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版五年级科学下教案

2023-09-05

河北版五年级科学下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探究一些工具可以轻松省力完成一些任务的方法,认识一些常见的简单机械,知道可以利用它们提高工作效率。

  2.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各种简单机械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3.小组合作探究,乐于和他人交流所得。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各种简单机械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利用。

  教学准备:

  图钉磁铁小铁片绳子木板钉锤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欢迎同学们度假归来。过了一个年大家都精神抖擞,有些同学又长胖了不少啦。同学们都大一岁了,看看是不是也长高了、长力气啦?老师想选几个同学先来玩玩掰手腕比赛,看看谁的力气大?

  2、掰手腕比赛:

  选三至五组同学进行比赛,请大家留意观察他们是怎样玩这游戏的,(看看新一年回来大家的观察能力是不是也增强了),谁赢了?为什么能赢?

  (同学评判)

  老师参与比赛:

  (1)先是悬腕进行比赛:请同学们观察点评。

  (2)找个支点进行比赛:请同学们点评。

  3、认识简单机械:

  有了支点,我们可以借力,或者说可以省力。著名的科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整个地球撬起来。这不是阿基米德的狂妄之言,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现的科学原理。我们把这种借助支点省力的原理称作杠杆原理。杠杆是简单机械之一。简单机械提高了工作效率,它们是怎样帮助人们工作的?是怎样提高工作效率的?

  4、拔图钉比赛:

  设计方法:尽可能多地设计出省力的方法,看谁拔得快。

  方法:手拔磁铁吸出来用小铁片撬

  体验使用机械和不使用的区别(不使用机械会手痛,感觉很用力,使用机械感觉很轻松,省力。)

  讨论:人们还使用那些简单机械来提高工作效率?

  二、新授

  1.简单机械的'应用

  出示任务:我们怎样才能轻松省力的完成任务?

  将油桶送上台阶

  将桶盖打开

  将泥桶送上房檐

  将谷物磨碎

  分组讨论、交流(使用各种机械,也有同学会说到机械的组合使用。)

  小结:杠杆、斜面、滑轮、轮轴都是简单机械。

  2.简单机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出示图片(看书中插图):我们是怎样完成任务的,那些工具可以使工作效率提高?人们在生活中利用了那些简单机械?

  小组讨论:将自己找到的简单机械与同学交流

  全班汇报交流

  3.动物的省力“工具”

  动物身体上的那些器官或结构具有省力的作用?仔细观察,比比谁的发现多。

  将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交流。

  啄木鸟:杠杠、斜面

  蜘蛛、蚂蚁:杠杆

  虎:斜面

  板书设计:

  课后小结:

  1、掰手腕活动让同桌为一组进行比赛,全员参与,让所有学生都能体会到用力的不同。比赛分两次,一次是悬腕,一次是支撑桌面,强调用腕力而不用臂力,体会两次不同比赛腕力的不同感受,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有支点,可以省力,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认识简单机械的概念、认识杠杆。

  2、活动3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在图下面写出简单机械的名称,再小组讨论汇报。效果会更好。使学生既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又学会小组合作交流。

  3、吊车一图可参考课本第11页分解图认识,只要简单讲讲就行了,具体的到讲第三课的时候再详讲。

河北版五年级科学下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的作用。

  2、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依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杠杆是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并提升重物的撬棒。

  2、知道使用杠杆时的三种情况:省力、方便、平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2、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

  教学重难点:

  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依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演示实验器材:果糖罐头、螺丝刀、一根比较结实且长的木棍、支撑用的'木墩;

  分组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杠杆尺、铁架台、钩码、弹簧秤等。

  2、学生准备:

  铅笔、硬币、尺子,生活中常用的各种工具(剪刀、钳子、镊子、开瓶器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研究主题

  1、谈话:老师需要你们帮我解决一个问题,现在我打不开罐头。你们谁能帮助我? (说明)起先不提供任何工具,让学生直接用手开;如果打不开,再问学生是否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忙。

  2、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提问:如果现在要你移动的不是罐头的盖子而是一块你根本搬不动的大石头,你怎么办?(学生讨论并发表意见)

  4、操作演示后揭示:这种用来撬开或者提升物体的工具叫杠杆,是人们最早使用的最为简单的机械之一。相传古埃及人就是用这种“棒”搬动巨石,建造了金字塔。

  5、谈话:这些“棍”、“棒”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能撬动大石头的装置——杠杆。

  二、认识杠杆的结构,探究杠杆的功能

  1、谈话: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所以要构成一个杠杆,必须有哪些材料?

  (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

  2、教师画杠杆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分析,认识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等。

  3、分组实践操作活动。

  ⑴要求每个小组有一把尺子、一支铅笔和一些硬币。

  ⑵把铅笔(支点)放在尺子的中间刻度下方。

  ⑶在尺子两端各放一枚硬币,观察发现了什么。

  ⑷指导学生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⑸预测:如果在尺子一端的一枚硬币上再加一枚,会发生什么?

  ⑹做测试,并记录结果。

  ⑺找出一种方法,在尺子的一端放两枚硬币而使尺子仍然保持平衡,实验并记录他们的答案。

  ⑻在尺子两端放不同枚硬币的前进下,寻找到多种使尺子平衡的方法。

  4、分析讨论实验数据。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收获?

  5、讨论:

  ⑴杠杆是否都省力?

  ⑵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情况下费力?在什么情况下不省力也不费力?(作简单示意图表示。)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认一认大家带来的工具,你知道是怎么使用的吗?

  2、说说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⑴生活中有哪些省力的杠杆?(剪刀、起钉锤、开瓶器、撬棒、老虎钳、手推车、夹壳器、园艺剪刀等。)

  ⑵生活中用到哪些费力的杠杆?为什么费力还要用它?它还有什么作用?(铁锹、扫帚、镊子、钓鱼杆等,因为使用它们可以使操作活动变得更加方便。)

  ⑶生活中哪种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天平、跷跷板)

  3、观察课本插图:哪些是省力的?哪些是费力的?

  4、讨论: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能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他说得有道理吗?你觉得是否可行?

河北版五年级科学下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杠杆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对各种杠杆的省力情况进行分析。

  2.通过实验,找出使杠杆保持平衡的规律。

  3.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杠杆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正确找到杠杆上的支点、动力点和阻力点。

  保持杠杆平衡的规律。

  教学准备:

  简单机械实验盒钩码各种重物平衡尺天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讲述:阿基米德的.故事

  问:要帮助阿基米德实现他的设想,我们要提供哪些最基本的条件?

  二、新授

  1、杠杆三要素。

  生讨论回答:支点、长棍、用力点。

  师:由此可见,要使木棍成为杠杆必须满足三个要素:支点、动力点、阻力点。

  1.将重物抬起来

  师:根据大家的讨论结果,想办法利用绳子和木棍制作一种简单机械,将重物轻易的抬起来。

  学生实验制作,记录。

  汇报交流。

  交流小结:实验中能绕一个支点旋转的棍子就成为杠杆。

  认识杠杆的三个点:动力点、支点、阻力点。

  在自己的记录表中标明杠杆的三个点。

  2、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

  出示杠杆尺,简单介绍。

  提出探究任务:怎样使杠杆尺保持平衡?

  小组讨论,涉及探究的方法过程并简单记录。

  汇报交流,完善研究方法。

  第二课时

  小组实验并记录,分析自己小组的实验记录,能发现杠杆尺保持平衡的规律吗?

  小结:规律阻力X阻力臂=动力X动力臂

  3、怎样做才能在抬高重物是最省力?

  再次实验,完成以下任务:

  怎样做才能在抬高重物是最省力?

  如果物体很轻,怎样才能很容易的将它抬高?

  实验中自己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实验并用图画记录实验结果。

  4、寻找生活中的杠杆

  讨论: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了杠杆,它们的杠杆三点在那?

  跷跷板蒜夹压汁器夹子等

  讨论分析:剪刀、船桨、高尔夫球杆用到了那种杠杆?

  5、拓展:

  (1)帮阿基米德抬起地球

  帮阿基米德设计一个能抬起地球的装置,并划出简图。

  (2)阅读“科学在线”,认识天平,了解它的使用原理。

  (3)设计并制作一架自己的简易天平。

  板书设计:

  2.撬棍的学问

  阻力X阻力臂=动力X动力臂

  教学后记:

  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杠杆的三要素让学生从实现阿基米德的设想中去探究发现;杠杆怎样保持平衡也要让学生先思考,作出假设、设计出实验方案后再实施实验。使探究的整个过程完整有序。

  省力杠杆放在探究保持杠杆平衡后面,让学生在探究中去发现新的问题,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拓展学生思维,又可以省时。

河北版五年级科学下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斜坡的启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知道简单机械——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规律,以及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说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探究科学素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知道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规律。

  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斜面省力规律,斜面是变形的螺旋。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测力计、平板两块、重物、实验记录。

  2、演示实验材料:平板、测量器、小车、50本书、多媒体。

  3、学生准备:螺丝钉、铅笔、三角形纸。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出示: 填 空

  1、能够帮助人们或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为机械。

  2、有些机械较复杂,它是有或的简单机械构成,这些复杂的机械通常叫做。

  3、杠杆是的机械,自行车是的机械。

  二、情景导入:

  1、观看录像。

  2、谈话:工人师傅推着摩托车上这么高的台阶,遇到了困难,我们班哪位同学最聪明,能帮他出个主意?

  3、学生回答。

  4、观看录像。

  5、讲述:通过录像情景,我们发现用木板斜搭在台阶上,省力了许多。像这样斜搭的木板装置叫斜面。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6、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斜面。

  7、板书:斜坡的'启示。

  三、实验探究斜面的秘密。

  (一)探究斜面的省力作用。

  1、谈话:工人师傅用木板斜搭在台阶上就很容易把摩托车推上去,那么斜面到底省力不省力呢?你能否利用桌上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一下呢?

  2、介绍实验材料及注意事项。

  3、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

  4、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结: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二)探究斜面省力的规律

  1、谈话:刚才有哪组测出重量相等,而拉力不一样,为什么?你能发现其中的秘密吗?

  2、学生猜想。

  3、谈话: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

  4、出示:

  斜面的坡度大小对小车拉力影响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