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水的三态变化

2023-07-15

大班科学教案:水的三态变化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体验探索的乐趣。

  教学准备:冰块若干 干湿毛巾两块 脸盆4个 镜子每人一个 灯笼一个 电水壶一把

  热水许多 多媒体课件《小水滴的旅行》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水在自然界存在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出示灯笼请幼儿猜灯谜:不洗不脏,越洗越脏,洗它不能吃,不洗反能尝.(水)

  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提问问题:

  1、水能变成什么?

  2、天上为什么下雨?

  3、出示干湿毛巾请幼儿讨论湿毛巾怎样变干,毛巾上的水哪去了?

  小结:小朋友说了那么多水的变化到底水是怎么变得呢?小朋友做实验后就明白了。

  二、做实验

  实验一把冰块放到热水中观察冰块的变化,幼儿自由讨论,并把结果记录在纸上。

  教师小结:冰受热变成了水

  实验二教师在电壶中加少量的水并加热,请幼儿讨论水加热变成什么?并把结果记录在纸上。

  教师小结: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实验三首先让幼儿摸一下镜子的感觉,照一照自己在镜子里的样子,然后把镜子放到热水盆上面一会儿,观察镜子与以前有什么不同。幼儿自由讨论并把结果记录纸上。

  教师小结:水蒸汽遇冷变成水。

  请几名幼儿把画好的统计表讲解一下并对做的`比较好的幼儿给予鼓励。

  教师小结:冰受热变成水,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三、观看媒体课件

  观看多媒体课件《小水滴的旅行》边看边提问:

  小水滴的家是什么地方?太阳公公放出万道金光小水滴发生了什么变化?冷风一吹水蒸气变什么什么?冷风继续吹云彩里的小水滴有什么变化?使幼儿加深对水的三太变化的了解。

大班科学教案:水的三态变化 篇2

  【活动来源】

  随着天气渐渐变暖,我发现园中的孩子们对水的兴趣很大,经常在水管前嬉戏、打闹,以致把衣服弄湿了也不愿意离开,有几个“小调皮”

  甚至为了能在水池边多玩会儿,主动要求帮老师洗抹布、涮拖把。纲要中指出:

  “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时机,提供适当引导,让孩子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

  我心想,何不利用孩子们的这种兴趣,来上一节关于水的活动课。

  【活动目标】

  1、感知水的特征,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可流动的

  2、知道水会随温度的变化呈现不同的状态

  3、了解水的重要性,懂得节约用水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准备活动】

  1、每人两个分别装有水和牛奶的杯子、玩水玩具,每组一个大塑料盆

  2、事先在冰箱里冻好冰块

  3、教师准备酒精灯、烧杯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师出示各种玩水玩具,如水枪、瓶子、水盆等。请每组幼儿自由玩水师:

  “刚才,孩子们都玩得很高兴,可是你知道吗?(压低声音夸张状)水呀,还有许多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水的秘密,好不好?”

  幼:“好”

  评析:利用幼儿平时比较感观熟悉又喜欢玩的东西,引起他们的兴趣,利用幼儿的好奇,引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为本节课学习打下基础。

  二:认识水的特性

  1、看教师请幼儿出示装有牛奶和水的透明杯子。

  师:你们面前是一杯水和一杯牛奶,请小朋友只用眼睛看,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只用眼睛看语气重一些)

  幼:水清清的,牛奶浓浓的;水是无色的,牛奶白色的。

  小结:水是无色的评析:

  本环节,教师多次强调孩子只用眼睛,孩子对物体的感知有多种经验,尤其对平常喝的水、牛奶,他们很容易想到味道等其他的,而教师引导孩子用“看”这个感官系统,幼儿又自然运用上“颜色”这个词汇,水的这一特性很自然就出来了。

  2、尝教师请幼儿尝一尝牛奶、水有何不同幼:牛奶酸酸的甜甜的,水没有味道。

  小结:水是无味的启发幼儿:水与牛奶比,还可以与什么比尝是无味的

  例如:酒是辣的,酱油是咸的,加深水是无味的评析:让幼儿尝,他们亲自感受,探索兴趣更浓了3、观察师在水杯、牛奶杯中分别放入一片鲜艳的花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觉,例:

  你能看见吗?为什么?

  幼:水中的花片很清楚,而牛奶中的看不清楚。水是透明的,而牛奶不透明。

  小结:水是透明的。

  启发幼儿想办法: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水是透明的?

  例:把小手放入干净水中,隔着盛满水的瓶子互相能看见等。

  评析:教师对于孩子一些偏离实际的说法、想法要及时正确引导,引导并启发他们能够及时回到要体现的内容上来,孩子也在不停的讨论、探讨中形成了知识。

  4、动几人一组将杯子里的水倒入盆中,引导幼儿感知水的流动,提问:水是怎样的?

  小结:水是可以流动的。

  水的流动性还从哪里看出来,启发幼儿说出如拧开水管、小河流水等。

  评析:让孩子动起来,使枯燥、抽象的知识在操作中明朗化、清晰化。

  5、师幼共同总结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可流动。

  本环节总评:

  幼儿与教师一同通过看一看、尝一尝、动一动等多种形式,对水的特性有了一个全面了解。

  三、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1、水变冰师:水对小朋友说:

  教学反思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教师时刻要为幼儿的探索认知创设一个宽松、和谐、自由的环境氛围,让幼儿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认识物质的性质。本次教学活动通过看一看、尝一尝、动一动,幼儿从亲身体验中,对水的概念从形象到抽象的提升,让幼儿在活动中自始至终都是“实验者”,知识在孩子们的实践中自然就形成了。

大班科学教案:水的三态变化 篇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体验探索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二、教学准备:

  冰块若干、干湿毛巾两块、脸盆4个、镜子每人一个、灯笼一个、电水壶一把、热水许多、多媒体课件《小水滴的旅行》

  三、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水在自然界存在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出示灯笼请幼儿猜灯谜:不洗不脏,越洗越脏,洗它不能吃,不洗反能尝、(水)

  (二)幼儿自由讨论

  (三)教师提问问题

  1、水能变成什么?

  2、天上为什么下雨?

  3、出示干湿毛巾请幼儿讨论湿毛巾怎样变干,毛巾上的水哪去了?

  小结:小朋友说了那么多水的变化到底水是怎么变得呢?小朋友做实验后就明白了。

  (四)做实验

  1、实验一:把冰块放到热水中观察冰块的变化,幼儿自由讨论,并把结果记录在纸上。

  教师小结:冰受热变成了水

  2、实验二:教师在电壶中加少量的水并加热,请幼儿讨论水加热变成什么?并把结果记录在纸上。

  教师小结: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3、实验三:首先让幼儿摸一下镜子的感觉<凉凉的>,照一照自己在镜子里的样子,然后把镜子放到热水盆上面一会儿,观察镜子与以前有什么不同。幼儿自由讨论并把结果记录纸上。

  教师小结:水蒸汽遇冷变成水。

  请几名幼儿把画好的统计表讲解一下并对做的.比较好的幼儿给予鼓励。

  教师小结:冰受热变成水,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五)观看媒体课件

  观看多媒体课件《小水滴的旅行》边看边提问:

  小水滴的家是什么地方?太阳公公放出万道金光小水滴发生了什么变化?冷风一吹水蒸气变什么什么?冷风继续吹云彩里的小水滴有什么变化?使幼儿加深对水的三太变化的了解。

  五、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通过教师由浅入深的提问方法,发展幼儿的思维。并能动手动脑,通过实验操作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幼儿通过观察和思考,用记录表格的形式,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通过与大自然界水的直接接触,让幼儿懂得珍惜水资源,生活中做到节约用水,逐步产生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和初步的环保意识。本活动使幼儿在科学探索智能、艺术智能、语言智能、情感智能等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让幼儿能够多元化的发展。

大班科学教案:水的三态变化 篇4

  [设计思想]

  环保作为一个全球性话题,意义重大而深远。今天的幼儿,是祖国未来的主人,加强对他们的环保教育,将直接关系到我们的“今天”和“明天”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设计了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系列活动,目的是让他们从小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让幼儿从他们身边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让环保意识扎根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

  活动一:水是宝

  [活动目标]

  1、萌发幼儿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培养幼儿的理解能力及大胆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

  3、帮助幼儿了解水的用途,知道水对人类动物、植物的重要性。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5、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请家长配合,生活中注意节约用水,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节约用水。

  2、地球上可饮用水示意图。

  3、歌曲《水龙头不哭了》、儿歌《水是宝》磁带。幼儿园水的环保综合活动案例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游戏的口吻请幼儿欣赏儿歌《好渴好渴想喝水》,引出对水的作用的讨论。

  二、出示地球上可饮用水的示意图,让幼儿知道地球上的可饮用水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并且当前面临水缺乏的严峻形势。

  三、欣赏儿歌《水是宝》,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水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并且让幼儿想像假如没有水我们的生活会怎样,让幼儿更深刻地体会水的重要性。

  四、引导幼儿进行讨论:我们该如何节约用水。(随手关紧水龙头,减少漏水量;刷牙时,尽量用漱口杯装水,不要开着水龙头让水哗哗地流;洗碗时,先把水放水槽里,再放碗盘清洗;洗澡多用淋浴,且最好采用喷水量小的喷头;一水多用等)。

  五、欣赏歌曲《水龙头不哭了》,并鼓励幼儿在儿歌的伴奏下大胆表演,让幼儿对节约用水进行情感体验。

  [活动延伸]

  与爸爸、妈妈共同讨论节约用水的好办法,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并把好的经验与幼儿一起交流。

  活动二:伤心的鲤鱼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爱心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帮助幼儿懂得污染了的.水将会对人类、动植物造成危害。

  3、引导幼儿学习评价故事中的角色行为。

  [活动准备]

  1、请父母带幼儿观察住所附近河流、池塘的水质。

  2、故事录音带和故事课件。

  [活动过程]

  一、设置悬念:

  画面上显示鲤鱼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的情景,突然鲤鱼在河里翻白肚皮。教师提问:“河里的鲤鱼怎么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教师请幼儿当小法官,查出事故的原因。引出故事《伤心的鲤鱼》。

  二、看课件,听故事,找出答案。

  大黑熊工厂里的工业废水没有处理直接排放到河里,这种水是有毒的,因此小鲤鱼差点被毒死。

  三、讨论评价:黑熊做得对不对?为什么?

  引导幼儿从两方面看待这个问题,一是黑熊办工厂为大家造汽车是好事,但因为开工厂而破坏了人们周围的环境,损害了大家的健康,这是不对的。

  四、请幼儿联系身边的生活,说一说水污染对人、动植物的伤害。举例:临村有个加工蒜油的工厂,由于没有处理排放的污水,导致周围村庄生活用水严重污染,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只能买水喝;附近造纸厂的水直接在田边地头流淌,致使庄稼、树木枯萎等,这些触目惊心的现象让幼儿更深刻地体会到水污染已严重地危害到人及动植物的生存。

  五、引导幼儿讨论:我们该怎样保护水资源?

  1、节约用水、一水多用;

  2、不往河里乱排污水;

  3、不乱倒垃圾;

  4、河边多种植花草树木;

  5、建议父母使用无磷洗衣粉等。

  [活动延伸]

  让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进行角色表演。

  活动三:参观汶河

  [活动目标]

  1、通过参观汶河,了解河水被污染的原因。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分析综合能力。

  3、让幼儿进一步体会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做好出发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包括喝水、入厕、检查衣服、鞋子是否穿好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强调参观汶河的注意事项,并提出参观要求:“认真看、仔细听,积极回答问题,随时听从老师的口令。”

  二、引导幼儿有顺序地参观河水、河边的植物等,然后让孩子们讨论:“汶河的河水是什么颜色的?水上飘着什么?河岸上种了些什么植物?发现了什么问题?”

  水上、岸上垃圾到处都有,花草树木也被乱踩乱折,呈现在孩子们面前的是一片狼藉的景象。

  师幼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人们乱扔垃圾、不注意爱护花草树木、不爱护周围的环境等)。

  三、引导幼儿为保护汶河献计献策不往河边、河水里乱扔垃圾;爱护岸边的花草树木,不践踏,不攀折;不让小宠物在河边和河里大小便;不往河里乱排污水等等。

  四、分发环保袋,师幼共同把垃圾带回家。

  [活动延伸]

  1、让幼儿做保护河流的宣传员,号召大家都来保护水资源,从而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

  2、定期组织幼儿去汶河,用实际行动来保护汶河。(幼儿教育)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根据《纲要》精神,把语言、数学、音乐、游戏都整合在活动中,通过本次活动巩固了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加深了对数字的了解。在愉快的音乐和游戏中了解了水的重要性,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大班科学教案:水的三态变化 篇5

  活动目标:

  1.体验水墨混合后的神奇变化,并大胆尝试吸附画。

  2.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和创造力,体验创作成功的乐趣。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体验水墨混合后的神奇变化,并大胆尝试吸附画。

  活动难点:

  1.如何将抽象的活动生动化、形象化。

  2.操作性:吸附画的操作。

  形成原因:

  由于本次活动加入了深奥的科学原理,因此易造成活动的单一、刻板,对幼儿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而吸附画式的绘画方式对于幼儿来说接触比较少,经验积累少,掌握这种绘画的技能也就成了本次活动的难点。

  解决策略:

  1.诗歌融入法

  教师利用优美的诗歌来营造一个唯美的气氛,并透过诗歌来告诉幼儿操作的步骤,使活动生动化、趣味化。

  2.隐性提示法

  教师提供两种不同的牙签,让幼儿自动的区分运用;另将宣纸两边折起,引导幼儿正确操作的方法。

  活动准备:

  盘子、水、桶、墨汁、宣纸、两种有区别的牙签、肥皂、抹布、展示板等。

  活动过程:

  一、诗歌引题,激发兴趣

  1.欣赏发现

  师问:在森林里住着一个可爱的小精灵,他有一根神奇的魔杖,你们想看他表演魔术吗?

  教师边念诗歌边操作,激发幼儿兴趣。(可爱的小精灵,有一根神奇的魔杖,魔杖在水面上轻轻一点,水面上出现了美丽的花纹,就像黑丝绒般的花朵。哇,可真神奇,你们想试试吗?)

  2.操作探索

  用诗歌来引导幼儿操作。(魔杖在水面上轻轻一点,水面上出现了美丽的花纹,小精灵想让这些美丽的花纹都跳起舞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二、再次操作,启迪灵感

  1.操作反馈(师生反馈操作结果)

  师:好,请小朋友轻轻地回到位置上。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让美丽的花纹跳舞的?(幼儿讲述)

  师:你的这个方法真(好)不错!你真会动脑筋!哦,你是用让墨汁圆扩散开来的,(真棒)做得不错~~~~~~

  2.表面展开(教师操作表面展开)

  师:小精灵也想了一个好办法,你们想知道吗?(想)

  师:魔杖在水面上轻轻一点,水面上出现了美丽的花纹,魔杖施加魔法,在花纹中轻轻一点,哇!怎么样?美丽的花纹跳起了圆圈舞。你们想试试吗?

  3.激励创新(幼儿操作表面展开)

  (1)在幼儿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操作。

  师:魔杖在水面上轻轻一点,水面上出现了美丽的花纹,魔杖施加魔法,在花纹中轻轻一点,像什么?

  (2)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根据自己的构思,在水面上画出美丽的画。

  你可以在四周多点几下,在颜色浓的中心点再点一下,嘿,你水中的'图案可真漂亮!

  4.吸附成画

  师:水里的图案可真美啊,有什么办法把这美丽的图案保存下来?

  师:快看看,我是用什么方法把这美丽的图案保存下来的。我把宣纸平平地放在水面上,等它把水中的图案吸到纸上后,再轻轻地拿好两边揭起,一张不用笔画的画就做成了。你们也试试吧。(幼儿操作)

  三、作品展示,艺术想象

  师:这是谁的画,你的画像什么?你觉得这副画像什么?(幼儿想象描述)

  师:我们像变魔术一样,把水中的图案吸到了纸上,真是些有魔力的画。这样,我们把它们拿给其他小朋友去看看,让他们猜猜我们是怎么画出来的好吗?

  活动反思:

  幼儿教学概念的建构是阶梯式的,是一级一级逐步建立起来的。大班幼儿知识的迁移,知识容量的扩大,有利于幼儿认识能力的提高。因此,我按幼儿的认识规律,把操作活动分成若干个层次,通过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灵活地掌握知识,并使之升华为能力。

  愿望是一切活动顺利开展的前奏曲,当幼儿愿意尝试时,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争着想去“试一试”。因此,我在环节安排上运用分层式的教学模式,在一个活动之后出现又一个新的亮点,让幼儿不断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打破了以往教学中“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我们也可以看到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处于兴趣高涨的氛围当中。积极主动地探索着、发现着、操作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