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合集 篇1
教学目标:
自学:自主了解作家、说明方法等常识。
互学:阅读课文,掌握主要内容。
综合:学会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并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特点。
一、导入课堂
二、认定目标:
提问:学习说明文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明确:对象、特征、顺序、结构、说明方法及语言。
三、自主学习
1、在自主学习开始之前,先检查同学的预习情况: 作者与文章结构
贾祖璋(1901年-1988年),浙江海宁人。1920年毕业于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曾任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青年出版社副总 编辑兼编辑室主任、科学普及出版社副总编辑、福建省科协顾问、福建省出版工作者协会顾问、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福建省科普创作协会理事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参议委员会常委等职。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赞叹红花的鲜艳美丽,由此提出问题:“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引出下文,科学地解释这一疑问。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说明花朵呈现红色的原因。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在这一部分,作者分别从六个方面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展开了科学的说明。这六个方面的共同特点是,都以设问领起,接着用一句话总括,然后具体说明。这六个方面之间也有顺序,是按从主到次,由花朵自身条件到 外部因素的顺序排列的。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第 2~7自然段):花朵呈现红色是由各种内部原因决定的,首要因素是“物质基础”。
第二层(第8~10自然段):说明花朵呈现红色的'外在原因。
第三部分(第11自然段):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加以概括说明。
2、问题引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本是一句歌词,在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设问)那么,“红”是什么意思呢?(指花儿万紫千红的色彩)
3、自主学习: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地阅读课文,思考:
(1)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说明的?依据是什么?
(花儿呈现各种色彩的原因)
说明文常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空间、逻辑三种,其中逻辑顺序包含由原因到结果、从现象到本质、从主到次等。分析文章的说明顺序应从这几方面考虑。
解答 从现象到本质:现象——“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本 质——造成花朵呈现红色的各种原因。
从主到次,从内到外:介绍花朵呈现红色的六方面原因时,从“首先由它的物质基础”到“还需要……”“还有……”等相对次要的原因;从花朵自身条件(物质基础、物理学原理、生理需要 、进化观点)到外部的因素(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时间顺序:例如介绍自然选择时,从“亿万年前”的裸子植物,到后来出现的被子植物,以时间顺序说明昆虫在自然选择中的作用。
(2)本文是采用什么结构来进行说明的? “总——分——总”的结构
4、分组学习,讨论并整理。
四、探究学习
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从课文中找出例子并分析。
明确: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和分类说明
2、本文语言的运用上有何特点?试举例说明。
明确:生动、准确、严密
五、小结
本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运用逻辑顺序,通过生动而准确的语言,对花儿呈现各种色彩的原因作了生动形象的说明。对说明文的阅读,我们一定要注意把握它的对象、特征、顺序、结构、说明方法及语言。
六、测评反馈:
1、本文的作者是现代著名科普作家 。
2、说明文常用的写作顺序有 、 、 三种。
3、注音。三棱镜萎谢( )灼伤蜜腺分泌并蒂蒲班克裸子植物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合集 篇2
【学习目标】
1.了解花红的原因。
2.把握本文严密而巧妙的结构;掌握本文中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使用。
3.体会准确、严密的语言。
【学习重、难点】
1.掌握本文中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使用。
2.体会准确、严密的语言。
【学法指导】
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花红”的原因。学习时,应充分阅读文本,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思路、说明方法以及中心思想,并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学习时间】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 预习导学
1. 字音互填并在横线上补充你认为重要的词语。
活力充pèi( ) 橙色( ) 褪色( ) 三棱镜( ) 花huì( )
裸子植物( ) 靛蓝( )花萼( ) 分泌( ) 并dì莲( )
2. 读课文,你能说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吗?请结合课文内容加以概括。
花儿为什么
这样红? 内部原因
外部原因
3. 为了说明问题,作者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举一例说明。
说明方法: 例句:
作用:
4. 本文语言准确、严密,你能从文中找出一例来说明吗?
例句:
赏析:
5. 读了文章,你有什么疑问或感受,请大胆提出来。
二、 课堂助学
1.导入
2.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3.合作探究
(1)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
(2)课文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的?
(3)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4.本文语言准确、严密,你能从文中找出几例来说明吗?
【例句】有些白花,例如菊花,萎谢之前微呈红色,表示它这时也含有少量的花青素了。
【赏析】“有些”限制“白花”,表示不是所有的白花都会变色。
5.释疑解难
6.小结
三、课堂巩固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①花朵的红色是热情的色彩,它强烈,奔放,令人精神振奋。红紫烂漫的春天活力充沛,生气蓬勃。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人们一边赞叹,一边不免提出疑问,寻求科学的解释。
②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不论是红花还是红叶,它们的细胞液里都含有由葡萄糖变成的花青素。当细胞液是酸性时,花青素呈红色,酸性愈强,颜色愈红。细胞液是碱性时,花青素呈蓝色,碱性较强,就成为蓝黑色,如墨菊、黑牡丹等便是。而当细胞液是中性时,则呈紫色。万紫千红,红蓝交辉,都是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反应中所显示出来的。
③除了红花以外,还有黄色、橙色的花。橙色与柑橘、南瓜等果实的色彩相似,而最典型的是胡萝卜,所以表现这种色彩的色素,就被称为胡萝卜素。
④至于白花,那是因为细胞液里不含色素的缘故。有些白花,例如菊花,萎谢之前微呈红色,表示它这时也含有少量的花青素了,变色的一个特殊的例子是添色木芙蓉,早晨初开的时候是白色,中午变成淡红色,下午变成深红色,一日三变,愈开愈美丽。一般的花,大都初开时浓艳,后来渐渐褪色。
1.选文第②段的中心句是:
层次结构是: 。从文中可看出对红花起决定作用的物质是
。本段主要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
2.选文第③段的开头句(“除了红花以外”)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3.选文第④段中“表示它这时也含有少量的花青素了”的“少量”能否去掉?为什么?
4.“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问句在本文中既作标题,又在文中不断出现,你是否感觉到作者这样定有些累赘?为什么?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学反思2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一篇经典的事理说明文,在拟题上也很有特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本是一句歌词,在这里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课前备课时设想主要抓住说明文的几个要素来进行教学,即说明的内容、说明的方法、说明语言的准确严密。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导入新课展示目标后,出示自学指导: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梳理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说明顺序,找出文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然后指名学生上黑板板演课文的结构,再分别找出文中所使用的说明,并体会说出文章的说明顺序。这一阶段的教学时间大约占了16——20分钟左右,学生参与了讨论,参与了学习过程,但是在展示阶段不够积极,尤其是说明方法的展示,完成质量不够好。
探究题是说说文章标题用一句歌词的好处是什么,学生能指出揭示文章的中心和富有吸引力两点。在这一环节我给予学生一定的点拨和引导,并给出了比较完整的的答案,让学生的认识更完整。拓展部分是让学生以课文为例,说说生活中你还知道那些“为什么”,这一阶段学生展示的.还不错。然后用当堂检测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结束语后布置作业。整个教学环节总体给人的感觉是说明文的各知识点都基本涉及到了,各环节设计也不错,有课内向课外的延伸,使学生激发爱科学的兴趣,也贯穿了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
不足之处是:整个教学过程有些前松后紧,前面的环节尤其是梳理结构时间过长,可调整为学生简单梳理,教师板演可能会好一些,后面探究和拓展环节因时间关系赶得有些急,展开的不够充分,但是学生板演也是一种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可更合理地设计一下这种教学模式。从这节课中也可以看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够强,预习的效果也不太好,教师的课堂预设高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教师的备课要注意更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深挖教材,备课要更充分,考虑得更全面一些。同时也要加深自己的业务修养,提高课堂调控能力,在日常教学中也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