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要凸显立足实际,打造亮丽典范。要注重村庄的差异性,立足村庄实际,保留村庄特色,充分体现科学性、连续性和严肃性。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做大村庄生态文化,切忌低水平重复,千篇一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用生态的理念,系统的观点,统筹的办法深入推进。
(三)突出生态立县,生态文化,生态民俗不退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是严把环境门槛。加强农村垃圾和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使山变得越来越绿,水越来越清,环境也越来越美;二是强化文化内涵。要保护民间文学、文物古迹等,注重融入文化元素,尊重各村的民俗、民风,打造出符合本土文化的农村风情的规划设计。三是加强民德民风建设。积极培育健康和谐的乡风文明,实现民德民风建设责任化;加强党风政风引领,推进民德民风建设出实效;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倡导文明新风;建立长效机制,推动民德民风建设规范化。
(四)突出绿清亮美,清洁乡村,长效管控不放松
一是开展绿色堤防、公路绿、森林乡村、绿化村屯工作。 “绿地碧水蓝天谁不喜爱 美景健康幸福人生梦想”。要大力开展生态护岸工程建设,推进农村生态建设,把乡村建设成为绿化点上成景、线上成荫、片上成林、环上成带、河路成网的森林城镇;以高标准的绿化、美化、洁化来提升生态乡村的生态环境质量。二是开展清水清垃圾行动。农村要环保,青山绿水好。要推进农家乐污水治理,严格畜禽养殖区域控制,推进农村河网水系综合整治,确保乡村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三是大力实施亮点工程。心要净化,屋要亮化,路要硬化,山要绿化,村要美化。要以培育建设中心村为重要抓手,完善提升公共服务。因地制宜地设立多位一体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四是科学清洁,长效管控。要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杜绝脏、乱、差,给力真、善、美。实行垃圾户集村收乡运县处理,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净化、农村污染大治理、畜禽养殖场沼气化治理和秸杆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清洁能源工程,实现农业废弃物的生态循环和高效利用。
(五)突出完善设施,增加收入,保障民生不犹豫
生产发展是根本,生活富裕是目的。一要完善和深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长效管理。努力夯实基层组织,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加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引导农民合理表达诉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二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村有主导产业 户有致富门路。要努力改善农业物质基础条件,积极推广良种良法,全面推动农业增产增收,积极扶持、引导建立农民合作社组织。要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的要求,打造特色产业带,优先支持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产业提升,农民增收。三要加快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提升服务性基础设施建设,适应农村居民对生活、休闲、娱乐、体育需求的增加,加大医疗服务中心建设,健全农村社区医疗体系,配强社区卫生院医疗。 在做好低保人群救助工作的同时,将低保边缘困难群众纳入社会救助范围,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积极为广大农民谋福祉,切实让农民群众得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