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23-08-30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2、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懂理庆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印第安人对于土地深深的热爱与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

  一、配乐诗朗诵,渲染气氛

  1、播放艾青的诗《我爱的土地》,学生用心聆听。

  2、交流:从刚才的朗诵当中,你听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

  3、教师小结:“为什么我的眼睛常含泪水,是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老师这儿有一段关于它的介绍:西雅图被称为常青城,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城市。它海拔最低,却有古老的冰川,活跃的火山和终年积雪的山峰。西雅图又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城市,它拥有青山、湖泊,拥有港湾河道,拥有温润的气候,如春的四季。无论是在美国本土,还是在世界其他地方,几乎找不到第二个城市能像西雅图那样,山峦、平地都被密密的、几近原始的森林所覆盖。市区内外皆衬饰着幽静的港湾、河流、绿树,掩映着色彩丰富的街市。而在环绕着城市的青山之中,又错落地隐藏着几十个大小不等的湖泊。树木葱郁,草地青葱,甚至飘来飘去的雨,轻轻掠过的风,都带着青绿的颜色。

  就是这样的一片土地,印第安人都深爱着它,而此时这片土地即将要转让给华盛顿的白人,他们将成为这片土地新的主人。如果你是一个印第安人,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最想说什么?(对土地的眷恋)

  二、学习课文(6—9自然段)

  师:那么一个深爱着这片土地的印第安人的首领,西雅图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他会对土地新的主人说些什么呢?

  1、潜心阅读课文6—9自然段,看看哪些文字深深打动了你?将自己的感悟写下来。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课文片断:

  ●“善待河水”

  (1)“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

  (预设1:通常情况下,只有人与人之间才会互称兄弟,而这里印第安人将水视为兄弟,体会到了什么?)(和亲人一样重要)

  (预设2:在前面的课文中作者有没有写到河水?)(第5自然段)

  自读第5自然段,想一想,印第安人对于河水怀有怎样的感情?

  (2)着重理解:

  “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水是生命的源泉,在历史长河中,水之所以能保持它清澈,纯净的本性,离不开世世代代人的努力,他们保护家园,捍卫纯洁的精神,将在时间的长河中熠熠闪光。)

  (3)“河水为我们……满载着我们的希望。”(对河水的感激,崇敬)

  (4)练习朗读第5、6自然段,读出对河水的感激,崇敬。

  ●“善待空气”

  (1)“空气与她滋养的生命……甜美味道。”

  (预设:空气是大自然中最平常不过的,但在西雅图和印第安的心中,空气是怎样的?)(宝贵的,因为它给万物以生命)

  (2)引读课文:空气与——,清风给了—,也送走了—。同样,空气也会—。

  (3)练习朗读课文7—8自然段。

  师生评价(读第7小节哪个词最能表达西雅图的心情——喜爱)。

  ●“善待动物”

  (1)“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降临到人类身上。”

  预设:你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了什么?(这是印第人对人类的忠告、警示)他在告诫人们什么?(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大自然中不可缺少的)

  (2)在善良朴实的印第安人的眼中,动物是他们的兄弟,花草是他们的姐妹。在前文中也写到了。(第4自然段)

  (3)重点理解:

  “我们是大地……我们的一部分。”(我们感受到大地与人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

  “我们和大地上……属于一个家园。”(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有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

  (4)练习感情朗读。

  ●三处“如果我们放弃这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预设:为什么同样的一句话,作者要说三次?如果将后面的两次去掉,可不可以?)

  (1)学生自读感悟,并作交流。

  (2)学生仿写一段话;自由交流。

  ●回到课文第3自然段

  师:正如同学所描述的那样,在印第安人的心中,这片土地上的一切都是格外珍贵的,都是值得眷恋的。

  (1)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划一划最能表达人们心中的那份眷恋与珍惜的语句。

  (2)出示:“每一处沙滩……都是圣洁的。”

  (预设1:课文中所描述的这些,你平时看到过吗?在你的眼中是怎样的?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也许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了,而在他们的眼里: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是——圣洁的。)

  (3)练习朗读课文。(注意这段话中红颜色的词语。)

  三、学习课文(10—12自然段)

  师:学到这儿,老师想问一问同学们:你们将怎样对待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

  1、学生自由交流。引导说话:我们热爱大地,就像                一样。

  2、教师小结:因此在文中作者说,引读课文:我们热爱大地,就像——。

  3、在文章的结尾处,作者发出深情的呼唤: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4、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如果家园受到破坏,任何对地球的伤害都将演变成对人类自身的伤害;谁也没有权力来破坏,损伤大地的完整和庄严,相反,人类属于大地,因为大地拥有着生命成长的物质,使人类不断得以繁衍、延续。)

  5、播放歌曲《多情的土地》,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大地的情感,懂得必须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自己的家园。

  2、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感悟语言蕴涵的意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

  【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设计思路】

  这篇文章被誉为有史以来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物等的血肉关系,强烈地表达了印地安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情感,围绕我们课题《培养语感和加强语言积累的研究》展开设计:

  1、让学生读中感悟。充分地读,不同层次地读,在读中让学生不知不觉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

  2、渗透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平时积累方法,学会灵活运用,样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指导关键语句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神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有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美与震撼力。

  【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课,感知神圣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去了一趟西雅图,这个被作者称为神圣的地方,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将课前收集的资料拿出来,与小组的伙伴一起分享,一睹西雅图的芳容吧!

  2、同学交流,教师巡视。

  3、谈感受,说收获,指名学生回答。

  这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城市啊,这里的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脉,每一片耕地,都是那么神圣,那让我们这节课再一次走进这片神圣的土地(板书)。

  二、读中感悟,理解神圣

  1、全班默读4~8自然段,面对这片神圣的土地,我们应该怎样做,怎样才能保存这份神圣,留住这片圣洁呢?(出示课件)边读边动笔画一画。

  ⑴ 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板书:善待河水。)出示课件。

  指名朗读这句话,问:这句话来自课文哪里?对这部分你读懂了什么?

  ⑵ 你们要照管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经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板书:照管空气)出示课件。

  让生质疑:这句话有问题吗?(它是谁,为什么用品尝,为什么要照管好它呢?)

  可以让学生屏住呼吸,感受一下没有空气的感觉,从而,让学生悟出空气对我们的重要,既然空气对我们如此重要,谁来读读这句话,其他同学认真听,听过之后你品尝到了一种怎样的味道?让这种味道弥漫在我们这间教室。(全班齐读)

  ⑶ 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板书:照管动物)出示课件。这次老师要请教大家了。为什么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呢?

  提醒学生思考问题有两种方法:

  ① 联系上下文。

  ② 联系生活实际。

  注:这三部分属并列关系,随着学生的思路随机调整。

  2、是啊,面对这么美丽圣洁的土地,我们应该善待河水,照管空气,照顾动物,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印第安人却将被迫背井离乡了,尽管心中怀着万千的不舍与留恋,假设你就是这群人中的一员,如果要你放弃这片圣洁的土地,你最想对前来开发的.白人们说一句什么话?生可能会:

  ⑴ 用自己的话回答。

  ⑵ 可能会用请你们善待河水,照管空气,照顾动物。

  ⑶ 也可能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当学生回答③时,就顺势引入:是啊,当年的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就是这样谆谆告诫白人的,在文中找出,放声读。读后:假如我就是那位白人首领,你们就是西雅图,你准备怎样对我说?(分角色读:男生,女生齐读。)

  小西雅图们,假如你面对着来开发的白人首领,你准备怎么说?(女生读)

  假如你面对的是全美国人民,你又将怎样大声疾呼呢?(男生读)

  西雅图就这样一遍遍地呼吁。(齐读)。

  3、过渡:

  西雅图的声音深深打动了我们,但这还不够,他还要告诉他的子孙后代,请同学们选择自己的方式读9~11自然段。

  ⑴ 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在文中标注。

  ⑵ 交流理解。

  ⑶ 齐诵全文。

  三、总结

  1、现在一百多年过去了,在白人开发下的西雅图是怎样的呢?大家想知道吗?请大家一起来欣赏。(出示课件)。多么美丽和谐的画面啊!这是由于他们对自然界的热爱与崇敬,所以,我们大家要行动起来,珍惜资源,爱护环境,让我们的地球更加和谐。

  2、欣赏歌曲《多情的土地》。

  四、拓展延伸,深化神圣(出示课件)

  1、必做题:把这篇文章读给爸爸,妈妈听,当个环保小宣传员。

  2、课后选做题。

  教学反思

  让学生充分地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在读中训练语感,在读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读中感悟理解,在读中训练语感,在读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读中渗透感情的熏陶。整节课读得非常流畅,有感情,让学生真正从中受到震撼。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并注重学生的评价,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但指导学生用完整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做得还不够,以后要多注意学生的语感培养。

  【板书设计】

  善待河水

  神圣 照管空气 热爱土地

  照顾动物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3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反思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课文中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对土地的留恋和眷顾、对土地的热爱震撼了我的心。文章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用跳跃式的笔触描述了充满灵性的万物,并对即将统治这片土地的白人提出了“如果把土地转让了,希望白人能善待河水、善待空气、善待动物”的要求。一方面,课文大量地运用了拟人、比喻等表达手法,把土地上的一切事物都当成自己的兄弟朋友,字里行间处处充满着对这片土地的珍惜和热爱,表达出对它们无比眷恋的感情;另一方面,体现课文主旨的语句“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反复出现,产生一咏三叹的表达效果,不仅使主题深化,而且强化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在教授这篇文章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弄明白“神圣”的意思是什么,然后交流“土地上的什么是神圣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第二个环节,我们针对“面对这片神圣的土地,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个问题,引发了新一轮的讨论,让学生再次研读文本,通过品读、吟读、想象等途径,引导学生透过优美的语言,去领略这片土地的可贵。第三个环节,我抓住“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个体现文章主旨的中心句,让学生们通过充分的朗读来体会作者表达的强烈情感。课的最后,我将热爱土地的情感进行了扩展,呼唤大家要热爱土地、珍惜资源。

  在教学时,我采用“问题引导、当堂训练” 的方法,抓住课题的“神圣”。以此为主线,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学会运用各种方法来(如: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句子、联系上下文、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培养学生阅读后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在理解文本时也掌握得不错,并在理解句子过程中能较好地说出自己学习的方法,同时也把德育教育渗透进去,从而让学生的环保意识更浓了。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反思

  在西雅图的土地上,回荡着印第安酋长西雅图的著名演说。文章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向我们表达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热爱。

  1、课前,我让同学们查找有关的资料,以便更好的了解写作背景,有条件的同学了解一下家乡的土地资源、植被利用的状况,感受人们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土地。

  2、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深入感受文章的语言文字,体会人与自然不可分离的关系。

  (1)围绕课题质疑问难,通过预习我们已了解了这片土地指的是那片土地,那么,为什么用“神圣”来形容土地?,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2)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通过读书、讨论和交流,使学生明确:本文可分几部分?每部分讲了什么?

  (3)教学第一部分时,我重点引导学生探讨 “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让学生潜心默读、圈圈点点,然后组织交流,朗读体会。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面对这片神圣的土地,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个问题,引发新一轮的探讨,让学生再次研读文本,通过品读、吟诵、想象等途径,使学生透过优美的语言,去领略这片土地的可贵。

  (4)教学第三部分我着重引导学生感悟:“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出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最后通过朗读来提升学生的认识。

  3、本文寓意深沉,内涵丰富,是教学的难点所在。我注重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初步审美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借助生活事例和经验来理解课文。

  遗憾:朗读时间少了,有的同学没有从字里行间中体会一个老者的谆谆教诲。

  15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反思

  李雯

  这篇文章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用跳跃式的笔触描述了充满灵性的万物,并对即将统治这片土地的白人提出了“如果把土地转让了,希望白人能善待河水、善待空气、善待动物”的要求。一方面,课文大量地运用了拟人、比喻等表达手法,把土地上的一切事物都当成自己的兄弟朋友,字里行间处处充满着对这片土地的珍惜和热爱,表达出对它们无比眷恋的感情;另一方面,体现课文主旨的语句“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反复出现,产生一咏三叹的表达效果,不仅使主题深化,而且强化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我的授课目标:一是引导学生把握本文主要内容,了解土地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二是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大地的情感,懂得必须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自己的家园;三是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感悟语言蕴涵的意义。

  在教授这篇文章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弄明白“神圣”的意思是什么,然后交流“土地上的什么是神圣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自渎课文,解决生字词。

  第二个环节,我们针对“面对这片神圣的土地,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个问题,引发了新一轮的讨论,让学生再次研读文本,通过品读、吟读、想象等途径,引导学生透过优美的语言,去领略这片土地的可贵。

  第三个环节,我抓住“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个体现文章主旨的中心句,让学生们通过充分的朗读来体会作者表达的强烈情感。

  课的最后,我将热爱土地的情感进行了扩展,呼唤大家要热爱土地、珍惜资源。我和同学们一起欣赏了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睛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以及歌唱家佟铁锌的一首《多情的土地》(我深深地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在优美的歌声中,我们意犹未尽地结束了本课。

  语文,吸引人的地方大概就在于此——因着印第安酋长的一颗热爱土地的美丽灵魂,我们得以读到这样一篇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情感充沛的文章,而我又因了一个教育者的缘故得以在孩子面前将这篇美文进行一场倾心而美丽的诠释,在和学生共同的学习和诵读美文的过程中,我们所有的人都得到了情感的共鸣,获得了美的感受……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大地的情感,懂得必须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自己的家园。

  2、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感悟语言蕴涵的意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

  【设计思路】

  这篇文章被誉为有史以来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物等的血肉关系,强烈地表达了印地安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情感,围绕我们的课题《小学生兴趣培养与潜能开发》展开设计:

  1、让学生读中感悟,充分地读,不同层次地读,在读中让学生不知不觉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培养阅读和朗诵的兴趣。

  2、渗透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平时积累方法,学会灵活运用,养成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指导关键语句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神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美与震撼力,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潜能。

  【教学设计】

  一、回味“神圣”

  (课前循环播放一课时图片)这一幅幅图片再次将这片土地上美丽的一切浮现在我们眼前,这所有的一切在印第安人眼中都是那样新鲜纯洁没有污染没有破坏,犹如一位神圣不可侵犯的老人,正如课文第一部分叙述的那样,试着背一背(可看大屏幕提示)

  二、定位“神圣”

  家园,多么温馨、幸福、和谐的字眼,然而这个大家园在此时此刻却成了印第安人深深的着恋,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师出示白人领袖要收购这片土地的资料)

  在这最后的时刻作为印第安部落的酋长西雅图最想对收购这片土地的的人说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合作读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最能体现西雅图心声的句子。

  三、理解“神圣”

  例如:

  1、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

  (1)学生边谈感受边通过朗读表现不同的感情色彩(随机板书)

  (2)看过电影上的慢镜头吗?慢镜头让我们看得仔细,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用心慢慢回放(播放迷雾森林音乐,师配乐背诵“那清澈湖水中的每一个倒影……我们的希望”;音乐转成低沉恐怖色彩,闭目想象,这段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

  a、浪费水资源的现象

  b、河道污染

  c、相关课文或文章

  2、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1)本文的写作特点之一,反复吟咏,增强表达效果;

  (2)学生分别从不同角度谈出对“放弃”的感受(不忍放弃、不愿意放弃、不得不放弃……),并通过朗读表现(板书)

  (3)正如大家所说面对这神圣的土地,印第安人不忍、不愿、不得不放弃,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深深地眷恋(板书)让我们采用配合读的方式表现这种情感。

  四、深化“神圣”

  西雅图还希望我们做些什么?快速浏览课文最后一部分,再次用心灵和这些方字对话。(学生据课文分析)

  西雅图要白人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这片土地白人做到了吗?

  (出示视频——西雅图的现状)简单说说你的感受。

  五、出示“课余作业”

  (这篇文章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热爱和保护我们脚下每一寸神圣的土地是我们的共识,此时此刻一写有很多话要说,提示:制作环保提示卡、设计公益广告词、画环保宣传画、唱唱关于环保的歌曲……)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5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文的背景资料在教参中已经讲了,现在把两篇译文及英文原文帖在这里,供大家参考。

  译文一

  总统从华盛顿捎信来说,想购买我们的土地。但是,土地、天空、河流……怎能出卖呢?这个想法对我们来说,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正如不能说新鲜的空气和闪光的水波仅仅属于我们而不属于别人一样,又怎么可以买卖它们呢?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对我的人民来说都是神圣的。那怕是一根发亮的松针,一块海滩的砂砾,一片林中的云雾,一颗清晨的露珠,还是一只鸣唱的小虫,所有这一切,在我们人民的记忆和现实中都是神圣的。

  我们熟悉树液流经树干,正如血液流经我们的血管一样。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芬芳的花朵是我们的姐妹,麋鹿、骏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山岩、草地、动物和人类全属于一个家庭。

  大河小溪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那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必须记住:土地是神圣的。清澈湖水中的每一个倒影,都反映着我们人民中的历史事件和生活历程。那潺潺的流水声,便是我们祖辈的亲切呼唤。

  河流也是我们的兄弟,它解除我们的干渴,运载我们的独木舟,哺乳着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因此你们必须像对待自几己的兄弟一样,给予河流以慈爱。

  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必须记住:就如同空气一样,对我们所有的生命都是宝贵的,它给了我们祖先的第一次呼吸,也接受了他的最后一声叹息;同样的,又将给我们每个子孙以及所有的生命以灵魂,因此你们必须保持土地的神圣性,任何人都可以享受土地上的百花争艳和扑鼻馨香。

  你们会教诲自己的孩子,就如同我们教诲自己的孩子那样吗?即土地是我们的母亲,土地所赐予我们的一切,也会赐予我们的子孙。

  我们知道,人类属于大地,而大地不属于人类。世界上的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的,就像血液把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联结在一起一样。生命之网并非人类所编织。人类不过是这个网络中的一根线一个结。但人类所做的一切,最终会影响到这个网络,也影响到人类本身。因为降临到大地上的一切,终将会降临到大地的儿女们身上。我们知道,我们的上帝也是你们的上帝。土地是上帝所创造的,也是上帝所宝贵的。我们伤害了大地,就是对造物主的亵渎。

  你们的命运,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谜。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把所有的野牛杀光,把所有的野马驯化,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如果原始森林中尽是人类的足迹,幽静的山谷中布满着横七竖八的电线,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如果草丛灌木消失了,空中的雄鹰不见了,马匹和猎犬也失去了用场,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这一切,只意味着真正生活的结束和苟延残喘的开始。

  当最后一个印第安人与荒野一同消失,他们的记忆就像草原的云影一样在空中浮动的时候,这些湖岸和森林还会存在吗?我们的灵魂还会存在吗?

  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出生的婴儿热爱母亲心脏跳动的声音一样。所以,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就要像我们一样地热爱它,照管它。为了子孙后代,你们要始终不渝地献出地自己全部的力量、精神和感情来保护大地,就像上帝对我们大家所做的那样。

  正像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一样,你们也是大地的一部分。土地对我们是珍贵的,对你们也是珍贵的。我们懂得一点:世界上只有一个上帝。没有人能够分开,无论是印第安人,还是白人,我们终究是兄弟。

  译文二

  《西雅图宣言》 

  印第安索瓜米西族酋长·西雅图   

  你怎能把天空、大地的温馨买下?我们不懂。  

  若空气失去了新鲜,流水失去了晶莹,你还能把它买下?   

  我们红人,视大地每一方土地为圣洁。在我们的记忆里,在我们的生命里,每一根晶亮的松板,每一片沙滩,每一撮幽林里的气息,每一种引人自省、鸣叫的昆虫都是神圣的。树液的芳香在林中穿越,也渗透了红人自亘古以来的记忆。   

  白人死后漫游星际之时,早忘了生他的大地。红人死后永不忘我们美丽的出生地。因为,大地是我们的母亲,母子连心,互为一体。绿意芬芳的花朵是我们的姊妹,鹿、马、大鹰都是我们的兄弟,山岩峭壁、草原上的露水、人身上、马身上所散发出的体热,都是一家子亲人。 

  华盛顿京城的大统领传话来说,要买我们的地。他要的不只是地。大统领说,会留下一块保护地,留给我们过安逸的日子。这么一来,大统领成了我们的父亲,我们成了他的子女。 

  我们会考虑你的条件,但这买卖不那么容易,因为,这地是圣洁的。溪中、河里的晶晶流水不仅是水,是我们世代祖先的血。若卖地给你,务请牢记,这地是圣洁的,务请教导你的子子孙孙,这地是圣洁的。湖中清水里的每一种映象,都代表一种灵意,映出无数的古迹,各式的仪式,以及我们的生活方式。流水的声音不大,但它说的话,是我们祖先的声音。 

  河流是我们的兄弟,它解我们的渴,运送我们的独木舟,喂养我们的子女。若卖地给你,务请记得,务请教导你的子女,河流是我们的兄弟,你对它,要付出爱,要周到,像爱你自己的兄弟一样。 

  白人不能体会我们的想法,这点,我知道。

  在白人眼里,哪一块地都一样,可以趁夜打劫,各取所需,拿了就走。对白人来说,大地不是他的兄弟,大地是他的仇敌,他要一一征服。 

  白人可以把父亲的墓地弃之不顾。父亲的安息之地,儿女的出生之地,他可以不放在心上。在他看来,天、大地、母亲、兄弟都可以随意买下、掠夺,或像羊群或串珠一样卖出。他贪得无厌,大口大口吞食土地之后,任由大地成为片片荒漠。  

  我不懂。 

  你我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红人的眼睛只要一看见你们的城市就觉疼痛。白人的城里没有安静,没地方可以听到春天里树叶摊开的声音,听不见昆虫振翅作乐的声音。城市的噪音羞辱我们的双耳。晚间,听不到池塘边青蛙在争论,听不见夜鸟的哀鸣。这种生活,算是活着? 

  我是红人,我不懂。 

  清风的声音轻轻扫过地面,清风的芳香,是经午后暴雨洗涤或浸过松香的,这才是红人所愿听愿闻的。  

  红人珍爱大气:人、兽、树木都有权分享空气,靠它呼吸。白人,似从不注意人要靠空气才能存活,像坐死多日的人,已不能辨别恶臭。若卖地给你,务请牢记,我们珍爱大气,空气养着所有的生命,它的灵力,人人有份。  

  风,迎着我祖父出生时的第一口气,也送走它最后一声的叹息。若卖地给你,务请将它划为圣地,使白人也能随着风尝到牧草地上加强的花香。  

  务请教导你的子女,让他们知道,脚下的土地,埋着我们祖先骨骸;教你子弟尊崇大地,告诉他们,大地因我们亲族的生命而得滋润;告诉他们,红人怎样教导子女,大地是我们的母亲,大地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人若唾弃大地,就是唾弃自己。 

  我们确知一事,大地并不属于人;人,属于大地,万物相互效力。也许,你我都是兄弟。等着看,也许,有一天白人会发现:他们所信的上帝,与我们所信的神,是同一位神。 

  或许,你以为可以拥有上帝,象你买一块地一样。其实你办不到,上帝,是全人类的神,上帝对人类怜恤平等,不分红、白。上帝视大地为至宝,伤害大地就是亵渎大地的创造者。白人终将随风消失,说不定比其他种族失落的更快,若污秽了你的床铺,你必然会在自己的污秽中窒息。  

  肉身因岁月死亡,要靠着上帝给你的力量才能在世上灿烂发光,是上帝引领你活在大地上,是上帝莫明的旨意容你操纵白人。  

  为什么会有这种难解的命运呢?我们不懂。  

  我们不懂,为什么野牛都被戮杀,野马成了驯马,森林里布满了人群的异味,优美的山景,全被电线破坏、玷污。 

  丛林在哪里?没了!  

  大老鹰在哪里?不见了!  

  生命已到了尽头,  

  是偷生的开始。  

  (原载《山茶·人文地理杂志》第100期)

  原文

  how can you buy or sell the sky, the warmth of the land? the idea is strange to us.

  if we do not own the freshness of the air and the sparkle of the water, how can you buy them?

  all sacred

  every part of this earth is sacred to my people. every shining pine needle, every sandy shore, every mist in the dark woods, every clearing and humming insect is holy in the memory and experience of my people. the sap which courses through the trees carries the memories of the red man. the white man's dead forget the country of their birth when they go to walk among the stars. our dead never forget this beautiful earth, for it is the mother of the red man. we are part of the earth and it is part of us. the perfumed flowers are our sisters; the deer, the horse, the great eagle, these are our brothers. the rocky crests, the juices in the meadows, the body heat of the pony, and man - all belong to the same family.

  not easy

  so, when the great chief in washington sends word that he wishes to buy our land, he asks much of us. the great chief sends word he will reserve us a place so that we can live comfortably to ourselves. he will be our father and we will be his children. so we will consider your offer to buy our land. but it will not be easy. for this land is sacred to us. this shining water that moves in the streams and rivers is not just water but the blood of our ancestors. if we sell you land, you must remember that it is sacred, and you must teach your children that it is sacred and that each ghostly reflection in the clear water of the lakes tells of events and memories in the life of my people. the water's murmur is the voice of my father's father.

  all sacred

  the rivers are our brothers, they quench our thirst. the rivers carry our canoes, and feed our children. if we sell you our land, you must remember, and teach your children, that the rivers are our brothers, and yours, and you must henceforth give the rivers the kindness you would give any brother. we know that the white man does not understand our ways. one portion of land is the same to him as the next, for he is a stranger who comes in the night and takes from the land whatever he needs.

  the earth is not his brother, but his enemy, and when he has conquered it, he moves on. he leaves his father's graves behind, and he does not care. he kidnaps the earth from his children, and he does not care. his father's grave, and his children's birthright, are forgotten. he treats his mother, the earth, and his brother, the sky, as things to be bought, plundered, sold like sheep or bright beads. his appetite will devour the earth and leave behind only a desert.

  i do not know. our ways are different from your ways. the sight of your cities pains the eyes of the red man. but perhaps it is because the red man is a savage and does not understand.

  there is no quiet place in the white man's cities. no place to hear the unfurling of leaves in spring, or the rustle of an insect's wings. but perhaps it is is because i am a savage and do not understand.

  the clatter only seems rto insult the ears. and what is there to life if a man cannot hear the lonely cry of the whippoorwill or the arguments of the frogs around a pond at night? i am a red man and do not understand. the indian prefers the soft sound of the wind darting over the face of a pond, and the smell of the wind itself, cleaned by a midday rain, or scented with the pinon pine.

  precious

  the air is precious to the red man, for all things share the same breath - the beast, the tree, the man, they all share the same breath..

  the white man does not seem to notice, the air he breathes. like a man dying for many days, he is numb to the stench.

  but if we sell you our land, you must remember that the air is precious to us, that the air shares its spirit with all the life it supports. the wind that gave our grandfather his first breath also receives his last sigh. and if we sell you our land, you must keep it apart and sacred, as a place where even the white man can go to taste the wind that is sweetened by the meadow's flowers.

  one condition

  so we will consider your offer to buy our land. if we decide to accept, i will make one condition: the white man must treat the beasts of this land as his brothers. i am a savage and i do not understand any other way. i have seen a thousand rotting buffaloes on the prairie, left by the white man who shot them from a passing train. i am a savage and i do not understand how the smoking iron horse can be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buffalo that we kill only to stay alive. what is man without the beasts? if all the beasts were gone, man would die from a great loneliness of spirit. for whatever happens to the beasts, soon happens to man. all things are connected.

  the ashes

  you must teach your children that the ground beneath their feet is the ashes of your grandfathers. so that they will respect the land, tell your children that the earth is rich with the lives of our kin. teach your children what we have taught our children, that the earth is our mother. whatever befalls the earth befalls the sons of the earth. if men spit upon the ground, they spit upon themselves. this we know: the earth does not belong to man; man belongs to the earth. this we know.

  all things are connected like the blood which unites one family. all things are connected. whatever befalls the earth befalls the sons of the earth. man did not weave the web of life: he is merely a strand in it. whatever he does to the web, he does to himself. even the white man, whose god walks and talks with him as friend to friend, cannot be exempt from the common destiny.

  we may be brothers after all.

  we shall see.

  one thing we know, which the white man may one day discover - our god is the same god. you may think now that you own him as you wish to own our land; but you cannot. he is the god of man, and his compassion is equal for the red man and the white. this earth is precious to him, and to harm the earth is to heap contempt on its creator. the whites too shall pass; perhaps sooner than all other tribes. contaminate your bed, and you will one night suffocate in your own waste. but in your perishing you will shine brightly, fired by the strength of the god who brought you to this land and for some special purpose gave you dominion over this land and over the red man.

  that destiny is a mystery to us, for we do not understand when the buffalos are all slaughtered, the wild horses are tamed, the secret corners of the forest heavy with scent of many men, and the view of the ripe hills blotted by talking wires.

  where is the thicket? gone.

  where is the eagle? gone.

  the end of living and the beginning of survival.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6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校又开展了第二次课堂质量达标。我今年代六年级,选那课呢?我拿着课本选了又选。讲《穷人》这课吧,怕学生理解不好,讲《月光曲》吧,怕我自己讲不透。后来决定选择讲《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课,并不是因为我对这篇课文有多了解。相反,这是一篇比较新的课文,讲的人比较少,我是抱着尝试的心态来准备这节课的。但是,我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也被深深地感动了。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对土地的留恋和眷顾、对土地的热爱震撼了我的心。

  这篇文章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用跳跃式的笔触描述了充满灵性的万物,并对即将统治这片土地的白人提出了如果把土地转让了,希望白人能善待河水、善待空气、善待动物的要求。一方面,课文大量地运用了拟人、比喻等表达手法,把土地上的一切事物都当成自己的兄弟朋友,字里行间处处充满着对这片土地的珍惜和热爱,表达出对它们无比眷恋的感情;另一方面,体现课文主旨的语句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反复出现,产生一咏三叹的表达效果,不仅使主题深化,而且强化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我的授课目标:一是引导学生把握本文主要内容,了解土地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二是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大地的情感,懂得必须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自己的家园;三是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感悟语言蕴涵的意义。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文章的优美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在教授这篇文章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弄明白神圣的意思是什么,然后交流土地上的什么是神圣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重点让学生讨论文章的那些地方体现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引导学生潜心默读、圈圈画画,组织交流,通过朗读优美的语言,去领略这片土地的可贵。

  在此基础上,我又针对面对这片神圣的土地,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个问题,引发了新一轮的讨论,让学生再次研读文本,通过品读、吟读、想象等途径,引导学生透过优美的语言,去领略这片土地的可贵。

  最后,我抓住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个体现文章主旨的中心句,让学生们通过充分的朗读来体会作者表达的强烈情感。

  结合这一部分的教学,我将热爱土地的情感进行了扩展,呼唤大家要热爱土地、珍惜资源。我和同学们一起欣赏了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睛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以及歌唱家佟铁锌的一首《多情的土地》(我深深地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在优美的歌声中,我们意犹未尽地结束了本课。

  在具体的操作中,由于课下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比较好,能结合我们身边的事例来说明,我们为什么要保护我们脚下这片神圣的土地。我也事先在网上查找了一些图片,帮助学生了解现在的环境现状,进一步让学生感悟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贯彻了一读代讲,重在让学生说感悟。在教学中真真落实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作引领的教学理念。

  语文,吸引人的地方大概就在于此──因为印第安酋长的一颗热爱土地的美丽灵魂,我们得以读到这样一篇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情感充沛的文章,而我又因了一个教育者的缘故,得以在孩子面前将这篇美文进行一场倾心而美丽的诠释,在和学生共同的学习和诵读美文的过程中,我们所有的人都得到了情感的共鸣,获得了美的感受。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7

  学习目标:

  1.学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优雅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雅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教学难点一是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二是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熟悉,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预备:

  教学课件,西雅图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5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谁来读读课题,指读,留意,请你带着你的预习感受来读,第2个学生读课题。同学们有没有听出来,他突出了词,哪个词?你为什么要突出这个词?(……)那这个词什么意思?谁查过字典了?板书解释:崇高,不可侵犯。

  2、 看到这个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a、 这片土地在哪里?

  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出示地图)这就是美国的地图,西雅图在美国西北角的华盛顿州。(边介绍边出示图片)被称为常青城,是不可思议的城市。它海拔最低,却有古老的冰川,活跃的火山和终年积雪的山峰。它拥有青山、湖泊,拥有港湾河道,温润的气候,如春的四季。无论是在美国本土,还是在世界其他地方,几乎找不到第二个城市能像西雅图那样,山峦、平地都被密密的、几近原始的森林所覆盖。这里原本是美国印第安部落的栖息地,1854年,白人移民者们来到这里,提出购买这片土地,印第安酋长西雅图没有选择发动战争以反抗,在力量上占绝对优势的政府,因为那是注定要失败的,所以,他表示接受美国联邦政府的提议并发表了这一篇演说,因为这一篇演说,这位被征服者以他伟大的人格和聪明,屹立在历史之中,美国白人也用一种非凡的方式来表达对他的敬意。他们将他曾经发表演说的那座城市用他的名字命名——那就是西雅图。    

  看了这些图片,听了老师的介绍,你觉得这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四季如春,漂亮……)是呀,这里四季如春,漂亮富饶,与印第安人相依相伴,养育了数十代人。

  b、 为什么说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刚才我们理解了“神圣”的含义,换句话说,你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这片土地是崇高而不可侵犯的?对吗?

  好,这个问题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你通过读课题就提出来了这样有质量的问题,真是太好了。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起来解决,好吗?

  3、 这一课有几个生词比较难读,咱们先来看一看,(出示字词)指读,

  这六个词语中多音字,变红,怎么读?

  要读准多音字的读音,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弄懂它在这个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在选择他的读音,(出示字音解释),在这里,那个读音最合适?齐读,齐读所有词语。

  4、 (出示两个句子)谁来读读这2个句子?这里面也有两个多音字,也要读正确。

  5、 同学们在预习的过程中一定产生了很多感受和熟悉,能交流一下吗?

  a、 作者资料

  b、 主要内容

  c、 课文分段

  d、 有关课文和句子的感受

  e、 印第安人的资料(出示资料)

  f、 读不懂的问题

  6、 看得出同学们在预习的过程中下了很大的功夫,有了这些基础,我们的学习才会更加的深入。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和心中的疑问,一起来学习一下这篇课文。

  7、 刚刚我们了解到,神圣是崇高而不可侵犯的意思,为什么这片土地对印第安人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读一读1-3自然段,画下相关的内容。

  8、 哪个段落告诉我们这片土地为什么是神圣的?能结合课文中的语句谈一谈你的感受吗?(出示第三段)

  a、 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生:……

  你能想象一下,假如人类的生活失去大地,会是怎样的情景吗?

  是呀,大地孕育了我们,我们

  的生活也要在大地上延续,所以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b、 青草、绿叶、花朵是我们的姐妹,麋鹿、骏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

  生:……

  多么恰当的比喻呀,不管是动物、植物还是人类,我们都是大自然的孩子。

  c、 树汁流经树干,就像血液流经我们的血管一样。

  生:……

  读到这个句子,你有没有联想到我们这学期所学的一篇课文中,也有类似的句子?(同时出示第一课的句子)读了这两个句子,你想到了什么?

  树木也同我们一样有生命,我们需要血液为我们运送养分,树木也一样,所以我们都是相同的,只是形态不同而已。

  d、 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家园。

  生:……

  世界万物都是大自然的结晶,不管是山峦、河流,人类还是动物植物,我们都共同属于家园。

  总结:原来人类并不是世界的主宰,也同自然中其他的的事物一样,是大自然怀抱中的孩子,我们同其他生物、事物都应该亲如手足,难怪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有着如此的热忱和挚爱了。所以,他们说:(出示)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谁愿意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个自然段?

  9、印第安人深深知道,大地,是人类的母亲,是人类的家园,是人类生命的源泉。所以,他们对大地布满了真挚的热爱。出示第二段,谁愿来读读这段话。

  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每一根闪闪发光的松针,每一只嗡嗡鸣叫的昆虫,还有那浓密丛林中的薄雾,蓝天上的白云,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

  你听出了什么?

  学生谈自己的体会,找2个人(出示文字),我们把这个句子变化一下,(出示变化的句子),自己大声读一读,这两个句子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生:这些事物在我们眼中的是很普通的,在他们眼中确是神圣的,圣洁的。理解圣洁

  为什么用圣洁来形容这些事物?(自然的,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生:每一处……体现了印第安人对大自然中所有事物都很热爱

  你曾经专心观察过这些事物吗?让我们从印第安人的视角来看看这些事物吧,(出示图片,音乐)你想说点什么?

  你能读出你的新感受吗?(出示第二段)(指读、齐读)

  是呀,在我们眼中平凡无奇的事物,在印第安人的眼中却是那么的神圣,在他们的眼中,还会有哪些事物是神圣的?(出示填空)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每一根闪闪发光的松针,每一只嗡嗡鸣叫的昆虫,还有那浓密丛林中的薄雾,蓝天上的白云,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不仅如此,大自然中的每一每一每一每一的也都是神圣的。想一想,你能填吗?

  我们来合作读一读,(原文和新添的变颜色)你来读原文,你来加上自己的续写继续读。

  总结:印第安人的生活离不开大自然,所以,沙滩、山脉、一草一木都成了大自然的象征,所以他们才会说:(出示第一段)

  9、 可是,尽管印第安人如此热爱这片神圣的土地,他们还是不得不离开,要他们离开这片土地,如同离开自己的母亲、离开最亲昵的朋友,西雅图在离开之时,向白人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呢?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的4-8段

  板书:善待河水

  照管空气

  照顾动物

  10、 西雅图又是怎样谆谆告诫白人的呢?我们先来看看,他是怎样要求白人善待河水的。那里写了要求白人善待河水?4-5段,自己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画下有关的语句,提出你不懂的问题。

  11、 谁能结合课文中的语句谈一谈(出示第4、5段)

  (一)水

  a、 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

  生:……

  水是生命之源,他次与我们祖先生命,也在我们祖先的呵护下保持澄澈和源源不绝,历经数代,它已经不仅仅是一片水源,而是我们祖先生命的延续。

  b、 那清澈湖水中的每倒影,反映了我们的经历和记忆;那潺潺的流水声,回荡着我们祖辈的亲切呼唤。

  生:……

  河水使我们的生命得以延续,也记录了祖祖辈辈人们的生活和希望,听着潺潺水声,似乎又听到了祖先们对我们的呼唤,(播放音乐)听,这是印第安人代代传唱的歌谣,也许我们听不懂歌词,你能猜测一下他们在对子孙传递什么吗?出示填空

  那清澈湖水中的每倒影,反映了我们的经历和记忆;那潺潺的流水声,回荡着我们祖辈的亲切呼唤。我们仿佛听到———————————

  (配乐)愿意把你们的想象插入到课文中读一读吗?小组尝试。组合朗读

  c、 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

  这是印第安人祖祖辈辈奉若珍宝的河水呀,所以他们一遍又一遍的叮咛白人:出示齐读

  假如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这是记载了印第安人祖辈经历和记忆的河水呀,所以他们一遍又一遍的恳求白人(出示:读)

  这也是满载着人类希望的河水呀,所以他们一遍又一遍的告诫白人:(出示:读)

  12、 同学们,在西雅图的声声叮咛中,你听出了什么?(担忧,不舍……)

  你们感受到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浓浓深情那么,能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后面的678三个段落吧。

  能结合课文谈一谈你的感受,或者读出你的感受来吗?

  (二)空气

  a、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

  生:

  出示句子,都变成一口呼吸。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对我们而言同样的一呼一息,对印第安人而言却那么的不同,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一天都难以割舍,更何况是与世长辞。

  b、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经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

  生:……

  风经过草地后会带给我们什么味道?而我们的空气呢?充斥着什么味道?是呀,我们就没有保护好我们的空气。

  假如能天天呼吸混着起草气息的新鲜空气,那该多好呀。

  在这片土地上生活,那是一种多么美妙的感觉呀,西雅图不禁再次叮嘱白人:出示齐读

  假如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三)动物

  a、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

  你是怎么理解的?西雅图预见到什么命运会降临到动物身上?

  他的担心是多余的吗?

  所以他不禁一次又一次的叮咛人们?

  出示齐读

  假如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13、 将要离开这片漂亮、神圣的土地了,西雅图是多么的不舍,板书:眷恋。演讲的时间太短暂,他还有很多嘱托没来得及说完,假如你是西雅图,你还会对白人嘱托什么?写下来。(配乐)

  14、 指读

  15、 把我们写得同西雅图的嘱托合起来读一读好吗?组合朗读

  16、当白人向西雅图提出要购买这片土地的时候,他曾经不解的反问,土地、天空、河流……怎能出卖呢?这个想法对我们来说,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正如不能说新鲜的空气和闪光的水波仅仅属于我们而不属于别人一样,又怎么可以买卖它们呢?是呀,人类尤其是我们这些所谓的文明人,自以为是大地的主宰,万物之灵,但是对于哺育人类的这片土地,真的有主宰的权利吗?这节课,我们先学到这里,下课。

  教学反思:

  曾经在中心教研组听别的老师讲过这一课,但总觉得压抑,学生的理解是肤浅的,总是不能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于是自己来备,但思维也受那节课的限制,仍是沉在怎么让学生理解的框框里出不来,直到讲了,才明白感受不一定是要说出来的,有的时候“读”反而是表达的最好途径。说实话,这篇课文真的很难,有些晦涩有些深沉,我们同教研组的几个老师理解也不相同,甚至着眼点、练习点都不相同,于是决定谁抽到签就按照谁的习惯和学生特点来备,我很幸运,可以就此实施自己的想法了,我认为应该从课题入手,让学生针对课题提问,可以提出两个问题:这片土地在哪里?为什么说是神圣的?这两个问题都很要害,关乎文章的背景,直指中心,整篇文章的教学就可以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就要先明确“神圣”的含义,全文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的,就是第三自然段,于是,我选择先理解朗读第三段,结合里面不轻易理解的句子,边读边悟,明白为什么“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再带着这样的感受去读第二段,第二段看似简单,却是最能表达西雅图情感的一段,读好这一段并不轻易,所以我采用了比较朗读的方法,并用续写拓展延伸,同时练习学生为事物搭配相应的量词。但这个环节耗时太长,并没有起到太多实际作用,影响了后面环节的处理时间。

  理解了土地对印第安人的神圣,接下来就要看印第安人对白人提出的要求了,具体提出的有三个要求:善待河水、照管空气、照顾动物,只要领着学生学习其中,这部分的特点、内涵,学生便可以有所领悟,剩下两个便可以放手自渎自悟了,我选择的是第要求——善待河水。其中领悟的重点除去含义深刻不轻易理解的句子,就是“假如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句话反复出现的作用,让学生理解这句话里面所包含的恳求、忠告、叮咛,便不难体会西雅图为什么要反复重复这句话了。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还插入了小练笔,想象印第安人的祖先会对后人呼唤些什么,在想象的同时辅之以印第安民族音乐,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并把自己的想象融入到课文中去组合朗读,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把课文重组,利用重叠、倒置等方法朗读,效果很好,真正体会到了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热爱。

  总体来说,我对自己的设计还是很喜欢的,因此上课也不觉得疲惫,反而乐在其中,遗憾的是没有对每环节的处理程度有合理的把握,使课堂有些冗长沉闷,看来,一堂好的公开课,不仅需要反复研究教案,还需要反复试验课堂实效,要细化到每环节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8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看黑板(板书:土地),看到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如果让你们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片的话,你们用什么词语?【同学们平时积累词汇做得真好,一下子想到那么多的词语】

  2、但有印第安人部落的人们认为土地是“神圣”的。那么“神圣”是什么意思呢?(极其庄严、圣洁、不可侵犯的)今天让我们跟随着印第安人的酋长西雅图一起走进这片神圣的土地。(板书: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大家跟我齐读一遍课题。这是一个句子,应在“是”字断开,大家再跟我读一遍,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你们一下子就知道那么多,真厉害!】那么老师还有一个疑问:印第安人为什么要用神圣来形容这片土地呢?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4页。带着问题自由朗读一遍课文,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

  3、刚才老师在下面走了一遍,发现其中有些同学也遇到了些麻烦,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

  4、出示小黑板:薄干血(这个字有多少种读音,在课文中读哪种,组词)

  潺潺

  (潺潺的什么?应怎样读才能读出这声音)

  嗡嗡(注意读音)麋鹿

  骏马

  雄鹰

  (你看到一幅什么景象)(注意麋字的写法)眷恋

  婴儿

  (眷恋是什么意思?用什么词来代替?生活中你见到婴儿眷恋母亲的情景吗?找出这两个词语的句子,朗读这句话。这句话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了什么?那么大地和母亲有什么可比性?如果没有这片土地的话,他们会怎么样?)

  5、解决生字词后,那么课文就好读懂了。刚才老师的那个难题,谁能帮忙解决呢?【听你这么一说,我就懂了。】那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给课文分段,理清课文脉络。【其他同学有不同的意见吗?】其实老师也是这样分的,但老师有个小小的提议,把重点词语提炼出来,这样文章的脉络才会更清晰。(土地是圣洁的——我们与大地的关系——善待河水——照管空气——善待动物——热爱大地)【平时我们在看文章时,也可以提炼重点词语理清思路。】

  (二)进入文本

  1、生字词弄懂了,文章的脉络也清晰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能更好理解课文。

  这篇课文是篇演讲稿,是谁写的呢?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写这篇演讲稿吗?现在老师,手上有一份资料,想请班上声音最响亮、咬字最清晰的学生来读。其他同学认识仔细听,听听这份资料讲了什么内容?

  大约一百年前,在美国刚刚独立的时候,为了扩充领土的范围,白人从东岸横跨美洲大陆往西进,大量地掠夺西部地区的土地,即印第安人的土地。当印第安人拒绝割让自己的土地的时候,他们就采用各种欺骗,收买和暴力的手段,以迫使他们在条约上签字,并逐步把他们赶出自己的家园,或者填埋枪杀他们。印地安人试过一切办法,他们奋战过,他们躲避过,但最终只剩下两种选择,一是被杀死,二是搬到保护区去。

  当时西雅图是美国西北部一个印地安部落的酋长。当他的族人必须离开自己的土地,搬到保留区去住。他说了一席不寻常的话,“好吧!我们会离开。但是华盛顿大首领必须答应我的请求……”如果你是西雅图,你会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大家的想法听实际的】那么西雅图酋长真的是提出了这些要求吗?让我们回到150年前,西雅图给白人发表那震撼人心的演讲。在听的时候,把西雅图对白人的要求用横线划出。

  2、听完演讲后,你有什么感受?大家有没有留意西雅图在演讲时反复说到了一句话,让我们有感情地读出来:(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句话中“我们”是指谁?“你们”呢?这句话中“放弃”,同学们你们什么情况下会放弃呢?是呀,西雅图也是无能为力、迫不得已离开这片土地。所以他不断给白人提出要求。(善待河水照管空气照顾动物)【从句中提炼中心词】

  3、同学们,你们觉得西雅图对白人提出的善待河水的要求合不合理?为什么?请赞同的同学站起来。

  你觉得河水对他们来说重要吗?你是如何理解的呢?(有感情齐读第4自然段)河水对他们来说多么神圣呀。他告诫白人应该像兄弟那样善待河水。

  河水对印第安人来说是重要的,那么对我们来说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像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呢?为什么呢?(可出示一张河水被污染图片,你看后有什么感受?)

  4、按照老师刚才的思路,自主学习西雅图对白人提出“照管空气,照顾动物”这两个要求。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①西雅图提出的这要求合理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又是怎么做的呢?

  5、难道西雅图只想告诫白人要善待河水、照管空气、照顾动物吗?还有什么西雅图没有想到的呢?我们帮帮西雅图?把你的告诫写在笔记本上。

  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你们一定要善待

  6、是呀,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你们一定要善待万事万物,因为这对我们来说都很重要。

  这句话最能体现西雅图的心声,在文中出现了3次,为什么要这样反复地出现呢?为什么不用一句话来表达,那么啰嗦的。(这句是文章的主旨句,反复出现,产生一咏三叹的表达效果,不仅使主题深化,而且强化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平常我们的作文中也可以用到这反复的写作手法,深化主题,强化情感。】

  7、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部分,第1、2组读“善待河水“,第3、4组读“照管空气”、全班读“照顾动物”。把自己想像成西雅图,想想当时他是什么心情的,把这种感情融进课文的朗读中。

  8、从这句话中,你还体会到什么感情呢?他们是真的想要离开这片土地的吗?(依依不舍、眷恋)

  9、为什么他们如此眷恋这片土地呢?你从哪里看出的呢?浏览第1—3自然段。

  10、请同学有感情朗读2自然段,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在我们的记忆和体验中还有什么呢?“每一处”换成“所有”好吗?全班有感情朗读此段。

  11、印第安人相信万物有灵论,他们崇尚自然,对自然地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抱有感情。你从哪里看出?有感情读3自然段。所以印第安人把植物当做姐妹,把动物当做兄弟,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换做“像”,好不好?

  (三)深化情感

  1、印第安人对这片神圣这么深的情谊。但他们不得不放弃,所以西雅图要不断告诫白人如果他们放弃这片土地,就要保护这片土地的神圣。要善待河水、照管空气、照顾动物。同时他们还要告诫白人的孩子,要善待大地,如果不善待呢?结果会怎么样?划出来。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举日常生活中例子。

  2、所以西雅图强烈要求:为了子孙后代,要献出全部的生命和情感来保护大地。

  3、因为我们深知: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谁能解释?

  4、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只是只印第安人的土地吗?

  难道只有印第安人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吗?难道我们脚下班的这片土地就不是神圣的吗?请同学们站起来,告诉自己告诉所有人: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那么西雅图用演讲的实际行动告诫白人善待河水、照管空气、照顾动物,那么我们怎么来保护我们脚下这片神圣的土地呢?这一刻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是什么?

  5、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保护这片土地的整洁,爱护校园一草一木,绝不浪费水资源,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保护这片神圣的土地。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9

  今天,我执教了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第四单元的《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被誉为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强烈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情感。1~3自然段用跳跃式的笔触描述了充满充满灵性的万物,总写了这片土地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神圣的。在熟读课文及教学参考书后,我把《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正确读写“嗡嗡、麋鹿、骏马、雄鹰、”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语句体会演讲语言表达的特点以及结构特色

  3、理解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体会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热爱,理解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割,懂得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重点:感悟语言的优美,体会演讲语言表达的特点。

  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

  新课伊始,我从一段话开始导入,并检查了预习情况,重点指导书写了“鹰”。之后出示了一段资料,让学生了解这篇演讲稿的背景,知道土地对于印第安人的重要性。在初读课文环节,我让学生找出了课文中反复出的一句的话,明确西雅图演讲的观点以及这句话反复出现的作用。在梳理课文脉络时提到了演讲稿的写法,先提出观点再说明理由最后再次说明,使学生对演讲稿的写法有一定的了解。在关注到了课文的结构后,我又让学生研读了1~3自然段,感受西雅图语言的魅力。之后我把重点放在了第二自然段的朗读与感悟。先让学生自由读,通过去掉“每一”对比读,让孩子感受“每一”即所有,感悟排比的作用。再边听老师配乐范读边出示沙滩、耕地、山脉、溪流等图片帮助学生感悟自然的美妙,又让学生模仿老师有感情的、语气语调变化着读。最后把这一段变成诗歌让男女生合作地读。为了强化“每一”的作用感受西雅图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让学生想象还有什么也是神圣的,用上“每一___________”这样的句式。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自由说一说感受较深刻的句子。重点研读了“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这个句子,让学生明白了人与大自然的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关系。最后补充了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

  思路清晰、重难点明确,各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过渡自然,评价语简洁丰富,这是本堂课的亮点。但是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最大的不足就是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读的不够彻底。这是一片语言优美的演讲稿,在读的时候除了要读出美的感受还要读出排比的气势。执教的班级,学生的朗读水平不是特别好,这时作为老师的我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除了在情感上的指导外还应该给于技巧上的指导。如在读“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时,这些事物可能会在比较远的地方,就可以指导学生读得深情一些,读得慢一些,并且可以把强调的“每一”读的重一些。在读“每一根闪闪发光的松针,每一只嗡嗡鸣叫的昆虫”时,这些事物是很渺小的,可以指导读得轻一点,柔和一点。此外,在学生朗读的不到位时,或是一些指导没有明显的效果时,老师一定要进行多次的范读,让学生模仿着自己的样子多读一读。而在这堂课上我只范读了一边。所以虽然这堂课出现的读的方式很多但情感并没有到位。此外,在小练笔环节,学生的思维没有打开,在写身边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神圣的时,很多学生一下子想不出有什么可写的。在这个环节,我应该在PPT上放几张大自然中植物、动物、露珠……的图片,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并且在展示环节可以让几个学生合作着把练习完成,这样一些即使没有全部完成的学生也有了展示的机会。在课堂中我采用的都是老师自己评价的方式,在生本课堂的大环境下,可以让学生相互评一评,也可以让小组评一评。

  公开课是一个能让老师快速成长的好途径,通过这次的公开课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希望自己可以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改正过来。也谢谢在这次公开课中给我提出意见的老师们!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反思让老师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到您!

  教育杜威先生说:“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那么我想说:“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课堂,就意味着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教育。”所以反观今天的课堂教学是为了让明天的课堂教学更精彩,我回忆并思考着:

  震撼,是我看到这篇文章后的第一感觉。激动、兴奋于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之中,从这篇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中,深深地感受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课文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情感充沛。运用了大量的拟人、比喻等表现手法。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无比热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考虑到课文内容的文化背景离学生实际和中华传统文化较远,一定会造成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深刻含义的真正难度,如何突破这一难点?课前,我除了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还对当时的社会背景做了充分的了解,并且针对本单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内容专题和“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学习目标,结合本篇课文的特点,把研究的主题确立为“联系实际,深入思考”,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品读过程中,充分地揣摩、感悟和表达,从而拓宽视野,发展智慧,受到情感的熏陶,有效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具体反思: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一名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于是在这节课的导入环节,我激情朗诵课文,结果我发现真的没有什么比语言更富于感染力,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犹如强有力的磁铁,魔术般地吸引着他们。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注重置师生于文本、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所以我肯定地说,“情”是这节课溶入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元素。因此我体会到:教师,每节课都要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和谐的课堂是民主的课堂,我们要肯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如果不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那么学生的被动地位就不会改变。但是,如何让他们在交流之前潜心学习,乐于交流,我在出示的自学提示上下功夫,内容为:1、朗读:我是西雅图,我这样深情演说。2、勾画:我是西雅图,我希望白人这样做。3、思考:我是西雅图,我有几句话含义深刻,谁懂我的心?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学习后,我再引导他们集体交流,“文本交流”、“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得到了落实,相同的问题只是换了一个形式出现,学生们就兴趣十足,都想当那个西雅图,自学时也就非常认真,这样交流时也就水到渠成,大部分学生都很积极地举手,较好地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和谐发展,但是,通过课堂实践,我也发现这样的交流总是面向全体,但却不能全体考察,尤其是第3个问题,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找到或是都能理解,所以,我想如果重新设计这一环节,我会在某一个学生提出一个含义深刻的句子后询问全班学生是否也找到了,根据学生举手人数来决定这句话是听学生发言大家评价还是教师跟随学生一起分析,这样,才不会有“漏网之鱼”。因此我体会到:教师,每节课都要给学生创造互相交流的机会。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学生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教学时,我为学生搭建思考与想象的平台,重点引导他们探讨 “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然后组织交流朗读体会。学生准确地找到了课文里向我们展现的画面,而且想象力丰富,完全透过优美的语言,去领略了这片土地的神圣。在描写土地神圣的2、3小结,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此处在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后我直接让他想象还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也都是直接回答看到了什么。如果重新设计,我会借此机会让学生把每一种事物前面都加上形容词,这样不但加强了学生的写话练习,而且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同时更能体会到印第安土地的神圣与美丽。还有当印第安人的土地即将转让给白人之前,我让学生体会当时的心情,他们都能联系实际和本文的历史背景去思考,由“眷恋到难过到心如刀绞”的一系列发言,明显地反馈出他们的真实想法和真正地理解,为下一步教学奠定了情感基础。但是,在这一环节,有的学生朗读投入,感情充沛,还有的学生想象力丰富,但我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明显不够到位,而且形式比较单一,此时深感自己的文化底蕴不深,课堂有约束感。这一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平时加强学习,并努力做到真诚赞美每一个学生。因此,我体会到,教师,每节课都要为学生搭建一个“临时的舞台”。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体验”的新理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所以我将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完一个自然段,我都会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神圣”的理解,更深刻体会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热爱。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这正是我研究这个主题的思考,朗读只能让学生加深对“神圣”的理解,体会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热爱,但却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真正感悟西雅图那些含义深刻的话,而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又恰恰是对课文内容和印第安文化的高度概括,是思想和情感的凝结。所以,在读中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然后引导学生体会句子的含义,此时对于刚刚接触独立深入思考的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件易事,所以我在这一部分和学生一起去分析去理解,最后让学生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从而使学生学会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同时也把德育教育渗透进去,从而让学生的环保意识更浓了。我在作业的设计上,经过了反复的选择,最后确定的两个开放性的作业既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又为本单元的写作训练提前做好准备。因此,我体会到,“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语文,吸引人的地方大概就在于此──因为印第安酋长的一颗热爱土地的美丽灵魂,我们得以读到这样一篇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情感充沛的文章,而我又因为是一名教师的缘故,得以在孩子面前将这篇美文进行一场倾心而美丽的诠释,在和学生共同的学习和诵读美文的过程中,我们所有的人都得到了情感的共鸣,获得了美的感受……也许这样的课堂学生是幸福的,那我就是快乐的!

  所以我想说:我力求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让孩子们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尽情地享受温暖的阳光!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学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投影仪,收集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识,了解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发表演讲的时代背景。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引入新课

  1.完成填空练习:( )的土地 学生口头填空,教师板书词语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来到这样一片土地上──《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解题。理解“神圣”的意思(原指极其崇高而庄严,不可亵渎)。 过渡:“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为什么用“神圣”来形容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交流主要内容,了解“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补充介绍文章背景。 19世纪50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本文是根据当时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的回信编译的。西雅图对白人很友好,为了纪念他,美国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为西雅图。白人居民还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纪念碑。

  3、围绕“神圣”,理清文章脉络。 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神圣”讲了哪些内容? 1~3自然段:总写这片土地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神圣的。 4~8自然段:表达了西雅图酋长对白人的强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转让了,希望白人能牢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9~11自然段:进一步阐述了人类和大地的关系,指出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属于大地,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三、研读课文1—3自然段,初步理解“神圣” 1.正像同学们刚开始上课时所说的,我们常用广阔、肥沃(列举学生填空时用的词语)等词语来形容土地,而作者却选择了“神圣”这个词语。那么1.2.3自然段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边读边想边勾画,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表现“神圣”的词句。 重点理解以下语句,并相机指导朗读: (1)“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我们这个民族”──印第安人,演讲的原文中自称为红人。 (2)“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这句话充分地表明了人类与大地不可分割的`关系,也预示着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 (3)“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这句话再一次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 3.师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就在这每一部分都那么神圣的土地上,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生自由阅读1—3自然段,想象,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 小结:我们尊重这片土地上的任何东西,它们是那样圣洁。 4.引读2.3自然段。

  四、小结:这就是我们的家园,这就是我们神圣的土地。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是如此的重要,如何保有这份神圣呢?同学们课后自主阅读课文,找找答案。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巩固 1 听写词语 2 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回顾课文,感知“神圣”

  1、个别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2、介绍西雅图这个城市。 3 将你收集到的资料读给大家听。教师补充。 过渡: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的珍贵和不可侵犯,那么怎样才能保存这份神圣, 留住这片圣洁呢? [

  二、研读课文,理解”神圣” 1.学生自由读四至八自然段,从文章中找出体现“神圣”的相关语句,并做好旁批,写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出示“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了解“你们”是谁?(白人) 2.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交流,并指导朗读: “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 (1)学生交流感受。(河水对我们很重要。) (2)为什么作者说要像善待兄弟一样善待河水?请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3)感情朗读4.5自然段。 “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景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 (4)“它”是谁?为什么要照管好它? 重点理解“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 (5)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 “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 (6)引导学生举例理解”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 ⑵自由读第八自然段,说说我们怎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的? 3.默读9.10自然段,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 重点理解:“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小结;人类属于大地,因为大地拥有着生命成长的物质,使人类的生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只有爱护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才能确保人类生命成长需要的各种自然条件,从而保持生命的延续。

  三、拓展延伸,深化“神圣” 1.在已出示的句子“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后,出示“我们一定要 “,引导学生补充课文以外的自然物。 2.独立思考,补充,并交流。

  四、课后练习,积累语言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语段背下来。

  2、勾画好词佳句并摘抄。

  3、小练笔:联系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是否得到了保护,写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板书设计: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善待河水 神圣的土地 善待空气 善待动物

  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是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写给即将购买他们土地的白人领袖的一封回信,被誉为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用跳跃式的笔触描述了充满灵性的万物,并对即将统治这片土地的白人提出了“如果转让土地,希望白人能善待河水、善待空气、善待动物”的要求。一方面,课文大量地运用了拟人、比喻等表达手法,把土地上的一切事物都当成自己的兄弟朋友,字里行间处处充满着对这片土地的珍惜和热爱,表达出对它们无比眷恋的感情;另一方面,体现课文主旨的语句“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反复出现,产生一咏三叹的表达效果,不仅使主题深化,而且强化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在读中训练语感,在读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因此我注重指导关键语句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神圣”,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又引导学生体会了语言文字的美与震撼力。本文的背景与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课外资料的收集与运用对文章本身是有利的充实,促进了学生对文章的领悟,更激发了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情感。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2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文章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物等的血肉关系,强烈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情感。课文首先总写这片土地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神圣的;接着表达了西雅图酋长对白人的强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转让了,希望白人能牢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部分又分别从善待河水、善待空气、善待动物三个层面来写;文章最后则进一步阐述了人类和大地的关系,指出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属于大地,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导入课文时,我善于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平等对话:我让学生反复读课题,重点读出“神圣”的感觉。指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这块土地”是指美国的西雅图,而这篇课文是由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发表的一篇激情洋溢的演讲。在初读课文时,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朗读的基调,读得铿锵有力,能读出对这块土地的热爱、崇敬与赞美之情。

  在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我发现了不少亮点: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平时很少发言的同学也参与上台分享;个别小组采用“接龙”的方法品读优美句段,减轻了难度,体现了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各小组发挥自己的优势,采取“有感情地朗读、提问题难难你、知识点整理、演演更有趣”等方式,学得生动活泼,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台上小组发言完毕,台下的听众(包括教师)随即就进行补充或指正,真正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这个学期,我利用思维导图开展“图解语文”教学法的探索,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我教会学生手绘制作思维导图,并设立了素描本进行先学。以前的先学作业,我要求学生用统一、单调的传统文字方式完成,学生做得辛苦,学得枯燥无味,甚至在课堂上有“他说了我的答案”等可笑的理由。了解到思维导图被称为“大脑瑞士军刀”,同学们都非常感兴趣。每天翻开先学本,同学们总会给我带来惊喜。在班级微信群里,我像捧出宝贝一样,展示同学们制作精美的思维导图。在黑板上,我亲自示范教学生怎样绘制思维导图。更多的时候,我会和学生一起合作完成,因为“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刚上课,我请班里的画画能手李岩用红色粉笔画出一个椭圆形,在里面写上醒目的课题。揭题时,我在“神圣”下面标了两个黄色的三角符号。整体感知课文时,我引导学生把中心词“热爱、崇敬、赞美”写在题目下面。在红色椭圆形的四周,我请四位同学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画出四条弯曲的连线,写上关键词“结构方法”“中心句”“好句欣赏”“多音字”等。接着,我又指导他们画出小分支,把内容补充完整,配上简洁的图标。看着黑板上图文并茂的一张思维导图,我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重要句段、写作方法和基础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这是一个“以生为本”的动感课堂,我把讲台让给学生,让他们尽情地读,自由地说,尽情地演。这样的课堂是生机勃勃的,我期待着学生带给我更多的惊喜。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3

  一、读“神圣”,回想画面

  1、读第1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第2、3自然段。

  2、悟“神圣”,探究段落?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的珍贵和不可侵犯,那么怎样才能保存这份神圣,留住这片圣洁呢?

  3、读文章第3~7自然段,从文章里找一找相关的语句。多读读这些句子,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感受和体会。

  二、重点引导理解以下句子:

  (1)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 ①交流感受。(河水对我们很重要)

  ②为什么作者说要像善待兄弟一样地善待河水?读第4自然段,找到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

  (2)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经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

  ①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空气对生命很重要)

  ②说说那是一种怎样的味道?文章里哪些句子可以体味到这种独特的味道?(读第5自然段)

  ③为什么说要照管好它?重点理解“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因为没有了空气,或者空气受到污染,将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呼吸、生物的生长,影响到生命的存在)

  ④有感情地朗读第6、7自然段。

  (3)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

  ①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因为麋鹿、骏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

  ②重点理解“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因为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同属于一个家园)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8自然段。

  (4)你们要像我们一样热爱它,照管它。为了子孙后代,你们要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大地。 ①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我们非常热爱自己的土地)

  ②说说我们是怎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的?

  ③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热爱、照管这片土地?

  重点理解“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如果家园受到破坏,我们不能及时补救,那么对地球的伤害都将演变成对人类自身的伤害。如果家园遭到毁灭,人类又怎能独自生存)

  ④有感情地朗读第9、10自然段。

  明确“神圣”,凝聚情感——

  因为我们深爱着这片土地,因此为了子孙后代,你们需要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大地。 因为我们深深地知道──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三、重点理解“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1)文章第3自然段不是强调大地是我们的一部分吗,为什么说“大地不属于人类”?(因为谁也没有拥有大地的权利,也不可能拥有对大地的控制权;谁也不能凭借自己的喜好、善恶来对待神圣的大地,来破坏、损伤大地的完整和庄严)

  (2)为什么说“人类是属于大地的”,前面不是强调“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吗?(因为大地拥有着各种有利于生命成长的物质,人类的生命才能得以繁衍、成长、延续)

  (3)感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读全文,背诵语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五、巧拓展,提升认识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4

  【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实验小学 刘春艳】

  〖让语文教学在读中精彩起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其训练途径·师生“评读”,促进朗读创新高〗

  若只一味的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褒扬,那么,他们容易满足于现状。当学生朗读兴趣培养起来后,就需在他们现有的水平上“挑刺”或者提出新的要求。

  如在《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在朗读中品味,在品位中朗读。在一个学生的朗读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师:请将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我们听,好吗?

  生:老师,没问题!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初生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你们要像我们一样热爱它,照管它。为了子孙后代,你们要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大地。

  我们深知: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师:你声音洪亮,朗读得也很流畅,你能更好的把感情读出来吗?

  生:好,我可以!

  说完,他真的很用心重新读起来。当他这遍读完后,另一个学生建议在朗读这段过程中还可以将表情、动作加上。我觉得这提议非常好,就建议每个学生都选取自己最喜欢的语段融入感情,辅以表情、动作来朗读。

  这节语文课堂在激情的朗读中活跃起来,不用多说,学生们因很用心在领悟课文了。

  利用现代媒介,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广播、电视,尤其是国家级的传播媒介,他们主持人的普通话水平是属于一流的。如果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去学习他们的发音和技巧,肯定会受益匪浅。

  所以,除了在课堂上老师的范读与指导和普通话练习过程中的朗读磁带,学生也可以直观的从看电视、听广播中提高自己的朗读技巧。

  正因为意识到朗读在语文学科教学中作用,摸索到这些训练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朗读的训练成了我的教学技巧之一。当年那个在教室里积极举手的女孩的身影,促使我成为了一名语文教师。现在,因为有朗读这个纽带,我与学生间关系更近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也更浓厚了,他们的语文成绩也逐步攀升。所以,无论是曾经那求学时代的我还是现在已为人师的我,都坚持认为朗读可以敲开学生学语文的心扉,朗读更可以使语文学科教育精彩起来!

  有感于《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湖北省宜昌市大公桥小学 曾凡琴 

  上完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第四单元15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心中有很多的话想说。其一,他们让我感动。这篇著名的文章饱含着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对家园土地深深的眷恋,我不禁为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而震撼、感动。他们的生活虽然处于最为原始的状态,但他们满怀感激之情,感激自然给了他们美丽的蓝天白云、阡陌纵横的耕地、如黛的群山、青葱的草地,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给他们那么多相处的动物伙伴,所以他们只是拿取足够生活的资源,所以他们把这世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一虫一兽都看作是自己的兄弟姐妹,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这片美丽的家园。现在的社会、科技日益繁荣昌盛,而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也欲演欲烈,人们只是一味地向自然索取,砍伐森林,兴修水利,推山筑房……. 从近处来看,这些也的确能够改变人类的生存质量,但对于生态平衡的破坏又有多少呢?于是我想,是不是生活的繁荣程度越高,人类对于自然的无知更为显著,因为物质生活的繁荣可以来源于高新科技,而自然只能奉献最为原始的东西。如果自然有知,不知道她会为人类的发展感到高兴还是为人类的愚昧、浅薄感到心痛。

  文中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他们深深地懂得如果家园受到破坏,而人类又不能及时补救,那么对地球的伤害都将演变成对人类自身的伤害。如果家园遭到毁灭,人类又怎能独善其身,他们是多么睿智,懂得这其中蕴涵的深刻哲理。

  其二,一个国家是否需要对外扩张来繁荣自己。西雅图和他的同胞们虽然是那么的眷恋和不舍自己的土地,但是面对强势,他们放弃了自己珍爱的土地,对白人谆谆告诫,要善待土地,善待河水,善待空气,善待动植物,不舍中包含了太多的无奈于痛苦,配乐朗读课文的时候,学生满含忧伤、满含深情地朗读,“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我似乎听到了那个来自丛林深处的呐喊,不知道在那个19世纪50年代,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的“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看到这些文字的时候,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其三,人类应该怎样对待自然。是让这些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为人类提方便,还是保留他们原来的摸样?大自然无私地给人类提供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有些资源可以再生,有些资源则不能再生,对于可以再生的资源,我们可以按计划利用,对于不能再生的资源,我们是否可以在不伤害自然的前提下开发或创造替代品,保证资源的延续性。而不是只看到眼前的一点利润大肆开发、利用。记得曾经看过一篇报道,讲述日本国内制订了一项环保政策,限制砍伐日本本土的树木制作一次性方便筷,日本所有国民使用的筷子96%都是从中国进口的。而日本的森林覆盖率接近64%,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自然环境最好的国家之一。我们中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7%!日本人吃顿饭都是以中国森林资源的流失作为代价的!筷子用过以后进行回收,打成原生木浆,摇身一变,成为高价新闻纸出口到中国。而以前出口方便筷的韩国也转变做法,不再生产方便筷。

  很多国家,都采用教材循环利用的做法。不少孩子在教材刚刚拿回家时,第一件事就是找质地优良的包装纸做书皮,在此后的使用过程中对教材也是倍加爱护。他们往往会在教材某个不妨碍使用的地方留下自己的名字,为的就是假如后来的使用者发现书籍发生了破损可以向上追查责任,从这种细致的地方就开始树立个人信用的习惯与观念。因此,国外很多教材都是经过了很多次倒手,而里面却根本没有折叠涂鸦之类的痕迹,也在这个过程中灌输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对于书籍负载的人类文明的敬重与维护。我们的国家是否应该反思这些行为?

  从整个地球来看,这些国家的做法也只是从自己本国的利益出发,试想当全球环境都开始恶化的时候,这一两个国家还能有这样的环境优势么?想必终究也会被拖垮吧,所以只有全世界的人民都能和那位印第安人的酋长西雅图一样,有着长远的目光,怀着对自然的敬畏,才能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