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美术上册《风景写生》教案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合理安排游记的顺序,使文章有层次,有条理。
2、能运用各种感官和视角描绘景物或游览场所的特点。
3、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名句引入:
子曰:“知者乐(yào)水,仁者乐(yào)山。
仁人志士,爱山爱水;迁客骚人,写山写水。
繁华的都市、静美的乡村、悠远的古迹怎能不触动你我的心弦呢?拿起朱笔,展开画卷,走进美文,抒写心灵。
一、方法回顾,经验分享
请同学们回顾我们本单元所学的游记总结游记的一般写法以及注意事项。
《壶口瀑布》——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多角度观察、运用多种修辞细腻生动地描写;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所写景物融入主观情感、寓情于景;
《登勃朗峰》——写出游览过程中的特别经历,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一滴水经过丽江》——运用新颖别致的'视角,以“一滴水”的视角贯穿全文。
二、链接丛书,对号入座
速读《游石钟山记》《月亮湖行记》两篇文章,联系上述技法,实践品析。
《桐庐行》:
游踪清晰,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来描绘景色,如“从钱塘、富春溯江而上,经富阳到桐庐”“过了富阳”“船转过山脚”“渡水过桐庐”;
《云和梯田》:
运用时间顺序,条理清晰地描写了一年四季云和梯田的景色变化。如“春梯田,是一轴淡淡的水墨画”“夏梯田,是一帧精美绝伦的绣品”“秋梯田,是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冬梯田,是一幅轮廓分明、庄严冷峻的黑白木刻”。
三、选定题目,明确要求
请运用所学知识写一篇游记,写清楚游览地点的风光景物特点,引起人们游览的兴趣,不少于600字。
四、小组互评,班内展示
组内互相传阅,推选出组内最好的文章进行班级展示,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从精彩亮点和修改建议两方面进行点评。
五、范文欣赏,病文诊断
优秀作品展示,师生评点。
病文(匿名)诊断,提出意见。
六、自我反思,总结提升
这一节课,你有哪些知识方法、阅读体验方面的收获或者问题困惑?请进行梳理反思。
身边的风景绘画不足的地方。
六年级美术上册《风景写生》教案设计 篇2
课时:
3-4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
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
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第1课时)
欣赏、分析课本图例,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师:“同学们学习了基本的透视知识。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用哪些透视方法的。”巩固、加深对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点透视)的理解。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
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欣赏课本第2页下方的图片,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师:“这些方框我们称之为取景框,在风景写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就象照相机的镜头,照出来的景色美不美和拍摄者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所以画面的美不美和你们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师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并介绍其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在没有取景框的情况下,可用双手架成“口”字形进行取景。
以图片或照片资料为例或通过对窗外景物的观察,讲解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风景写生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的概念。如何利用取景框进行取景构图。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中房屋的各条棱边会有什么变化。如何在画面中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欣赏一些风景画和学生习作。
步骤:观察——取景——构图——描绘——修改——收拾完成
(二)发展阶段(第2-4课时)
1、取景构图实地风景写生
选择操场或顶楼阳台先集中引导学生进行取景,观察建筑物的透视变化,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分散开进行实地风景写生。
老师巡视辅导,及时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作业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