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会动的毛毛虫教案

2023-10-24

小班科学会动的毛毛虫教案 篇1

  制作意图:

  增强幼儿有意注意能力,丰富幼儿活动材料,对千奇百怪的'昆虫世界感兴趣。

  教育价值:

  培养幼儿爱科学意识,发展幼儿手眼协调能力

  选用材料:

  布、海绵、纸筒、筷子、扣子、弹簧、橡皮泥

  制作方法:

  1、将海绵剪成大小相同的圆形(其中一个大一些)用布包裹,在其头上(稍大一些的圆球)用扣子钉上五官,用弹簧插进当触角,用橡皮泥做成圆球插进弹簧内。

  2、用线将圆球连接起来,做成毛毛虫。

  3、取一纸筒系在最后两个圆球上。

  4、取一根筷子,一端连接在毛毛虫的头和身体之间,另一端插进纸筒。

  适应年龄:3――6岁

  地点:任何平面上

  操作方法:

  用手轻轻拉动筷子,毛毛虫就会动起来。

小班科学会动的毛毛虫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观察、感知不同材质的纸毛毛虫在水中“长大”,并尝试记录观察结果。

  2、在探索过程中,体验观察实验的乐趣。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铅画纸、手工纸、报纸制成的毛毛虫若干份;三种纸的纸片若干份。

  2、记录用具若干份;教学PPT。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今天老师请来了三个好朋友,它们是三条毛毛虫。

  二、认识、感知。

  1、毛毛虫自我介绍

  关键提问:它们都用什么纸做的?

  2、小结:它们是用铅画纸、手工纸、报纸三种不一样的纸做的。

  3、尝试、探索,观察、记录。

  (1)猜测。

  关键提问:猜猜它们三兄弟在水中谁会长得最快、最大?

  (2)操作记录。

  关键提问:我们将三条毛毛虫一起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谁长得最快、最大。

  幼儿操作并在题板上做好记录。

  幼儿介绍,教师将结果放大展示。

  小结:报纸毛毛虫长得最快,手工纸毛毛虫第二个快,铅画纸毛毛虫长得最慢。

  四、推理思考。

  关键提问:很奇怪为什么这些纸毛毛虫在水里就长得不一样呢?

  小结:纸可以吸水,纸张的性质不一样,吸水的快慢也就不一样,因此不同纸做得毛毛虫在水中就长得不一样。

  【活动延伸】

  师:把毛毛虫的`纸朋友请到我们的区角里,等区角游戏的时候就去给它们做裁判好吗?

  活动生成及建议

  在区角活动中增加除报纸、手工纸、铅画纸之外的其他纸,用“毛毛虫在长大”的实验方式,观察各种不同材质的纸张的吸水性。

  活动反思

  在科学领域揭示出了毛毛虫变蝴蝶的神奇过程;在健康领域向小朋友提出了不能暴饮暴食;在数学领域包含着1—5数量的点数以及一星期的概念;在语言领域故事内容夸张幽默,在艺术领域绘本的绘画方式别具一格,值得欣赏。

小班科学会动的毛毛虫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玩玩、看看、说说、动动中,知道身体的很多部位是会动的,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

  2.愿意和大家说说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一盘磁带(迪斯科音乐)

  2.各种玩具:皮球、鸡毛、气球、圈各4个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玩各种玩具,初步感受身体会动。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很多好玩的东西,看看有些什么?你们想不想去玩一玩呀?

  2.每个小朋友选一样你喜欢的玩具去玩吧!(幼儿玩,师鼓励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创造"一物多玩")

  3.提问:谁来说说,你玩了什么?是怎么玩的?

  二、探索身体更多会动的部位

  1.师:刚才,我们小朋友玩的时候发现手、脚、嘴巴会动起来,那想想,我们身体还有哪些部位也能动起来呢?

  2.听着音乐一起来动动我们的身体,看看哪些部位也能动起来?(放音乐,幼儿动起来)

  3.提问:开心吗?你身体的哪些部位也动起来了?(幼儿说,大家一起跟着做)

  三、游戏:动起来。感受身体动了的快乐

  1.小结:原来我们的身体有很多部位都能够动起来的。

  2.下面,我们再听着音乐,把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动起来吧!

  3.每人去找一位客人老师,让她们的身体也动起来吧!

  活动反思:

  在课前可以让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探索身上会动的部位在幼儿与家长探索的基础上再引出问题,在其他方面幼儿与教师的互动还比较积极,幼儿在活动中体验了探索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