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开学第一课教案范文 篇1
重点
主要星座、恒星的位置和形状
难点
北极星指示正北方向的缘由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收集关于著名星座的传说
教学器材:星空图
教学课件:无
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能够告诉同学们,天上的星星有多少颗?”
(学生回答)
(教师)每颗星星的亮度是不同的,人们用肉眼可以观察到的星星,全天大约有6000颗,由于南北半球、空气质量、人眼视力等原因,我们每天晚上在夜空中能够观察到的星星数目还要小很多。即便如此,我们在夜晚也很难将星空中的星星数清楚。
古代人为了明确星星的位置,展开丰富的想象,将星空连接成各种图案,并赋予它们神话的形象,这就是星座。
(展示)教师展示一个星座的实际星图和星座想象图。
(简要讲解)教师介绍古代巴比伦人的十二星座,并从科学的角度解释星座的名称只是人类的想象。教师提及古希腊人的四十八星座和的二十八星宿。
现在,国际上将星空划分为88个区域,命名成88个星座。在北半球的人们,只能看到北天的星座;在南半球的人们,只能看到南天的星座。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观察教材的北天、南天星空图,回答第1题和第2题,并描述那些星座的形状。
(教师讲解)这些明亮的星星都是恒星,每个星座包括了许多恒星,而我们经常说的北极星、织女星等都是单一的恒星,它们是星座中的一颗恒星。
(提问)请同学们说出第2题的恒星都属于哪个星座。
(简要讲解)教师讲解北斗七星、大熊座、北极星的关系。请同学们观察北天星图,明确北极星的位置。
(教师提问)在夜晚观察星空,北极星应该处于天空中的什么方向?(正北方向)北极星为什么会指示正北方向呢?
(学生讨论)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的观察2,教师鼓励有条件的同学利用望远镜观察星空,没有望远镜的同学可以肉眼观察当地、当时的大熊座方位。教师提问:北斗七星的斗柄在不同的季节为什么会指向不同的方向?
(同学讨论)(下节课教师讲述)。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当堂完成教材的练习1、2。
教案点评:
本节课的内容,重点在于空间想象和星座的形状。学生需要在头脑中形成三维空间的宇宙印象,以及记住一些重要星座的形状,并能够在夜空中独立寻找出这些星座。由于生活中预测命运的“十二星座”的影响,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即好奇,又有偏见。因此,教学设计以先从星座的产生导入,澄清一些知识点,然后将空间的概念和形状的概念渗透到教学中,重点是夜空中的主要恒星和主要星座的位置或形状。星空的季节变化在本节结尾处点出,为下节课做准备。
科学开学第一课教案范文 篇2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知道科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内容和自己平时所经历的科学过程。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推理归纳能力。
3.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使学生知道科学就是研究事物的规律的。
2.推理归纳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的是难点
【教学准备】
1. 实验材料。按课文要求准备。
2. 挂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1.让学生懂得要进入科学领域必须从自己开始。
2.让学生对自己的外表、特征有所了解。
3.学会使用测量工具和记录数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
1.通过插图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图片与插图相结合;口头与教材相结合。
2.通过演示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简单易做的小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提问题,不解释为什么。
3.参考实验:挂物体吸盘、空气占据空间。
4.通过观察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5.关于电视提问题,可安排小组讨论。
注意:让学生提问题,首先让学生有问题,其次能够提出问题,要给出时间、机会。本活动的重点是提出问题的训练,而不是问题的训练。
二、体验活动
1.提现成问题“向两片纸中间吹气,猜一猜会发生什么现象?”
2.让学生自己填写“我认为”。
3.两人一组体验,交换角色体验。
4.填写观察到的现象。
5.填写我的解释。
6.交流我的解释。
三、小结:
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就是我们科学上要解释清楚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我们今后要研究的课题。只要我们努力学习积极探索,科学这一门学科将会学得更好,同学们一定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性。
注意:重点是唤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不要纠缠学生答案的对与错。
科学开学第一课教案范文 篇3
教学重点
日食时三天体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日食的成因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收集日食、月食图片
教学器材:大球、小球、日食挂图或幻灯片
教学课件:无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
前面的课我们研究了月相,由于日、月、地三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不同,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的月球的明亮部分发生变化,就产生了月相。今天,我们来研究另一种情况,如果日、月、地三天体在空间中运动到了一条线上,彼此发生遮掩,就出现了日食和月食。我们先日食的有关知识。
(学生活动)请每组同学准备一个大球和一个小球,按照教材的“观察两球的遮掩现象”图的要求,观察看到的现象,将空白图补全。
(讲解)日食是月亮转到了地球和太阳的中间,将太阳全部或部分遮挡住,使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的现象。教师讲解日食形成时三天体的位置关系,日食的原理。
(讲解)日食可以分成三种:全食、偏食和环食。请同学们观察教材的“日食的类型”图,找出本页两张图的对应关系。找几位同学描述日食的三种类型发生时,星体的位置关系有什么不同?教师:当大小两星体体积不变时,环食比全食时,两星体的距离要远一些;偏食是小星体在大星体的中部上方或下方穿过时发生的。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调整好大球和小球的位置,按照教材的“模拟日食的实验”图中的演示,绘制出日全食的全过程。
(学生活动)同学们阅读教材的的“讨论”和“思考”,进行讨论。
(教师)
(教师提问)日食常见吗?
(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和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平面有一个夹角,因此更多的时候,月亮从地球绕太阳运动轨道的上方或下方通过,不会遮掩太阳;此外,由于月亮比太阳和地球小很多,因此它的影子投射到地球上,笼罩的地区很有限,这也使得地球上各地的人们很难观察到日食。
(新课结束)当堂练习教材的练习1、2、3。教师重点讲解练习3。
教案点评:
日食和月食是三天体空间位置变化形成的,为了让学生完全了解这样的位置关系,本段落设计了多个活动;因此,将这些活动组织好是本课成功的关键。从前面的月相知识引出三天体彼此掩映的知识,然后通过实验和绘图,是学生对日食、月食有直观的体会。最后,教师通过几何图形,将学生的直观体会升华到理论高度。
科学开学第一课教案范文 篇4
重点
太阳活动及对人类的影响
难点
学生在收集资料基础上资料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查找、收集并关于太阳活动及其对人类活动影响的资料
教学器材:有关图片、录相
教学课件:无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引入:设问:1.能自己发光发热的天体被称为什么天体?
2.行星、卫星自己能发光发热吗?
3.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那颗天体?
4.地球的卫星是那颗天体?
认识太阳的基本情况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设问:
①你知道太阳的表面温度有多高?中心温度又可高达多少摄氏度?它为什么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它的能量从哪里来?
②你知道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有多远?
计算:光每秒可走30万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多少时间?
2.太阳的大小
活动:通过阅读下列数据,谈谈你对太阳大小的认识
地球直径约12742千米太阳直径是地球直径的109倍
地球质量约为5.976×1027千克太阳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33万倍
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太阳表面积约是地球表面积的1.2万倍
地球体积约为1万亿立方千米太阳体积约是地球体积的130万倍
在宇宙中太阳只是一颗中等的恒星。
太阳的表面
活动:观察太空航天站上拍摄的太阳照片与大家平时看到的太阳有什么不同?用一段话描述一下你对太阳的新感觉。
读图:读“太阳的大气层”图,说出太阳大气层由内向外依次分为哪几层?你知道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是它的大气层的哪一层吗?
了解太阳的活动及对人类的影响
录相:太阳活动
设问:1.太阳有哪些主要活动?分别发生在哪一层?
2.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什么?
3.太阳表面真的有黑斑吗?这些黑子到底是什么?
4.发生什么变化时太阳释放的能量十分巨大?
5.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是多少?
计算:哪年开始为太阳活动的第21周?
交流:介绍一下你在收集有关“太阳活动及其对人类的影响”时还有哪些收获?
:
层次
主要太阳活动
对人类的影响
光球层
太阳黑子(11年周期、太阳活动的标志)
皮肤癌、白内障等病人数增多
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
产生“磁暴”等现象
色球层
耀斑、日珥
日冕层
太阳风
设问:我们能用眼睛直接观察太阳吗?你能介绍一下观察太阳的方法吗?
学习使用天文望远镜
阅读教材“学习使用天文望远镜”。
教案点评: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图片,播放录相,并调动学生利用络查找、收集、资料,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激发学生探求宇宙奥秘的好奇心、求知欲。
科学开学第一课教案范文 篇5
【课标要求】
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一、识记和理解
记住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牛顿和他力学研究的划时代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及代表作《物种起源》;了解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理解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和达尔文爱《物种起源》发表以及因斯坦和相对论创立的意义;理解自然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能力与方法
指导学生自制表格,从三位自然科学家所取得的成就入手,归纳出近代自然科学的基本线索,培养归纳,概括和操作能力。指导学生搜集近代著名科学家的故事资料,然后分小组进行交流,讲述近代科学家的故事,培养查阅资料,概括问题与口头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科学家的历史贡献,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通过学习科学家刻苦钻研的故事。树立为科学献身的人生理想。通过了解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和研究成果,初步理解科学精神的内涵。
【重点难点】
一、重点:三位科学家的成就及其贡献。
二、难点:自然科学成就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课件。
【教学方法】讲述法,问题讨论法等。
【教具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复习提问)14世纪,一股资产阶级文化新潮流在意大利兴起,这种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过渡)文艺复兴不仅在当时是思想文化领域的一场伟大变革,而且成为近代科学发展的基础。自文艺复兴以来,人们逐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世界,开始了理性的科学之风,有许许多多的人对大自然奥秘执著探索,迎来了近代自然科学灿烂的春天。那么有哪些人为近代自然科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对人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成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了解认识他们吧。(板书课题:自然科学的革命)
学习新课:
(教师过渡)同学们,在自然界中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如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为什么不能脱离地球?(学生回答:是地球的引力),那么是谁探索地球引力这个问题的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课件展示第一标题)
一﹑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牛顿
(课件显示牛顿画像)师:人们普遍认为,没有牛顿,就没有近代科学,可见牛顿在科学上的成就之大。那么我们来看看:
1﹑牛顿取得那些重要成就?
(教师指导学生看书,思考如下问题:牛顿是哪个国家的科学家?写了什么著作?提出了什么观点?提出这种观点的意义如何?学生回答后,课件展示)
2﹑牛顿(英)——《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其意义——为近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师:牛顿在科学上能够取得这么多的重大成就,不是偶然的,其原因在哪里?让学生阅读教材p18小字内容,学生口头表述,教师点评。
(教师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课件展示第二标题)
二﹑近代生物科学的奠基者达尔文(课件展示达尔文像和乘坐的“贝格尔”号考察船)共3页,当前第1页123
1﹑达尔文取得了哪些成就?
(教师指导学生看书,并思考:达尔文是哪个国家的科学家?写了什么著作?提出的什么观点?提出这种观点的意义?学生回答后,课件展示:
2﹑达尔文(英)——《物种起源》,指出“自然选择,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其意义——第一次把生物学置于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师:达尔文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原因在哪里?学生回答后,教师适当补充。
师:达尔文提出的生物进化论打破了上帝创造人的宗教迷信,是人类对生物界认识的伟大成就,对推动现代生物学进展起了巨大作用。由于达尔文在生物学上的巨大贡献,在1890年,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一项生物学奖——达尔文奖,用以奖励生物学领域及达尔文本人研究过的其它一些领域内的杰出成就的人。
师:我们认识了俩位重要的科学家,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片:(课件展示演奏小提琴的爱因斯坦图片),你们知道左边第一个人物是谁?(课件展示第三标题)
三﹑相对论创立者爱因斯坦
师:美国《时代》周刊曾通过研究数百位当世名人,评选出谁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最终,爱因斯坦名列榜首,那么让我们来认识这位伟人吧。
指导学生看书,了解爱因斯坦的成就,让学生回答,然后课件展示:
爱因斯坦(美籍物理学家)——主要成就:相对论;其意义——为原子能提供的技术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是时空观念的伟大革命,对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师:爱因斯坦在科学的巨大成就,1921年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课件展示:
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爱因斯坦诺贝尔奖的证书。
师:我们认识了三位伟大的科学家,了解他们的巨大成就,同学们还知道近代有哪些科学家?他们有哪些成就?请同学们说说。(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当点评)
师:从本课的三位科学家和其他科学家他们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归纳(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勤奋努力﹑实事求是﹑坚持不懈﹑热爱科学等)
师:自然科学的革命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指出:科学成就运用于生产实践,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课堂小节: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造就了一批科学巨匠,产生了一列伟大的发现与发明,希望同学们记住他们以及他们的成就和影响。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引导我们的学习,老师相信:未来的坦诺贝尔奖将在我们同学当中产生。
课堂练习:
绘制自然科学成就简表
科学家国别成就或著作意义
课外作业:
上网查阅或搜集资料,写一篇历史小作文,题目为“我崇拜的科学家”,字数500左右。
历史感悟:(名人名言)
辛苦是获得一切的定律。 ──牛顿
如果我比笛卡尔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的缘故。 ──牛顿
在科学的道路上,我们只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偶然拾到一块美丽的石子。
至于真理的大海,我还没有发现。 ——牛顿
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胜过责任感。共3页,当前第2页123
──爱因斯坦
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力!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作某种事情的,无论
代价多么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 ──居里夫人
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可信任的。
──爱因斯坦
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
希望为哨兵。
──爱迪生
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
是对科学的热爱,坚持长期探索。──达尔文
科学开学第一课教案范文 篇6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能用比较丰富,准确的词汇描述物体的一些可观察的特征,如颜色、形状、气味、光滑与粗糙、软硬等,知道可以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进行简单分类。
科学探究:能识别和描述物体的颜色、形状、气味、光滑与粗糙、软硬特征,能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科学态度:能积极地参与交流和讨论,能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参加观察等科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识别和描述物体的颜色、形状、气味、光滑与粗糙、软硬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物体的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水果,小篮子,铅笔,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揭示课题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考考大家,谁愿意挑战?
生:(举手示意)
师:(课件出示图片)仔细地观察这两幅画,把不同的地方找出来。
生:左边的有……,右边的没有……
师:你们都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这两幅画一共有5个地方不同。
这节课,我们继续找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出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比较相同和不同
1.自主观察一种水果
师:看,篮子里装的是什么?
生:苹果、香蕉……
师小结:我们把这些统称为“水果”
师:你们想看一看吗?
生:想
师:你们想摸一摸吗?
生:想
师:表现好的小组就可以来老师这儿领取一份水果(组长把果盘放桌子中间)
师:每人只能选取一种水果,仔细观察水果的样子,把你观察的结果小声地在小组内说一说。明白吗?(出示活动要求)
学生组内交流,教师适时指导,选出学生代表上台在全班汇报,教师作出评价。
师:同学们,观察好了吗?
生:好了
师:请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有的同学已经用坐姿告诉老师观察好了)哪个小组愿意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观察结果呢?
生:我观察的是(苹果),它圆圆的,青色的……(句式预设,手举起水果)
师:说的真好,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刚刚这位同学发言的时候,同学听得最认真,老师非常喜欢他)你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还有谁想分享……
师:同学们的表现棒极了(竖大拇指,可以具体表扬到每组)现在请同学们把水果轻轻地放回果盘里。
师小结:刚刚有的同学给我们分享了青青的苹果,红红的西红柿,红红的,青青的,这是水果的“颜色”。太棒了!还有的同学给我们分享了“圆圆”的菠萝,长长的“黄瓜”,圆圆的,长长的,这是水果的“形状”。好极了!也有的同学给我们分享了……(课件出示:颜色,形状,气味)同学们说的精彩极了!
2比较水果的相同和不同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刚刚我们知道了水果的颜色、形状、气味等等,你们还想有更多的发现吗?
生:想
师:(组织教学,视情况而定)
听好了,请同学们拿起水果,(预设规定:先后拿同一个水果)同桌两人互相观察,看看它们有哪些相同,又有哪些不同。
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教师适时指导。
学生代表在全班交流汇报,教师及时评价,学生间互评。
师:说说你们的发现吧?
生:我们俩观察的是苹果和西红柿,它们的形状都是圆圆的,光滑的:但苹果的颜色是青色的,西红柿的颜色是红色的。(句式训练)(提醒学生汇报完将水果放回果盘里)
师小结:你发现苹果和西红柿的形状相同,但颜色不同,你真是火眼金睛啊!课件出示韦恩图和比较的概念。
3.对水果进行分类
同学们的表现棒极了!我们一起发现了水果有不同的地方,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你能按照水果相同点把他们分一分吗?看哪个小组的分类方法多。
(可分布引导:1.想一想,你准备怎么分;2摆一摆:其他同学交流方法,指定一人动手操作)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师:哪个小组最先展示一下你们的分法
生:我们小组是按水果的“颜色(形状)”来分的,……是红色的,……是青色的(句式训练)
生在桌面操作,师借助手机工具将过程在大屏幕上呈现出来,教师及时评价。(技术支持)
师小结:有的同学是按颜色来分的,有的同学是按形状的,有的……,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三、拓展和运用(当做作业在课后完成)
这节课我们从颜色、形状、气味等方面比较了水果的相同和不同,你们可真了不起!
师: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了,你们看大屏幕,这些是什么?
生:积木
师:我们一起给这些积木分分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