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字七年级的作文:由方仲永所想到
400字七年级的作文:由方仲永所想到
相信大家对王安石所写的《伤仲永》并不陌生吧!
方仲永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由一个天资聪颖的人变成了普通人。这的确让人有些伤感与惋惜。也告诫我们:先天的聪慧虽重要但如果没有后天的教育与努力,总有一天会出现“江郎才尽”的那一天。真正到那个时候,你再怎么后悔也来不及了。
像方仲永那样的天才,如果从小就努力勤奋的学习,将来一定会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国家的栋梁。只可惜他的父亲贪图眼前的利益,不会为长远考虑。在方仲永小的时候就四处拉他做客,寻求利益,从而忽略了对方仲永的后天教育。使他最后成为普通人,白白浪费了一个人才。
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作文
读完《伤仲永》这篇文言文,不禁感到万分惋惜。一代神童的惊人才华就这样被埋没了,其父因贪图小利,“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而不使其学习,终落得一代神童只能成为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普通人,无不有万千感慨。
初读《伤仲永》,心中便明了是其父害其一生,其父“利其然也”“不使学”等种种原因均可看出他的目光短浅,愚昧无知,他作为一个父亲,见到自己的先天禀赋是如此之好,他的重心没有放在儿子是个天才,需要细细栽培,以使其将来成为国之栋梁,好为国家社稷造福之处。而是只满足于眼前的小财小利。若其取前者,那他将来的荣华富贵将享之不尽,何须再以种田为生?然而就是因为他无知,不仅断送了儿子的锦绣前程,更断送了自己晚年的幸福生活。
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作文
放眼古今,有许多天资聪颖的人,但最终能成材的人却不多。方仲永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追根究底,方仲永最终沦落成为普通人,就是因为他父亲的惟利是图,目光短浅。如果不是他父亲贪图仲永的才学给他带来的一时利益,不让仲永学习,仲永会变成这样吗? 不仅在古代如此,即使在科技发达的21世纪,也有许多目光短浅的人。
在农村,并不是每个孩子斗能享有上学的权利,他们因为家境贫穷,农村重男轻女等原因不能上学,但当国家要求恢复孩子上学的权利时,他们的家长却还振振有辞地说:“上学有什么用?能当饭吃吗?还不如待在家里帮我干活,赚口饭吃!”他们的理直气壮让人又气愤又可笑。但他们不止到,只有读书才能改变世代为农的命运,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作文
方仲永从小天资聪颖,受到同县人的赞赏,被人邀请去做客题诗,他的父亲觉得有利可图,于是就不让仲永学习,四处拜访客人,仲永的天资因得不到后天教育的巩固和开发而慢慢淡化,最终由一个天才沦落成平庸的人,我也为此感到十分惋惜。
由方仲永的经历使我受益匪浅,一个人最终是否能成才绝对不是单凭天生的聪颖所取决的,还要通过后天的教育,学习,才能有所成就。连方仲永那样的神童不学习都成为了普通人,何况本来就平凡的我们呢?
作为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懂的只有用心读书才能为我们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要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不能轻言放弃。有一句古诗叫做“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方塘由于源头的活水,源源不断的注入,所以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远清澈,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能够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汲取知识,不断充实自己,那么就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作文
今天,我坐在桌前一遍遍背着《方仲永》这篇古文。背着背着,不禁陷入了沉思……
虽然作者王安石写得有些夸张,但写出了方仲永之所以由神童变为常人,关键的一点,在他还无法把握自身的时候,他父亲贪图小利,把它当做获利的工具,不教育他好好学习,以致他在世俗的恭维面前消失得无影无踪。
但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跟仲永前途不同的神童。像我国着名戏剧活动家田汉,小时候聪颖过人,尤善吟诗联对。昔日有一墨客路过他家旁边的客店,曾书一句上联“二河两岩双江口”,久久无人对上,田汉十一岁时,见之挥笔即书:“单人独马一杆枪”。田汉后来取得惊人的成就,除了他超人的才华,当然跟他平常刻苦发奋是离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