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大纲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积累运用六

2023-09-09

人教大纲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积累运用六 篇1

  一、教学目标:

  1、积累12个成语,能熟读成诵。

  2、阅读短文《雪化后是什么》,能知道短文的主要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

  3、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动脑的好习惯。能与别人合作讨论交流,回答别人的问题。

  4、清楚信的格式及写信封的要求,并通过写信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想告诉他的话。

  二、教学时数:(5课时)

  三、教学准备:(尺子、信纸、信封)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完成读读背背。

  1、复习学习过的成语,背一背

  2、出示练习的成语,明确要求:比一比,谁用最少的时间把它们记下来

  3、学生自由读成语,试着理解谚语的意思,背诵。

  4、比赛背诵成语

  5、交流其他成语,指名学生写到黑板上。

  〈二〉、阅读理解短文。

  1、独立阅读短文,借助工具书查词查字,理解短文内容。

  2、分小组学习,思考:短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小组派代表说说短文的主要内容。

  4、讨论理解短文中的三种答案。

  5、交流自己的答案,理解。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谈话兴趣

  1、教师讲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1)、冬天的时候,如果用梳子不停地梳头发,会发现头发会跟着梳子动起来。

  2)、冬天在漆黑的环境下脱毛衣,会发出类似碰电的声音,还有小火花。

  2、导入话题:这是什么现象。(摩擦起电)

  〈二〉、动手实验,感受科学道理。

  1、学生分组做实验。

  2、以小组为代表谈谈实验的结果及蕴涵的科学道理。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4、进行你问我答,促进交流、理解。

  5、老师小结。

  〈三〉、交流其他实验的经验和收获。

  〈四〉、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作文兴趣。

  〈二〉、明确写信格式和信封要求。

  1、信的开头写称呼,要顶格写,称呼后面要加冒号。

  2、信的正文另起一行写,每段开头空两格。

  3、要先写问候语,再把要说的事情一件一件往下写,最好每件事写一段。

  4、正文写完了,另起一行写祝语,“祝”要空两格,祝语另起一行顶格写。

  5、名字和日期写在右下方,日期写在名字的下一行。

  6、信封的右上方写收信人的邮政编码,上方写收信人的详细地址,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要大一些),信封的由下方写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邮政编码(姓名可以不写)。

  〈三〉、读习作要求,明确作文要求。

  1、写信的对象是同辈(同学、朋友等与自己年龄相仿的人)。

  2、内容自己定,但应该是最想告诉他的话。

  3、要注意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4、写完要检查内容和格式,把不妥的地方改过来。

  〈四〉、学生尝试作文,教师巡视辅导。

  〈五〉、评议学生的范文,提高作文水平。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继续完成作文。

  2、完成练习册。

人教大纲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积累运用六 篇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读读背背”中出现的成语的意思,读熟后背下来,积累词汇。

  2.阅读短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进行课堂辨论,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4.以“啊!我发现了......”为题,写一篇作文。

  二、教学重点

  重点:背诵成语、积累词汇。

  难点: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发现进行写作训练。

  三、课型:练习综合课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

  五、教学手段:用“小黑板”辅助教学。

  六、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73)

  一、教学内容

  1.理解并背诵成语。

  2.进行阅读短文的训练。二、教学过程

  <一>出示成语,请同学们自由读,查查成语手册,理解成语的意思。

  <二>集体交流成语的意思。

  大公无私:指一切为人民大众的利益着想,毫无个人打算。

  承前启后:承受前人的,开创今后的。

  翻天覆地:形容变化的巨大而彻底。

  弄假成真:原指用假的充真的,后转指本是假意做作,后来竟成了真事。

  舍近求远:放弃近处的,去找远处的。

  化难为易:把困难的化为容易的。

  扬长避短:发扬优点、长处,预防缺点、短处。

  去粗取精:去掉粗糙的部分,留取其精华。

  若明若暗:像是明朗,又像阴暗。比喻对问题或情况认识模糊。

  善始善终:从开头到结局都很好。

  优胜劣汰:优秀的取胜,不好的被淘汰。

  弃旧图新:抛弃旧的东西,做新的努力。

  <三>反复朗读成语,试着把它们背下来。

  <四>阅读短文《大雪之后》。

  1.自由读短文,想想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讨论交流。

  (短文的内容是讲下了一场大雪以后,本是孩子们打雪仗、堆雪人的.好机会,但大人们怕这怕那,不让孩子出来活动。表达了作者对家长这种培养温室之花的作法,充满了不满与担忧,对独生子女缺乏真正的爱护表示同情。)

  3.再读短文,边读边想:读了短文,你最想说些什么?试着写在书旁。

  4.请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想法。

  (可以引导学生从家长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方面谈,也可以从孩子自身的体会谈。)

  5.有感情地朗读短文,把体会的感情读出来。

  <五>作业设计

  写出你喜欢的成语。

  第二课时(74)

  一.教学内容

  举行课堂辩论会,培养同学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任务。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课堂辩论,让大家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大家的口语交际能力。(请一位同学读“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明确辩论方法,进行小组辩论.

  1.教师提要求:有时候,对一个问题会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看法,我们就要通过辩论来互相启发,提高认识。比如“有了电脑,还要花功夫练习写字吗?”“小学生要不要多看电视?”等问题,你们可以从中选一个题目,或另外商定一个题目进行辩论。注意辩论时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根据不同的观点分为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辩论。

  <三>举行班级辩论会。

  1、以班极为单位,选出大家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请持不同观点的同学分别当正方和反方,进行课堂辩论,辩论者可以各抒己见。

  2、请听的同学评议,推选出胜方和负方。

  <四>课堂小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看法的情况。在这样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辩论阐明自己的观点,提高大家共同的认识。

  <五>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将口语交际内容写成日记。

人教大纲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积累运用六 篇3

  【教学目的】

  1、积累名言名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阅读短文,了解三顾茅庐成语的典故及意思,明白有志者事竟成、诚恳谦虚方能成大事的道理。

  3、能用普通话向别人推荐一本好书。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名句含义,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阅读短文,了解成语典故,受到教育。

  3、学会向别人推荐一本好书。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识

  1、指名背本期学过的名言名句或古诗、成语。

  2、指名说说你所知道的爱国人物或爱国格言

  二、揭示本节课学习内容

  完成读读背背和阅读方面的内容。

  三、学习新格言

  1、小黑板出示6句格言。

  2、自由读格言,读准字音,读得较连贯。

  3、指名起立读,正音、全班齐读、开火车读。

  4、分成学习小组讨论格言意思。

  5、小组派代表试说格言意思,师生共同理顺。

  6、通过举例来进一步掌握格言。

  如:谁是春蚕?谁是蜡烛?谁的死比泰山还重?谁的死比鸿毛还轻?

  7、指导朗读、背诵格言。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1、你们看过《三国演义》吗?谁来谈一谈里面的情况。

  2、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一个小故事──三顾茅庐。

  3、板题、读题。

  4、指名说说这一成语故事的梗概,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读短文,了解主要内容。

  1、自由读短文,读准字音,理解字词,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或,也可讨论解决。

  2、再读短文,思考问题:

  (1)题目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来解释。

  (2)你喜欢文中的什么人物?为什么?

  3、汇报思考所得。

  4、想想文中主要讲的是哪个人?从这个人的所作所为中你懂得了什么?

  5、课后阅读有关《三国演义》的材料。

  三、小结

  四、作业

  1、抄写格言,读背格言。

  2、收集有关爱国与做人的格言。

  3、把《三顾茅庐》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第三课时

  一、复习旧知识

  1、指名背上节课所学的格言。

  2、简要说说《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

  二、揭示教学内容

  同学们,刚才大家谈的《三顾茅庐》这一故事,就是一本很好的书,它能让我们懂得历史,还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这节课,我们口语交际的内容就是(板书):推荐一本好书。

  三、进行口语交际

  1、释题:推荐是向别人推举介绍的意思。

  2、讨论:什么样的书是好书?

  3、汇报:一本好书应该语言优美,内容丰富。

  4、回忆你自己读过的书,想想介绍哪一本给同学。

  5、在小组内交流介绍你过的好书。

  (1)可以说说书的主要内容。

  (2)也可以谈谈你对这本书的看法。

  (3)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

  (4)与看过这本书的人一起交流。

  6、每一小组推举一个代表到班上汇报。

  7、评评谁说得好。

  四、同学之间交换别人推荐的好书,看后说说自己的意见

  五、向家人介绍你今天在班上听来、看到的好书内容

  六、小结

  好书是人类的好朋友,它让我们增长知识,懂得道理。我们应该不断地多读好书。

  七、作业:

  1、利用课外时间每周读一本好书。

  2、好生可试着用一段简短的话写写书的内容,你对书的看法和书给你带来的帮助。

人教大纲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积累运用六 篇4

  学习目标:

  1、读读背背,积累人际交往中常用的词语。

  2、阅读短文,理解内容,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口语交际。

  4、写作,唤起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习重点:阅读,理解文章内容。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时安排:5课时

  课前准备:实践活动,购物讲价。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背一背16个词语。

  二、朗读《此地无银三百两》,理解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1、学生围绕问题自学短文,试着解决问题。

  2、讨论交流: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张三和王二自作聪明?

  (2)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三、结合自己生活的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二课时

  一、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

  二、要求:

  1、注意礼貌用语;年龄特点。

  2、语言简单、明白、生动。

  三、学生自由结合,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练习购物讲价。

  四、小组汇报

  说:每组向全班汇报。

  说说你在购物时的好的经验及上当受骗的例子。

  听:同学们认真听,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提问。

  五、总结:

  表扬积极参与和有创见的同学,有机会进行一次实践活动。

  第三、四课时

  通过想象,以《未来的——》为题,写一篇习作。

  一、指名读题目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作文内容。

  二、读题目要求,思考本次作文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1、充分发挥想象力。

  2、内容富有创造性,新奇而有趣。

  3、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4、自由交流,说说自己准备写什么,怎样写。

  三、学生作文,教师巡视

  四、个别面批,指导差生

  五、学生交流作文,修改作文

  学生交流作文,互相学习、批改。

  第五课时

  作文讲评

人教大纲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积累运用六 篇5

  教学目的

  1、读背积累。

  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3、介绍少儿节目。

  4、写写自己的小发明。

  课时安排

  4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读读背背。

  2、独立阅读。

  教学步骤

  一、学习读读背背部分

  1、简介作者,纳兰性德是清朝著名的词人,他的小令尤佳,格调韵远。

  2、自由读,把这首词读熟。

  3、理解词意。

  榆关:山海关。

  那畔:那边,指山海关外。

  4、再读,想象词描绘的画面。

  5、学习欣赏这首词。

  (1)介绍:康熙二十一年,纳兰性德随康熙皇帝到关外,这首词可能是此行途中所作。

  (2)找找哪些地方分别写所经,所见,所闻,所想?

  (3)作者挥毫写词的时候,在千帐灯火,风雪交加的深夜。所以起笔先写白天登山涉水,夜来设帐宿营的行踪,后写风雪聒耳,欲梦不成、思乡情切的心理活动、写景抒情巧妙融为一体,表达了思乡之情。

  (4)词的大概内容

  山路一程,水路一程,跋山涉水,一路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深人静时唯见千百帐蓬点点灯火。

  风雪交加,长夜难熬,风雪之中不时传来更鼓声。这风声、更鼓声打破思乡之梦聒得人难以成眠。故乡那宁静的夜晚是听不到这种声音的啊!

  6、指导朗读,背诵。

  二、阅读短文

  1、自由读短文,不懂的词句划上记号,想想读懂了些什么?

  2、检查自学

  (1)读懂了内容

  (2)弄不懂的词句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弄懂文中的词句。鼓励学生、辞典。

  3、引导学生弄懂短文第2题

  (1)自由读并思考

  (2)讨论交流

  作者由贝壳感悟到人生的意义:生命是短暂而渺小的,但人生应该更加一丝不苟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他人留下些令人珍惜值得玩味的有价值的东西。

  (3)引导理解: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这句话中,固执是说当一个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时,他肯定是经过了一番不懈的努力。自强不息,矢志不渝,这是固执的含义。简单是说真正的人生其实都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生。

  4、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5、小结:人生应该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应该给他人一些值得珍惜的东西,这是作者在观察一枚贝壳时所感悟的。我们应当从中受到启发。

人教大纲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积累运用六 篇6

  训练要求

  1、引导学生背会“读读背背”中的句子,从中受到端正学习态度的教育。

  2、引导学生阅读描写景物的短文,感受所写景物的美;学习好词佳句,感悟短文的写景方法。

  3、引导学生办画展,在“评一评”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训练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训练要求:完成总要求1、2。

  训练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完成读读背背

  1、学生自读:

  (1)正确朗读下面的文言警句。

  (2)在熟读的基础上能背诵下来。

  (3)边读边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学生讨论,相机点拨。

  学问勤中得。——学习是靠勤奋好学得来的。重点讲“勤”。

  学然后知不足。——学习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重点讲“学”。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不知道就要求问,不会就要学习。重点讲“问”和“学”以及“知”“能”和“问”“学”的关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聪敏而好学,不以向学问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请教为耻辱。重点讲怎样正确对待“学”和“问”。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玉石不雕刻,不能成为器物;人不进行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和知识。核心讲一个“学”。

  (这5个句子在内容上讲的都是为学之道,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警策之句,告诉人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

  4、学生朗读、背诵这些谚语。

  三、完成阅读

  1、指名读短文后面的思考题,明确阅读要求。

  2、自读短文,一边读一边思考短文后面的思考题。

  3、指名朗读短文。

  4、学生再次读文,回答课后第一题。

  第一题:让学生在读中弄清梅雨潭的得名,在读中体会梅雨潭的意境美,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形象生动。

  5、组织交流、讨论。

  6、把你认为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并当堂完成背诵。

  第二课时

  训练要求:完成总要求3。

  训练准备:与美术老师配合,办好班级画展。

  训练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走进我们的教室,就走进了美丽多彩的童话世界,这些画,有的表达了同学们对生活的热爱,有的表达了同学们对大自然的向往,有的表达了同学们心中的美与丑。这节课,我们就来细细评说。看看谁的画内容新,选材好,有创意,题目也取得好。评出我们班级的小画家。

  二、看一看,请学生自由欣赏画展。

  三、说一说,学生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

  要注意讲清自己的观点,倾听别人的发言,在听与说中,把自己的语言组织得更完整,表达得更清楚、具体。

  四、评一评,全班集体交流

  各小组推选优秀代表上台说说,注意把自己小组同学的意见讲清楚,并评出你们小组心目中的优秀作品。

  (在同学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他的语言表达、意见讲述、文明礼仪等几方面进行评价。)

  五、选出班级优秀的小画家和优秀的评委、优秀评比小组。

人教大纲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积累运用六 篇7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学习格言警句,知道该如何做人、如何处事,要热爱祖国;懂得在邀请别人时要诚心诚意。

  知识要求:会读、会背格言警句,理解其意思;学习短文《三顾茅庐》,理解短文内容。把自己最想告诉别人的事、快乐、梦想、美景写成作文,要把意思写具体,写清楚。

  能力要求:培养背诵格言警句的能力;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三顾茅庐”这个词语的意思;向别人推荐好书,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独立选择作文材料的能力。

  重点难点:读、背格言警句,理解意思;理解短文内容,明白故事说明的道理;能选择一本好书,具体说出书好在哪儿,清楚明白地向同学介绍;作文不出题,选好材料要动脑筋,把作文写具体,写清楚,需要下功夫。

  教具准备:常规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格言警句

  1、读一读,读准字音

  卑、炬

  2、理解意思(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寸寸河山寸寸金:河山像金子一样宝贵,寸土寸金,不容侵犯。

  位卑未敢忘忧国:地位虽然地下是普通百姓,但不能忘了为国分忧,因为都是国家的主人,有为国分忧的责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的兴盛、灭亡,人人都有责任,都应为国家的发展出力。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的丝直到死才吐尽,蜡炬的泪直到燃尽才能流干。借指爱情的忠贞不渝,也指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

  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做大事情的时候不肯出力,怜惜自己;而见到很小的好处就去拼命,这不是英雄好汉,告诉人们要正确对待事业与私利。

  人故有一死,或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都会死,有的人死得有意义,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毫无意义,比鸿毛还轻。

  3、采用多种形式练习背诵

  二、阅读短文

  1、自己读短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同桌互相讨论。

  三顾茅庐:顾,看望;茅庐,草房。

  三国鼎立:指三国的势力对立(像鼎的三条腿)

  2、细读课文,找出描写刘备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在书上批注。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3、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

  告诉我们邀请别人一定要诚心诚意。

  4、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明确要求

  二、课前准备

  1、选择自己准备推荐的好书

  2、想想这本书好在哪儿,应该如何向别人介绍。

  三、小组推荐

  在小组内互相推荐好书,选出说得好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

  书的种类最好要多样化

  五、大家评议

  六、表扬优秀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