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科普小知识了解和普及

2023-03-27

冬至科普小知识了解和普及 篇1

  冷知识一:起源

  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周公旦(本命:姬旦···),以土圭法测影,将“日影”最长的一天定为岁首。

  翻译成人话,就是周公旦在地上立了一根杆子,把这根杆子在正午时影子最长的那天,也就是大约冬至日那天,定为新一年的开始。以冬至为岁首的习俗从周朝一直持续到秦,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冬至和新年才得以分开。因此,“冬至节”是自汉代才有的概念,冬至则起源于周。

  冷知识二:冬至=小年?

  因为前人曾将冬至日当做新年的开始,所以冬至也有被称为小年的说法。但是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我们最常说的小年指的是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灶王节这一天,而非公历12月22日。

  冷知识三:不完全向饮食辟谣

  作为一个北的很彻底的北方人,小编很负责任的讲,北方人冬至确实是吃饺子的,但是混沌基本没有谁会特意在冬至这一天吃。依稀记得在学校时,每到冬至,孩子们热情到附近的某某快餐连锁饺子店老板哭着求下班···

  而山东人喝羊肉汤的说法,身后土生土长的山东小姐姐表示她并不知情。

  另一位总哭着解释自己不吃狗肉的广西小姐姐透露,冬至这一天她们在家乡会吃鸡···

  冷知识四:历史的今天

  1970年冬至,周恩来主持召开了华北会议

  1971年冬至,孟加拉共和国建立。

  1972年冬至,中国与新西兰建交。

  另外,老干部靳东比尚雯婕大6岁,周华健比靳东大了16岁,而他们三个人都在冬至这天过生日。

冬至科普小知识了解和普及 篇2

  冬至节气养生知识

  冬至起居知识

  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等待阳光出现才出外活动。同时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户外活动,防止阳气过度的消耗。“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冬令时节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养神气,劳逸适度可养其肾精。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

  寒气内应肾。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是人体的“先天之本”。冬季,人体阳气内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所收敛。此时,肾既要为维持冬季热量支出准备足够的能量,又要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时养肾至关重要。饮食上就要时刻关注肾的调养,注意热量的补充,要多吃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狗肉、羊肉、鹅肉、鸭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红薯、萝卜等均是冬季适宜食物。

  冬至运动知识

  运动方面,由于大雪节气万物潜藏,运动养生同样要顺应自然规律,不宜做过于剧烈的活动,而应在“藏”字上下一下功夫。比如每天在阳光好的时候做做舒展运动(上午9-10点钟或下午2-3点钟)。

  冬至饮食知识

  冬天肾的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一些咸味食品,肾气会更旺,从而极大地伤害心脏,使心脏力量减弱,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在冬天里,要少食用咸味食品,以防肾水过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补益心脏,增强肾脏功能,常用食物如:槟榔、橘子、猪肝、羊肝、大头菜、莴苣、醋、茶等。

  在冬季适宜补益的食品中,中医又分为几大类。天寒地冻,首选温补类食物。如鸡、羊肉、牛肉、鲫鱼等。上述几种,均属美味,在冬季可作为进补的佳品。但过多地进食温补类食品,容易上火。还有一类滋补类食物,具有滋阴益肾、填精补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枣、芝麻、黑豆、猪脊、海参、龟肉、甲鱼、鲍鱼等。

  黏硬、生冷的食物多属阴,冬季吃这类食物易损伤脾胃。而食物过热易损伤食道,进入肠胃后,又容易引起体内积热而致病;食物过寒,容易刺激脾胃血管,使血流不畅,而血量减少将严重地影响其他脏腑的血液循环,有损人体健康,因此,冬季饮食宜温热松软。

  冬至情绪知识

  冬至养生也要重点养心,要养生先养善良、宽厚之心,心底宽自无忧。进入冬季,有些人便会显得意志消沉,这可能是患上了“季节性情绪病”。季节性情绪病是精神抑郁症的一种,病人每每在阳光减少的冬季,对身边事物提不起兴趣,还伴有嗜睡、多吃、易怒、过敏等病症。有抑郁情绪的老人可以在冬天坚持多晒天阳,还可以每天做一些简单的瑜伽动作,尤其是静坐和冥想的练习,能让心情舒缓下来。同时注意生活起居,按时休息和睡眠,不做熬夜的“夜猫子”。

  情绪低落时,不妨做做其他事情来分散注意力。尽量与人接触,这样可以将忧郁减到最低程度

冬至科普小知识了解和普及 篇3

  冬至饮食文化

  吃水饺

  多年来,中国形成了独特的节日饮食文化。在冬至这一天,吃饺子是许多中国人,尤其是北方人的一种常见民俗。

  吃坚果

  当隆冬来临时,重要的运动开始下降和平静下来。在这个时期,吃适量的坚果,如花生、核桃、栗子、榛子和杏仁,对身体有好处。

  吃馄饨

  在江苏苏州,人们习惯在仲冬吃馄饨。据传说,在2500年前的冬至宴会上,吴王厌恶各种昂贵的食物,想吃点与众不同的东西。这时,美丽的西施来到厨房做“馄饨”来实现国王的愿望。他吃了很多东西,非常喜欢那里的食物。为了纪念西施,苏州人把馄饨作为庆祝西施节的官方食物。

  吃汤圆

  在上海等地,人们吃汤圆,一种用糯米粉做成的小饺子球,用来庆祝冬至。

  吃羊肉粉汤

  在银川、宁夏回族自治区,人们把仲冬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人们习惯喝羊肉和粉丝汤,吃汤里的饺子。他们给这种仲冬汤起了一个奇怪的名字:“大脑”,然后和邻居们一起分享。

  吃年糕

  冬至期间,杭州居民传统上吃年糕。在过去,在冬至来临之前,家家户户都会做月饼来祭祖或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

  吃红豆糯米饭

  在长江以南的一些地区,全家人聚在一起吃一顿红豆糯米饭,驱赶鬼魂和其他邪恶的东西。

冬至科普小知识了解和普及 篇4

  冬至(英语:baiwintersolstice),又称“冬节”、du“贺冬”,zhi华夏二十四dao节气之一专、八大天象属类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冬至在太阳到达黄经270°时开始,时于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在中国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滕州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饺最为常见。在今天江南一带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