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情绪教案 篇1
基础知识
1、情绪和情感: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反应)。
如幼儿见到妈妈高兴,见到医生恐惧。
2、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1)情绪为(人和动物)所共有,而情感只有(人类)才有。
动物也有情绪
复习:
(2)情绪是(外现的、暂时的)
如:快乐、愤怒、恐惧、悲哀等。
情感是(内隐的、稳定的)。
如: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
问题:思考?
第一节情绪情感概述
一、什么是情绪情感
定义: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根本属性: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需要的一种反应,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与人的关系的主观反映。
构成要素
主观体验
生理反应
行为表现
二、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联系
1、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并通过情绪来表达的。
2、情绪的变化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含着情感。
三、情绪与情感的种类
(一)情绪和情感的类别
七情:佛教——喜、怒、哀、惧、爱、恶、欲。
中医——喜、怒、忧、思、悲、恐、惊
西方学者常把情绪分为快乐、愤怒、悲哀、恐惧
(二)情绪的基本状态
心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激情:短暂而强烈的情绪状态
应激:危险情况下的高度紧张状态
挫折:需要和愿望不能满足时的消极情
绪状态
四、情感的分类
道德感: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认知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情感体验。
美感:审美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情感体验。
善
真
美
五、情绪情感的两极性
情绪情感的肯定性与否定性
情绪情感的积极性和消极性
情绪情感的紧张性和轻松性
情绪情感的激动和平静的性质
情绪情感的强弱两极状态
六、情绪与情感的作用
健康功能:个体早期主要依靠情绪与外界联系以维持生存。
动机功能:情绪的生理唤醒成分是驱使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
调控功能:情绪的积极或消极作用对个体的其他心理活动尤其认知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信号功能: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
第二节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
一、学前儿童情绪的发生和发展趋势
1、原始情绪反应
儿童出生后立即可以产生情绪表现,但只是原始的情绪反应,是一种本能。
2、情绪的分化
初生婴儿的情绪是笼统不分化的,1岁以后逐渐分化,两岁左右已出现各种基本情绪。
3、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趋势
情绪情感的社会化
(1)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2)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3)表情的社会化
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1)情绪过程不断分化、情感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
(2)逐渐与高级认知过程相联系
情绪的自我调节化
(1)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3)情绪和情感从外露到内隐
二、幼儿基本情绪的发展
1、哭:饥饿的啼哭、发怒的啼哭、疼痛的啼哭、恐惧和惊吓的啼哭、不称心的啼哭、招引别人的啼哭
2、笑:自发性微笑、诱发性微笑、社会性微笑(4月左右)
3、恐惧:本能的恐惧、与知觉或经验相联系的恐惧(4月)、怕生(6月)、预测性恐惧(2岁)
4、依恋:指婴儿对某个或某些人特别亲近而不愿分离的情绪。
三、幼儿高级情感的发展
1、道德感的发展
(1)3岁前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
(2)小班幼儿的道德感指向个别行为,由成人的评价引起
(3)中班幼儿比较明显的掌握了一定概括化的道德标准,可以因他人和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产生道德感。(告状)
(4)大班幼儿的道德感更加复杂和稳定
2、美感的发展
新生儿已经倾向于美好的事物
幼儿初期对颜色鲜明的事物产生美感
幼儿中期开始形成一定的审美标准
幼儿从各种艺术活动中体验美,美的标准不断提高促进了美感的发展。
3、理智感的发展
5岁左右理智感明显的发展起来。突出表现在幼儿很喜欢提问题,并由于提问和得到满意的回答而感到愉快。
6岁幼儿喜爱进行各种智力游戏。
特殊的表现形式:好奇好问;与动作相联系的“破坏”行为。
四、影响幼儿情绪情感的因素
(一)生活环境
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二)游戏活动
1、主动感是幼儿期的重要需要形式
2、幼儿期旺盛的求知欲可以在游戏中得到满足。
3、参加成人活动是每个幼儿的梦想,游戏可以使梦想成真,给幼儿带来巨大快乐。
(三)成人的态度(教师与父母)
积极情绪情感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一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能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三能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
五、幼儿情绪情感的培养
一了解幼儿的情感需要并合理满足
二了解关注幼儿的情绪反应,正确、及时地作出回应
成人的情绪自控
三教师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
肯定为主,多鼓励进步
耐心倾听孩子说话
正确运用暗示和强化
四帮助孩子控制情绪
转移法
冷却法
消退法
五创造各类能激发积极情绪和情感的活动让幼儿充分体验
学会换位思考
学会宽恕
心理学情绪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
2.认识他人,宽容他人,学习他人。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
三、课前准备:
(生)笔、纸
四、教学难点:
五、体验设计: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主题:提出认识自己和他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师:在古希腊神庙的扁额上刻着这样一句名言——认识你自己,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大教育家孔子的教材中也记载有这样的。可见古今中外人类在探索外部世界的同时,也中不断地探索羊自己的内心世界: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今天我也向同学们提出两个问题:
1、你了解你自己吗?你了解他人吗?
学生:较了解自己和他人(部分学生)
学生:不了解自己和他人(部分学生)
教师:现在请三位同学谈谈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客观了说明你有哪些优缺点。如:我是一个乐观的人,我是一个做事拖沓的人……等等。
学生A:我是一个有上进心的`人,我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我是一个怕失败的人。
老师:这位被山带谈的是自己在学习方面的表现,请同学扩展开来谈自己,包括学习上、思想上、生活上、人际交往方面等等。
学生B:我是一个热爱体育锻炼的人,我是一个好比好强的人,我是一个知错又难改的人。
学生C:我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我是个怕羞的人,我是一个上课迟到的人。
老师:好!前面三位同学简单地谈了谈对自己的认识,看来同学们并不完全了解自己和他人。今天我们就提供一个机会给大家:请同学们在纸片一上写上我是谁?(20条左右)
[教师分发小纸片给学生们,学生各自写20条左右]
教师提示学生客观全面地评价自己,大约花10-15分钟。
教师:现在,请同学之间交换低片拥不拥护看一看,互相增进对彼此的了解。然后,每一组推荐一个或两个代表发言。
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的,大约五六个学生代表)
(二)有效引导,逐步升华经。
教师:非常好。这次同学们比较清楚、全面地认识了自己和他人,告别是认识到了自己和长处和短处。我想每一个同学都想成为一个理想完美的人,那么,请在你们写的缺点前面上加上“应该”两字,把你们的缺点转变成优点。例如:“我是一个懒惰的人”改为“我应该是一个勤劳的人。”
[学生们动笔改缺点成优点。]
教师:现在请八位同学谈一谈现在较完美的你:“我应该是一个……的人”说出自己对今后的期待和对的要求。
[八位学生分别发言谈出自己的心声,每个学生发言都鼓掌鼓励他们敢于正视自己,表扬他们有改正缺点错误的勇气。]
教师:这次,请同学位去掉“应该”三字。现在,你没有那些缺点了,你已经是一个全新的人。我们请十位同学上台发言,大声地喊出你对自己今后的期待,同时请下面的老师同学支持,促使你以后的行动。
[十位至二十位学生上台喊出自己的肺腑之言,老师同学不断鼓掌鼓励、宽容和支持他们。老师在每位同学发言之后都作出点评。如:我们相信你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你确实是一个勇敢发言的人,今天上台就是明证;同学们和老师给你机会,让你成为一个团结友爱的人……]
(三)总结点评
教师:我们每个同学上了这堂课后,我想每个人都有了一些感受。现在请同学们谈谈上这堂课之后,你有哪些收获或见解。
学生A:我对自己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学生B:我有改正错误缺点的信心。
学生C:我认识了自己的不足。也认识了别人的长处。
学生D:我更清楚地了解了我的朋友和同学。
学生E:我对别人认识了,就更容易宽容人缺点的错误。
教师:同学们刚才的发言说的非常真实自然,也就说出了我们这堂课的目的,那就是——1、认识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2、认识他人,宽容他人,学习他人。(板书在黑板上)
七、课后记录:
本课是心理健康课,而不是思想政治课。教师通过本堂课更清楚地认识了学生,更有利于今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学生通过这堂,在和谐、民主的气氛中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和愿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也增强了改正错误和缺点,成为一个理想完美的的信心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