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教案

2023-08-24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教案 篇1

  【活动设计】

  进入大班后孩子们变得勇敢了,从谈话中我常常明白他们有的能够独自在房间里睡觉了,有的敢下水游泳了……但是我也发现随着学习负担的加重,有部分孩子产生了退怯、自怨的消极心态,甚至有的产生了极不健康的心理,《纲要》中提出要注重孩子健康发展,不仅仅体此刻身体素质上,更要从心理上去呵护他们,所以产生了本次活动。由说勇敢找勇敢到听听大人们的寄予,帮忙孩子们树立自信,构成遇事不慌张、不放弃,勇敢地应对困难、解决困难的良好心理品质。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讲讲找找中积累生活中各种勇敢的经验,能够围绕话题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

  2、鼓励幼儿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勇敢应对并解决它,对自己要有信心。

  【活动准备】

  前期经验:幼儿有独处的经历、日常活动中感受过自己勇敢。

  物质准备:录音磁带(广告录音、家长的话)、字卡、抗震小英雄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读字卡,说一说勇敢。

  要求:大胆说说自己在生活的勇敢表现,了解克服恐惧心理很勇敢。

  1、提问:什么是勇敢?你是勇敢的孩子吗?

  你有一个人在家的经历吗当时情绪怎样有什么办法让自己不害怕。

  2、情景——独处时有人敲门,怎样办

  3、小结:除了不怕疼,不哭很勇敢,独处时克服恐惧,遇到突发事件能想出办法也是勇敢的表现。听了你们的介绍,的确比以前勇敢了。

  二、看看说说,找一找勇敢。

  要求:进一步认识勇敢的行为,明白学习时应对困难有信心也是勇敢的表现。

  1、听广告——夸夸爸爸的勇敢。

  提问:谁的爸爸很勇敢什么行为并不是勇敢的表现

  2、出示图片,找一找勇敢的人。

  提问:为什么说他们是勇敢的人

  理解词语:见义勇为,舍己救人

  3、爸爸妈妈们有些什么话要对我们说,我们一齐来听听。

  提问:妈妈说了什么为什么学本领时不抱怨,不放弃也很勇敢

  4、小结:此刻我们是大班的孩子了,要学习新的本领,将来上小学学习更多更高的本领,遇到困难时有信心也是一种勇敢的表现。让我们一齐努力,勇敢地应对学习时遇到的困难,克服它,做个勇敢的孩子,你们有信心吗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敢于提问,消除“怕提问”的心理障碍。

  2、让学生知道问题的表达简洁、清晰,语气温和,态度谦虚。

  教学方式:

  专题教育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勇于提问

  教学手段:

  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家爱不爱提问题呐?

  二、图片展示,观察岛

  出示图片:

  阅读分享《爱迪生孵小鸡》的故事。说说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回报答案。

  三、活动体验,活动营。

  1、敢于提问

  讨论:如果你是有疑问的小男孩,会怎么做?为什么?

  2、提问促成长

  相邻的同学为一组,互相分享各自在学习中因为敢于提问而取得重要收获的经历。

  3、提问能手

  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保护水资源”这一主题进行提问竞赛,综合提问的质量和数量,每组评选出两名“提问能手”。

  四、课外拓展

  请坚持在学习之余,尝试向自己或同学、老师及家长提出一个问题,并力争解决它。看看经过一段时间后,自己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没有明显的变化。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到在有充分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进入中学,会比较容易进入状态。

  2、学生了解进入中学前应做好哪些思想准备工作。

  3、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心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就要划上句号了。接下来迎接你的是一个新的阶段-----中学阶段。虽然从形式上看只是从一个校门走进另一个校门,但这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摆在你面前的要求将越来越多,越来越高,你,做好准备了吗?

  二、学习新课。

  1、明确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进入中学,会比较容易进入状态,否则的话,既浪费时间,又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

  2、那么,进入中学前就做好哪些思想准备呢?

  3、你们知道中学和小学的区别吗?你最关心哪一个方面?

  4、从优秀学生身上汲取经验。

  (1)要真正把学习当作是自己的事,从学习中锻炼意志。

  (2)在学习方法上要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及时弄懂,不能积累下来。

  (3)为了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进入中这后还要多参加各项活动,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4)正确面对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

  你即将成为一名中学生了,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了邑?有些什么具体的打算?请写下来。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人体的温度这一概念。

  2、使学生知道人的体温正常值的范围。

  3、使学生知道怎样测量体温。

  教具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用你自己的手摸摸自己的脸有什么感觉?和别人握手时又有什么感觉呢?

  把你的手放进自己的怀里又有什么感觉?

  二、学习新课

  1、读第2小节内容,明确什么是温度。及我们身体的温度是37度。并试着体会37度的感觉。

  2、测体温有哪些方式呢?

  3、人体温度的正常范围是多少?学习用口表测量和用肛表测量的不同之处。

  4、根据课文介绍,人的体温会受哪些因素而稍有波动?

  5、阅读讨论以下问题:低热、中热、高热、超高热的范围分别是多少?当我们体温不正常时,应该怎么办?6、学生阅读讨论,大组交流。

  7、如果我们感觉到身体不舒服时,怎样来替自己测量体温呢?

  8、阅读讨论,交流,掌握步骤。

  9、教师提醒测量体温时的注意要点:测量体温就在饭后半小时及安静状态下进行。

  三、总结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