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白鹭》教案 篇1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58
《白鹭》(第1课时)朱洁如执教小意思记录
白鹭(第1课时)
一、 导入。
1、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郭沫若先生的一篇散文。(白鹭)
2、 我很想知道,同学们见过白鹭吗?
我们很少有机会能够亲眼看一看白鹭,不过没有关系,我们先来看一段白鹭的生活片段。(视频资料)
大家刚才看到的,就是在白鹭自然保护区的一些情景。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白鹭,在那儿快乐地生活,自由地成长。
二、“精巧的诗”
1、 白鹭看似很平常,然而在郭沫若先生的眼里,它却是一首(精巧的诗)。
2、 作者是怎么描写白鹭的样子的?请你把课本打开,自己去读一读1~5自然段。(读出声音来,自由地读)
3、 (外形图)瞧,这就是白鹭,请你仔细看一看图,然后再去品一品课文的1~5自然段,试着自己描述一下白鹭的样子。(仔细看图,还可以读一读文字。)
4、 谁先来说说,白鹭它长什么样儿?
还有谁愿意来说一说?
5、 刚才,同学们都描绘了一种很玲珑的鸟儿。的确,当我们把视线定格在白鹭的身上,我们从它修长的脖颈,从它悠然垂下的蓑羽,都感受到了白鹭全身散发出的一种高贵、典雅的气息。
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试试去读一读。
6、 谁来试一下?(我陶醉在你的朗读声中了)
谁还愿意来试一试?你自己感受,哪一自然段感受最深,你就读哪一自然段。(第5自然段)
还有哪些同学对这一自然段也有同感的?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自然段。(我觉得你读得挺好。我们在读的时候,请你仔细听。)
请你来评价一下。……是吗?……恩,谢谢你。
还有其他自然段?(第2自然段)好的,我们也学着她的样子来。
还有其他的吗?(第4自然段)我仿佛听到了,你在赞美平凡的白鹭、常见的白鹭。
好,我们把课文的1~5自然段,再来美美地读一下。
三、“韵味无穷的诗”
1、 真是一首(精巧的诗)。
郭沫若先生对白鹭情有独钟。白鹭在不经意间的一举一动,都吸引着他追随的目光,让我们忍不住要对白鹭多看一眼,多留恋一分。
请你再去读读课文的6~8自然段,白鹭的生活画面给你留下怎样深刻的印象?边读边留意自己的感受,开始——
2、 能告诉我吗?你对哪个情景最心驰神往?
请你把它读一读。……为什么?
还有吗?
还有吗?
3、 真美,还有吗?相信你自己的感觉是最独特的,别人说过了也没有关系。
4、 (第7自然段)
a我对你的感受很有同感,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图片、音乐)
范读:晴天的早晨……
b看了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话想说?
白鹭它真的是在了望吗?它还会干些什么?它站在那儿是想干什么?a、b、c
你体会得很好,我相信你也会读得很好,能为我们把白鹭这种悠然的姿态读出来吗?
c那我们一起来试一下。晴天的早晨,起——
最后一句,再来一次。人们……非常好,再来一次。可它……
d这么美的一幅情景,谁愿意为它起个名字?
你可以和你的同桌商量一下,怎样为它起个恰如其分的名字呢?
e多么灵动的一只小鸟,把这种美好的感觉,通过你的朗读传达出来。
5、 继续交流,还有什么画面你感受深的,你心驰神往的?
(第6自然段)
a美呀,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老师这边的一张图,和你想象当中的一样吗?
b这么美的一幅画,可惜缺少了画外音,我想请你用朗读来给你配上。自己练习一下。
c谁来试一下?
你的朗读让我沉醉。
我们试着一起来。在清水田里,起——
d这样的一幅画,再给它起个名字。想一想,试一试。
可以商量,读读文字,看看图画
很美,绝美。
还有吗?
大家觉得她的意见能概括大家相同的感受,是不是?
e白鹭悠闲的样子,再来感受一下。在清水田里,起——
真是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美丽的图画。
6、 继续交流。理由。
a我们来看一下。(动态图)
黄昏时,白鹭翩然低飞,它那纤巧的身影,轻轻地掠过湖面,只是惊鸿一瞥,大家觉得这个时间太(短了)。
b我们再来拉个近景。
橙红色的背景中,一个翩翩起舞的白色的精灵。多么充满诗意的画面。老师希望借助你们的朗读,把这种“诗”的感觉表达出来。黄昏的空中,起——
c我看到同学们沉浸在这段话时,脸上露出了惬意和愉悦。能告诉我吗?你为什么带着甜甜的微笑来读这一段?
a你和郭沫若先生有同感b很美c说得好d和谐共存e我发现,你已经喜欢白鹭了
d观看白鹭乘着夕阳归去,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啊!所以作者忍不住发出感叹,此乃人生(一大乐事)。
不妨,让我们再感受一次。黄昏的空中,起——
7、 同学们用心地体验,发现这充满诗意的小生灵,与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当他们合璧成一幅幅清新宜人的画面时,则带给我们许多美的遐想。不妨,让我们再次回眸,再用心去体验这三幅美景。(三图合影)在清水田里,起——
8、 或许有人会感到——,白鹭——,但是白鹭的本身——
白鹭实在是——,一首——
9、 白鹭真是如诗如歌如画。愿意再来欣赏一段它的美姿吗?愿不愿意?(图片集合)
我听到前排的同学们一声声惊叹,你们在惊叹些什么?
美,还有吗?
是啊!
的确,白鹭无论在哪里,无论以什么姿态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它都流泻着无尽的美。
白鹭就是一首无声的歌,一首能够拨动我们心弦的歌。
白鹭是一首——,一首——。
我们情不自禁地和郭老产生了共鸣。
四、扩展
1、 杜甫《绝句》
2、 动物、难忘的美的享受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白鹭》教案 篇2
作者:张倩
一.引入课文
在大作家郭沫若先生的笔下,白鹭就是一首诗。浏览课文,找出能体现作者这一情感的两句话。
精巧 韵味无穷
过渡:为什么说白鹭是“精巧的”“韵味无穷的”诗呢?
二.自读课文,点击链接
找出你认为能感受到白鹭之精巧和韵味无穷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其味道,可适当加一些批注。
三.交流
“精巧”的交流:
§5.白鹭色彩和谐,体态匀称,使人赏心悦目,而作者意犹未尽,进一步写道——(齐读)
这几句用一个词怎么形容?
§2.这正对应了课文第二节所概括写的——(引读)
§3.作者还用了对比的写法,写出了白鹭形态之美。指名读这一节。
白鹤大了,生硬了,朱鹭、苍鹭也嫌大,而且因为它们色彩太过艳丽,而不寻常了。相比之下,白鹭色彩更为怡人,身段更为和谐。以上种种,我们在作者的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白鹭的——精巧。
再读§5。
“韵味无穷”的交流:
钓鱼图:
漠漠水里,白鹭伫立,映照其中,不是构成了一幅鲜明可感的图画么?作者充满诗意的联想,让人感到韵味悠然,寻绎难尽,甚至会不知不觉地进入那种特定的意境之中。
瞭望图:
小树之颠,白鹭独立,披着霞光,迎着朝阳。似乎在极目远眺,所以,人们有了“瞭望”之感,借用作者的追问:“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吗?”
白鹭虽孤独却悠然,是清晨的美景吸引了它,还是在等待早出将归的伙伴。作者为我们留下了浮想的空间。
晚飞图:夕阳西下,暮色渐浓,炊烟四起,晚景如画。这时,你如果瞥见几只白鹭低低地掠过空际,会产生怎样的感受?
作者本人呢?齐读——悠然地……
小结:无论是水中的钓鱼,还是枝顶的了望,甚或暮色中的晚飞,都饱蕴着诗意,是无声的画,所以作者说——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接读)
四.齐读全文
白鹭是一首诗,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而作者的语言也精美如诗,让我们以激情的朗读来感受这首诗。
五.作业
给图片配上诗作。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白鹭》教案 篇3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12
《白鹭》教学设计
作者:王 映 辉(yinghui79)出处:敏思博客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揭示课题后播放多媒体:夕阳西下,美丽的河塘边,草色青青,芦苇茂密,一群白鹭,有的凌空展翅,有的站立枝头,有的突然栽入水中叼起一条鱼来。
2、学生谈感受,重温杜甫的名句“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3)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提醒学生注意:“蓑”是平舌音,声母是“s”;“嗜”是翘舌音,声母是“sh”;“喙”读“huì”。
2、指名回答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颜色、身段、觅食、栖息、飞行等)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其他同学点评。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一句话,想一想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弄懂“精巧”的意思,体会“诗”的特点。
(3)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2、学习第二段(2--5自然段)
(1)围绕上述问题同桌合作学习;
(2)交流:启发学生先从“颜色的配合”“身体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概括描写,再从白鹭“雪白的蓑毛”“全身的流线型结构”以及“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的具体描写中感受白鹭的精巧。之后,让学生将白鹭与白鹤、苍鹭进行对比,从“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中进一步感受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和谐之美。
(3)朗读训练
3、学习第三段(6--9自然段)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鹭的?
交流:写了白鹭的觅食、栖息、飞行和不会唱歌。
(2)指名读,你从这一段中感受到了什么?
交流:
a、“在清水田里,时常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在这段话中,要让学生感受到白鹭只会用长喙啄鱼,而作者说它“站着钓鱼”,这是一种拟人手法的妙用。
b、“这只白鹭真的在遐想、了望吗?”带着这个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感受白鹭站立在小树绝顶悠然自得的独特美。
c、“黄昏的空中,偶尔可以见到白鹭在低低的飞。”此情此景如诗如画。当你悠然地观看这情景,有什么感受呢?
d、“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改陈述句:白鹭本身就是一首歌。那么,为什么说白鹭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脱俗,它不就是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一首无声的歌吗?)
4、学习第四段
(1)齐读最后一段
(2)联系全文想一想为什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三、总结全课
1、齐读第一段、最后一段,说说它们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齐读全文
四、作业
实践活动:开展朗诵比赛;阅读散文或散文诗,增强文化底蕴。
不同做法: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
①这是什么句?请换一种说法。
(反问句,白鹭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②白鹭不会唱歌,为何还说白鹭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虽然它不会发出宛转的声音,但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带来欢乐,它就是一首无声的歌。)
3、说说自然界里还有哪些情景充满韵味?
(蜜蜂采蜜、秋虫呼叫、冬梅傲雪、高山流水、小桥人家……)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白鹭》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等11个字。掌握“精巧、配合”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一课时
一、谜语引入,介绍资料。(出示课件2)
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对,是白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出示白鹭的图片)今天我们就学习现代杰出文学家郭沫若的《白鹭》这篇课文,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板书:白鹭)
2.展示交流有关郭沫若的资料。(出示课件3)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1914年赴日本留学。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剧本《屈原》、《蔡文姬》等。
本文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篇》,写于1942年10月31日。《白鹭》也作《鹭鸶》。白鹭就是鹭鸶,它是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鱼虾等。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出示课件4)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出示课件5)
(1)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作者描绘了几幅图?分别给这几幅图取一个名字。
(3)作者对白鹭是怎样的情感?你能找出相应的句子吗?
(4)你能给课文分成几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四、交流自学成果,解决问题。
师:这篇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希望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总结出来。
(板书:白鹭-----外形美)
作者描绘了几幅图?你分别给它们取了什么名字?
(板书:清田独钓图。(出示课件7)
清晨望哨图(出示课件8)
黄昏低飞图。(出示课件9)
我们可以给课文分成几部分?
生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师总结:
这篇散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总体介绍白鹭的美。
第二部分(2-10)从不同方面介绍白鹭的美。
第三部分(11)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再次表达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白鹭,明白了白鹭的美,体会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可以说,这一课是很有收获的。
六、布置作业。
1.掌握课后生字词。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白鹭》这篇文章。(板书:白鹭)
2.听写词语,订正。(出示课件12)
精巧,色素,配合,身段,生硬,寻常,常见。
忘却,流线型,结构,青色,清晨,安稳,悠然,黄昏,恩惠,美中不足,散文诗。
3.抽查背诵。
二、深读课文,体会情感。
师:在上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已经知道这篇文章描写了白鹭的美,那么,作者是如何体现白鹭的美的?就让我们深入阅读课文,去感受一下。
重点句子解析。(出示课件13)
①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运用比喻句,从总体上赞美白鹭的美。用“诗”来比喻,新奇,贴切,耐人寻味。
板书:精巧的诗
②鹭“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作
者对此是如何评价的?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色素美:雪白,铁色,青色
评价: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这句话说明了白鹭颜色的恰到好处。
③鹭“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作者对此是如何评价的?(出示课件14)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身段美:流线型结构,长喙,脚。
评价: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这句话说明了白鹭身段美得恰到好处。
④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
朱鹭、苍鹭:太大了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这是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了对比,写出了白鹭无论色素的配合,还是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的特点,突出了白鹭的美。
⑤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作者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出示课件15)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美往往蕴含在生活中,蕴含在我们常见的事物中,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就会发现寻常事物中那独特的美。
⑥现在我们认真品味描绘白鹭的三幅图,看看作者是怎样直接描绘白鹭的美的。(出示课件18-20)
图画之美:清田独钓图。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图画美”的?
(板书:图画美)
师生共同总结:借助插图,我们可以感受到图画之美。田为镜匣,白鹭为主体,好一幅水墨丹青。
悠然之美:清晨望哨图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白鹭的“悠然之美”的?
(板书:悠然美)
师生共同总结:描绘的背景----清晨;描绘的状态----悠然,这是其他鸟儿没有的,是白鹭独特的。
清澄之美:黄昏低飞图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绘白鹭的“清澄之美”的?
(板书:清澄美)
师生共同总结:
背景---黄昏
状态----低飞
感觉:乡居生活的一种恩惠
三、合作探究,把握主旨。
(学生讨论总结,教师引导指正)
1.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21)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板书: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喜爱赞美
开头句的比喻旨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结尾的两个比喻是对全文的总结,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白鹭美的本质。
2.通读课文。
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出示课件22)
这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歌颂,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喜爱赞美
3.从这个感悟中,你在生活中能发现常见的美吗?
四、小结。
郭沫若先生的这篇文章清纯自然,富有情趣。作者通过对形象和色彩的刻画,描写出白鹭独特的美,同时运用新颖、贴切的比喻,使白鹭的形象鲜明生动,使文章清丽悠远,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
五、布置作业。
运用本课学习的对比的手法,写一写你熟悉的事物。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白鹭》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喙”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鹤”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3、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2、难点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白鹭课件共四组。
第一组:白鹭与朱鹭、苍鹭、白鹤的对比图。
第二组:白鹭的外形图及文字描述。
第三组:白鹭生活场景图三幅及文字。(觅食、栖息、低飞)
第四组:白鹭全部生活场景图及文末一段文字。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让学生猜:嘴长颈长脚也长,爱穿一身白衣裳,常在水边结伙伴,田野沟渠寻食粮。(打一动物)谜底:白鹭(师出示图片)
2、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板书:精巧的诗
2、指名回忆诗的特点:在你们印象中,诗有哪些特点呢?(语言精炼形象,节奏感强,富有意境。)
3、自由朗读课文1-5自然段,体会白鹭诗一般的“精巧美”。
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呢?打开课本,读读1-5小节,边读边想边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鹭的精巧?
[整体感知,读出学生自己的理解,感受白鹭外形的诗一般的精巧美。]
4、集体交流,引导,感悟。相机使用多媒体展示白鹭的外形图和对比图。
第二小节--概括描写:白鹭颜色、身段搭配的和谐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并通过观察课件中的白鹭感受它外形的和谐优美,读出和谐美。)
第三小节--对比描写: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相比,有其独特的小巧美和寻常美。(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白鹭的美:小巧、玲珑、柔和、平常。伴随音乐,读中感受如诗般精巧、美丽的白鹭。)
第五小节--具体描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真是天工巧夺!(引导学生观察白鹭的近景图,说出白鹭的外形,读中体会白鹭形体一切都很适宜,像诗一样精巧,优美。)
▲白鹭真是一首“精巧的诗”啊!古往今来,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听听课文6-11自然段,也许大家能从“白鹭”这首诗中找到优美的、富有诗意的画面!
三、赏读6-11自然段,感悟白鹭的“韵味美”。
1、范读课文6-11小节。(音乐稍低)
2、指名交流捕捉到的关于白鹭生活的'画面:此刻,你仿佛看到白鹭生活的哪些画面呢?(觅食、栖息、低飞)
3、布置学生自读自悟:哪些画面深深地吸引了你呢?用心读一遍,画出使你回味无穷的词句,并写下你的感受!
4、学生自读自悟自写,教师巡视指导。
5、指名学生集体交流,相机使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师生导读导悟。
第一幅图--白鹭觅食(第6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觅食图”:是啊,白鹭觅食恬静安详,如诗般迷人!
(3)欣赏画面并取画名:多美的一幅画,你们能给它取个画名吗?
(4)精读第一句,体会拟人手法的绝妙,体会白鹭与水田的和谐搭配。
文中不说白鹭“叼鱼”,却说它“站着钓鱼”,你是怎样理解的?
(5)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指导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读出诗一般的韵味。
第二幅图--白鹭栖息(第7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栖息图”是啊,白鹭垂钓美妙绝伦,白鹭登高栖息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3)看看图,读读画面下的文字,再说说你们的感受吧?
(4)指名交流感受。
(5)点击画面隐藏的文字“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质疑激趣,启发想象:你们说,在晴天的早晨,白鹭悠然登高,独处小树的绝顶,真的是在瞭望吗?
(6)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
(7)配乐齐读课文。的确,郭沫若的这一疑问,真能引起我们读者无限的遐想。多么耐人寻味的生活画面啊!用心读一遍,读出自己的感受吧!
第三幅图--白鹭低飞(第8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低飞图”及第8小节的内容。
(3)指导朗读,读出内心的悠然和快乐。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无穷的乐趣!看白鹭乘着夕阳归去,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目睹白鹭的亲身经历。
▲当我们再次聚焦白鹭生活的画面,不得不惊叹于白鹭全身流泻的、诗一般的美!
第四幅图--白鹭全部生活场景
(1)展示白鹭生活场景组合图,配乐让学生静静地欣赏。
(2)质疑:此时此刻,你觉得白鹭美吗?它美中还有不足吗?
(3)指名集体交流,体会“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4)教师描述:是啊,白鹭真是如诗如画如歌!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5)全景图中显示第11小节文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6)齐读第11小节。让我们和郭老一样,面对这可爱的小精灵,发出内心的赞叹吧!
(7)板书:韵味无穷的诗
四、赏读全文,总结全文。
1、赏读全文。
也许白鹭这首精巧的诗,这首韵味无穷的诗,深深地感染了郭沫若老先生,因而诞生了这篇如诗如歌如画的美文,细细品读,感觉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白鹭深深的赞美和喜爱。让我们伴着音乐,齐读全文,尽情享受白鹭无尽的美!
2、齐读。(音乐渐高)
3、指名说说欣赏了全文以后的感受。
4、教师总结:老师最想说的是,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我们人类发现美的眼睛。真诚地祝愿同学们人人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捕捉,去挖掘生活中像白鹭这样如诗如歌如画的美!
五、布置课外作业。
1、背诵课文,抄写你喜欢的自然段。
2、阅读类似课文《白鹭》这样的美文,写下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
1、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学设计中舒缓优美的轻音乐,意蕴无穷的白鹭外形及生活的画面展示,为本堂课的学习创设了一个极富诗情画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和谐悦耳的音乐声中,直观地欣赏白鹭的生活画面,感受白鹭无穷的韵味,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以读为主,以读为本,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和训练。
引导学生个别入情朗读,集体入境诵读,努力达到诗意化的最高读书境界。在读中积淀课文诗一般的文学语言,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3、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白鹭》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如何进行课外阅读,在课外开展读课外书的活动,体验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阅读的愉悦,感受阅读的乐趣。
2.在交流课上,与同学说说自己读了哪些有关神话的课外书,分享读书的快乐
3.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与同学说说自己是怎样读有关神话的课外书的。
【教学难点】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故事书吗?最近读了什么书?书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有没有关于神话的书?快来给老师讲一讲。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吧”享受读书的快乐吧。
【设计意图:通过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初步交流读书带来的乐趣,从而乐于阅读更多课外书。开课伊始,就营造出一种浓浓的语文味,感受书香氛围。】
二、了解神话
三、你读过这些书吗?
1.学生自由读课本内容,标注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在小组内交流疑难问题,不明白的可以在班上讨论。
3.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教师进行引导。
(1)神话产生于人类远古时代,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文学作品。是原始人类开始思考与探索自然并结合自己的想象力所产生的。当时生产工具简陋,变幻莫测的自然力对人类形成严重的威胁,但原始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处于极为幼稚的阶段。日月的运行、昼夜的变化、水旱灾害的产生,生老病死等,都使他们迷惑、惊奇和恐慌。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和人一样,因此,所有的自然物和自然力都被神化了。神话是原始人在那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企图认识自然、控制自然的一种精神活动,同时也寄托了人类的向往和宗教的实化展现。
(2)神话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创世神话、神佛神话、英雄神话。
(3)神话中充满神奇的幻想,它把原始劳动者的愿望和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一层奇异的色彩。神话中神的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原始人类的`认识和愿望的理想化 。
(4)西方的神话更加丰富,古希腊神话是成体系的,神与神的关系复杂而且完整,主要见于两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还有《神谱》、《变形记》等,以及古希腊的悲剧和喜剧。
就被史家统称为"希腊神话",四、如何读书
怎样读书呢?
1.小组交流讨论。
2.教师指导。
教师小结:
(1)品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感受神话人物形象。
(2)品读传奇的故事情节,讲故事感受人物形象。
(3)拓展课外阅读资料,感受神话人物形象。
五、选择阅读类型
1.除了中国古代神话,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古希腊神话。
2.小组交流:向同学介绍你带来的神话故事书,告诉他故事主要讲什么,哪个地方最有趣。
【设计意图:通过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读过的故事,学生畅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把自己读到的故事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训练了他们的倾听能力。】
六、精彩片段我先读
《山海经·黄帝大战蚩尤》黄帝带领兵士乘胜追杀,忽然天昏地黑,浓雾迷漫,狂风大作,雷电交加,天上下起暴雨,黄帝的兵士无法继续追赶。原来蚩尤请来了“风伯”和“雨师”来助战。黄帝也不甘示弱,请来天上的“女魃”帮忙,驱散了风雨。一刹那之间,风止雨停,晴空万里。蚩尤又用妖术制造了一场大雾,使黄帝的兵士迷失了方向。黄帝利用天上北斗星永远指向北方的现象,造了一辆“指南车”,指引兵士冲出迷雾。
《中国古代神话·吴刚伐桂》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无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古希腊神话·丘比特之箭》丘比特一直被人们喻为爱情的象征,相传他是一个顽皮的、身上长着翅膀的小神,他的箭一旦插入青年男女的心上,便会使他们深深相爱。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白鹭》教案 篇7
作者:紫妍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
1、揭示课题后播放多媒体:夕阳西下,美丽的河塘边,草色青青,芦苇茂密,一群白鹭,有的凌空展翅,有的站立枝头,有的突然栽入水中叼起一条鱼来。
2、学生谈感受,重温杜甫的名句“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3)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提醒学生注意:“蓑”是平舌音,声母是“s”;“嗜”是翘舌音,声母是“sh”;“喙”读“huì”。
2、指名回答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颜色、身段、觅食、栖息、飞行等)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其他同学点评。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一句话,想一想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弄懂“精巧”的意思,体会“诗”的特点。
(3)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2、学习第二段(2~5自然段)
(1)围绕上述问题同桌合作学习;
(2)交流:启发学生先从“颜色的配合”“身体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概括描写,再从白鹭“雪白的蓑毛”“全身的流线型结构”以及“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的具体描写中感受白鹭的精巧。之后,让学生将白鹭与白鹤、苍鹭进行对比,从“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中进一步感受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和谐之美。
(3)朗读训练
3、学习第三段(6~9自然段)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鹭的?
交流:写了白鹭的觅食、栖息、飞行和不会唱歌。
(2)指名读,你从这一段中感受到了什么?
交流:
A、“在清水田里,时常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在这段话中,要让学生感受到白鹭只会用长喙啄鱼,而作者说它“站着钓鱼”,这是一种拟人手法的妙用。
B、“这只白鹭真的在遐想、了望吗?”带着这个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感受白鹭站立在小树绝顶悠然自得的独特美。
C、“黄昏的空中,偶尔可以见到白鹭在低低的飞。”此情此景如诗如画。当你悠然地观看这情景,有什么感受呢?
D、“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改陈述句:白鹭本身就是一首歌。那么,为什么说白鹭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脱俗,它不就是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一首无声的歌吗?)
4、学习第四段
(1)齐读最后一段
(2)联系全文想一想为什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三、总结全课
1、齐读第一段、最后一段,说说它们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齐读全文
四、作业
实践活动:开展朗诵比赛;阅读散文或散文诗,增强文化底蕴。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白鹭》教案 篇8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93
《白鹭》第一课时
凤凰语文网友没有去处
目标:
1、 学习本课6个生字,8个生词,要做到会读,会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够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整体感知课文,能理清条理,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感受白鹭的美。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能理清条理,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感受白鹭的美。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今天我们来学习16课白鹭。板书课题。问:你想到什么?(白鹭是什么,是写白鹭的,写了白鹭的什么)
2、 (白鹭是什么?)结合学生回答,投影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我们唐代诗人杜甫就曾经写过白鹭。你觉得写得好吗?美在什么地方?指名答。诗里仅仅用了这么几个字就让我们感觉到了景物的美丽。我们可以用个什么词语来形容这几句诗?(理解精巧)
3、 谁见过白鹭?投影出示图片及录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4、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6课。
二、 初读课文。
1、 出示自读要求,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⑴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⑵想想写了白鹭的哪些方面?
⑶划出你不懂的地方,写出你想到的问题。
2、 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3、 要求分组合作读课文,相互检查读书情况,纠正读音,读顺句子。
4、 指名读课文,评价读书情况。
5、 交流读书后的收获:课文中写了白鹭的哪些方面?(写了①白鹭的身段、颜色(2~5) ;②写了白鹭的捕食、栖息、飞行(6~9)。)板书。
6、 读读1、10两个自然段,说说讲的什么?(白鹭是一首诗。)
7、 为什么这么说?
8、 让学生带着问题再默读课文,同时要求学生划出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学生分组讨论,比较白鹭与古诗的特点。结合学生回答出示投影。
9、 朗读这两个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与喜爱。
10、 质疑:读了课文后有什么疑问?(针对字词或句子进行提问)酌情解决。(如果问题过多,要求学生把写下的问题写在纸上,下课交来。)
结束语:我们会在第二节课内进行解决。
三、书写生字。
1、 要求观察生字的形,相互提醒易错的部件。
2、 描红、临写生字。
四、布置作业。
1、 抄写词语。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白鹭》教案 篇9
作者:宋亮
执教者:宋亮 时间:20xx年4月
内容:教材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白鹭》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白鹭的美――如诗如画如歌。
2、品味好词佳句,鼓励学生谈自己独特的感受,学习用诗一样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1、同学们见过白鹭吗?
2、我们来看有关白鹭的录像,(播放白鹭的生活资料篇)。
3、白鹭看似平常,可在郭沫若的笔下是一首精巧的诗。(板书:精巧的诗)
4、仔细看看图,试着再读§1-5,试着自己描述白鹭的样子。(生答)
5、刚才同学们都描绘了白鹭高贵、典雅的气质,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试着自己练读。
6、谁先来试一下?
哪一小节感受最深就读哪一节?
7、看来,白鹭的外型已经吸引了你的关注。
让我们再读§1-5. ( 读完后师述:白鹭真是一首精巧的诗。)
8、郭沫若先生对白鹭情有独钟,这让他关注白鹭的一举一动。
请你读读§6-8,注意白鹭的生活习性,注意自己的感受
9、自读完后交流:
一生§6:先读给大家听,谈谈自己读书的感受 (因为白鹭站在清水田里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
一生§7:认为这一段写得比较好。读给大家听,最后一句写得非常深刻。(人们说它是在t望,可它真的是在t望吗?)
一生§8:读给大家听,然后说了自己的感受。(学生说到白鹭在低低地飞,悠然地观看这情景,是乡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10、§7:出示白鹭图,(同时音乐起) 师范读§7
看了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话想说?白鹭站在那儿,它想干什么? (有个学生说白鹭在为远方的朋友祈祷,有个学生说白鹭在欣赏太阳出来时美景,有个学生说白鹭在为朝阳添上一抹美丽的色彩……)这个孩子读, 齐读§7
11、这么美的一幅情景,谁愿意为它取个名字?
晨光下的天使(说理由)
蓝天下的精灵(灵动的小鸟)
把这种天使、精灵、灵动的小鸟的感觉读出来。
12、还有什么画面给你感受深,让你心驰神往。
§6:一生说,出示又一幅画。(白鹭站在清水田里钓鱼图)
13、这么美的画,可惜缺少画外音。用你们的朗读配上画外音, 试着读读看。( 指名读)你的朗读让我沉醉,同学们满意吗?试着一起读。
14、这么美的画,想不想为它取个名字?
15、§8图画非常美丽,惊鸿一瞥。出示图:师读,拉得近些,多么具有诗意的画面,希望通过你们的朗读把这种诗意读出来。
你为什么读是时候带着甜甜的微笑?
生答:我想起了王勃的诗一句,落霞与孤婺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我觉得人与自然、白鹭融为一体。
师:不妨让我们再来感受一次。(读)
16、让我们再次回眸,再去读§6――8(电脑出示刚才的三幅图)
17、白鹭真是如诗如画如歌
再看白鹭各种图(生活习性)
18、师:我听到了一声声惊叹,你们在惊叹什么?
生:白鹭是一首歌,一首拨动我们心弦的歌
生: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板书:韵味无穷的诗)
19、师:自然界的什么动物曾经带给你神往,你们一定会说出很多,但一定会有它――白鹭(出示白鹭图与题目,读课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白鹭》教案 篇10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板书设计:
颜色配合?
精巧的诗 身段大小 适宜?
16、 白鹭 (实在)是 觅食 (钓鱼图)
〈赞美之情〉 韵味无穷的诗 栖息 (瞭望图)
飞行 (低飞图)
作业设计:
课内:
1、描红、临写生字。
2、抄写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外:
1、背诵课文。
2、积累杜牧写白鹭的诗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随笔
一、谈话揭题?
1、出示罗丹的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让学生说说对名言的理解。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美,去发现语文课本中的美。
2、你们还记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诗句吗?这是大诗人杜甫的名句,(背一背)。说说从诗句中发现美了吗?谁见过白鹭?指名说说(出示图片)让学生边观察边听介绍:白鹭,体长约54厘米,全身羽毛雪白,繁殖期间头部有两根长翎,背和上胸部分披蓬松蓑羽,以后消失。主要生长在我国的长江以南等地方,春夏季多活动于湖边沼泽或水田中,主要以小鱼等为食物。
3、出示杜牧的诗句:霜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这是杜牧笔下的白鹭,(让学生自由读读,读完后说说自己对白鹭的认识。)
4、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也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6课《白鹭》(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想想白鹭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3、指读生字词:
(1)白鹤 蓑毛 长喙(镶)嵌 玻璃框 嗜好
(2) 配合 适宜 寻常 美中不足?
瞭望 孤独 安稳 韵味无穷
4、齐读词语?
5、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相互检查读书情况,相互纠正读音,指导读顺句子。
6、指读课文,评价读书情况。
7、交流初读后的收获:谈谈白鹭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不求说得全面,只要能说到一些就行)
8、质疑:读了课文后有什么疑问吗?(针对字词或句子进行提问)
三、再读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2、在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作上记号,写写你的理解。
3、指读第一、第十自然段,读完后谈谈自己的理解,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4、讨论:说说诗有什么特点?让学生从诗的短小、精练、节奏感强、富有意境等方面去猜测白鹭的特点,理解作者把白鹭比作诗的写作特色。
5、朗读1、10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6、再次朗读,体会首尾呼应的作用。
四、作业
1、认清生字的形,相互提醒易错的部件。
2、描红、临写生字。
3、抄写词语。
4、课外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读1、10自然段,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再读,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分组读,体会首尾呼应的作用)
2、试背诵这两个自然段。
二、读讲课文
1、白鹭是一首诗,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赞美它呢?默读课文,想想原因,找找课文中与之相对应的段落来,可以四人小组商量一下。
2、讨论交流:指名读找到的课文,说说从中体会到了白鹭的什么特点?还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出示有关的段落和图片)(第2节的概括、第3节的比较、第5节的具体描述中,写出了白鹭的精巧,也能体会到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3、结合进行板书:颜色配合、身段大小、适宜
4、指导朗读有关的段落(练读,指读或范读,评读,齐读)
5、小结过渡:因为白鹭的颜色配合、身段大小都很适宜,所以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那说它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又是为什么呢?
6、交流:指读有关的段落(随机出示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想象课文所描述的画面,给画面取个好听的名称。(结合板书:觅食、栖息、飞行;钓鱼图、瞭望图、飞行图)
7、(第6节中重点抓住 “站着钓鱼”、“成了一副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体会拟人、比喻的写法,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第7节中抓住“人们说它是在瞭望,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吗?”引导学生想象白鹭到底是在干什么?体会白鹭栖息时的悠闲姿态;第8节中抓住“偶尔”、“悠然”、“一大乐事”等词语,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第9节中抓住“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这句反问句,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8、你们喜欢这样的画面吗?能否通过朗读来表达你的喜爱之情?(选择一、两个画面,再练习朗读)
9、交流读书,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画面,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10、小结:不管是早晨、白天,还是黄昏,不管是白鹭觅食、栖息,还是飞行,白鹭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虽然它不会唱歌,但它那么美,本身就是一首无声的歌,怪不得作者那么喜欢白鹭,要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赞美它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11、让我们借用作者的语言,再一次来赞美一下白鹭,齐读1、10节。
12、你还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它?(学生说话训练)
13、再次出示杜牧的诗,让学生读读,体会白鹭的美。
14、不管是杜甫也好,杜牧也罢,还是郭沫若,他们都用美好的语言来赞美白鹭,让我们把他们的精彩语言复制到自己的头脑里去。(自由选择内容,练习背诵)
三、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试背杜牧的那首诗。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白鹭》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了解散文的结构特点
了解散文的常用手法
欣赏积累散文优美的语言
教材分析:
初三学生读散文不但要读出浅层次的内容,不但要体悟到文章的情感和中心,更重要的是要尝试做“小小鉴赏家”,学会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去欣赏和解剖,在有滋有味的鉴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写作规律的影响。
《白鹭》是一篇写物的精美散文,总分总的结构,围绕“诗”这一特点,分别从这样几个角度来表达:外貌特征、水田钓鱼、悠然树顶、黄昏低飞,全文自然地使用了这样一些手法:对比、比喻、拟人,用自然清丽的语言勾画出脱俗清雅的白鹭形象。
《关于散文〈白鹭〉》是一篇鉴赏性的小品文,作者先谈了散文的大体特点,罗列了各个大家的散文风格,然后说到郭沫若的散文风格,最后着重赏析《白鹭》。赏析《白鹭》作者使用了这些的方法:总体概括课文内容、适当摘抄呈现课文内容、引用古人、名人的品论性的语言。教学重点为了解散文的常用手法;教学难点为教会学生欣赏散文的思路方法
教学设想:
学《白鹭》、写《白鹭》、谈共鸣。学生学习《白鹭》,写出自己的鉴赏小品文,然后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晓雪的进行对照,谈比较之获。尊重学生对文章的原始体验,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教师授以思路方法,学生通过对照比较自主提高鉴赏散文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学生自由读课文,并说出文章“总-分-总”的结构,说出作者眼中白鹭的特点-“诗”。
二、默读课文,说说“诗”的内涵
1、带着“作者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的问题,学生再读课文,并圈画点评。
学生随机回答教师点评小结:白鹭的外貌淡雅而精致仿佛是一首小巧别致的诗;白鹭与清水之微波余辉,田地之拙朴阔然而构成的田野水墨画是一首古朴灵动的诗;白鹭在寂寥迷蒙的清晨独立枝头,悠然眺望是一首意蕴清绝的诗;白鹭低飞于黄昏的空际,又是一首浪漫而多情的诗。
2、细读课文,选择课文最钟爱的一点,简略地写写晓雪说《白鹭》这篇文章是“诗”的原因。
教师示范:
文章的意境很有诗意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时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这段文字描写出了一幅宏阔而又纯净的画面,暮至而息的白鹭成了空中的精灵,成了宙宇间一道绝美的舞蹈者,非常形象真切地演绎着“清澄”者个词语的内涵。
学生自由阅读、讨论、书写、交流。
生1:
文章的结构是一首诗
开头和结尾巧妙呼应,凸现主体,强调白鹭特点。中间选择几幅别有特色的画面围绕“诗”来呈现。这样的结构小巧别致,玲珑剔透。
生2:
文中的比喻是一首诗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体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
本体是水田与白鹭,喻体是琉璃画,是一幅有水有田有白鹭的画,让人顿时就联想到那清雅素净的中国水墨,这纯净的境界不正是诗的内核吗?
生3:
文中的拟人是一首诗
“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而它却很悠然……”
孤独地站立、沉静地思考不正是诗人所特有的本质?“悠然”不又显得白鹭是如此潇洒而淡定?
生4:
文中的对比是一首诗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分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或许有人会感着美中的不足……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用白鹤与朱鹭、苍鹭比出白鹭的小巧与别致的美,用铿锵的歌比出白鹭的婉约柔和。这率性地对比正表明了作者对白鹭的由衷地赞赏。
生5
三、选段朗读课文,表现文章的诗情画意
指名读、学生点评、教师指导,生演读。
四、读《关于散文<白鹭>》,说说作者谈《白鹭》的哪些语句与你产生了共鸣。
教师示范:
“我喜欢散文,就在于它的随意性和多样性,就在于它是一种没有固定格式的最自由自在的文体。”
我揣摸作者说的就是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聚”,《白鹭》不正是这样的吗?中间的那几幅画看似随心所欲,其实每幅都充满诗意;两次对比,看似任性而为,其实每次对比的目的都是为了表达对白鹭的欣赏与喜爱。
学生在书上圈画、点评、交流。
生1:
“郭沫若的散文……也有的写得柔婉清丽、秀美含蓄……就是后一类散文的典型例子。”
《白鹭》中白鹭的形象确实清丽而秀美,语言柔婉而含蓄,就像一位待嫁的新娘欲说还羞。
生2:
“这篇散文,用非常精彩、极其简练的文字,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绝妙地描绘出白鹭……”
文中“那……增之一分则嫌……,减之一分则嫌……,素之一忽则嫌……,黛之一忽则嫌……”的句式,整齐而又精练地描摹出白鹭的美丽外貌也表达了作者的独特欣赏角度和欣赏感受。
生3:
莱辛说:“不要让人一看了事,应让人品味,反复地品味。”
晓雪引用的这句话正适合《白鹭》,《白鹭》的语言、《白鹭》所勾勒的白鹭的形象、《白鹭》所营造的意境、《白鹭》所表现的白鹭的灵气都让人越读越有余味。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白鹭》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重点难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课前准备:挂图、配乐朗诵音乐带
教学时间: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诗句揭题,简介白鹭。
1、诗句"两个黄丽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简介白鹭。体长50厘米,全身的毛雪白,生殖期间枕部垂有两根长翎,背和上胸部分蓬松蓑羽,以后消失。春夏多活动于湖沼岸边或水田中,主食是小鱼等水生动物。
二、初讲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想一想课文写了白鹭哪几方面?
2、交流:
①指名读生字、找出新词、理解词语,并集体齐读。
寻常:平常。 嗜好:特殊的爱好。
美中不足: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 韵味:含蓄的意味。
每每:每一次。
②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白鹭的?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写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段(2-5)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
第三段(6-9)写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
第四段(10)写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三、自由练读课文
1、你喜欢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
2、分类组合,学生互相评析指导。
四、写字指导
1、老师示范。鹤、蓑、喙、嵌、框、嗜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二、精读指导
1、指名朗读找出能体会作者感情的句子,读中品析。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文首、文尾相呼应,首尾圆合,深化了文旨。)
①通常的诗有什么特点?(语言精练、开锅、节奏感强,充满意境)
②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意味无穷的诗"?
a、自读2~9节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明原因。
b、第2~5节写的是白鹭的"精巧",第2节是概括地描写,第5节是具体的描写。
c、第6-8节写的是白鹭的"韵味无穷",作者从白鹭觅食、栖息、飞行这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韵味。
(细细揣摩第七节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以《白鹭真的在瞭望吗?》为题目,"晴天的早晨,白鹭常常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为开头,说话,陈述自己的观点。)
d、小结:静态的精巧、动态的韵味,都是一幅幅值得欣赏、口味的画。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
①这是什么句?请换一种说法。
(反问句,白鹭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②"白鹭不会唱歌",为何还说"白鹭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虽然它不会发出宛转的声音,但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带来欢乐,它就是一首无声的歌。)
3、说说自然界里还有哪些情景充满韵味?
(蜜蜂采蜜、秋虫呼叫、冬梅傲雪、高山流水、小桥人家……)
三、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第三段的背诵:"觅食-栖息-低飞-不会唱歌")
四、总结全文,巩固提高
1、作家郭沫若以诗人独特的眼睛和诗心,善于发现美、鉴赏美、评价美,发生动、形象、简洁和富于感情色彩的语言,借鉴电影蒙太奇的艺术,创造了气韵生动、情景俱美的意境,宛如一首流动的音乐,韵味无穷的诗歌,艺术地再现了白鹭不同角度的美,给读者以无限美好的艺术享受。
2、鸟是大自然中动人的音符,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鸟。
五、作业
背诵课文
小作文《白鹭真的在望吗?》
板书: 16 白鹭
美
精巧的诗 韵味无穷的诗
人类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