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第一课时教案 篇1
设计说明:
《明天要远足》是一首凝练、传神、充满艺术张力的诗。远足的吸引力对任何小朋友来说都是巨大的。但这个吸引究竟是怎么个大法呢?大到……大到……睡不着觉呢!全诗短短三节,三节中作者都用同一个感叹词“唉”,三次重复,一次次加重了情感的力度,教学本课时主要运用多种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一起感受诗歌的童趣,激发对语言文字的热爱。
学前准备:
1、教学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学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会认生字。
学前准备:
1、教学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学生)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师:同学们,明天老师要带大家外出游玩一天。明天就能去郊游了,你们的心情怎样?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表达这种兴奋、激动心情的小诗《明天要远足》。
3、“远足”是什么意思?
二、自主识字。(用时:5分钟)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圈画出生字。
2、学生自由读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
3、自由识字、组词。
4、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5、全班交流,逐个点名交流自己记得快的字的方法。
6、课件展示生字,多种方法识字。
(1)开火车认读,认识偏旁“目”。
(2)小组竞赛读。
(3)全班齐读。
三、朗读课文,巩固识字。(用时15分钟)
1、老师领读课文,巩固识字。
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流畅。
3、全班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检测识字,总结全课。(用时:5分钟)
1、课件展示字、词,检测识字情况。
睡不着大海老师天亮
什么地方真正同学
2、这节课你有哪些学习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由释题引入新课,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激发学习兴趣。识字教学仍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自主识字,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小组合作识字,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和精神,促进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在全班展示交流识字时,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给他们更多的发言与表现的机会,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水第一课时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体验借助道具表演所带来的美的享受。
欣赏戏曲舞蹈《春姑娘》,感受舞蹈柔美、流畅的风格。
在欣赏教师舞蹈的基础上,体会水袖在舞蹈表现中的作用,掌握单抛、双抛袖等动作。
活动准备
乐曲《春江花月夜》选段。
水袖、花环头饰。
活动过程
1.教师运用配乐朗诵的形式创设意境。
“春天的夜晚,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大地上,抛撒下春天的种子,唤醒沉睡的鲜花、绿草,在春雨的滋润下,五颜六色的鲜花竞相开放。”
2.教师扮演春姑娘,表演舞蹈,充分表现出水袖的柔美。
(1)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是谁把春天打扮得如此美丽?春姑娘美吗?哪儿美?
(2)在教师的帮助下,让学生了解水袖的基本特征。知道水袖衣服是中国古代人穿的,现在一般使用在戏曲节目中。
3.学生再次欣赏舞蹈《春姑娘》,教师表演时配上散文解说帮助学生理解舞蹈所表现的内容。
解说词:“我乘着春风从天空飘向大地,我要撒下小草的种子,鲜花的种子,我要让大地变成五颜六色,让世界更美丽……种子发芽了吗?轻轻的可别踩着了它们。哦!嫩芽口渴了,我要让春雨从天空中飘落下来,让嫩芽喝个饱……悄悄地看一看,小草长大了吗?鲜花开放了吗?花儿开的真美呀!瞧,树上粉色的桃花开了,地上的迎春花吹起了小喇叭,我要和花儿比比看,谁一最一美!”
4.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讨论春姑娘来到大地做了什么事情?模仿春姑娘抛撒种子、洒春雨、看花等动作,丰富舞蹈语汇“单抛袖、双抛袖”。
5.学生穿上水袖,戴上花环,自由表演舞蹈《春姑娘》。
水第一课时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新华字典。
2.掌握音序查字典的方法与步骤。
3.在学习生活中,养成主动查字典的好习惯。
4.背诵《赠汪伦》。
教学重点
掌握音序查字典的方法与步骤,背诵《赠汪伦》。
教学难点
养成主动查字典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字母歌
播放音乐,师生同唱《汉语拼音字母歌》。
二、激趣谈话,认识字典
当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想知道一个字的意思时,怎么办?(生自由发言)
我们可以请一位“不会说话的小老师”来帮忙。这位老师可是神通广大,没有一个字它不认识,想结识它吗?出示字典。
三、学习音序查字法
1.认识字典的组成部分。
现在请大家翻开字典,观察一下字典里都有哪些内容?
学生边汇报,师边点击课件出示“汉语拼音音节索引”“部首检字表”“正文”等,并对每一个部分做以简单的介绍说明。
2.以具体字为例,详细指导,教给方法。
以“厨”为例,具体展示操作过程。
第一步:查音序。在字典的“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中找到要查的第一个字母“c”。
第二步:查音节及页码。在这个大写字母“c”的栏下,找到要查的音节和这个音节的页码:chu(46)。
第三步:在查到的页码中,根据要查字音节的`声调顺序,在正文中查出要找的汉字“厨”。
提示学生,查声母是“zh”“ch”“sh”的字时,要查“z”“c”“s”。
有的字典的音节是没有声调的,可以找到这个音节的页码后,在该页码下查找不同声调的字。
四、反复练习,总结方法,揭示规律
1.出示“猫”和“电”字,师生共同查字典。
2.独立查一查“漂(piào)”“踪(zōnɡ)”两个字。
3.出示“糖”“信”“物”三个字,组织学生查字典比赛。
采访胜利者,有什么好方法,查得这样快?
4.小结方法:先看字母查“索引”,找到字母查音节,根据页码翻正文,按照声调去找字。
5.读一读“音序查字法口诀”,并比赛背一背。
水第一课时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
2、通过多种方式朗读、感悟课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课文内容;用“渐渐”说句子,积累语言。
3、懂得遇到困难要认真观察,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解决。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感悟课文;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具准备:
小矿泉水瓶多个,小石子若干,道具一套,课件一组。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新课。
二、复习生字。
三、理解课文内容。
四、拓展思维:如果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
五、总结本节课学生学习情况。
教学反思
如何让低年级的学生乐学、愿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在《乌鸦喝水》一课的教学中做了有益的尝试。
一、培养学生亲身实践的能力。
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让学生再回到课文看乌鸦是怎样想办法喝着水的,为了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小组合作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实验完成后,不禁发出:“哟,水真的升高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通过合作实验,学生主动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由于设计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一读课文、做一做实验、说一说实验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在充分了解课文内容后,我设计了一个问题“你们想不想看一下我们班的'同学表演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同学们是异口同声地表示同意。学生在分组创作课本剧的过程中都是很积极地把自己的好点子献出来,结果冯玮同学的表演更是让大家耳目一新。学生的表现欲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三、在思考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本课有一个教学目标,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积极想办法克服困难。课末,我就以“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这样一个问题为讨论点,渗透这个教学目标。学生们的想象力几乎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有用吸管的,有用棍子把瓶口打烂的,还有在瓶子上啄一小洞的……多棒的点子啊!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思维在不断发展。
水第一课时教案 篇5
一、学习目标:
1、能认识5个二类字,会写8个生字。
2、能理解“风平浪静、哭笑不得、失足、不知所措、瞄准、呜咽”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二、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三、教学过程:
(1)、解决目标1
1、从文中圈画出生字和二类字并注音,并拼读3遍。
2、同桌互相检测、老师抽差生读、齐读。
3、将生字自读自画3遍,找出容易出错的字交流提醒。
4、组词,批注在书上。
(2)、解决目标2
1、出示重点词语:(见目标2)读两遍。
2、将词语从文中圈画出来,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并交流。
(3)、解决目标3
1、自读课文2遍,找出难读的句子再读3遍,标出段号。
2、师范读,学生小声跟着读,将句子读通顺。
3、组内检测读文。
4、再读课文,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交流。
四、当堂检测:1、听写生字并组词,同桌互改。2、给下面的字注音:钩、咽
3、将文章主要内容批在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