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月亮》教学教案范文

2023-09-23

《走月亮》教学教案范文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鹅、卵”等7个生字,会写“牵、鹅”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3、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教学难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师生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教师板书:走月亮)(课件出示2)

  师: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称为“走月亮”。(课件出示3)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2、学生自读课文。在读文过程中,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3、谈一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

  出示生字“鹅、卵、俗、跃、穗、踱、烁”(课件出示4)

  “鹅”是家禽,所以偏旁是“鸟”;“俗、跃、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俗—浴”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淘、牵、鹅、卵、填、庄、稼、俗、跃、葡、萄、稻、熟” (课件出示5)

  指导书写:“淘、鹅、填、稼、俗、跃、稻”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牵”是上中下结构的字,中间的秃宝盖要宽一些。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3、词语理解及运用。 (课件出示6、7、8)

  淘洗:用水洗去杂质和污垢,引申为保留好的,除掉坏的。造句:我们煮米饭之前要好好淘洗大米。

  柔和:柔软,温和。造句:傍晚,柔和的月光洒在海面上。

  鹅卵石:指被流水磨圆了的石头。造句:我家门前有一条用鹅卵石铺成的小道。

  运载:装载和运送。造句:秋天,运载粮食的汽车在公路上来回奔跑着。

  风俗: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造句:少数民族有很多风俗习惯。

  汩汩:拟声词。形容水或其他液体流动的声音。造句:那条小溪汩汩地流过岩石。

  浇灌:本课指把水输送到田地里。造句:农民伯伯用河里的水浇灌土地。

  镀亮:一种工艺,可以使金属起到装饰,耐磨的效果。造句:太阳升起时,天边就像被月光镀亮了似的。

  奇妙:稀奇神妙;美妙。造句:弟弟的小脑袋瓜里有许多奇妙的想法。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课件出示9)

  课下搜集有关描写月亮的古诗或小短文,积累在采蜜集上,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2、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歌曲导入,复习生字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播放《月亮船》这首歌。边听边和老师一起感觉)怎么样,好听吗?(课件出示12)

  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体会?

  (妈妈对孩子浓浓的爱、在妈妈的怀抱很幸福、在妈妈的身边很幸福。)

  那就让我们伴着这甜美的歌声一起去走月亮吧!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走月亮》。(板书课题:2 走月亮)

  2、检查生字读音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读课文第1自然段,你知道月亮是从哪儿升起来的吗?(课件出示13)

  2、预设:秋天月夜是怎样的景象?

  第2自然段:秋天“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照亮了……”(月光洒满人间,月光下的各种景物清晰而又静谧,这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妈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课件出示14)(教师板书:月盘明亮 月光柔和)

  师:让学生展开想象,月光还照亮了哪些地方?

  指导朗读: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朗读。

  第4自然段:“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课件出示15)

  (请学生描述自己通过文本所想象到的美景,并通过朗读宣泄看到这般美丽的景色时的心情。)

  第6自然段: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课件出示16)

  (1)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

  (2)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

  (3)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

  (4)引导学生想象第6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所蕴涵的内容。

  3、师: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

  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高兴,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找一找。(课件出示17)

  第3自然段: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下,阿妈喜欢领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我们手牵着手欣赏月下美丽的景色,该有多么幸福哇!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漫步时的幸福心情,理解作者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

  第4自然段:阿妈领着“我”欣赏月下美丽清澈的小溪,使“我”想起白天阿妈带着“我”到溪边嬉戏玩耍时好玩儿的情景,更感到幸福甜蜜。(教师板书:想到:洗衣服 做小船 看水塘)

  (教师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玩时的体验,来感受作者此时幸福甜蜜的心情,并通过个性化的朗读宣泄出来。)

  第6自然段:在迷人的月下,阿妈拉着“我”的手,“我”感到阿妈的手越来越温暖了。我们贴得很近,“我”都闻得到阿妈身上那熟悉的气息,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母亲和孩子之间那种浓浓的亲情。(教师板书:闻到:阿妈的气息)

  第8自然段:“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月儿月儿牵着闪烁的小星星走哇走,不就是在和阿妈与“我”比赛吗?不,阿妈就是那美丽的月亮,“我”就是那闪烁的小星星,我们已经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教师板书:看到:山 树 草 花 星星闪烁 )

  (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景色,并个性化的朗读。)

  4、也可能学生在一个自然段中即体会到了景色的美,也体会到了情美,教师可随机进行指导。(教师板书:美好景色 浓浓亲情)

  5、背诵第四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交流情感

  同学们,你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课件出示18)

  四、扩展阅读,延伸感悟。(课件出示19)

  选择《童年书架》的两篇文章——《月亮来大海做客了》《盼雨》,让学生任选一篇谈感受。

  《月亮来大海做客了》用童话般的语言描写了美丽的海滨夜景。《盼雨》以诗歌的体裁突显了母子之间的深情。

  板书设计:

  走月亮

  月儿明亮月光柔和

  走过:溪岸桥果园

  (“我”和阿妈)看到:山树草花星星闪烁美好景色

  浓浓亲情

  听到:秋虫唱鸟拍翅膀……

  想到:洗衣裳做小船看水塘

《走月亮》教学教案范文 篇2

  教学要求: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

  3、调动学生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让学生把画好的想象画带来。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

  师:今天是什么节日?(中秋节)你准备怎么过呢?

  老师送大家一首歌,听完后把你听的感受给大家说一说.

  请你带着这种感觉把课文读一遍.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

  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随着作者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吧。

  二、品读课文

  1.师:请同学们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2.、你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全班交流。

  教师随机点拨: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

  3.整体回顾

  《走月亮》这篇文章用优美的文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

  4.小结

  说到亲情,我们眼前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小路上,妈妈伸展双臂迎接蹒跚学步的幼儿;风雨中,爸爸手持雨伞保护着放学归来的孩子;月夜下,奶奶教小孙子数天上的星星……

  在浓浓的亲情中,我们一步步长大成人。

  这伴随生命每一刻的亲情,你感受到了吗?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然后写在采蜜集上。

  三、自主探究。

  1、小组交流

  这篇文章中,你最喜欢哪些描写呢同学们都把自己最喜欢的地方用画表现了出来,那就在小组里展示一下吧!同时向组里同学介绍一下你都画了什么课文内容,为什么喜欢这些内容?

  2、全班交流

  找学生到讲台(运用实物投影仪)展画,先配图朗读一下相关课文内容,再谈谈自己为什么喜欢。请其他同学评价并和展画的同学交流。

  教师随机点拨夜景的优美,作者母子之间浓浓的亲情与夜晚散步时所获得的无限乐趣。

  四、调动情感体验,谈感受。

  1、你有没有欣赏过美丽的夜景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听完后可以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

  教师随机点播,其实美好的景观,美好的情感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留心观察,细心体验就会发现。

  五、扩展阅读,延伸感悟。

  选择《童年书架》的两篇文章——《月亮来大海做客了》,《盼雨》让学生任选一篇谈感受。

  《月亮来大海做客了》用童话般的语言描写了美丽的海滨夜景。《盼雨》以诗歌的体裁突显了母子之间的深情。

  六、小练笔。

  这节课即将结束,你有什么深刻的感受和想法,赶快把他写在《日积月累》的笔记本上,字数多少不限。

  营造自主学习空间,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想象力,学生画的过程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因为他们要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取舍。小组内交流可使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展示自己,有交流的机会。全班交流也是营造语言表达的环境,是口语交际的良机。

  以学生真切的生活体验为起点,使他们的经验世界,情感世界,想象世界相联系,体现语文<>的人文性。

  选择与课文内容相似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学习,可拓展学生视野,是课内学习的有益补充和深化,使学生去实践完全的自主分析。

  厚积而薄发是培养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刚刚学完课文后,学生心里会积蓄许多感想,这时抓住时机让学生去及时行笔定会有话可写。写的过程可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语言的组织能力。

  教学反思:

  我们的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就有多么广阔;生活有怎样的色彩,语文就有怎样的色彩;生活有什么滋味,语文就有什么滋味。怎样 “联系生活感受 促进文本感悟”,我就这节课的几个片段进行自我反思。

  一、想象画面,激发感悟。

  《走月亮》这篇文章为读者勾画出了一幅如诗、如梦、如画的画卷,例如在教学“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时,我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调动生活体验,发挥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之中。我问:“你读这句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问题将学生的思维由文本拉向了他们的生活,学生的回答缤纷多彩:“老师,我看到柔和的月光洒在溪面上,溪面是一闪一闪的!”“老师,我看到了一条瘦长瘦长的小溪,溪面上银波荡漾;我听到了小溪欢乐的歌声;我闻到空气中到处弥漫着山草和野花的清香!”……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小溪流水含月,水塘映月如抱”的美景,此时学生透过文字看到了一副动态的,有声音,有香气的画面,这时候学生再读文章,就是带着头脑中的画面,带着自己的感受美读了。     

  二、创设情境,驱动感悟。

  《走月亮》一文不仅给我们展现了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更多的是母女俩之间真真切切的情,相融相沫的爱。在感悟“阿妈温暖的手拉着我,我闻得见阿妈身上的气息”时,我引导学生回忆和妈妈一起散步时的情感体验,学生立刻回想起自己和妈妈一起散步是那样的温暖、幸福、安全、快乐……学生仿佛回到了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候,感受到了妈妈浓浓的爱,学生此时是激动的,情感是高涨的,学生读得是那样动情,那样幸福。学生已经将自己的情感不知不觉的潜入到作品所描绘的情景中,这时的读就是用心读书,用真情实感读书。

  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生活,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让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走月亮》教学教案范文 篇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识字,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的乐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感受文章的意境美

  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识记理解新词。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意境和情感。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月亮)同学们,看到月亮,谁能吟几句有关月亮的诗词?

  2.古人总是仰望柔情似水的月亮,埋头创作了许多流芳百世的诗词,也让我们产生了无限的遐想。除了这些古诗,还有许多美妙的歌曲陶冶着我们的情操。你们想听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了一首动听的《月亮船》,希望大家静下心来,认真地听,细细的品,让月夜的温馨、月光下妈妈浓浓的爱走近你我的心田。(播放《月亮船》)。吟过古诗,赏完歌曲,我们的心情也如同月夜一样平静,伴着妈妈的笑眼弯弯,我们感觉好幸福!让我们在这种心境下跟随作者一起到月光下散步,一起走月亮!(板题:走月亮)读课题。

  二、识字学词

  (一)识字

  1.自主识字。

  ①请同学们翻开书,默读课文,利用课后拼音认识生字并注音,标出文章段落序号,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②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设计意图:告诉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使其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并知道怎样才能学好。确保学生自学的时间,使其能自主、自由地学习。

  2.交流记字方法。

  ①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声音洪亮。)

  ②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字(如形近字比较的识字方法,如“兔”和“免”,“俗”和“裕”。)

  3.指名读生字。

  4.齐读生字。

  (二)学词

  1.出示词语。

  淘洗柔和坑坑洼洼浇灌银毯闪闪烁烁风俗运载低垂气息沟水汩汩

  2.学生自由读。

  3.指名读,随机纠错(这个环节是为了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点拨。)

  4.齐读词语。

  5.快速浏览课文,用笔画出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6.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难词点拨。

  设计意图:确保学生自学时间,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自己发现问题的好习惯。

  (三)写字

  1.自主完成练习册“看拼音写词语”,师巡视批阅。

  2.指导写字。

  ①将批阅中发现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指导纠正。

  ②学生改错。

  3.学生互评,展示佳作。

  三、熟读感知

  (一)熟读课文

  1.学生认真读课文,并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吸引了你?

  2.学生自读。

  3.全班交流。(可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读书中的文字)

  (二)感知内容

  1.月儿是那样的明亮,月光是那样的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师问:这么柔媚的景象,应该怎么读呢?(指导朗读)

  发散问:还有可能照亮了什么地方?(学生交流)

  2.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问:你能想象当时的画面吗?这么迷人的夜晚,动听的旋律,试着读读它蕴涵的感情吧!

  3.阿妈温暖的手拉着我,我闻得见阿妈身上的气息。我们走过

  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象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问: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爱的主题)

  (三)感知语言

  (四)学生自读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读顺读正确为止。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评一评。

  设计意图:熟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发现问题,在提高朗读水平的同时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五)共同交流

  1.出示问题:这么美好的夜晚,这么迷人的画面,使我们仿佛进入了爱的天堂!细细读读课文吧!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等。

  2.问:还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有可能问:我和阿妈为什么要走月亮呢?(全班交流,体会出爱的存在、爱的和谐、爱的温暖)

  3.小结: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

《走月亮》教学教案范文 篇4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识字,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的乐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感受文章的意境美

  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识记理解新词。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意境和情感。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月亮)同学们,看到月亮,谁能吟几句有关月亮的诗词?

  2.古人总是仰望柔情似水的月亮,埋头创作了许多流芳百世的诗词,也让我们产生了无限的遐想。除了这些古诗,还有许多美妙的歌曲陶冶着我们的情操。你们想听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了一首动听的《月亮船》,希望大家静下心来,认真地听,细细的品,让月夜的温馨、月光下妈妈浓浓的爱走近你我的心田。(播放《月亮船》)。吟过古诗,赏完歌曲,我们的心情也如同月夜一样平静,伴着妈妈的笑眼弯弯,我们感觉好幸福!让我们在这种心境下跟随作者一起到月光下散步,一起走月亮!(板题:走月亮)读课题。

  二、识字学词

  (一)识字

  1.自主识字。

  ①请同学们翻开书,默读课文,利用课后拼音认识生字并注音,标出文章段落序号,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②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设计意图:告诉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使其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并知道怎样才能学好。确保学生自学的时间,使其能自主、自由地学习。

  2.交流记字方法。

  ①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声音洪亮。)

  ②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字(如形近字比较的识字方法,如“兔”和“免”,“俗”和“裕”。)

  3.指名读生字。

  4.齐读生字。

  (二)学词

  1.出示词语。

  淘洗 柔和 坑坑洼洼 浇灌 银毯 闪闪烁烁 风俗 运载 低垂 气息 沟水汩汩

  2.学生自由读。

  3.指名读,随机纠错(这个环节是为了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点拨。)

  4.齐读词语。

  5.快速浏览课文,用笔画出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6.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难词点拨。

  设计意图:确保学生自学时间,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自己发现问题的好习惯。

  (三)写字

  1.自主完成练习册“看拼音写词语”,师巡视批阅。

  2.指导写字。

  ①将批阅中发现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指导纠正。

  ②学生改错。

  3.学生互评,展示佳作。

  三、熟读感知

  (一)熟读课文

  1.学生认真读课文,并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吸引了你?

  2.学生自读。

  3.全班交流。(可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读书中的文字)

  (二)感知内容

  1.月儿是那样的明亮,月光是那样的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师问:这么柔媚的景象,应该怎么读呢?(指导朗读)

  发散问:还有可能照亮了什么地方?(学生交流)

  2.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问:你能想象当时的画面吗?这么迷人的夜晚,动听的旋律,试着读读它蕴涵的感情吧!

  3.阿妈温暖的手拉着我,我闻得见阿妈身上的气息。我们走过

  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象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问: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爱的主题)

  (三)感知语言

  (四)学生自读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读顺读正确为止。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评一评。

  设计意图:熟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发现问题,在提高朗读水平的同时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五)共同交流

  1.出示问题:这么美好的夜晚,这么迷人的画面,使我们仿佛进入了爱的天堂!细细读读课文吧!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等。

  2.问:还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有可能问:我和阿妈为什么要走月亮呢?(全班交流,体会出爱的存在、爱的和谐、爱的温暖)

  3.小结: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重点问题,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六)展示收获

  1.男女生比赛朗读课文。

  2.评一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比赛朗读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板书设计:

  走月亮

  月儿明亮 月光柔和

  走过:溪岸 桥 果园 美好景象

  我和阿妈看到

  山 树 草 花 星星闪烁 浓浓亲情

  听到:秋虫唱 鸟拍翅膀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回顾

  1.揭示课题并板书。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走月亮》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2.复习检测。

  听写词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二、专项训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明确目标

  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方式才能把文章读得更美。

  (二)充分自学

  1.自读,自我评价。(正确流利地朗读)

  2.同桌评价。

  3.男生读,女生闭眼想象。(有感情地朗读)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三)精要点拨

  1.指名读第八自然段,学生评价

  2.学生自由读。

  3.指导朗读,读时注意读出我的幸福之情。(点拨:朗读时要注意语速、语气、重音、节奏,做到抑扬顿挫,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4.学生自由练习。

  (四) 强化训练

  出示课文片段:阿妈温暖的手拉着我,我闻得见阿妈身上的气息。我们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象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1.自由朗读。

  2.展示读。(指名读课文,带着幸福之情去读,注意朗读技巧。)

  3.师评价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朗读方法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月光下的美景以及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深情。

  三、展示检测

  1.这两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不仅让学生对自己的收获有了一个扎实的回顾,也让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学生更加自信。

  板书设计:

  走月亮

  读出幸福之情

  景美

  情浓

《走月亮》教学教案范文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七个生字“淘、哇、灌···”等,正确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书写:“盘、柔、牵···”六个生字。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练习独立识字。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味语言的美,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以及“我”的快乐与幸福。 3、结合学生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4、体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一句反复出现在表达情感和文章机构中的作用。 5、了解“语文天地”中的“金钥匙”,初步掌握区别对待自读时所提的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品味语言美,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以及“我”的幸福与快乐。 2、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体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一句反复出现在表达情感和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4、学习区别对待自读时所提的问题。

  学习准备: 1,预习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并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懂每个自然段。 4、再读课文,在自己不懂的地方标记。 5、思考课后星号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月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能背一首你喜欢的有关“月”的诗吗?(抽学生背诵) 2、中秋节那天如果坐在院子里上月吃饼你会有什么感觉?(抽学生谈) 3、如果在月光下散步会有什么感觉?(板书课题)然后引导学生读注释了解“走月亮”的意思。 4、齐读课题,猜测课文内容。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通读顺。 2、小组内开火车读,互相帮助。 3、再读课文,想想: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读后抽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村庄、小溪边、田埂上) 4、课文用哪一句话将这些内容串起来的?请用“——”勾出来。 5、如果让你将课文分成四段,你会怎么分?(认真观察板书和刚才勾画的句子)(抽学生回答) 6、课文讲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走月亮看到了什么?(师引导学生看板书了解课文内容,抽学生来概括)师总结:刚才我们概括的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刚才用的是什么方法呢?(段意合并法)

  三、学习分类处理自读提出的问题 1、学生默读课文,在文中再次标注自己的问题。 2、抽学生说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将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判断各个问题属于哪一类,怎么样来处理。(教师同时帮助学生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学生去理解什么样的问题具有价值,怎么来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师总结:引导学生翻到金钥匙的内容对刚才的学习活动进行回顾总结,了解判断和分析的过程。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我们继续随着云南作家吴然的笔迹去进一步了解具有南方地方特色的风俗:走月亮。 2、齐读课题。 3、开火车读黑板上的词语,有些词可以初步理解,如淘洗,低垂等。 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想;我们用什么方法概括的?

  二、细读课文,品味语言,体会意境美。 1、由上节课梳理的重点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个美妙的夜晚”?引导学生读书。 2、学习第一部分(1)、自读第一大段,哪两个词是重点?(抽学生汇报,师板书:明亮,柔和,淘洗)理解“柔和” (2|)、月儿有多明亮?明亮得以至于可以看见——(引导学生了解板书上的内容) (3)、月光照耀下的村庄是怎么样的?抽生读,引导学生评价。(4)、省略句在这里表示什么?引导学生想象。(5)、你能用哪个词来形容月光照耀下的村庄?(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月光下走月亮的,我的心情怎样?引导学生读好: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2、学习第二大段。 (1)、师:月光洒在小溪边,小溪边又是怎样的情境?自读本段,理解“运载”。 (2)、说说此时“我”的感受是什么?(快乐和幸福)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抽学生通过读体会语言的优美。 (3)、引导学生体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3、学习第三大段。(1)、月光映衬下的小溪荡着亲情,荡着童年的快乐和幸福,令人多么的惬意啊。月光洒在了田野里,果园里又是怎么样的情景呢?(2)、女生读本大段,男生听,思考,此时自己能体会到什么?“秋虫···”是从哪个方面来写的?“甜香”呢?说明什么?“满意”和“低垂”怎么理解。(3)、丰收预示着幸福,作者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向往。 (4)、引导学会读“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4、学习第四部分。 (1)、学生自读,说说自己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什么?引导读好相应的句子。 (2)、师总结:啊,多美的夜晚啊,以至于在这样梦幻般的意境中产生了幻觉,感觉月亮也牵着星星的手在走,,人景融为了一体。 (3)、齐有感情朗读

  5、看板书总结,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多美的夜晚啊”

  6、作者抒发了什么感情?(与阿妈浓浓的亲情,我的幸福与快乐)

  三、拓展练习 1、我们还走过那些地方?月光照耀下是什么样子

《走月亮》教学教案范文 篇6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

  2、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板书课题:走月亮)

  3.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走月亮”是什么意思?(走月亮是我国南方特有的风俗。指的是在月光下散步的情景。)

  4、文中写的是谁,又是怎么走月亮的呢?

  说得好,我和妈妈手拉着手在洒满月光的田间小路上散步。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大家打开课本,带上我们的耳朵、眼睛、鼻子和心耳朵、眼睛、鼻子和心到书本上去看看月亮。(1)生字词扫盲(2)思考:

  ①“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并用“△△”标记出来。

  ②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句子,用“————”标记下来。出现了几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老师想让你们的课本变得饱满起来,用各种各样的标记符号记录你们思考的足迹,也希望这些好的学习方法能伴随你以后的学习之路。)

  2、在你读课文时,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请同学们来汇报。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有:①“洱海”是个海吗?它在哪?

  ②月亮为什么有时圆,有时是月牙呢?③课文中为什么多次写,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播放课件:金钥匙)自读课文中发现的问题,有的是知识性的问题,可以查资料或请教别人。如果有的问题与课文内容关系不大,可以放一放,以后再解决。有的是关于理解课文的重要问题,要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解决。一般这类问题,应与课文的主要内容,人物的思想感情密切相关。

  同学们提出的第一题,有查到河海的资料了。(生:洱海,它是一个形状像耳朵的淡水湖。在云南省大理市内,西面有点苍山,东面有玉案山,气候温和湿润,是一个景色迷人的风景区。)通过查资料我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第二题与课文关系不大以后再解决。第三题,就是这一课的一个重要问题。 3、理清文章大致顺序。

  (1)那么文中写了几次“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呢?”,对,是四次。

  (2)想一想,每一次我和阿妈是在哪走月亮?第一次,是在小路上走月亮。第二次,是在小溪边。第三次,是在田埂上。

  第四次,是只是静静地走着。走过了许多地方。

  (3)“我和阿妈走月亮”在课文反复出现,共出现了4次,把“我”和阿妈到过的地方巧妙地串联起来,使文章自然的分成了四个部分。请大家用“‖”给课文分段过渡:“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将我和阿妈走过的这些地方很自然串连在一起,使这篇文章结构清晰,自然。那么,我每到一个地方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三、细读品味,理感悟。

  (一)学习第一部分

  1、要想走月亮,得先让月亮升起来,哪儿写月亮升起来了?谁想读读。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重点体会:

  “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师:在生活中你觉得什么能照亮?(手电筒、太阳、灯塔)那月光和这些光有什么区别?生:更柔和,更浪漫。

  师:太柔和了,这月光一下把作者带回了故乡,月光照亮了远处高高的点苍山,近了,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更近了,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同学们,还没有完,你说这月光还会照亮哪些地方呢?

  生:有可能照亮荷塘;有可能照亮小溪;有可能照亮草地……师:大家注意观察这是一个什么句式?

  师:在月光照亮下的作者家乡变得(更美丽,更宁静)月亮圆圆的发出柔和的光,把一切事物照得特别美丽,这么祥和的山村月夜应该怎样读呢?生:应该温柔点,小点声。试一下吧

  师:在这样的情境下,“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散步,心情怎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二)学习第二部分

  1.师配乐朗读。学生想象,体会。(引:听!溪水在唱歌,老师仿佛看见一位阿妈牵着孩子的手,来到了小溪边。同学们轻闭你的双眼,放飞你的想象,赶快到小溪边去看一看,闻一闻,看看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2.学生交流。重点引导:

  ①你闻到了什么?画出小溪流香的句子。师:这香味怎么还会流呢?

  生:可能花瓣落到了水里,水就有香味了,因为溪水在流,所以香味也就随着溪水在流动。

  ②你看到了什么?(重点体会“抱”的温暖)

  师:太美了,这条细细的小溪里有花香,有月光,还有什么?生:有水塘、还有月亮

  师:每个小水塘里都“抱”着一个月亮,为什么说“抱”呢(是因为许多鹅卵石中间,有一些水,是个圆圆的小水塘,水面上映着月亮倒影,就像环抱着月亮一样。)师:这是什么修辞方法?对,拟人。无数的小水塘,像妈妈一样紧紧地抱着无数的小月亮,多温馨,多可爱。一起读读这些句子吧。

  ③此时此刻,文中的“我”是想到了什么?(想起白天在这里玩耍的情景)作者看到小水塘和月亮也马上想到了他的妈妈,想到了他和妈妈白天(在溪边洗衣裳,坐小船)谁喜欢这,给我们读读,带给你什么感觉?(很美,很快乐)④假如是你是文中的孩子,此刻和妈妈在一起,你会做些什么?(结合生活经验感悟)

  3.小结:是呀!其实,只要我们和阿妈在一起,不管做什么游戏,都会感到快乐!都会感到幸福!

  4.把这种快乐和幸福传递给你的同桌,互相读一读。

  (三)自学第三、四部分

  过渡:老师领大家学习了第一、二部分,接下来请同学们独立阅读和分析,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你喜欢一个部分自学。 1.默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要求:把你感受深刻的地方标记下来,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语,一个句子,甚至一个标点符号。 2.全班交流。文中的哪些地方吸引你?

  (1)我和阿妈沿着小溪走啊走,来到田埂上,我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呢?请自己读读第三部分。

  听到:秋早唱歌,夜鸟拍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沟水汩汩。看到:沉旬旬的稻穗,像很毯的稻田。闻到:果子的甜香。

  这鱼儿的欢跃,果子的甜香,沉甸甸的稻穗,都向我们在报告着一个令人振奋的喜讯——丰收,这是多么令人激动啊,我们读时应该读出什么语气呢?对,读出丰收的高兴,喜悦让我们随着音乐来读读这部分。(2)第四部分

  走过了田埂,走过了溪边,走过了许多地方。读一读最后一部分。

  (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还会走过哪呢?你能模仿这个句式说说么?

  (走过月色浓浓的小树林,走过小山坡。)(走过凉风习习的小河边,走过石拱桥。)

  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月亮带着星星走就像——阿妈和我走月亮)我和阿妈静静地走着,拉妈妈温暖的手,闻着妈妈身上的气息,此时此刻我有什么感觉呢?啊,多么温馨甜蜜,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我们来读一读(配乐)

  4.小结:是呀,我和阿妈走在这样柔和的月光下,伴着虫鸣、鸟飞以及果园那边飘来的果香,边走边聊,多么甜美、多么幸福呀!即使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只是静静地走,温情也始终互相感染着,多美的意境呀!5.课文为什么反复出现我和阿妈走月亮?(因为我和妈妈每到一个地方,感觉那里的景色太美了,感觉很愉快,所以反复的说,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表达了我和阿妈很幸福与快乐。课文反反复出现我和阿妈走月亮,充分表达了我和阿妈在月光下散步时的幸福和喜悦之情.反复句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充沛,文章更有感染力了。(四)整体回顾

  《走月亮》这篇文章用优美的文字,领我们走过了小路、溪边、田埂、走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欣赏了一幅幅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温馨、快乐、甜美、幸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五、小练笔

  说到亲情,我们眼前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小路上,妈妈伸展双臂迎接蹒跚学步的幼儿;风雨中,爸爸手持雨伞呵护着放学归来的孩子;月夜下,奶奶教小孙孙数天上的星星……

  在浓浓的亲情中,我们一步步长大成人。这伴随生命每一刻的亲情,你感受到了吗?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然后写在小本本上。六、拓展延伸摘抄关于月亮的成语。(语文天地填成语)板书设计:走月亮

  月儿明亮

  月光柔和

  走过:溪岸果园田埂景美

  我和阿妈看到:山树草花星星闪烁情浓

  听到:秋虫唱鸟拍翅膀……

  想到:洗衣裳做小船

《走月亮》教学教案范文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和阿妈浓浓的亲情。

  2、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具准备:

  歌曲《月亮船》

  教法学法:

  导读法

  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师:师生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哪些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散步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2、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板书课题:走月亮)

  3、解题。(走月亮的习俗)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教师配乐范读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小老师,不明白的词语画下来大家一起交流。

  3、指名读课文。

  4、交流不明白的字词。

  5、开火车读生字,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6、指导书写。“载”和“栽”“裁”对比记忆。

  7、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三、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随着作者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吧。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全班交流。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把描写美好月夜的句子或段落画下来,认真读一读,并试着谈谈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①、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

  ②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

  ③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

  ④引导学生想象第八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所蕴涵的内容。)

  2、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

  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高兴,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找一找。

  (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漫步时的幸福心情,理解作者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

  3、 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课文是怎样把这些景色串起来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配乐,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

  1、指名范读,师评价。

  2、小组比赛读

  3、学生评价

  四、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1、你有没有和家人在一起感受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2、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

  五、课后作业

  摘抄描写月夜美景的段落或句子。

  板书设计:

  走月亮

  景美——情浓

《走月亮》教学教案范文 篇8

  读着《走月亮》,使人不由自主地走进一幅如诗、如梦、如世外田园般的画卷中: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妈牵着“我”的手,走啊走,走过村头,走过大道和小路,走过小溪……山之高、村之静、水之香、塘之趣、果之甜,虫鸣、鸟飞、溪流、人语,无不充盈着快乐、幸福、温馨、甜美之情。掩卷而思,人与自然交融和谐的意境,温馨、幸福、快乐的脉脉亲情,是很难通过内容的分析让学生体会到的,而且一不小心就极易将美好的画面变得支离破碎,将细腻的情感变得杳无生气,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之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才能真正使学生感受到文章的意境美,品悟文章的语言美。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读与想象结合,读与品悟语言相结合,让文章的美似柔和的月光一样,缓缓地流进学生的心田。

  如第二自然段的学习:

  生:我喜欢第二自然段。(但说不出原因)

  师:我们都来看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你感觉到什么?

  生:月光很明亮。

  师:亮到什么程度?

  生读: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师:能把月光的亮读出来吗?

  一生读,但没有读出来。

  师:我觉得这样还不够亮,听老师读一遍。(师示范读,生练读)

  师:谁再读一读?

  一生读,读得很不错。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月光很明亮,阳光也很明亮,你喜欢在什么下散步?

  生:月光下,月光不仅明亮,而且柔和。

  师:对,月光柔和似水,孩子,这样的月夜明亮、柔和、静谧,一切是那么美好,我们可千万不要打破它的宁静啊!

  师引读:月光是那么明亮……(生接读)

  师:此时此刻,阿妈牵着我的手,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下散步,你感觉如何?带着这种感情读一读?

  这一环节,学生的心静下来了,无须太多言语,在一次比一次深化的朗读中,来了一次美好的月光之旅。

  又如第三自然段:

  师: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你仿佛看到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溪水静静地流着。

  生:我仿佛看到小溪边开满了野花。

  师:流着月光,是什么样的情景?

  生:月光照在水面上,水面上闪着亮光。

  师:月光像水一样倾泄下来,照在小溪上,小溪闪着亮光缓缓地流动。

  师:用鼻子闻一闻,闻到什么?

  生:我闻到山草和野花的香味。

  师: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香味会流动吗?

  生:香味会飘。

  师:香味能够随着溪水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溪水在流动,香味在流动,月光在流动,溪水、野花、月光、芳香,多温馨啊!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边想象,一边吟诵看到的情景,(师引读)细细的溪水……

  师:“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这里奇特在哪里?”

  生:鹅卵石很奇特。布满河床说明很多。

  生:小水塘很奇特。

  师:小水塘有什么奇特的?

  生:小水塘很多,而且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师:我给你们描述一下, “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卵石多不多?(生齐:多)“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这水塘很大吗?(生齐:很小)比如你们坐的位置就是河床,你们每一个人就是一块鹅卵石,你们现在是不是布满了河床?每一个鹅卵石之间都有空隙,每个空隙间都有水,存的水就是一个小水塘,有的大,有的小,所以鹅卵石间这里有水塘,这里有水塘……(老师用手指着学生间的空隙)卵石布满了河床,小水塘布满了河床,你再联系下一句,“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你现在看到什么情景?

  生:我看到很多很多月亮。

  生:天上有一个月亮,地上有无数个月亮,美极了!

  生:卵石布满河床,小水塘布满河床,从远处看简直满地都是月亮,神气极了!

  如此意境优美的散文,把它的美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始终处于欣赏美

  、感受美的氛围中,需要用心想象、用心品悟、用心朗读,让美在想象中绽放,在品悟中升华,在朗读中流淌。

《走月亮》教学教案范文 篇9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识字,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的乐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感受文章的意境美

  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识记理解新词。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意境和情感。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月亮)同学们,看到月亮,谁能吟几句有关月亮的诗词?

  2.古人总是仰望柔情似水的月亮,埋头创作了许多流芳百世的诗词,也让我们产生了无限的遐想。除了这些古诗,还有许多美妙的歌曲陶冶着我们的情操。你们想听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了一首动听的《月亮船》,希望大家静下心来,认真地听,细细的品,让月夜的温馨、月光下妈妈浓浓的爱走近你我的心田。(播放《月亮船》)。吟过古诗,赏完歌曲,我们的心情也如同月夜一样平静,伴着妈妈的笑眼弯弯,我们感觉好幸福!让我们在这种心境下跟随作者一起到月光下散步,一起走月亮!(板题:走月亮)读课题。

  二、识字学词

  (一)识字

  1.自主识字。

  ①请同学们翻开书,默读课文,利用课后拼音认识生字并注音,标出文章段落序号,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②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设计意图:告诉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使其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并知道怎样才能学好。确保学生自学的时间,使其能自主、自由地学习。

  2.交流记字方法。

  ①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声音洪亮。)

  ②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字(如形近字比较的识字方法,如“兔”和“免”,“俗”和“裕”。)

  3.指名读生字。

  4.齐读生字。

  (二)学词

  1.出示词语。

  淘洗 柔和 坑坑洼洼 浇灌 银毯 闪闪烁烁 风俗 运载 低垂 气息 沟水汩汩

  2.学生自由读。

  3.指名读,随机纠错(这个环节是为了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点拨。)

  4.齐读词语。

  5.快速浏览课文,用笔画出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6.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难词点拨。

  设计意图:确保学生自学时间,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自己发现问题的好习惯。

  (三)写字

  1.自主完成练习册“看拼音写词语”,师巡视批阅。

  2.指导写字。

  ①将批阅中发现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指导纠正。

  ②学生改错。

  3.学生互评,展示佳作。

  三、熟读感知

  (一)熟读课文

  1.学生认真读课文,并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吸引了你?

  2.学生自读。

  3.全班交流。(可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读书中的文字)

  (二)感知内容

  1.月儿是那样的明亮,月光是那样的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师问:这么柔媚的景象,应该怎么读呢?(指导朗读)

  发散问:还有可能照亮了什么地方?(学生交流)

  2.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问:你能想象当时的画面吗?这么迷人的夜晚,动听的旋律,试着读读它蕴涵的感情吧!

  3.阿妈温暖的手拉着我,我闻得见阿妈身上的气息。我们走过

  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象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问: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爱的主题)

  (三)感知语言

  (四)学生自读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读顺读正确为止。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评一评。

  设计意图:熟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发现问题,在提高朗读水平的同时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五)共同交流

  1.出示问题:这么美好的夜晚,这么迷人的画面,使我们仿佛进入了爱的天堂!细细读读课文吧!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等。

  2.问:还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有可能问:我和阿妈为什么要走月亮呢?(全班交流,体会出爱的存在、爱的和谐、爱的温暖)

  3.小结: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重点问题,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六)展示收获

  1.男女生比赛朗读课文。

  2.评一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比赛朗读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板书设计:

  走月亮

  月儿明亮 月光柔和

  走过:溪岸 桥 果园 美好景象

  我和阿妈看到

  山 树 草 花 星星闪烁 浓浓亲情

  听到:秋虫唱 鸟拍翅膀??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回顾

  1.揭示课题并板书。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走月亮》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2.复习检测。

  听写词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二、专项训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明确目标

  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方式才能把文章读得更美。

  (二)充分自学

  1.自读,自我评价。(正确流利地朗读)

  2.同桌评价。

  3.男生读,女生闭眼想象。(有感情地朗读)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三)精要点拨

  1.指名读第八自然段,学生评价

  2.学生自由读。

  3.指导朗读,读时注意读出我的幸福之情。(点拨:朗读时要注意语速、语气、重音、节奏,做到抑扬顿挫,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4.学生自由练习。

  (四) 强化训练

  出示课文片段:阿妈温暖的手拉着我,我闻得见阿妈身上的气息。我们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象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1.自由朗读。

  2.展示读。(指名读课文,带着幸福之情去读,注意朗读技巧。)

  3.师评价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朗读方法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月光下的美景以及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深情。

  三、展示检测

  1.这两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不仅让学生对自己的收获有了一个扎实的回顾,也让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学生更加自信。

  板书设计:

  走月亮

  读出幸福之情

  景美

  情浓

《走月亮》教学教案范文 篇10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

  二、学习生字词

  1、教师朗读课文,配以多媒体课件(文章伴随着钢琴曲出示)。

  2、学生自读课文。(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3、分段检查(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

  4、交流不明白的词语。

  5、认读生词。(自读,指读,开火车读)

  6、让学生说说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过读课文,谁能说说“走月亮”是什么意思?

  2、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导入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随着作者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吧。

  二、品读课文师:请同学们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学生可能谈到秋天月夜的美好。第二自然段:秋天“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也照亮了……”月光洒满人间,月光下的各种景物清晰而又静谧,这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妈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让学生根据文本展开想象,月光还照亮了哪些地方。)第四自然段:“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月光下的溪水清澈美丽,“我”和阿妈欣赏到清澈美丽的溪水,闻到了溪水中山草和野花的香味,看到倒映在溪水里的月亮,看到了鹅卵石间的无数个可爱的小水塘和倒映在小水塘里的数不清的月亮。秋风轻拂,无数个小水塘中的无数个小月亮随着微波轻轻摇荡。(请学生描述自己通过文本所想象到的美景,并通过朗读宣泄看到这般美丽的景色时的心情。)

  3第六、七自然段:我们走过了那么多的地方,耳闻秋虫唱歌和夜鸟拍打翅膀的声音,嗅到了野花的香气和果园里成熟了的果子的香气,目睹了沿途的美景和空中美丽的月亮及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就像到了仙境一样。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①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

  ②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

  ③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

  ④引导学生想象第六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所蕴涵的内容。)

  2、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高兴,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找一找。

  第三自然段: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下,阿妈喜欢领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我们手牵着手欣赏月下美丽的景色,该有多么幸福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漫步时的幸福心情,理解作者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

  第四自然段:阿妈领着“我”欣赏月下美丽清澈的小溪,使“我”想起白天阿妈带着“我”到溪边嬉戏玩耍时好玩儿的情景,更感到幸福甜蜜。(教师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玩时的体验,来感受作者此时幸福甜蜜的心情,并通过个性化的朗读宣泄出来。)

  第八自然段:在迷人的月下,阿妈拉着“我”的手,“我”感到阿妈的手越来越温暖了。我们贴得很近,“我”都闻得到阿妈身上那熟悉的气息,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母亲和孩子之间那种浓浓的亲情。(引导学生回想和自己的妈妈在一起时的情景,感受妈妈身上的温暖气息,并个性化的朗读。)

  第八自然段:“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月儿牵着闪烁的小星星走哇走,不就是在和阿妈与“我”比赛吗?不,阿妈就是那美丽的月亮,“我”就是那闪烁的小星星,我们已经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景色,并个性化的朗读。)

  3、可能学生在一个自然段中已经体会到了景色的美,也体会到了情美,教师可随机进行指导。

  三、调动学生的生活实际,谈感受

  1、你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2、你有没有和家人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随机点拨: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

  四、整体回顾

  1、《走月亮》这篇文章用优美的文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伴随着音乐,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

  2、让我们尝试着背诵第四自然段。

  五、小练笔说到亲情,我们眼前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小路上,妈妈伸展双臂迎接蹒跚学步的幼儿;风雨中,爸爸手持雨伞呵护着放学归来的孩子;月夜下,奶奶教小孙孙数天上的星星……在浓浓的亲情中,我们一步步长大成人。这伴随生命每一刻的亲情,你感受到了吗?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然后写在小本本上。

  六、板书设计:

  2、走月亮月盘明亮月光柔和走过:溪岸桥果园(“我”和阿妈)看到:山树草花星星闪烁美好景色浓浓亲情听到:秋虫唱鸟拍翅膀……想

《走月亮》教学教案范文 篇11

  资料简介

  1 2。走月亮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中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2、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背诵第4自然段。

  3、情感目标: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教学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板书课题:2、走月亮)

  二、学习生字词

  1、教师朗读课文,配以多媒体课件(文章伴随着钢琴曲出示)。

  2、学生自读课文。(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3、分段检查(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

  4、交流不明白的词语。

  5、认读生词。(自读,指读,开火车读)

  6、让学生说说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过读课文,谁能说说“走月亮”是什么意思?

  2、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导入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随着作者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吧。

  二、品读课文师:请同学们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学生可能谈到秋天月夜的美好。第二自然段:秋天“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也照亮了……”月光洒满人间,月光下的各种景物清晰而又静谧,这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妈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让学生根据文本展开想象,月光还照亮了哪些地方。)第四自然段:“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月光下的溪水清澈美丽,“我”和阿妈欣赏到清澈美丽的溪水,闻到了溪水中山草和野花的香味,看到倒映在溪水里的月亮,看到了鹅卵石间的'无数个可爱的小水塘和倒映在小水塘里的数不清的月亮。秋风轻拂,无数个小水塘中的无数个小月亮随着微波轻轻摇荡。(请学生描述自己通过文本所想象到的美景,并通过朗读宣泄看到这般美丽的景色时的心情。)

  3第六、七自然段:我们走过了那么多的地方,耳闻秋虫唱歌和夜鸟拍打翅膀的声音,嗅到了野花的香气和果园里成熟了的果子的香气,目睹了沿途的美景和空中美丽的月亮及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就像到了仙境一样。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①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

  ②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

  ③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

  ④引导学生想象第六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所蕴涵的内容。)

  2、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高兴,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找一找。

  第三自然段: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下,阿妈喜欢领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我们手牵着手欣赏月下美丽的景色,该有多么幸福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漫步时的幸福心情,理解作者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

  第四自然段:阿妈领着“我”欣赏月下美丽清澈的小溪,使“我”想起白天阿妈带着“我”到溪边嬉戏玩耍时好玩儿的情景,更感到幸福甜蜜。(教师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玩时的体验,来感受作者此时幸福甜蜜的心情,并通过个性化的朗读宣泄出来。)

  第八自然段:在迷人的月下,阿妈拉着“我”的手,“我”感到阿妈的手越来越温暖了。我们贴得很近,“我”都闻得到阿妈身上那熟悉的气息,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母亲和孩子之间那种浓浓的亲情。(引导学生回想和自己的妈妈在一起时的情景,感受妈妈身上的温暖气息,并个性化的朗读。)

  第八自然段:“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月儿牵着闪烁的小星星走哇走,不就是在和阿妈与“我”比赛吗?不,阿妈就是那美丽的月亮,“我”就是那闪烁的小星星,我们已经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景色,并个性化的朗读。)

  3、可能学生在一个自然段中已经体会到了景色的美,也体会到了情美,教师可随机进行指导。

  三、调动学生的生活实际,谈感受

  1、你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2、你有没有和家人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随机点拨: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

  四、整体回顾

  1、《走月亮》这篇文章用优美的文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伴随着音乐,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

  2、让我们尝试着背诵第四自然段。

  五、小练笔说到亲情,我们眼前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小路上,妈妈伸展双臂迎接蹒跚学步的幼儿;风雨中,爸爸手持雨伞呵护着放学归来的孩子;月夜下,奶奶教小孙孙数天上的星星……在浓浓的亲情中,我们一步步长大成人。这伴随生命每一刻的亲情,你感受到了吗?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然后写在小本本上。

  六、板书设计:

  2、走月亮月盘明亮月光柔和走过:溪岸桥果园(“我”和阿妈)看到:山树草花星星闪烁美好景色浓浓亲情听到:秋虫唱鸟拍翅膀……想

《走月亮》教学教案范文 篇12

  教学目标

  1、品词析句,感悟走月亮的景美和情美。

  2、积累语句,背诵课文,体味小韵文的韵味。

  3、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

  4、培养孩子运用语言表达生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整体感受文本。

  师:上节课我们跟随张老师一起美美的读了读《走月亮》,这节课我们再一次与作者和他的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一走月亮。

  师:下面老师先来读一遍课文,你们闭上眼睛静静听,边听边想:你听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带给你什么感受?

  生畅所欲言谈听后感受。

  二、品词析句,把握文章情感。

  师:好,下面带着你的感受自己小声的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想,你最喜欢文章哪个地方?为什么?可以用笔画出来多读几遍,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A、学生找出第二自然段

  “月儿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

  照亮了,照亮了。”

  1、师:为什么喜欢这?带给你什么感觉?

  生:觉得我的家乡很好看,很美。

  2、师:在生活中你觉得什么能照亮?(手电筒、太阳、灯塔)那月光和这些光有什么区别?

  生:更柔和,更浪漫。

  师:好,孩子,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3、师:太柔和了,这月光一下把作者带回了故乡,月光照亮了远处高高的点苍山,近了,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更近了,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同学们,还没有完,你说这月光还会照亮哪些地方呢?

  师:在月光照亮下的作者家乡变得(更美丽,更宁静)板书。

  师:好,谁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4、师:真美,这么美的景色,我起头一起背一背,看是不是记在了心里。

  设计意图:本段通过“三读一背”来指导学习,体会月光的特点,感受作者的家乡美。让孩子初步感知排比句的用法以及作者由远及近的写作手法。

  B、学生找到文章第四自然段:

  1、品读“流着”

  师:好,还有哪些景色你觉得很美,你很喜欢?生找到第二段。这一段里你觉得哪的景色你最喜欢?

  生:我喜欢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抱着一个月亮!

  师:嗯,真是,这香味怎么还会流呢?

  生:可能花瓣落到了水里,水就有香味了,因为溪水在流,所以香味也就随着溪水在流动。

  2、品析“抱”,体味景中带情,情寄予景的写作手法。

  师:太美了,这条细细的小溪里有花香,有月光,还有什么?

  生:有水塘、还有月亮。(师板书:水塘抱月)

  师:每个水塘里还抱着一个月亮,水塘多不多,月亮多不多,有几个小水塘就有几个月亮。多美的景啊,谁来读一读。

  师:孩子,老师发现你读“抱”字的时候特别有感情,这个抱字让你感觉到什么?“水塘抱月亮”让你想到了谁?(妈妈)作者看到小水塘和月亮也马上想到了他的妈妈,想到了他和妈妈白天(在溪边洗衣裳,坐小船)谁喜欢这,给我们读读,带给你什么感觉?(很美,很快乐)

  师:孩子们,看来和妈妈在一起总是那么快乐,你有和妈妈在一起特别快乐的事吗?

  3、指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悟文本。

  师:可是刚刚我们说了,这篇课文是作者长大以后回忆他的妈妈时写的,当时他已经十几年没有回过家乡,十几年没有见过他的妈妈,孩子们,如果让你一年不回家,见不到妈妈,你什么感觉?脑子里天天都在(想妈妈)。那对于十多年没有回过家没有见过妈妈的作者来说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他心里在想什么呢?那你们再读一读这一段,你看看作者写到这心里还充满了对家乡,对妈妈的(思念、怀念)谁来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师:读得真好,这小溪边,小水塘里,花瓣,纸船、其实都运载了妈妈对我的(爱)运载了我对妈妈的(思念)。

  4、虽为散文,却带均有韵脚,指导学生读出韵文的味道,便于背诵。

  师:同学们,刚刚你们读的时候,我在这一段里还发现一个小秘密,你们看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带韵母ang

  师:每句话末尾的字读起来感觉像读一首诗歌,朗朗上口,很押韵,不仅写的很美,还很好记。我们一起再读一遍,把它记在心里。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朗读,初步感受和妈妈在一起的快乐,到后来感受到对家乡、对母亲的思念,令学生打开文本,嫁接生活,读出不同的感悟,由景美升华至情深。

  C、文章最后一部分指导学生自学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品景、品情的方法,下面这一段请你自己来学习体味一下月光下的景,月光下的情,试着带上自己的体会读一读,边读边想画面,看看你能不能背下来?

  师:谁先来?波光粼粼,月光闪闪的溪岸,真美。谁还来读。

  师:你感受到什么?生:特好看。

  师:谁还想读。

  师:月亮妈妈牵着星星宝宝走啊走,你感觉到什么?(妈妈的爱)

  师:说的真好,谁能试着背一背(看大屏幕背诵)

  生充分背诵。

  师总结:嗯,我闻得见妈妈的气息,妈妈的气息是什么气息呢?(家的气息,温暖的气息,爱的气息)

  师:走月亮,我和阿妈走月亮,不仅走出了月光下的美景,还走出了月光下我和阿妈浓浓的爱。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不同段落的学习、品析、朗读的目标,做到讲解详略得当,每一段的品味都带有明确的目标,学生学习起来更高效,更扎实。

  三、拓展、写作训练

  师:这篇文章读起来字字皆美,这么美的一篇文章还被入选了“全球经典美文之一”,有记者采访吴然,问他是否还记得当初怎么写出这篇文章的呢?

  吴然:把小时候与妈妈一起月下散步的情景一口气写在了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师:看来我们不光要留心生活,热爱生活,还要养成好的写作习惯。

  师:下面还有一点时间,我们先来说一说你和妈妈在一起感觉最温暖,最快乐,最难忘的事,然后写一小段在小本本上。

  师:课下作业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摘抄在小本本上,收集一些描写月亮的古诗。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的采访将作者的写作动机呈现出来,并用写作大家的好习惯影响孩子们,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走月亮》教学教案范文 篇13

  教学目标

  1、 品词析句,感悟走月亮的景美和情美。

  2、 积累语句,背诵课文,体味小韵文的韵味。

  3、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

  4、 培养孩子运用语言表达生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整体感受文本。

  师:上节课我们跟随张老师一起美美的读了读《走月亮》,这节课我们再一次与作者和他的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一走月亮。

  师:下面老师先来读一遍课文,你们闭上眼睛静静听,边听边想:你听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带给你什么感受?

  生畅所欲言谈听后感受。

  二、品词析句,把握文章情感。

  师:好,下面带着你的感受自己小声的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想,你最喜欢文章哪个地方?为什么?可以用笔画出来多读几遍,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A、 学生找出第二自然段

  “月儿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

  照亮了照亮了”

  1、师:为什么喜欢这?带给你什么感觉?

  生:觉得我的家乡很好看,很美。

  2、师:在生活中你觉得什么能照亮?(手电筒、太阳、灯塔)那月光和这些光有什么区别?

  生:更柔和,更浪漫。

  师:好,孩子,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3、师:太柔和了,这月光一下把作者带回了故乡,月光照亮了远处高高的点苍山,近了,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更近了,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同学们,还没有完,你说这月光还会照亮哪些地方呢?

  师:在月光照亮下的作者家乡变得(更美丽,更宁静)板书。

  师:好,谁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4、师:真美,这么美的景色,我起头一起背一背,看是不是记在了心里。

  设计意图:本段通过“三读一背”来指导学习,体会月光的特点,感受作者的家乡美。让孩子初步感知排比句的用法以及作者由远及近的写作手法。

  B、学生找到文章第四自然段:

  1、品读“流着”

  师:好,还有哪些景色你觉得很美,你很喜欢?生找到第二段。这一段里你觉得哪的景色你最喜欢?

  生:我喜欢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抱着一个月亮!

  师:嗯,真是,这香味怎么还会流呢?

  生:可能花瓣落到了水里,水就有香味了,因为溪水在流,所以香味也就随着溪水在流动。

  2、品析“抱”,体味景中带情,情寄予景的写作手法。

  师:太美了,这条细细的小溪里有花香,有月光,还有什么?

  生:有水塘、还有月亮。(师板书:水塘抱月)

  师:每个水塘里还抱着一个月亮,水塘多不多,月亮多不多,有几个小水塘就有几个月亮。多美的景啊,谁来读一读。

  师:孩子,老师发现你读“抱”字的时候特别有感情,这个抱字让你感觉到什么?“水塘抱月亮”让你想到了谁?(妈妈)作者看到小水塘和月亮也马上想到了他的妈妈,想到了他和妈妈白天(在溪边洗衣裳,坐小船)谁喜欢这,给我们读读,带给你什么感觉?(很美,很快乐)

  师:孩子们,看来和妈妈在一起总是那么快乐,你有和妈妈在一起特别快乐的事吗?

  3、指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悟文本。

  师:可是刚刚我们说了,这篇课文是作者长大以后回忆他的妈妈时写的,当时他已经十几年没有回过家乡,十几年没有见过他的妈妈,孩子们,如果让你一年不回家,见不到妈妈,你什么感觉?脑子里天天都在(想妈妈)。那对于十多年没有回过家没有见过妈妈的作者来说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他心里在想什么呢?那你们再读一读这一段,你看看作者写到这心里还充满了对家乡,对妈妈的(思念、怀念)谁来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师:读得真好, 这小溪边,小水塘里,花瓣,纸船、其实都运载了妈妈对我的(爱)运载了我对妈妈的(思念)。

  4、虽为散文,却带均有韵脚,指导学生读出韵文的味道,便于背诵。

  师:同学们,刚刚你们读的时候,我在这一段里还发现一个小秘密,你们看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带韵母ang

  师:每句话末尾的字读起来感觉像读一首诗歌,朗朗上口,很押韵,不仅写的很美,还很好记。我们一起再读一遍,把它记在心里。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朗读,初步感受和妈妈在一起的快乐,到后来感受到对家乡、对母亲的思念,令学生打开文本,嫁接生活,读出不同的感悟,由景美升华至情深。

  C、文章最后一部分指导学生自学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品景、品情的方法,下面这一段请你自己来学习体味一下月光下的景,月光下的情,试着带上自己的体会读一读,边读边想画面,看看你能不能背下来?

  师:谁先来?波光粼粼,月光闪闪的溪岸,真美。谁还来读。

  师:你感受到什么?生:特好看。

  师:谁还想读。

  师:月亮妈妈牵着星星宝宝走啊走,你感觉到什么?(妈妈的爱)

  师:说的真好,谁能试着背一背(看大屏幕背诵)

  生充分背诵。

  师总结:嗯~~~~~~我闻得见妈妈的气息,妈妈的气息是什么气息呢?(家的气息,温暖的气息,爱的气息)

  师:走月亮,我和阿妈走月亮,不仅走出了月光下的美景,还走出了月光下我和阿妈浓浓的爱。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不同段落的学习、品析、朗读的目标,做到讲解详略得当,每一段的品味都带有明确的目标,学生学习起来更高效,更扎实。

  三、拓展、写作训练

  师:这篇文章读起来字字皆美,这么美的一篇文章还被入选了“全球经典美文之一”,有记者采访吴然,问他是否还记得当初怎么写出这篇文章的呢?

  吴然:把小时候与妈妈一起月下散步的情景一口气写在了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 师:看来我们不光要留心生活,热爱生活,还要养成好的写作习惯。

  师:下面还有一点时间,我们先来说一说你和妈妈在一起感觉最温暖,最快乐,最难忘的事,然后写一小段在小本本上。

  师:课下作业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摘抄在小本本上,收集一些描写月亮的古诗。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的采访将作者的写作动机呈现出来,并用写作大家的好习惯影响孩子们,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课后反思:

  今天我所教授的是《走月亮》的第二课时,我确定的第二课时的目标为:

  1、 品词析句,感悟走月亮的景美和情美。

  2、 积累语句,背诵课文,体味小韵文的韵味。

  3、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

  4、 培养孩子运用语言表达生活的能力。

  为什么要先谈目标的确立,因为这节课的备课过程是一次非常漫长的过程,是不断在磨练自己的过程,因为才从低年级带上来,对中年级的教学重点不够明确,感觉非常吃力,而这一次的备课彻底帮我明晰了中年级阅读教学的环节。而谈到环节就不得不说每个环节的目标,非常感谢在这次磨课的过程中杨主任和邵老师帮我逐步确立目标,让我意识到教学目标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以

《走月亮》教学教案范文 篇1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了解“反复”这一形式的表达效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积累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理解课文内容,在感情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月下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体会浓浓的亲情,激发学生爱父母,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展示秋夜月景图,一个小姑娘在明亮的月光下,甜美的想象和阿妈一起散步时的情景,并配上音乐。学生欣赏后谈感受。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媒体播放朗读录音,并配以《月亮船》,文章内容随着朗读滚动着显示在屏幕上。

  2、学生自读课文。

  3、交流不明白的词语。

  教师向学生介绍云南、洱海、白族。多媒体出示有关云南风景图片,使学生对美丽的云南风景有初步的印象。

  4、通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作批注。(思考这些词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并在读的过程中想象美丽的画面。)

  三、品读课文

  1、找出文中喜欢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师:请同学们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读课文,并找出你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试一试怎样才能读得更好。

  2、全班交流,品读感悟。

  (根据学生朗读的具体内容,随机点拨重点的语句。)

  ①“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卵石问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流着”一词用了几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这句话中那个字用得好,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带着自己的理解来读这一句。

  ②“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月光照在水面上,随波荡漾,月光闪闪;而照在果园里,果树上结满了果子,月影就成了一团团的了”。

  省略号表示了什么?引导学生通过省略号想象:“我”和妈妈还去了哪些地方。月光照在那儿又是什么样?并组织学生交流。

  3、带着感情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指导学生把文章景美、情美、人美的意境读出来。

  4、体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反复出现既抒发了跟阿妈走月亮的欣喜之情,也起到了在结构上串连全文的作用,是全文的线索。

  5、配乐朗读,升华感情

  四、拓展延伸

  课下请同学们搜集一些描写月亮的古诗或小短文,积累在你的“采蜜集”上,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你有没有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感到非常幸福的时刻?同桌之间讲一讲,然后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

《走月亮》教学教案范文 篇15

  教学目标

  1.认识“鹅、卵”等7个生字,会写“牵、鹅”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3.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教学难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师生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教师板书:走月亮)(课件出示2)

  师: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称为“走月亮”。(课件出示3)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2.学生自读课文。在读文过程中,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3.谈一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

  出示生字“鹅、卵、俗、跃、穗、踱、烁”(课件出示4)

  “鹅”是家禽,所以偏旁是“鸟”;“俗、跃、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俗—浴”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淘、牵、鹅、卵、填、庄、稼、俗、跃、葡、萄、稻、熟” (课件出示5)

  指导书写:“淘、鹅、填、稼、俗、跃、稻”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牵”是上中下结构的字,中间的秃宝盖要宽一些。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3.词语理解及运用。 (课件出示6、7、8)

  淘洗:用水洗去杂质和污垢,引申为保留好的,除掉坏的。造句:我们煮米饭之前要好好淘洗大米。

  柔和:柔软,温和。造句:傍晚,柔和的月光洒在海面上。

  鹅卵石:指被流水磨圆了的石头。造句:我家门前有一条用鹅卵石铺成的小道。

  运载:装载和运送。造句:秋天,运载粮食的汽车在公路上来回奔跑着。

  风俗: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造句:少数民族有很多风俗习惯。

  汩汩:拟声词。形容水或其他液体流动的声音。造句:那条小溪汩汩地流过岩石。

  浇灌:本课指把水输送到田地里。造句:农民伯伯用河里的水浇灌土地。

  镀亮:一种工艺,可以使金属起到装饰,耐磨的效果。造句:太阳升起时,天边就像被月光镀亮了似的。

  奇妙:稀奇神妙;美妙。造句:弟弟的小脑袋瓜里有许多奇妙的想法。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课件出示9)

  课下搜集有关描写月亮的古诗或小短文,积累在采蜜集上,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2.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歌曲导入,复习生字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播放《月亮船》这首歌。边听边和老师一起感觉)怎么样,好听吗?(课件出示12)

  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体会?

  (妈妈对孩子浓浓的爱、在妈妈的怀抱很幸福、在妈妈的身边很幸福。)

  那就让我们伴着这甜美的歌声一起去走月亮吧!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走月亮》。(板书课题:2 走月亮)

  2.检查生字读音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读课文第1自然段,你知道月亮是从哪儿升起来的吗?(课件出示13)

  2.预设:秋天月夜是怎样的景象?

  第2自然段:秋天“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照亮了……”(月光洒满人间,月光下的各种景物清晰而又静谧,这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妈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课件出示14)(教师板书:月盘明亮 月光柔和)

  师:让学生展开想象,月光还照亮了哪些地方?

  指导朗读: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朗读。

  第4自然段:“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课件出示15)

  (请学生描述自己通过文本所想象到的美景,并通过朗读宣泄看到这般美丽的景色时的心情。)

  第6自然段: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课件出示16)

  (1)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

  (2)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

  (3)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

  (4)引导学生想象第6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所蕴涵的内容。

  3.师: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

  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高兴,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找一找。(课件出示17)

  第3自然段: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下,阿妈喜欢领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我们手牵着手欣赏月下美丽的景色,该有多么幸福哇!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漫步时的幸福心情,理解作者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

  第4自然段:阿妈领着“我”欣赏月下美丽清澈的小溪,使“我”想起白天阿妈带着“我”到溪边嬉戏玩耍时好玩儿的.情景,更感到幸福甜蜜。(教师板书:想到:洗衣服 做小船 看水塘)

  (教师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玩时的体验,来感受作者此时幸福甜蜜的心情,并通过个性化的朗读宣泄出来。)

  第6自然段:在迷人的月下,阿妈拉着“我”的手,“我”感到阿妈的手越来越温暖了。我们贴得很近,“我”都闻得到阿妈身上那熟悉的气息,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母亲和孩子之间那种浓浓的亲情。(教师板书:闻到:阿妈的气息)

  第8自然段:“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月儿月儿牵着闪烁的小星星走哇走,不就是在和阿妈与“我”比赛吗?不,阿妈就是那美丽的月亮,“我”就是那闪烁的小星星,我们已经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教师板书:看到:山 树 草 花 星星闪烁 )

  (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景色,并个性化的朗读。)

  4.也可能学生在一个自然段中即体会到了景色的美,也体会到了情美,教师可随机进行指导。(教师板书:美好景色 浓浓亲情)

  5.背诵第四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交流情感

  同学们,你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课件出示18)

  四、扩展阅读,延伸感悟。(课件出示19)

  选择《童年书架》的两篇文章——《月亮来大海做客了》《盼雨》,让学生任选一篇谈感受。

  《月亮来大海做客了》用童话般的语言描写了美丽的海滨夜景。《盼雨》以诗歌的体裁突显了母子之间的深情。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