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角的教案

2023-07-28

四年级上册角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巩固如何判断直线的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

  2、通过练习巩固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重难点:

  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会判断直线的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

  课前准备:量角器,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本单元的知识重点

  1、直线、线段与射线的特点与读法

  2、平行、垂直的定义及平行线、垂线的画法

  3、角的度量及画法

  (二)练一练

  (1)将一张圆形纸对折三次,得到的角是多少度?

  A、学生试做,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B、引导学生发现,每对折一次,所得到的角是原来的一半。

  C、摊开折过后的纸,在这张纸上你能找到哪些度数的角。小组合作,可画一画。

  (2)用长方形纸分别折出45°,135°的角可先让学生独立操作,再全班交流。

  (三)课堂作业

  复习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练习二第3题。先让学生估一估角的大小,在用量角器测。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交流怎样看准量角器上的度数。

  板书设计:

  练一练 画角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练习二(走进大自然)

  教学目标:

  通过参观一个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的情境,巩固认识更大的数和线与角的相关知识,并能综合运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

  综合运用前一阶段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量角器,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还记得两天直线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样子吗?

  学生用小棒摆出互相平行和垂直的位置关系。

  (二)探究新知

  1、复习更大数的'读法和写法

  出示教材第31页的前两句话。

  (1)我国最大青少年活动面积3735200㎡,其中水域面积133400㎡,国家投资近元。

  (2)营地内有勇敢智慧区、科学探索区、生活实践区等八大园区,种植了十万棵大树和一百万株花木,铺设了十七万㎡的大草坪。

  指名回答,读出画线的数据。全班动笔,写出数的具体方法。

  2、出示教材第31页主题图。

  (1)学生观察主题图。找一找图中的平行线和互相垂直的线段。

  学生在小组内找一找,先说出互相平行的线段,再找互相垂直的线段,可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找得最全。

  教师及时加以评价和鼓励。

  (2)学生动手绘图

  学生独立设计房子的门和窗,教师巡视指导。班级展示,互相交流,欣赏作品。

  (3)画垂线

  从A 点到小房子设计最短的路。

  提问:想想画什么线距离小房子才最近?(从A点画一条垂直于小房子的线,这条路最近)

  学生画垂线,然后交流画图方法。

  3、出示教材第32页的画面

  学生独立思考

  (1)有什么办法把镜框挂正呢?

  (2)已经参观了2时,时针走了多少度?(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会看到,现在时针正好指向3时,这是参观了2小时后的时间,说明开始参观的时间为1时整,时针从1时走到3时时。正好走了60°)

  (3)提问: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有问题可以当堂解决。

  (三)课堂作业

  (1)量一量风筝各个角的度数。

  (2)每块花砖每个角的度数。

  (四)课堂小结

  能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板书设计:

  练习

  走进大自然

四年级上册角的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经历量角器的形成过程,认识量角器。

  2、会使用量角器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量角的方法,能够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

  1、灵活使用量角器。

  2、能根据测量的情况,区分内、外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张练习纸,两种量角工具(单个小角和半圆量角工具),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两个角,角一和角二)课前纪翔和李毅画了两个角,让我帮忙比较大小,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帮他俩比较一下,哪一个角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角的度量

  (此处更改为直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目的是更贴近生活,引出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1、测量工具的选择

  看到这四个字,你有什么问题?(用什么量?怎么量?……)咱们一个个的来解决,先看第一个问题“用什么量?”谁来猜猜看?(尺子……)这都是大家的猜想,究竟谁说的对呢?咱们一起想一下以前学过的有关测量的知识,能不能有所启发。(课件)线段的测量和面积的测量。大家想想看,用什么来测量角的大小呢?(用小线段的长度测量大线段的长度,用小正方形的面积来测量大图形的面积,应该用小角来测量大角。)

  2、两种量角工具的选择

  (1)用单个小角量角

  用单个小角量一量练习纸一上的角一是几个小角?(先自己量,然后生演示操作,是两个小角。)那么角二是几个小角呢?试着量一量。(学生演示)这次需要四个小角,有没有比较简便快捷的方法,一下就能量出来呢?

  (此处,更改为量取四个小角的角,比较麻烦,从而引出半圆量角工具。四个小角的目的让学生知道每个小角的顶点都聚在一个点上,就是半圆量角工具的中心,为后续角的度量打下基础。)

  (2)连在一起的角

  我们可以将这些小角连在一起,组成这样一个量角工具(出示半圆)。我们再用这第二种工具来量一量角2是多少个角?(4个小角)用第二种工具来量角3是多少个角?(3个半小角)

  【设计意图:4个小角制造麻烦,促使改进量角工具为半圆量角工具,更为简单快捷。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每个小角的顶点都在半圆量角工具的中心;由3个半小角制造认识的冲突,促使学生思考改进量角工具的方法。】

  3、改进量角工具

  (1)同学们能不能想办法改动一下手中的量角工具,是我们的测量结果精确的用一个整数来表示呢?(课件)将每一小角再分成两个小角,数出一共有七个小角。

  (2)给量角工具标上数字

  如果每次都是一个一个的数,有什么感受?能不能想个办法,不用一个一个的数,一眼就能看出这是12呢?

  开始的这条边上应该表上数字几?想想我们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时,都是从刻度几开始的?

  (3)再测量一个角,但是还是不能用一个整数表示,怎么办呢?(课件)把每个小角平均分成十分,可以得到多少个更小的角?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数出7个、12个角,体会到一个个数比较麻烦,引发出进一步改进量角器的必要。】

  4、简化量角工具

  看看现在的量角工具有什么感受?简化量角工具,得到的工具和量角器几乎是一样的。

  5、量角器上读角

  (1)认识一度角

  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叫做一度角。记作“1°”。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那两个一度角是几度角?三个一度角是几度角?

  (2)认识几度角

  ①认识5度,145度角。

  ②反方向读角,怎么能看出是50度的'角?

  (3)能不能想办法不用计算不用数,一眼就能看出是50度的角?

  【设计意图:认识角的计量单位,感知1度角的大小,初步理解量角的方法。50度角同时引发读角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引出外刻度。】

  6、认识量角器各部分名称

  量角器外圈数字叫外刻度,量角器内圈数字叫内刻度。量角器有两个0刻度线,分别对应着内外刻度。所有小角顶点聚集在一起的这个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

  同学们看我手中的大量器,和老师一起说说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

  7、(1)读出下列各角的度数

  开口向右70度角和开口向左60度角,开口向右用到量角器的内刻度,开口向左用到量角器的外刻度。

  (2)在2号练习纸上画出下列各角(注意强调中心点、0刻度线、内外刻度线)90°,180°,120°,60°(强调内外刻度两种表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和使用内刻度和外刻度,在会读的基础上正确的画出各个角。】

  (此处增加开口向右70度角和开口向左60度角,以及在纸上画角,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内外角,也为量角做好了准备。)

  (3)拿出自己的量角器,试着量一量3号练习纸上角一的大小。(学生操作演示)强调注意中心点对齐,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对齐,看是内刻度还是外刻度并读出度数。

  (4)量一量3号练习纸上其余各角的度数。

  三、小结

四年级上册角的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进行简单的角的加减法计算。

  2.在探索中掌握角的加减计算方法。

  3.在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能进行简单的角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师:测量∠1的度数并说说你是怎样量角的?

  2、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角的计算。

  揭示课题:角的计算。

  二、新课探索

  1、探究一

  已知∠1=45°,∠2=90°,求∠AOB=?

  (1)师:请你们试着做在课堂练习本上。

  (2)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指导书写格式。

  小结:∠AOB是由∠1和∠2组成的,所以要求∠AOB的度数只要用∠1的度数加上∠2的度数。

  (4)练习:书P73/1练习

  已知∠1=65°,∠2=15°,求∠AOB=?

  已知∠3=∠1+∠2, ∠1=18°,∠2=72°,

  求∠3=?

  师:根据已知条件,完成上面两题,同时注意书写格式。

  学生练习并汇报。

  2、探究二

  已知∠AOB=63°,∠1=30°,求∠2=?

  (1)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师:请你们试着做在课堂练习本上。

  小结:∠AOB是由∠1和∠2组成的,所以要求∠2的度数只要用∠AOB的度数减去∠1的度数。

  (3)练习 书P73/2练

  已知∠AOB=152°,∠1=70°,求:∠2 =?

  已知∠3=∠1+∠2,∠3=80°,∠2=50°,

  求∠1 =?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角的计算,知道了通过角的度数的`加减可以求出另一个角的度数,下面就请大家完成后面的练习。

  三、课内练习

  1、练习一

  填空

  (1)若∠AOB+60° =平角,则∠AOB=( )度;

  若周角-∠1=60° ,则∠1=( )度。

  师:说说你是如何想的?(结合加减法的关系分析引导)

  (2)从12时10分到12时20分,分针转了( )度。

  师:这一题该如何求?

  ①可通过钟面上数刻度得出度数。

  ②通过用12时20分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的度数减去12时10分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的度数来求。

  2、练习二

  下面都是用两块三角板组成的角,算一算它们各是多少度?

  师:说说你是怎样得到结果的?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大家对于角的计算更熟练了,那么下面的角你能否很快计算出来呢?

  四、本课小结

  根据已知角和未知角的关系,再利用加法和减法的互逆关系求未知角。

  课后习题

  五、课后作业

  练习册P/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