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

2023-08-25

冀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看看、画画中认识田字格及各部分。

  2、在游戏、竞赛中进一步主动地认识、巩固田字格各部分。

  3、使学生意识到“写字”的乐趣,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每位学生收到老师送的一件礼物——一本“田字格”本子。估计许多学生已认识“田”字,会欢乐的叫着“田”,到时老师可以直接告诉他们“这本本子就叫田字格。打开本子看看,哪位小朋友知道为什么这本本子叫田字格?”这样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了田字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不少学生早已认识“田字格”,以此为切入点,除了能引导他们主动去认识新知外,还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教学新知。

  画一画横竖中线、圈一圈上(下)左(右)半格、涂一涂左上(下)格、右上(下)格,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动手、动脑、动口,不知不觉中认识田字格各部分。

  [画画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感兴趣的事,把它引入新知教学中,把枯燥的理论知识以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巩固新知。

  这一环节教师设计了“你画我说”的游戏。学生自由找合作伙伴,一生在田字格上画、圈、涂,另一生说出相应的名称,说对一个,奖励小星星,游戏结束后全班交流,让同学们体验成功的欢乐。

  四、尝试练习。

  教师在田字格中慢慢书写“上、下、天、地”,学生边看边想每一笔画的位置。等教师写好后,开展擂台赛,即学生自选对手,选其中任一字由对方评说每一笔的位置。说对了奖励一颗星。

  [刚上学的孩子容易出现学习疲劳,游戏和擂台赛的形式有助于他们消除疲劳,积极的、不知不觉地巩固新知,并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增强学习的兴趣。]

  五、正确的坐姿是怎样的?

  请学生演示,教师一边帮助纠正一边讲解:身体坐正,两腿自然平放,头和上身稍向前倾,胸部离桌子一拳,两臂平放在桌面。右手执笔写字,左手按纸,纸要放正。(要给孩子配备高矮合适的桌椅。当孩子要写字时,首先提醒他注意姿势,然后再帮助他纠正错误姿势。只要持之以恒,孩子一定能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六、会正确握笔书写吗?

  教师讲解,学生操作:笔杆放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三个指梢之间,食指在前,拇指在左后,中指在右下,食指应较拇指低些,手指尖应距笔尖约3厘米。笔杆与作业本保持六十度的倾斜,掌心虚圆,指关节略弯曲。

  七、姿势竞赛

  1、每人写自己的姓名,注意自己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给姿势正确的学生发小星星。

冀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继续教给学生巧妙的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2、 指导学生利用偏旁组字的方法,认识很多字。

  3、 让学生学会,我校小小研究生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积累归纳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放课件

  “小朋友们,我是你们的好朋友,你们认识我吗?我叫什么名字?

  学生齐说:“少”(卡通人物形象出现)见到你们真高兴!

  今天我想给大家变一个魔术,你们想看吗?

  二、偏旁组字、妙趣横生

  1、“卡通少”学着魔术师的样子,拿过一张带口字的卡片,我把它放在左边,“变”出现另一个卡通字“吵”这下你们叫我什么名字?(学生读准后,组词,并同组研究记忆的方法)

  2、依次出现卡片“女”变成“妙”

  出现卡片“ ”变成“沙”

  出现卡片“ ”变成“抄”

  出现卡片“ ”变成“钞”

  出现卡片“ ”变成“纱”

  出现卡片“禾 ”变成“秒”

  出现卡片“ 火”变成“炒”

  3、“卡通少”神气地说“我的魔术精彩吗?你们学会了吗?你们也变一变,让我开开眼。

  4、小组为单位,用偏旁组字。(先小组交流,在全班交流)

  三、看谁写的最漂亮

  1、师:同学们,刚才认识了许多字,下面我们进行写字比赛,看谁写的最漂亮。

  2、师板书:“半”、“变”、“书”、“专”

  学生先观察,然后交流讨论这四个字的特点、间架结构、占格位置、最后仿写,交流评价。

  四、我的采蜜集

  1、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本本精美的小册子,也是我校高年级哥哥、姐姐们的采蜜集,每人发给你们一本,欣赏学习,然后小组交流,总结出制作这些资料卡的方法。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己观察、合作探究,总结方法,感受写字的乐趣。

  2、课件出示“风铃草”的资料

  师根据刚才学生总结的方法,指导从以下几个方面制作

  名称:--------

  样子:--------

  生长在:---------

  喜欢吃:---------

  图片

  以小组为单位,介绍本组熟知的资料,合作探究,制作好资料卡,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比赛。

  鼓励学生,课下积累,制作小小研究生。

  五、读读背背

  1、师:出示课件,江南的风景,并根据学生旅游,谈江南江水的美。

  2、学生自由读,整体感知。

  3、小组交流,合作探究解决不懂得问题。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点播拓展,使学生深刻理解诗的意境及情感。同时,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充分投入到诗文的情境之中)。

  4、尝试背一背,小组检查背诵,指名背诵。

  六、我的小笔头

  1、出示图片,张明是个懂事的孩子,他出去玩,怕妈妈着急,留了个“留言条”同学们读一读它是怎样写的?

  2、学生自由读。

  3、你们想不想也做个懂事的好孩子?那就学学怎样写“留言条”吧!

  4、小组讨论写的方法。

  称呼:--------

  什么事情?-------

  留言人姓名:------

  留言日期:---------

  格式:-------

  5、每人写一个“留言条”

  6、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加入学生自评。

  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交给学生,从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冀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水的变化及与人类的关系。

  信息资料

  1、生字词语卡片、故事录音、反映水的变化的录像片或课件。

  2、师生收集水与人类关系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故事导入:同学们,今天我想把一个调皮可爱的小朋友介绍给你们,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们呀?(播放录音故事)

  (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了解了课文大意。)

  2、谜语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条谜语,看看你能猜到谜底吗?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板题)

  自读

  1、给学生充分地时间自由读课文。同时用笔标出生字、词语和不懂的地方。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评议读书情况。强调标出的生字、词语,注意难点的字音。如:躁、灾是平舌音;稼是第四声,在庄稼一词中,读轻声等。

  3、读书交流,鼓励质疑。说说读完课文你了解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对问题进行梳理、归纳、解答。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读书质疑的良好习惯。教师有效地收集学生读文后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与走向。)

  识字

  1、利用生字卡片,出示我会认中的11个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指认,交流识字的方法。

  2、请同学来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生字和词语。(参见我会读)。

  3、分组开火车读字词比赛,评出优秀小组,读得不准的,请组内的同学帮助纠正。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冲、晒、池、浮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的特点,以及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

  2、教师范写。边写边强调重点。如:晒的第九笔是竖弯,不是竖弯钩;以及两点水和三点水在写法上的异同。

  3、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写。教师巡视,师生共同评议。

  谈话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已经学到了什么或会干什么,接下来你们想做些什么呀?(学生自己说想干什么,学生可能说出以下的活动意向。)

  1、用学会的词语说说话,给生字找朋友。

  2、和伙伴一起合作读课文,读最喜欢的段落。

  3、一边表演动作,一边朗读。小组合作。等等其他方法也可以。

  (要学生读文识字以后,充分尊重学生意愿,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进行扎实有效地学习。)

  汇报

  学生根据自主的学习活动,汇报学习成果,交流学习感受。

  第二课时

  导入

  1、用自己喜欢的记生字词。听写生字词,然后说出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巩固识字。同桌检查写字情况。

  2、指读课文,师生评议。

  启思

  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水是会不断变化的。那么水是怎样变化的?水除了变化以外,还有什么特点呀?你能不能想个好办法,把这些问题弄懂呢?

  2、学生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交流方法。(学生可能会提出小组读书,边读边记、画表格填写、故事表演、绘画表现等方法。)

  (这样的设计应该建立在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问启思,讨论探究阅读理解的方法,充分发挥了阅读主体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的特点可能会找出一些方法,但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注意方法的可行性,以帮助学生进行科学有效地学习。)

  探究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学习方法,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要及时关注各组学习情况,因材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正确地运用自主选择的阅读方法,以确保学习质量。

  展示

  1、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小组学习),汇报学习情况。注意引导学生弄清以下的问题。

  (1)水的不同状态及变化过程。

  (2)水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样子。(第3自然节)

  (3)水在人类生活中的利弊。

  2、教师可利用课件或录像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认识和理解。组织评价各组的学习情况,特别注重对学生合作情况,创新方法及学习态度的评价。

  (充分相信学习,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自主学习。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的作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合作学习及主动探究的意识。)

  谈话

  你还知道哪些水的作用与危害?

  演读

  1、引导学生结合对文中重点语句的体会和理解,练习感情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如:用突出重音的方法读出落、打、飘;用愉快、轻柔的语气读出白云与红霞的美丽、可爱;用沉闷的语气读出云的沉甸甸;用轻而慢的语调读出水的平静、温和;用稍强的语气读出水汹涌澎湃等。

  2、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水的变化及水的不同性格。

  3、组织学生分别戴上水、汽、云、雨、雹子、雪的头饰,表演课文内容。适当加上运用和表情。

  (从读到说最后到演,科学地遵循了儿童思维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像,利用了儿童善于表现自我的特点。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培养了创新的胆识和表演能力。)

  谜语两则

  1、好吃没滋味,脏了不能洗,掉在地面上,再也拿不起。(水)

  2、太阳一晒我就变,火上一烧我也变。向上缭绕像青烟,遇冷结成小水点。(水)

冀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小学教科版第四册快乐读书屋三的一则寓言课文。讲的是从前有一个人种葫芦,不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没有收到葫芦的故事。课题是种葫芦人说的话,这句话正是他的错误所在,也是没有收到葫芦的原因。

  设计意图:

  1、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的课堂,学生饱满的情绪是进行自主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讲,更要通过多种自然活泼的形式,不断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小培养他们热爱语文的情感。本课我试图通过指导观看色彩鲜艳的图画(包括课文插图,多媒体动画等)、进行分角色朗读、使学生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把有趣的东西学得更有趣。

  2、加强读书实践。语文学习的过程不在于接受系统的语文知识,而在于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课的教学形式“以读为主,读读议议”,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是学习的读书交流活动。教师则是一名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让读书活动在有序、有质中推进。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通过故事,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学习较为深入地看问题。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教学重、难点: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学习较为深入地看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老师真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来上这堂语文课。为了表示老师对同学们的喜爱之情,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1、(教师画无叶的茄子)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画,这是什么?这棵茄子跟我们在生活中见过的茄子有什么不同?生活中存在不长叶子就能长出果实的现象吗?

  师:我们都知道叶子长不好是不能够长出好的果实的,这是植物生长的规律。可是古时候有一个人却不懂生长规律,为此他还犯了错误呢。想知道这个人犯了什么错误吗?学习了《我要的是葫芦》你就知道了。

  一、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

  用序号在文中标出共有几节

  对预习画出的生字多读几次

  2、观看课件“欣赏”部分。(欣赏课件是有课文内容的画面和朗读)要求听清字音,注意画面上人物说话时的语气、语态。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如边读边做动作与伙伴轮读)注意读出感情。看课件“情境朗读”部分,边看边读。(“情境朗读”课件是有课文内容的画面及无声字幕)

  (同学们读得真不错,可千万别忘了边读边思考,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4、检查识字情况。(开火车)

  二、精读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

  (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下面我们就来逐段分析课文,看看种葫芦的人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吧)

  2、指名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1)一开始这棵葫芦长得怎么样?从哪可以看出来?

  (2)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喜欢吗?种葫芦的人喜欢吗?从哪可以看出来?

  3、这么讨人喜欢的小葫芦,真可爱。你能读出小葫芦的可爱吗?

  (朗读指导)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后来怎么样了?

  (2)看着小葫芦都落了你有什么想法?

  (3)小葫芦落了,你的心情怎样?这段该怎么读?(指名读文)

  5、

  (1)那么小葫芦为什么会都落了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轻声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2)课件展示“重点段落”

  观察第一幅图:种葫芦的人看见叶子上有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并且自言自语的画面。(课件:带文字,不带声音)

  问:课件中的人说了什么?表情该是什么样?(期待)

  指名表演种葫芦的人这段的内容。

  (3)观察种葫芦的人与邻居对话的画面

  问:邻居说了些什么?种葫芦的人说了些什么?他们各自的表情如何?

  (邻居着急,种葫芦的人惊讶,不解)

  (4)课件展示“重点句子”部分,(课件如下)

  读下面的句子,体验句子的语气。

  A、“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B、“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5)(邻居看见蚜虫很着急,劝种葫芦的人治,可他却认为有几个虫子不可害怕,根本不用治,对于邻居的话感到惊讶不解。你能表现出他们各自的神情吗?)

  指明分角色表演邻居和种葫芦的人的对话

  种葫芦的人没有听邻居的劝告,他不治叶子上的蚜虫,最后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到底叶子与小葫芦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叶子上生了蚜虫小葫芦就会落呢?请看课件,课件展示叶子和葫芦的关系。叶子被蚜虫咬后,葫芦果没有养料时的哭述)

  (6)课件展示板书内容详写

  (7)原来叶子和葫芦的关系如此紧密,可种葫芦的人却不知道,现在我们回想一下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了呢?小组讨论

  ①种葫芦的人看到葫芦都落了他的心情会怎样?会说些什么?请用“种葫芦的人可能会……地说……的句式想象说一句话

  ②续讲故事: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

  小结:种葫芦的人因为不懂生长规律,没有认清叶子和葫芦的关系,又不听别人的劝告,而白忙了一场,一无所获。老师希望同学们听了他的故事,以后在处理事物时,能正确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全面地看待问题,并且乐于接受别人的正确建议,这样你们一定不会犯种葫芦的人的错误了,能记住吗?

冀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5

  【学习内容】

  教材:综合性学习

  【学习目标】

  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展示读书成果。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读书,尤其是那些名著,就是和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先贤智者相交!这些先贤智者著书或是为了寻求别人理解,或是为了探寻人生的途径与处世的真理。不论他们的箴言沟通于你的人生经验,他们聪慧的感受触发你的悟性,还是他们天才的思想把你蒙昧混沌的头颅透彻照亮——你的脑袋仿佛忽然变成一只通电发亮的灯——他们不是你最宝贵的精神朋友吗?”原来读书可以让我们享受和吸取人类文化的成果,让我们的心灵世界变得广阔,变得丰富多彩,同学们,少年正是读书时,让我们共同享受读书的乐趣!

  活动一:填写读书问卷

  你的阅读状况怎样呢?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准确作答,填写课本“少年正是读书时”资料二(个人阅读状况调查问卷)。

  活动二:名家读书轶事

  1.请阅读图书“人生之点”之“书伴我行”板块,找出其中一例讲述作者的读书经历。

  答案示例:图书:

  叶文玲《我的“长生果”》:读书读得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

  胡玥《读书的经历》:偷着看书的美妙。

  冯骥才《无书的日子》:把读书认定是充实和提升自己的真正伙伴。

  李丹崖《一窗明月半床书》:没有功利性,心无杂念的读书。

  尤今《寻找书籍的味道》:书籍是精神“永远的伊甸园”,既是小孩的棉花糖,也是成人的花生糖;花生糖硬而适口,都能给生命的味蕾带来怡人的香味。

  2.除图书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名家勤于读书,乐于读书的故事吗?

  答案示例:

  白居易:口舌生疮,手肘成胝。

  王安石:囚首丧面而谈读书。

  3.古人曾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图书“书伴我行”,许多作者为我们讲述了他们自己读书与写作的联系,并从中悟得一点道理,你能找出来吗?

  答案示例:

  叶文玲《我的“长生果”》:作文,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要写的真情实感;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冯骥才《无书的日子》:读书是欣赏别人,写书是挖掘自己;读书是接受别人的沐浴,写作是一种自我净化。

  活动三:践行读书计划

  1.了解名家读书轶事,让我们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启示。你有没有想要改变自己之前的读书方法,请设计一张读书卡片,制定自己今后的读书计划。

  活动四:积累读书名言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

  ——高尔基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颜真卿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陆九渊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韩愈

冀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含义。

  2、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3、欣赏情意丰富的古诗,能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流程:

  一、回忆导入,明确主题

  1、同学们,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关于“秋天”,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课文,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相关片断)

  2、总结自己对秋天的经验。

  按句式说话:“在我的印象中,秋天。”

  3、在古代大诗人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2、读准、读通诗句。思考讨论:诗中写出哪些景物?

  3、通读全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三、赏析诗句,把握诗蕴

  1、夏日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当学生说不清时,可引导背诵已学课文《荷花》片断,板画“荷叶”理解“擎雨盖。)到了秋末,荷花又变成什么样了?(出示“荷尽”图,理解“尽”。)

  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时与夏日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出示“菊残”图,理解“傲霜枝”)

  3、比较两图,读前两行诗。你体会到了什么?

  4、“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的精神,令诗人对秋天平添了一分敬畏,而秋天的果实更以她沉甸甸的收获,令诗人对秋天偏爱有加。

  (出示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读诗句,想想秋天除了“橙”和“橘”,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

  (学生说不出时,可引导背诵《秋游景山》片断“这里的果树果实累累。……”)

  再读诗句,说说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四、诵读全诗,体味诗情

  1、学生自由吟诵,配乐朗读、背诵。

  2、讨论:诗人赠给朋友刘景文的是什么?除了这首诗,还有什么?

  3、阅读现代文《秋天的窗口》。

  4、补充句段,或写一段话。

  没有春花的明艳,没有夏日的葱郁,但是秋天有,有,有,秋天是美丽的。

  虽然秋风萧瑟,秋叶飘零,但是秋天也有美好的一面,x、,秋天是美好的。

  五、抄写古诗。

  

  六、课外延伸。

  

冀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练习用已经说话。

  3、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虚心好学,不断进取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体会小鹰学飞过程中不同的心情。

  2、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课文,丰富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3、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虚心好学,不断进取。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学生预习

  课前让学生让把课文读通顺,知道文章的大致内容。

  给各自然段标上小节号,画出生字词。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流程

  一、直观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好朋友,看看它是谁?

  (播放雄鹰高飞的录像,激发起孩子们对鹰的喜爱之情。)

  2、小朋友,认识它吗?对,它就是飞行能手鹰。我们来写写这个字。(范写鹰字)这是我们本课要求认识的第一个生字,谁来读一读?

  3、刚出生的小鹰是不会飞的,它是怎样成为飞行能手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小鹰学飞》,请小朋友认真看老师书写课题。(写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同桌检查预习情况。

  在生字下做记号。

  标上自然段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

  在难读的句子下面画上~~。

  3、老师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字音掌握情况。

  ①出示小黑板。

  小鹰跟着摇摇头不算拼命指了指

  急促总算鼓起劲头顶盘旋吧

  ②指名看拼音读词语。

  (2)重点检查几个难读的句子。

  ①出示:小鹰只好鼓起劲,跟着老鹰拼命向上飞。

  ②出示:小鹰一抬头,只见白云上面,还有几只鹰在盘旋呢!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①指名说说本课共有几个自然段?

  ②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3、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的谁和谁?讲的是它们之间的什么事?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三、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出示:摇算鼓命促

  指导识记、书写

  四、作业。

  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用已经说话。

  3、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虚心好学,不断进取。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

  (1)看图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第一幅图的内容。

  (2)指名读第1、2自然段。

  (3)了解有关词句。

  ①它们飞到大树的上面,小鹰和老鹰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②小鹰说这话时,心情怎样?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我们应该怎样读小鹰的话?

  相机用已经练习说话。

  ③还不算会飞是什么意思?

  老鹰对小鹰这样说有什么目的?我们应该怎样读老鹰的话?自由练读。

  ④小结:小鹰跟着老鹰飞到大树的上面,小鹰觉得自己会飞了,老鹰说这不算会飞。

  2、学习第3、4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句。

  ①小鹰和老鹰又来到什么地方?它们的看法又有什么不同?

  ②指名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读小鹰的话。哪两个词应读得重些?为什么?

  ③小鹰飞得比大山高了,老鹰为什么说它还不算会飞?它心里怎样想的?

  指名读老鹰的话。

  (3)分角色读第3、4自然段。

  (4)小结:它们飞到大山的上空,小鹰觉得自己真的会飞了,可老鹰说它还没有真的会飞。

  3、学习第5、6自然段。

  (1)指名独课文。

  (2)思考讨论。

  ①小鹰和老鹰来到了什么地方?

  ②从哪儿看出它们飞得更高了?

  ③小鹰怎么会飞得指名高的?哪儿看出它练得很刻苦?

  ④小鹰说的话和前面两次有什么不同?(语气不肯定,变得虚心了)

  ⑤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鼓起劲,拼命要重读。

  飞呀,飞呀要读得慢些。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试读、齐读。

  ⑥小鹰抬头往上看,看到了什么?理解:盘旋小鹰会想些什么?它会怎样去做?

  ⑦自由练读第6自然段。

  (3)分角色朗读第5、6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思考讨论:

  (1)老鹰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向小鹰提出新的要求?

  (2)学过这篇课文,你读得了什么道理?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用已经说话。

  3、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虚心好学,不断进取。

  教学重点 完成补充习题

  教学流程

  一、复习检查。

  默写:

  跟着、飞行、急促、摇摇头

  总算、头顶、盘旋、指了指

  2、给生字选择正确读音。

  3、指名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总吧顶盘旋

  ①教给方法:用熟字换偏旁,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②学生用上述方法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①指名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字。

  熟字加偏旁:吧(巴加口促(足加僀

  ②指名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比较难记。

  2、指导写法。

  (1)摇、促、吧、指,左窄右宽。

  (2)鼓,左右等宽。

  (3)算、总,上中下三部分要紧凑。

  3、教师范写

  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