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关于科学的教案

2023-07-30

小班关于科学的教案 篇1

  第一周

  常规教育

  第二周

  1课时

  一、活动内容:

  我是兔子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兔子的外型特征,生活习性及用途。

  2、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3、

  丰富词语:毛茸茸、三瓣嘴、蹦蹦跳跳。

  三、活动准备:

  小兔玩具一个、一个萝卜、一棵青菜、一把青草。

  、活动过程:

  1、认识兔子的外形特征:

  (1)教师:我们以前做过很多小兔子的游戏,今天老师把真的小兔子带来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大家高兴吗?

  (2)教师出示实物兔子,让幼儿观察一会。提问:①、小白兔的头上都有什么?②、它的嘴是怎样的?嘴边还长着什么?(丰富词语:三瓣嘴)③、

  小白兔的身上有什么?毛是什么颜色的?谁来摸一摸小白兔的毛是怎样的?(丰富词语:毛茸茸)④、小白兔的身体后面有什么?小白兔的身体下面有什么?⑤教师把小白兔抱起来让幼儿观察提问:小白兔四条腿一样长吗?⑥教师把小白兔放在地上让幼儿观察提问:小白兔走起路来是什么样子的?(丰富词语;蹦蹦跳跳)。

  (3)教师小结;兔子的头上有两只长长的耳朵、白兔还有红红的眼睛、上嘴唇中央有条裂缝、所以我们叫它三瓣嘴,嘴边还有胡须。兔子身上有毛,毛是白色的,也有黑色的和灰色的,身体后面有条短尾巴,下面有四条腿,前腿短、后腿长,走起路来蹦蹦跳跳的。

  2、让幼儿知道兔子的生活习性及用途:

  教师提问:谁知道小白兔爱吃什么?谁来喂喂小白兔?请几位幼儿给小白兔喂青菜、青草、萝卜。

  兔子长大了有什么用呢?教师出示兔毛制品让幼儿认识。让幼儿知道兔子是一种对人类有用的小动物,从而教育幼儿要爱护小兔子。

  3、教师说:小白兔是一种很可爱的小动物,如果我们念首儿歌给它听,它一定会很高兴的。教师先念一遍,然后教幼儿念。(小白兔,真可爱,两只耳朵竖起来。红眼睛,毛儿白,爱吃萝卜和青菜。后腿长,前腿短,蹦蹦跳跳跑得快。)从而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小兔的认识。

  4、教师说:今天我们和小白兔在一起真高兴。下边我们学小白兔跳好不好?幼儿随教师学小白兔跳出教室,去外面草地上吃青草,结束活动。

  2课时

  一、活动内容:

  我是哺乳动物

  二、活动目标:

  1、了解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丰富幼儿对哺乳动物的了解。

  三、活动准备:

  兔子、狗、猫、养、牛、老鼠、大象等动物图片,幼儿用书

  四、活动过程:

  1、观察图片,找出相同点

  教师总结:哺乳动物就是大部分身上有皮毛,都是吃妈妈的奶长大的。

  2、幼儿观察图片,进一步体会。

  3、还知道哪些动物世界哺乳动物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几种常见的哺乳动物名称。

  4、提问:人是不是哺乳动物?

  教师提示:人类是特殊的也是最高等的哺乳动物。

  5、复习回顾,让幼儿知道常见的哺乳动物名称。

  第三周

  1课时

  一、活动名称:

  我的家

  二、活动目标:

  1、了解兔子的家是什么样子的。

  2、通过观察知道小兔子的可爱,学会爱护小兔子。

  三、活动准备:

  兔子玩具,一副兔子的家图画,幼儿用书

  四、活动过程:

  1、通过观看图画直观的了解兔子家的样子。

  2、教师将兔子的家用图画的形式形象的展现给幼儿。

  3、模拟小兔子的家,让幼儿动手为小兔子“盖新家”。

  4、教师总结:要爱护小动物。

  2课时

  一、活动内容:

  红眼睛、黑眼睛

  二、活动目标:

  1、知道兔子眼睛的颜色和皮毛的颜色是一致的。

  2、了解白兔的眼睛是红色的。

  三、活动准备

  小白兔觅食的片段,小白兔一只

  四、活动过程:

  1、播放多媒体,观察兔子眼睛的颜色。

  教师总结:兔子眼睛的颜色和皮毛的颜色是一致的。

  2、让幼儿抱一抱、摸一摸、看一看,具体的感受小白兔眼睛的颜色

  教师总结:小白兔眼睛为什么是红色的。因为身体里没有色素,眼睛是透明的,红色是外界光线通过血丝反射出来的。

  3、近距离观察小白兔,加深对小白兔的认识。

  五、活动延伸

  可以回家在家长的监督下饲养小白兔,加深对小白兔的感情。

小班关于科学的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游戏操作活动,感知空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清楚,实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不清楚。

  2、在游戏中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好奇心,培养他们喜欢玩科学小游戏的兴趣。

  3、引导幼儿体验与同伴协作游戏的快乐,培养幼儿大胆交往的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玩“悄悄话”游戏的经验。

  2、空心传声筒、实心传声筒人手一个。

  3、记录单一张。

  活动过程:

  (一)幼儿玩纸筒。

  1、引导幼儿观察纸筒的外形特征。

  (出示纸筒)师: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

  2、鼓励幼儿自由玩纸筒。

  3、幼儿交流游戏玩法

  师:刚才你们是怎样玩的?(幼儿大胆表述)

  (二)引导幼儿用纸筒玩“悄悄话”的游戏,体验空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清楚。

  启发幼儿玩“悄悄话”游戏并交代要求:我们用纸筒的一头对准好朋友的耳朵,用嘴巴对准纸筒轻轻地说一句话。

  (1)师生互动玩“悄悄话”游戏。

  (2)幼儿自由结伴玩“悄悄话”游戏。

  师:刚才你听到了什么?我们一起告诉大家。

  小结:今天我们发现这个纸筒可以传声音,我们就给这个纸筒取个名字叫“传声筒”。

  (三)幼儿与客人老师玩“悄悄话”的游戏,体验实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不清楚。

  1、幼儿与客人老师游戏。

  老师出示实心的传声筒:这个传声筒也想玩游戏,这次跟谁玩呢?后面有许多的客人老师也想玩悄悄话的游戏,我们每人拿一个黄色的传声筒,用刚才的方法去和客人老师玩一玩。

  2、鼓励幼儿寻找原因并总结。

  师:客人老师听清楚悄悄话了吗?小朋友听清楚了吗?为什么这次听不清楚呢?

  小结:小朋友真能干,我们发现空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清楚,而实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不清楚,因为纸团堵住了传出来的声音。

  3、尝试记录

  师:我们把发现记录下来。

  空心的传声筒声音清楚,我们怎样记录?实心的传声筒声音不清楚,我们怎样记录?

  (四)与客人老师再次游戏,结束活动。

  师:客人老师想很清楚的听到悄悄话,小朋友该选怎样的传声筒去跟她们做游戏?

  活动反思:

  在以往的活动中,我主要是以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来进入活动并开展活动的,感觉与孩子们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在今天的活动中,我尝试着以孩子们的玩伴这一角色进入活动,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发现,让孩子们感到我是他们的大朋友,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使孩子们能大胆地来提问。

小班关于科学的教案 篇3

  一、设计理念:我班的幼儿大多都是城里的孩子,很少看到蚕豆,对蚕豆这种植物也缺乏认识。因此,我利用蚕豆这一乡土资源,设计了这么一个科学活动,通过出示蚕豆娃娃,引起幼儿的兴趣,观察认识蚕豆荚、蚕豆,最后品尝蚕豆食品。这些环节,让幼儿对我们乡土资源——蚕豆有所认识。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掰蚕豆,让幼儿感知蚕豆的特征和用途。

  2、产生操作探索蚕豆的兴趣。

  重点:通过掰蚕豆,让幼儿感知蚕豆的特征和用途。

  难点:产生操作探索蚕豆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每位幼儿1—2粒蚕豆荚,各种蚕豆食品若干。

  四、活动过程:

  活 动 过 程

  设 计 意 图

  (一)、出示蚕豆娃娃,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出示蚕豆娃娃的指偶:

  你们认识我吗?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就是蚕豆娃娃。

  与小朋友们互相问好。

  (二)、认识蚕豆荚的外形特征。

  1、引导幼儿认识蚕豆荚的的形状和颜色。

  2、让幼儿摸一摸,体会摸上去的感觉。

  3、你觉得它像什么呢?

  教师小结:这叫蚕豆荚,蚕豆荚是绿色的,长长的,两头尖;摸上去有点毛;捏一捏,硬硬的;像小船,像月亮。

  三、认识蚕豆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里面的蚕豆的形状、颜色。

  2、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3、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4、想一想:蚕豆与蚕豆荚的关系。

  五、幼儿操作:掰开蚕豆皮,观察蚕豆瓣。

  教师小结:蚕豆荚里面有蚕豆,蚕豆是扁扁的椭圆形,淡绿色,掰开皮,里面有两片豆瓣

  六、通过品尝,了解蚕豆的作用。

  1、品尝蚕豆食品,知道蚕豆的多种吃法。

  2、启发幼儿说说还吃过哪些用蚕豆制成的食品。

  分步进行探索,先从外面的蚕豆荚开始,到蚕豆的外形特征,再到观察蚕豆瓣,让幼儿有层次的探索理解。

小班关于科学的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小猫的生日》原本是一个非常富有探究性的语言绘本活动,我根据幼儿园的科学课题进行了重新整合,把重点放在了绘本中的科学元素——认识动物影子这一知识点上,以幼儿熟悉的生活情景过生日为内容,借着故事内容的发展展开探究活动,充分利用了一个又一个隐形暗藏玄机的影子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从影子的整体或者局部轮廓猜测故事中各种动物,通过层层提问激发幼儿运用想象、推理,从局部到整体进行推测,既锻炼了幼儿的判断力,也使幼儿在阅读绘本中培养了观察推理能力,让幼儿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了动脑筋的快乐。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PPT画面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2.能从影子的整体或者局部轮廓大胆猜测故事中的客人,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乐意表达自己的理解,体验与朋友一起过生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猫过生日》PPT

  2.自制动物影子图卡、对应的动物图片。

  活动重点:

  通过观察画面了解故事内容,乐意表达自己的理解。

  活动难点:

  根据影子的明显特征猜动物,体验动脑筋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出课题

  导入:宝宝,看看这是谁啊?跟它大哥招呼吧!

  1.提问:小猫今天特别高兴,你知道为什么吗?哪里看出小猫要过生日? (直接观察画面,让幼儿获取有关故事的信息,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了解故事隐藏的内涵。)

  二、理解故事,观看图片

  (一)观察图片,引出情景

  1.提问:哎呀,突然小猫家里变得黑黑的,怎么回事儿啊?

  2.提问:停电了,什么也看不见,怎么办?(手电筒)

  (一片漆黑的画面,带给幼儿视觉冲击,结合生活经验发展幼儿语言及推理能力。此环节将贯穿这更个故事的手电筒引出)

  (二)观察影子,推测动物

  1.猜测小兔

  (1)提问:门铃响了,小猫拿着手电筒从门洞里照一照,这是谁啊?你们帮小猫猜猜看长耳朵会是谁?为什么是小兔?

  (2)小结:请小猫打开门看一看,哇,小朋友真厉害,从长耳朵猜出来是小兔。小兔请进吧!

  2.猜测小猴

  (1)提问:叮咚,又有人按门铃了,电筒从门洞里照照,这是谁?为什么是小猴?

  (2)小结:哇。真的是长尾巴的小猴子。小猴子请进吧!

  3.猜测刺猬

  (1)提问:叮咚,又有人按门铃了,电筒从门洞里照照,这是谁?为什么是刺猬?

  (2)小结:打开门看一看真的是小刺猬呢!小刺猬请进吧!

  4.小刺猬家来了几位朋友?我们一起数一数吧!

  (剪影的效果深深吸引孩子的探索兴趣,在充分的推测过程中,用局部到整体的观察方法完成语言的描述,从而对动物的特征有了更深的认识)

  5.猜测三个动物

  叮咚,还有朋友来啊!哇,一下子来了三位朋友,它们都是谁?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送竹子的会是谁呢?打开门看一看吧!

  (看送的礼物竹子猜测送礼物的动物,这是一个逆向思维。在这里需要孩子们发挥机智。通过这个环节能让孩子学会从动物的特点推测是哪个小动物)

  三、观察剪影,匹配动物

  1.叮咚,还有人来呀!还有谁呢?(教师出示好多黑影图)

  2.看,有的影子只有一半哟!你能帮小猫找出这些影子吗?

  3.操作:每人一张影子图,请将红色线朝上拿,先看看影子再到后面找一找,

  把相应的动物贴在影子上。要让动物遮住影子才对,把找到的动物贴在黑板上。

  4.请你说一说你找到了谁?你是从哪里出来它是?

  (幼儿的这次操作活动主要是运用已有的观察经验,根据动物的明显特征进行影像匹配。所选的动物有的特征明显,孩子们一看就知道。有的需要孩子通过动物的轮廓观察才能正确匹配)

  四、唱生日歌,结束活动

  1.哇!电来了!小猫家里现在好热闹啊!我们来给小猫唱生日歌吧!

  2.叮咚,谁的声音?我们不看它的影子听它的声音就知道了。

  3.灰太狼真扫兴,小朋友不理他,咱们回教室给小猫过生日吧!

  (最后结束,加入了声音,通过这个设计让小朋友知道在看不见的情况下,除了影子还有声音也能猜出是谁)

小班关于科学的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掰蚕豆,让幼儿感知蚕豆的特征和用途。

  2、产生操作探索蚕豆的兴趣。

  活动重点:

  通过掰蚕豆,让幼儿感知蚕豆的特征和用途。

  活动难点:

  产生操作探索蚕豆的兴趣。

  活动准备:

  每位幼儿1-2粒蚕豆荚,各种蚕豆食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蚕豆娃娃,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出示蚕豆娃娃的指偶:

  你们认识我吗?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就是蚕豆娃娃。

  与小朋友们互相问好。

  二、认识蚕豆荚的外形特征。

  1、引导幼儿认识蚕豆荚的的形状和颜色。

  2、让幼儿摸一摸,体会摸上去的感觉。

  3、你觉得它像什么呢?

  教师小结:这叫蚕豆荚,蚕豆荚是绿色的,长长的,两头尖;摸上去有点毛;捏一捏,硬硬的;像小船,像月亮。

  三、认识蚕豆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里面的蚕豆的形状、颜色。

  2、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3、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4、想一想:蚕豆与蚕豆荚的关系。

  四、幼儿操作:掰开蚕豆皮,观察蚕豆瓣。

  教师小结:蚕豆荚里面有蚕豆,蚕豆是扁扁的椭圆形,淡绿色,掰开皮,里面有两片豆

  五、通过品尝,了解蚕豆的作用。

  1、品尝蚕豆食品,知道蚕豆的多种吃法。

  2、启发幼儿说说还吃过哪些用蚕豆制成的食品。

  娃娃是小班幼儿所喜欢的,用蚕豆娃娃引出课题,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分步进行探索,先从外面的蚕豆荚开始,到蚕豆的外形特征,再到观察蚕豆瓣,让幼儿有层次的探索理解。

  通过品尝,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并扩散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小班关于科学的教案 篇6

  《不同形状的拼图形》

  教学目的:

  1、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并能分辨出三种不同的图形。

  2、学习句型“这是由和拼成的”。

  3、体会操作图形组合的乐趣,锻炼幼儿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1、用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图形铺成小路。

  2、每人一份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若干

  3、猫头鹰头饰

  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老师扮演猫头鹰爷爷:小朋友,你们好!我是猫头鹰爷爷,今天我要在森林博物馆开画展,邀请小朋友们去看画展!

  2、去画展的路上

  1)老师:这条路真有趣,它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啊?

  幼儿回答: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2)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呢?圆形。

  我们一起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圆形。

  3)接下来我们看到什么形状?三角形。

  我们一起数一数共有几个三角形。

  4)再接着我们看到什么形状呢?正方形。

  我们数一数正方形共有几个。

  3、看画展

  教师出示一幅画,上面画有太阳、送书、小房子,请幼儿说一说这些画是由什么图形拼贴成的。

  4、幼儿用图形拼贴

  在操作过程中,老师从旁指导。

  5、欣赏拼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