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县美丽乡村建设审视与路径

  (六)突出政策扶持,财政投入,多方筹措不懈怠。

  一要出台政策措施。将各项农村工作纳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任务中去,有机融合,相互提升。二要加大财政投入。形成相对应的以奖代补机制,调动各单位的创建积极性。要充分调动民间资金,发挥政策性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汇聚农村集体资金、银行信贷资金、项目审批先期财政拨付等途径资金。三要开拓思路,创新方法。设计载体,引导群众和社会各界有力出力,有钱出钱。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七)突出强化宣传,发挥优势,展示特色不轻率

  一是大力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宣传栏、互联网等宣传媒体,结合现代公民基本道德教育、文明村创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重点治理农村环境卫生,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积极开展工作的生动故事以及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和好经验、好做法,全方位展示巴马之美。树立热爱美好家园、创造美好生活、建设美好寿乡新风尚。二要加快发展本地特色经济。“产业特色化,生活美如画”。要实施品牌精品工程,培植水、香猪、火麻、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健康养生旅游业等产业上档升级,要推进农业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环保型农业、生态型农业和节约型农业,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可靠。巴马可谓“人文生态画廊,休闲度假天堂”。要做好生态建设,大力植树造林,特别是核心景区要加强绿化,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品,彰显乡村的特色和韵味。三要打好长寿品牌。“绿之韵,乡之约,茶之旅”。长寿是巴马的品牌。首先,要加强对长寿老人保护,打好长寿品牌。打造名符其实的长寿休闲之都,养生度假天堂。其次,“心与梦的巴马,诗与画的游记”。要发挥长寿博物馆平台作用,让到巴马旅游的游客都能到博物馆参观,宣传巴马民族文化和长寿文化,吸引更多的游客到巴马了解长寿现象,探寻长寿奥秘、博览长寿文化,体验长寿氛围。同时,要做大做强水品牌。充分利用巴马水资源丰富、品质好的优势做好水文章。

  (八)突出农民主体,典型引路,创正能量不观望

  一是强化农民主体。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挥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积极动员和引导群众自觉参与村容村貌整洁,积极组织和引导广大农村妇女把家内家外,房前屋后清理干净,确保村容整洁。尤其在村庄环境卫生保洁的长效机制的落实方面,要重视农民文化知识、农民素质及创业创新等方面教育;二是强化典型带动。营造浓厚氛围,用身边的例子教育群众,增强群众生态理念和创建意识,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实现全覆盖的美丽“蝶变”;三是强化创新求实。将有限的资金用于生态创建的监督、垃圾清运和集中处理上。将公众参与卫生行动纳入村规民约和年度考评。努力培育新农民、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建新机制、树立新风尚。

  (九)突出引凤筑巢,服务至上,改造创新不塞责

  在招商引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要及时认真解决企业发展和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近中期发展规划,增强企业活力。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破解企业生产流动资金短缺难题。要引导和帮助企业开展技术更新改造和创新,全力推进企业争创国家、自治区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优质产品和绿色产品认证等工作。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