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一小雪科普小知识 篇1
小雪三候
古人将二十四节气中的每个节气都等分为三,每五日为一候,从而以三候来描述每个节气的气候变化特点。小雪的三候为:“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腾地降;三候闭塞成冬。”
一候虹藏不见,虹为彩虹,也可以理解为下雨的意思。也就是说进入小雪节气,降水的形式逐渐从雨变为雪了,天上不再下雨,自然也就没有了彩虹。
二候天腾地降,这体现了古人的阴阳观念。天为阳地为阴,阳气上升阴气下沉,阴阳不再相交,天地间自然一片死寂。
三候闭塞成冬,阴阳相隔,万物沉寂。如果说立冬意味着进入了冬天的门槛,那么小雪可以说意味着冬天正式到来了。古代的冬季比如今要难熬得多,天地间不见鸟兽,人们在播种完最后一茬冬小麦之后,也纷纷躲在屋里开始过冬了。所谓“闭塞成冬”,正是此意。
二十四节气之一小雪科普小知识 篇2
小雪节气养生注意事项
多吃叶酸食物防抑郁
小雪节气是冬季开始的标志,同时也进入抑郁多发的季节。要常食菠菜、猕猴桃、牡蛎、橘子、黄豆和深绿色的蔬菜,因为这些食物中都含有叶酸,可以帮助抵抗抑郁。
全麦面包、粗面粉制品、谷物、酵母及水果等富含有B族维生素的食物,对改善不良情绪及抑郁症也大有裨益。吃复合性的碳水化合物、苏打饼干改善心情,虽然效果慢一点,但更合乎健康原则,还有助于御寒;香蕉中含有能够帮助人脑产生5-羟色胺的物质,这种物质类似化学“信使”,能将信号传送到大脑的神经末梢,促使人的心情变得安宁、快乐。
防寒保暖要做好
从这个节气开始,东北风刮得多了,由于气候虽冷却还没到严冬,很多人不太注意戴帽子、围巾,这样往往容易遭遇受风寒,因此,一定要戴帽子,一定要注意防寒。
添衣与否应根据天气的变化来决定,只是不宜添得过多,以自身感觉不冷为准。常言道:“若要安逸,勤脱勤着”,因此应多备几件冬装,做到酌情增减,随增随减。在干燥季节,室内应保持一定的湿度,必要时可用加湿器,对于老年人,应选择柔软、光滑的棉织或丝织内衣、内裤,尽量不穿化纤类衣物,以使静电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多喝水防内热产生
多饮水可以促进新陈代谢,缩短粪便在肠道停留的时间,减少毒素的吸收,溶解水溶性的毒素。最好在每天清晨空腹喝一杯温开水。此外清晨饮水还能降低血液粘度,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小雪节气多喝水也可防内热产生,缓解口干咽燥、便秘、皮肤干燥等不适。蜂蜜水可润燥解毒,白萝卜水能清热利尿,梨水可以润肺止咳。
早睡晚起 睡前泡脚
小雪节气要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寒能力。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冬季应该早睡晚起,最好不要迟于22点休息。如果超过1点还不休息,人的免疫力容易下降,加之小雪节气后气温下降明显,太晚休息更易生病。每晚用热水泡脚,用热水泡脚能刺激足底穴位,或者抽空做做暖脚操,增加腰腿部力量,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冻伤,并就能提高机体抗寒能力。
想健康 多喝汤
冬季进补正是时候,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以达到保养精气、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人们常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的方式有很多,而其中汤补可谓是“食补之首”。
勤运动 不懒惰
有研究表明,平日里活动量少的人,患感冒的几率比活动正常的人要高出2~3倍。这是因为户外活动时间少,呼吸不到新鲜空气,缺乏阳光照射,会致使身体血液循环减慢,机体抗病免疫力降低,再加上对室外环境的不适应,所以很容易感冒。要预防感冒就要走向大自然,积极运动,强健体质。
慢跑、快步走、跳绳、跳迪斯科、打太极拳等,都会让全身各个部位活动起来,促进血液循环,但不可运动过度,高强度的运动,大量的出汗,会“发泄阳气”,起到相反的作用。
二十四节气之一小雪科普小知识 篇3
小雪节气气候特点
气温继续走低
在立冬节气,我国西北、东北的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始飘雪,到了小雪节气,意味着华北地区将有降雪。如果说立冬节气标志着我国北方大部地区进入冬季的话,走到小雪节气,冷空气的直接表现就是使这些地区的气温逐步降到0℃以下。我们都知道只有在云层内及云下气层的气温都在0℃以下时,降水形式才会由雨变成雪。所以,小雪阶段气温比入冬阶段低,是不争的事实。
长江中下游地区陆续进入冬季
立冬节气我国北方地区基本上都进入了冬季,到了小雪节气,长江中下游许多地区也将陆续进入冬季。随着冬季的到来,全国降水逐渐跌入一年中的低谷,但此时南方的降雨还是相对较多,虽然这些地区12月中下旬才有初雪,但此时的天气却是潮湿而阴冷,让初到南方的北方人感到极其不适应。北方的冬天气温虽然经常在零度以下,且通常伴随着呼啸的狂风,可即便气温再低,只要看到太阳,就像倾刻间触到暖意,北方冬天的阳光殷实而透彻,屋里还有着舒适的暖气,不管外面多么天寒地冻、风吹雪飘,屋里总是洋溢着春天般的温暖。
二十四节气之一小雪科普小知识 篇4
公式:“小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有公式(限东八时区)(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2.36,20世纪=23.08。
举例说明:2088年小雪日期=(88×0.2422+22.36)-(88÷4)=43-22=21,11月21日小雪。
例外:1978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时值小雪,气温下降,气层温度逐渐降到0℃以下,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
小雪节气,东亚地区已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经向环流,西伯利亚地区常有低压或低槽,东移时会有大规模的冷空气南下,我国东部会出现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小雪节气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强冷空气影响时,常伴有入冬第一次降雪。
二十四节气之一小雪科普小知识 篇5
小雪节气的含义
“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雪小,地面上又无积雪,这正是“小雪”这个节气的原本之意。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就是说,到“小雪”节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下得次数少,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因此,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小雪和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北方地区小雪节以后,果农开始为果树修枝,以草秸编箔包扎株杆,以防果树受冻。且冬日蔬菜多采用土法贮存,或用地窖,或用土埋,以利食用。俗话说“小雪铲白菜,大雪铲菠菜“。白菜深沟土埋储藏时,收获前十天左右即停止浇水,做好防冻工作,以利贮藏,尽量择晴天收获。收获后将白菜根部向阳晾晒3~4天,待白菜外叶发软后再进行储藏。沟深以白菜高度为准,储藏时白菜根部全部向下,依次并排沟中,天冷时多覆盖白菜叶和玉米杆防冻。而半成熟的白菜储藏时沟内放部分水,边放水边放土,放水土之深度以埋住根部为宜,待到食用时即生长成熟了。
小雪节气,南方地区北部开始进入冬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霜枝”,已呈初冬景象。因为北面有秦岭、大巴山屏障,阻挡冷空气入侵,刹减了寒潮的严威,致使华南“冬暖”显着。全年降雪日数多在5天以下,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少得多。大雪以前降雪的机会极少,即使隆冬时节,也难得观赏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迷人景色。由于华南冬季近地面层气温常保持在0℃以上,所以积雪比降雪更不容易。偶尔虽见天空“纷纷扬扬”,却不见地上“碎琼乱玉”。然而,在寒冷的西北高原,常年10月一般就开始降雪了。高原西北部全年降雪日数可达60天以上,一些高寒地区全年都有降雪的可能。
二十四节气之一小雪科普小知识 篇6
什么是冬至?为什么会有冬至?
施耐德在接受CBS新闻采访时表示:“地轴相对于其轨道倾斜了23.5度,12月21日,地球将处于其轨道上北极与太阳最大距离倾斜的那一点。”“这在北极造成的影响在那天地球自转的时候完全是黑暗的。”
对于我们北半球的人来说,这是白昼最短的一天——少于12个小时——也是一年中黑夜最长的一天。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是如此。对于我们北半球的人来说,这是冬天,而南半球的人则把它当作白昼最长的夏至。
冬至是什么时候?
对于不同时区的人来说,冬至的日期每年都不一样。据美国气象频道(WeatherChannel)报道,这种天气通常发生在12月21日或22日左右,不过也有少数情况下可能早于12月20日,也可能晚于12月23日。
这是因为我们的历法与太阳年并不完全一致。
施耐德写道:“地球绕太阳公转大约需要365又1/4天。明年的冬至时间将推迟6个小时,即美国东部时间下午5:23,20__年的冬至时间将是美国东部时间晚上11:19,所以对于居住在波多黎各等东部时区的人来说,冬至的日期将是22日。
冬至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天吗?
冬至通常不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天。据美国国家气象局(National WeatherService)报道,实际上,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和最冷的平均气温之间存在一个时间差。
施耐德说:“最冷的时候通常是一两个月后,因为即使太阳能加热量开始增加,也不足以逆转降温。”“这种效应被称为‘季节滞后’,类似于你在做饭时调低温度——锅里的温度不会马上降到最低。”
冬至那天的阴影会变长吗?
对于我们北半球的人来说,周四中午的阴影将是最长的,因为太阳不会在天空中升起那么高。你离北极越近,阴影就会越长(白天也会越短)。
为什么最早的日落不在最短的一天出现?
冬至可能是一年中最短的一天,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会有一个早日落。最早日落的确切日期取决于你所在的纬度,所以对每个人来说都不一样。
中国古人把冬至后的81天分为9个部分。许多人用“双九”图来计算春天的天数,或者记录天气,或者每天写一个笔画。
二十四节气之一小雪科普小知识 篇7
冬至(英语:baiwintersolstice),又称“冬节”、du“贺冬”,zhi华夏二十四dao节气之一专、八大天象属类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冬至在太阳到达黄经270°时开始,时于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在中国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滕州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饺最为常见。在今天江南一带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