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时间:2025-04-05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通用17篇)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和相宜的温度。

  过程与方法:

  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相宜的温度。

  教学难点:

  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准备:

  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实验信息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分组汇报实验中的发现:

  预设:

  1.(我们的'种子都发芽了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准备填实验记录)。

  2.我们的种子为什么沒发芽?(找岀原因填在实验报告里)

  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

  1.组长分发实验信息统计表,填好表后,由组长负责收集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信息分类。

  2.分析实验信息:

  (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

  (2)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吗?

  (3)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的预测一致吗?

  三、交流实验信息:

  1.每组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向同学汇报,认真听取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

  2.和其他的小组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听听他们怎样用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的。

  3.汇集全班同学的实验,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对大家有异议的内容进行辨析。

  4.小结: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温度、水和空气。

  四、种植绿豆芽:

  1.引导: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

查看全文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通用15篇)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

  2、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3、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

  过程与方法

  1、按照说明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2、制作简易潜望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二、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有关反射的图片或课件、潜望镜模型

  分组实验:手电筒、小镜子、制作潜望镜的材料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室的日光灯管,上面为什么要装灯罩呢?

  2、照亮目标

  (1)书上有三个照亮活动,请仔细阅读操作要求,并在书上画出光的路线

  (2)学生反馈实验发现

  (3)什么叫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

  3、运用光的反射

  (1)汽车反光镜(凸镜)

  (2)医生带的额镜(凹镜)

  (3)试着画出光的路线图

  (4)不锈钢勺的内外两面

  4、做一个潜望镜

  (1)自学书上的制作要求

  (2)每个人利用现有材料进行制作

  (3)利用反光镜制作的其他玩具:万花筒、观景箱等

  5、反光带给我们的不便

  (1)玻璃幕墙光的'污染

  (2)瞳孔能控制入射光线的强弱

  六、作业设计

  万花筒的制作

  七、板书设计

  2.4光的反射

  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查看全文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精选14篇)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篇1

  一、教学手段

  动画片断、演示实验

  二、知识目标

  1、地球的自转

  ① 地球自转的中心

  ② 地球自转的方向(包括从北极俯视)

  ③ 地球自转的周期

  ④ 地球自转产生的星空现象

  2、昼夜交替的.成因

  ① 产生昼夜的原因

  ② 产生昼夜交替的原因

  ③ 白天中日影的变化

  3、计时工具

  ① 日的定义

  ② 古代计时工具

  ③ 现代计时工具

  4、中国古代著名天文学家(生平与杰出贡献)

  ① 张衡

  ② 祖冲之

  ③ 一行

  ④ 郭守敬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在学生学习了电和磁铁的基础上来认识电磁铁,让学生明确电磁铁与电和磁之间的关系。电磁铁在通电的状态下具有了磁铁的一些性质,其中所蕴涵的秘密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研究电磁铁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但是在此研究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本课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活动:

  1.制作电磁铁。首先让学生制作一个电磁铁,这是研究电磁铁的前提条件,一节电池、导线、大钉子可以组合成简易的电磁铁装置。电磁铁组装完成后,接通电源测试磁性。学生组装好电磁铁以后马上就想看到现象,去尝试,可以让学生对电磁铁和永久磁铁做一比较。

  2.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这个活动是本节课的重点,主要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的强度、线圈缠绕的匝数有关系,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仍采用“假设与搜集证据”、“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来完成探究任务。在活动过程中强调的是现象的观察和数据的记录整理。在活动中一定要提醒学生细心,因为学生制作的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有的时候变化是很小的,稍一疏忽就可能忽视了一个数据的记录,从而导致验证数据的不准确,结果就会有问题。

查看全文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常见材料的显著特征;

2、能按照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开展研究活动;

3、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实验工具;

4、通过对材料特征的研究,意识到周围的世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5、通过小组的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6、对研究材料特征的活动产生较浓厚的兴趣;

7、知道周围的材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8、知道周围的物品是由材料构成的,能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

教学准备:

在教室或在实验室教学。分小组进行教学。

    材料:文具盒、铜片、铁片、铝片、塑料片、玻璃片、陶瓷片、石块、木材、纸片、棉花、橡皮泥(几种片状材料的大小、厚薄基本一致);其他自选材料。

    工具:放大镜、砂纸、铁钉、电池、小电珠、导线、钢笔、油性笔、粉笔、磁铁,其他自选实验工具。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预期达成目标

教学后记

一、引入。

1、“同学们今天穿的衣服各种各样,这些衣服老师都喜欢看。你们知道这些衣服是用什么制成的吗?”

2、“制作衣服的布料就是材料,制作纽扣的塑料,制作拉链的金属也是材料。”

3、“桌子是用什么制成的?树木(铁)也是材料。”

4、“我们用到的各种各样的物品都是由材料制成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材料。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研究材料。”

查看全文

五年级科学上册《照镜子》学案(精选14篇)

五年级科学上册《照镜子》学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玩镜子的过程中,发现镜子有成像和反光的作用。

  2、学会制作万花筒和潜望镜。

  3、通过研究不锈钢汤匙的双面,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

  科学知识:

  1、知道镜子具有成像作用。

  2、知道镜子具有反光作用。

  3、知道凸面镜和凹面镜成像的不同。

  4、知道能照出影像的物体的共同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二、教学重点:研究镜子的成像和反光作用。

  三、教学难点:通过研究不锈钢汤匙的双面,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

  四、教学准备:万花筒、潜望镜、镜子、各种物体、制作潜望镜材料,不锈钢汤匙

  五、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谈话:每天早晨起来,同学们都会照一照镜子,整一整自己的仪容,你们知道吗,其实在照镜子的活动中也蕴藏着许多科学知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进行深入研究。(板书课题)

  (二)、玩平面镜,知道镜子能成像

  1、提问:在平时照镜子时,你们有哪些发现?

  2、学生交流。(镜子中的像有什么特点?)师可在黑板上画简图。

  3、对学生提到的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为什么在镜子中能看到自己?

  4、汇报,小结镜子能成像的结论。

  5、提问:你们还有什么玩法?(看书 p20的提示)

  6、玩镜子:改变两面镜子夹角,比一比谁的发现多。

  7、汇报发现,并做记录。

  (三)、玩镜子,知道镜子能反光

  1、谈话:室外的阳光要比室内的阳光灿烂得多,你们有办法把它们引导进教室里吗?

查看全文

五年级科学上册《简单电路》学案(精选15篇)

五年级科学上册《简单电路》学案 篇1

  一、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连接基本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2、能够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电路。

  3、能够制作简单的红绿灯模型。

  科学知识:

  1、知道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要素。

  2、认识一些常见的电路符号并能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愿意与同学一起去探讨有关电路的问题。

  2、体会制作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通过连接电路,认识电路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难点: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电路。

  四、教学准备:导线、电池、开关、小灯泡、各种电工工具。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电池,谈话: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它有什么用途?

  师:电池能够提供什么?

  (二)、新授:

  1、认识简单电路元件:

  (1) 除了同学们自备的电池,老师还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盒子,里面有:

  电池盒——上面有 + 、- 符号,表示“正极、负极”,导线——用来传输电能,小灯泡——也称为小电珠,出示简图,灯座——用于插放小灯泡 。

  2、连接电路:

  (1)利用盒子里的工具及电池,使灯泡亮起来,你会怎样做?

  (2)在白纸上,画出你的连接实物图。

  (3)指名展示学生的想法。

  3、分析连接后的情况:

  (1)根据学生的摆放,说明连接后的结果。

  (2)说一说,电池是怎样使灯泡会亮起来的?

  (3)电流是按照怎样的方向传输的?

  (4)说明电流从正极出发最后回到负极。

  (5)用手指沿着电流的方向“走几趟”体会一下,这是一条怎样的路?(板书:回路 )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