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2023-08-01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一字多义

  2.会背优美的古诗名句,培养学生对古诗句的欣赏能力

  3.会照样子写词语

  4.了解我国的物产和风光资料,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美丽富饶

  5.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并能较好地将其写下来

  教学设计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最喜欢或最想去哪里旅游呢?(多指名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选几个有代表性的地方)那我们就到这几个地方去玩玩吧。

  2.按景点数分组,组成“旅游团”,选一个“导游”,其他的“游客”可以向导游提问,导游要介绍景点和回答游客的问题。

  3.生展示,评出“最佳导游”、“最佳游客”等。

  二、习作

  1.刚才同学们的介绍真精彩,我们玩得真开心,见到了这么多这么美的景色,那你愿意把你最喜欢的景色写下来让更多的人喜欢它吗?

  2.选出较优秀的让学生读一读,评一评,改一改。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怎样成为路径的,并从它的设计过程中受到启示:为人们做事情,顺应人们的需要,给人以自由选择的空间,就可以产生的办法和意想不到的效果。

  2、学会1个会认字“滨”。

  教学重点:

  使学生发现葡萄园主卖葡萄的方法与格罗培斯设计方案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使学生从这件事中感悟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为人们做事情,顺应人们的需要,给人以自由选择的空间,就可以产生的办法和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过程:

  一、理解题意:路径:就是的路线。

  二、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三、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讲的是世界的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后来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园主卖葡萄的方法上受到启发,最终他设计的路径被评为世界设计。

  三、随机板书:

  启发:格罗培斯年迈的葡萄园主有什么问题?

  1、这位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在世界各地留下70多处精美的杰作的建筑大师,怎么会从一位老太太身上受到什么启发呢?

  2、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3、结果怎样?

  四、带着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进行思考:

  1、要想解决这些疑问,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我们首先要弄明白的是什么?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是否也要寻找一个“途径”呢?这个“途径”就是能够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年迈无力的老太太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2、从文中寻找答案——“只要在路旁的箱子里投入五法郎,就可以摘一篮葡萄上路。”——“在这绵延上百里的葡萄产区,总是她的葡萄最先卖完。”

  3、由此我们又会产生什么问题?——为什么回是这个结果?

  4、假如你是一个过路人,你看到这些不同的兜售方式,你回选择哪种?为什么?

  老太太的:

  “无人看管”,大家可以走进园里自由选择,无拘无束地挑选自己称心如意的葡萄,同时享受亲自摘葡萄的乐趣。直接从葡萄架上摘,果子更新鲜。

  “只要……就可以……”这种方法给人以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人们感到被信任、被尊重。

  5、同学们感受到的这些也就是格罗培斯受到的启发吧!

  6、格罗培斯受老太太卖葡萄的方法的启发而产生了路径设计方案,再读课文,看看格罗培斯是怎么做的?他的做法与老太太有没有异曲同工之处呢?

  撒上草种,提前开放;按照足迹,铺设道路

  都把选择的权利交给了大家,让大家去寻找最适合的东西,都是顺其自然的,都包含着对人们的信任、尊重……

  7、道路铺设好了了,还被评为世界设计。评委们是怎么想的呢?大家能以模拟的形式再现一下当时的讨论过程吗?小组讨论。

  格罗培斯的设计方案是:宽,走的人多;窄:走的人少;没人走的地方,不用设计。

  格罗培斯追求完美,先后修改了50多次,还不满意,最后让大家共同来创造,这样的路径已不是哪一个人的设计,而是大家共同的选择,是把游人放在了第一位的。

  这许多小道踩出来了,但并不一律,“有宽有窄”,宽的走的人多,窄的走的人少些,却又“优雅自然”,道路的设计不是用脑子挖空心思想出来的,而是用脚走出来的,据此铺设的人行道就没有刻板的模式,富有艺术性的优雅。

  行人走出来的路是优雅自然的,格罗培斯在按照踩出来的痕迹铺设路径时,一定会施展全部的本领,使路径更美。

  这样的路是行人自己走出来的,不仅美观,而且保证了人们游玩时的方便、快捷。

  设计路径的方法不同寻常,这样的设计是顺其自然的,看来在没有办法的时候,顺其自然是一种的选择,包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以极大的启迪。

  如此设计是格罗培斯从法国南部卖葡萄的年迈老人那里获得启发,汲取了“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精神而完成的。

  格罗培斯对待“微不足道”的问题同样认真对待,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8、各位评委不仅完全理解了格罗培斯的设计方案,设计思想,体会到了他的良苦用心,而且从这件事上,从设计师身上,获得了很大的启迪:“给人自由,任其选择”这样顺自然的方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最终成就了。这个“设计”的产生,来自一个建筑设计大师的敬业精神,来自于一个透过表象看到本质的智者的思考,来自于善于联系,极富创造力的建筑艺术家的设计。真是受益匪浅啊!

  9、在文燕的原著中,结尾是这样的,很富有哲理,推荐给大家。出示文字,指名读:“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选择顺其自然,也许是选择。同样的,人在生活无所适从的时候,选择顺其本性,也许不失为聪明之举。”

  五、小练笔:请代表评委给格罗培斯写颁奖词。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进行“语文天地”的练习。

  学生学习过程:

  1.连一连,抄音节。

  (1)学生各自认读词语。

  (2)学生各自拼读音节。

  (3)将词语与想应的音节连线。

  (4)将音节抄写到拼音练习本上。

  (教师巡视,对写的好的及时进行表扬)

  2.仿照样子填空。

  (1)各自认读词语。

  (2)仿照例子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合理即可,不会写的字可用拼音代替)

  (3)集体交流,看谁填得最好!

  3.听故事《好吃的帽子》。

  (1)教师讲《好吃的帽子》的故事。(2遍)

  (2)学生思考:

  第一遍:

  a.这个故事里都出现了谁?

  b.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c.最后怎样了?

  第二遍:

  为什么小松鼠的帽子没了,它还特别快乐?

  4.看图讲故事。

  (1)认真观察图画,回答:

  a.这是在哪里?

  b.画面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2)你还能从图画中看出什么?了解到什么?

  (对有发现力和想象力的同学给予奖励)

  (3)将你看到的和想到的组合起来,组成一个好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吧!

  (学生分组交流,想象)

  (4)集体交流。

  (讲得好的小朋友奖励“最棒”)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古诗。

  2、积累知识,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音序查字法的步骤是什么?(学生回答)

  2、集体背诵音序查字法口诀。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教师简介作者李白。

  3、请学生试说《赠汪伦》的意思。(教师指导)

  4、集体齐读,学生背诵。

  三、布置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胖乎乎的小手》。

  说一说你胖乎乎的小手都为家人做过什么?

  四、课堂。

  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喜欢阅读神话传说故事,并能清楚地讲给别人听,主动交流听后的感想,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2、学习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写一篇习作畅想“我会变”。

  3、养成自觉区别形近字的好习惯,并且在自我发现中培养探究意识。

  4、积累成语歇后语,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阅读了许多神话传说故事,我想同学们课外也读了不少这类故事,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分组讲故事

  1.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把故事内容讲清楚、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讲完后评一评。各小组选出本组“故事大王”1~2名。

  2.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三、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大家掌声祝贺。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先给全班同学讲?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内容是否讲清楚、情节是否完整、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四、学生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想请同学们来总结。在总结时,你可以表扬表现最出色的,也可以夸奖进步最大的;可以谈谈你的感受,也可以说说你的心得,也可以发表一下你的希望、设想和创意……每组请一名同学做总结。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音序查字典的方法。

  2、能力目标:知识积累古诗并背诵。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音序查字典的方法。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自己查过字典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查字典。

  二、查字典。

  1、“厨”字是什么意思?让我们借助拼音查字典了解其含义。

  2、谁能说说该如何查字典啊?(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学生一起完成。

  A从“汉语拼音音节索引”里找到大写字母C。

  B找到音节“chu”,在正文第46页。

  C翻到正文第46页,找到chu,接下来就可以查到“厨”字了。

  4、让我们齐读并背诵“音序查字法口诀”。

  5、完成课本第40页的练习。

  三、课堂。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文章中的描写想象画面。

  2.根据描写声音的四字词语想象画面。

  3.用表示时间的词语来描述事物。

  4.在横格中写字,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注意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

  5.欣赏并积累《鹿柴》。

  【教学重点】

  根据词语想象画面;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

  1.能够根据文章中的描写想象画面。

  2.积累词语,理解并运用。

  3.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课文这些课文都是自然景观。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自然景观的呢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解决这些问题。(板书:语文园地)

  二、学用结合。

  板块一:交流平台

  1.同学们,你们一定游览过许多名胜古迹和名山秀水吧在电视里、书本上应该也观赏过许多风景优美的画面吧你们游览或见过的自然景观应该怎样向大家介绍呢(板书:写想象画面)

  2.课文《观潮》中第4自然段:“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段话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把大潮由远及近的样子和声音穿插描述,展现了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景观。

  师:作者是怎样描写想象画面的(板书:看到)

  3.课文《走月亮》中,“我似乎听到了潺潺的溪流声、秋虫的鸣叫声……”

  师:作者又是怎样描写想象画面的(板书:听到)

  4.读了文章,你还能“闻”到什么(板书:闻到)

  a.小组交流。

  b.构思巧妙,感情真实。

  c.要观察生活,表现生活,想象不是胡编乱造。

  d.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5.学生以四人为小组共同交流,互相评议。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6.词语:

  人声鼎沸锣鼓喧天震耳欲聋响彻云霄

  低声细语窃窃私语鸦雀无声悄无声息

  (1)读一读,理解词语的含义。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锣鼓喧天:锣鼓震天响。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响彻云霄:响声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十分嘹亮。

  低声细语:形容小声说话。

  窃窃私语:私下里小声交谈。

  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

  悄无声息: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形容十分安静。

  (2)想一想:这些词语让你想到了什么画面

  生:“人声鼎沸”让我想到了人们观潮时的热闹场景。

  生:“鸦雀无声”让我想到了教室里同学们认真学习时的情景。

  (3)先小组内交流,再选小组代表说一说。

  词语:

  风烟花霎时顿时忽然

  雷雨小狗过了一会儿一会儿工夫

  (4)说一说每组加点词语的意思。

  理解加点词的意思,对比不同。第一组中的词语表示时间短。第二组中的加点词语的意思表示时间比第一组长一些。

  (5)拓展运用。

  ①请按照速度由慢到快的顺序排列下面的词语,说出你的想法。

  冲过去跑过来走过来

  ②选择两个加点的词语分别造句。

  一阵风吹过,天空顿时尘土飞扬。

  我家的小狗一会儿工夫就把一盘肉吃完了。

  ①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的用法。

  ②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可以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画面。

  (板书:根据意思写画面)

  板块三:书写提示

  7.写字的时候要注意:

  (1)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

  (2)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3)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板书:书写提示:保持平衡保持距离)

  8.写一写。

  (1)先照着字帖写,一边写一边念笔画名称。

  (2)再在横格中写字,写好之后对照比较,看看哪个字的笔画没有写好,再重写。

  板块四:日积月累

  9.学习《鹿柴》这首诗。(板书:鹿柴)

  (1)朗读这首诗。

  (2)作者简介。

  (3)说说诗句的意思。

  (板书:说说诗句的意思)

  第一、二句句意: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说话,但看不见人影。

  第三、四句句意: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阴暗处的青苔上。

  10.展开想象,感悟诗情。

  学生看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中诗人感受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11.学生读读背背,教师测试学生背诵情况。

  12.检验学生的背诵情况。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怎样描写想象画面,学会了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学会了怎样在横格中书写句子,还学习了一首古诗,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