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蜗牛》教案

2023-07-23

《可爱的蜗牛》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印画的特点,大胆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创作。

  2、在印画“蜗牛”的活动中,让幼儿尝试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锻炼孩子们小手肌肉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图片资料, 颜料

  活动过程

  [导入]

  1、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蜗牛。

  - 它是身体很小的动物。

  - 它总是背着自己的家。它是什么呢?

  [展开]

  1、 谈谈关于蜗牛你有哪些经历。

  - 你见过蜗牛吗?

  - 你在哪儿见过的蜗牛?蜗牛长什么样子?

  - 看过蜗牛后你有什么感想?

  2、谈谈身体小的动物。

  ① 准备好身体小的动物的图片或照片。(蜗牛, 瓢虫, 蝴蝶, 蜻蜓等等)

  ②你知道哪些身体小的动物?

  ③ 讨论一下身体小的动物有哪些优点。

  ④ 一边看身体小的动物的图片一边讨论它们的特征。

  3、用准备的颜料装饰出蜗牛。

  ① 用食指和中指蘸上颜料。

  ② 用手指在蜗牛的背上印上圆圆的手印,画出蜗牛花花绿绿的家。

  ③ 给画好的每一只蜗牛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结尾]

  1、让孩子们把自己完成的作品介绍给朋友们

  2、总结活动

《可爱的蜗牛》教案 篇2

  一、有关背景:

  课题生成来源:

  一次散步活动中的偶发事件。

  课题类型:

  系列活动

  方案实施时间:

  20xx年5月12日-5月23日

  年龄班:

  中班

  班级幼儿数:

  32人

  二、活动方案设计:

  1、方案设计的背景分析:

  好奇心是幼儿活动的原动力。中班幼儿好奇心强,对新鲜、感兴趣的事物喜欢刨根问底,特别是一些小动物、小昆虫,更易引起幼儿探究的兴趣。一次散步活动中,幼儿无意中在草丛里发现了一只缓缓爬行的小蜗牛,他们兴奋极了,争先恐后围上去观赏,热烈地谈论有关蜗牛的趣事。孩子们还强烈要求把蜗牛带回班级饲养并在一日活动中对蜗牛投以极大的关注。孩子们善于观察,爱提问,常常就蜗牛的外形特征、食性、生活环境等展开争论,如“蜗牛有脚吗?”“蜗牛吃什么?”等。当他们找寻不到答案时常会求助于老师或采用其它方法来解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我抓住幼儿这一兴趣点,利用这些孩子们既熟悉又感兴趣的内容为教材,并创设和谐、宽松的环境,让幼儿看看、想想、听听、说说、做做,在玩中学,学中玩,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帮助他们积累有益的经验,发展他们的观察、操作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对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2、活动总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活动方式、生活习性及生存环境,并能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2)激发幼儿喜爱小蜗牛,爱护小蜗牛的情感。

  (3)培养幼儿观察探究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并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4)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艺术活动,大胆尝试,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引导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理解作品内容,把握角色形象特点,感受其中的教育意义。

《可爱的蜗牛》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激发或发现幼儿的兴趣爱好和需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课改纲要的自主学习,本土环境因素的影响等引发的该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涂涂画画、培养幼儿的动手绘画能力和感受美的能力。

  2、亲近蜗牛、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以线构图

  活动准备

  沙盘中的蜗牛、彩色笔、图画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兴趣、讲述梦画版《蜗牛来做客》

  二、操作活动

  1、观察小蜗牛老师出示桌上沙盘里的小蜗牛、请幼儿观察它的各种形态(头藏在壳里,头微露、头全露)及其身体特征(头上有两只触角、背上有壳)

  2、老师讲解蜗牛的画法(一点绕圆构图)右手拿笔、左手要劳动哟

  左手放在图画纸的中间、用手指头(食指)点一点,在手指头点的位置画一颗棒棒糖、棒棒糖要跳舞啰,跳的是圆圈舞,按顺时针方向……画上一粒小豆豆、长出两根牙签、牙签上串有黑色的小芝麻……

  3、自由涂画

  老师巡视对需要帮助的孩子进行指导

  指导幼儿装扮蜗牛的壳,给蜗牛的壳涂上漂亮的颜色

  三、作品评价1、作业交流2、作业点评:

  A、拿1/3的幼儿作品进行点评,从不同的角度予以肯定和表扬

  B、对个别有特点的作品请幼儿自己说说他的画再点评

  四、拓展活动

  1、触摸蜗牛感知蜗牛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渗透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2、放生蜗牛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的情感,大自然才是蜗牛的家

  教学反思

  幼儿对笔墨较感兴趣,能在玩中学,玩中有所收获,特别在控制水份方面有较好的表现。

  课后反思自然界中的昆虫的品种繁多,形态各异,色彩斑斓,为自然界境添了不少的情趣。

《可爱的蜗牛》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对蜗牛的观察兴趣和关注生命的情感。

  2、使幼儿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获得一些亲身探究的体验,初步培养幼儿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区域小组活动,使幼儿逐步养成边做实验边做记录的好习惯,学会相互合作,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

  4、通过对蜗牛的认识,练习用较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的能力。

  5、初步培养幼儿探究问题的科学态度,懂得学习翻阅资料获得更多的知识。

  重点:

  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引导幼儿边做实验边做记录。

  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将场景布置成实验室,放置一些有关蜗牛的照片和图书、放大镜五个、“可爱的蜗牛”字卡、五张桌子、录音机、磁带

  2、美工区所需材料:绘画纸、油画棒、橡皮泥、皱纹纸、毛线、胶水、剪刀、有关蜗牛的照片和图书、实物蜗牛

  3、拉力实验区所需材料:扣子、雪花片、钥匙、积木、小鱼插片、橡皮、木珠、玩具小汽车、螺丝钉、一枝香烟、透明胶、线、尺子、笔、记录纸、实物蜗牛、白菜叶、餐巾纸

  4、本领测试区所需材料:自制小梯子、自制爬杆、自制钢丝绳、自制斜坡、杯子、钥匙、玩具小汽车、透明胶、线、笔、记录纸、实物蜗牛、白菜叶、餐巾纸

  5、“蜗牛吃什么”实验区所需材料:切成小块的油白菜、辣子、萝卜、葱、西红柿、苹果、香蕉、纸、杏干、葡萄干、沙子糖、盐、羊肉、面包渣、实物蜗牛、餐巾纸、盘子若干、笔、记录纸

  6、“幸福家园”实验区所需材料:实物蜗牛、盛放蜗牛的容器、腐土一桶、喷壶、一些树叉、假山、亭子、小树、小池塘、垃圾桶。

  活动过程:(整个过程以轻音乐贯穿)

  一:以“到蜗牛的世界游玩”引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谈话导入,带领幼儿进入蜗牛的世界。

  2、参观蜗牛图片展,引导幼儿提问:“真的蜗牛在哪里?”

  3、教师变出一只蜗牛,提问幼儿是否愿意和蜗牛做朋友?

  给每位幼儿发一只蜗牛,引导幼儿观察、讨论,说出蜗牛的外形特征,教师做最后小结。

  4、引导幼儿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并猜想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5、培养幼儿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集体教育活动

  1、让幼儿将各区域的蜗牛送到已建好的蜗牛家里去。

  2、小结此次实验活动,并鼓励实验记录做的好的幼儿。

《可爱的蜗牛》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欣赏故事,感受故事中善意夸张的手法和含蓄幽默的风格。

  2、学习故事中描述四季特征的语言,并能模仿迁移。

  活动准备

  1、幼儿作画用的纸和笔。

  2、 《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一同讨论蜗牛的特点,增进幼儿对蜗牛动作慢这一特征的了解,然后引出故事。

  2、教师讲述故事,注意语调平缓,不宜太快。然后提问:

  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教师帮助幼儿分析和感受故事的风格。

  3、教师再次讲述故事,幼儿边看书边听。

  讲述之前提出问题:故事里的小蜗牛去树林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出发的?又是什么时候回来的?这时候树林里的景色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变化?

  4、教师引导幼儿复述故事中描述各个不同季节景色的语言。

  5、进一步迁移语言经验。

  我们这儿四季的景色和故事中小树林的景色一样吗?我们这儿的四季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讨论发言,肯定那些语言运用富有新意而又描述准确的句子。

  6、幼儿作画。

  鼓励幼儿将自己认为最美的景色画下来,用美好的语言描述它。

《可爱的蜗牛》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爱动物是小朋友们的天性,孩子们肯定也非常愿意把动物用各种形式表现出来,考虑到绘画蜗牛对中班的幼儿有一些简单了,所以我们改用泥工的形式来表现,正好我们班的特色就是泥工,孩子们平时经常用泥工做各种各样的物品,所以相信他们对这次的活动也一定会有很大的兴趣的。

  活动目标及重难点

  中班幼儿动手能力已经有了一个明显的提高,可以用多种方式来玩橡皮泥。而且每一个活动我们力求能够让孩子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所以我制定了一下的目标:

  1、学习运用捏、团、搓、卷等技能用橡皮泥做蜗牛。(重点、难点)

  2、感受泥工活动的乐趣。

  3、萌发喜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的充分对于上好一节活动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也根据活动的需要准备了:橡皮泥、火柴若干,课件一份,小蜗牛的家的场景。

  教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借助多媒体,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幼儿大致知道了制作小蜗牛的过程。

  操作法:幼儿在操作中锻炼自己的手部肌肉的能力,在操作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教学过程

  我把活动分成4大部分:引起兴趣——示范制作——幼儿操作——相互欣赏。

  1、看课件,引起幼儿兴趣。

  首先先出示泥工蜗牛的身体,请幼儿猜猜这是什么?通过猜测,发散幼儿思维,引起幼儿兴趣。再出示蜗牛的壳,请幼儿接着猜,最后出示完整的泥工蜗牛图片,请幼儿说说小蜗牛长得什么样子的?通过由身体——壳——完整的蜗牛图的展示,既引起了孩子的兴趣,又让孩子清楚的知道了蜗牛的整体构造,为之后的制作做好了准备。

  2、示范制作小蜗牛。

  先向小朋友们提问小蜗牛用什么材料做成?是怎么做出来的呢?请幼儿自由发言,然后教师示范讲解,注意要点:先选一种颜色的彩泥把它捏软,团成球,搓长做蜗牛的身体;再选另一种颜色的彩泥搓长,从一头开始卷,要卷得紧一点。在头上可以用火柴做小蜗牛的触角和眼睛。通过提问、让幼儿观察,让他们知道蜗牛制作的材料。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有助于幼儿接下来的自由操作

  3、幼儿操作。

  在操作前教师向幼儿提出要求:提醒小朋友橡皮泥、火柴不能吃,不能往地上扔,不和别人争抢彩泥;火柴头很尖不能对着其他小朋友和自己的眼睛。然后再请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在操作前提出相应的要求,避免孩子在操作中发生危险,教师的巡回指导有助于幼儿能够更好的完成制作。

  4、相互欣赏。

  请幼儿把自己做好的小蜗牛放在提前做好的场景里面,大家一起围绕着相互欣赏,幼儿边欣赏边听教师介绍:小蜗牛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特别喜欢在晚上或下雨的时候出来玩,最怕太阳晒了,所以,小朋友在外面看见蜗牛时,千万不能把它放在太阳底下跟它一起玩。在欣赏过程中听听教师的介绍,初步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萌发保护小蜗牛的情感。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轻松幽默的小故事,故事中弥漫着一股平静悠闲的气氛,而故事中对四季不同景色的描述,更为故事增添了美丽的色彩。这样精致的小故事适合各种年龄的幼儿欣赏。本节课在环节设计上合理有序,幼儿兴趣高,态度积极,课堂氛围融洽,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在幼儿表述四季特征的环节中,词语运用有些单一,需在以后的活动中不断累积。

《可爱的蜗牛》教案 篇7

  活动目标、认知目标:

  认识蜗牛并初步了解蜗牛的一些生活习性。

  技能目标: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以及幼儿的想象力。

  情感目标:

  培养幼儿爱护小蜗牛的情感。

  活动重点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活动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活动准备前经验准备:观看小蜗牛的课件录像物质准备:在种植植物的盆中放入小动物(蜗牛)

  活动过程导入:

  带幼儿到自然角观看植物盆中的小动物(蜗牛),引发幼儿兴趣。

  基本环节:

  1、讨论各自的想法(想象力)观察后,教师让孩子们说一说:“你们看了小蜗牛,小蜗牛在干什么呀?”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2、引导幼儿继续观察,分时段进行观察,充分发挥想象力。3、讨论、小结。再次集中,教师提问:“小朋友观察了小蜗牛很多小朋友的想法很好,很棒,还有谁有更棒的,想一想。”

  结束:教师小结:小朋友在观察小蜗牛,和小蜗牛成了好朋友。小朋友很关心小蜗牛,小蜗牛让我们知道它的活动过程。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的动物,小朋友只要仔细的去观察它们,我们会有更多的好朋友。

《可爱的蜗牛》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能在已画好的图案上用各色纸绳沿轮廓绕贴,增加画面的美感。

  2、喜欢制作各种纸绳造型。

  活动准备:

  1、教具:已装饰好的范画,纸、胶水、已搓好的纸绳若干。

  2、学具:已画好的蜗牛人手一份,胶水人手一个,抹布每组一份,已搓好的纸绳每组一筐。

  3、背景板一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范画,引起幼儿兴趣。

  1、师:在美丽的大森林里生活着许多可爱的蜗牛宝宝,你们看到过吗?想看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可爱的蜗牛宝宝吧!

  2、师(出示范画):蜗牛宝宝可爱吗?可爱在什么地方?(穿着漂亮的衣服)

  二、引导幼儿讨论制作方法、步骤,并示范。

  1、师(出示蜗牛轮廓):这里有一只蜗牛宝宝也想穿上漂亮的衣服,我们请来了谁来帮助它?(纸绳)

  2、师:我们怎么来把纸绳穿在宝宝的身上呢?需要请谁来帮助它?(胶水)

  3、教师示范:首先,沿黑色的轮廓线涂上胶水,胶水要多涂一些,这样纸绳才能贴的牢牢的。涂好后把手在抹布上擦干净,再选择你喜欢的颜色的纸绳沿轮廓绕贴,边绕边用手轻轻按压,使纸绳贴牢在纸上,贴完了把多余的纸绳剪掉。贴纸绳的时候要一圈轮廓线贴完了再贴第二圈,每一圈都要靠的紧紧的,一圈挨着一圈,这样蜗牛的背壳没有空白的地方,一直贴到整个背壳都贴满。

  4、蜡笔装饰蜗牛的身体。

  师:我们的蜗牛宝宝现在想变得更漂亮,我们还可以请谁来装扮它?(蜡笔)师:观察一下蜗牛的壳是什么颜色的,待会选择蜡笔颜色的时候就不要选一样的颜色,因为一样的颜色画上去会看不清楚。

  师:可以用各种漂亮的图案、形状来装饰蜗牛宝宝的身体。最后把它剪下来,这样蜗牛宝宝就完成了。

  三、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师幼一起回忆蜗牛宝宝变漂亮的过程。

  2、师:我们还有许多蜗牛宝宝想穿上漂亮的衣服,请小朋友们去帮助它们穿上漂亮的衣服。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能力强的幼儿自己制作纸绳贴画;帮助能力差的幼儿选用纸绳的颜色。提醒幼儿把剩余的纸绳放回筐内,保持桌面整洁。

  四、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1、请先完成作品的幼儿将蜗牛贴于背景图上。

  2、幼儿互评,你最喜欢哪只蜗牛,为什么?

  延伸活动:

  1、将幼儿制作的蜗牛布置在主题墙上,让幼儿欣赏、感知蜗牛的特点。

  2、区角中投放蜗牛的纸样、其他动物的纸样及各色纸绳,让幼儿选择材料制作。

  活动反思:

  中班幼儿平日里的美术活动大多以蜡笔画为主,这次我选择的纸绳造型的形式比较新颖,孩子们的积极性都很强。活动流程也比较顺畅,幼儿能够与教师进行很好的互动配合,且作品比较成功。当然活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

  1、示范的时候胶水涂得太少,导致纸绳没有完全贴在纸张上,热带鱼的轮廓比较模糊。

  2、在前面导入部分的提问比较多,且都是自问自答,有些忽略了孩子们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