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鸟》教案含反思

2023-08-11

《小小鸟》教案含反思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朗诵儿歌,丰富相应的词语如见面、碰一碰、飞。

  2.通过玩手指游戏和结伴表演,感知、理解和表达儿歌的内容。

  3.愿意与同伴相互合作、共同表演。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活动准备:

  1.教师用指偶:小鸟、小蝴蝶、小蜗牛、小蚂蚁等(改为:小狗、小兔、小鱼和小乌龟图片)。

  2.幼儿用指偶:小鸟指偶人手2只。(改为:即教师用的2个小鸟指偶)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儿歌中的角色。

  1.认识小鸟指偶。

  教师:这是谁呀?它会干什么?

  (二)教师借助指偶,示范朗诵儿歌。

  1.教师边演示指偶边朗诵、表演《小小鸟》。

  2.讲到一只小小鸟时,教师出示套在左手食指上的小鸟纸偶。

  3.讲到两只小小鸟时,教师出示套在右手食指上的小鸟纸偶。

  4.讲到见面点点头时,教师左右手指上的纸偶上下摆动做点头状。

  教师:小鸟什么时候点点头的?(强化并重复见面点点头)5.讲到你亲亲我,我亲亲你时,教师左右手指上的指偶靠在一起,做亲昵状。

  6.讲到碰一碰,碰一碰,飞走了时,教师左右手指上的指偶先轻轻地相互碰,然后左右分开做飞动的动作。

  (三)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诵儿歌。

  1.幼儿跟随教师一起朗诵儿歌。

  2.师幼用接念的方式朗诵儿歌。

  3.幼儿在左右手的食指上套上小鸟指偶,边念儿歌边表演。

  4.每个幼儿找一个同伴分别扮演小鸟,边念儿歌边表演。

  (四)教师启发幼儿仿编儿歌。

  1.教师:除了小小鸟会高兴地见面,还有哪个小动物会高兴地见面?

  2.如果幼儿说出的'动物是教师已准备好的手指指偶,教师就表演指偶并带领幼儿一起朗诵仿编的儿歌(改为:按照幼儿说出的动物,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并带领幼儿一起朗诵仿编的儿歌)。在这一过程中,提示幼儿说准动词。如:碰一碰、碰一碰,爬走了。碰一碰、碰一碰,跑走了。

  3.幼儿与同伴再次扮演角色,边念仿编的儿歌边表演。(改为:边做动作边念儿歌)

  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将材料投放到语言区,区角游戏时继续讲述儿歌。

  2.家园共育:建议家长和幼儿一起合作,边念儿歌边玩手指游戏。

  活动评析:

  我们的活动中,教师应积极为幼儿创设一个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这就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回答,教师和幼儿之间建立一种亲密、和谐、融洽的关系,使幼儿想到什么说什么,乐意把自己的疑问或见解传达给教师,而教师就要及时正确地给予解答,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本次活动语言教学活动《小小鸟》中我就很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发展能力。

  《小小鸟》是一首儿歌,它韵律简单,动态形象,读起来朗朗上口。小班孩子的年龄特征是直观形象思维,结合他们的发展水平,我把这节课的重难点放在学习儿歌之后的仿编。为了让孩子对儿歌感兴趣,很快的学会儿歌,在活动的一开始,就出示了纸偶。要让孩子们学会儿歌,就要让孩子们愿意张口说。给手指带上小小的纸偶,手指的活动带动了图片的灵动,孩子们看到很是喜欢,在我第一次朗读儿歌的时候,有的孩子已经开始在跟着我一起说了,甚至有的孩子还自发的用自己的两个食指来做小鸟,来学习儿歌。整个活动孩子们都很积极,一个小小的纸偶,让孩子们主动的去探究和学习,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孩子们愿意说。在孩子们学会了儿歌之后,我问孩子们:你们想想,除了小鸟会见面,还会有谁见面呢?听到整个问题,孩子们很热烈的讨论。有的说:大象会见面,有的说:老虎也会见面等。孩子们说的都是大型动物。虽然他们说的和预设目标中的不一样,但是我并没有对他们说不可以!我就问:哪会不会有一些小小的动物也会见面呢?孩子们就说有小乌龟、有小兔、有小鱼。我继续问到:那天上飞的还会有谁见面呢?这个时候孩子们就说有蝴蝶、蜻蜓等。在这样大家一起说、敢说的情况下,就有了这样的儿歌:

  一只小白兔,两只小白兔,见面点点头。你亲亲我,我亲亲你。碰一碰,碰一碰,跳走了。一只小乌龟,两只小乌龟,见面点点头。你亲亲我,我亲亲你。碰一碰,碰一碰,爬走了。放手给孩子,相信孩子,给他们一个宽松的氛围,让孩子们尽情的说、大胆的说,我们也会收获更多!

  教学反思

  《小小鸟》是小班的一节语言课。由于小班幼儿年龄比较小,参与活动时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于是,我想出了用手指游戏来引起幼儿的兴趣,为此,我特别自制了2个指偶小鸟,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因此活动一开始,我便出示指偶小鸟,让小朋友与小鸟打招呼、问好的过程中,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再此基础上我又出示了一只小小鸟,提问:两只小小鸟碰到了一起会干什么呢?在我的精心提问下幼儿的话闸一下被打开了,都争先恐后的回答。在这样活跃的气氛中我强调幼儿要养成说话先举手的好习惯,在我的提醒下幼儿都能举起小手,等待着老师的提问。在最后环节中我坚持鼓励幼儿创编儿歌,在进行这一环节中我有所顾虑,生怕幼儿不会创编,可是结果往往是在我想象之外的,通过本次的活动使我深深感受到小班的孩子已经具有简单的创编能力。

  小百科:鸟(学名:Aves),又称作鸟儿。定义:有羽毛几乎覆盖全身的卵生脊椎动物,字典解释:脊椎动物的一类,温血卵生,用肺呼吸,几乎全身有羽毛,后肢能行走,前肢变为翅,大多数能飞。在动物学中,鸟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流线型(纺锤型或梭形),大多数飞翔生活。体表被覆羽毛,一般前肢变成翼(有的种类翼退化);胸肌发达;直肠短,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统发达,有助于减轻体重,利于飞行;心脏有两心房和两心室,心搏次数快。体温恒定。呼吸器官除具肺外,还有由肺壁凸出而形成的气囊,用来帮助肺进行双重呼吸。

《小小鸟》教案含反思 篇2

  《小小鸟》是一首简单朗朗上口的儿歌,内容活泼生动,体现了相亲相爱、友好相处的情感。因此我选择了《小小鸟》作为本周其中一节语言活动课。

  为引起幼儿兴趣,我首先播放了小鸟的叫声。通过小鸟的叫声激发幼儿想象,猜猜小鸟在干什么?然后出示教学挂图请幼儿欣赏,模仿小小鸟体验相亲相爱的的情感。小班幼儿记忆力不完善,因此我紧抓儿歌的重点,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由于他们语言表达不够清晰和完整,回答问题往往只有一个重点词,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师问与答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说完整的话,对语言发展较好的幼儿我会说:“你能把这句话说完整吗?”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和培养,使幼儿逐步形成说完整语言的习惯。

  在本节课中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如果在本课中巧妙的插入音乐,通过多种手段让幼儿理解掌握儿歌内容,感受儿歌的意境。从而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富有儿童趣味,才更能激发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学习兴趣。

《小小鸟》教案含反思 篇3

  听完新教师汇报课《小小鸟》后,听课老师们围绕着“你亲亲我,我亲亲你”这一肢体动作议论着。“你亲亲我,我亲亲你”是小班艺术活动《小小鸟》中的一句歌词,朱老师在活动开始时,利用小指偶来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小指偶的表演形象又生动,老师的教态和话语也实在是可爱而可亲,把孩子和听课老师都深深地吸引住了。

  一只小小鸟,二只小小鸟,

  见面点点头、点点头,

  你亲亲我,我亲亲你,

  碰一碰、碰一碰,飞走了。

  当朱老师讲到“你亲亲我,我亲亲你”的时候,就让两只小指偶的小小鸟嘴对着嘴亲了亲,这一动作引起了孩子们窃窃私语“嘻嘻,他们亲嘴了,哈哈,你看,他们亲嘴了……”这时候的我就已经开始为朱老师担心,担心朱老师会不会让孩子来亲身表演,那岂不糟了,还好,老师一直让孩子用手指学着小小鸟表演,本以为活动就快结束了,可老师偏偏又安排了最后一个环节,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肢体动作和好朋友一起表演歌曲,我担心的一幕出现了,孩子表演时,有的盯着好朋友的嘴巴,有的呆呆的和手指表演时判若两人……当唱到“你亲亲我,我亲亲你”时,大胆的孩子在对方的小嘴上亲一亲,还不忘擦一擦自己的嘴巴,淘气的孩子捂着自己的嘴巴偷笑着,害羞的扭过脸一动也不动,也早就忘了还要唱歌。我想此时的孩子可能在他们的小脑袋里更多是在想怎么亲这个问题。我看着身边有两个不知所措的孩子,忍不住想给他们引导、启发一番,“我们用自己的脸靠靠对方的脸,这也是亲亲啊”,边说还边和他们拥抱一下,用脸蹭蹭他们的脸,想以我的动作来暗示并带孩子们动起来,可是孩子们对我的帮助并不领情……活动结束了,大多孩子都沉浸在“亲亲”给他们带来的好奇和兴奋里。

  说实在的,我也说不好这样的一个动作会不会给孩子什么不好的影响,可我总觉得不是很妥。对于某些比较敏感的词语,敏感的动作,我们是否也该要深一层去考虑?比如,我们在教授“你亲亲我,我亲亲你”时,可以让两只小鸟抱在一起,也可以让他们的头和头靠在一起,还可以让一只小鸟的头和另一只小鸟的身体依偎在一起……给予“亲亲”更丰富的含义,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避免某些尴尬的场面。假如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多考虑一下活动中或许会出现的细节,或者多从孩子的现实生活出发,这样的尴尬场面或许也会避免哦!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范文,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