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二年级语文园地一教案模板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1个。积累词语13个。句子2句。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发挥想象,体会母亲等待儿子归来的情景。
4、使学生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危险时,要尽自己的力量伸出救援之手。
教学重点:
1、发挥想象,和小朋友合作,续编或续演故事。
2、使学生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危险时,要尽自己的力量伸出救援之手。
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体会母亲等待儿子归来的情景。
教学准备:
电脑媒体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师:有一部电影前几年很流行,那就是《泰坦尼可》,你看过吗?知道是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吗?
2、师:今天,我们上的这篇课文就是写一群善良的村民救援受困于海上的船员的感人故事。
3、(出示课题:海中救援)
二、自学课文的生字:
1、检查预习工作。注意:“艇”、“懈”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结构的合理安排。注意“载”的笔顺和部首。(“载”的部首为“戈”部)
2、读好词语:月黑风高,紧急关头,毫不懈怠,欢欣鼓舞,精疲力竭,气喘吁吁、挺身而出,音讯全无。(从中间挑选三个词语进行解释并练习造句)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小节
(1)朗读第一小节。
(2)第一小节告诉我们什么?(船员遇险的情景)
(3)想象一下,当时可能船发生了什么问题?
2、学习第二、三小节
(1)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三小节。
(2)你觉得这两小节写了什么?(村民去救援受困的船员)
(3)请你把自己最感动的语段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为什么感动?
3、学习第四、五小节
(1)男女生读两小节。
(2)分角色来朗读课文第四、五小节。(指导朗读)
(3)比赛读。
(4)假如你是“汉斯”或者“汉斯的母亲”你会怎么想?
(5)你觉得什么地方令你感动?
(6)交流。
4、学习课文第六小节。
(1)朗读第六小节。
(2)师:对汉斯的母亲来说,为什么那一小时,比永久还永久?
(3)想象母亲当时在岸上焦急等待儿子归来的时候,她会些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4)当汉斯的母亲听到“汉斯”说:‘我哥也在’时,会想些什么?
(5)当被救的人上岸时,等待的人们会怎么做?怎么说?
四、总结课文:
1、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你最感动的是什么地方?你学到了什么?(当别人遇到困难时,要尽自己的力量伸出救援之手。)
2、深入主题:
请你找一个需要帮助的同学,为他做一件好事。
五、布置作业。
A:1、抄写字词。2、写写自己爱妈妈的具体例子。
B:1、抄写字词。2、说说自己爱妈妈的具体例子。
最新二年级语文园地一教案模板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字。
2、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3、借助图画了解诗文大意,感受诗中描述的美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识字和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
读准“扫、拾”的音;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述的美景。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要使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不要过多的讲解,应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指导学生读古诗时,以学定教,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消化和吸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读出古诗的节奏美、音韵美、意境美。
古诗是汉文化的精髓,要让学生反复地朗读。读读背背,不断地积累;这样,将会在学生纯真的心灵上,不断地加深民族经典文化的积淀,提高他们综合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及作者姓名。
2、点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先读读双横线里的生字,再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如果在读诗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圈出不认识的生字,问问老师、同学、查字典……)
(2)请读完的同学在四人小组里读一读。
(3)教师拿出生字卡片“瑶”“扫”“拾”“教”,检查学生读生字的情况。
(“扫”“拾”的读音是重点,用多种形式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然后抽查多音字“教”。)
(4)去掉生字上的拼音,请学生读。
(5)打乱生字的顺序请学生读。
(6)读生词卡“瑶台”“扫不开”“收拾去”,注意词语连读。
(7)请几名学生朗读古诗,其他同学听一听是否读准了字音,读后评一评。
2、读通句子。
(1)请同学们再朗读古诗。要求:不仅读准字音,还要读通句子。
(2)读完的同学,读给同座听一听。
(3)学生朗读古诗,评一评是否读通了句子。
三、进入诗境,了解诗意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配乐诗朗诵,看看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指名说想象的画面。
3、了解诗意(学生着课件,教师指着大屏幕说:“花园里的花开得多么茂盛,在阳光的照耀下,无数花影重重叠叠地映在美玉砌成的楼台上,几次叫男仆去打扫,扫呀,扫呀,怎么也扫不掉。太阳一落山,花影就不见了,可是当明月东升时,花影又映显出来了。”)
四、品读古诗,读出略受
1、整体朗读古诗。
(1)自由朗读古诗,读出自己的感受。
(2)指名读。
(3)师范读:“你们读得这么起劲,老师也想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2、指导逐句朗读。
(1)出示“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指名读。
教师指导读的评价导向:谁跟他有不同的读法?(希望学生读出个性,读出自己的感受)。
预设:当学生没有读出花影的多时,教师指图:“这么多的花一层摞一层,该怎么读呢?”
(先读词语“重重叠叠”,再读“重重叠叠上瑶台”。)
预设:当学生没有读出花影的美丽时,教师指导:“美丽的花影映在雪白的玉石上,漂亮吗?再读一读。”
(有的可能强调“重重叠叠”,有的可能强调“上瑶台”,不强求一样的感受,把学生的个人感受发挥到极至。)
当学生读得不好时,教师适时地进行第二次、第三次范读。
预设:当学生读不出书童扫不开影子的感受时,教师扮书童,做出疑惑的样子,说:“咦,怎么扫了半天扫不开呀?真奇怪!”再点学生读“几度呼童扫不开”。
过渡:影子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呢?请看后面两行。
(2)出示“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指名读。
预设:当学生没有读出花影去与来的变化时,教师先请学生根据平常观察到的现象,想一想: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影子?然后请同学们看看太阳落山、明月升起的活动画面,说:“看,太阳一落山,花影就不见了。”读词语“收拾去”;“月亮出来于,影子又跑出来了。”读词语“送将来”;“多有趣的影子呀!谁能把白己的感受读出来呢?”
学生读后,教师的评价放在学生对读诗的感受上,如:”你读出了影子的有趣!”“你读出了影子来去的变化!”“你读出了影子的顽皮!”“老师看得出你很喜欢影子。
(3)请大家在四人小组里把全诗读一读。
(4)四人小组上台展示朗读。读完后,评一评。
(5)边读边想象画面。
(6)师生合作读。
(7)全班同学都有自己的感受,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吧(配乐读)。
五、背诵古诗,积累语言
1、这首诗写得多好呀!有的同学已经能够背下来了。其他同学想把这首诗背下来吗?
2、自己试着背一背。
3、用你喜欢的方式背给你的好朋友听(配乐),可以边背边做动作。
4、指名上台背。
5、齐背(配乐)。
六、小结扩展
1、小结本节课的内容:“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4个生字,还了解了诗意,读背了古诗,真棒!为自己鼓掌。”
2、请同学们背诵在课外学过的苏轼的诗。
3.把写有“瑶”、“扫”、“拾”、“教”四个生字的梅花贴在梅树上,请同学们再读一读。
最新二年级语文园地一教案模板 篇3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中认识生字10个,积累词语10个。
2、能边读边想,了解作者的想法。能展开想象,说说自己希望拥有一间怎样的房间。
3、鼓励学生富于幻想,大胆创新。
教学重点
能在阅读中认识生字10个,积累词语10个。
教学难点
能边读边想,了解作者的想法。能展开想象,说说自己希望拥有一间怎样的房间。
教具准备
录音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在家里有自己的房间吗?请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房间。
2、揭示课题:5我的房间
二、初读课文。
1、自渎课文,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自学生字。
(2)思考:“我”有一间怎样的房间?
“我”喜欢自己的房间吗?
2、出示生字新词,交流识字方法。
3、指名朗读,正音。
4、交流:我有一间怎样的房间?
出示填空:我有一间有、有和的屋子。我的、和,都放在那里。
5、交流:我喜欢自己的房间吗?
出示第3节和第9节。
指导读第3、9节。
过渡:“我”既然很喜欢自己的房间,可有时候又为什么希望自己的房间跟现在的不一样呢?
三、重点学习3……8节。
1、轻声朗读3……8节,思考:我对我的房间有哪些幻想?为什么会有这些幻想?
2、交流板书:
有轮子可以开着跑——去看望搬家的朋友。
希望房间可以飞——去国外看望表哥和舅舅。
希望房间是潜水艇——可以看到许多海里的动植物。
希望自己的房间变成学校——自己当校长、老师和校车司机,洋娃娃、狗熊当学生。
3、从这些幻想中,可以看出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4、你最喜欢哪一节?读读你最喜欢的那一节,说说你最喜欢的理由。
小组学习。
指名交流。
指导朗读。
5、自己喜欢的小节背一背。
同桌互练。
指名背诵、小组比赛背诵。
6、拓展延伸:你希望自己拥有一间怎样的房间?展开想象说一说。
出示:我希望我的房间是。
四、总结
1、引读最后一节。
2、说一说:我最喜欢,因为
3、练习:写出合适的量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