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中班科学教案:水的三态变化

2023-09-03

幼儿中班科学教案:水的三态变化 篇1

  教材分析

  地球上的水一直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转变,水循环是自然界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学生通过回忆和观察自然界中水的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讨论他们之间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初步认识到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是可逆的。本课既是小结课,又是对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的转变过程进行一个深入的了解。

  学情分析

  1、学生对于水的三态和自然界存在的现象无法建立联系。如问卷中问道水在自然界有哪些形态时, 100%的孩子都回答----液态、固态、气态。但我再接着问自然界中是如何具体阐述的?比如说云,孩子们一下就会说到雾、雪、霜等现象。而对于雾、雪、霜这些现象具体该对应水三态中的哪一种,学生错误百出。

  2、学生还有有较多错误的前概念,并且根深蒂固。如三年级的学生水蒸气的理解是有误的,都认为烧水的白气是水蒸气,只有23%的孩子认为冬天呼出来的气不是水蒸气,第四题大部分的同学只能正确的回答出冰是怎么形成的,其他的基本上都是错误的。想起我正在执教的四年级的同学,他们已经学过了这个内容,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很多孩子都分不清白气或水蒸气,还有部分孩子认为雪和霜是由水遇冷凝结而成的冰。这些问题都说明错误的前概念已经深深的烙在学生的脑海里了。了解了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我在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通过具体形象的、直观的实验去克服他们深入脑海的前概念。

  3、三年级的孩子大概10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倾向于直观形象的思维方式,对于故事、图片,直观的实物更乐于接受,因此,模拟常见的霜、雪以及简单直观的呈现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

  2、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回忆或观察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讨论它们之间变化的原因和条件。

  2、寻求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证据,尝试自主设计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观察实验活动。

  3、分析水的各种状态之间变化的过程,整理概括水的三态变化规律。

  4、思考有关自然界水的相关问题,并尝试用“水的三态循环”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观测数据(证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2、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3、初步建立物质不灭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变。

  教学难点

  对水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做出解释。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讲授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

  小组: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讨论记录表,玻璃杯1只,冰块1杯,食盐

  全班: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现象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水的各种形态

  1、师:在将近一个星期的学习以来,我们一直在学习水,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吗?

  师生交流

  师:刚才的交流中提到水在自然界中有多种状态,大家一起先来看几张图片和一些视频。(课件展示)

  2、师:刚才的图片是水在自然界存在的几种形式。你能根据生活经验说说你所知道的云、雾、雨、露、霜、雪、冰吗,可以小组讨论一下,试着把P57的表格填好。

  3、学生讨论交流。(基本答案如下:)

  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

  水的形态 变化的过程 变化的条件

  霜 水蒸气(气体) 冰晶(固体) 温度降到0℃以下

  雪 水蒸气(气体) 冰晶(固体) 温度降到0℃以下

  冰 水(液体) 冰晶(固体) 温度降到0℃以下

  露 水蒸气(气体) 水(液体) 温度降到0℃以上

  云 水蒸气(气体) 水(液体) 温度降到0℃以上

  雾 水蒸气(气体) 水(液体) 温度降到0℃以上

  (这些条件也许很多学生想不到,特别是霜和雪,答不出来的也可以先不填,在学了下一个环节之后再回过来回答也可以。)

  二、水的三态循环

  1、小结:我们刚才通过的讨论和前面几课的实验和观察,发现了液态的水能凝固成固态的冰,固态的冰会融化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会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气态的水蒸气又会凝结成液态的水。

  师:你能用图来表示上面三者之间的转化吗?(学生画)

  (预设:(1)如果前面学生没有讨论出霜和雪的变化过程,这里可以再问一句:师:那么固态的冰和气态的水蒸气之间能互相转化吗?霜和雪是从水的什么状态变化而来的?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如果学生还是不理解可以教师演示一个实验:在一只干燥的玻璃烧杯里装满小冰块,并往碎冰里加入大量的食盐,过几分钟后可以看到玻璃杯外壁上有固态的冰晶出现。然后请学生解释现象: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了冷的玻璃杯壁(低于0℃),从而凝华成了冰晶。)(2)如果刚才讨论出了就可以在上面的总结中直接总结完整。)

  热量的变化引起了水的三态变化。

  2、师:我们学了这么多之后,现在你能解释为什么海洋中的总不会溢出,河流中的水一直流不完吗?请同学们结合P58的图,讨论一下。

  3、交流。

  三、拓展

  1、师:学了这章,你有什么收获呢?

  2、阅读资料库,增长知识。

  板书设计

  水的三态变化

  水(液体):蒸发(吸热)变为水蒸气;凝固(放热)变为冰

  水蒸气(气体):凝结(放热)变为水;凝华(放热)变为冰

  冰(固体):熔化(吸热)变为水;升华(吸热)变为水蒸气

  教学反思

  1、在判断云和雾的是水的哪种形态时,很多学生都回答是水蒸气,虽然前面一课有讲过,但是可以看出学生并没有搞清楚水蒸气其实是看不见的,云和露其实是由许多的小水滴构成的。(可能由于在这一单元的内容是没有连续上的,都是和一二单元交叉着上,导致学生虽然在当堂课理解了但是课后没有进行巩固,又忘记了。可见知识是需要不断巩固的。)

  2、学生在讨论时,没有讨论出霜和雪的变化过程,因为觉得冰是水凝固而成的,所以几乎都认为霜和雪是由水变成小冰晶的,刚开始我只是直接告诉他们正确的过程与条件,后来发现其实学生根本不理解。后来仔细翻阅教参发现其实可以用实验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在一只干燥的玻璃烧杯里装满小冰块,并往碎冰里加入大量的食盐,过几分钟后可以看到玻璃杯外壁上有固态的冰晶出现。然后请学生解释现象: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了冷的玻璃杯壁(低于0℃),从而凝华成了冰晶。学生一下就记住了。

幼儿中班科学教案:水的三态变化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体验探索的乐趣。

  教学准备:

  冰块若干 干湿毛巾两块 脸盆4个 镜子每人一个 灯笼一个 电水壶一把

  热水许多 多媒体课件《小水滴的旅行》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水在自然界存在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出示灯笼请幼儿猜灯谜:不洗不脏,越洗越脏,洗它不能吃,不洗反能尝.(水)

  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提问问题:

  1、水能变成什么?

  2、天上为什么下雨?

  3、出示干湿毛巾请幼儿讨论湿毛巾怎样变干,毛巾上的水哪去了?

  小结:小朋友说了那么多水的变化到底水是怎么变得呢?小朋友做实验后就明白了。

  二、做实验

  实验一把冰块放到热水中观察冰块的变化,幼儿自由讨论,并把结果记录在纸上。

  教师小结:冰受热变成了水

  实验二教师在电壶中加少量的水并加热,请幼儿讨论水加热变成什么?并把结果记录在纸上。

  教师小结: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实验三首先让幼儿摸一下镜子的感觉<凉凉的>,照一照自己在镜子里的样子,然后把镜子放到热水盆上面一会儿,观察镜子与以前有什么不同。幼儿自由讨论并把结果记录纸上。

  教师小结:水蒸汽遇冷变成水。

  请几名幼儿把画好的统计表讲解一下并对做的比较好的幼儿给予鼓励。

  教师小结:冰受热变成水,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三、观看媒体课件

  观看多媒体课件《小水滴的旅行》边看边提问:

  小水滴的家是什么地方?太阳公公放出万道金光小水滴发生了什么变化?冷风一吹水蒸气变什么什么?冷风继续吹云彩里的小水滴有什么变化?使幼儿加深对水的三太变化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