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综合活动教案

2023-08-13

小班综合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指定的范围内用右手食指蘸彩色颜料,从上往下一下一下的点画出雨滴。

  2.感知歌曲节奏,帮助幼儿学会"点"和"提"的动作。

  3.合作作画时,会找空地方,并能保持手指的清洁。

  活动准备:

  1.五张画有乌云的大作画纸,上画有草地、树林、房子等(在云下用铅笔画好竖直线)

  2.红、黄、绿、蓝颜料若干,用胶卷盒装好。抹布若干。

  3.打雷和下雨的音乐。

  活动过程:

  1. 感知作画方式,引起幼儿兴趣。

  (1) 音乐游戏"下雨了"和"大雨和小雨"。

  (2) 老师示范点画彩色小雨点。

  老师示范时强调雨是从上往下下的。边和幼儿谈一谈雨下到了哪里。并让示范不同颜色的雨滴,让幼儿知道这是彩色的雨滴。

  (3) 请全体幼儿空手练习一下一下点雨滴。

  2. 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点和提的动作和小雨从上往下下。

  3.活动评价:幼儿互相欣赏。

小班综合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认真倾听他人说话并能连贯地说出游戏中的语句。

  2、帮助幼儿认识上、下方位。

  3、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并从中获得快乐。

  活动准备:

  1、各种动物玩具若干(同幼儿人数)

  2、布置小桥、山洞、果树、小动物的家等情景,上下标记、录音磁带等。

  3、事先将各种小动物藏到室内的各个地方。

  活动过程:

  一、 引发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的天气真好,动物王国的小动物们要来和小朋友们玩,可是它们很调皮的,现在都藏起来了,想让小朋友去找到它们呢。

  二、和小动物做游戏

  1、师提出要求:找小动物时要注意安全,记住是在哪儿找到的。

  2、游戏:捉迷藏。幼儿寻找小动物,教师随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3、组织找到小动物的小朋友围着老师坐下来,并请幼儿用完整的话讲述寻找过程,例如;我在、上(下)找到了、针对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帮助、指导或请个别能力较强的幼儿帮助。

  4、喂小动物吃水果。

  师:小动物做游戏渴了,我们请小动物吃苹果好吗?出示苹果树(一部分苹果在树上,一部分苹果在树下),引导幼儿从树上或树下摘了苹果喂小动物吃,并请说说喂小动物吃的苹果是从树上摘的还是从树下拣的,加深幼儿感知体验上和下。

  5、送小动物回家。

  幼儿能根据标记把动物送回家。分清楼上和楼下,进一步巩固孩子对上、下的认识。

  三、结束活动和小动物轻轻说再见。

小班综合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有尊敬,热爱园内工作人员的感情。

  2.学会一句感谢的话:“您辛苦了,谢谢您!”

  活动准备:

  1.教师已在日常活动中(散步、离园等)带幼儿参观过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所。平时幼儿

  与他们有较亲密的接触。

  2.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如:园长、花工、厨师等来班上做客。

  活动过程:

  1.欢迎客人。

  教师告诉幼儿今天班上有许多的客人来访,用描述或表演的方式说明这位客人的工作性

  质,请小朋友猜猜他是谁。

  2.与客人共度一段时光。

  请客人和孩子分享一件事,如:和幼儿一起唱歌、念mp3/target=_blankclass=infotextkey>儿歌讲故事、吃点心、玩游戏……

  和孩子分享自己的工作,说说他可以帮孩子什么忙,体验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关心。

  3.谢叔叔阿姨。

  每人说一句话感谢叔叔阿姨,如:“您辛苦了,谢谢您。”

  建议:

  1.分感知厨房人员、花工等工作。

  2.提醒幼儿在见到园内其他工作人员时能主动问早、问好。

  3.引导幼儿帮叔叔阿姨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帮助花工拔草、给花浇水。帮助厨房工作人员择菜等,爱惜叔叔阿姨的劳动果实,如:不挑食、不倒饭菜、不损坏花木等。

  4.在阅读区引导幼儿自主阅读《幼儿画册》(第一册P18)的内容。

小班综合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倾听、发现、辨别各种声音。

  2、能比较、区别声音的大小,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活动准备:

  有关声音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听一听、拍一拍。

  1、倾听,感知发现大雨与小雨声音的不同。

  师:宝宝们好!

  幼:老师好!

  师:今天老师给宝宝们带来了一段好听的声音,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是什么声音?(师放大雨、小雨声)

  师:听出来了吗?

  幼:下雨。

  师:下大雨啦,声音……下小雨呢,声音……

  引导幼儿说出:大雨的声音大,小雨的声音小。

  2、幼儿拍出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感受声音的大小。

  师:你会用小手拍出大雨、小雨的声音吗?宝宝们,试一试!

  幼儿自由拍。

  师:宝宝们,雨停了,我们的小手就不能发出声音了,谁来拍一拍大雨声,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拍的?(用力地拍)小雨声该怎样拍呢?(轻轻地拍)

  师:我们一起来拍一拍大雨和小雨的声音,老师说:下大雨啦,宝宝们就拍出大雨的声音,下小雨啦,宝宝们就拍出小雨的声音,准备好了吗?

  3、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玩“大雨与小雨”的拍手游戏。

  二、听一听,说一说。(探索身体其他部位发出的不同声音)

  1、引导幼儿探究不同部位发出的不同声音。

  师:宝宝们,你们的小手真能干,能拍出不同的声音,想一想,除了小手,我们身上还有什么地方能发出声音?

  幼:脚。

  师:宝宝的脚能发出哪些不同的声音呢?我们一起找个空位置来试一试,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

  师:宝宝们,让我们的小脚休息一下,谁来说一说你的发现?小脚会发出哪些声音?

  幼:跳、跑、跺、走……

  师: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走的声音小,跳、跑、跺的声音大)

  2、教师和幼儿一起感受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

  3、倾听哭、笑两种声音,说出其它声音。

  师:宝宝们,刚才,我们的小手拍一拍。小脚动一动都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幼:哭声,笑声……(师放声音)

  师:你会哭吗?你会笑吗?我们的哭声和笑声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嘴巴)嘴巴还能发出什么声音?

  (幼儿说)

  小结:听到咳嗽声,爸爸妈妈就知道宝宝生病了。听到笑声、歌声,我们就知道宝宝们很高兴、很开心,听到打哈欠声,我们就知道宝宝们累了,要休息了。听到哭声,我们就知道宝宝伤心了。

  三、辨听声音。

  1、欣赏故事,倾听故事里的声音。

  师:宝宝们,你们真棒,发现了这么多的不同声音,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段故事。故事里呀也有好多声音,请宝宝仔细听。听听故事里有哪些声音?

  2、放课件,请幼儿说一说听到故事中的不同声音?

  师:宝宝们,你们听清楚了吗?听到了哪些声音?谁来说一说。

  “踢踏”“嗵嗵” “啦啦啦”“淅淅沥沥”“哗啦啦”“呜呜”“呵呵”。

  四、迁移经验。

  宝宝们,我们的小手、小脚、嘴巴都能发出不同的声音。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能发出声音,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去找一找,听一听吧!

  附故事:

  星期天,爸爸带着宝宝在公园玩,宝宝走在前面“踢踏” ,爸爸走在后面“嗵嗵”。宝宝玩得可高兴啦,他还“啦啦啦,啦啦啦……”唱起了歌。

  忽然,天上飘起了小雨,小雨“淅淅沥沥”,爸爸抱着宝宝往回跑,雨越下越大,“哗啦啦,哗啦啦。”

  下午,宝宝发烧了,爸爸带着宝宝来到医院,打针的时候,宝宝“呜呜…….”哭得可伤心了,爸爸为了安慰宝宝,买了好多玩具送给他,宝宝看见玩具“哈哈”地笑了起来。

小班综合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学会念儿歌,培养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2、 在有趣的教学活动中学习词汇:拿、唱、抬等词,注意漱,咕噜,等词的发音。

  3、 知道漱口可以保护牙齿,养成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幼儿喝水的小花茶杯,数目和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1、 教师表演儿歌内容,激发幼儿学诗歌的兴趣。

  ⑴教师手拿小花茶杯,做漱口的动作,引起幼儿的注意。

  ⑵教师:“刚才你们看到老师在干什么?”(幼儿:“漱口”注意发准 shu的音)

  ⑶教师边做动作边示范朗读儿歌。

  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

  抬起头,闭着嘴,咕噜咕噜吐出水。

  2、 提出儿歌的名称,提问儿歌的内容。

  ⑴教师:“刚才老师在漱口,还念了一首儿歌,儿歌的名字叫漱口。”

  ⑵ 提问儿歌的名称,练习发“漱”的音。

  ⑶幼儿再次观看并注意听,教师边做动作边念儿歌。

  ⑷提问:

  a、“教师手里拿着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手拿花茶杯,学习词:拿)

  、“喝口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喝口清清水,学习词:喝,注意“清”的发音)

  c、“然后头怎样,嘴怎样?”(引导幼儿说出抬着头,闭着嘴,学习词:抬、闭,注意“嘴”的发音。)

  d、“水吐出来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引导幼儿说出咕噜咕噜吐出水,学习词:咕噜,并发准音)

  (三)集体学念儿歌:

  1、 全体幼儿和教师一起念儿歌1-2遍。

  2、 幼儿每人一只小花茶杯(不放水),边做动作边念儿歌1-2遍。

  (四)结束:

  教师和幼儿一起小结,让幼儿知道要养成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延伸: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饭后漱口,并对儿歌及时进行巩固。

  附:

  小牙刷,手里拿,

  左刷刷,右刷刷,

  刷刷刷,刷刷刷,

  满嘴小牙白花花。

小班综合活动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各感官的接触感知物体的基本形状和颜色。

  2.了解毛巾的用处,学会正确使用小毛巾。

  3.愿意愉快的参与活动,体验探索的乐趣。

  教学准备:

  彩色正方形小毛巾若干(等同幼儿数量)小盆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音乐律动《我爱洗澡》、《洗手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毛巾律动《我爱洗澡》进活动室

  二、初步感知毛巾的颜色形状

  1.师:我们刚才拿什么跳舞的啊?毛巾

  老师介绍自己的毛巾,我的小毛巾漂亮吗?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幼儿集体回答)

  2.师:请你们拿起自己的小毛巾,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悄悄话,告诉他你的小毛巾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幼儿与同伴交流)

  3.师:请你让你的小毛巾在自己的小腿上休息休息,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他的小毛巾呢?(请个别幼儿介绍毛巾的形状和颜色)

  4.师总结:小朋友的小毛巾也是正方形的,有红色,黄色,绿色,蓝色,真漂亮

  5.颜色对对碰小游戏

  三、教师引导幼儿“变魔术”,探索方法,巩固基本形状。

  1.师:小毛巾还想请小朋友来变魔术呢,想不想变?看!小毛巾什么形状的呀?能不能变出长方形呢?变变变,变成长方形。快快开动小脑筋,想想怎样把正方形的小毛巾变成长方形?(幼儿探索正方形折长方形)

  2.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把正方形变出长方形的?(教师用语言小结:用这2边的角对折过去,让2个小角做了好朋友,长方形就变出来了,幼儿演示)

  3.师:小朋友真了不起呀,能变出三角形吗?变变变,变成三角形。

  4.请一个幼儿演示变三角形。教师讲解:拎住一个小角去找对面的那个小角做好朋友了,瞧,一个三角形变出来了,你是这样变的吗?

  四、了解毛巾用处,学会正确使用小毛巾

  1.师:我们能用小毛巾来干什么呢?(每回答出一个用处,与幼儿共同用小毛巾来做一做动作)

  2.师:对呀,可以用小毛巾来擦汗,擦鼻涕,擦嘴巴,擦手。

  3.来,让我们一起拿起小毛巾,试一试:小小毛巾,四方方,软软身体,本领大,擦擦头发,擦擦汗,擦擦嘴巴,擦擦手,感冒时候用处大,阿嚏,阿嚏,擦鼻涕。

  五:变脸小游戏

  师:小毛巾本领真大啊,小毛巾想和大家玩变脸的游戏!准备好了吗?(用小毛巾把脸遮起来)变变变,变笑脸,变变变,变哭脸,变变变,变生气。

  六、延伸活动

  师:小毛巾又有用又好玩,是我们的好朋友,用的时候要轻拿轻放,一起爱护它,这样小毛巾就愿意和你做好朋友啦!我们刚才用小毛巾来擦手擦嘴巴,还用小毛巾来变魔术、做游戏,小毛巾都有些脏了,那我们一起来洗洗小毛巾。跟着音乐律动《洗手帕》:(模仿动作)挽起袖子,拿小盆,准备开始洗,最后晾毛巾退出活动室。

小班综合活动教案 篇7

  目标:

  1、通过多种感官感知几种水果的特征并表述。

  2、进一步感知5以内的数量,尝试分类并按一定规律排序。

  3、了解基本的做客礼仪。

  准备:

  1、实物水果:菠萝,香蕉,梨,苹果。蛋糕。布袋14个。

  2、图片:西瓜奶奶,菠萝,香蕉,梨,苹果。点卡1—5。

  3、布置西瓜奶奶的家。由一名老师扮演西瓜奶奶。

  过程:

  1、导入活动:西瓜奶奶要过生日了,她要邀请一些客人去她家做客,她邀请的客人都藏在布袋里,你们摸一摸,猜猜布袋里有什么?打开看看。

  2、看一看你的宝宝长什么样子?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尝一尝什么味道?

  3、给宝宝排队。要求按顺序:从大到小或从长到短或从高到矮。教师选择最多的苹果帮助幼儿掌握方法。

  排好后用图片帮助幼儿巩固各种水果的数量。小结: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水果。

  4、游戏:到西瓜奶奶家做客。要求:西瓜奶奶年纪大了,眼睛看不清,耳朵也听不清,小朋友要声音大点介绍自己的水果宝宝。

  给西瓜奶奶庆祝生日,唱生日歌,吃蛋糕。结束。

小班综合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巩固对红、黄、蓝、绿四种常见颜色的认识,感受色彩的美。

  2、发散幼儿思维,尝试说出……像……。发展幼儿动手剪和粘贴的能力。

  3、在情景式的游戏中体验活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红、黄、蓝、绿各色纸条若干、塑料盒、胶水若干、剪刀人手一把。

  2、《幸福的一家》贴画。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孩子们,快看!地上这些五颜六色的都是什么呀?我们一起把它们捡起来吧!

  二、利用纸条提问题,激发幼儿动脑动口。

  1、这些纸条真好看!你能来说说你手里的纸条都是什么颜色的吗?

  2、你们发现这些小纸条像什么?

  3、小纸条还会动,你们看,它跳、跳、跳到了我的头上。在我头上的这些小纸条像什么?这次小纸条又飞到了我的腰上。在我腰上的这些小纸条又像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你还想让小纸条飞到哪里去?这时的小纸条又像什么?

  4、小纸条跳累了,把它放下来休息休息。

  三、引导幼儿尝试将小纸条变成小纸片,享受动手操作带来的乐趣。

  1、尝试用剪刀剪小纸片。

  2、请幼儿收集剪好的纸片,并放到指定的塑料盒中并送小剪刀回家。

  四、尝试用手中五颜六色的小纸片打扮《幸福的一家》

  五、游戏结束。

  播放音乐:听,音乐响起来了,妈妈的节日马上就要到了。拿着我们漂亮的小纸片,一起舞蹈吧!大家一起向上抛纸片,幼儿欢呼,结束活动。

小班综合活动教案 篇9

  活动内容

  综合:一串红

  调 整

  活动目标

  1. 认识一串红,知道一串红是花,它的花是红色的、一串一串的。

  2. 在引导下,能用有序的方法观察一串红。

  3. 知道花儿是不能摘的,是让大家欣赏的。

  活动准备

  1. 户外种植的一串红或盆栽一串红若干。

  2. 绿色颜料,棉签若干,红色皱纹纸条,《幼儿画册》。

  活动过程

  1. 观察一串红的花。

  (1)提问:这是什么花?花是什么颜色的?

  (2)提问:一串红的花是怎样长的?像什么?

  (3)小结:知道一串红的花是一串串的,一个接着一个,相互连在一起,像鞭炮。

  2. 观察一串红的叶子。

  (1)摸一摸、看一看一串红的叶子。

  (2)提问:一串红的叶子是什么颜色的?

  (3)小结:绿绿的叶子像桃子,长在花的下面。

  3. 皱纹纸粘贴:一串红。

  (1)重点引导幼儿留意一串红花和叶的生长位置,知道花在上、叶在下。

  (2)幼儿制作,提醒幼儿每次拿一张红色皱纹纸条,双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中间,向不同方向拧一下,然后在拧结处涂抹一点糨糊,贴在一串红的茎上。

  4. 自由找找室内、室外的一串红。

小班综合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能用语言简单描述出小蝌蚪的外形。

  2.能用简单的动作表现小蝌蚪游动的样子。

  3.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青蛙头饰一个、蝌蚪头饰若干。

  2.蝌蚪图片、音乐。

  活动建议:

  1.导入:

  春天来了池塘里出现了一群可爱的小蝌蚪,它们长什么样子?要去找谁呢?

  2.介绍蝌蚪的外形特征。

  师:咦,小朋友看小蝌蚪游来了,我们先来看一下这群小蝌蚪长什么颜色的?

  幼:黑色的。

  师:小蝌蚪的头是什么形状的?

  幼:圆圆的。

  师:尾巴是什么样的?

  幼:长长的。

  小结:原来小蝌蚪有着黑色的皮肤,圆圆的脑袋,长长的尾巴。

  3.学习小蝌蚪游动的样子。

  师:小朋友想不想看小蝌蚪在水里是怎样游来游去的?

  幼:想。

  播放视频。

  师: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真快乐,我们一起来学学吧!

  4.学唱歌曲。

  师:小蝌蚪游来游去的都游累了,现在它想去找自己的妈妈可是它的妈妈在哪呢?小朋友想不想帮小蝌蚪去找妈妈?

  幼:想。

  师:现在老师扮小蝌蚪,游到谁的面前和那位小朋友亲亲,哪位小朋友就和小蝌蚪一块去找妈妈。

  说儿歌:

  小小蝌蚪水里游,摇摇尾巴点点头。

  妈妈、妈妈在哪里,宝宝找你不停留。

  5.引导幼儿做游戏。

  宝宝戴头饰边唱边学小蝌蚪游动的样子,最后一句唱完时,另一名老师扮演青蛙跳出来说:“呱呱!妈妈在这里。”小蝌蚪一起游向妈妈,围在妈妈身边。

小班综合活动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通过说说、演演、画画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2、尝试想办法保持好心情,做一个高兴的娃娃。

  3、萌发幼儿关心他人,愿为好朋友带来快乐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心情火车六列。

  2、画有圆脸的彩色纸若干,勾线笔人手一份。

  3、哭和笑娃娃各一个,投影仪一台。

  4、幼儿对各种各样的表情产生了兴趣,并能分辨一些简单的表情。

  活动重点:

  大胆表达自己的情绪

  活动难点:

  尝试想办法保持好心情

  预设内容:

  一、说说演演导入:"老师要带小朋友到两个小娃娃家去做客,现在我们一起出发吧!请小朋友观察哭笑图片,说说哭笑脸有什么不同。引出幼儿高兴与伤心的事件。

  出示笑娃,引导幼儿观察娃娃的表情,如嘴巴往上翘、眉毛和眼睛弯弯的,眼睛眯成一条线等。

  1、你们什么时候也会笑?

  2、你们会学一学她笑的样子吗?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高兴?

  出示哭娃,引导幼儿观察娃娃的表情,如嘴巴往下、眉毛和眼睛也往下,有眼泪等。

  3、猜猜她为什么哭?怎样让她自己变的开心了呢?

  4、你们什么时候也会哭?(重点启发、鼓励幼儿帮助同伴或娃娃想办法解决她遇到的伤心事,使她高兴起来,让幼儿懂得关心他人。)

  二、画画讲讲

  1、根据自己意愿画表情卡,画完后把它插入与自己相应号数的心情火车。

  2、和朋友一起说说自己的表情卡,师观察、倾听、随机引导。

  三、延伸活动把心情火车处作为一个“心情小站”,鼓励幼儿在那里讲讲悄悄话,说说演演自己的表情、心情等。

小班综合活动教案 篇12

  设计意图:

  瓶子在宝宝的生活中多处可见,我们常见到宝宝抱瓶子、滚瓶子、推瓶子、踢瓶子、等,他们对用各式各样的瓶子玩游戏青睐有加。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我挖掘了瓶子对宝宝的教育价值和潜能,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获得多方面的知识经验,感受玩瓶子所带来的乐趣。

  2让幼儿乐于参与操作游戏等活动,能大方地与同和老师交往,增强幼儿动作的协调性。活动准备:

  1音乐:歌曲《照镜子》《大猫和小猫》《小老鼠和小花猫》。

  2各种透明瓶子人手1个,瓶盖上贴2~4个五角星,玉米、蚕豆、花生等自然物若干。

  3粘贴"老鼠"用的眼睛、胡子、尾巴。

  4小猫胸饰每人1个。

  活动过程:

  (一)瓶子操。

  1宝宝扮小猫随《照镜子》音乐抱着瓶子(没有瓶盖)做操:变高、变矮、变胖、变瘦。2宝宝们互相比较瓶子的大小、高矮、胖瘦、长短。(二)盖瓶盖1世无双请宝宝仔细看看瓶子上缺了什么?并进一步引导宝宝认识瓶盖的各种颜色(红黄绿蓝白黑)。

  2要求宝宝给自己的瓶子找个合适的瓶盖。

  3数数瓶盖上点子的.多少,并互相比较多与少。

  4喂瓶娃娃吃东西,引导能力强的宝宝注意将五角星与食物数量相匹配。

  (三)瓶乐会

  1餐让瓶子来唱歌:宝宝摇晃瓶子发出不同的声音,初步感受用力大小与声音大小的关系。

  2演唱歌曲《大猫和小猫》,并用瓶子乐器演奏,提醒宝宝用力的大小要与歌词相匹配。

  (四)瓶老鼠

  1提问:小猫喜欢吃什么?

  2观察瓶老鼠:引导宝宝用好听的语言描述老鼠的眼睛胡子和尾巴,如尖尖的圆溜溜的等。

  3制作瓶老鼠:在瓶子上粘贴眼睛胡子和尾巴。

  4音乐游戏"猫捉老鼠":把瓶子口的线拉开,宝宝牵着线走听到猫来了,快速逃跑。

  活动延伸:

  1户外活动是可继续玩这个游戏。

  2鼓励幼儿玩出更多有关瓶子的游戏,如"绕瓶子""赶瓶子"等。活动反思:

  瓶子是宝宝喜欢的东西,宝宝对瓶子可以说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在宝宝眼里,一切东西都是有生命的,我针对儿童这个特点展开了活动。我为宝宝准备了充足的学具,让宝宝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表达,用手操作,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从本次活动中可以看出,宝宝是不断地在动中学,在做中学,在用中学,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

小班综合活动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1、了解人的情绪是多种多样的,知道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用各种方法来调试。

  2、在幽默、诙谐的音乐片段欣赏中进一步感受快乐的意义,从而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3、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难过或疼痛时不哭。

  4、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情绪,逐渐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方法统计图;

  2、卓别林片段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进入活动猜测游戏:老师手上有什么(出示),猜测在老师的哪只手?(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测分别站在两边),教师张开手展示结果。游戏进行三次!

  二、讨论人的情绪是多种多样的,并可以寻求解决方法。

  1、你猜对的时候感觉怎么样?猜错了后感觉怎样?

  2、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就会有不一样的感觉,有时会让我们高兴、难过,还有呢?(小结人的情绪的多样性)。

  (1)生活中你什么时候感到很高兴?高兴的时候你会怎样?做什么动作?(教师辅助性提问:如,在幼儿园,在家里,在外面等,拓展幼儿思路。

  (2)你什么时候会感到难过?你会怎么样?(哭是很正常的,每个人都会哭)3、你自己喜欢开心还是难过?

  教学反思

  这堂课主要目的是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表演舞台,激发他们的表现欲,从而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在与人交往中的快乐。当我们很不开心的时候,还可以想想一些开心的'事情,转移注意力,忘记烦恼。

  不足之处:

  在有些环节,没有给幼儿足够的时间来发言。全员参与体现得不够好。由于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有一部分孩子不能够很好的和全体同学进行磨合,因此刚开始,纪律有些乱,但是随着活动的开展,孩子们都进入到角色之中,尽管如此,我认为孩子的表现,令我非常欣喜。因此,本课还算比较成功。

小班综合活动教案 篇14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印章连接拓印的方法,表现越长越大的毛毛虫。

  2、鼓励幼儿想象,并大胆表达。

  活动准备:

  各种材质的印章(固体胶、藕、甜椒等)、各色颜料、盘子、记号笔、抹布、树叶形状的淡绿色纸(贴有毛毛虫头部)人手一张等。自制"会变的毛毛虫"的PPT。一段轻快的音乐。

  活动流程: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感知毛毛虫的身体是一节一节连接的外形特征。

  1、(播放PPT)"春天到了,小花园里的`树长出了绿绿嫩嫩的叶子,小草也钻出了泥土,花儿们一朵一朵开放。"

  2、"瞧,树上有一片神奇的叶子。叶子上有一个白白的圆圆的东西。它动了起来,原来里面住着一条毛毛虫。"

  3、"听!毛毛虫在说话呢!"(播放录音:我好饿呀!)引导幼儿说出喂给毛毛虫吃的食物。

  4、"毛毛虫吃下一样红红的东西?猜猜是什么?"(红红的苹果)。"它吃了红红的苹果后,身体长出了一节。"

  5、"可是,它还是很饿,又吃下了一样黄黄的东西。"(黄黄的梨)。"接着身体又长出了一节。"

  6、"毛毛虫还想吃东西。它又吃了一样紫色的东西(紫色的葡萄),接着身体又长出了一节。"

  7、数数它的身体长出了几节。(3节);那它一共吃了几样东西(3样),是苹果、梨、葡萄。)、

  8、小结:毛毛虫的身体是一节一节的,长长的,它吃了各种颜色的水果,身体也变得五颜六色,漂亮极了,它终于长大了。

  二、示范演示,探索拓印连接的方法。

  1、教师示范用印章表现毛毛虫。

  "还有一条毛毛虫,它也想长大。你们愿意帮助它吗?"(引导幼儿说出给毛毛虫喂的食物。)

  2、"我们先来给它吃红红的苹果。"(拿一个印章,蘸红色颜料。)啊呜,毛毛虫的身体长出了一节。(继续喂食物给毛毛虫吃。)3、"谁愿意给毛毛虫喂食物?你在喂毛毛虫吃东西的时候,别忘了说一句好听的话。(如:毛毛虫,我给你吃黄黄的香蕉。)"

  三、大胆表现,体验用不同材质拓印的乐趣。

  1、幼儿想象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2、作品展示,欣赏评价。说说:"你的毛毛虫和别人的有什么不一样?你的毛毛虫在做什么?"

  3、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班综合活动教案 篇15

  活动目的

  1﹑幼儿能够初步认识红色、黄色、橙色、蓝色、绿色和紫色六种颜色,准确分辨六种颜色;

  2﹑能够按照听到的指令进行简单的操作活动,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3﹑初步掌握序数的概念,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动物的家在哪里”教师两套大的操作材料。包括:一张有三种颜色、两层楼的楼房,小动物六只;一张有四种颜色、三层楼的楼房,小动物十二只。

  2、红色、橙色、黄色、蓝色、绿色和紫色的“颜色小精灵”。

  活动过程:

  一、“颜色小精灵”来啦:

  完成目标:初步认识红色、黄色、橙色、蓝色、绿色和紫色六种颜色。

  1﹑出示红、黄、蓝、绿四种颜色小精灵,让幼儿分别说出它们的名称。

  师:“颜色小精灵又到我们班上来啦,我们看看,都有谁呢?请小朋友和他们打招呼!”

  2、认识橙色

  师:“颜色小精灵为我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我们来看看它是谁?”

  出示橙色小精灵,让幼儿认识。

  3﹑认识紫色

  师:“颜色小精灵还为我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我们来看看它是谁?”

  出示紫色小精灵,让幼儿认识。

  二、动物的.家在哪里?

  完成目标:初步掌握序数的概念,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

  1﹑分清楼房颜色

  师:“今天,不仅有许多颜色小精灵来和我们玩,还来了许多小动物,我们来看看,他们分别住在什么颜色的房子里?”

  出示挂图,让小朋友仔细观察,然后协助小朋友用“住在X色的房子里”来描述所看到的内容。

  2﹑分清序数第一、第二。

  师:“我们来看看,这栋楼房有几层呢?”“小青蛙住在第几层?”“大象住在第几层?”

  3﹑综合运用

  协助幼儿正确地说出动物住在哪里,如:“小青蛙住在一楼的红色房子里。”“大象住在二楼的蓝色房子里。”

  三、大家一起来,分清序数第一、第二、第三。

  完成目标:大胆地进行操作,体会动手的乐趣。

  1、你说我做

  教师或小朋友可以自由的把小动物放在不同的房子里,请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来。如:“我让小青蛙住在二楼的紫色房子里。”“我让小猫住在二楼的蓝色房子里。”

  2﹑我说你做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听老师的口令,按照教师的要求把小动物放在规定的房子里,如:“小猫住在一楼的紫色房子里。”“绵羊住在二楼的绿色房子里。”

  四、延伸

  把操作挂图放在活动区,让孩子继续游戏。

小班综合活动教案 篇16

  活动目标:

  1、体验快乐的情感,愿意与同伴分享快乐,乐意参加谈话活动。

  2、能大胆、完整地在集体面前表达,并倾听别人说话。

  3、尝试小组形式的谈话,遵守一定的谈话规则。

  活动准备:

  1、引发幼儿感受、谈论快乐课件:高兴与不高兴的表情,岳麓山、动物园、游乐场、商店、玩具店等场景图片;不同颜色卡纸两张;笑脸卡茹干;音乐《快乐拍手歌》。

  2、幼儿熟悉故事《小花籽找快乐》;有初步表达快乐的体验;玩过游戏“你快乐吗?我很快乐!”。

  活动过程:

  1、玩游戏“你快乐吗?我很快乐!”,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2、回忆故事《小花籽找快乐》,出示高兴的表情,引出谈话主题。

  (1)回忆故事。

  (2)观察表情,讨论:这是什么表情?你是怎么知道的?猜猜是什么事情让他这么快乐?

  3、调动幼儿生活经验讨论。

  话题:你快乐吗?你为什快乐?

  4、观看各种场景的课件,拓展幼儿谈话范围。

  (1)观察课件,思考:你在这些地方会快乐吗?什么事情让你快乐?分成两组自由交流。

  (2)逐个展示场景图片,分组比赛“看谁说的快乐多?”

  (3)小结: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很多的快乐,我们要向小花籽一样快乐,并且能寻找到快乐。感受快乐,并进行舞蹈《快乐拍手歌》。

  5、出示不高兴的表情,引导幼儿谈话。

  (1)观察表情,讨论:这是什么表情?你猜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怎样让他快乐起来呢?

  (2)结合幼儿经验,谈话:你有不高兴的时候吗?是什么事情?你是怎么快乐起来的?谁帮助了你?

  (3)思考,自由讨论:当别人不开心时,你是怎么做的?

  (4)小结:我们不开心的时候,能自己想办法开心、快乐起来,别人的帮助让我们快乐;当别人不开心的时候,我们也能想办法让别人开心,自己也会很快乐的。

  6、幼儿获得“笑脸卡”,师幼共同玩游戏“你快乐吗?我很快乐!”、共同表演《快乐拍手歌》,结束活动 。

小班综合活动教案 篇17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表述,能从名字、性别、五官等方面介绍自己的宝宝。

  2、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体验带宝宝的生活经验,激发幼儿对父母的情感。

  3、鼓励幼儿带自己的宝宝和其他小朋友的宝宝一起玩,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

  活动准备:

  幼儿带自己喜爱的宝宝。

  活动过程:

  一、律动《快快乐乐上学去》导入活动。

  师:今天,你们上学还带了谁来呀?

  幼(集体):宝宝!

  师:快把宝宝抱在身上坐下来。

  二、介绍宝宝。

  1、师:你的宝宝叫什么名字?是男孩还是女孩呢?

  幼1:我的宝贝是个男孩子。

  幼2:它叫维尼,是个男孩子。

  幼3:我的宝宝叫小白兔,它是女孩子。

  2、师:你的宝宝长的是什么样子的?

  幼1:我的宝宝穿了一件蓝颜色的衣服。

  幼2:我的`宝宝黄黄的,它手里拿了一块手帕,是用来擦鼻涕的。

  3、师:你的宝宝喜欢吃什么?它是怎样走路的?

  幼1:它是小兔,会跳(学兔子跳的动作),它喜欢吃青菜和萝卜。

  幼2:我的宝宝喜欢吃古老肉和猪蹄子。

  4、师:你喜欢你的宝宝吗?为什么?

  幼1:我的米老鼠很可爱,我很喜欢它。

  幼2:我喜欢洋娃娃,因为她的辫子很长,穿的裙子很漂亮。

  5、师:现在请小朋友把自己的宝宝介绍给客人老师听或者讲给好朋友听。

  三、带宝宝

  1、师:我们已经都认识了大家带来的宝宝,我们班里有好多好玩的地方,你们想不想带宝宝去玩呀?你想带宝宝玩什么呀?

  幼1:我想带宝宝玩娃娃家。

  幼2:我带宝宝玩小舞台。

  幼3:我要给宝宝搭房子。

  2、师:那现在就请小朋友带着自己的宝宝到各个活动区里去玩吧!

  娃娃家:有10 个左右的小朋友带着宝宝在玩游戏,给宝宝做饭,喂宝宝喝奶,让宝宝睡觉。

  建构区:有4个小朋友在给宝宝搭房子和床。幼儿给宝宝搭房子开始没有考虑空间的大小,只是自己边搭边想 着搭什么样的房子,没有想到房子比宝宝还小,宝宝住不下,后来在老师的启发下,开始把房子进行扩大。

  美工区:有5、6个小朋友给宝宝画像,情绪较好。

  表演区:2个小朋友抱着宝宝在跳舞,2个小朋友把宝宝放在椅子上,拿着话筒唱歌给宝宝听,4个小朋友抱着宝宝在看表演。

  生活区:3个小朋友在给宝宝穿衣服,用皱纹纸条系在宝宝的脖子上做装饰。

  语言区:没有小朋友带宝宝去看书。

  四、活动评析

  许多幼儿带来了宝宝,带来的宝宝没有相同的,大小不一。有的是娃娃,有的是动物,幼儿都比较喜欢自己的宝宝,观察自己的宝宝也很细心。从讲述的情况来看能围绕话题,个别幼儿讲述比以前大胆了一些,要继续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幼儿带宝宝玩得也比较专注,多数幼儿能带着宝宝在1—2个区里玩,幼儿和宝宝之间交流的语言不太多,要鼓励幼儿多与宝宝进行交流。整个活动中,教师允许幼儿有自己的活动自由,充分给孩子活动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