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美术教案集锦

2023-09-01

精选美术教案集锦 篇1

  活动目标: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傣族泼水节的来历,体验傣族节日的快乐,从小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时间:20xx年4月12日 下午2:30 -16:30 活动地点:孟连县幼儿园主园

  活动班级:

  大大班(2个班)、大班(4个班)、中班(4个班),共10个班

  活动准备:

  1、每个小朋友自带一把水枪或者戏水的玩具;

  2、每个小朋友带一套泳衣来园或另带一身衣服更换;

  3、幼儿不要穿运动鞋和拖鞋,都穿平跟凉鞋;

  4、各班级活动前“泼水节由来”的录像;

  5、以班级为单位准备表演节目。

  活动内容:

  (一)各班孩子们观看“泼水节由来”的录像

  时间:下午14:30-15:00 地点:各班教室

  通过录像使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傣族人民为何要设立“泼水节”、“泼水节”的寓意又是什么。

  (二)表演精彩的节目(分年级组)

  时间:下午15:00-15:30 地点:孟连县幼儿园主园户外活动场

  以班级为单位表演精心准备的形式多样化的精彩节目。

  (三)泼水节狂欢活动(以年纪组为单位)

  时间:下午15:30-16:30 地点:孟连县幼儿园主园户外活动场

  孩子们可模仿“傣家姑娘”的样子,一边相互说着祝福的话,一边用水枪、水桶等工具盛水泼向同伴;孩子们也可在老师的组织下,围成圈圈,和着音乐,拿着铃铛和铜鼓,载歌载舞。

  祝愿我们可爱的孩子们度过一个开心、难忘的泼水节!

  孟连县幼儿园中三班

  20__年三月二十三日

精选美术教案集锦 篇2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苏教版第十一册美术教案(新) 第四课:我设计的桥

  本课教材是前一课《桥》的知识延伸,在学生考察了解家乡风貌,体验家乡人文景观的基础上,用美术表现的方法,为家乡规划、设计未来的桥梁。以家乡小主人的身份,来表现家乡未来的风貌;以桥梁设计师的身份,通过多种材料的运用来设计制作未来的桥梁。

  苏教版第十一册美术教案(新) 第四课:我设计的桥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桥梁设计家以更大的想象空间。桥是艺术和科学的结合体,本课教学中,要提供学生活动的情趣性,以及给予学生表现活动的自主性,让学生大胆设计,巧用材料合作制作。以多元的教学形式,多样性的评价方法,激励学生勇于想象,勇于实践的情感。

  仿生学已成为人们日益重视的科学研究领域。六年级学生对于动物世界已有较深入的认识。教学中,可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或辩论的方式进行探究性教学。教学可采用丰富有趣的资料,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目标

  本课教材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在学生对桥梁有基本认识的基础上,以美术课程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创造性和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启发他们畅想未来,让他们想一想,未来的桥会是怎样的呢?本课培养学生勇于创造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培养科技发展和艺术创造不可或缺的想象力。以多种美术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学生对桥的独特想象,制作和绘画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苏教版第十一册美术教案(新) 第四课:我设计的桥

  教具:录像带(反映大都市的现代桥梁)。

  学具:各种废旧材料、沙盘、绘画和创作工具等。

  课时:1课时。

  (二)设计方案

  ● 教学导入:

  (1)教师展示前一节《桥》的优秀学生作业。

  (2)评价学生作业,并提出如何为未来的家乡进行规划,使家乡更美丽。学生分小组讨论。

  (3)交流各小组的规划和畅想。

  ●教学新授:

  (1)教师播放现代大都市的桥梁录象,请学生欣赏。

  (2)教师提出我们能不能一起根据我们的规划和畅想,为家乡设计未来的桥梁。

  (3)各小组讨论,画出桥梁设计稿。通工具等问题,并把问题写在问题板上。

  (4)交流各小组的设计稿。

  ●布置作业:

  (1)教师要求各小组根据设计稿和所带材料,分别创作桥梁模型。

  (2)各小组学生合作按设计稿巧用材料,制作桥梁模型。

  制作一:

  利用废可乐罐、纸板、丝线、筷子等制作斜拉式桥梁。

  制作二:

  利用废纸盒进行切割组合制作廊桥、公路铁路二用桥等。

  制作三:

  利用废泡沫、筷子等切割组合,制作多种艺术造型的桥梁。

  ●作业展示评价:

  (1)各小组为自己制作的桥题名。

  (2)各小组分头参观交流。

  (3)投票选举“创意奖”、“技术奖”。

  (4)授予“荣誉设计师”称号。

  ●结束教学。

精选美术教案集锦 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图案的水果拼盘,感受拼盘图案造型的丰富多彩。

  2、结合自己的体验,尝试用水果摆出各种造型。

  3、体验与同伴集体合作摆出水果拼盘的快乐情感。

  活动重点:欣赏各种图案的水果拼盘,感受拼盘图案造型的丰富多彩。

  活动难点:尝试用水果摆出各种造型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吃过水果拼盘的.体验,欣赏过一些水果拼盘的造型。

  材料准备:苹果、香蕉、梨子、橘子等各种水果、袋装沙拉酱、纸盘若干水果拼盘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师幼共同欣赏各种各样的水果拼盘

  1、观看水果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2、欣赏水果拼盘图片的图案和造型师:你们喜欢吃水果吗?为什么?

  3、引导幼儿进一步欣赏水果拼盘的色彩、装饰图案、造型师:这里有许多漂亮的水果拼盘,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引导幼儿从色彩搭配、造型等方面进一步分析

  二、探索发现如何装饰水果拼盘

  1、请幼儿尝试猜测用什么方法可以摆出漂亮的造型。

  2、出示袋装沙拉酱,请几名幼儿尝试用其挤出美丽的线条,重点探索挤沙拉酱的方法。

  3、了解各种材料,商量装饰什么样的水果拼盘。

  三、幼儿自己动手装饰水果拼盘

  幼儿制作拼盘。

  鼓励幼儿有意识地迁移已有的纹样和色彩经验,大胆地运用各种水果进行装饰。

精选美术教案集锦 篇4

  课时:

  2课时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了解画家如何利用物象进行魔术组合,感悟利用改变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行作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2、技能目标:学习夏加尔的表现方法,将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任选一组课本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难点:改变思维方式,用不同类型的图形组成一幅新颖有趣的画。

  教学准备:

  范画若干、若干图片、彩色笔、记号笔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做好上课准备

  二、欣赏、感悟、畅想

  1、出示:《我和我的村庄》(油画)夏加尔(俄国)

  你们看,今天的绘画有什么特点,给你带来什感受呢?

  2、你能总结它的表现方法吗?

  颠倒的人物、房屋,动物眼中映射出的蓝天,像花草一样握在人手中的果树......画家对故乡的种种美好回忆叠映在一起,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童话般的奇妙世界。

  3、同学们,你有没有想过,把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也能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呢!

  4、板书课题:图形的魔术组合

  5、出示图形

  6、小组合作讨论:这些图形进行组合排列可以组成哪些新的图案?

  7、图形的组合方法

  根据需要重复图形、放大图形、缩小图形、重组图形。

  8、总结:看,在同学们的笔下,不同类别的图形变成一幅幅神奇的图画。他们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改变思维方式,来了个“脑筋急转弯”。

  9、学生作品欣赏

  布置讨论题:书上的这些作业是怎样进行魔术组合的?你认为哪些地方组合得巧妙?你还想怎样组合?

  三、体验、表现、创新

  1、任选一组课本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你也可以自己创作一组图形进行创作。生活中的小物件,动物、植物、花卉、照片、风景、人物都可以是绘画的主题。看谁画的形象最有创造性!

  2、根据需要重复图形、放大、缩小、重组图形。最后上颜色时注意色彩的对比。

  3、教师:说一说,你将用哪一组图形来表现什么?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完成创作

  教师就上节课学生的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对发现的普遍问题或学生存在的困难,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学生继续创作,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三、展示、交流、评价

  1、学生活动:你觉得教室里同学们的作品哪张最吸引你呢?

  2、自己找找优缺点,为同学提点建议或者帮他修改一下作品。

  3、教师点评。

  4、修改、评优。

  四、课后拓展

  展示几种利用废弃物组合的新形象,引导学生回家大胆尝试。

  板书设计:

  图形的魔术组合

  夏加尔《我和我的村庄》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学习夏加尔《我和我的村庄》的表现方法,将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培养学生创新思想。让学生学会图形组合的几种方法,创造出新颖的作品出来。

精选美术教案集锦 篇5

  教学目的:学习叠绕纸花的制作方法,使学生能制作出大小不同的各色纸花,用于装饰生活与娱乐环境,锻炼手指的灵巧与协调能力,懂得生活与美术的相互关系,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叠绕纸花的制作方法与步骤。

  教学难点:花瓣的叠绕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国庆节就要到了,

  同学们准备用哪些有美术特色的活动来迎接这个盛大的节日呢?(同学们回答)今天老师教大家一个能表达自己心意、烘托节日气氛的方法——制作叠绕纸花。(板书课题)

  二、将授新课

  1、设问:怎样制作纸花呢?

  2、出示已做成的各式各样的纸花欣赏。

  3、讲授方法步骤(示范进行)

  (1)折剪花瓣

  A、剪出手掌宽,可展开成长条状的各色皱纹纸若干叠;

  B、将其中一叠展开,再对折几次成方块状;

  C、将其一头略加修饰;

  D、展开即成花瓣。

  (2)把花瓣叠绕到细长状小棍上。花瓣下部要先涂上浆糊,叠绕时要产生皱褶。

  (3)花萼和花茎分别用不同的绿色皱纹纸包缠,宽度约一指宽。

  三、观摩强化

  1、认真观摩教材上的制作步骤和提示图。

  2、教师再示范两次叠绕花瓣的过程。

  四、学生作业,开展竞赛活动

  1、准备四个容器,将全班分为四大组开展竞赛。

  2、做的又快又好的纸花才能插进容器中。

  3、请每个组推选一个代表将纸花略微组织、摆弄。

  五、展评小结

  1、每个组推选一名代表说一句简短的庆祝国庆的话。

  2、教师小结并提出思考:纸花还能在什么场合使用?

精选美术教案集锦 篇6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本课是5年级第一学期“黑白灰”单元的第二课。学习本课在于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黑白灰,并用艺术的手法表现黑白灰独特的美。

  在艺术创作中,很多创作者都很善于利用黑白灰艺术独特的,美感表达自己对艺术的独特理解。本课通过对黑白灰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感受黑白灰在不同艺术作品中的独特运用产生的独特效果,激发学生对黑白灰的兴趣,从而产生用黑白灰进行创作的欲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黑白灰绘画作品的创作。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欣赏了解黑白灰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难点是运用黑白灰知识创作一幅画。

  (二)教学目标

  ①欣赏黑白灰艺术作品,了解黑白灰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

  ②感受黑白灰在不同艺术作品中的独特运用产生的独特效果。激发学生对黑白灰的兴趣,产生用黑白灰进行创作的欲望。

  ③引导学生用黑白灰进行绘画作品的简单创作。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具:教师准备有关黑白灰的艺术作品。有齐白石的《虾》、水粉作品《斑马》、摄影作品《毕加索的早餐》、纸版画、黑白图案等。

  ●学具:学生准备一种自己较喜欢的绘画工具,如水粉、油画棒、彩色水笔等。并准备一个墨镜。

  (二)教学过程:

  ●欣赏:黑白灰的艺术作品。有齐白石的《虾》、水粉作品《斑马》、摄影作品《毕加索的早餐》、纸版画、黑白图案等。

  ●讨论:自己对黑白灰艺术作品的第一印象。

  ●启发:作为观赏者,你认为这些作品用黑白灰画面来表现,是否表现得很好,谈谈你的感受和。

  ●交流:鼓励学生说己对黑白灰艺术作品的独特见解或真实感受。

  ●体验:看彩色画面,说感受。再戴上墨镜看彩色画面,体验黑白灰的层次感觉。通过对彩色和黑白灰作品的对比,说说对黑白灰作品的感受。

  ●构思:以小组形式讨论自己设计的黑白灰作品,互相提出不同建议。

  ●创作:以黑白为主,画一幅画。表现题材不限,表现方法自选。

  ●:以自我展示为主。教师不作结论性。

  三、学习建议:

  ●在学习过程中,针对学生是否积极动脑思考,大胆表述自己的独特感觉进行。

  ●在讨论和赏析过程中,针对学生能否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

  ●针对学生能否将自己的认识理解和简单设计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进行。

  四、教师教学随笔:

精选美术教案集锦 篇7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赏析,了解萝卜雕刻的艺术特征及雕刻萝卜的方法。通过学习对萝卜的雕刻培养学生的对手能力

  2.操作目标:巧妙利用各种萝卜的外形、质地、颜色进行联想,并运用雕刻方法,创作生动有趣的形象。培养学生立体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造型游戏活动中,启发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雕刻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巧妙地运用萝卜的形状、质地、颜色完成一件富有创意的雕刻品。

  教学准备小刀、萝卜、豆子、玉米粒及各种图片等;

  预习要求萝卜、刻刀、豆子、纽扣等装饰物。

  教学过程二次修改、旁注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要求学生把准备好的萝卜放在桌子上,教师抽出几种不同形状的萝卜,分别提出不同的造型设想。

  (1)假设这是一件美丽的装饰品,你怎样去做出你的想法?

  (2)萝卜的皮和肉的颜色是不一样的,你怎样巧妙地运用它们自身的色彩?

  2.出示:柱雕

  思考问题:图案有什么样的效果?想一想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教师小结:柱雕在形式上分为两种,种是整柱雕,即整个柱子的画面内容在一个平面上,第二种即是分段雕刻,分层内容都不一样,每层之间都用圈线花边分隔开,在图案的效果上都是装饰性的浮雕。

  3.指导学生制作:

  (1)准备构思:

  A、以不同造型的萝卜作出初步创设

  B、用铅笔在萝卜上画出图样

  (2)雕刻制作:

  A、教师查看学生画在萝卜上的图样并指出修改意见

  B、讲解用刀的方法

  C、教师示范雕刻在雕刻时要注意小刀的角度,灵活运用注意安全。

  (3)指导操作要求:

  A、图样不要太琐碎

  B、巧妙利用萝卜皮和肉的色彩对比

  C、灵活运用小刀的角度深浅进行雕刻图样间的红白或青色彩对比要合理

  D、灵活运用各种辅助材料,如用豆子、玉米粒等进行装饰。

  三、小结

  对学生制作出的作品进行展示,指出不足,提出要求给予鼓励。

  四、 雕刻作品欣赏,要让学生懂得雕刻的艺术魄力与艺术价值。

  五、布置下一节课的学具:

  收集船的图片,水彩笔,铅笔等色彩画工具。

  板书设计:

精选美术教案集锦 篇8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熟知大象的形态特征,了解大象的生活习性。

  2、培养幼儿诗画结合画大象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大象玩具、幻灯片;

  2、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活动,教师带幼儿随音乐《去郊游》进入活动室。

  二、基本部分。

  1、谈话: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那你们都喜欢哪些小动物呢?(幼儿各抒己见)。

  师:老师今天就请来了一位小动物,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它是谁?(想…)可是这个小动物说了,要先让小朋友猜一个谜语,猜对了,它才出来呢。(教师引导幼儿仔细听)

  教师出示幻灯片,并通过猜谜语“鼻子长长像管子,耳朵大大像扇子,四只粗腿像柱子,喜欢用水喷身子”引出主题“大象”。

  2、教师演示幻灯片“大象”引导幼儿了解大象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3、以大象自述的形式让幼儿听录音,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大象的认识。

  师:大象还有话要对小朋友说呢,你们想不想听啊?(想…)那咱们一起来听一下吧。(听录音)

  师:小朋友,大象对你们说了些什么啊?(……)从而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大象的认识。

  4、教师示范画大象。

  5、帮大象找朋友,以此把孩子们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

  师:今天啊,大象伯伯很不高兴,这是怎么回事啊?小朋友来猜一猜。(幼儿自由猜想)咱们一起来问问大象好不好啊?(好)教师与幼儿一起问大象。

  师:大象对老师说了,没有朋友来做伴,一个人玩好孤单。那咱们一起来给大象找一个好朋友好不好?(好)

  教师边说儿歌边画,以便加深幼儿印象。

  高大的身体像房子,长长的鼻子像钩子;

  尖尖的.牙齿像刀子,小小的眼睛像扣子;

  宽大的耳朵像扇子,细小的尾巴像小辫子;

  粗壮的腿像柱子,运起货来像车子。

  两个好朋友手拉手,快快乐乐做朋友,太阳见了咪咪笑,小草小花笑弯了腰,小朋友,仔细瞧,这幅图画好不好?(好)这幅图画真奇妙,小朋友想不想来拍照?(想)用什么呢?就用手中的纸和笔,画个大象好不好?(好)

  6、引导幼儿用自己手中的画笔给大象“照相”。

  师:请小朋友像小花猫一样轻轻走到座位上画画(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结束】

  展评幼儿作品,并请个别幼儿来讲一下自己画了什么。

  教师讲评:大象竖起大拇指,直夸小朋友棒棒棒!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到外面跟大象做游戏去吧!(放音乐)结束活动。

精选美术教案集锦 篇9

  设计意图:

  萝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农村更是常见。最近我们开展的主题活动是《好吃的蔬菜》,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一些常见的蔬菜。许多孩子都带来了萝卜,他们经常会把萝卜切成一块一块的玩,那我就想与其这样玩,不如教他们制作成各种萝卜造型,不但可以锻炼他们的手部肌肉的灵活性,还能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同时可以将他们的作品做成展区供孩子欣赏,一举多得。因此设计了这节课。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萝卜做出水泡眼金鱼的基本特征(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身体,散开的尾巴)。

  2.提高幼儿对植物观赏、制作的兴趣,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的活动能力。

  3.培养幼儿专注力,耐心细致,勇于动手实践的品质。

  活动重难点:

  重点:培养幼儿用植物制作造型的兴趣,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的活动能力。

  难点:按步骤在制作出萝卜金鱼。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了解金鱼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

  2.物质准备:小红萝卜若干(幼儿人手六个),小刀、牙签、范例萝卜金鱼,萝卜图片。投影仪

  活动方法:

  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法:老师口头语言向孩子描绘情境,工具的使用方法等。

  2.演示法:教师将制作好的作品展示给幼儿观察,演示制作的步骤。

  3.观察法:再感知欣赏中金鱼中我计划用观察法。

  4.实践操作法:分发制作材料,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

  活动时间:

  由于幼儿园大班孩子专注力有限,所以手工课程时间不宜太长,因此本次活动时间设置为30分钟。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引出课题)

  1.手指游戏:手指上课。(设计意图:活动手指,调动孩子的积极性,集中注意力。)[1分钟]

  师:小朋友们,手指要上课喽,我们一起做一做,看谁小手上课最认真。

  《手指上课》

  大门开了进不来,小门开了进不来,

  二门开了进不来,后门开了进不来,

  中门打开了,小朋友都进来了,

  教室门开了,老师走进来了,

  全体起立,坐下,

  报数:

  全部到齐开始上课。

  2.猜谜语。(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起幼儿的好奇心产生学习的兴趣。)[1分钟]

  师:今天,小兔的商铺开业,听说他的店里卖的东西很有趣,会是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陈老师把它编成谜语看谁能又快又对的猜出来。

  谜面:“凸眼睛、阔嘴巴,大大的尾巴像朵花。水里生来水里长,小朋友们都爱它。”(金鱼)

  二、活动过程

  1.观察并说出金鱼的外形特征。(出示金鱼图片)(设计意图:考验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分钟]

  师:谁能够告诉大家金鱼长的什么样子呢?它的身体像什么?尾巴像什么?

  引导幼儿把自己观察到的、讲出来并指出是那个部位。

  在观察的过程中提醒个别幼儿尽量进行有序观察。直到各部位都被幼儿观察到(能够依次找出头、身体、鱼鳍)并了解各部位的名称。

  2.了解金鱼的生活习性。[1分钟]

  (1)师:小金鱼在什么地方生活?(水里)它是怎么活动的?(在水里游来游去,游上游下)

  (2)幼儿学一学小鱼游。

  3.出示范品(萝卜金鱼)(设计意图:承上启下,过渡作用。)[1分钟]

  师:看,这是陈老师在小兔商铺带回来的金鱼,和我们图片上看到的金鱼一样吗?哪里不一样?(是萝卜做的)

  师:嗯,你们看的真仔细的确是萝卜做的,这个可爱的萝卜金鱼特别的好卖,小兔商铺里的萝卜金鱼都快卖完了。所以小兔想请你们帮他做萝卜金鱼,你们愿意吗?(愿意)

  4.(利用投影仪)师示范并讲解制作萝卜金鱼的方法与过程。[4分钟]

  设计理念:这里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这里我运用了投影辅助教学法通过谈话、观察、示范、等策略

  。主要以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的形式,通过引导幼儿观察,让幼儿在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中掌握萝卜金鱼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制作步骤:

  (1)取第一根萝卜,注意观察其自然形状,去掉多余部分。在沿线切开就是金鱼的身体。(身体圆圆的)

  (2)取第二根萝卜切成金鱼的尾巴。(尾巴要像扇子一样散开)

  (3)取第三根萝卜切成眼睛和鳍。(眼睛要尽量切得一样的)

  (4)用牙签将金鱼的身体、尾巴、眼睛和鳍连接好。

  5.请幼儿尝试制作萝卜金鱼。(设计意图:提高制作兴趣,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10分钟]

  (1)提出制作要求。指导幼儿从萝卜上取出适当部位,来做金鱼的身体。尾巴、眼睛和鳍。

  (2)教育幼儿注意用刀安全。提醒幼儿不要用刀乱挥乱戳。

  6.教师对幼儿的初次尝试给予点评,对不到位或制作不对的地方给予纠正。

  请个别幼儿大胆的说一说自己的制作过程。[2分钟]

  (设计理念:锻炼幼儿的胆量,有助于提高孩子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7.幼儿再次进行制作。[5分钟]

  师一边指导,一边帮助有困难的幼儿完成作品制作。也可让做好的`孩子当

  小老师帮助有困难的幼儿共同完成作品。

  8.点评幼儿作品(设计意图:让孩子学会欣赏别人的作品,从中学到知识,弥补自己的不足。)[2分钟]

  (1)将幼儿第二次的作品放在展台上幼儿相互欣赏,并说一说哪一个作品

  最好,为什么?

  (2)说一说自己的作品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三、结束部分

  1.师:小兔非常感谢小朋友们的帮忙。我们小心的将萝卜金鱼送到他的商铺吧。(投放到区角)

  2.想一想:除了萝卜金鱼,我们还可以用萝卜制作出什么?(出示图片欣赏各种不同的萝卜造型)

  [1分钟]

  (设计意图:让幼儿敢于思考、创新)

  活动延伸:

  1.继续在区角中投放萝卜巩固孩子对萝卜金鱼的制作技巧的掌握。

  2.鼓励幼儿制作不同的萝卜造型,发展孩子的想象力。

  (延伸理念:幼儿在幼儿园学到的知识需要在家庭中不断地强化,通过幼儿园的周围环境和有设计的游戏活动才能使他们完全掌握。家园配合幼儿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园配合好,孩子才会有不断的提升。)

  课程反思:

  1.通过本节课观察幼儿对本节手工课是否感兴趣,孩子能否独立操作。

  2.对比以前手工课幼儿是否有所进步,还存在哪些不足。

  3.通过作品分享能否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及胆量。

精选美术教案集锦 篇10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正方形、长方形组合画面,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卡车运货》。

  2、发展想象力。

  活动准备:

  卡车形的画纸、彩色笔。

  活动过程:

  1、嘀嘀——开来一辆运货的大卡车,上面装满了一箱一箱的东西。边讲述老师边画出长方形的箱子,并带领幼儿认识长方形,猜猜长方形的.箱子里装了什么货物,引起幼儿创作的兴趣。

  2、请幼儿(在卡车形纸上)为卡车装上货物(画上长方形箱子)箱子里的货物可以用画标明装的是什么。

  3、请幼儿讲讲自己的小卡车运了什么货物。

  4、评价幼儿绘画中的创造性。

  建议:

  绘画内容可和支援灾区活动相联系,培养儿童对别人的一片爱心。

  活动结束手就毙;

  小朋友一起探讨。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我喜欢的汽车》

  活动目标:

  一、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和动画片,认识各种汽车的特征,并想像设计自已喜欢的汽车,资料共享平台《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卡车运货》》()。

  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加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淮备:

  一、设计系列动画教学软件。

  二、下载各种汽车的图处片。

  三、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1、律动:“我是汽车小司机”入场。

  三、幼儿

  欣赏各种汽车和动画片。

  1、幼儿开机。

  2、师联机展示各种汽车的图片。

  3、幼儿欣赏动画片——马路上的汽车。

  4、师生共同评论,了解各式各样的汽车。

  四、交代要求,幼儿作画。

  1、师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喜欢什么样的汽车。

  2、师讲述绘画的要求:

  a、设计一幅完善的交通工具。

  b、注意画面的构图色彩搭配。

  3、师巡视并指导幼儿作画。

  五、评价作品。

  1、幼儿相互讨论,交流作品

  2、电脑定点监看作品让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讲述自己的构思。

  3、师小结活动

  4、正确关机

精选美术教案集锦 篇11

  教学目标

  1、 学习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2、 了解比例在美术作品中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学习此例关系,设计一个花瓶,提高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比例在美术中的关系,分析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

  从比例的角度考虑设计一个好看的花瓶。

  教学过程

  一、

  1、《出示溪山行旅图》:

  (1) 画上画的什么?

  (2) 山和人物的大小对比如何?

  (3) 这样对比有何作用?

  师: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处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佛壮观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耸伪气势。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的杰作。

  2.出示《维鲁维斯的人》

  (1) 人存站立和伸张四肢时,在圆形和正方形有何比例关系?

  (2) 师简单介绍这幅作品。

  3、 师介绍黄金分割的知识

  (1) 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址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的比,使用1:0.618的比值分割称为黄金分割。因这种比例在造型上址较美观而得名。

  (2) 师用黄金分割的知识分析《巴黎圣母院》。

  4、 欣赏花瓶

  (1) 花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2) 从比例的角度分析花瓶。

  5、教师示范

  教师出示做好的花瓶,给它进行装饰。装饰可以有多种方法,学生思考回答。

  三.动手实践

  (1) 用比例知识先在稿纸上设计一个漂亮的花瓶,再用彩纸剪下来。

  (2) 为这个花瓶添加图案花纹。

  四:作品展示

  1. 你为什么设计这种式样的花瓶。

  2. 你能否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设计的?

  3. 你最喜欢哪幅作品。

精选美术教案集锦 篇12

  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运用想象,按自己的意愿,画出一张漂亮的画。

  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美术游戏中学会使用画纸,尝试以不同笔触、不同画材组织画面。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笔触、不同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

  课前准备:

  让学生带来各种颜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评述上节课的学习情况和学生作业,引入课题。

  二、新课教学

  1、讲一讲各种绘画材料不同的作用和效果。

  2、发动学生自己动手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在同一幅画中进行绘画。

  3、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想象画一些简单的图案,用各种色彩美化画面。

  4、可以让学生自己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乱涂。

  三、指导学生作画,巡回指导

  1、学课本中的范画如“我的小手”,通过命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习积极性。

  2、学生自己命题:花朵,或小脚进行创作。

精选美术教案集锦 篇1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大胆自由地表现,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2、熟悉常用的绘画工具和材料,体验画的乐趣。

  3、培养良好的绘画习惯。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悉常用的绘画工具和材料,体验画的乐趣。

  难点:学生大胆自由的表现。

  教学具准备:

  各类彩色笔、各类质地的绘画用纸、教学范画。

  课 时: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准备绘画工具,规范绘画习惯。

  二、 导入新课

  1、 学生上台介绍自己所带的各类彩笔,当当小老师,教教我们怎么用?

  2、 揭示课题

  三、 欣赏感知

  1、 教师出示各类的范画作品,让学生欣赏,

  1) 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颜色的?

  2) 他们画了什么?象什么?

  3) 他用了什么彩笔?

  4) 猜猜是怎么画的?

  5) 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挂在哪比较好?为什么?

  2、 看看他们的用纸,有什么不同?

  1) 教师出示各种

  质地的绘画用纸,让学生摸一摸,感受一下纸的质感。

  2)分组挑选喜欢的纸,猜想会有怎样的效果?

  3)尝试练习:

  合作小组一起画一画。

  3、 交流体会,相互欣赏

  四、 学生作业

  以合作小组为单位,挑选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大胆的画画。(室内、市外均可)。

  五、 教师巡回指导

  1、 指导学生正确用笔。

  2、 鼓励胆小的学生大胆的绘画。

  3、 室外注意安全。

  六、 课堂小结

  1、 学生说说绘画的内容、绘画的过程中发生的事。

  2、 说说绘画的乐趣。

  3、 相互评价。

  4、 教师总结。

  七、教学反思

  第二课 绕绕涂涂 (1)

  教学目标:

  1、 启发学生感受和认识物体的形状。

  2、 大胆用线涂出物体的形状。

  3、 体验涂绘绕线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线大胆涂绘出物体的形状,并体验绕绕涂涂的乐趣。

  难点:绕线涂绘方法的掌握。

  教学具准备:

  各色、各质地的各类线、范品、学生用纸

  课 时: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规范美术的学习习惯。

  二、导入新课。

  1、 出示一堆杂乱的各种线材料。(各色、各质地的线)

  你能帮老师整理这一堆杂乱的线吗?

  教师与学生自由的围坐在一起,教师请学生帮忙整理线,边整理边自由的谈谈:

  1) 让学生自由的感知各类线;毛线、丝线、塑料线

  2) 各类线的呈现状态;直的、曲的、硬的、软的

  3) 生活中的运用;

  4) 线在生活中的象形;拉面、蛇、卷头发、蚊香

  2、 揭示课题。

  三、欣赏感知。

  1、 学生成功整理的线团(规则形)欣赏感知。

  1) 看看是什么形状的?

  2) 一个线团象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将线团添加成物体。

  3) 出示葡萄照片,你们看我们该怎么将线团组合?

  4) 学生尝试练习:

  主要练一练水果。

  2、 感知边上那堆未整理的杂线(不规则形)。

  1) 启发学生看看象什么?

  2) 如何摆放一下象什么?稍微添加一下能成什么?(组合)

  3) 学生尝试练习:

  主要练一练绕绕动物,再添加一些环境。

  3、 游戏:

  教师绕画,学生猜猜绕的是谁?为什么?(抓特征)

  四、学生作业。在大纸上,学生将自己绕画出来,教师绕画自己,完成师生合影,背景添加上自己喜欢的东西。

  五、教师巡回辅导。

  1、 及时反馈、纠正。

  2、 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 参与其中。

  六、课堂小结

  1、 作品展示。

  2、 学生欣赏,说说自己的绕画。

  七、教学反思

  第三课 我的太阳 (2) 教学目标:

  1、 能抓住太阳的基本形状特征进行大胆想象,创造出有个性的太阳形象。

  2、 在美术活动中,表现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太阳的基本形,大胆的进行想象。

  难点:创造有个性的太阳形象。

  教学具的准备:

  范画图片,绘画用纸。

  课 时:80分钟

  第一课时

精选美术教案集锦 篇14

  教学目的:

  认识三原色,感受红黄蓝三种颜色使画面产生的特有美感,从而体验色彩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对生活中色彩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色彩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认识和感知红黄蓝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及其在画面上的运用。

  教学难点:

  绘画时注意主体和背景的色彩对比关系以及同类色之间的深浅对比。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请学生搜集有关红、黄、蓝三原色的实物。

  1、组织教学

  2、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三原色实物,由学生观察、触摸其颜色 、外形特点。在感知的基础上认识三原色。

  3、教师利用试管做调色练习,——引出三原色的概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原色可以调出世间万种颜色,体会色彩的奇妙之处。

  4、教师播放幻灯片,演示红色的画,让学生体会红色的画面给人们什么样的感觉?

  红色:热烈、喜庆、奔放的美感。

  请学生想象并举例:还有那些物体或场面可以红色表示?

  5、师播放以蓝色画面为主调的纯色画,由学生直观的体会蓝色给人们什么样感觉?

  蓝色:凉爽、清净的感觉。

  由学生想象举例,蓝色让你想到了什么?

  6、教师播放黄色画面的幻灯片,由学生自己体会黄色给人们什么样的感觉。他代表了哪个季节?

  黄色:明快、温馨、成熟的美感。

  学生举例

  7、通过欣赏三原色的画后,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红色的画就是由红色画的吗?

  红色的画是以红色为主画的画。

  二、组织学生做游戏,让学生将彩笔盒里的红、黄、蓝三种颜色以及近似颜色迅速取出,哪一组取的又快又多,哪一组就获得胜利。

  三、布置作业

  以红、黄、蓝三原色为主,分组合作画一幅画。

  四、小结

  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特别是对选材新颖、绘画大胆的作品要讲解自己是如何构思的。

精选美术教案集锦 篇15

  知识要素:对方形立体物的认识与体验

  技能要求: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设计包装纸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立方体的外形特征,能利用一些简单的装饰材料,设计包装纸盒。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知道礼品包装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运用剪、贴、画、印等方法,装饰包装废旧的纸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礼品包装的乐趣,感受互赠礼品的喜悦,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欣赏学生作品,能发现他人作品的优点与创意。

  教学重点:学会用纸包纸盒

  教学难点:对礼盒进行有创意地装饰

  教学过程:

  一.发现与引导

  1.欣赏包装好的小纸盒,了解礼品包装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感受不同风格的'纸盒装饰。

  3.交流、讨论礼盒包装的作用。

  二.欣赏与认知

  1.出示课题

  2.给学生欣赏用身边材料制作设计包装的纸盒,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3.欣赏并分析各种纸盒包装的方法。(画、剪贴、折等方法)

  4.谈谈礼物接受者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等,针对这些特点如何设计纸盒的外包装。

  三.选材与表现

  1.教师演示制作步骤。

  2.一些图案供学生。

  3.使用各种身边材料:挂历纸、牛皮纸、涂色工具、彩纸、笔帽、彩纸、小印章、小珠子、米粒谷物……学生自行选择,设计包装。

  四.欣赏与交流

  1.“礼品专卖店”——让学生展示自己设计包装的纸盒,欣赏各自的独特造型。

  2.交流制作设计的感想与收获。

  3.礼品互赠,感受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