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023-08-15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1

  备课时间:

  20xx年12月11日。

  教学内容:

  复习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完成“练习与应用”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认识复式统计表,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学习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具准备:

  统计图与统计表

  教学进程:

  一、复习。

  小组讨论:

  这一单元,你学习了那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第1题。

  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数据独立填表,再进行适当交流。

  要重点指导计算“人均耕地面积”的计算方法。知道根据问题,应该用全果耕地的总公顷数除以总人口数。

  总结,得数大约是0.11公顷。

  2、你知道吗。

  先让学生自由阅读,再交流体会。

  3、完成第2题。

  学生观察后,可以要求说说这里的复式条形图与此前认识的复式条形图有什么不同,体会复式条形图的具体形式是可以变化的'。

  学生填表后,适当可以组织交流,使学生体会我国城乡社会经济正在不断发展、进步。

  4、完成第3题。

  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再组织对统计图的观察与分析。

  要启发学生根据对条形统计图的直观观察从整体上评价这两只球队,看出红队的状态不够稳定,而蓝队的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又收获了什么?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通过发豆芽活动,了解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运用多种途径查询和收集相关资料,并能运用数学的方法记录和描述豆芽的生长情况,培养同学们动手实践、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收集相关资料,并先做一次实验。学生分组准备黄豆、绿豆各50g,以及发豆芽的器皿。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豆芽的生长过程吗?你自己发过豆芽吗?

  2.学生根据查询的`资料和咨询科学教师得到的知识进行交流。

  3.根据学生的交流,提出:我们也来试一试发豆芽。

  揭示课题:发豆芽。

  二、讨论交流,得出活动步骤

  1.提问:发豆芽要做哪些准备?怎样记录发豆芽的过程呢?对最后的记录如何分析呢?

  结合学生的交流,得出本次活动的主要步骤:调查与收集;发制与记录;整理与分析;推测与应用。

  2.学生结合教材了解4个环节应该做什么,并在全班交流。

  教师重点提问:发豆芽的统计图画什么好?为什么?如何计算发豆芽的盈利情况?

  三、学生分组活动

  1.教师演示发豆芽的过程。

  2.教师提出要求:

  (1)发豆芽活动要做的事情比较多,我们要分组进行,每组5个人。

  (2)为了方便观察与记录,我们都将豆芽统一放在教室里进行观察,每天每个组在固定时间进行浇水。

  3.各组学生进行发豆芽实验。

  时间大约是6天。教师对各组实验的情况进行适时的指导,对各组的记录进行及时督促与检查。各组在发豆芽完成后,及时进行数据分析,制作好相应的统计图表,写好分析总结。

  四、小组交流,感受价值

  交流发豆芽的具体做法和注意事项。

  五、观察、记录、分析

  1.观察豆芽的生长情况。(大约6天时间)

  2.记录豆芽的生长情况。(每天进行记录)

  3.把豆芽的生长情况制成统计图表。

  4.分析统计图表,写好总结。

  六、总结反思

  小组结合统计图汇报豆芽生长情况,说说在发豆芽活动中的收获。

  注:五、六两个教学过程在课外进行。

  [简评:本课设计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发豆芽的相关资料收集,讨论发豆芽的活动步骤,对发豆芽活动进行分析、交流、评价。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统一在教室进行,便于学生观察、比较、交流、互相激励。同时,把发豆芽活动的重点放在依据实验数据制作、分析统计图表上,以体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现综合应用的数学味。]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3

  第1课时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75页,例题,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会到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解读折线统计图,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学会绘制复式的折线统计图.

  教学媒体: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统计的知识 (统计表和统计图)学过哪些统计图呢 谁来说说这两种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和特点各是什么 以前我们已经学过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

  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题.

  2,观察分析.

  根据第一幅统计图,你知道青岛市2003年哪个月的降水量最多 哪个月的降水量最少吗 根据图中折线,说说青岛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根据第二幅图,你又能知道些什么

  3,进行比较.

  如果比较两个城市2003年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你打算怎么办 用这样的方法比较,能解决问题吗 你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 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 出示复式折线统计图.

  指出:把这量幅折线统计图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新的折线统计图了.知道它叫做什么吗 (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完整课题.

  4,进行观察.

  你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 表示青岛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别是哪条折线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指出:右上角的图例告诉我们"—"表示青岛市,"……"表示昆明市.青岛市5,8,12月的降水量分别是多少 昆明市5,7,10月的降水量分别是多少 你能很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降水量最接近吗 哪个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呢 同桌互相说说.你是怎么很快看出来的

  指出:如果出现两个组点的距离差不多,还需要算一算.表示7月份的降水量两个点距离最大,说明什么

  6,归纳小结.

  你觉得复式折线统计图与以前所学的折线图相比,又有什么特点和优点呢 复式折线统计图能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吗

  小结: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价.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三,练一练

  1,看图并在小组中交流问题.

  2,哪一条折线表示男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 女生平均身高是哪一条折线表示的 平均身高什么意思 从图上看:从12岁到几岁之间男生比女生平均身高高一些

  从12岁到几岁之间女生比男生平均身高高一些

  从几岁开始,女生平均身高超过了男生 知道自己身高吗 与同龄的男生或女生比,你的身高怎么样 从图中,你还获得哪些信息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三第1题.

  理解题意.指导画图:你打算先画哪一组数据的折线 这组数据的折线应画"—"还是"……" 应该怎样确定每个点的位置

  独立完成画图.

  展示学生作业.画得正确吗 要注意什么 指出:细心确定点的位置,用实线或虚线连接各个点,佰月忘记填写制表日期.这一周中,哪天的温差最大,那天的温差最小 这几天的最高气温是怎样变化的 最低气温呢 你喜欢看统计表还是统计图 为什么

  五,课题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知识 你认为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和优点 在完成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复式折线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不仅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4

  第2课时  复式折线统计图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7~79页,练习十三第2~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使学生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会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谁来说说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综合练习  

  1、出示p77第2题  

  (1)学生看图后独立思考:1999年哪种电话的用户多?2003呢? 

  (2)哪种电话用户的增长速度快一些?你是怎么判断的?(从折线的走势上来判断;计算每种电话用户2004年与1999年的差,进一步检验作出的判断是否正确)  

  (3)看这这张统计图,你还想到什么?学生交流。   

  2、我国的经济在持续稳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出示第3题。  

  (1)这张图统计的是什么?

  (2)拥有电话的家庭户数哪两年增长幅度最快?计算机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说说自己判断的方法。   

  (3)从上面的统计数据中,你还能想到什么?

  三、联系生活应用统计知识  

  1、完成p78第4题

  引导学生看懂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学生独立完成后和同学交流。(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水仙花根的生长速度要快一些。而芽的生长速度之所以比根慢,主要是因为开始发芽的时间比较晚。但从第8天起芽的生长速度就和根大体上是相当的)我们在农学院里也有自己的盆栽植物,请你也来做个小科学家,坚持观察一种植物,并做好记载。  

  2、完成p78第5题

  逐题讨论交流,注意引导学生比较两条折线中相应点的关系进行判断。  

  3、独立完成p79第6题,  

  (1)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图例  

  (2)交流,互相评价,进一步掌握绘制的方法和技巧。  

  (3)讨论交流问题。结合“为什么气温变化正好相反?”一道学生自主阅读“你知道吗?再交流说说理由。

  四、全课总结 

  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小结所学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