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2-5自然段,通过精读训练,感悟赶海的乐趣。
2.理解“束手就擒”,读好“嘿”等语气词。
3.有感悟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赶海的乐趣;
2.体会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谈活引入
1.同学们,紧张吗?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音乐。请大家闭上眼睛,待会儿告诉老师: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播放《大海啊,故乡》第一段)
2.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过渡:
一个名叫杨谦的朋友,每当唱起这首歌,便会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让我们再次走进《赶海》这一课,去感受赶海的乐趣。
二、感受赶海的乐趣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现在我们来到了海边,刚巧是退潮的时候。师描述:你看那浪潮,哗,往下退一节,然后回来,哗,再往下退,又回来……就这样,浪潮一点一点往下退。
2.作者是怎样描写浪潮的?请读第2自然段,用波浪线把描写浪潮的句子画出来。
3.把你画的句子读一读。读了这句,你感受到了什么?
4.想不想去追赶浪花?指名读最后一句。
过渡:
追赶浪花很有意思,更有意思的还在后头呢!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请大家快速读第3自然段,把你认为最有趣的地方用直线画出来。
2.全班交流:
摸海星:
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①摸海星有趣在哪里?
②请你通过读把摸海星的乐趣表达出来。
③从语气词“嘿”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④指名摸海星的句子,集体评议。
捉螃蟹:
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了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
①你为什么画这句?
②螃蟹容易捉吗?从哪里看出来?(理解“束手就擒”)
③你从“哎哟”读懂了什么?
捏大虾:
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①你见过大虾吗?(播放大虾图)它正摇摆着两条长须呢!
②这是戏台上的武将。(播放武将图)它们像吗?
③多神气的武将呀!可是,(引读)我轻轻,只这武将就,再也。
④谁来把这段话读一读?注意读好语气词“咦”、“哦”。师生评议。
3.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多有意思呀!让我们再来回味一下其中的乐趣吧!齐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
赶海这么有趣,来赶海的人自然也很多。请你发挥想象,完成下面的填空:
沙滩上可热闹了,人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星,有的捡贝壳,有的,有的,有的。
过渡: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转眼间太阳已经偏西,黄昏时分的大海又是怎样的呢?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谁来读第4自然段?
2.(播放海边黄昏图)是啊,傍晚的大海充满了宁静美。看着这样的画面,你想到了哪句诗?
三、回味赶海的乐趣。
如此美丽的大海,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它珍藏着“我”童年许多的欢乐。在这里,我既可以追赶浪花,又可以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还可以欣赏大海的宁静美,难怪“我”要闹着去赶海呢!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用美好的歌声来赞美大海吧!
播放《大海啊,故乡》,全班跟唱。
四、作业
在你童年的记忆里,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选最难忘的一件跟同学说一说。
板书:
追赶浪花——赶海——欣赏美景
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
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 篇2
教材简析
《赶海》是苏教版第6册第4单元的一课文。叙述了“我”在童年时代跟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文章语言活泼、趣味横生,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流露出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怀。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教程略)
第二课时:
学习第2-5自然段,通过精读课文,感悟赶海的`乐趣。
第三课时:
学习方法,并进行小练笔。(教程略)
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以读为主,入情入境,感受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2.学会10个生字,会读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凭借对课文的反复朗读,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
2.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课前放音乐《大海啊故乡》,我们刚才听了《大海啊故乡》这首歌,对于许多生长在海边的人来说,大海是一份美好的回忆,而到海边赶海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想了解赶海有什么乐趣吗?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11课赶海(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要把字读准,句子读通顺,尤其要注意里面的生字和新词。
咱们班的同学都是挑战高手,从没被难倒过,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出示生字)
暑假 舅舅 抓住 夹住 长须 一捏 俘虏 这支歌 东逃西窜
指名读,(读的这么熟练,肯定做足了预习。)连起来指名读,齐读。
(出示第二关)
努努嘴儿 痒痒的 束手就擒 螃蟹 喧闹 哎呦 恢复 哩 嘿 似的
指名读,这么难的生字你们都能读正确,真了不起,你用的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的?(你聪明,想到了这么妙的方法。)这里所有的红色字都是形声字,所以我们可以读它的声旁,很容易就记住了。不过要注意有的读音并不完全相同,例如:呦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生字,词语我们会读了,让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课文里作者赶海时有哪些趣事?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
这么多趣事,你最喜欢哪件,拿起笔划下来,细细读读,体会其中的乐趣。注意读时,抓住重点词语、句子,也可以把自己的体会写一写。
四、精读重点部分
谁愿意跟大家一起分享你读书的成果。
a、(指名读)我画的是“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象不忍离开似的。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出示大屏幕)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结合词语句子说
你还体会出什么?追浪花多趣啊,调皮的小浪花就在我们眼前,快追啊,你听到什么—哗哗声,像大海在—唱歌,你能读出大海的歌声吗?(这歌声多动听啊。)你看到了什么---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小浪花真爱捉迷藏,我一定要干什么------追赶上你。
呵呵,追上了,此时我心情怎样?-兴奋,为什么兴奋?因为追赶浪花太有趣了。谁能再读一下这句。追浪花真有趣,可是
过渡:调皮可爱的小浪花离我们远了,还有什么好玩的呢?
b、(指名读)“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大屏幕出示句子)
从这句你体会到什么,为什么你把“摸呀摸呀”读得那么慢啊?(我在认真仔细地摸。我摸了很长时间)能加上动作读读吗?摸到了,摸到了,高兴吧,哪个字看出高兴?再读一读。
看你兴奋的,肯定觉得摸海星特有趣!同学们想不想加入其中?伸出你的小手,我们一起边读边做动作,感受一下摸海星的乐趣!边读边做动作。齐读
过渡:摸海星有趣,可有的同学说他还有更有趣的事呢?
c “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做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突然,小伙伴‘哎呦’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出示句子)”谈体会
作者看到了什么?1.我知道他在找什么吗?这句话怎么读?所以这个哎要读出我心中的-疑惑。2.作者一开始就知道了吗?你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有疑惑我就想看个究竟,原来他在干什么?读读书上怎么描写的?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螃蟹好捉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读读。不甘是什么意思?束手就擒呢?怪不得螃蟹东逃西窜,自己表演读读这句话。这可真是一只横行霸道的螃蟹,小伙伴,你捉它后来怎么样了?
疼吗?(有点)以后还抓不抓了?(还去,因为抓螃蟹太有趣了!)
你能通过朗读来让所有的人感觉到其中的乐趣吗?(指名读。)
过渡:捉螃蟹虽有趣,可要冒着被夹住的危险,我怕疼,有没有别的乐趣啊?
d “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出示句子)说一下你为什么喜欢这段啊?
为什么觉得有趣(把大虾比喻成了武将),这武将怎么样?这么威风凛凛的武将,结果呢?俘虏什么意思?文中的俘虏指的是?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捏大虾很简单。)(你真会读书)。
你还有什么体会?出示句子,你觉得该怎么读?读读试试( “咦”你体会到了什么?(小作者开始不知道怎么回事? “哦”体会到了什么?(知道原来是大虾在逗我,恍然大悟)
捏大虾有趣吗?让我们再来读读,体会其中的乐趣。指名读
齐读捏大虾部分。
过渡:捏大虾太简单了,还有别的乐趣吗
刚才我们同小作者一起追浪花、捏大虾、抓螃蟹、摸海星,沙滩上其他人在干什么呢?生读相关句子。等等等等等,还有什么?有的捡海带等等等在此省略。你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连起来说说吗?
赶海可真是太---有趣了,(板书:趣),怪不得我要“闹”着舅舅带我去,让我们再来领略一下赶海的乐趣(出示幻灯片)
谁起来读第一句。接着读。你发现了什么?这几句话开头都用了一个语气词,读起来更增加了句子的情趣。齐读一遍。
四、学习结尾部分
赶海的趣事真是太多了,我们怎么说也说不完.但是,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出示句子)师读:太阳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喧闹的海滩渐渐恢复了平静,只有海鸥还沐浴着晚霞的余晖,在水天之间自由自在地飞翔。多美的画面啊,它让我不由想起我们刚学过的一句古诗,(王勃的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更长天一色。)
你能美美的读出来吗?齐读。
(音乐)夕阳西下,海鸥飞翔,海滩恢复了宁静,我一边往回走,一边哼起了最爱唱的《大海啊故乡》大家看课文开头,再读读结尾,你发现了什么?这就叫首尾呼应。文章的结尾再一次引用歌词,照应开头,可以使全文浑然一体,更完整。大家在写作文的时候不妨也可以试一下。
五.感情升华,进行思想教育
今天我们一起跟作家杨谦去赶海,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学到了好词好句、语气词;领略了大海的美景;学会了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总结:是啊,大海是美丽的,赶海是有趣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分享了赶海的乐趣,也共同享受了学习语文的乐趣,给大家留一个作业(出示)
回去搜集有关大海的资料,下节课我们开个讨论会。
最后让我们在《大海啊故乡》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播放歌曲。
11 赶 海
追 浪花
趣 摸 海星
抓 螃蟹
捏 大虾
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 篇4
一、复习导入
1、 继续学习第11课——《赶海》
2、 复习生词、开火车读、领读。
二、精读第三自然段
1、【过渡】赶海是我盼望已久的事情了,其实啊,我的赶海计划并不是那么顺利,在赶海最初还有一段小小的插曲呢?
指名读
同学们,你听出了什么?你们觉得这句话中那个字最生动最有趣?——“闹”。
想想看:这时你的脑海里有没有“闹”的情景呢?
我来扮演舅舅,你是我小作者,我们来演一演!
好吧!我们就去吧!那你来把这句话再读一读。
2、【过渡】终于来到盼望已久的海滩了。出示:第二句,指名读。
我为什么兴奋?你能读出浪花依依不舍吗?
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精读第三自然段
(一) 学习第一句。
1、 【过渡】退潮后的沙滩上可热闹了,快去瞧一瞧吧,大家都在干什么呢?
(1)出示:“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鱼,有的捡贝壳……”
(2)指名读
(3)沙滩上的人真多啊,他们在干什么呢?
(4)【过渡】赶海有真有趣,人们忙得热火朝天,不过,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藏在省略号里,让我们边看图边想象,把省略号省略的内容补充起来吧。
出示:“这时,沙滩上已经好多人了,他们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评价,你们说的真棒,真是热闹非凡啊!)
(二) 学习三个场面
1、【过渡】
更有趣的还在后面呢?那给作者印象最深的是那几件事情呢?打开课本,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接下去的部分,思考,这段向我们介绍了哪几件有趣的事情?用笔画出你认为最有趣的地方。
2、 交流:谁来说说这段向我们介绍了几件有趣的事?
3、 板书:
抓海星
捉螃蟹
捏大虾
4、【过渡】我们来看看海星是怎么被抓到的。
a抓海星 出示句子
你是怎么抓到海星的?把读出来
老师告诉大家“摸呀摸呀”可以想象我摸得怎样(认真、细心),所以要读得轻些、慢些。你再来一次,谁再想试一试?(几生试)有进步,老师感觉到了,你们是那么地仔细、那么地小心,不放过一个地方。
突然间摸到一只海星,真是(又惊又喜)谁来试试?
嘿,要笑着读,读出欣喜劲儿!练读,齐读。
b【过渡】海星是摸到的,那横行霸道的螃蟹是怎样捉到的呢?读一读。
出示: “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做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他的手。
谁能告诉老师,小伙伴为什么不做声?(担心把螃蟹吓跑了)
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老师。什么叫束手就擒?不甘又是什么意思?“不甘束手就擒”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所以要读得轻些,谁来做努努嘴儿的动作?你来试试(生读)。
完整的读一遍。
老师听出来了,你的“哎哟”一声读得特别有好奇味道!你再来试试。
(螃蟹的大螯夹住了你的手,疼不疼啊?疼就要大声喊出来。)
“突然”后面又该怎么读呢?(大声急促)提一生读,但声音不大。谁能更大声来读。
齐读。
c 【过渡】螃蟹真不好抓啊!大虾难抓吗?
指名读
比较一下“咦”和“哦”的语气,“咦”要读出疑问的语气,“哦”读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谁来试试?
谁再来试一试?
你们见过京剧里的武将吗?(出示图片)
在这里“武将”是指?(大虾)
一只小小的大虾竟然摇摆着长须和我斗,真是自不量力啊!我是怎么捉住这只狂妄自大的大虾的呢?
“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威武的大虾们,已经被我束手就擒了。”
如果捉大虾时再读得轻一点就更好了,因为课文中“我是轻轻伸过手去,轻轻一捏。”
谁来试一试。
这一块太有趣了,还有同学想读吗?(又一生读)有没有那位同学能超过他?(生再读)
齐读。
小结:同学们这就叫读书,去琢磨文章中的词语、句子的意思,把隐藏在里面的感情体会出来,再通过朗读来表达作者的情趣。让我们再琢磨琢磨这几个语气词,相会你一定会有新的体会!
出示四句,请同学们自己先试着读一读,体会句子中所表达的情趣。
(1)、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惊喜)
(2)、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好奇)
(3)、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惊奇)
(4)、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恍然大悟)
指名读,评价。
5、总结:“嘿、哎、咦、哦”这几个是语气词,“哎哟”是拟声词,这几个词虽然从意义上讲没有任何意思,但是汉语就是这么奇妙,有了它们,课文显得生动的多了,读起来就非常有意思了。 它们巧妙运用增强了表达效果,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回味无穷。
谁愿意来试一试的。
6、【过渡】赶海真的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让我们再次跟随小作者去回味、体验,把这些句子带入文中读一读吧,体会赶海的乐趣。
一起读读第三小节。
三、品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快乐的时光总是过的很快,不知不觉间太阳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了。
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名读)
如果说摸海星、抓螃蟹、捏大虾是一幅热闹的赶海图的话,那么此时的海滩又是怎么样的呢?(宁静)
对,想象一下,落日的余辉照耀大海,灿烂的霞光洒在海面上,几只海鸥在自由自在的飞翔,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来让我们再一起来美美的读一读,感受一下那份宁静。
读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想到王勃的那句千古传诵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四、欣赏歌曲
【过渡】告别热闹的海滩,告别平静的大海,该是说再见的时候了。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最后我们一起来欣赏《大海啊故乡》
五、总结
今天,我们跟随着小作者来到沙滩上,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感受了赶海的乐趣,感受了大海的美,赶海真是其乐无穷啊!
请你们回忆一下自己有没有过特别开心、有趣的事情,将它写下来吧!相信你会写得很棒!
六、布置作业,小练笔。
写一件生活中的趣事,相信你会写得很棒!
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 篇5
教材简析
《赶海》是苏教版第6册第4单元的一课文。叙述了“我”在童年时代跟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文章语言活泼、趣味横生,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流露出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怀。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教程略)
第二课时:
学习第2-5自然段,通过精读课文,感悟赶海的乐趣。
第三课时:
学习方法,并进行小练笔。(教程略)
《赶海》第二课时二上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2-5自然段,通过精读训练,感悟赶海的乐趣。
2.理解“束手就擒”,读好“嘿”等语气词。
3.有感悟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赶海的乐趣;
2.体会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谈活引入
1.同学们,紧张吗?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音乐。请大家闭上眼睛,待会儿告诉老师: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播放《大海啊,故乡》第一段)
2.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过渡:
一个名叫杨谦的朋友,每当唱起这首歌,便会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让我们再次走进《赶海》这一课,去感受赶海的乐趣。
二、感受赶海的乐趣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现在我们来到了海边,刚巧是退潮的时候。师描述:你看那浪潮,哗,往下退一节,然后回来,哗,再往下退,又回来……就这样,浪潮一点一点往下退。
2.作者是怎样描写浪潮的?请读第2自然段,用波浪线把描写浪潮的句子画出来。
3.把你画的句子读一读。读了这句,你感受到了什么?
4.想不想去追赶浪花?指名读最后一句。
过渡:
追赶浪花很有意思,更有意思的还在后头呢!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请大家快速读第3自然段,把你认为最有趣的.地方用直线画出来。
2.全班交流:
摸海星:
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①摸海星有趣在哪里?
②请你通过读把摸海星的乐趣表达出来。
③从语气词“嘿”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④指名摸海星的句子,集体评议。
捉螃蟹:
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了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
①你为什么画这句?
②螃蟹容易捉吗?从哪里看出来?(理解“束手就擒”)
③你从“哎哟”读懂了什么?
捏大虾:
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①你见过大虾吗?(播放大虾图)它正摇摆着两条长须呢!
②这是戏台上的武将。(播放武将图)它们像吗?
③多神气的武将呀!可是,(引读)我轻轻,只这武将就,再也。
④谁来把这段话读一读?注意读好语气词“咦”、“哦”。师生评议。
3.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多有意思呀!让我们再来回味一下其中的乐趣吧!齐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
赶海这么有趣,来赶海的人自然也很多。请你发挥想象,完成下面的填空:
沙滩上可热闹了,人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星,有的捡贝壳,有的
有的,有的。
过渡: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转眼间太阳已经偏西,黄昏时分的大海又是怎样的呢?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谁来读第4自然段?
2.(播放海边黄昏图)是啊,傍晚的大海充满了宁静美。看着这样的画面,你想到了哪句诗?
三、回味赶海的乐趣。
如此美丽的大海,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它珍藏着“我”童年许多的欢乐。在这里,我既可以追赶浪花,又可以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还可以欣赏大海的宁静美,难怪“我”要闹着去赶海呢!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用美好的歌声来赞美大海吧!
播放《大海啊,故乡》,全班跟唱。
四、作业
在你童年的记忆里,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选最难忘的一件跟同学说一说。
板书:
追赶浪花—— 赶 海 ——欣赏美景
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
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 篇6
《赶海》一课是苏教版第六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叙述了我在童年时代跟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文章语言活泼、趣味横生,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流露出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怀。本课内容比较浅显,应着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帮助学生领会思想感情,训练学生的语感。其中捉蟹、摆虾是课文的重点,内容具体而生动。为完成本课时教学目标,突破难点,采用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反复诵读等教学方法,具体设置如下程序教学:
一、引出趣,切入重点。
回忆:赶海在作者心目中是一件怎样的事?引导学生带着迫切的心情去海边赶海。通过描写浪花的句子去品读追浪花的场景,快读全文,找出具体写赶海趣事的自然段。
二、紧扣趣,辐射全篇。
1、仔细读第3节,找出赶海的有趣场景,分别加上小标题,理清脉络。
2、自由读第3节,思考,哪个场景最有趣?从哪些地方看出这个场景的有趣?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培养他们自渎感悟能力。
3、导读重点场景,捉螃蟹部分先让学生试读,通句子比较。
从摸呀摸呀,嘿!中体会到抓小蟹给我带来的乐趣。抓住两个原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幼感画面。通过第一个原来使学生体会到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的专注神情与螃蟹不甘束手就擒,东逃西窜的鲜明对照,通过第二个原来使学生体会到螃蟹作最后挣扎令人忽俊不禁的情形导读捏大虾时学生品味比喻句的精当,通过朗读想象大虾大摇大摆神气十足的样子,让学生边读边体会我只一捏便俘虏了武将的那种得胜时的喜悦心情。
4、自读感悟这两个场景的趣。
5、多媒体出示赶海画面,学生想象赶海还有那些趣事,引出文中有的有的句式。
6、学生自由读4、5节。结合前文,插图,理解满载而归和战利品的意思。
三、再品趣,整体回归。
师述。把学生带入情境:我提着战利品,迎着柔和的海风,沐浴着夕阳的余挥,踩着软绵绵的沙滩走在回家的路上,感到舒服极了,不由得哼起了最爱唱的歌。
四、围绕趣,课外延伸。
文中用了嘿、哩、咦、哦等语气,战利品、武将借代词,束手就情、东逃西窜、满载而归等成语。这些词语的恰当运使用使文章生动形象。尽管全文场景描写没出现一个趣字。但我们读后却充分感受到其中的乐趣,让我们学习这种写法,写一写自己玩得最开心的一次活动。
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的反复朗读,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1.激趣
师:配乐叙述:“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每当我唱起这支歌,便想起童年时赶海的趣事。(板书:趣)
生:观看大海潮涨潮落的录像片。
师:(教师点击出示赶海的图片,边叙述):同学们,赶海可有趣啦!你瞧,开始退潮了。海水哗哗往下退,金色的沙滩上留下了无数海洋里的宝贝。有海鱼啦,海蟹啦,海虾啦┄┄还等什么,就让我们迎着腥咸的海风,背起小背篓,赶
2.找趣
师:请同学们轻轻把书打开,默读课文2、3自然段,动笔划出你认为课文中写得有趣的地方。
生:边默读边划出有关句子。
3读趣
师:同学们,你们刚刚学得可真认真呀!下面,就请大家放声朗读你刚刚划出的有趣的地方,只要看你们的表情就知道你们是否读出感情。
生:练习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师:什么地方有趣?
生:回答
师:赶海这么有趣,难怪要我闹着舅舅带我去赶海。
师:同学们平时要爸爸妈妈满足自己的要求是怎么闹的呀?谁来表演?现在老师来演舅舅,同学们来演我的小外甥或小外甥女。谁闹得最厉害,我就带谁去。
师生:合演“闹”着赶海的情景。.
师:大家闹得可真够厉害的,我这个舅舅真拿他没辙,只能带他去赶海了。我们一起把第一句话读一读,特别注意这个“闹”字。
生: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师:这一小节中,你还划出了哪些觉得有趣的句子,谁来读给大家听?
生:我划出了这句话:“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
师:老师从你的朗读中听出来了,浪花舍不得离开,去了又回来,真可爱呀!你们还划出其他句子了吗?
生:我划出了这句话(生有声有色地朗读):“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师:从他的朗读中,你们听出作者当时心情怎样?
生:我听出了:小作者飞跑着追赶浪花,十分兴奋。
师:你说得真好!谁愿意也来读一读?
师小结:是呀!海水往下退,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板书:追浪花)是多么有趣呀!这时,你在这群孩子中的话,你觉得有趣吗?(有趣)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
(生齐读后面三句话)
师过渡: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在干什么?
生:回答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在这一自然段中划出了许多自己觉得有趣的地方,有的同学甚至把整段都划下来了。下面,就请你美美地去读读你划出来的句子。
生:练读。
师:老师发现:刚才同学们读得可专注啦!有的同学读得摇头晃脑,脸上还带着丰富的表情呢!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读书成果?你觉得哪里有趣,就读哪里。
生: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海星被我抓住了!
师:你的“摸呀摸呀”读得真不错。(板书:摸海星)老师听出来了,你把摸呀摸呀,读得很慢,很小心,你为什么这样读呀?
生:因为摸螃蟹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要小心地摸,慢慢摸。
师:你体会得真好!你再读一遍,让大家跟你学一学。
生范读: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
师:这么小心地摸,有没有摸到螃蟹呢?谁来读读下半句话。(指读)
师:一只小海星被你抓住了,应该很高兴的呀!你怎么还不够高兴呀?老师教你一个办法,笑着读,你试试?
生:笑着朗读: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师:进步真大!这下可把小作者抓住小海星的兴奋劲全读出来了。特别是“嘿”这个字,读得又轻又高,看得出小作者是多么高兴呀!有谁想和他比赛读吗?(生赛读)
师:我们都把小手拿出来,一起来摸摸这只小海星。
生:齐读。
师:除此以外,你还觉得哪里有趣,谁来读一读。
生:我划出了这句话,觉得写得很有趣,我来把它读一读:“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的“哎哟”一声读得特别有味道!你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呀?
生:因为被螃蟹用大螯夹住了手,很疼。所以我这样读。
师:有没有谁想和他较量一下?
生1:朗读
生2:朗读
师:较量真够激烈的`。你们都是赢家,高兴吧!
师:你还觉得哪里有趣,来读给大家听好吗?
生:我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不知在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向我努努嘴儿,不作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
师:好一只不甘束手就擒的小螃蟹!为什么小伙伴只向我努努嘴儿?
生:害怕螃蟹逃走。
师:谁来做做努努嘴儿的动作。
生:上台做努努嘴儿的动作。
师:我们一起读这句话,好吗?(师生一起读)(板书:捉螃蟹)
师:你还觉得哪里有趣,愿意来读一读吗?
生: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
师:你读得很认真,都读对了。老师建议你读“咦”和“哦”这两个字时,可以脸上带上表情读,这样就能读得更好!老师也想来读一读,给机会吗?(教师范读)你们学着老师的样,练一练,同桌可以互相提提意见。
生:练读
师:哪里也是有趣的,请谁再来读一读?
生: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生:我有一个点子,他读的时候,可以把手拿出来,边读边做摇摆着两条长须的动作,就一定能够读好。
师:你采纳一下他的建议,读读看。(生读)
师:哇!真够威武的!好像你就是一员武将!这个点子真不错,你真要好好谢谢他。进步这么大,就奖励你继续往下读。
师你可真棒“只一捏”这三个字,读得太好了。谁来做一个捏的动作?
生:上台做捏的动作。
师:我捏大虾可真有趣!下面,让我们起立,一起来捏一捏这只大虾。
师生:齐读。(板书:捏大虾)
师总结:是呀!赶海是多么有趣呀!摸螃蟹,捏大虾,就算给螃蟹用大螯夹住了手,也觉得高兴。难怪我要闹着舅舅带我去赶海呢!让我们齐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再来到海边领略一下赶海的乐趣!
生:齐读。
师: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提问:大海为什么是喧闹的?为什么渐渐恢复了平静?
师: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并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
四.延趣.
师总结: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共同享受了小作者赶海的乐趣,共同享受了学习语文的乐趣。我们每一位同学的童年生活都是多姿多彩的,老师相信大家肯定有各自说不完的开心事。下面,谁愿意把你的开心事与大家分享?
生:交流各自的童年趣事。
师:是呀,我们的生活是五彩斑斓的,这些童年趣事将成为我们心底里最甜蜜的回忆。下课以后,大家模仿《赶海》这篇课文,把你的童年趣事写下来,它一定会成为你童年最珍贵的一份收藏。
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 篇8
南夏墅中心小学 黄明芳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赶海”是什么意思?(人们赶在大海退潮时,在海边捡拾一些海鱼、海虾之类的东西。)
2、课文讲了谁在什么时候去赶海?(“我”童年时,跟舅舅去赶海。)
3、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我”那次赶海的情景的?(第2至5自然段。)
(复习的几个问题,很有层次。说明对教材的理解很清楚。)
二、讲读第2至5自然段。
过渡:“我”童年赶海时,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在赶海的过程中,“我”的心情怎样呢?我们来细细地阅读课文。
1、讲读第2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这一自然段讲了哪几个意思?
(2)交流。
①舅舅带我去赶海。
指导朗读。你已经读懂了一个很重要的内容,真不错。这句中有个字用得特别好,注意了吗?我为什么“闹”?会怎样“闹”?
(这个“闹”字,抓得好。“闹”,既说明是再三的要求,又体现儿童的特点。)
②到了海边,“我”看到海水“哗哗”往下退,浪花不时回过头来。
你想亲眼看一看这样的情景吗?(点击出示浪花画面)
看到这样的情景,耳听着浪涛拍岸的声音,你想说些什么?
作者看到这样的大海,他又是怎么写的?(点击出示文字)指名读。
③我兴奋极了,追赶浪花。指导朗读,读出“兴奋极了”。
(3)小结。
这一自然段讲舅舅带“我”去赶海。一到海边,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很动人的情景,“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浪花。板书:追赶浪花。
(这一段话,要求学生细细阅读,感悟三个意思,引导是到位的。)
2、讲读第3自然段。
过渡:“我”和舅舅一起来到海边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生读),有的——(生读),有的——(生读)……我也立刻加入了他们的队伍。我做了些什么?
(1)自由读,思考以上问题。
(2)结合交流,指导朗读。
①“我”抓螃蟹。(板书:抓蟹)
指导朗读。螃蟹好捉吗?你怎么知道不好捉?你读读看?(生读)老师听出来了,你把“摸呀摸呀”读得很慢,很小心。捉到小螃蟹真是一件开心事,老师教你一个好办法,笑着读这个“嘿”字,会读得很好。你试试?
②“我”捉大虾。(板书:捉虾)
“我”又是怎么捉大虾的?读一读,用小括号括出有关句子。
指名读。指导读:你读得真好!尤其是1、2两句。(点击出示文字:“咦……逗我呢!”)刚才老师看到了他的表情,觉得是种享受。我们请他转过身读,大家注意看他脸上有什么变化。(生答后,点击“咦”和“哦”变红色。)
读得这么好,老师要奖励你们亲眼看看这只大虾。(点击出示大虾画面)这只大虾怎么样?怪不得作者说它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呢!但它再神气,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瞧,(引读)我轻轻——(生读),只——(生读),这武将就——(生读),再也——(生读)啦!
读到这里,同学们的心里和手里一定也已经痒痒的了,让我们伸出手来,一边读,一边摸一摸这只大虾。(点击画面出现文字)齐读。
③小伙伴捉螃蟹。
过渡:“我”抓到了螃蟹,捉住了大虾,心里美滋滋的。小伙伴们在干什么呢?他们也像“我”一样觉得有趣吗?
结合回答,点击出示螃蟹画面及句子:“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
指导朗读。看看这只大螃蟹,它可不好惹,正想着办法四处逃窜呢!谁来读?(指名读)所以,小伙伴只努努嘴儿,可不能惊动了它。
(3)小结。
同学们,“赶海”是多么有趣呀!(板书:趣)“我”摸到了小螃蟹;小伙伴虽被螃蟹夹住了手,但还是很开心;“我”还亲手俘虏了一只大虾呢!
(讲读“我”赶海的情境,先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描写“我”的句子,接着理解描写伙伴的内容,最后小结时又根据作者思路进行叙述。这样的安排是好的。)
3、讲读第4、5自然段。
(1)细读第4自然段,展开想象,重点理解“满载而归”。
过渡: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太阳偏西了,我们不得不回家了。瞧,每个人的背篓里都沉甸甸的,你知道里面会有些什么吗?(自由发言)这可都是他们的“战利品”啊!所以书上用了一个很好的词,叫“满载而归”。(板书:满载而归)
(2)细读第5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想一想作者是怎么表达感情的。
背着沉甸甸的背篓,“我”的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迎着腥咸的海风,我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最爱唱的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会唱的可以跟着一起唱。(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
(这样的设计,能课堂教学达到一定的高潮。)
三、讲读第1自然段
这首歌多美啊!现在,每当我听到这首歌,便会想起童年时赶海的那件往事。
四、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跟着童年时代的作者一起到海边赶了海,感受了浓浓的赶海乐趣。如今,每当我唱起《大海啊,故乡》这首歌,便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赶海时“抓蟹”、“捉虾”的情景,真是趣味无穷。
五、作业 。
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表情朗读,也可配上动作读,进行表演。
附板书: 25、赶海
赶到海边
趣 抓蟹捉虾
满载而归
(这篇课文,是作者写儿童时代所做的事情,语言也很通俗。课文的内容是浅的。浅文如何深教?这份教案的设计,大家是可以借鉴的。)
(简评:徐伟健)
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2-5自然段,通过精读训练,感悟赶海的乐趣。
2.理解“束手就擒”,读好“嘿”等语气词。
3.有感悟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赶海的乐趣;
2.体会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谈活引入
1.同学们,紧张吗?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音乐。请大家闭上眼睛,待会儿告诉老师: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播放《大海啊,故乡》第一段)
2.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过渡:
一个名叫杨谦的朋友,每当唱起这首歌,便会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让我们再次走进《赶海》这一课,去感受赶海的乐趣。
二、感受赶海的乐趣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现在我们来到了海边,刚巧是退潮的时候。师描述:你看那浪潮,哗,往下退一节,然后回来,哗,再往下退,又回来……就这样,浪潮一点一点往下退。
2.作者是怎样描写浪潮的?请读第2自然段,用波浪线把描写浪潮的句子画出来。
3.把你画的句子读一读。读了这句,你感受到了什么?
4.想不想去追赶浪花?指名读最后一句。
过渡:
追赶浪花很有意思,更有意思的`还在后头呢!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请大家快速读第3自然段,把你认为最有趣的地方用直线画出来。
2.全班交流:
摸海星:
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①摸海星有趣在哪里?
②请你通过读把摸海星的乐趣表达出来。
③从语气词“嘿”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④指名摸海星的句子,集体评议。
捉螃蟹:
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了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
①你为什么画这句?
②螃蟹容易捉吗?从哪里看出来?(理解“束手就擒”)
③你从“哎哟”读懂了什么?
捏大虾:
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①你见过大虾吗?(播放大虾图)它正摇摆着两条长须呢!
②这是戏台上的武将。(播放武将图)它们像吗?
③多神气的武将呀!可是,(引读)我轻轻,只这武将就,再也。
④谁来把这段话读一读?注意读好语气词“咦”、“哦”。师生评议。
3.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多有意思呀!让我们再来回味一下其中的乐趣吧!齐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
赶海这么有趣,来赶海的人自然也很多。请你发挥想象,完成下面的填空:
沙滩上可热闹了,人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星,有的捡贝壳,有的
有的,有的。
过渡: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转眼间太阳已经偏西,黄昏时分的大海又是怎样的呢?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谁来读第4自然段?
2.(播放海边黄昏图)是啊,傍晚的大海充满了宁静美。看着这样的画面,你想到了哪句诗?
三、回味赶海的乐趣。
如此美丽的大海,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它珍藏着“我”童年许多的欢乐。在这里,我既可以追赶浪花,又可以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还可以欣赏大海的宁静美,难怪“我”要闹着去赶海呢!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用美好的歌声来赞美大海吧!
播放《大海啊,故乡》,全班跟唱。
四、作业
在你童年的记忆里,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选最难忘的一件跟同学说一说。
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 篇10
11 赶海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新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战利品”的意义。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初步领会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设疑解题
1.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课件相应显示大海的动画画面。
师:这首歌听过吗?这里面唱的就是大海,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大海是什么样的呢?[出示:的大海]
2、板书:海,用海口头组词。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与海有关的,题目叫赶海,板书:赶海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你准备怎么学习呢?
2、出示要求:
(1)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自学生字新词。
(3)标好自然段序号。
3、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师相机正音。
一支歌暑假 舅舅 东逃西窜
夹住 痒痒的大虾一捏 俘虏
似的螃蟹努努嘴儿 嘿哩
束手就擒哎哟大螯 长须
(2)你觉得哪几个生字特别难写,能想个办法记住它吗?
(3)哪些词的意思你理解了,你又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的呢?
4、同学们已经读准了生字,刚才你们提了许多问题,现在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问题能自己解决。
5、交流。
6、把你最喜欢的段落练着读一读,待会儿老师帮你们配上音乐。一边读,一边还要想想这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7、配乐朗读,再说说每小节的大意。
8、配乐齐读。
三、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 篇1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新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战利品”的意义。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初步领会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设疑解题
1。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课件相应显示大海的`动画画面。
师:这首歌听过吗?这里面唱的就是大海,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大海是什么样的呢?[出示:的大海]
2、板书:海,用海口头组词。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与海有关的,题目叫赶海,板书:赶海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你准备怎么学习呢?
2、出示要求:
(1)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自学生字新词。
(3)标好自然段序号。
3、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师相机正音。
一支歌暑假
舅舅
东逃西窜
夹住
痒痒的大虾一捏
俘虏
似的螃蟹努努嘴儿
嘿哩
束手就擒哎哟大螯
长须
(2)你觉得哪几个生字特别难写,能想个办法记住它吗?
(3)哪些词的意思你理解了,你又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的呢?
4、同学们已经读准了生字,刚才你们提了许多问题,现在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问题能自己解决。
5、交流。
6、把你最喜欢的段落练着读一读,待会儿老师帮你们配上音乐。一边读,一边还要想想这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7、配乐朗读,再说说每小节的大意。
8、配乐齐读。
三、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习课文第三小节,从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三件趣事中体会赶海的乐趣。抓住“嘿”、“哎”、“咦”、“哦”等语气词儿感受作者童年赶海的乐趣。
3、通过设置情境及朗读,初步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特色,体会写法并会运用。
4、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并练习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借助媒体情境激活“趣”
师:播放:《大海啊故乡》,同学们熟悉这支歌吗?每当听到这支歌,便让我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
【设计意图:教育家赞科夫说过:“艺术作品首先要激发儿童的思想感情,其余的工作都应当是这些思想感情的自然的后果。”教学一开始,让学生聆听美的歌声,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从而打开想象的“闸门”,使学生对赶海形成表象,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导他们理解全篇课文的内容, 使学生进入文本的情景,产生阅读期待继而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二、紧扣“趣”,辐射全篇
1、齐读课题
2、师: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赶海一共几件趣事?(生答四件)除了追赶浪花还有哪些趣事呢?(指名交流,教师贴板书: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
3、师: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三小节,用你的眼睛去发现,用你的心灵去体会,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动笔做做记号写写体会。
4、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可专注啦!有的同学读得摇头晃脑,脸上还带着丰富的表情呢!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读书成果?
【设计意图:《大纲》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学生自主学习,既避免了教师的烦琐讲解,又培养了他们独自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课堂上,教师要敢于留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不仅让学生会读而且懂得怎样去读好,教给学生“边读边想”这一重要的读书方法。此外,重视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项重要精神。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体现个性化阅读。】
三、精读品悟--体验赶海之 “趣”(按学生的选择进行学习)
“摸海星”
1、生回答。(出示描写“摸海星”的句子)
2、师:摸海星哪儿有趣?(生答)把你的这种感受读出来?(生读)
出示: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
3、师:在大海里摸海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要小心翼翼,慢慢地摸。谁来摸一摸。(生读)
评价语:(我仿佛能看到你认真的样子)
(你摸得真仔细啊!)
4、师:谁能和她比一比,也来读读这句话!(指名再读)
5、师:就在你们摸呀摸的时候,一只小海星被抓住了!(出示海星图)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高兴、激动、喜悦……) 带着你的心情来读
出示: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5、师:你不仅嘿字读得好,还把后面的感叹号也给读出来了(点击),读书就要这样,不仅要关注语言文字,还要读出标点符号!(指名读)
6、师:你不仅读得流畅,表情还很丰富。这只小海星很狡猾,趁你不注意,身子一扭,又滑进海水里了。我们全班同学伸出手来比赛摸一摸,看谁能把这只海星摸到。(齐读)
7、师:摸海星真是乐趣多多呀!还有哪件事儿你觉得最有趣,接着交流。
【设计意图:借助课件,让学生欣赏真实的海星,激发兴趣,使学生脑海中想象画面更加真实,通过“嘿”字更加突出语气词在文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一边自主带着惊喜、兴奋的心情读课文,一边做着摸海星的动作,体验其中的乐趣,从而使快乐在自然生动中有效达成。】
“捏大虾”
1、出示: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2、师:你的想法和我不谋而合,程老师也觉得摸大虾太有趣啦!请同学们自己读读摸大虾这部分。听清要求:把这只大虾读进你的脑海里。边读边想,看看这是一只怎样的大虾?(生自由读)
出示:这是一只_______________的大虾。(此处随机,“顽皮”与“神气”)
顽皮:
3、师:你从哪个字中体会出这是一只顽皮的大虾?一个“逗”字把大虾的顽皮写出来了,真妙。大虾在逗我玩呢,多有意思呀!谁来读一读。
4、分别出示两句话分别请两个同学来读,一个读: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一个同学读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
5、师:能告诉老师,为什么把“咦”,“哦”这两个语气词读的这么好呀?能说说你们的感受吗?(点击语气词儿)(让读书的两个孩子分别说)
6、师:同学们,这就叫读书,揣摩文章中词语、句子的意思,体会它隐藏在里面的感情,然后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让我们也来读读体会体会。(齐读)
神气:
1、师:同学们再读读这段话,找一找,这还是一只______的大虾。(生回)
2、师:读得这么好,老师要奖励你们亲眼看看这只大虾。(点击出示大虾画面)(出示:比较大虾和戏台上的武将)他们有什么地方相像呢?(舞台上的武将常常插着两根翎毛,大虾摇摆着两条长须还真与武将相像)
看上去真威武呀,真神气。读出大虾的神气威武。(指名读 )
3、师:如果你一边读,一边想像大虾和武将的模样,那你的朗读一定会更逼真,感受也会更深刻,不信,大家试一试。(自读后指名读)
老师评价:怪不得作者说它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呢!但它再神气,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瞧,(引读)我轻轻——(生读),只——(生读),这武将就——(生读),再也——(生读)啦!
4、原来这只大虾看似神气威武,其实我只要轻轻一捏就把它捉住了。
(只一捏让学生边读边做动作)
5、师:对!捏就是这样,又轻又快。还有人也想来俘虏这只大虾。(生读)
6、读到这里,同学们的心里和手里一定也已经痒痒的了,想捏大虾的同学起立,一边读,一边捏一捏这只大虾。(点击画面出现文字)齐读。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旨在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这一部分内容不做繁琐的分析,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看、说、读、演的过程中自主参与阅读实践,感受阅读乐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本堂课中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将好的朗读体现在声音、表情、动作上”,通过引读、赛读、演读等多种方式的读使得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被声音、表情、动作激活了,课堂中充满着浓浓的语文情趣。】
捉螃蟹
(出示螃蟹图片)你抓过螃蟹吗?抓螃蟹容易吗?
(容易就引导)小作者就没有那么容易啦!
不容易就说小作者也没那么容易
指明读捉螃蟹这部分师:你能想到当时的情景吗?(生说后顺势请他读)
师:真是一只不好惹的螃蟹啊!谁来读
师:谁愿意来捉捉螃蟹?(指名读)
哎呦相机评价(你的朗读让我们体会到了小伙伴痛得龇牙咧嘴的样子)
小结:螃蟹犹如一位将军,勇敢又有计谋,多有趣!小伙伴好不容易逮住了螃蟹,却被螃蟹反夹一下。捉螃蟹多么具有挑战性啊!谁来挑战?(指名读)
师:怪不得小作者只努努嘴,不作声:全身心抓螃蟹呢!
总结:同学们我们一起体会小作者(指板书)捉螃蟹、摸海星、捏大虾的趣味,让我们捧起书一起来回味其中的乐趣。(齐读第三小节)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姓“读”,但“读”不是一种单一,机械的行为,贵在教师引导得法,便可令学生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在这段教学中,教师毫不吝啬地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以读代讲,不但可以培养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使学生能“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其次,教师在学生自由的展示中轻松点拨,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互相交流的平台。教师不断地给展示的机会,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学生读得怡然自得,醉在其中,在阅读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在学习中充分体验到了自我价值和成功的自豪感,真可谓一箭双雕。 】
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 篇13
《赶海》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文章。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事,生动展示了赶海的无限乐趣,表露了作者对大海、对生活的热爱。
对于大海,学生并不陌生,有的自己亲眼目睹过大海的雄姿,有的在电视或书上见到过,但大海给他们的印象只是表面的,如“一望无边的大海”、“辽阔的大海”、“波涛汹涌的大海”等等,那赶海是怎么回事呢?不少学生都很难理解,那怎样让学生理解赶海并体会到赶海的乐趣呢?我想应该抓住文本语言,借助多媒体、朗读等多种形式,启发学生想象,从而感悟赶海的乐趣。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文字优美,富有情趣。教学第一自然段时,通过播放学生熟悉并喜爱的歌曲《大海,我的故乡》,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大海的向往和回忆,抓住“每当……便……”的句式,体会赶海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第二自然段一个“闹”字特别有趣,童年时代都喜欢玩、闹,带有一种兴奋的心情。通过师生对“闹”的表演,使感受到赶海的快乐和有趣。
第三自然段是全文重点,围绕“趣”字,让学生找找文中“为了表现赶海的趣,作者抓住了哪几件事来写的?”学生很迅速找出了“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捉龙虾”。“这几件事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件?为什么?比较详细的是哪一件?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通过这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从不同的角度去感悟赶海的快乐。有趣的几个情境,还让小组的同学进行表演,使学生入境悟情,加深情感体验中讲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尤其是抓住几个语气词的朗读,从而既体会到乐趣,又理清了课文的条理,并教会学生在平时开展过活动进行习作时也要象课文一样有条理的写清每一件事。
第四自然段略写,写的是赶海之后海边的“平静”,习作写活动时很多学生结尾都是“今天真开心呀”,教会学生写活动之后平静下来做什么了,能给文章一个很自然的结尾。
第五自然段又播放音乐,让学生感受到赶海的乐与美,首尾呼应。
学习课文,既要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乐趣,同时又要教会学生写作表达能力,这才是语文课应该教给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