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那天早上开始,没有事做,于是只能看方案册了,于是差不多3天我看了30-40份方案册,这比整个大学看得还多你信不信,不过我是习惯暴饮暴食的,因为暴饮暴食能把美味的光环去掉,剩下的仅仅是食物,还原食物最本质的属性,吃多了会饱...当然还是收货颇多的,下次细说。
另外不得不说的是草图,我从来认为草图是方案的灵魂,但是这东西不是一下就练成的,况且没有老师又完全自学加看一些教程,不过这条路是正确的,当年不也是一边看教程一边做su练成的吗?每天积累一点点最后会发现问题越来越少,这样就够了。这也是很多负责人主创总监每天转载一篇新锐设计的原因吧。做人其实很简单,比昨天好一点点就好了~!
在投资上我已经不会因为担心额睡不着觉了,与那点点金钱相比最大的投资是自己,如果那点点钱都处理不好又怎么能处理好自己的生涯规划呢?面对投资上的各种谎言、骗局、故事、理想、现实,如果都不能分辨,又如何在社会上混呢?我观察过很多人,除了专业上的知识,对社会根本吃不透,视野非常狭隘,不关心政治、经济、科技,这是很恐怖的。这样会像机器一样运转而失去想法。对相关行业领域不了解会成为个人发展中最大的瓶颈,等到需要那天才发现已经来不及积累了。
设计师是苦逼的,因为设计这行业的面太广了;设计师是幸福的,因为这行业有太多的未知。
3.10
设计不是一天练成了。
有些问题是在画前要明白的,有些问题是边画边出现的。
一天看方案之我建,设计是推理出来的。我总结了画方案的n大步。
第一大步:(大方向分析)
1、平整场地、分析标高
2、将大块的功能分区合理分布在场地内(如大体量水景、球场、泳池、草坪游览区、大型亲水区、停车场...)体量在总图要大。
大的功能区要独立 ——(单独拥有完整功能、形式构图有整体感、收边要钝角)
大的功能区间要联系 ——(通过介质(如水、铺地、绿地、花带、水系)穿插其中达到联系
3、在功能区边用路网将他们全部连接,主干道不能直接从分区中通过,会破坏空间,合理布置主干道、次干道、人行步道。消防等
第二大步:
(功能区深化,构图形式美)设计是推理
场地风格(推理)——建筑风格——景观风格 (宏观)
三角形街道(推理)——三角建筑——三角点成为景观焦点 (微观)
第二步中(比例、尺度、韵律、均衡、对比)构成能力尤其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分析易画、深化要命的原因。虽然这些在书上都 有,但是一定是自己说出来的才是脑袋里的。 以广州富力千禧花园为例(普邦)p143
功能区深化:任何东西都事出有因,才有果。雾霾的因是空气中的粉尘核附着上一层水汽。那么每个功能区也有核心的内容(如1、游泳池的核心是水池、过度是池岸铺装。2、球场核心是场地,过度是走到或绿化带。3、草坪观光核心是草地,过度是步道和植物带。4、水景核心是湖过度是岸。5、自然式小溪核心是岸过度是溪)因此造景先造核。之后将核心与核心用过渡带渐变过去,就形成柔和的空间关系。
造核:核的性质——原子核、果核...1、强大的向心力。2、稳定坚固。3、圆形。ok 基本型(圆、长方形、正方形、正八边形、正六边形)为什么没有三角形?锐角太尖,人们都喜欢圆滑的人,不喜欢刻薄的人。 如何组合?利用黄金分割角和分割比组。巧妙利用相切相交。相切柔和,相交打破呆板,还要满足形式构成。
过渡:过渡就是蛋白,无论蛋黄如何畸形,鸡蛋都一样圆滑漂亮。过渡功能一:包裹核心使其整体,功能二:包裹凸角使其圆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