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窝里的树》幼儿园绘本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绘本故事的.兴趣。
2、通过看图阅读,理解并积极帮助鸟先生和鸟太太想办法,尝试找出既能保住鸟窝又能保护小树苗的最佳办法。
3、萌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准备:小图书人手一册。
2、教师准备:大图书。
活动过程:
一、师幼共同共同阅读封面,进行讨论
1、《鸟窝里的树》这本图画着非常好看的封面,封面上有些什么?(教师总结:树上有鸟窝和小鸟)
2、但这本图画书的书名却是鸟窝里的树。奇怪吗?鸟窝里长出小树苗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二、自由阅读
1、提出幼儿阅读的要求:
(1)认真仔细观察画面。在阅读过程中可与同伴交流讨论。
(2)看完后要把你看到的说给大家听。
2、幼儿自由阅读,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引导大胆猜测动物们之间的对话
三、大图书阅读
1、师幼阅读大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1)师:鸟太太在孵蛋,发现了什么?
(2)谁帮鸟太太和鸟先生想办法了?
(3)螳螂提议把小树苗砍掉,鸟太太同意了吗?小朋友从哪里看出来的?为什么鸟太太不同意?
(4)甲虫建议鸟先生和鸟太太鸟窝,鸟先生愿意吗?为什么?
(5)师:小朋友能不能帮助鸟先生和鸟太太想一个既能保护鸟窝又能保护小树苗的好办法?(幼儿讨论并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
(6)大家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这个办法为什么很好呢?
(7)借助画面理解词语轻手轻脚、争先恐后。
(8)最后鸟窝发生了什么变化?小树苗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2、幼儿讨论:你喜欢鸟先生和鸟太太吗?为什么?
四、教师讲述故事,幼儿完整欣赏,聆听书中的语言。
五、延伸活动
幼儿谈谈对图画书阅读后的感受。
《鸟窝里的树》幼儿园绘本教案 篇2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阅读封面,激发幼儿对图画书《鸟窝里的树》的兴趣和期待。
2、告诉幼儿本书的题目是《鸟窝里的树》,让幼儿知道这是一个充满爱意的童话故事。
活动准备:
将图画书布置在阅读区的新书介绍里
活动过程:
1、介绍这个故事《鸟窝里的树》
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图画书《鸟窝里的树》。这个故事讲的是鸟先生筑了鸟窝让鸟太太孵蛋,鸟太太却在鸟窝里发现了一棵小树苗。鸟窝里长出小树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提出关键问题,引起幼儿猜测和阅读的兴趣。
提问:小树苗长在鸟窝里,鸟先生和鸟太太会怎么做呢?谁会去帮它们想办法?
3、教师在旁认真观察,对阅读区内的幼儿行为作观察和记录。
4、请个别幼儿讲讲故事内容,掌握幼儿对图画了解了多少。
《鸟窝里的树》幼儿园绘本教案 篇3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早期阅读是凭借读本中的色彩、图象、文字来向学龄儿童传达一种内涵的过程。《鸟窝里的树》展现给儿童的是一幅动物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画面。鸟先生和鸟太太筑窝孵蛋,可窝里居然长出一棵小树苗,鸟先生和鸟太太既不愿意搬家又不愿意放弃这棵“碍事”的小树苗,两难的境地激发起幼儿无限的阅读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利用图画书、绘画和其他多种形式,引发幼儿对书籍和阅读的兴趣,培养儿童的前阅读技能。”儿童阅读兴趣的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早期阅读能力的有效提高也就是幼儿园早阅教学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本次活动的设计,主要通过导入活动、幼儿自主阅读、师幼共同阅读以及完整阅读欣赏几个教学环节展开。整个阅读教学活动,教师注重引导幼儿阅读图画书的画面画意,深入理解情节寓意,开放的问题引发发散的思考,关注对儿童早期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能力的培养。儿童早期阅读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教师努力培养儿童对阅读充满热情,并成为有效的阅读者。
(二)幼儿分析
大班幼儿对于绘本阅读已经有了一定的接触,并且对于自己喜欢的动物形象以及结合色
彩鲜艳的图文,更加使幼儿产生强烈的兴趣,有极强的阅读欲望。而且大班的幼儿,他们对于物体的逐步变化已经有了一些初浅的认识,活动中,孩子们能通过自己生活中的想象来进一步根据故事原创性的结构来续编故事,大大的满足了他们,这种想象和创造型性的活动也更受幼儿的青睐。同时,这个时期是语言能力明显提高的时期,能用较恰当和完整的语句来复述续编故事,从而达到提高他们语言能力的目的。
(三)说目标
本活动是阅读活动,根据大班幼儿早期阅读目标:能够仔细观察画面的人物情节,增强预知故事情节发展的能力。因此,适定了这样三个目标:
1. 知识方面:通过看图阅读,理解并积极帮助鸟先生和鸟太太想办法,尝试找出既能保住鸟窝又能保护小树苗的最佳办法。
2. 技能方面:观察理解画面中的细节与情节积极动脑筋帮助鸟妈 妈和鸟爸爸解决小树苗和鸟窝的矛盾,感受小动物对小树苗的爱。
3. 情感方面:培养幼儿阅读活动的兴趣,萌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四)说活动重、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阅读绘本,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并积极的动脑帮鸟先生和鸟太太想办法。
难点:解决“鸟窝里为什么会长树,长了又怎么办?”这两个问题。
二、说教法
“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让幼儿想说、敢说。”根据这一原则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 启发提问法:幼儿的思维活动需要教师的激活,因此教师的提问要具有启发性,引起幼儿的思考,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逻辑性。在活动中,我通过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例如:“你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办法呢”激发幼儿说的兴趣,创造幼儿说的空间,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2. 情感体验法:在幼儿用动作模仿体验小动物们小心翼翼搬移小树苗的内容情节。幼儿享受美妙的阅读体验。
三、说学法
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画画、说说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因此本次语言活动中,我主要设计运用了以下学法帮助幼儿学习。
1. 讨论法:幼儿在谈话中说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发现故事中语言的结构特点,并学一学,说一说,是幼儿练习语言表达的好机会。
2. 观察法:通过观看课件引导幼儿感知、理解故事。
四、说活动流程
1. 活动的第一环节: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师幼共同欣赏图画书封面
问:(1)小朋友看看故事的封面上画有什么?
(2)你认为这本图画书可能会讲一个怎样的有趣故事呢?
幼儿自由观赏故事封面,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介绍书名
在这里,开放的问题激发幼儿想象的空间。
幼儿自主阅读:
幼儿熟悉图画书的主要内容与角色
2. 活动的第二环节:探索,学习,表现活动
幼儿自主看书
(1)教师设疑:图画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2)教师提出阅读要求: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良好阅读习惯。
播放ppt
(1) 解读第2页
师:鸟太太在孵蛋,鸟窝里居然孵出了什么?(播放动画)
幼儿自由讲讲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2)解读第3—4页
师:螳螂先生要砍小树苗,鸟太太同意了吗?
小朋友从哪里看出来的?为什么鸟太太不同意?
甲虫先生想了什么办法帮助鸟先生一家?
鸟先生愿意吗?鸟先生会怎么说?
(3)(略去第5页)解读第6页
师:来了更多的小动物,大家想想好办法,小朋友能不能帮助鸟先生鸟太太一家想一个既能保护鸟窝又能保护小树苗的好办法?幼儿自由讨论并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
(4)解读第7—9页
预设提问:
幼儿学习模仿画面中各种小动物搬移小树苗的动作。
小动物们怎样精心照顾小树苗成长?看到这一页,小朋友有什么感觉?
发散的问题,激发幼儿对图画书内容情节的大胆推想。
在儿童看图阅读的基础上,不断引导幼儿对图画书画面的深入观察理解。
教师抛出挑战幼儿的问题,引发阅读活动的高潮。
通过动作模仿体验小动物们小心翼翼搬移小树苗的内容情节。幼儿视听同步完整欣赏图画书
3. 活动的第三环节:表现活动
幼儿谈谈对图画书阅读后的感受。幼儿分享阅读经验。
五、说活动反思
《鸟窝里的树》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本次活动我选择了一种ppt教学。然后再完整去图片通过想象观察倾听故事,这种模式是希望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并能通过语言的提炼概括所看到的内容,在看图讲述的部分我选择了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先是一些图片中的重要信息,然后让幼儿将这些信息进行串联,进行较为完整的讲述,接着下一幅图则希望幼儿能在没有老师进行讲述能充分想象。分图讲述中,我穿插了一些较为开放式的问题,希望幼儿可以大胆想象,表达自己的观点,整体设计较为合理。在实际活动中,整个活动整体比较流畅,但在一些细节上把握的不够好,比如说一些引导语太过模糊,造成孩子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应该关注的部分,对幼儿讲述造成了障碍,连锁反应的影响了下一个环节的进行。本次故事的语言非常优美,但我把这些优美的语言全部压缩到最后的完整讲述进行,这样做,孩子很难体验掌握这些优美的语句,应该把这些优美的语句融入到分段讲述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