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端午节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了解端午节包粽子的几种特有包法、名称。
2、引导幼儿初步学习包粽子的方法,能用缠绕、捆绑的方式包粽子。
3、幼儿能互相帮助,体验合作包粽子的乐趣。
活动的重点:
了解粽子的来历和特点,学习包粽子。
活动的难点:
能将粽子包好并捆紧。
活动准备:
1、有湿度的碎泥
2、粽叶若干、橡皮筋
3、范例、课件
活动过程:
1、教师情境导入,引入今天主题,激发幼儿学习包粽子的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形状的粽子?
(2)教师出示课件,帮助幼儿了解不同形状的粽子。
我们吃过的粽子一般就是三角粽、还有四角粽以及团盘粽等。
2、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学习包粽子的方法。
(1)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粽子,看看粽子的外形和特点。
(2)教师拿出示范作品,小朋友请你们看,在粽子外面穿了一件外衣,你们知道它的外衣是用什么做成的吗?
(3)以前,有一种粽叶叫芦苇叶,它也可以用来包粽子。
(4)你们知道粽子叶里面是什么吗?它是什么做成的呢?
(5)平时,我们粽子里面包的是糯米,还可以加各种馅。你吃过什么馅儿的粽子呢?
3、教师出示课件,演示包粽子的过程,引导幼儿对包粽子的活动感兴趣。
(1)你们包过粽子吗?今天我们就要用泥巴来学习包粽子。
(2)教师讲解介绍制作方法,教师边示范。重点讲解将粽叶卷成三角状,以及用橡皮筋将粽子裹紧的方法。
a、取一片宽大的粽叶,卷成一个圆锥状。用手在圆锥筒中旋转一下,让锥筒更加细长。
b、在锥筒中填入糯米。将没有米的那端,将粽叶的两侧分别向内折。
c之后顺势将粽叶向下折,直到完全盖住糯米口为止,多余的粽叶反复折收在口上。
d用线绳将粽子捆绑结实即可。
4、幼儿分组包粽子,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互相帮助,对于能力弱的幼儿及时进行指导。
活动总结:
活动前,根据幼儿的问题设计、制作有关端午节经验的调查表,鼓励幼儿广泛收集资料、积累经验。活动中,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调查资料,互相交流、分享有关端午节的经验。结束后,教师与幼儿共同将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展示。
幼儿园小班端午节活动教案 篇2
活动名称:
快乐端午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喜欢和老师、小朋友一起玩玩、尝尝,共享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粽子、鸡蛋、艾蒿、荷包、五彩线、端午图片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出端午的由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端午节)你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那我们一起来听听端午节的由来,好吗?
2.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谈谈端午的习俗。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的'门上挂的是什么呀?(菖蒲)那为什么要挂艾蒿呢?(因为端午节要到了,挂艾蒿是端午节的习俗)小朋友们,你们知不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呢?
(1)挂艾叶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种叫芳香油的东西,可以用来杀虫防病虫害,它的香气可以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的作用。
(2)赛龙舟:屈原投湖自杀的时候呢,有许多人划船去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可是却没有能够把屈原就上来,后来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划龙舟来纪念这件事。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后,人们怕河里的鱼虾把他的尸体吃掉,就将糯米包在粽叶中,投到河里喂鱼。
(3)佩香包:端午节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要戴上香包,驱邪之意,香包里面放了很多想香料,闻起来香香的,香包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可以挂在脖子上,也可以带在手腕上,好看极了!
(4)五彩绳:在端午节人们编各种彩色的带子挂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3.学习儿歌《五月五》。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五月五,是端阳,插艾蒿,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4.吃粽子
(1)观察粽子的外形和颜色。
师: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2)认识粽叶。
师: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3)幼儿品尝。
师: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4)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幼儿园小班端午节活动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端午节对小班幼儿来说,比较陌生。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吃粽子、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爱祖国情感。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一些习俗。
2.参与端午节活动,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
1.了解民俗民风。
2.自制自玩龙舟。
材料及环境创设
粽子,做龙舟的材料,赛龙舟的录像或图片。
活动过程
A、讲讲端午节的来历
(1)老师讲屈原的故事。
(2)介绍端午节两项主要庆祝活动棗包粽子、划龙舟的意义。
B、包粽子、吃粽子
(1)向幼儿介绍包粽子的材料,示范包法,幼儿用纸片折“粽子”。
(2)幼儿吃粽子,边吃边引导幼儿体会粽子的独特口味。
(3)知道粽子是中国的特色点心。
说明:此活动可在生活环节中进行。
C、制作龙舟
(1)欣赏龙舟大赛的'录像和图片,激起幼儿自制自玩的兴趣。
(2)制作龙舟。
将布围在用两根竹竿做成的船身上。贴上各种彩色纸条。
画一个龙头,制作龙的头饰。
D、划龙舟
组织幼儿进行“龙舟大赛”。船头的幼儿头带龙的头饰,其余儿童排成一队坐在龙舟里,按锣鼓节拍作划船动作。也可两舟之间开展竞赛,哪队动作整齐哪队为胜。
E、延伸
可以通过学唱《过端午》,画画《赛龙舟》来增强过端午节的感受。
幼儿园小班端午节活动教案 篇4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文化逐渐多元、信息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千万不要忘记中国的传统,正值节日来临之际,我们不妨带着孩子和家长朋友们,来组织一场“端午节民俗体验活动”吧!让幼儿用心体验我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意义,感受节日的喜悦。
活动形式:猜谜语、聚餐
材料准备:粽叶(或芦苇叶)、用彩纸打印好的谜语和诗歌等句子、五彩线、气球若干、气球枪三把、奖品若干种(园方自行决定);
服装准备:用绿色纸或粽叶折成的小粽子若干个,缝制或挂在自己的身上
音乐准备:《爱乘以无限大》、《包粽子》、《步步高》
参与人员:小班幼儿及家长
活动一:粽叶大藏宝
活动准备:
1.谜语、诗词纸条——教师事先挑选一些谜语、诗词等,打印在彩纸上,并在每个谜语、诗词的下方详细地写上一个奖品所藏的地点(如:奖品在教室地方),然后根据每个谜语、诗词内容的多少将彩纸剪裁成独立的纸条,最后把所有的纸条分别放入用粽叶折成的粽子里,用五彩线缠好即可。
2.射击气球板——在教室的一面墙壁上(或用一张超大号的大纸板),做一个上面写有“粽叶大藏宝”字样的版块。在版块上有序地排列粘好一些吹好的气球。并在每个气球下面挂上一个粽子,版块前用桌子隔出射击的距离。
活动规则:
1.每个幼儿有两次射击机会。如果一次都没射中者,教师可适当调整桌子的距离,或者请家长配合帮助。
2.活动结束后,给每位参加的幼儿一个气球做鼓励。
活动过程:
1.播放《爱乘以无限大》做背景音乐,教师组织幼儿用气球枪打气球。
2.每打中一个气球就可以摘下气球下面相对应的粽子,并根据纸条上的要求,家长带着幼儿一起来诵读或是猜谜语。
3.读的.好或是答对者,就可以按照纸条下的方式去找藏在各地方的宝藏作为奖品了。
活动二:吃粽子
活动准备:
已煮好的粽子、盘子筷子若干、白糖、饮料。
2.教师事先把“五黄”中的食物以自助餐的形式准备好,放在各个班级处。
活动过程:
1.播放《包粽子》作为背景音乐,教师组织幼儿和家长品尝粽子和。
2.在家长和幼儿吃粽子时,老师可以讲解端午节的寓意。
活动三:厨艺大比拼
活动准备:
在参加本次活动之前,通知家长每个家庭准备好自己的拿手菜带到幼儿园。菜的类别不限(菜可以是家长和幼儿共同来做)。请家长提前给自己的菜写上小标签(标签上写有菜名和参加家庭)。
活动过程:
1.播放《步步高》作为背景音乐,教师把班级的桌椅放在教室中间围成一个圈,把所有菜放在桌上。
2.此活动可以和“吃粽子一起进行。
3.在请家长分享之前,教师组织带菜的家长和幼儿分别介绍一下自己所带菜的菜名。
活动寓意:
端午节是中国时至今日仍然十分盛行的传统节日,因此不管是民间还是著名诗人都流传下来很多诗词、谚语、儿歌和谜语,代表了人们对端午节的喜爱。这个游戏通过这种形式,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并从语言文化方面来了解我国端午节的另外一方面内涵。
在端午节时,除了能吃到每个人所包的不同形状和不同味道的粽子,还可以品尝到每位家庭成员的拿手菜。既让自助餐的花样变得丰富多彩,同时也让每个家庭各显身手,让幼儿和家长在节日的气氛中有玩有吃,同时,也增进了家长之间的交流,使本次活动的气氛更加轻松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