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教案认识荷花、莲、藕

2023-07-27

小班科学教案认识荷花、莲、藕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荷花、藕、莲子的特征,以及它们是荷花的花、茎、种子部分。

  2、了解它们与人类的关系,能关注水中生长的植物。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藕、荷花、荷叶、莲蓬若干。

  2、一张生长在水中的.荷花图片(包括在水下的藕和根的部分)。

  3、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感知荷花、藕、莲子的特征。

  (1)出示荷花、藕、莲子,请幼儿说说这些是什么?

  (2)请幼儿仔细看看、摸摸、闻闻,说说花、藕、莲子是什么样子的。

  (3)讨论:莲子长在哪里?莲蓬是什么样子的?藕是什么样子的,它长在哪里?

  出示图片或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藕是横着长在水中的泥土里,是一节一节的;荷花谢了以后长出莲蓬,莲子长在莲蓬里。荷花、藕和莲子是一棵植物上的花、茎种子。

  (4)讨论:荷花什么季节开花?它最喜欢什么?如果没有水它会怎样?

  (荷花最喜欢水和高的温度,夏天温度高,荷花夏季开花,荷花是生长在水中的植物)

  2、引导幼儿讨论荷花与人们的关系。

  (1)人们用藕、荷花、莲子可以干什么?

  (2)你喜欢荷花吗?为什么?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小班科学教案认识荷花、莲、藕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荷花的基本绘画步骤和技法。

  2、能控制毛笔的水份,并用不同层次的墨色来作画。

  3、感受荷花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毛笔、墨汁、宣纸、调色盘、水桶、书画毡

  2、教学相关资料及教师示范用具

  活动过程:

  1、欣赏荷花的图片,感受荷花的美。

  2、出示水墨画荷花的范例图,欣赏并且对比荷花图片有什么不同。

  3、教师示范水墨画荷花的绘画步骤和技法。

  ①毛笔先蘸淡墨笔尖再蘸浓墨,侧锋揉笔画出荷花的叶子。

  (荷花的`叶子一定要用“一笔分浓淡”,就是先蘸淡墨再蘸浓墨,画出来就能一笔画出浓淡两种的效果,揉笔的时候要从外向里画,叶子由实到虚。)

  ②毛笔蘸浓墨笔尖勾画荷叶的叶脉。

  (叶脉画的时候要注意毛笔的水分,毛笔水分太多画的叶脉就很容易在荷叶上晕开,毛笔水分太干画的叶脉就会出现斑驳干枯的感觉。)

  ③毛笔蘸淡墨勾画荷花的花茎并再花茎上点上小刺。

  (画花茎的时候也要要注意毛笔的水分,毛笔水分太多画的花茎就很容易晕开,毛笔水分太干画的花茎就会出现斑驳干枯的感觉。花刺也是同样的原理。)

  ④毛笔蘸曙红色笔尖蘸柠檬黄,点画荷花的花瓣。

  (点画荷花花瓣是毛笔尖向外点画,“一笔分两色”画出来的荷花会更生动美丽。)

  4、理解荷花构图的整体布局,近大远小,近实远虚。

  5、教师小结技法

  ①一笔分浓淡和一笔分两色,画的时候注意第二笔蘸颜料时候,只用笔尖蘸少许,不用蘸很多。

  ②在勾画的时候要注意毛笔的水分的控制。

  6、幼儿自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7、自主点评作品。

小班科学教案认识荷花、莲、藕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荷花、藕、莲子的特征,以及它们是荷花的花、茎、种子部分。

  2、了解它们与人类的关系,能关注水中生长的植物。

  活动准备 ppt课件:荷花 莲藕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荷花、藕、莲子的特征

  1、课件演示:出示荷花、藕、莲子

  让幼儿说说这些是什么?

  2、启发幼儿仔细观察,说说荷花、藕、莲子是什么样子的。

  3、讨论:

  莲子长在哪里?

  莲蓬是什么样子的?

  藕是什么样子的?它长在哪里?

  讨论后知道:藕是横着长在水中的泥土里,荷花的茎,是一节一节的。

  荷花谢了以后长出莲蓬,莲子长在莲蓬里。

  荷花、藕和莲子是一颗植物上的茎、叶、花、种子。

  4、知识拓展

  荷花是什么季节开花?它最喜欢什么?

  如果没有水它会怎样?

  (荷花最喜欢水和高温,夏天温度高,荷花夏季开花,荷花是生长在水中的植物。

  二.引导幼儿讨论荷花与人们的关系

  1、人们用藕,荷花,莲子可以干什么?

  2、你喜欢荷花吗?为什么?

小班科学教案认识荷花、莲、藕 篇4

  【教材分析】

  春天天气温暖湿润,万物复苏。草地上、大树下、花丛中随处可见蚂蚁、蜜蜂等虫宝宝的踪迹,小班幼儿对这些可爱的虫宝宝非常感兴趣,他们经常会趴在地上、围在一起,饶有兴趣地观察、谈论虫宝宝。本活动的设计大大满足了幼儿对虫宝宝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在看看、听听、猜猜、说说等活动中自然地认识花园、了解昆虫、知道昆虫的本领,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有趣。

  【活动目标】

  1、认识花园里常见的虫宝宝,了解它们的本领。

  2、能认真观察虫宝宝的外形特征,并用语言清晰准确地描述。

  3、喜欢探究大自然中各种昆虫的秘密,感受昆虫世界的'奇妙。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花园里的虫宝宝》、虫宝宝卡片、放大镜人手一面,幼儿用书3每人一本。

  2、教师带领幼儿到幼儿园里寻找虫宝宝,观察虫宝宝。

  【活动建议】

  一、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说一说你在花园里发现了什么提问:仔细观察,这是什么地方?花园里有什么?

  小结:花园里有高高的树、绿绿的草、还有五颜六色的花儿,各种虫宝宝都出现了,花园里有趣极了!

  二、引导幼儿看看、听听、猜猜,认识虫宝宝的特征和本领

  1、观察蚯蚓图片,认识其外形特征和本领。

  提问:今天,花园里要来许多小客人,看,谁来了?长得什么样?有什么本领?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蚯蚓钻土。

  小结:蚯蚓长长的,钻起土来身体一扭一扭的。它会松土,能让花儿开得更美丽。

  2、播放蜜蜂的叫声,幼儿认识其外形特征和本领。

  教师提问:听,这是谁?长得什么样?有什么本领?

  教师播放课件中蜜蜂的话进行小结:我是会采花蜜的小蜜蜂,我有六条腿和两对翅膀,唱起歌来嗡嗡嗡。小朋友,你们欢迎我到花园里做客吗?

  教师启发幼儿与小蜜蜂互动,欢迎小蜜蜂到花园里来做客。

  3、猜谜语引出小蜘蛛,幼儿认识其外形特征和本领。

  教师说谜面:长着八条腿,每天织网忙,专等蚊虫撞。引导幼儿根据谜面的线索猜谜。

  课件出示蜘蛛,启发幼儿和小蜘蛛互动欢迎小蜘蛛来花园做客。教师小结:花园里有了蚯蚓、蜜蜂、蜘蛛来做客,花儿开得更艳更多了,草儿长得更绿更高了,来到花园里看花的人们更快乐了!

  三、出示放大镜,指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虫宝宝感受昆虫世界的奇妙

  (出示放大镜,指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虫宝宝卡片,感受昆虫世界的奇妙。)

  1、教师出示放大镜,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

  提问: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处?引导幼儿与同伴和教师交流自己对放大镜的认识。

  小结:放大镜能让我们看到的东西显得更大、更清楚。

  2、幼儿观察卡片上的虫宝宝和小伙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指导幼儿认识蚂蚁、瓢虫、毛毛虫、蝴蝶、甲壳虫、螳螂等虫宝宝的名称、外形特征,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和同伴交流分享。

  小结: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几万种虫宝宝,知道了许多关于它们的秘密。引导幼儿通过阅读图书、生活中细心观察、到大自然中寻找等方式认识更多的昆虫,感受昆虫世界的奇妙。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自主阅读幼儿用书3第26页,和小伙伴一起看看、讲讲,了解虫宝宝的本领。

小班科学教案认识荷花、莲、藕 篇5

  活动目标

  学习剪贴荷花和折叠青蛙;体验剪贴和折叠组合的乐趣和成功感。

  活动材料

  绿色彩纸(大)1张、(小)2张,粉色彩纸2—3张,一次性纸杯1个,蓝色海绵纸1张。

  荷花做法

  1、用粉色彩纸剪出花瓣的形状。

  2、在花瓣的`底部剪个小口并将两边重叠粘合,形成一定的弧度。

  3、将花瓣由里向外粘合成一朵完整的荷花。

  4、用纸杯剪出莲蓬并粘在做好的花芯的位置。

  5、剪出荷叶,并画出叶脉。

  6、把做好的荷花粘合在荷叶上。

  青蛙折法

  1、将正方形纸折成三角形,再对折一次,成小三角形。

  2、全部展开将四角往中心点折。

  3、反过来,再将四角往中心点折。

  4、再反过来折一次。

  5、反过来,把两角拉开,沿着折线拉成青蛙脚。

  6、把剩下的两角缺口拉开、压平,变成青蛙的眼睛,青蛙就完成了。

  荷花青蛙组合

  将做好的荷花和青蛙粘贴在蓝色海绵纸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