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精选13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
课题:识字二
年级:一年级学科:
【教材分析】《识字2》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识字课。本课借鉴传统“三字经”的语言形式,利用传统《三字经》押韵上口、好读易记的特点,将识字写字教学与爱长辈、爱家庭的教育融为一体,并赋予爱的教育以新的内涵。这篇韵文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朗读积极性很高,正确流利地朗读比较容易。文章所蕴涵的爱的教育不容我们忽视。特别是现在的小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爱他人。我们老师首先就应该要让孩子们懂得如何爱父母、敬长辈。因此,在学生熟读课文、熟记生字的基础上,我又把教学重点放在大致理解课文内容上,引导他们感悟爱长辈、爱家庭。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努力创设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读自悟,放手让学生去说,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让他们主动质疑、学会质疑,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努力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第二册第18.19页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懂、貌“等14个生字。
2.基本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语言的韵律美。3.懂得要尊敬长辈。【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教具准备】教师准备《三字经》及有关资料、课件、生字卡片
课题:识字二
年级:一年级学科:语文主备人:覃硕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精选13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复习字词
拼读词语: 草原 竹林 田野 薄薄细细
麦苗 菜花 飘飘洒洒
2.回顾课文:“春天的枝头、草地、竹林是怎么样的?”
学生读文中相关句子。
3.读句:一阵春雨过后,小草和竹笋从地下探出头来。
二、读短文学词句
1.春天的田野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色?让我们用上节课学习的方法自己学习第四节。
2.教学中展示图片,理解“麦青、菜花黄、蚕豆花儿香”
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体会第四小节。
4.配上动作,朗读全文。
5.春天里,柳条儿、桃花儿、小草儿,许许多多的景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自然现象同春天的
自然现象有很大的关系。书上怎么写春天的自然现象?读有关的四句话。
6.读句:春天来了,微风轻轻地吹着,温暖的阳光照耀大地。
三、句式训练。(课后练习3)
四、总结朗读全文
五、学习“会写字”,掌握字形。
1.自己先拼读生字,观察字形。
2.重点学习“里字旁”、“厂字头”
分析“野”字和“原”字
3.给“暖”、“换”、“探”字分别找形近字区别记忆并组词。
洒( ) 暖( ) 换( ) 探( )
酒( ) 爱( ) 唤( ) 深( )
4.指导书写。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2
2.仿照课文的写法,说说春天还在哪里?(用一问一答式进行练习)
如:春天在哪里?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2第一单元 热爱祖国山河
1、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二年级语文下册蜜蜂引路教案(精选6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蜜蜂引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 ,会写9个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6个生字 ,会写9个字。
教学难点
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关于列宁的图片和资料
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找出要求会认的生字圈出来。
2、自由读课文,了解大意。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 小小虫,嗡嗡嗡。飞到东,飞到西。传花粉,采花蜜。人人夸它爱劳动。
打一动物( )
2、教师简介列宁生平
列宁(1870 —1924)前苏联人民的伟大领袖,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马克思和恩格斯事业和学说的继承人。
3、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读课文,在文中标出要认读的生字。把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好中差兼顾,开火车认读。
3、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一、二、四段内容。
1、从图切入,(出示课文插图)在蜜蜂向导的带领下,列宁找到了养蜂人,你看到了什么?文中哪段话介绍了这部分内容?
2、教学第四自然段,自由读第四段内容,注意他们此时的表情,交流:惊讶、笑着,引导识记“讶”什么情况下你感到惊讶?
3 、 回读1、2段,认读词语。
养蜂的人看到列宁时。为什么这样惊讶?自由读一读1、2自然段思考。(1)、这篇课文一共有六个要求会认的字,有五个生字朋友都躲在第一自然段里了,你能读通吗?先看这些词语:莫斯科、附近、派人、谈天。
二年级语文下册《北京亮起来了》教学反思(通用16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北京亮起来了》教学反思 篇1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由六段文字和三幅精美的彩照组成。图文结合,以生动地语言描绘了我国首都北京灯光迷人的夜景,展示了北京这座文化古城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表达了作者对首都北京的热爱、赞美之情。金碧辉煌的天安门,焕然一新的商业街,绚丽多姿的故宫把古老的北京城点缀得如诗如画。文章文质兼美,层次清晰,是小学生了解我国首都、学习语言的好教材。学习时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咀嚼优美词汇,积累语言。
学情分析:
以前学生在《北京》《我们成功了》中对北京有所了解,但对夜幕下的北京了解不多。加之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所以需要教师能够创设情境,化虚为实,吸引学生的注意,将他们的兴趣逐步转移到语文学习上来。另外本班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如果引导得当,课堂上将能生成比较精彩的学习情景。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夜晚美丽的景色。
3、学习体会生动优美了的词句,积累并运用。
4、通过学习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京夜晚美丽的景色。
教学难点:
学习体会生动优美的词句,积累并运用。
教学策略:
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插图,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时,以读为主,以读带讲,读中感悟。注重为学生提供开放的空间,让他们变换角色参与课堂学习,当小导游介绍北京,赞美的语气夸北京,进而联系实际,展望未来夸家乡,使学生热爱北京,热爱家乡的美好感情自然流露。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教学反思(精选3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教学反思 篇1
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绚丽多姿的北京夜景,但课文里的很多词语、景色学生很少接触,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北京,我的做法是:
1、情感。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是被动的学,旁观者似的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因此,我在教学开始就让学生观看北京夜景的课件,配上自己充满激情的朗读,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看完课件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北京亮起来了”,在以下的环节中,我始终抓住情感这一主线,让学生产生对北京夜景的喜爱,让他们满怀豪情,发自内心的赞美。一句话,让语文焕发生命活力。
2、感悟。感悟的过程正是理解和发现的过程。教师要适当的搀扶和点拨,因此感悟不是告诉,而是激励、唤醒、刺激、探究、体验。首先从整体上感悟,没有把课文肢解,逐段的分析讲解,而是以导游的形式走进去,走出来。其次是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如:“照明灯”“草坪灯”“喷泉灯”“礼花灯”,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然后用“犹如”想象说话,感悟各式各样的灯汇集成海洋,让北京璀璨夺目。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教学反思 篇2第三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文质优美,是锻炼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的好文章。教学中,抓住文中的优美语句,让学生自由读,读出感受,读出问题,是最适合本组课文教学的方法,由读通读顺——理解感悟——有感情地读——背诵积累——观察说话,仿写运用。
二年级语文下册《日月潭》教学设计(精选13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日月潭》教学设计 篇1
【教材简说】
《日月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9课。本课描绘了中国台湾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作者首先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的由来,最后介绍了日月潭清晨、中午和雨天的不同风光。本文文质兼美,五个短小的自然段生动和谐地展现了日月潭的迷人风姿。教学中应主要通过情境促读、读中悟情等方法引导学生对景之美、文之美进行品味,激起学生对日月潭及祖国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设计意图】
新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本次授课的主体是小学二年级学生,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对身边的事物充满着无限好奇。鉴于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和知识积累,我在教学中采用课件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学文;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茂盛”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能自主识记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用简笔画展示日月潭的形状,让学生对日月潭有初步认识。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理解“潭”意。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