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 篇1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8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理解课文句子以及深刻蕴意,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拼、读、写等方式掌握课文的生字词;
(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深刻蕴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课文;
(3)采用不同方式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印第安人对他们土地的热爱之情;
(2) 体会人类与大自然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从而学会热爱大自然、 爱护大自然、爱护环境。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文章的语言文字,体会人与自然不可分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课文寓意深沉,内涵丰富,引导学生联系显示生活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课前让学生收集印第安人、西雅图的资料,了解印第安西雅图酋长发表演讲的时代背景;
3、了解家乡的土地、身边资源的状况。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你们爱自己生长的这片土地吗?假如要你们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自己的家乡自己的土地你会用什么词语呢?
(学生自由回答,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答案。)
2、揭示课题:但是在印第安人的心里他们的土地是“神圣”的,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他们《这片神圣的土地》。(板书课题: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3、解释课题,提出疑问:“神圣”是指极其庄严、圣洁,不可侵犯。为什么印第安人要用“神圣”来形容土地呢?“这片土地”指的是哪一片土地,又是怎么样的一片土地呢?带着这些疑问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作背景:
1、学习课文的生字词,注意这些字词的发音和写法。
认识“嗡嗡、麋鹿、骏马、雄鹰、潺潺、松脂、婴儿、眷恋”9个词语,并理解“神圣、眷恋”的意思。
神圣:是指极其庄严、圣洁,不可侵犯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深切地留恋。文中用婴儿对母亲的留恋来表明印地安人对这片神圣土地的热爱和眷顾。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文中出现生字词,读准生字词的发音以及注意其写法。读完课文后思考一下——“这片土地”指的是那片土地?课文介绍课文的背景和相关资料,并且欣赏相关图片。
(1)、19世纪50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本文是根据当时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的回信编译的。西雅图对白人很友好,为了纪念他,美国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为西雅图。白人居民还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纪念碑。
(2)、西雅图酋长是美国华盛顿州境内的印第安人部落的领袖,信奉天主教,乐于与白人移民共处,并同西雅图的创立者之一戴维·斯温森·梅纳德建立了私人友谊。根据梅纳德的建议,西雅图即得名于西雅图酋长。
大约一百年前,西雅图是美国西北部一个印地安部落的酋长。那时,白人从东岸横跨美洲大陆往西进,其中发生了很多令人遗憾的事件,当时他的族人必须离开他们的土地,搬到保留区去住,情况很凄惨。当时西雅图酋长说了一席不寻常的话,因为印地安人试过一切办法,他们奋战过,他们躲避过,最后只剩下两条路:不是去死,就是搬到保留区去。所以西雅图酋长才说:「好吧!我们会离开。但是...」
他又说:「要我离开,我对华盛顿的大首领只有一个要求。」
(提问:现在请你想一想,他会要求什麼呢?假如是你,你会要求什麼呢?设身处地想一想,可能会为了遥远的路途,而多要几匹马或是毯子和食物。 )
西雅图酋长要的不是这些,他的要求与众不同,他说:“我们真正想要的,我们唯一要求的,就是白人能像我们一样的对待这块土地上的动物,待它们如同亲兄弟一般,把它们当作一家人……。”西雅图酋长为什麼会提出这种要求呢?因为他看见人类对生命的疏离和冷漠;他看到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战争,对抗大自然、互相攻击、反对他的族人,乃至我们自己永无止尽的恶性循环……
对西雅图酋长和他的族人而言,生命本身是神圣且需相互尊重的。鸟啼婉转枝头,不啻於诗歌合唱,森林就是大殿堂,微风就像活跃的祈祷者。我们彼此息息相关,我们如何对待环境和其中的生命,最后都将变成人类自己的命运。
3、围绕“神圣”,理清文章脉络:
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神圣”讲了哪些内容?
1-3自然段:总写这片土地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神圣的。
4-8自然段:表达了西雅图酋长对白人的强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转让了,希望白人能牢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9-11自然段:进一步阐述了人类和大地的关系,指出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属于大地,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4、细读句子,初步理解“神圣”
(1)由教师有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学生边听边想象这片神圣的土地是怎么样的;
(2)在1、2、3自然段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边读边勾画,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
(3)交流表现“神圣”的词句:
5、重点理解以下语句,并随机指导朗读:
(1)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为什么说“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呢?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理解人类和大地的关系。)
①交流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大地滋养着世上万物,包括动植物等一切有生命的事物,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个群体;同样,人类的生命成长离不开大地上各种自然资源的给予。这句话充分地表明了人类与大地不可分割的关系,也预示着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
② 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大地和我们的关系。(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等。)
(2) 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①通过问题:共同属于哪一个家园?(大自然),这个家园是怎么样的?引导学生在脑 海中勾勒出一幅人类与大自然的紧密而融合的画面。
(“山峦”指连绵的山。起伏的群山蕴藏着宝贵的资源,流淌的河水养育着万物的生命;动物与植物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生存,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朋友。这句话再一次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
②有感请的朗读自然段。体会这种人与自然融合的思想感情。
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是如此重要,我们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这片家园的家园。
6、小结
这就是我们的家园,这就是我们神圣的土地。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是如此的重要,如何保有这份神圣呢?同学们课后自主阅读课文,找找答案。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
1、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
(二)、深入课文,研究“神圣“的意义。
1、面对这样神圣的土地,是那么得珍贵和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做呢?怎么样保留这份神圣呢?印第安人对白人提出了什么要求呢? 学生以小组方式一起学习四至八自然段,从文章中找出体现“神圣”的相关语句,并做好旁批,写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小组讨论总结出西雅图提出的哪几个要求,进行回答,老师最后进行总结:
第一个要求:要善待河水!(哪两个自然段是写“善待河水的”?)
第二个要求:要照管好空气!(哪两个自然段是写“照管好空气”?)
第三个要求:要照顾好动物!(哪两个自然段是写“照顾好动物”?)
4、从重点语句中体味“神圣”:
(1)理解“那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这里的水已经超出了“水”原本的含义,将水的悠久历史、优良传统、人的生活方式、前途与希望结合起来,使水具有了丰富的意义。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结合现实,联系水对人类的意义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并且结合古今以来“水”在文学中的一些蕴意来理解这句话。
(水是生命的源泉,在历史长河中,水之所以能保持它清澈、纯净的本性,离不开世世代代人的努力。是祖辈的辛勤呵护,水源才不至于被破坏;是祖辈的不懈努力,水流才不至于被污染。他们保护家园、捍卫纯洁的精神,将在时间长河中熠熠闪光,不断提醒人们应该爱护水源,就像尊重人类的祖先一样。“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水和历史一起前进,见证了我们的生存的足迹,伴随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永远都离不开水。)
(2)“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之前我们讨论了水的重要,这句话是印第安人对白人的要求,也是对我们的要求,现在请同学们结合之前找的自己周围环境水资源的情况,想想没有了河水、没有了水,人类要怎么生活。
(3)“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景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 那么“它” 是谁?为什么要照管好它?重点理解“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了解空气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因为没有了空气或者空气受到污染,将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呼吸、生物的生长、影响到生命的存在。)
(4)“如果所有的动物都失去了,人类也会灭亡。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
提问:动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动物的灾难怎么会成为人类的灾难?
5、印第安人是那么的爱这一片土地,爱这里的一草一木、爱这里的河流、空气,爱这里的一切,所以他对白人说——出示“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师示范朗读,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他们对这片土地强烈的热爱之情。点名学生示读。
6、西雅图带着对土地的恋恋不舍和浓厚的深爱之情对白人的领袖说了这些话,但是这还不足够,他还要对白人的后代们说!请同学们带着这份感情齐读一遍第九至第十自然段。
(1)理解句子:
为什么说“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生活在大地上,沐浴着阳光雨露,感受着风霜雨雪,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成长。如果家园受到破坏,而我们不能及时醒悟,不懂得及时补救挽回,那么任何对大地的影响,对地球的伤害都将演变成对人类自身的伤害。假如人们唾弃了大地,那么他们就是唾弃了自己。如果家园遭到毁灭,人类又怎能独自生存?这句话直接将人类的生存与大地的保护联系起来,指出了两者兴则共兴、灭则同灭的密切关系。)
重点理解:“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为什么课文第三自然段强调:“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是我们的一部分”,现在这里又说“大地不属于人类”?
(谁也没有权利,也不可能拥有对大地的控制权,谁也不能凭借自己的喜好、善恶来对待神圣的大地,来破坏、损伤大地的完整和庄严;相反,人类属于大地,因为大地拥有着生命成长的物质,使人类的生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因此只有爱护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才能确保人类生命成长需要的各种自然条件,从而保持生命的延续。这是文章的中心所在,是作者所要传达的主旨。)
(三)、听全文课文录音,背诵语段。
有感情地跟读课文,试着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四)、自由讨论,“守护我们的土地”行动宣言。
1、这片土地是如此的神圣,他们被要求要善待那里的河水、空气和动物。现在一百多年过去了,白人有没有按照西雅图的要求做到呢?现在老师带领大家走进今天的西雅图!
(欣赏现代“西雅图”风光图片:伴随图片,教师进行解说:西雅图——被称为常青城,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城市。它海拔最低,却有古老的冰川,活跃的火山和终年积雪的山峰。西雅图又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城市,它拥有青山、湖泊,拥有港湾河道,拥有温润的气候,如春的四季。无论是在美国本土,还是在世界其他地方,几乎找不到第二个城市能像西雅图那样,山峦、平地都被密密的、几近原始的森林所覆盖。市区内外皆衬饰着幽静的港湾、河流、绿树,掩映着色彩丰富的街市。而在环绕着城市的青山之中,又错落地隐藏着几十个大小不等的湖泊。树木葱郁,草地青葱,甚至飘来飘去的雨,轻轻掠过的风,都带着青绿的颜色。)
看见了现在这么美丽的西雅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同学们你们所生存的这片土地呢?它们在你们心中也是像西雅图在印第安人心中那么神圣那么重要的吗?你们将要怎么对待你们这片土地上的河水、空气、动物?在接下来的日子你们将会用什么行动来挽救它们?除了河水、空气、动物,还有什么是需要我们一样去保护的呢?(请同学们根据上课之前收集的资料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总结。)
2、 “我爱我们这片土地”——保护环境行动宣言:
“我爱我们这片土地,我将以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它,善待它们的每一部分,珍惜这里的河水、树木、动物、空气等等。坚持做到,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因为我们深知: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五、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并背诵自己最喜欢的文段。
2、做一份对自己周边环境的调查表。
六、板书设计: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大地
动物
印地安人热爱 溪流 保护地球、热爱家园
空气
自然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 篇2
一、课前预习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薄雾(bó báo)骏马(zún jún)运载(zǎi zài)血液(xiě xuè)
2、看拼音,写词语。
shèng jié chán chán juàn liàn sōng zhī méi huā lù
wēng wēng shàn dài yīng ér huí dàng xióng yīng
3、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想想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强烈愿望。
4、默读思考,理清文脉。
这篇文章属于总分总的结构。~自然段总写土地是神圣的。~自然段表达了西雅图酋长对白人的强烈要求,分别从善待、善待、善待三个层面来写。~自然段进一步阐述对人类和大地的关系,指出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属于大地。
5、自我挑战
(1)读文深思:“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为什么用“神圣”来形容土地?
(2)你对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特别深,多读一读。
(3)试着背诵你感受最深的地方。
6、预习课文后,我还有以下几点疑问:
二、合作探究
学法提示:以朗读为主,合作学习,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品味语言,还要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文章内容,在文中空白处留下自己读书后的感受。
1、研读1~3自然段,思考:文章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画出相关语句,多读几遍,交流自己的朗读体会。
2、研读4~8自然段,思考:面对这片神圣的土地,我们应该怎么做?读后你有何感受?
“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几次?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3、研读9~11自然段,感悟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
三、达标训练
1、注意区别每组形近字,再选择恰当的字填到括号里。
卷眷倦指脂智鹿庸鹰
疲肪雄
试慧平
恋导角
2、填写恰当的量词。
一耕地一山脉一松针一家园
一蓝天一河流一昆虫一倒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四、拓展延伸
泥土最珍贵
忻俭忠
两个欧洲人到埃塞俄比亚,他们到处奔走,绘制地图。皇帝知道后,就派了一个向导去帮助。后来欧洲人结束了工作,向导回到首都,报告皇帝说:“陛下,欧洲人把见到的一切都画到地图上了。他们到过尼罗河发源地塔那湖,然后顺流而下;他们找到了金银矿,把矿产、森林、大大小小河流都记了下来。”皇帝对欧洲人的意图思考了很久。决定接见欧洲人。
欧洲人到了皇宫里,皇帝亲自接见并宴请他们,赠送了贵重的礼物。最后皇帝派了几个人送欧洲人上船。欧洲人到了河边,正要上船时,送行的埃塞俄比亚人要他们停下来,脱下鞋子。欧洲人脱了鞋子,送行的主人就仔细抖他们的鞋子,还刮下鞋底上的土,然后把鞋子还给欧洲人。
“你们这是什么意思?”欧洲人问。
主人回答:“皇帝要我们祝你们一路平安,还要我转告你们:你们来自远方的强国,亲眼看到了埃塞俄比亚美丽富饶的土地。她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国家。她的泥土是我们最为珍惜的。我们在泥土里下种、埋葬死者;我们干活累了后在泥土上休息;我们在它的草地上放牧牲口;你们翻山越岭,过草地,穿森林,所走过的路都是我们祖先、孩子的脚是在泥土上踩出来的。埃塞俄比亚的泥土是我们的父母、亲兄弟。我们款待了你们,赠送了贵重礼物。但是泥土是埃塞俄比亚最珍贵的神圣的东西。我们不能给你们,一粒也不给。”
1、联系上下文,体会“欧洲人的意图”是什么。
2、埃塞俄比亚人在欧洲人送行时做了一件什么事?在文中用画出来。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3、这篇短文表达的主题和《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有哪些相同之处?
五、相关链接
大树
素贞
屋子前面有一颗大树,我不知道是什么树。我搬进这间屋子之前,那棵树已经存在。那棵大树,风吹过时,会掉满一地枯叶。印尼女佣最讨厌那棵树,常常说:“吃不到果子,只吃到烂叶子。”我对她说:“那棵大树的目的是遮荫,有了那棵树,屋里不是凉快很多吗?”当然,我的解释并不能说服她,只是我出薪水,再不甘愿,她还是要扫枯叶。
不过,因为有了那棵大树,这座沉寂的住宅区,终于有了大自然的音符。无论是阴雨或者日出,树上总有几十只鸟出现,有乌鸦、麻雀、小绿鸟,还有尖嘴黄身的,我叫不出名字的美丽小鸟。它们总不停的鸣叫,想听或者不想听,都必须照单全收。
有时周末,屋子里还留着昨夜的阴暗和幽凉,我多么想要懒床一会儿。但,那些鸟就是不肯放过我。它们雀跃吵嘈的鸣叫,不刻意,但总把人吵醒。
有时推着孩子,教孩子辨别树上的鸟。儿子还小,连“鸟”的读音都未能说清楚。但婴儿童稚学习说话的细嫩声音,叫我禁不住欢喜。孩子咭咭咯咯的笑声,树上小鸟的鸣叫声,往往使我听了不禁微笑起来。他们的声音,属于大自然的清亮,特别突出、特别悦耳、也特别动听。
这个时候,我是快乐的,单单纯纯的快乐,似乎任何金钱与物质都购买不到的快乐。发展商建好房子,栽下这些树时,一定想不到,几棵树,竟然提供了鸟儿的生活环境,造就了大自然生态中的一个环节,同时也给我带来这么多快乐。
屋子刚满十年,大树的干部却有一个人抱大小了,这些树,长得可真快。不止长得快,叶子也很密,似乎知道它的天职是为了遮荫,必须长出许多密密麻麻的叶子才行。这棵不知名的树,虽然没有带来花开的缤纷,但它很尽责,总在最酷热的日子,给我们整片的浓荫。当风吹过时,实在凉快。
其实,很小时候就渴望屋子旁有棵大树,快乐或许不快乐时,可以在树干上刻画心事。不过那段日子,我们家一直东搬西迁,从小到大,我好像不曾在任何一个地方住得太久。只有这一次,我希望这幢辛苦储钱买来的屋子,是我住到老死的地方。更何况,屋前有一棵大树。我多希望我的孩子在树下长大,他长大后,会记住这棵大树,不如意的日子,也因为曾经拥有一棵大树的快乐记忆,将会变得更安然。至少,我希望他的成长岁月不像我,只有漂泊,没有一个可以回去的温馨角落。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本文主要内容,了解土地与人类生存的关系。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深入思考,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土地的情感,懂得必须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自己的家园。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1、组织学生收集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材料,了解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发表演讲的时代背景。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到过哪些地方?
2、今天,老师也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看一看,瞧一瞧。看完之后,请说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3、大家说的很好!那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西雅图,西雅图被称为长青城,你们知道只是为什么吗?(出示课件)
4、西雅图以前并不是美国人的领地,而居住着一个土著民族——印第安人。通过刚才的纪录片,我们发现印第安人和我们有什么不同?
(在我们的眼中,这片土地是美丽的,是富饶的,是充满生机的,而在印第安人眼中这土地是神圣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二、解题
1、找出题目中的重点词——神圣,说说神圣的意思。
(1)既然知道中心词是神圣,那要如何读好这个课题呢?
(2)土地是神圣的,我们要用怎样的语气读这个课题?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神圣的土地。)
三、初读课文,解读神圣
1、初读课文,提出要求:
印第安人说,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请找出文中描写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的段落。(第二自然段)
2、解读第二自然段:
(1)、闭上眼睛听读:说说读完这段话,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吗?如此圣洁的画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欣赏欣赏。
(2)、你觉得这片土地上还有什么是圣洁的?(完成句式训练。)
(3)、引读第三自然段
(是的,印第安人热爱土地,他们认为土地上的一切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青草、绿叶、花朵是我们的姐妹,麋鹿、骏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树汁流经树干,就像血液流经我们的血管一样。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他们还说: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怎样理解这句话?)
四、研读课文,感知神圣
1、在印第安人的眼中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那他们为什么要把这片土地转让给美国人呢?此时他们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2、如果你是印第安人,你会对美国白人说些什么呢?当然作为这片土地的主人,他们肯定也有许多话要对白人说,而作为当时印第安酋长的西雅图也因此写下了我们今天的这一篇演讲稿——《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3、在文中,西雅图向白人提出了什么要求?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4——8自然段,找出答案。
4、讨论:
西雅图为什么要提出这三个要求呢?
5、拓展:
我们要善待河水,因为水是生命之源;我们要照管好空气,因为空气滋养了一切生命;我们要照顾好动物,因为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这片土地上只有这三样东西值得珍惜吗?
完成填空题:你们要 ,因为 。
6、突破中心:
不管西雅图向白人提出了几个要求,其实都可以可转换成一句话,那就是:
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你们指谁?我们指谁?)
朗读训练:现在让你代表西雅图向人们发出号召,读一读这句话。
(强调“一定要” )
7、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轮读)
五、品德教育,情感升华
其实,不止是西雅图,地球上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神圣的,离开了这片土地,我们将无法生存,所以,不止是白人,每一个地球公民都要热爱这一片土地,让我们一起呼吁全人类一起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1、质疑:
为什么说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2、你又是如何理解“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属于大地的?”
3、西雅图用自己的感人肺腑的演讲申请倾诉了自己对这篇提地的仁爱,深深打动了每一个人其实,还有许多人,用自己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这片土地的热爱,著名诗人艾青就写过这样一首诗《我爱这土地》。
4、但是,是否每一个人都深深热爱着这片土地呢?不,我们的地球母亲正在遭到严重破坏,你是否收集到相关资料?老师也收集到了不少相关资料,请大家看一看之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5、同学们,我们终于明白:以西雅图为代表的印第安人对土地的深深眷恋,已从难过无奈上升为对大地母亲的深厚感情。他们呼吁,人类应还大地以“神圣”,保护大地及大地上的万物,从而保护人类自己。“神圣”的不应仅是“这片土地”,而是整个大地!心存“神圣”的不应只是“我们这个民族”,而是整个人类!我们常说,要保护这片土地的整洁,爱护校园一草一木,绝不浪费水资源,……但是我想说,只有用实际行动来保护这片神圣的土地,才是对这片土地最深的爱,对吗?
(欣赏《丹顶鹤的故事》)
六、作业:
其实,要保护这神圣的土地,光靠你靠我靠我们在座的各位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请同学们写份倡议书,呼吁全人类一起保护地球母亲。
七、板书设计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河水 生命之源
空气 滋养生命
动物 共命运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自学“嗡、鹿、骏、鹰、潺、脂、婴、眷”这八个生字,并正确读写“潺潺、嗡嗡、松脂、麋鹿、骏马、雄鹰、婴儿、眷恋”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理解“神圣”,体会人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人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背景简介
西雅图被称为常青城,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城市。它海拔最低,却有古老的冰川,活跃的火山和终年积雪的山峰。西雅图又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城市,它拥有青山、湖泊,拥有港湾、河道,拥有温润的气候,如春的四季。无论是在美国本土,还是在世界其他地方,几乎找不到第二个城市能像西雅图那样。
在1854年之前,这座城市是属于崇敬自然地印第安人的,他们世代居住在这里,对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都抱着敬畏的态度。到了19世纪50年代,美国的州政府想用15万美元买下这200万英亩原本属于印第安部落的土地。
此时此刻,作为印第安人的一份子,你想对购买这块土地的白人说些什么? 当时的印第安酋长西雅图,他在离开这块与他共同生活的土地前,发表了一场著名的动人心弦的演说!
二、揭示课题
1、西雅图演说的题目是——《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请同学齐读课题
西雅图酋长在描绘他所居住的土地时用了一个词——“神圣”,神圣的意思是什么?(极为崇高、庄严)我们把这个词的意思代入课题中,课题就变成了 以你的经验,你会用什么词来形容土地?(肥沃、美丽、壮观)
我们一般会用肥沃、美丽等词语来修饰,西雅图为什么用“神圣”来形容土地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三、检查字词
1、学习字词
第一组:潺潺、嗡嗡。
生读,注意纠正“嗡嗡”的读音。读了这两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象? 第二组:松脂、麋鹿、骏马、雄鹰。
生读。读了这四个词,你仿佛又闻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第三组:婴儿、眷恋。
你能说说“眷恋”的意思吗?“婴儿“通常会“眷恋”谁? 在文中找到这句话,一起读。
印第安人把谁比作母亲?(大地,板书)
印第安人热爱土地就像婴儿眷恋母亲的怀抱一样,都是出自一种本能。 从中你可以感受到什么?(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热爱之情,板书)
(印第安人对这片神圣,板书的土地是如此热爱,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神圣”,写了哪些内容?)
2、默读课文,围绕“神圣”,你了解到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土地是圣洁的—大地和人的关系—善待河水—保护空气—照顾动物—热爱大地,板书)
(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一切是怎么样的呢?)
四、研读语句,理解“神圣”
1、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呈现怎样的画面? (自由朗读第二段,边读边想,你觉得这里的一切是怎么样的?) 这里的沙滩:海岸线优美,海水澄澈洁净
这里的耕地:纵横交错,植物吮吸着土地的营养,快速地成长,远远望去,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
这里的山脉:连绵起伏、群山环绕,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简直就是一个天然的宝库
这里的河流:清澈见底、映出蓝天的影子、映出白云的影子、还映出了山上树木的影子,好像一面五彩的镜子。
这里还有闪闪发光的松针、嗡嗡鸣叫的昆虫、还有蓝天上悠悠的白云,这里的一切是那么新鲜、那么纯洁,没有被污染、没有被破坏,仿佛置身于仙境。) (让我们带着这种理解一起朗读这段话)
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每一根闪闪发光的松针,每一只嗡嗡鸣叫的昆虫,还有那浓密丛林中的薄雾,蓝天上的白云,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
(同学们,我们来观察这段话,它采用了什么修辞?——我们带着这种强烈而又优美的语气再读这段话)
(然而,这美丽柔软的沙滩、这高耸的山脉、这绿油油的耕地、这闪闪的松针,这印第安土地上一切的一切,都将不再属于我们,同学们,此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我们伤心,我们难过,我们恋恋不舍,都是我们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啊,让我们带着这种眷恋之情再读课文)
(同学们,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热爱土地的这种本能,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这种本能,但是印第安人却不一样,他们把青草、绿叶、花朵当做--?,把麋鹿、骏马、雄鹰当做---?) (兄弟姐妹之间产生的感情叫---?)
(是亲情让印第安人与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 (听到家园这个词?你心中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温馨、幸福、和谐的感觉) (多么温馨、幸福的场面啊!这片神圣的土地对印第安民族来说真是太珍贵、太重要了,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三节,从这段中找出句子来回答,这片神圣的土地,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为什么如此珍贵、如此重要?)
2、读课文第三节,说说这片神圣的土地,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为什么如此珍贵、如此重要?
理解: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同属于一个家园 (同学们,让我们用诵读来赞美一下这片神圣的土地吧)
五、小结:
这就是我们的家园,这就是我们神圣的土地。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是如此的重要,如何保有这份神圣呢?同学们课后自主阅读课文,找找答案。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大地的情感,懂得必须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自己的家园。
2、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感悟语言蕴涵的意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
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课,感知”神圣”
1、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沙滩 耕地 松针 昆虫 丛林 潺潺 滋润 薄雾 树干 雄鹰 麋鹿 骏马 婴儿 眷恋
2、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去了一趟印第安人的故土,这个被作者称为“神圣”的地方,究竟是什么样子呢?下面让我们一睹西雅图的芳容吧!
3、介绍西雅图这个城市。
资料:西雅图被称为常青城,它海拔最低,却有古老的冰川,活跃的火山和终年积雪的山峰。它拥有青山、湖泊,拥有港湾河道,拥有温润的气候,如春的四季。树木葱郁,草地青葱,甚至飘来飘去的雨,轻轻掠过的风,都带着青绿的颜色。
4、谈感受,说收获,指名学生回答。
5、这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方啊,让我们这节课再一次走进这片神圣的土地(板书)。
过渡:正因为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所以西雅图在率部落离开之际对美国政府强烈要求:“如果我们要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二、读中感悟,理解“神圣”
师:在西雅图率领印第安人离开故土之际,他向白人政府提出了三个要求,分别是什么?自由读四至八自然段,并做好旁批,写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学生汇报:善待河水
师:在印第安人的眼里河水是神圣的,从那些地方可以体现出河水的神圣呢?
生: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那清澈湖水中的每一个倒影,反映了我们的经历和记忆;那潺潺的流水声,回荡着我们祖辈的亲切呼唤。河水为我们解除干渴,滋润我们的心田,养育我们的子子孙孙。河水运载我们的木舟,木舟在永流不息的河水上穿行,木舟上满载着我们的希望。(课件)
师:谈体会
生:水是生命的源泉;清澈的湖水来源于祖先世代的保护;河水见证了我们民族成长的历史;河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希望。
师:就在这溪流河川边,在清澈的湖水边,印第安人曾有过哪些难忘的经历和记忆呢?
生:自由想象:挑水、洗衣、划船、游玩。 师:带着你们的体会和理解读这一段。
生:练读。
师: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生:展示读。
师:还可以从哪里感受到河水的神圣?
生:“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课件)
师:学生交流感受。
生:把河水比作兄弟是因为河水对我们很重要;河水和人类的关系密切。如果没有河、水,人类会怎样?)
师:水养育了印第安人的祖先和他们的子孙后代,水是生命的源泉。我们的生活永远都离不开水。因此,西雅图在带领印第安人离开故土之际,强烈的要求白人政府做到:(齐读5) 师:西雅图还向白人政府提出了什么要求? 生:善待空气。 师:在印第安人的心中空气是神圣的,从那些地方可以体现出来呢?
生: “印第安人喜爱雨后清风的气息,喜爱它拂过水面的声音,喜爱风中飘来的松脂的幽香。”
师:印第安人对空气的喜爱让我们感动,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们对空气的喜爱之情吧!
生:齐读6段。
师:还可以从哪里感受到空气是神圣的?
生:“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同样,空气也会给我们的子孙和所有的生物以生命。”
师:谈感受。
生:人的生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或者空气收到污染,将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
师:空气是神圣的,它对地球上的生命如此重要,谁来告诉白人政府应该怎么做?指读7段(生1、2)
师:西雅图向白人政府提出的第三个要求是什么?
生:善待动物。
师:印第安人对动物有着深厚的感情,所有的动物在他们看来都是神圣的,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来?
生:“ 没有了动物,人类会怎样?如果所有的动物都死去了,人类也会灭亡。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会降临到人类身上。
师:结合举例谈感受。
生:没有动物人类没有肉吃;人类是高等动物,如果动物死了,人类人类也会死去;动物与人类关系密切;是个食物链。
师:动物是神圣的,人类和动物的命运息息相关,因此让我们一起来警告白人政府:
生:齐读8段。
师:西雅图的声音深深打动了我们,但这还不够,他还要告诉他的子孙后代热爱、照管好这片神圣的土地。请同学们自由读9~11自然段,找出大地和人类的关系。
生:“大地是我们的母亲。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师:谈感受:
生: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如果大地遭到毁灭,人类也将灭亡。
生:“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孩子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
师:谈感受:
生:人类和大地的关系亲密。
生:“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师:谈感受:
生:人类不能控制大地,人类生命的延续需要大地上的物质供应。
三、拓展延伸,深化“神圣”
师:这片神圣的土地是印第安人的美好家园。但是,在美国政府的逼迫下印第安人将无奈地离开这里。此时,西雅图一定会有很多担心,他会担心什么呢? 生:沙滩还能这样安静闪亮吗?蓝天还会湛蓝如洗吗?昆虫还会快乐地鸣叫吗
师:是的,他有太多的担心、忧虑。于是,他在演说中,一次又一次地嘱托美国政府,忠告美国白人:
生:齐读 “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师: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印第安人将被迫背井离乡了,尽管心中怀着万千的不舍与留恋,假设你就是这群人中的一员,如果要你放弃这片圣洁的土地,你最想对前来开发的白人们说一句什么话? 生:请你们善待河水;照管空气;照顾动物。
生2 “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师:是啊,当年的西雅图就是这样告诫白人的。
师:印第安的女同胞们,假如我是白人首领,你们将铿锵有力地对我说?
女生读:“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师:印第安的男同胞们,假如我是白人首领,你们将对我大声疾呼:
男生读:“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师:全体西雅图们,假如我是白人首领,你们将强烈地要求我:
学生齐读:“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五、积累语句,升华情感。
师:150多年过去了,但西雅图的演说却字字句句敲打着我们的心灵。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收获或者受到了什么启发,请你写下来。
生:开始写;展示(保护环境:教师积极呼应:你在呼吁,你在担心,我们共同期待)
师:现在一百多年过去了,白人有没有按照西雅图的要求做到呢?现在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西雅图!
生:欣赏现代“西雅图”风光图片:
师:多么美丽和谐的画面啊!这是由于他们对自然界的热爱与崇敬。印第安人的土地是神圣的,难道我们的土地就不神圣吗?在我们的周围污染环境的现象很严重,所以,我们大家要行动起来,珍惜资源,爱护环境,让我们的地球更加和谐。
3、欣赏歌曲《多情的土地》。
4、结语:同学们,我希望大家把心灵的震撼化作实际的行动,让我们从小事做起, 让我们积极投身于环保行列之中去,因为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作业布置: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语段背下来。
2、勾画好词佳句并摘抄。
3、阅读西雅图酋长演讲原文。
4、小练笔:联系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是否得到了保护,写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板书设计: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善待 河水
善待 空气 保护地球、热爱家园
善待 动物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 篇6
教案背景: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的15课,这个单元是围绕“珍爱我们的家园”这个主题,训练重点是注意把握主要内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让学生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环境,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稿。文章以饱含深情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强烈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无比的眷顾和真挚的情感。
文章最大的特点是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情感充沛。一方面,课文大量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把土地上的一切事物都当成自己的兄弟朋友,字里行间处处充满着对这片土地的珍惜和热爱,表达出对他们无比眷恋的感情,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另一方面,体现课文主旨的语句“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反复出现,产生一咏三叹的表达效果,不仅深化主题,而且强化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大地的情感,懂得必须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自己的家园,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回荡、滋润、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
批注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西雅图的资料(图片、文字背景)
2、收集并实地查看当地的土地资源、植被利用情况。
3、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质疑课题。
1、揭示课题
2、提示“神圣”一词的读音。
3、揭题:“神圣”什么意思?
4、带着感情读课文。
5、提问:这句话是谁说的呢?从中让我们感受到印第安人对土地怀着一种怎样的情感?
二、默读课文,直奔主题。
1、自由读课文,请同学们画出最能表达印第安人热爱这世世代代土地的句子。
2、交流
3、出示句子:我们热爱土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
4、这句中那个词最能体现这种热爱?(眷恋)
5、在印第安人的心目中青草、绿叶、花朵是他们的什么?麋鹿、骏马、雄鹰是什么?亲情让印第安人和大地上的河流、动植物共属于一个家园。这个幸福、和谐、温馨的家园,可此时此刻为什么成为了深深的留恋呢?
6、出示印第安人的资料和写作背景。
7、如果你是印第安人,在这个最后的时刻,你最想看看这片土地上的什么?
三、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二然段
2、学生朗读
3、理解“圣洁”一词。
4、播放课件,欣赏这片土地的圣洁。
5、学生谈体会
6、让你想起了那些往事呢?
7、此时此刻的心情怎样?
8、带着感情读课文。
9、提出问题:作为印第安人的酋长,你最想对收购这片土地的白人说什么呢?
四、品析文本四至八自然段,感悟土地的神圣。
1、自由读文章第4~8自然段,思考:面对这片神圣的土地,印第安人要求白人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从文章里找一找相关的语句,多读读这些句子,并在旁边写上自己感受和体会。
2、学生自读自悟,独立动笔在文中做批注。
3、分板块交流归纳:
(1)善待河水
理解句子:
①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联系实际,说说河水对人类的贡献。
想象:如果没有了河,没有了水,人类怎么生活?(出示有关资料)
②溪流河川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体会印第安人对河流的热爱与感恩。)练习感情朗读这两个句子。
(2)照管空气
理解:“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
联系生活感受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没有了空气,或者空气受到污染,将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呼吸、生物的生长,影响到生命的存在)学生畅谈对其他句的理解,体会印第安人对空气的热爱与感恩。指导朗读第
6、7自然段,读出长者教诲的语气。
(3)照顾动物
理解:如果所有的动物都将死去,人类也会灭亡。
讨论:动物与人类是什么关系?是人类主宰动物,还是人类与动物休戚相关?动物的灾难怎么会成为人类的灾难?
联系实际举出有关事例,出示收集的资料,深入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
4、感情朗读第8自然段。
5、仅仅是善待这些吗?
6、出示小练笔
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因为----------------。
7、如果我们不善待这些会怎样呢?
重点理解
①“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体会人类的生存与大地的保护联系起来,指出两者兴则兴,灭则同灭的密切关系。)
②“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人类不能因自己的喜好、善恶来对待神圣的大地,来破坏、损伤大地的完整和庄严)
五、小结:
这就是印第安人美丽的家园,这就是印第安人神圣的土地!人与大地、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他们对土地的深情热爱包含在字里行间,让我们为之动容。
六、作业: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了解自己家乡的土地及身边的资源,写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热爱
放弃
↓ ↓
眷恋
善待
↖
↗珍爱大地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 篇7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有什么问题要问?
这片土地指的是哪里?为什么用“神圣”来形容这片土地?
那你们有没有听说过世界上有个城市,叫做“西雅图”的?
知道它是哪个国家的吗?那你们知道这座城市名字的由来吗?
(1851年美国政府要以15万美元买下印第安人的200万英亩土地,当时的印第安索瓜米西族酋长西雅图就给当时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皮而斯写了一个声明,在声明中他同意了美国政府的请求,并在声明中表达了希望美国人能够热爱这片土地的深情,最后美国政府在这片土地上建起的城市,便以这位印弟安酋长的名字定名--西雅图)哦,知道这座城市的名字是怎么得来的了吧!原来是个人名,你们觉得西雅图是个怎样的人?
其实西雅图是个很了不起的人,在他很小的时候,他就见到了第一个闯进他们生活的白人,他的祖父是个酋长,他的父亲也是个酋长,他继承了祖辈们胆略、勇气与统治能力,他先后统一了六个部落,并与白人一直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有的同学也许会问,那他为什么还要卖掉这片土地,在西雅图的这片演说里其实还有这样一句话,道出了他的无奈,他说我知道,即使我不答应,你们白人也会拿着枪来抢这片土地,所以为了百姓的安危,为了土地的完整,他只有卖掉这片土地。那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时他发表这片声明时该是怎样一份不舍的心情,请同学饱含深情地再读课题!注意停顿与重音
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吧?
汇报吧!1、学生自由汇报
2、不错啊,考考你们咋样?出示课件:生字词
3、掌握的不错啊,读读课文咋样?指名读文。
4、小结:读的不错,看来预习的挺好。再给大家点任务行不?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快速浏览课文,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讲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这篇课文除了写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还写了哪些内容?
我们要善待这片土地。那看看哪几个自然段讲了这个内容?(4—8)
那剩下的9—11自然段又讲了什么内容呢?
大地是人类的母亲,我们要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它。
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容易就理清了课文的层次,我在备课时分段都分错了呢?因为这是一篇译文,所以有些地方是不容易理解的,下面老师就再给大家一些时间来读一下这篇文章。在读之前,我们看一下,根据各部分之间的内容,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首先看第一部分,也就是1—3自然段,这一部分是在告诉人们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所以应该用比较平和或者骄傲的语气来表现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热爱;第二部分呢?是告诉美国人,如果我要将这片土地让给你们,你们要善待这片土地,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谆谆教诲的语气;第三部分是作者告诉美国人要明白大地是人类的母亲,所以要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它,这既是对美国人说的,也是作者自己的表白,所以一定要读出保护土地的决心来!
各部分该用什么语气来读我们清楚了,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反复联系朗读,注意最好能结合具体语句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来!
汇报读
对于这篇课文,你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继续来学习第十五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啊,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怎么个神圣法呢?为什么就说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呢?谁能告诉我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的上课文的第几部分去找去?(第一部分)
把书翻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并动笔画出你认为能够体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语句。
谁愿意来读一下第一部分
读的不错,谁来告诉我你从作者的哪句话中体会出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了?
体会“每一处、每一座、每一条”等词语的表达效果?更能表现出作者对这片土地每一事物的崇敬与热爱。
体会“我们和大地上的……家园”这句话表明了人类与土地上的一切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亲密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不能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要以主人公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
指名分别读5-10自然段,思考:既然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既然你又想买下这片土地,那么你就该怎么做呢?(善待河水兄弟,照管好空气和动物,教育好子女)
如果不这样做会怎样呢?(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孩子身上。)这句话表明珍惜土地的意义,破坏环境终究是自毁前程。
那么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最多的一句话是哪句?找到它,画下来,看看一共出现了几次?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更能体现出酋长的语重心长,以及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与珍惜之情。
因此,他也发出了这样的呼吁,请全体同学齐读第十自然段,体会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之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读。
四、学习第三部分,齐读这句话,联系全文,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人类应该爱惜我们脚下的土地,因为土地为我们提供了许许多多人类赖以生存的东西,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 课题)(生齐读)痛定思痛后只有一句--(生齐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记住--(齐读)
[板书设计]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记忆和体验 善待河水兄弟
原由 共属同一家园 照管空气和动物 珍惜
满载希望 教育子女
眷恋与热爱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投影仪,收集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识,了解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发表演讲的时代背景。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引入新课
1、完成填空练习:___的土地。
学生口头填空,教师板书词语。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将来到这样一片土地上──《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解题:
理解“神圣”的意思(原指极其崇高而庄严,不可亵渎)。
过渡:“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为什么用“神圣”来形容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交流主要内容,了解“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补充介绍文章背景:
19世纪50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本文是根据当时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的回信编译的。西雅图对白人很友好,为了纪念他,美国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为西雅图。白人居民还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纪念碑。
3、围绕“神圣”,理清文章脉络:
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神圣”讲了哪些内容?
1~3自然段:总写这片土地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神圣的。
4~8自然段:表达了西雅图酋长对白人的强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转让了,希望白人能牢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9~11自然段:进一步阐述了人类和大地的关系,指出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属于大地,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三、研读课文1~3自然段,初步理解“神圣”
1、正像同学们刚开始上课时所说的,我们常用广阔、肥沃(列举学生填空时用的词语)等词语来形容土地,而作者却选择了“神圣”这个词语。那么1、2、3自然段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边读边想边勾画,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表现“神圣”的词句:
重点理解以下语句,并相机指导朗读:
⑴ “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我们这个民族”──印第安人,演讲的原文中自称为红人。
⑵ “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这句话充分地表明了人类与大地不可分割的关系,也预示着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
⑶ “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这句话再一次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
3、师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就在这每一部分都那么神圣的土地上,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生自由阅读1~3自然段,想象,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
小结:我们尊重这片土地上的任何东西,它们是那样圣洁。
4、引读2、3自然段。
四、小结
这就是我们的家园,这就是我们神圣的土地。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是如此的重要,如何保有这份神圣呢?同学们课后自主阅读课文,找找答案。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感知“神圣”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2、介绍西雅图这个城市:
资料:西雅图被称为常青城,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城市。它海拔最低,却有古老的冰川,活跃的火山和终年积雪的山峰。西雅图又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城市,它拥有青山、湖泊,拥有港湾河道,拥有温润的气候,如春的四季。无论是在美国本土,还是在世界其他地方,几乎找不到第二个城市能像西雅图那样,山峦、平地都被密密的、几近原始的森林所覆盖。市区内外皆衬饰着幽静的港湾、河流、绿树,掩映着色彩丰富的街市。而在环绕着城市的青山之中,又错落地隐藏着几十个大小不等的湖泊。树木葱郁,草地青葱,甚至飘来飘去的雨,轻轻掠过的风,都带着青绿的颜色。
过渡: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的珍贵和不可侵犯,那么怎样才能保存这份神圣, 留住这片圣洁呢?
二、研读课文,理解”神圣”
1、学生自由读四至八自然段,从文章中找出体现“神圣”的相关语句,并做好旁批,写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出示“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了解“你们”是谁?(白人)
2、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交流,并指导朗读:
“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
⑴ 学生交流感受。(河水对我们很重要。)
⑵ 为什么作者说要像善待兄弟一样善待河水?请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⑶ 感情朗读4、5自然段:
“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景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
⑷ “它”是谁?为什么要照管好它?
重点理解“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
⑸ 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
“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
⑹ 引导学生举例理解”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
⑺ 自由读第八自然段,说说我们怎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的?
3、默读9、10自然段,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
重点理解:“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小结;人类属于大地,因为大地拥有着生命成长的物质,使人类的生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只有爱护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才能确保人类生命成长需要的各种自然条件,从而保持生命的延续。
三、拓展延伸,深化“神圣”
1、在已出示的句子“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后,出示“我们一定要 “,引导学生补充课文以外的自然物。
2、独立思考,补充,并交流:
四、课后练习,积累语言
练习:前3题为必做,第4题为选做。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语段背下来。
2、勾画好词佳句并摘抄。
3、阅读西雅图酋长演讲原文。
4、小练笔:联系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是否得到了保护,写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板书设计】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神圣的土地 善待空气
善待动物
……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 篇9
教材简析:在西雅图的土地上,回荡着印第安酋长西雅图的演说。文章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向我们表达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爱。
知识目标:
1、学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能力目标: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情感目标: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课前交流,导入新课。
1、课前配乐欣赏西雅图的美丽风光图,从而引出“西雅图”这个城市。
2、教师:西雅图是美国西北的海岸城市。原来,那里可是印第安人的领地。印第安人对土地有着深深的感情。大家想不想去了解?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5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4、齐读课题。
5、理解“神圣”,带着神圣的感觉再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词语认读。
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
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
2、理解课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或体会?(热爱土地)
三、精读课文“神圣”部分。
(一)“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
过渡语:印第安人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土地!在这篇课文中,有一句话,最能体现他们与土地的关系,是哪句话?
1、从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体会“出生的婴儿”与“母亲的怀抱”的关系,从而引导印第安人与土地的关系。
3、理解“眷恋”的意思,体会感情,指导读出“深深地眷恋”之情。
(二)“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青草、绿叶、花朵是我们的姐妹,麋鹿、骏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1、过渡语:正因为他们热爱大地,就像婴儿眷恋母亲的怀抱一样,所以他们才说:—————————————.
2、引导学生结合实际体会“家园”、“兄弟”、“姐妹”说明了什么。
(三)“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每一根闪闪发光的松针,每一只嗡嗡鸣叫的昆虫,还有那浓密丛林中的薄雾,蓝天上的白云,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
过渡语:同学们,就是这样美好的家园,就是这样的兄弟姐妹。他们印第安人却永远就要与之分别了。大家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让我们一起看一段资料。(课件出示背景资料)
1、同学们,离别之际,他们想再看看这片土地上的什么呢?请认真读读第二自然段。
2、指名读一读,并说说他们留恋的是什么。
3、对比阅读:文中连续用了好几个“每一”,什么意思?把他们去掉,好不好?自己对比着读读这两个句子。
4、指名谈谈自己的理解。
5、练习读出感情。
6、教师引读:在印第安人的眼里,这片土地上的一切,都是难忘的。沙滩美不美?嗡嗡鸣叫的昆虫美吗?他们永远都看不到了。离别之际,他们心中有万分的不舍,让我们把这种感情融入到句子中,好好读一读。
7、齐读。
8、想象:在他们眼中,还有哪些事物是神圣的?(课件出示填空练习。)
四、精读“善待”部分。
1、过渡语:西雅图向白人政府提出了什么要求呢?(善待河水、空气、动物)。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8自然段,边读边想,西雅图要求他们善待什么呢?
2、交流。
3、这部分内容中,有一句话,作者反复三次说了一句话,大家把它找出来,好好读一读。
“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4、引导学生体会:同学们平时也轻言放弃吗?在什么情况下才放弃?你放弃一件事时,是什么心情?
5、引读,是呀!这是深深的无奈呀,指名读————————;这是万分的不舍呀,指名读————————;这是不放心的叮嘱呀,指名读————————。
6、他们仅仅是要求善待这三种吗?还有什么?
7、教师小结:他们希望善待地球上的一切!
8、配乐朗读:让我们带着深深的无奈,带着万分的不舍,带着真诚的叮嘱,配上音乐,再去读读西雅图的话,齐读——————————。
五、结尾部分。
1、过渡语:作者在文章的最后,发出了怎样的呼吁呢?
(一)“为了子孙后代,你们要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大地。”
(二)“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2、理解第二句话的含义,并好好读读,体会感情。
3、教师补充:他的呼吁,白人做到了。他们被西雅图对土地的热爱所感动,就把这座城市命名为“西雅图”。现在,这座城市四季如春,景色宜人。
六、拓展、升华。
1、过渡语:大地为人类提供了人类所需要的一切,我们真应该热爱这片热土。
2、不少的作家、诗人,也写出了不少热爱土地的诗歌,下面我们共同欣赏艾青的一首诗。教师配乐朗诵《我爱这土地》。
3、小练笔:同学们,此时此刻,相信同学们有许多的话要对我们脚下的土地说,请拿出你的笔,用上饱含深情的语言,来表达你对土地的热爱。
4、交流,读一读。
七、激情总结。
1、同学们,西雅图说土地是神圣的,仅仅指的是他们脚下的土地吗?(不是)齐说:所有的土地都是神圣的!
2、同学们,为了自己的幸福,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让我们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去保护大地吧!
八、作业。
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了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它们是得到了保护,还是遭到了破坏?就这个问题,写一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学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收集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识,了解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发表演讲的时代背景,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引入新课
1、完成填空练习:____的土地。
学生口头填空,教师板书词语。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将来到这样一片土地上──《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解题。理解“神圣”的意思(原指极其崇高而庄严,不可亵渎)。
过渡:“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为什么用“神圣”来形容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交流主要内容,了解“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补充介绍文章背景。
19世纪50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本文是根据当时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的回信编译的。西雅图对白人很友好,为了纪念他,美国西北的海岸城市命名为西雅图。白人居民还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纪念碑。
印第安人印第安人相信万物有灵论,他们崇敬自然,对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报以敬畏态度。他们认为大山是有生命的,并把这些山称作“父亲”。印第安人相对比较封闭,他们不愿陌生人打扰他们的生活,直到今天,印第安人的许多村落还没有电、自来水和电话、电视等现代生活设施。目前美国有印第安人253万,分属560多个部落,居住在200多块印第安保留区内。印第安人中,中低收入的人口占总人数的绝大多数。
3、围绕“神圣”,理清文章脉络:
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神圣”讲了哪些内容?
1~3自然段:总写这片土地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神圣的。
4~8自然段:表达了西雅图酋长对白人的强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转让了,希望白人能牢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9~11自然段:进一步阐述了人类和大地的关系,指出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属于大地,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三、研读课文1~3自然段,初步理解“神圣”
1、正像同学们刚开始上课时所说的,我们常用广阔、肥沃(列举学生填空时用的词语)等词语来形容土地,而作者却选择了“神圣”这个词语。那么1、2、3自然段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边读边想边勾画,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表现“神圣”的词句:
重点理解以下语句,并相机指导朗读:
⑴“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我们这个民族”──印第安人,演讲的原文中自称为红人。
⑵“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这句话充分地表明了人类与大地不可分割的关系,也预示着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
⑶“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这句话再一次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
3、师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就在这每一部分都那么神圣的土地上,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生自由阅读1~3自然段,想象,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
小结:我们尊重这片土地上的任何东西,它们是那样圣洁。
4、引读2、3自然段:
四、小结
这就是我们的家园,这就是我们神圣的土地。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是如此的重要,如何保有这份神圣呢?同学们课后自主阅读课文,找找答案。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感知“神圣”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2、介绍西雅图这个城市:
资料:西雅图被称为常青城,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城市。它海拔最低,却有古老的冰川,活跃的火山和终年积雪的山峰。西雅图又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城市,它拥有青山、湖泊,拥有港湾河道,拥有温润的气候,如春的四季。无论是在美国本土,还是在世界其他地方,几乎找不到第二个城市能像西雅图那样,山峦、平地都被密密的、几近原始的森林所覆盖。市区内外皆衬饰着幽静的港湾、河流、绿树,掩映着色彩丰富的街市。而在环绕着城市的青山之中,又错落地隐藏着几十个大小不等的湖泊。树木葱郁,草地青葱,甚至飘来飘去的雨,轻轻掠过的风,都带着青绿的颜色。
过渡: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的珍贵和不可侵犯,那么怎样才能保存这份神圣,留住这片圣洁呢?
二、研读课文,理解”神圣”
1、学生自由读四至八自然段,从文章中找出体现“神圣”的相关语句,并做好旁批,写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出示“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了解“你们”是谁?(白人)
2、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交流,并指导朗读:
“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
⑴学生交流感受。(河水对我们很重要。)
⑵为什么作者说要像善待兄弟一样善待河水?请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⑶感情朗读4、5自然段:
“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经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
⑷“它”是谁?为什么要照管好它?
重点理解“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
⑸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
“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
⑹引导学生举例理解”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
⑺自由读第八自然段,说说我们怎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的?
3、默读9、10自然段,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
重点理解:“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小结:人类属于大地,因为大地拥有着生命成长的物质,使人类的生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只有爱护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才能确保人类生命成长需要的各种自然条件,从而保持生命的延续。
三、拓展延伸,深化“神圣”
1、在已出示的句子“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后,出示“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补充课文以外的自然物。
2、独立思考,补充,并交流。
四、课后练习,积累语言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语段背下来。
2、勾画好词佳句并摘抄。
3、阅读西雅图酋长演讲原文。
4、小练笔:联系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是否得到了保护,写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板书设计: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善待河水
神圣的土地善待空气
善待动物
……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