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优秀

2023-08-21

美术教案优秀 篇1

  活动准备

  《手影表演》的视频、手型彩绘课件

  毛笔、排刷各20个、各色水粉颜料4组、涮笔筒4个、纸巾20个。

  重点难点

  在玩手指游戏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尝试创作手形彩绘。

  能大胆构思创造出新颖的作品。

  活动目标

  懂得保护动物,爱我家园。

  了解手形彩绘这一艺术形式和创作方法。

  利用手掌、手指的形态,变换出不同的手形。

  运用色彩大胆尝试创意不同的手形彩绘,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观看手影视频引入课题。

  2、借助手指游戏做好铺垫。

  (1)教师边朗诵边手形表演;

  (2)教师和幼儿一起玩《变变变》的手指游戏。

  二、基本部分

  1、课件欣赏“手形彩绘”,引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师:森林里要举行一场动物表演会,看看都有谁来了?

  小结:同一个手形可以想象、彩绘出不同的动物。

  师:你能用不同的手形摆出孔雀来吗?(幼儿尝试)

  小结:原来同一种动物,我们还可以摆出不同的手形。

  师: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这些小动物是怎么用手变出来的?(请幼儿讨论绘画步骤)

  小结:手变出手形后,再添画上漂亮的颜色、花纹、眼睛,这就是漂亮的手形彩绘。

  2、教师现场示范,帮助幼儿了解作画步骤。

  (1)老师边彩绘孔雀,边讲解彩绘步骤。

  (2)欣赏幼儿作品,丰富想象,积累经验。

  3、介绍材料,交代要求,幼儿自主创作不同的手形彩绘,教师指导。

  4、同伴相互欣赏,说说创作内容。

  (1)请幼儿互相看一看别人的作品,说一说自己的作品。

  (2)教师引导幼儿有针对性的点评1-2名幼儿的作品。

  三、结束部分

  1、大胆展示自我。

  动物表演会开始了,幼儿在舞台上随音乐大胆展示自己独特的手形彩绘。

  2、现场发起倡议。

  提问:你为什么要画孔雀?你会怎样对待小动物呢?你想对台下的老师说什么?

  小结:保护动物、爱我家园。

美术教案优秀 篇2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本册教材中的三课陶艺是属于“造型表现”课,是向学生简要介绍陶艺知识,通过作品欣赏、动手实践让学生感受泥性、了解陶艺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基本成型方法,

  柔软的泥土经过火的洗礼,变成了坚硬的陶器陶艺。面对着自己捏制的陶器,孩子们个个欢呼雀跃。玩泥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做陶并不是为了追求成人的承认,而是在与火、土、水的不断交往中,表露自己的感情,获得愉悦的情绪。陶艺创造是一种主观的、动态的、扩展的、想像的、自由的和多向的模式,它的造型有平面的、立体的;有具象的、意象化的、抽象化的;也有综合的、多元材质合成的。

  (二)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热爱祖国历史悠久的陶艺文化,激发无穷的创造力。

  认知领域:了解陶艺作品艺术特点和基本成型方法。

  操作领域:感受泥性,并用三种基本的陶艺陶艺成型方法塑造自己喜欢的形体,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具:陶艺作品成品若干。

  学具:每小组黏土10—20斤,制陶工具。

  课时:3课时。

  (二)设计方案

  ●教学导入:(第一课时)

  通过用手或用膝盖等部位来触摸泥土、感受泥性,并导入新课。

  ●教学新授:

  教师带领学生参观陶艺陶艺作坊,通过观察民间陶艺人制陶过程和同民间陶艺人的交谈,让学生初步了解制陶方法。

  ①练泥。

  ②制胚,方法有两大种:手工成型、陶艺轮制成型。

  ③施釉。给阴干的胚体上釉水(视作品情况而定,此步也可省略。)

  ④烧制。分为装窑、烧窑和出窑三步。

  ●作业形式:小组合作。要求:用自己喜欢的陶艺成型制作方法制作比较大型的陶艺作品,作品题材可以是人物、动物、植物或器物特,同一小组制作的作品最好是一个系列的。

  ●作业展示评价:说说做陶的感受;谈谈自己作品的创意;评评别人作品的可取之处。

  制陶工具:

  手动转台:将塑制作品放置转台,可多角度修正或观赏。

  木拍子:可将泥块拍打成泥板。

  修刀;裁切泥块、刻画形体的陶艺工具。

  刮刀:用于刮去形体内或外多余的泥,使形体器壁较薄,便于烧制。

  泥塑刀:用于粘贴泥块或修正形体用。

  水壶:可调节泥块的水份。

  其他工具:擦布、毛笔等,用于清洁桌面和上釉等用。

  三、学习评价建议:

  ●是否初步掌握了泥条盘制法、泥板成型法等制陶基本方法?陶艺

  ●能否尝试运用泥塑的方法进行造型表现?

  ●能否用语言或文字对自己或别人的作品进行合理评述?

美术教案优秀 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线条和简单的图案表现不同外观的房子,并用贴线拓印的方法表现出画面黑白线描的效果,美术组活动教案。

  2.通过欣赏图片、教师讲解、自主操作,了解贴线拓印,认识发现和体验实物纹理具有的浮雕感及美感。

  3. 感受贴线拓印带来的乐趣,能在活动中细致大胆的操作。

  准备:线

  过程:

  一.欣赏幼儿“美丽家园”的线描画设计作品,引发幼儿对贴线拓印的兴趣。

  1.展示设计特别的房子作品,观察欣赏。

  2.展示贴线拓印的房子作品,观察、对比,感受贴线拓印的不同之处。

  二.介绍贴线拓印的方法.

  教师导语:“用胶水把棉线贴在画好的线上,盖上一张白纸,压好。用铅笔顺着一个方向将白纸涂上黑色。”(教师边介绍边在彩色线描画作品上制作)

  三.幼儿自主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1.交代作画要求。

  (1)将设计的房子变的更漂亮。

  (2)沿着画好的线贴棉线。

  (3)等画面上的胶水干了才能盖上白纸。

  (4)用铅笔顺着一个方向涂色,注意画面的完整,没有破损。

  2.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评价作品,拓展拓印的经验,教案《美术组活动教案》。

  1. 展示、评价幼儿作品。

  2.鼓励幼儿尝试其他材料的拓印,拓展拓印的经验。

  活动名称:快乐的小蜗牛(中班)

  南京奥体艺术幼儿园 王玲玲

  活动目标:

  1、幼儿探索2股毛线编制的方法,并尝试用2股毛线编织。

  2、幼儿能够用编织好的毛线顺着绕圈,并做好粘贴。

  3、养成有条理地操作,和耐心细致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毛线若干,蜗牛范作一幅,纸盘若干。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激发活动兴趣

  1、师:小朋友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口袋,请小朋友摸一摸,猜猜里面装了什么呢?

  2、小朋友猜了这么多,口袋里到底是什么呢?

  3、请幼儿从口袋里摸出毛线,提问:这是什么?毛线有什么用?

  4、师:今天老师要用毛线来变魔术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数"一、二、三"。(蜗牛)

  二、帮小蜗牛找壳,启发思考探索

  1、教师讲述小故事,激发幼儿兴趣

  师:有只小蜗牛,它很糊涂,自己的壳都找不到了,我们一起来帮助它好吗?

  2、启发幼儿说说蜗牛的壳是怎么做成的。师:这只蜗牛的壳很漂亮,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做成的。

  3、创设情境,毛线转圆圈(教师示范毛线缠绕的方法来做小蜗牛的壳)

  师:小朋友刚刚想了很多办法来帮助小蜗牛找壳,现在我们的毛线朋友要来跳圆圈舞来帮助小蜗牛找壳拉。毛线宝宝走走走,停一停,转个弯,继续往前跳。转了一圈又一圈,个个满场飞,可真热闹!

  4、教师示范讲解制作蜗牛壳的方法。

  师:毛线宝宝和小朋友一起来跳舞了,你们喜欢吗?我们也让它们来比一比,看谁跳得最好看。我们一起来跳圆圈舞吧!

  5、请个别幼儿尝试编织,教师指导并协助幼儿。

  6、幼儿集体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蜗牛找壳吧!

  三、 谁的壳最漂亮

  1、引导幼儿互相欣赏自己的作品,教师简单评价作品。

  2、请幼儿带着找到壳的小蜗牛一起去散步。

美术教案优秀 篇4

  一、教学课题:

  第一课 花瓶(水彩画)

  二、教学目标:

  初步形成物体形体结构、比例概念、对称概念;认识各种不同色彩:初步了解色彩的深浅度、对比度概念;了解水彩画的特点与基本要求。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

  运用启发式,边教边画,讲练结合。

  四、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水彩画的基本画法与步骤。

  五、教学难点:

  正确选色、调色和上色。

  六、教学器材:

  打字纸20张;铅笔20支;橡皮20块;12色水彩画颜料5盒;画笔20支;水彩花瓶画作1幅;直尺1把;彩色卡1套。

  七、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师: 母亲节是妈妈的节日。妈妈爱你,你更应爱妈妈。你会给妈妈送上一束鲜花作为节日礼物吗?

  生:会!

  师:很好!你们都是好宝宝!

  生:鲜花放在什么地方才能保存得更好更久呢?

  生:放在有水的花瓶里。

  师:现在,我们就来画一个漂亮的水彩花瓶送给妈妈好不吗?

  生:好!

  2认识花瓶形体结构

  师:(展示一幅水彩花瓶作品)花瓶有哪几个部分呢?

  生:有瓶口、瓶颈、瓶身和瓶底四个部分。

  师:大家认真观察,仔细想想,它们的形状各像什么呢?

  生:瓶口是圆形;瓶颈马鞍形,又像个溜溜球;瓶身和瓶底合起来像个大酒杯。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想象力很丰富。很好!哪一部分最粗?哪一部分最细?

  生:瓶身上方最粗,瓶身中部最细。

  师:哪一部分最长?哪一部分最短?

  生:瓶身最长,瓶底最短。

  师:大家再认真看看,这个花瓶在形状上还有什么特点?我们把它左右对折一下,不难发现,花瓶的左右两部分对折线来说是对称的。即大小一样,长短一样,相应部分离折线远近相同。我们身上的左手和右手、左眼和右眼、左耳和右耳也是左右对称的。对称是一种美。我们在画花瓶时,一定要把这种美表现出来。

  3水彩画的特点

  师:水彩画就是用水调和颜料在白纸上作画。水彩画的最大特点是亮丽、颜色薄而透明,很像是我国古代传统的水墨画。

  4.画水彩画的方法与步骤

  师:怎样画水彩花瓶呢?下面我们介绍一种易学的方法:

  第一步:用铅笔轻轻画出花瓶草图;

  第二步:用浓色彩画出花瓶轮廓线;

  第三步:选色、调色、上色、调整,完成作品。

  5.教师示范表演第一步(铅笔画花瓶),学生观摩

  边画边讲解要点,突出强调要较准确地表现花瓶的形状结构和对称性质。

  6.学生做第一步实训,教师巡视指导(10分钟)

  7.教师讲解色彩相关知识

  师:颜色的种类很多,你们能说出哪些颜色的名称?(出示颜色挂图) 生:红、橙、黄、绿、青、蓝、紫、黑、灰、白……

  师:其中你最喜欢哪几种颜色?

  生:……

  师: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同的颜色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白色和黑色放在一起,对比分明,对比度大;橙色黄色放在一起,很难分清,对比度小。颜色有深浅、浓淡、冷暖和轻重的不同。绘画时,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自己的爱好挑选运用,创造性地去发挥。

  8.教师示范表演第二步,学生观摩

  师:下面,我选用较深的天蓝色把花瓶的外形轮廓画出来,它显得简朴典雅。要特别注意把花瓶的左右对称特点细心画出来,一边高一边低就不对称,千万别那么画。你们可根据自己的喜爱选出一种较深颜色,把花瓶的外形轮廓画出来,完成第二步。

  9.学生实训,教师巡视指导

  10.教师示范表演第三步,学生观摩

  师:怎样给花瓶用湿画法上色呢?如先把选好的适量红色颜料挤些调色盘内,加水用毛笔调均匀,然后在画面上需要上色的地方,果断用笔,一气呵成,不要反复涂抹,使画出的效果明快流畅。注意不要用毛笔接在颜料锡管上,沾一点画一点。上色时,要注意计划性,先画大面积的色彩,或从主要部分开始。少用白色或黑色,换色彩画时要把毛笔洗干净,保持色彩纯度,避免画面出现脏乱现象。下面,大家按照我说的这些方法,动手上色。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画得好,画得快,画得美。开始!

  11.学生上色,教师巡视

  12.评比、总结和表彰

  13.课后小结

  师:记住画水彩画的方法是:打草稿、上色、调整完成。今天刚入门,以

  后大家要多多练习。熟能生巧,慢慢就会越画越好。

美术教案优秀 篇5

  一、导入阶段

  一个与陆地很不相同的博大世界,而其中的海洋生物繁复庞杂,充满了神秘和未知。看,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鱼儿成群结队,在珊瑚丛中穿梭,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簇红缨,好看极了。还有凶猛无比的鲨鱼,聪明灵巧的海豚,憨态可掬的海豹和被误认为是美人鱼的海牛等等,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眼球。

  谁来说说,在刚才的动画视频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海洋世界?你都看到了哪些海洋中的生物?最吸引你的是哪个?你能用语言描述一下吗?

  同学们说得真好,海洋真是一个景色奇异而又神秘莫测的世界。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了解的也只能是打开海洋生物世界的一道门缝。

  设计意图:生动有趣的动画画面,让学生置身于神秘的海底世界。屏幕上每出现一种海洋生物的形象,学生们都会兴奋不已、惊叹不已,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同时学生的思维也开始活跃了。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进入了最佳学习状态。

  二、明确目标

  1.海洋中的生物是这么奇怪而美丽,海底的植物也是那么绚丽,那么迷人。接下来,我们将接受海洋小精灵的邀请,一起进入神奇的“海洋世界”,去探索海洋的奥秘,玩一玩闯关的游戏,看看哪一队的探险家能胜利过关?让我们拭目以待!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出今天的海洋小精灵!(多媒体播放)

  师:同学们,你们准备好闯关了吗?

  试用海洋小精灵的形式贯穿本课的教学,能使学生觉得更亲切。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闯关游戏进行新课的教学,通过游戏串起了本课的几大难点。

  2.第一关“比眼力”:你看到哪些海洋生物?有什么特征?

  出示动画:瞧!艳丽无比的珊瑚、五彩缤纷的海葵、“喷云吐雾”的乌贼、凶猛无比的鲨鱼、聪明灵巧的海豚和憨态可掬的海豹它们共同生活在这广阔的海洋大家庭里。

  动画课件同步播放:

  乌贼鲨鱼海豚海豹

  师:你们刚才看到了哪些海洋生物?你能说出它们的特征吗?

  生介绍。

  3.下一关“考考你”,认识它们是谁么?有什么特征?

  师出示海象图片:这个长着长长的牙齿的谁?它的特征是什么?

  生:作简单的介绍。

  师:同学们的课外知识可真丰富。

  (出示儒艮图片)认识它吗?猜猜看?

  海象儒艮水母狮子鱼

  海洋小精灵:这是儒艮(gen),俗称美人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海生食草性兽类,它的身体呈纺锤形,长3米,体重有300-500千克。背部以深灰色为主,腹部稍浅,全身有稀疏的短毛,没有背鳍,鳍肢为椭圆形,下方有一对乳房,尾鳍宽大。定期浮出水面呼吸,常被认作“美人鱼”,给人留下很多美丽的传说。

  师:仅仅了解海洋的鱼,不能算是认识了海洋世界,除了鱼之外还有更让人惊异的生物,再次进入海洋世界去看看?

  (出示水母图片)你们见过水母游泳的样子吗?来,见过的同学站起来,试着学一下。海洋小精灵:水母又叫“海蜇”,整个身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是圆形的伞部,下部是垂挂着许多须状物,称作“婉”或“触手”。在海洋中水母像一团团半透明的胶状体,时起时落,随波荡漾,晶莹剔透,美丽诱人!不愧为“水中仙子”,能学学其他海洋生物的动态吗?

  师:了解了水母,再来看看它又是谁呢?看看它的鱼鳍,长得像陆地上的狮子,所以人们叫它——

  师生:狮子鱼。

  师:狮子鱼是海洋最美丽的鱼类之一,有着斑斓多彩的图案。狮子鱼不仅美丽还会保护自己。

  师:这条鱼的身体好长啊,身体荧光闪闪,额头上还有两个粉红色的触须,在海洋里游动的时候很美。

  师:这条红色的鱼,长得像什么?最大特征是什么?

  师:看了这么多的海洋生物,你能说出这些海洋生物的特征吗?

  师小结,板书:第一个特点是:外形奇异

  第二个特点是:色彩迷人

  设计意图:学生从大量的信息中了解了海洋生物的生活方式以及它们适应环境的生存本领,从而获得了对海洋生物的认识,从鱼入手,由点及面,逐渐去揭示海洋世界的神秘面纱。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是不能穷尽对海洋生物的认识的,所以这里对学生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能在造型、表现方面给学生以启发和想象,向学生渗透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并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快乐。

  师:除了介绍过的这几种海洋生物,你们还知道其他的吗?

  生小组交流,并由1-3位代表起来说说。

  设计意图: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并讨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和教学效果,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能进行互相学习,激发创作灵感,在讨论中允许他们自由发言,也可以轮流发言,通过双向交流相互督促、启迪,更好地帮助自己完成任务。

  三、表现海洋生物

  (一)作业比拼

  海洋世界真是美丽而神奇,我们了解的还只是其中的一鳞半爪。同学们,你们爱这美丽的大海吗?海洋小精灵希望你们能带着对大海的爱进入第三关“作业大比拼”,这是最重要的一关,想要在这一关做到最好,先来听听海洋小精灵的要求吧。

  首先,作业要求:

  1.选择喜欢的方法表现海洋世界,构图有新意!

  2.添加其他的组成部分,使作品生动有趣,别具一格!

美术教案优秀 篇6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点、短线和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现太阳散发的光芒。

  2、学会用简单的线条或图案装饰太阳娃娃的脸,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装饰太阳。

  3、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范画三幅、勾线笔、蜡笔、白纸。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出示图片:太阳娃娃。教师:“今天,老师把太阳娃娃请来了,可是你们看太阳娃娃怎么啦?“(只是一个圆圈,没有眼睛和光芒。)

  2、 教师讲述太阳娃娃的光芒和笑脸到哪里去的故事。

  a、教师:太阳娃娃身上本来有许多漂亮的光芒,就像这个样子。教师出示范画(一),引导孩子欣赏画面,提问:太阳娃娃的头发、眼睛、脸以及光芒是什么样子的?

  后来他出来玩,看见一朵小花在呜呜呜地哭,太阳娃娃问:“你为什么要哭啊?”小花说:“我的花瓣掉光了,好难看啊,呜呜。”太阳娃娃想也没想,就脱下自己的花瓣衣服给了小花。

  b、太阳娃娃回家换了一件衣服,看,是这个样子的。教师出示范画(二),提问:谁来说说?太阳娃娃的头发、眼睛、脸以及光芒是什么样子的?

  后来他出来玩,看见大树妈妈无精打采地站在路边,太阳娃娃关心地问:“大树妈妈,你怎么啦?”大树妈妈说:“秋天,我的孩子都离开我去了远方,我一个人好孤单啊?”太阳娃娃想也没想,又脱下自己的树叶衣服给了大树妈妈。

  c、太阳娃娃又回家换了一件衣服,看,是这个样子的。教师出示范画(三),提问:谁来说说?太阳娃娃的头发、眼睛、脸以及光芒是什么样子的?

  就在刚才来幼儿园的路上,他遇见了太阳公公,太阳公公年纪大了,身上没有了光芒,生病了。于是,太阳娃娃就把自己的光芒全给了他。

  d、太阳娃娃的最后一件给了太阳公公,他再也没有衣服可以换了,他也就失去了笑脸。你们觉得太阳娃娃怎么样啊?我们小朋友怎样来帮助太阳娃娃呢?(运用故事激起了孩子关心太阳娃娃,为太阳娃娃设计光芒的愿望。)

  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表现太阳的光芒,说说:你想画什么样的光芒,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用点、线、和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现,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上画一画,贴一贴,帮助幼儿学习装饰的基本方法。

  3、交待绘画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美术教案优秀 篇7

  活动名称:蟹

  活动目标: 1.在说说、看看、玩玩中,体验各种动态蟹情趣,美术教案-蟹。

  2.感受国画的美,理解国画的表现手法,乐意表达表现 。

  活动准备:蟹趣图、录像带、不同材料的纸、毛笔、颜料、瓷砖、蟹壳、吸管、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像

  幼儿欣赏“蟹”的录像,回忆螃蟹的各种爬行动态。

  二、运用肢体语言表现

  幼儿自由的表现自己所看到蟹的不同动态,体会其中的情趣,幼儿教案《美术教案-蟹》。

  三、欣赏画家们的“蟹趣图”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画中的蟹,进一步理解作品的表现手法。

  思考

  1.画中的蟹没有画水,为什么能看出它们在游(爬行)?

  2.这幅画是用什么工具画的?

  3.他们是如何表现蟹的色彩的?

  四、表达表现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绘画(粘贴、瓷砖画、水墨画、蜡笔画)。

  美术教案-蟹

美术教案优秀 篇8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鲁教版小学美术第七册第一课,活动领域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是三年级色彩知识的加强课。其主要知识为色彩的冷暖,是加强学生对色彩的运用,与下册的色彩课共同围绕色彩知识带领学生进行探究,为以后色彩知识等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主要使学生从色彩的冷暖认识到掌握并运用色彩冷暖对比知识这一过程,是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一个难点。

  教材中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了色彩的冷暖,这种简洁的说明对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帮助。教材所提供的图片明确地指出了典型的冷暖色,帮助学生进一步分清了冷色与暖色。且提供了用生活中的景色、景物和冷暖色调对比图,让学生感受冷暖色调,以及可以用冷暖色调表现生活中的景色和景物,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绘画中用色的技能技巧,这也就体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 。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四年级学生,这个年级的孩子对颜色知识具有初步的了解,但对色彩的初步运用还有限,缺少运用色彩基本知识和规律去感知色彩现象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冷暖色调和运用冷或暖色调;

  2、能力目标:据个人喜好选择一个表现生活内容,培养学生的个性、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审美能力。

  3、发展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在绘画中体验色彩美、感受艺术美,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性的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学重点:认识冷暖色。

  教学难点:初步运用冷暖色。

  教学准备:

  学具——色彩冷暖涂色印样、水粉画颜料、笔、笔洗、调色盒。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策略:

  根据本课的特点,如果单凭教师空洞地去讲解、简单的操作演示,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调动不起学生的兴趣。为了便于调动学生的兴趣,我制作了课件,充分利用屏幕展示图片、作品等,通过对比,使学生直接感受到不同色彩、画面的冷暖感觉,并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讲解举例,比讲解更直观、更形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学习环境中掌握色彩的冷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始终围绕“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主线,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边感觉边动手操作,并联系生活中的一些冷暖事物让学生自己举例谈感觉谈体会,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发现冷暖色的规律,从色相环中找出暖色和冷色。这样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开阔他们的思维。

  教学程序及设计意图

  第一环节:情境设疑,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烈日炎炎的夏日,你和小伙伴们在球场上踢足球,此时,太阳就好像是火球一样的炙烤着你,而你已经在太阳下玩了很长的时间了,可是还没有玩够,你汗流浃背、口渴难耐,特别的想喝水……此时,老师注意观察学生进入情境的情况,适时播放冷和暖的色彩图,请看屏幕(课件1):老师问“现在有两间房子,请选择你要进去的房间并说明理由。”这时,一般情况下,学生会选冷色图的房间,理由是:已经很热了,不想再进入(以红色为主的)房间,这样的房间看起来更热,所以选择以蓝色为主的冷色房间,那样觉得会凉快一些。这时老师揭示本课课题:如果是我,我也会与大家一样的选择,因为色彩会给人冷暖的感觉,是色彩的一种属性。出示课题:这里老师把课题提前做成冷或暖色调的图片:色彩的冷暖。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设置再现学生曾经有过的经验,令学生很自然地知道和接受了色彩具有冷暖的属性。

  第二环节:引导认识,探究学习

  本课的重难点在这一环节中进行突破和解决。

  探究1:结合图片,感受色彩的冷暖(课件2)

  屏幕放映,观看冷暖不同色调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视觉感受。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色彩会给人冷或暖的感觉了,让我们来感受一下。

  (1)放映冷色调画面《雪山》,问: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学生观察后回答)---给人以冷的感觉。

  (2)放映暖色调的画面《日出》,问:这幅画面又给你什么感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3)屏幕同时显示这两幅画面,让学生再次去体会感觉。

  启发提问:这两幅画面为什么会给人以不同的感觉?(指名回答)

  师根据回答情况小结:那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色调——色彩总倾向。通过观察比较,我们体会到不同色调的画面给人的冷暖感觉是不一样的,就像刚才我们看到的涂成蓝色和涂成红色的屋子,两间屋子给人的感觉差别很大。可以让学生给这些不同的颜色起个名字,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冷色和暖色这两个词,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老师给予适当的提醒。那些让人感觉寒冷的颜色叫冷色。那些让人感觉温暖的颜色叫暖色。(板书:冷色 暖色)

  「设计意图」认识色彩的冷暖在大自然中处处可见,解除色彩知识的神秘感,拉近学生美术学习的心理距离,提高学习兴趣。

  探究2、放映色相环,体会色彩的冷与暖。

  让学生边观察边谈谈对不同颜色的感觉,从色相环中区别冷暖,老师根据学生所说进行板书。(课件3)

  (1)提问:仔细观察,在冷暖对比中最暖的.是什么色?(朱红色)最冷的是什么色?(蓝色)这两色是冷暖对比的中心轴。

  (2)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色彩冷暖的规律。

  提问:谁能从色轮中找出冷色和暖色?谁敢上台来试一试?

  请一名同学上台板演,将色相卡分成两部分摆放(冷、暖两个序列),并说出自己分的规律。

  其余学生从活动色轮中,找出冷色和暖色。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小结:偏红偏黄的色彩属于暖色,偏蓝偏绿的色彩属于冷色。因此在色环中红、橙、黄属于暖色,绿、紫、蓝属于冷色。(板书:冷色:蓝、绿、紫等;暖色:红、橙、黄等)

  (3)绘画中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教师显示色卡,并进行举例说明)

  如:黄和黄绿比?黄暖黄绿冷;黄绿与绿比?黄绿又显得暖,而绿则比黄绿冷。所以,色彩的冷暖决不是死记硬背才能记住的,就像我们三年级是学习的大与小是通过像话比较体现出来的一样,冷暖也需要相对比较去感觉。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色相环分出冷暖色,进一步将色彩冷暖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分析,为今后色彩的学习和运用打基础。

  探究3、赏析范画及大师作品,体会色彩冷与暖在画面中的运用。(课件4)

  同样的一幅画面,用不同的冷暖色调表现时,给人的感觉是全然不同的。冷与暖不同的色彩感觉在绘画中当然是很重要的问题。如课本中下边的图画,两幅图的冷暖色调是完全不同的,用冷色表现了寒冷的季节,用暖色表现了温暖的季节。(课件5)

  看课本,给学生时间进行观察、感受。

  看屏幕:荷兰画家梵·高的作品《夜间露天咖啡屋》:画家表现夜晚寒冷、宁静的天空,使用了那些颜色?——蓝、紫色,表现温暖的灯光使用了哪些颜色?——黄色。

  法国画家马蒂斯《红色的和谐》,让学生了解如何在画面中灵活的运用冷暖色。

  师:这幅作品是冷色调还是暖色调?——暖色调。

  老师出示问题,学生讨论:为什么在这幅暖色调的画面中出现了冷色?学生思考,老师小结:在暖色调的画面中加入少许的冷色使画面在统一中产生了变化,使画面更加生动更加协调,达到色彩平衡,但是加入冷色不能太多,依然要以暖色调为主。冷色调的反之。

  给学生时间进行观察、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赏析画家的作品,了解画家是怎样将冷色及暖色恰当地运用到画面中,同时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鉴赏能力。

  第三环节:联系生活,进一步体会色彩冷暖的在生活中的运用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不同季节服装的色彩,冬季,以暖色为主,如:红、橙、黑色等,夏季以冷色为主,如白、天蓝色等。

  师:所以,白色为冷色,黑色为暖色,并板书。

  2、家里,冬夏两季时,妈妈会换上以红橙和蓝白为典型色彩的桌布或床单。

  3、有些家庭,根据不同的季节变换房间内不同的色彩。

  4、中国人喜欢用红色表现热烈、喜庆的心情,像过年时贴的年画、燃放包裹成红色的鞭炮、结婚的红喜字……,用黑色表现庄严、肃穆的气氛等。

  「设计意图」美术与生活息息相关,将美术学习与生活相联系,既将学习带入到生活,又将生活融入到学习中。

  第四环节:学生作业。(课件6)

  作业要求:

  用冷色或暖色表现冬天或夏天,表现方法不限。

  作业前,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自己表现的内容和表现的方法,进行交流,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进行作业的完成。

  「设计意图」学生说一说自己想要表现什么内容,这一步老师的引导非很重要,这关系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在这一环节中,安排尽可能多的同学说自己的想法:一本教育书籍中说过一句话:只有说才能有想。)

  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提示学生调色时笔要洗干净,涂色要均匀,使用剪刀的同学注意安全及卫生。

  第五环节:讲评学生作业,课堂小结:

  将学生作业评出涂色较匀、颜色搭配较好的作业,给予表扬鼓励。并指出作业中存在的不足,视情况老师动手示范修改1—2件作业。

  第六环节:课后拓展:

  老师给大家出一个选择题:有一家医院要内部装修,你认为房间里应该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呢?为什么?

  如:暖色调,可以让病人感到温暖,像回到家一样;冷色调,给人一种很安静的环境,适合养病。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但不管是冷色还是暖色,都不能太深,淡淡的就很好是吗?

  「设计意图」跟学生一起探讨生活中冷暖色的运用,告诉学生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冷色和暖色,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思考,我们就能成为生活的主人,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让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 :

  7、色彩的冷与暖

  冷色:绿、蓝、紫、白等

  暖色:红、橙、黄、黑等

美术教案优秀 篇9

  活动目标:

  1、学习利用剪贴、绘画、捏泥等方法表现螃蟹的主要特征。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乐于动手操作的兴趣。

  重点难点:

  利用多种方法表现螃蟹的主要特征和乐于动手操作的兴趣,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幼儿的细心和耐心。

  活动准备:

  1、鲜活的螃蟹数只。

  2、课件:各种不同的螃蟹。

  3、操作材料:油画棒、各色彩纸、彩泥、绘画用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谈话引起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小客人,瞧他是谁?

  配班老师戴上螃蟹头饰:嘿嘿,我是螃蟹爸爸,瞧我长得多神气,今天我把我的孩子们也带来了,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我们长得什么样子

  二、幼儿观察,寻找特征。

  1、观看课件各种各样的螃蟹,幼儿说一说、议一议螃蟹的外形特征。

  2、每小组一只玻璃缸内有几只螃蟹,幼儿围着玻璃缸观察。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说出:螃蟹有一个圆形的身体,八条长腿,两个大钳子等。

  3、学一学螃蟹爬行的样子。

  师:小朋友知道螃蟹的样子了,你们知道螃蟹是怎样走路的吗?

  师手拿一只螃蟹在课桌上行走。引导幼儿说出螃蟹是横着爬的。

  师带领幼儿一起模仿螃蟹走路的样子,个别幼儿再次表演。

  三、示范指导,幼儿操作

  1、出示螃蟹的三种操作方法作品:绘画剪贴泥工

  师:这是照相馆里的叔叔给螃蟹们拍下的照片,你们想不想也来帮螃蟹照张相?

  2、示范剪贴和泥工的螃蟹要点。

  3、幼儿自选绘画制作螃蟹的方法,师进行相应的指导,重点指导剪贴组的幼儿。

  幼儿操作时,提醒幼儿要将螃蟹的主要特征表现出来,同时注意画面的整洁。

  四、讲评作品并展览,活动结束

  1、三种操作方法的作品各选一份分别进行讲评。

  2、其余幼儿作品放在桌上,师带领幼儿有秩序地进行相互欣赏。

  3、小结:今天小朋友们给螃蟹照的相真漂亮,我们一起学螃蟹跳舞吧。

  4、听音乐《螃蟹歌》走出活动室。

美术教案优秀 篇10

  课时设计: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爬升玩具的制作方法。

  2、进行爬升玩具的创作和设计。

  3、感受爬升玩具的创作、设计、制作的乐趣,提高学生选择材料、色彩进行创作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感受、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感受爬升玩具的创作、设计、制作的乐趣。提高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爬升玩具的创作、设计。

  教学难点:

  作品的新颖,制作的精美、实用。

  学具准备:

  废旧物品:废旧小纸盒、挂历、易拉罐、小瓶子、化妆品瓶子、废旧光盘、剪刀、双面胶、色卡纸等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展示:

  二、检测并导入新课:

  出示会爬的玩具,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导出课题。

  三、讲解新课:

  1、总结学生发言,引导学生思考

  小玩具为什么会爬呢,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让小玩具爬起来么? 仔细观察,四人小组讨论。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回答

  2、示范说明集中会爬的玩具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3、欣赏其他学生作品,开拓学生的.思维。

  四、检测

  1、拿出材料,开动脑筋,做出一个和其他人不一样的会爬的玩具。

  2、四人小组里的小朋友要比一比谁的玩具爬的最好,最长。比一比谁的作品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

  3、今天我们初步学习制作会爬的玩具,而且我们把一些废品装饰后变成了一个个有趣的玩具,生活中还有许多的“废品”有待我们发现进行装饰,充分利用成为有用的物品。

  五、拓展提升

  生活中还有许多的废旧物品可以做成美观的艺术品和玩具,同学们,注意观察吧?发现了就告诉家长、同学和老师,并且动手试一试吧!

  板书设计:

  爬升玩具

  作业要求:

  1、创新

  2、美观、实用

  课后反思:本课教学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通过本课教学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将学到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应用在同的设计制作之中,达到提高审美素养、培养设计能力与创造能力的目的。启发学生巧妙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制作,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可再利用的废旧物品,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习惯。

美术教案优秀 篇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基本了解参观券的一般知识、特征,并掌握有关设计知识。

  2.发展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艺术创新能力,扩展审美情趣。

  教学设计

  关于券面的尺寸大小、构成的形式、内容等应该有所规定。有的必须严格,如券面总体尺寸——长宽各多少,其中存根留多少,副券占多少,或者只要求设计正券券面,其余略去。至于构图形式是横是竖,选取什么图饰内容和表现手法等,则可宽泛、灵活一些。再

  则,对文字内容,也必须作出明确规定,如名称、票价等。要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掌握有关基本常识,必须提出适当的`要求进行制约,使他们的思维能自由地,但又有目的地运行。要多鼓励学生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去完成作业。

  教材分析:

  本课编排了数枚参观券供欣赏、借鉴。从中我们不难了解设计参观券的基本形式和内容。首要的是名称,如“故宫博物院”、“武陵源游览券”……以及与其相应的图饰,图饰往往占居券面的绝大部分面积;其次是票价和有关注明等。总体形式是以图为主,以文为辅。券有正反两面,以正面为主,有的在反面印有导游图,或印有关要求乃至广告等。为了方便各种类型的参观者,有些券面还附加了英文或其他文字。

  教具准备:

  参观券(实物)数枚,启示设计思维的图片若干

  学具准备:

  作业用纸,直尺,铅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出示一张参观券说:大家都知道老师手上拿的是一张参观券。参观券是参观展览或参观名胜古迹时,用来表示已付参观费的凭证和留作纪念的纸片。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设计参观券。

  板书课题:设计参观券

  (二)传授新知。

  1.参观券的设计形式。

  请同学们把书翻开,书中为我们介绍了两种设计形式,是哪两种?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并板书:设计形式:(1)摄影;(2)绘画。

  2.参观券的构成。

  参观券主要是以图为主,再配上必要的文字而构成。

  (板书:构成: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图是指参观券的图案纹样,其内容一般是供参观的内容或景点,具有纪念意义。(板书:纹样:内容,景点)

  文字主要由地点、名称、票价等组成,(板书:文字:地点,名称,票价)字体可采用美术字、行书、隶书、篆书等。

  (三)学生作业。

  提出作业要求:选择本地区的一处名胜古迹,设计一张参观券。

  出示几张范画粘于黑板,供学生设计时。

  教师巡回指导,对设计得较好的同学及时提出表扬并展示其作业。

  (四)展示优秀作业,全课。

  板书设计:

  设计参观券

  设计形式:(1)摄影;(2)绘画

  构成: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纹样:内容,景点

  文字:地点,名称,票价

美术教案优秀 篇12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草编玩具的形成。

  2、学习草编的基本方法,尝试完成一个好玩的蚂蚱。3、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与包容,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涵养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欣赏草编艺术,学习草编方法。

  2、教学难点:草编蚂蚱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编结,作为人类最古老的技艺之一,在中国民间流传了几千年。

  板书课题

  “21、草编玩具”

  二、讲授新课

  1、草编知识

  扎根于民间编结技艺基础之上,以飞禽走兽和花草鱼虫为题材的各色编结玩具无不体现着当地百姓淳朴的性格和自娱自乐的审美情趣。山东是草编的主要产地之一,在农闲时,民间工匠和村民因地制宜、因材施艺,充分利用蒲草、苇草、麦秸、玉米皮等柔韧的草本植物特性,运用结、辩、串、盘、扎等技法,编结出形态生动,惹人喜爱的玩具。

  2、草编作品欣赏:

  羊(麦秸)

  这是用麦秸编扎而成的山羊。形态简练,在似与不似之间传达出独特的1.大人买来玩具送给小孩玩耍,寄托着良好的祝愿,希望能给孩子带来吉祥。海螺(麦草)山东莱芜

  在当地民间,海螺被称为“八宝”之一,表示吉祥,象征好运。

  青蛙(竹叶)

  老虎(蒲草)

  粽子(麦草)山东莱芜

  3、思考与讨论:

  ⑴生活中还可以用哪些材料做编结玩具?

  ⑵课本中的草编作品使用了哪些基本的编结技法?

  ⑶在仿制一个草编玩具的.基础上还能在原有的形象上做哪些变化,使其更具有趣味?

  3、教师演示蚂蚱的制作方法:

  工具材料:针、线、剪刀、蒲草(或用韧性较强的牛皮纸条、塑料包扎带等)。⑴披草。取一条蒲草,从从叶稍6厘米左右处至根部一分为三;中间一股较细,两边两股宽度均等,比中间一股要宽些。

  ⑵折。将中间一股折向蒲草底部,用来缠绕蚂蚱的头和胸部。

  ⑶缠绕。两侧两股对称交替缠绕三四个扣,并拉紧。

  ⑷穿编。将两边两股分别从前面边缘披出三根细条,作为两条触须和四条细腿。⑸修饰。将中间一股穿过腹部,留作提绳。把多余的部分修剪,并用红线在蚂蚱的头部两侧缝制两个眼睛。一个草编蚂蚱便或灵活现的呈现出来了。

  三、艺术实践

  尝试用披、折,结,穿编缠绕等方法,将蒲草做成一个好玩的蚂蚱。

  四、评一评

  草编玩具的基本方法有。谁制作的草编玩具更精美?

  四、小结

  生活中普通的材料经过人们的巧手精心编制都能成为一个个让人爱不释手的艺术品,愿同学们细心观察,认真对待每一件事物,相信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精彩,富有情趣。

  板书设计:21、草编玩具

  披折结穿编缠绕

  教后反思:本节课同学们知道了草编玩具制作的基本方法,并能制作简单的草编的玩具。

美术教案优秀 篇13

  教学目标 :

  1、掌握包书皮的一般方法;

  2、为自己的书皮设计美观适用的图案;

  3、体验用美术手段美化生活的乐趣。

  课前准备

  报纸、素描纸、水彩笔

  教 学 流 程

  1、提问:“如书本对我们来说有哪些意义?为什么要给书包上皮”。

  2、编个“课本的遭遇”故事,讲一讲新课本在不同的同学手里会有什么样的不同遭遇,或编一个“穿新衣的课本”的故事,说一说,课本穿上“新衣”后的心情。

  3、学习包书皮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读图学习)。请学生给大家做介绍。

  4、引导学生合理选材,并说说为什么这样选。

  5、设计上实用美观的图案,什么类别的课本穿上怎样的外衣最适合,这一问题来引导学生的设计与制作。

  6、给数学书包的书皮上应该装饰设计些什么?怎样设计才会又符合数学书的特点,有新颖美观?

  7、互相展示欣赏。提问:假如你是书本,现在穿上了新衣服,你是什么样的心情?

美术教案优秀 篇14

  活动背景:

  阳光灿烂的午后,和正上大班的小侄女一起吃柚子。调皮的小侄女捡起那半个剥得比较完整的柚子皮倒扣在自己头上,对我嚷嚷:“姑姑,你看我的帽子!”的确,真是一顶很形象的帽子。不一会,很爱动手做东西的她开始折腾柚子皮,在铅笔、剪刀等工具的轮番折腾下,柚子皮上留下了一个个或大或小的洞洞,阳光透过小洞,心里瞬时燃起丝丝暖意,原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竟然会带来如此美妙的体验。将这份美好的感觉和快乐的体验传递给孩子,正符合《纲要》中艺术领域“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玩具、工艺装饰品,体验创造的乐趣”的教育要求,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丰富多彩的审美情感将从多方位、多元化的感知空间中去获得,以此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提高孩子们的审美素质。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点戳、刀刻的方法进行柚子皮装饰,感受图案的对称美。

  2、能大胆创作,体验成功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人手半个柚子皮,勾线笔、牙签、塑料刀。

  2、蜡烛、打火机、细铅丝、小棒。

  活动过程:

  一、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活动。

  师:夜晚,厨房的角落里静静地躺着半个柚子皮,调皮的小老鼠米尼出洞的时候不小心钻了进去。里面好黑呀,米尼害怕极了,他着急地用尖尖的牙齿在厚厚的柚子皮上咬了圆圆的一大口,呀,一束圆圆的光马上从柚子皮外面射了进来,米尼一下子乐了起来,它又调皮地跑到圆的对面“啊呜”一口,一束圆圆的光又从那边的圆洞里射了进来。就这样米尼这边咬一口,对面咬一口,一会儿,黑黑的柚子皮里亮起了各种美丽的图案。米尼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好神奇的柚子灯哦,好漂亮的柚子灯哦!”

  二、柚子灯的设计制作。

  1、出示范例,引导观察。

  1)师:米尼好开心哦,你们开心吗?想不想来看看米尼的柚子灯呀?

  2)你发现了什么?米尼咬出了哪些图案?这些图案有什么规律?(对称)

  x如果你是米尼你还能变出哪些其他漂亮的图案呢?我们一起来试试,这边一个,对面一个。

  2、讲解制作要求。

  1)你们想跟米尼一样来做一盏漂亮的柚子灯吗?可是我们没有尖尖的牙齿怎么办呢?老师为你们提供了勾线笔、尖尖的牙签和小刀,让他们和你合作。

  x图案

  师:先用勾线笔在柚子皮上画出对称的、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这些图案要画大一些,而且图案跟图案之间还要空出一些地方哦。

  x挖孔

  师:现在我们就请牙签和小刀来帮忙。直直地地方我们用小刀戳进去后慢慢划开,弯弯地地方我们就用牙签戳小孔,一个紧挨一个地戳,一定要戳穿柚子皮,这样就能挖下整个图案。

  三、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1、师:是不是都想亲自动手来做柚子灯了?不过在动手之前我们还需再明确一些事情:

  1)幼儿图案要尽量大一点,要画中间一点;

  2)每个小朋友设计的图形尽量不同,这样做出来的柚子灯才会更加漂亮;

  3)牙签要用力戳下去,注意安全;

  4)挖下来的柚子皮不能乱扔,放在一个空的箩筐里;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提醒幼儿将图案设计得大一点,注意对称及间隔距离。

  四、欣赏、评价

  1、师:我们的柚子灯做好了,你们想看看它有了灯光是什么样的吗?

  请幼儿小心地把作品罩到点燃的蜡烛上。

  2、看到这么多点燃的柚子灯,开心吗?你最喜欢哪一盏?为什么?

  五、活动延伸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是有灯光的柚子灯,那没了灯光会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把蜡烛吹灭了吧!

  师:(出示挑起的柚子灯)大家都知道今年5月12日我们国家的四川发生了特大地震,在地震中很多人都遇难了,也有许多人在为他们许愿祝福,小老鼠米尼做了这样一盏手提柚子灯,也想赶去参加祁愿活动,我们大家也一起去参加吧!

美术教案优秀 篇1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条表现植物特征及其前后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线条造型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保护植物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条表现植物的方法。难点:如何运用线条表现植物的前后关系和不同姿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欣赏视频《吃怪味的植物》(播放视频),思考:它们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这些植物给你什么感觉?

  (1)你们喜欢这些植物吗?生:喜欢

  (2)你知道它们各叫什么名字?绿萝、龟背竹、芦荟、吊兰(名字)

  有什么作用吗?有愉悦心情、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使用、药用等作用。(作用)

  (3)你觉得这些植物给你什么感觉?尤其是美好的感觉一定要说一说。—清晰、叶子的姿态自然、形态各异

  自然界各种各样的植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色彩。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为这些植物画张画,歌颂这美丽的使者吧。(板书课题:《植物写生》)

  (二)探究式学习活动

  1、观察老师带去的植物。

  打开书本第二页,结合书中的图片,和老师手中的植物,你观察到植物的叶子(花)有什么不同?生:画中的叶子线条更概括。

  2、欣赏画家笔下的植物。

  欣赏赖少其的中国画〈君子兰〉,谁来说说画家是如何使用丰富的线条的?如疏密、长短、曲直、穿插等变化,3、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教材上的几幅学生作业。

  (1)教材上的学生作业哪部分画得好?生:云南风景中,注重了线条的疏密;巴西铁树注意线条的前后遮挡。

  (2)这些孩子的画对你有什么启发呢?表现形式可以是刮画、国画、线描、等等。画的时候注意线条的前后穿插。疏密的结合

  4.布置作业,教师辅导。

  请同学们对两盆植物用线描的方法进行写生,作业要求:画面布局饱满。植物特征的表现。线的疏密、虚实变化。

  我们的百花园已经建成了,请同学们带着你的作品来这里参展。同学之间相互介绍、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其他同学观察思考。

  5、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三)课后拓展

  展示几幅用其他方法(水墨、水彩、简笔画、剪纸等)表现植物的学生作业,引导学生回家可以进一步写生。

美术教案优秀 篇16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布贴画的制作方法和步骤,从而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布贴画的设计和制作方法、步骤

  难点:人物形象的设计和布料色彩、纹理的搭配

  教学准备:

  范品、硬纸、各种碎布料、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课题

  1:出示范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布贴画的特点

  2::布贴画利用布料的纹路及松散的线头,使画面具有了“线”的造型和相对灵活的表现力,同时,它是装饰画的一种,在日常生活中有独特的美化作用。

  3: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讲解布贴画的制作方法

  (1)设计人物形态,抓住人物外形、神态进行概括、夸张变化,在底纸上画出轮廓,要求美观大方、大小适当。

  (2)选择布料,请一位同学上台选布料,教师稍作后提出要求,布料的色彩、质感要协调

  (3)拼摆、剪贴成形

  将选好的布料根据图样剪出形状,并摆一摆,然后粘贴完成,注意要粘贴牢固,画面要整洁、精致。

  2:学生欣赏教材中的范作,并说己喜欢其中的哪一幅,为什么?

  3:教师针对学生讨论意见,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学生作业

  要求:将花布、色布的边角料,大胆设计,剪贴成一幅以人物为主的图画

  四:作业讲评,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