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最新模板

2023-08-11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最新模板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13页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会写、会读除法算式;

  2、经历看一看、说一说、分一分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3、感受用除法表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练习本

  教学重点:

  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算式与平均分活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谈话。

  师:同学们,谁知道我国的动物国宝是什么?

  生:大熊猫。

  师:回答正确,我们班的同学真聪明,现在小精灵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晶晶是一个可爱的大熊猫,它十分好客,今天它请来四个小伙伴来它的家里做客,它给每个朋友都准备了竹笋作为午餐,可是,晶晶该怎样把竹笋分给他的朋友们呢?你们知道吗?

  生:平均分。

  2、提出问题。

  师:那好,现在我们来看一下黑板(出示例3课件),晶晶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应该放几个呢?请大家帮晶晶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平均”是什么意思呢?

  生:平均就是每个盘子里放的竹笋同样多。

  师:回答正确,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棒,那接下来,我们用小棒代替竹笋,用4张纸表示4个盘子,请同学们亲自动手来把这些竹笋平均分一分。(请一名同学来上台演示一下)

  师:谁和他的分法不一样?(提问两名学生)有的同学一个一个地分,有的是两个两个或者三个三个地分,但是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几个竹笋?

  生:每个盘子里放3个竹笋。

  师:请大家回忆我们的操作过程,结合图说一说这幅图(课件)表示的含义。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板书: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设计意图:利用生动的生活情境和平均分的实践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平均分的活动经验。再通过直观图,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竹笋的统一表象。最后结合图对平均分竹笋的活动进行语言表征。这些活动都为学生建立除法概念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学习新知(除法意义的学习)

  (一)认识除号,读除法算式

  1、自主尝试,算式表征

  师:你能将“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这件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尝试,教师收集典型案例并展示,请典型案例同学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含义。

  师:同学们写的算式尽管形式不同,但都想表达同样的含义,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设计意图:通过让每个学生进行算式表征的再创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在不断的交流比较中,突出算式所表达的含义)

  2、引入除法

  师:大家写的算式各式各样,但是不加说明,别人不一定明白你要表达的意思,怎么办呢?在数学上统一用除法来表示。

  师板书:12÷4=3

  除号

  师(指板书):这个符号是除号,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师完成板书)。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师板书课题)。

  (二)除号的由来(渗透数学文化,深化除法的含义)

  师:1659年,瑞士数学家拉恩在他的《代数》一书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三)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体会算式中的数与平均分的对应关系)

  师:谁来说一说12÷4表示什么?

  (12÷4表示把12个竹笋平均分到4个盘子里)

  师:这个算式中的12、4、3分别表示什么?

  (12表示有12个竹笋,4表示平均分到4个盘子里,3表示每个盘子里有3个竹笋)

  (四)改写中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

  师出示课件上由例题改写的3道题

  1、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2个盘里,每盘放个,除法算式

  2、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个,除法算式

  3、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6个盘里,每盘放个,除法算式

  三、练习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

  (一)基本练习

  1、读出下列除法算式,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8÷4=2读作:8除以4等于2;9÷3=3读作:9除以3等于3;

  6÷2=3读作:6除以2等于3;15÷5=3读作:15除以5等于3;

  16÷4=4读作:16除以4等于4。

  2、课件呈现教材13页做一做第1题

  师:谁能说一说这幅图表示的含义?

  师:请同学们动手用连线的方式来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师:根据分的结果,大家写出了除法算式15÷5=3

  师:谁来说一说15÷5=3表示的含义?

  师: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已经理解了除法算式所表达意思,真不错。

  四、课后作业

  作业:第15页练习三,第1~3题。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最新模板 篇2

  教学内容:

  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最新模板 篇3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适当的算法。

  2、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3、结合具体情境,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教学难点

  估算方法的合理运用。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三。

  教学方法

  引导学习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情境引入

  小明家到学校有504米,约是米。我校二年级有288人,约是人。养鸡场昨天收蛋192个,约是个。电风扇售价235元,约是元。

  师:下面我们一起看看二(3)班这个月收集牛奶纸盒情况。出示统计表:

  收集牛奶纸盒情况

  第一周195个

  第二周328个

  第三周217个

  第四周286个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出示:这个月大约一共收集了几个牛奶纸盒?

  列式:195+328+217+286=

  独立进行估算,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

  2、汇报讨论结果。

  (1)老师板书学生的估算过程。

  (2)老师肯定学生合理的。估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掌握一般的估算方法,提出:在估算时可以把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或整百的数。

  3、师:那么二年级6个班级一个月大约能收集多少个?

  那么全校6个年级一个月大约能收集多少个?

  全校学生在一个月里能收集这么多的牛奶纸盒,你有什么想法呢?

  4、书上P98例5。

  (1)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汇报时说说估算过程。

  (2)如果每收集500个送一次,那么大约再收集几个,又可以送一次了?学生集体交流。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计:第一周和第二周大约收集了几个?

  二(1)班一个月大约一共收集多少个?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说出估算的过程和想法。

  2、练习二十第5题。

  3、练习二十第6、7、8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汇报答案,并交流思考方法:你是怎样进行估算的?

  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