱时用什么样的心情唱!”

  (2)集体听前奏演唱小鼓手。

  要求幼儿用自豪、欢快、活泼的心情演唱,重点唱准由弱到渐强的唱法。

  (3)幼儿分组讨论,选择什么乐器,用什么节奏型为歌曲配伴奏。老师巡回指导。

  (4)全体幼儿听音乐齐奏,学会看指挥。

  (5)幼儿按自己自编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3.有趣的节奏小屋

  今天老师带小朋友一起春游“动物园”,在音乐的伴奏下幼儿随老师做重步、轻步走。 “动物园里的小动物们听说我们来做客,都非常热情的邀请我们到它家里去做客,但是它们每一家门上都有一个节奏门铃,只要你做对了上面的节奏,主人就会立即开门让你进去。”

  出示节奏小屋(放投影片)。

  (1)逐个出示小房子,幼儿按门铃(打节奏)对了小动物出来迎接。

  (2)同时出示4间房子,老师按门铃(拍节奏)小朋友分辨老师敲的是谁家的门。

  (3)用语言节奏来叫门,x x x x x x∣。

  (4)幼儿用各种声音和动作来表示所指定小屋的节奏型,如:拍手、跺脚、说话。

  (5)老师弹琴来叫门:13 56 5 ─∣ x─∣。

  (6)请4个小朋友分别在四个方向举起不同的节奏型(硬板做的小屋),老师用动作、语言表示一种节奏型,幼儿分辨后马上走向相应的小屋。

  4.羚羊赛跑

  幼儿分成四队甲、乙、丙、丁,甲和乙一队,丙和丁一队。按音乐舞蹈的内容进行舞蹈。重点要掌握移动重心,用轻快的步伐,随音乐的速度,快慢,有节奏的做动作。

  结束部分:幼儿听“蝴蝶飞”的音乐飞出教室。

《有趣的节奏》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按简单的节奏谱进行打击乐活动。

  2、掌握空拍和切分音,并创编简单节奏,激发幼儿的兴趣。

  3、互相配合协作进行合声演奏。

  活动准备:

  节奏软件、节奏板、各种鼓

  活动过程:

  一、欣赏打击乐表演

  1、请小朋友看电视里的姐姐是怎样打鼓的?他们的情绪是怎样的?

  2、请小朋友在听一听姐姐的演奏,这首节奏乐曲有那些变化?

  3、你听出了那些节奏型,请你学着姐姐用肢体表现出来。

  二、练习打击节奏

  1、小朋友你们知道弹珠警察吗?今天他们请我们到波涛乐园去做客,但是要把四个弹珠警察的节奏打对了才能进入波涛乐园,现在我们就出发吧。

  2、请幼儿看四个弹珠警察的节奏进行节奏练习。

  3、游戏:创编节奏

  幼儿听音乐随意活动,音乐停止看谁先进入弹珠警察的家,进行创编粘贴节奏并能打出节奏。

  4、我们打了这么多节奏你能把我们刚才打过的节奏用你喜欢的乐器打出来吗?

  5、把刚才打过的节奏试着进行合奏表演。

  三、我们在波涛乐园玩得这么开心,我们来给弹珠警察表演打击乐吧!

《有趣的节奏》教案 篇6

  活动设计意图:

  节奏是音乐中最重要的要素,也最易被人感知。自然界和人的生活中无不蕴含着节奏。本次活动让幼儿把生活中蕴含的节奏与具体的节奏型联系起来,从而对节奏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上来。

  一、 活动目标

  1、体验节奏世界里的乐趣。

  2、通过联想生活中的节奏,感知节奏型的多样和

  有趣。

  3、学习创编说白词并配以节奏进行朗读。

  二、 活动准备

  1、多媒体幻灯图片一套。

  2、易拉罐、瓶子、碗、筷、匙、若干。

  3、脑白金盒子一个。

  三、 活动流程

  调动情绪、引发兴趣 联想节奏、引导编节奏语言 看图编词句、配节奏朗读 演奏作品

  四、 活动过程

  (一)调动情绪、引发兴趣。

  (1) 用一神秘物引幼儿入活动室。

  通过揭开神秘物而引题。

  (2) 听音乐选择动作:走、跳或跑,

  引导幼儿说出节奏的快慢特点。

  (二)联想生活中的节奏。

  音乐教案-有趣的节奏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的各种节奏。如:打哈欠| | 、扫地| | | 、拍皮球| | |

  各环节设计意图

  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供幼儿看图创编说白词用。

  供幼儿演奏作品用。

  供调动幼儿情绪及引入主题

  用。

  抓住幼儿好奇心强的特点,应用神秘物能很好地调动幼儿的情绪和注意力。

  幼儿听着音乐自主反应,快慢不同的节奏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生活中存在许多有趣的节奏,幼儿无时不在使用。这个环

  小鸟叫| | 、刷刷牙| | | 牙疼| | |拔河比赛加油声 | ||等等。

  音乐教案-有趣的节奏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2)启发引导幼儿想象编节奏语言。

  发挥幼儿的想象,让幼儿自由编说。

  (三)看图创编说白词

  (1) 出示幻灯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图片的意思

  及判断图片中各种行为的正确或错误,并学习创编说白词。

  (2)配节奏朗读。

  引导幼儿为说白词配节奏。如果幼儿无法完成,

  教师可提供节奏型给以提示,让幼儿编配。

  (四)演奏作品

  幼儿演奏作品。请幼儿用生活中的实物,进行打击伴奏,获得成功的乐趣。

  节把幼儿生活中发现或发生的现象与节奏联系起来,让知识得以升华,同时感受节奏型的多样和有趣。

  通过举一反三的想象练习,既可培养幼儿节奏感又可扩充词汇。

  据省市委、妇联近段向全市发起的倡导“五不新风”精神为

  音乐教案-有趣的节奏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主导,让幼儿在风趣、幽默、易

  懂的漫画中,感悟出“五不新风”的含义,并让幼儿尝试编配节奏,这样幼儿既能理解并能迅速地记忆。使“五不新风”之花从小在幼儿心中绽放。

  以幼儿为主体, 尊重幼儿的编配。

  尽情快乐地演奏,感受成功的乐趣。

《有趣的节奏》教案 篇7

  一、说教材:

  音乐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对幼儿实施音乐教育是促使幼儿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节奏感是幼儿园音乐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打击乐活动不仅能帮助幼儿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并能培养幼儿基本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创造能力。

  打击乐活动也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门课程,平常在班级开展的打击乐活动中,使用的都是正规的乐器,这些乐器对于小朋友们来说已不再那么新奇了,于是我萌发了一个利用空奶粉罐、空饼干盒来替代鼓,在易拉罐内装些绿豆制作成沙球让幼儿进行演奏的想法。我选择了《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作为本次活动的背景音乐,这首曲子旋律欢快,节奏型简单统一,整首乐曲的节奏型均为|||||与本次活动幼儿要学习、掌握的节奏型相符。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掌握节奏型|||||。活动的难点我定位为看教师的指挥分声部演奏。

  二、说目标:

  我们班的幼儿都很喜欢打击乐活动,打击乐活动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活动的开展就是为了实现幼儿享受奏乐活动的快乐,体验音乐和打击乐器演奏的整体音效的乐趣;发展幼儿运用打击乐器进行艺术展现的能力,结合我班幼儿的现有水平,我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能力方面的目标:掌握节奏类型|||||;并能根据简单的节奏图谱在教师的指挥下互相配合协作,尝试用教师自制的乐器进行打击乐活动。

  2、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在师生合作中体验打击乐活动的乐趣。

  3、《纲要》中提出"鼓励幼儿用自然物、废旧材料替代乐器进行演奏活动。"所以我从认知方面提出了第三个目标:知道废旧材料也能发出有趣的节奏,增强幼儿的节俭意识。

  三、说教法学法:

  本次活动过程中我运用到的教法有:律动导入法、激趣游戏法、图谱教学法。

  1、律动导入法:小朋友们在律动中不仅感受了音乐,还在不经意间拍、踩了本次活动所要掌握的节奏类型。

  2、激趣游戏法:玩"猜猜我是谁"的游戏,这个游戏捉住幼儿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还带有挑战性,使小朋友们在不知不觉中主动积极地一遍又一遍地拍打节奏。在游戏的过程中小朋友们体验了在教师的帮助、鼓励下获得成功的快乐。其实游戏的过程就是一个分解、整合学习节奏的过程。

  3、图谱教学法。中班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图谱上形象的图案直观易懂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纲要》中指出:"幼儿艺术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活动,它需要幼儿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审美对象,用动作和材料的操作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所见所闻。"因此活动中让幼儿听一听、看一看、拍一拍、敲一敲等活动安排丰富。与此同时,我还通过个人演奏、集体演奏的形式加强了幼儿的节奏练习。

  四、说准备:

  1、我为小朋友们准备了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CD。

  2、节奏谱两张,《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节奏图谱一张。

  3、我还准备了空奶粉罐、饼干盒和用易拉罐制作的沙球作为本次活动的打击乐器。

  五、说过程:

  1、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怎样才是好的开始。我个人认为一个成功的节奏活动莫过于教师把握住幼儿的兴趣点,让幼儿愉快、主动地去学习节奏。本次活动以律动开始,我引领着幼儿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音乐声中听节奏、拍节奏、踩节奏从而有效地导入活动的目的。

  2、通过玩"猜猜我是谁"的游戏,引导幼儿根据节奏谱练习节奏|||||。并提醒他们废旧材料也能发出美妙的节奏,废弃物可以收集起来再利用。

  3、请几名幼儿尝试根据节奏谱进行演奏。

  4、出示《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节奏图谱,引导全体幼儿练习连贯地拍歌曲节奏。

  5、分组练习演奏乐器。将幼儿分为两组:男孩为小熊队;女孩为洋娃娃队。两队幼儿听教师的口令分别在活动室的左、右两边的方阵坐下,并按音乐节拍练习演奏。

  6、在幼儿熟悉整首歌曲节奏、掌握了这些乐器的演奏方法之后,组织幼儿集中。

  (!)在教师的指挥下,集体演奏。

  (2)分声部演奏:提醒幼儿老师的左手指挥鼓方可演奏,右手指挥沙球演奏,双手同时指挥就是合奏了。

  8、活动的最后,请幼儿放下乐器,轻轻地走到老师的身边,告诉他们:不单是乐器能发出有趣节奏,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充满节奏,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就这样,大家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歌声中,带着愉快、期待的心情离开了活动室。

  六、说反思

  整个活动流程,我始终注意遵循逐层深入、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感受节奏到徒手练习节奏,再转换到配器乐演奏;难度也是由浅到深,从集体演奏到分声部演奏的过程中幼儿需要看我的指挥迅速做出准确的演奏。正是在这些敲敲打打摇摇中,幼儿享受到了演奏过程的许多乐趣,在合作过程中的相互倾听,相互配合,使幼儿更多地学习到了合作的精神。从而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让幼儿从中发现和理解节奏,感受节奏美。

  活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分组演奏乐器这一环节,如能请配班老师用钢琴为幼儿伴奏效果可能会更好,还有分声部演奏播放背景音乐时,在第一乐句有一部分幼儿有点跟不上节奏等等。

  以上就是我对本次活动的认识与理解,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评委老师给予宝贵的意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