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科学教案

2023-09-04

幼儿园的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标志图形底色与形状的含义。

  2、能根据标志的特征或者用途进行分类。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标志卡片。

  2、挂图:人行横道,禁止机动车通行,注意危险等。

  3、小老师玩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教师:小朋友,今天早上小老鼠委托我们帮它一个忙,到底是什么事情呢?它遇到了什么困难呢?我们快一起来听一听吧。(出示小老鼠玩偶)

  2、教师:小老师皮皮今天早上想到我们城里来游玩,但是一进城,它发现马上上到处都有它不认识的标志,这些标志它可从来都没有看见过,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所以它不敢开车进城,只好请我们小朋友来帮他的忙了。

  二、认识标志

  1、教师:我们快一起来看一看它们是什么标志,都代表什么意思吧。

  2、教师出示贴有各种交通标志的图片,请幼儿逐个观察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试着说出这些分别是什么标志,分别代表着什么意思。

  3、教师:刚才小朋友都说出了这些标志的意义,那到底对不对呢?让老师来告诉你吧!(教师详细讲解每个交通标志的名称及意义)

  4、教师小结:红色圆框加上斜杠的标志表示禁止,黄色、蓝色表示不能做,禁止做。黄色三角形的标志是警告标志,提醒大家要注意了,要小心了。蓝色的标志有指示的作用,可以告诉大家这时需要做什么?这是什么地方。

  5、教师:这里还有一些标志,请小朋友们看看它们是什么颜色,猜猜看是什么意思?

  6、游戏(我指你说):教师指出标志图片,让幼儿说出标志名称及含义,让幼儿复习巩固

  三、标志分类

  1、教师:小老鼠不小心把标志弄乱了,谁能来帮他分分好?(根据颜色,形状,用途来分)

  2、幼儿画册练习

  四、形成规范

  1、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标志重要吗?如果在我们的生活中缺少了标志会怎么样呢?,那我们平时在马路上应该怎么样呢?

  2、教师小结:是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不能乱闯马路,否则就会造成交通事故了。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从背景到设计成品,我都是根据中班孩子的兴趣爱好来着手准备的。从课上到课后的情况来看,课上孩子们兴趣浓厚,老师以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带领着孩子在自由愉悦的氛围里学习,课后孩子们更是意犹未尽,纷纷谈论着关于课堂的问题。孩子们不仅学到了一些安全标志作用,更懂得了做事要细心的道理。但是从课堂的设问上我还是没有做到简洁明了,在游戏“说标志跳格子”环节中,应该设计一些难度,让孩子有所超越。我想通过这个活动让我更懂得如何去根据孩子的喜好去设计适合的活动方案,让孩子们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幼儿园的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观察不同大小、不同色彩的橘子,了解橘子的外形特征。

  2、迁移已有的作画经验,探索画小橘子的不同方法。

  3、大胆尝试,感受旋转涂抹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会使用棉签。

  2、各种各样的橘子。

  3、红色、橘色、黄色的水粉颜料,颜料盘,棉签若干。

  4、画有白色水果篮的黑色作业纸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教师用变魔术的情境出示小橘子,引导幼儿观察。

  1、教师:看看,老师的口袋里藏了一个什么呀?小橘子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咦?这里还有一个,是什么呢?和刚才的小橘子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啊?

  (1)教师通过多次变魔术的情景出示不同的橘子,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橘子的大小、形状和颜色的不同。

  二、出示作业纸和作画的材料,幼儿探索画小橘子的不同方法。

  1、教师出示画有水果篮的作业纸。

  教师:这里有一个水果篮,可是里面空空的。谁会用棉签在篮子里变出一个小橘子呢?

  谁愿意做魔术师上来试一试?

  2、教师反馈并示范幼儿画小橘子的不同方法。

  教师:第一个魔术师是先画一个椭圆形,再给它穿上衣服的方法变出小橘子的。

  第二个魔术师是使用转转、越变越大的方法变出小橘子的。

  第三个魔术师是使用转转、越变越小的方法变出小橘子的。这几种方法都很棒哦!

  3、要点提示

  (1)第一种方法:先画出椭圆形外轮廓,再在轮廓线内涂染。

  (2)第二种方法:由内向外做扩散旋转,涂抹成小橘子的外形。

  (3)第三种方法:由外向内做收缩旋转,涂抹成小橘子的外形。

  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教师继续添画橘子,引导幼儿将篮子里装满橘子。

  教师:一个大大的橘子,好甜啊!转转转……又装进来了一个橘子。

  教师:大大小小的橘子装了满满一篮子。看!都把一个橘子挤出来跳到篮子旁边了!

  (教师一边创设情景,一边示范画小橘子)

  2、幼儿作画,教师个别指导。

  四、展示幼儿作品,互相欣赏、交流。

  教师:你喜欢哪个篮子里的小橘子?为什么?

幼儿园的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海洋生物的探索兴趣。

  2、培养幼儿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争辩的精神。

  3、了解海马独特的繁殖方式。

  教案准备:1、课件、磁带。

  2、主人公卡片及头饰。

  教案过程:

  一、开始部分:

  利用婴儿哭的声音,引出内容。

  提问:“这是什么声音?你知道你是怎样出生的么?”

  二、开始部分:

  1、利用与幼儿生活经验不符的提问,引发幼儿讨论。

  提问:“有没有小宝宝是爸爸生出来的呢?”

  2、运用课件讲述,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今天,小鱼逗逗就遇到了和你们一样的难题。我们来看看吧!”提问:“看来小鱼逗逗不相信海马宝宝是爸爸生的,那你认为海马宝宝在说谎么?”“海马爸爸是怎么生宝宝的呢?”幼儿自由发言。

  小结:“海底世界可真神奇啊,看来需要我们去探索的奥秘实在是太多了。”

  3、利用教具,进一步加深对海马独特繁殖方式的理解。

  (1)提问:“我看见小朋友刚才听的非常认真,那谁能给我说一下,海马爸爸是怎样生宝宝的?”幼儿发言。

  (2)教师运用操作教具的形式,加深幼儿理解。

  4、利用情景表演的方式,加深对的理解。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带着小海马去的海洋世界,去给其他的小鱼、小乌龟讲讲海马爸爸生宝宝的好不好?

  (放音乐磁带)

幼儿园的科学教案 篇4

  一、活动题目:怎样站得稳

  二、活动目标:幼儿通过怎样使纸板站得稳的实验,感知不同物体重心的位置不同,激发参加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培养观察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适用对象: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圆形纸板、方形纸板、不规则三角形纸板、多边形纸板、图书、粗细不同的棍子、牙膏盒、小花片等。

  五、活动过程:看一看纸板的形状。

  探究的问题。

  (1)用棍子把不同的东西稳稳顶起来的位置一样吗?

  ①顶在方形和圆形纸板的中间,能顶起来。

  ②顶在三角形和多边形物体的不同位置,能顶起来。

  (2)用粗细不同的棍子顶相同纸板,在上面放花片,看谁的花片放得多?

  ①粗的棍子顶得多而且稳。

  ②细的棍子顶得少还不稳。

  记录实验结果。

  你能让纸板小动物站起来吗?

  (1)用铁夹子夹住纸板小动物,就可以立起来。

  (2)用橡皮泥包住纸板小动物的下面,小动物就站起来了。

  (3)把纸板小动物插在泡沫上。

  六、拓展思路

  1、提供积木、易拉罐、瓶子等能搭高的实物,让幼儿比一比,同类物品谁搭得高,说一说为什么。

  2、让幼儿利用积木、易拉罐等材料进行搭高楼比赛。在竞赛活动中使幼儿进一步感知只有将重物放在下面,底面搭得大,才能搭得高,而且不容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