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里导游词

时间:2025-04-04

同里导游词(精选7篇)

同里导游词 篇1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同里游览。

  大家看到的牌楼是仿明建筑,它是同里古镇众多明清建筑的代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先生题写。

  走过三元桥,我们就进人了具有一千多年建镇史的同里古镇区。根据清嘉庆年间的《同里志》记载,同里“唐初名铜,宋改为同。旧名富士,以其名太侈,乃析田加土为同里”。而改富土为同里则另有一个民间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浙江富阳一带灾荒不断,不少人背井离乡来到这里垦荒种地。辛勤劳作加上风调雨顺,而使物产丰饶,人们安居乐业,就将这里称为“富土”。直到隋炀帝即位,因其骄奢淫逸,不理朝政,致使国库日渐亏空,有一年北旱南涝,许多地方粮食歉收,交不上“皇粮”。于是,皇上下旨,江南富土每人增缴三斗粮,限十天缴清,违者将处以重罚。富土百姓得讯,焦急万分。便请教当时镇上一名姓金的秀才,金秀才便如此这般地作了安排。

  转眼十天限期已到,催粮的钦差乘船来到富土。金秀才率众乡亲在岸上跪地迎候,钦差一上岸,便催问加缴皇粮之事,金秀才从容答道:“今年受灾,收成大减,难以为缴”。钦差不信,大怒“休得胡言!富土乃富有之地,焉能无粮?若不如数上缴,定要遵旨重罚。”金秀才不卑不亢,陪笑解释说:“大人息怒,请听在下细说。此地原叫‘同里’,并非‘富士’,请大人明察。”钦差听后迷惑不解,顺着街面东西南北巡视了一大圈,见到的都是“同里”,而绝无半点“富上”痕迹,于是只好罢休。哪位游客能猜出金秀才作了什么安排?原来金秀才关照众乡亲用拆字法,将“富”字一拆为二,上去一点,拆田连土,便成为“同里”二字。而当时的书写习惯与今日不同,是竖写的,因此化险为夷,躲过了这一劫难。同里同里,同为乡里,看着叫着都很平白、亲切,因而沿用至今。

查看全文

同里的导游词(精选6篇)

同里的导游词 篇1

  今天,我去了位天苏州的同里古镇去旅游。同里是一个朴雅的典型江南水乡,以“小桥流水人家”为物色,人文景观的悠久历史而蜚声海内外。有东方威尼斯,明清建筑群,天然摄影棚之美誉。我怀着一颗期盼的心,跨进了同里。

  同里是一个水镇,四周环绕着水。碧绿的水像一条绿色的玉带镶嵌在古镇周围。说到水,大家肯定都会想到桥。没错!同里古镇还有著名的三座桥:吉利桥,太平桥,长庆桥。小桥下清澈的河水静静地从每家每户的门前流过。岸边的小船上几只鸬鹚栖息着,看!多么宁静,美丽的画面呀!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珍珠塔”,珍珠塔顾名思义就是一座塔嘛!可是进去后,别说是塔,连塔的影子也没瞧见。经我一问才知道,原来珍珠塔并不是一座真的塔,而是一座高约10厘米由珍珠雕成的一座塔,因为被盗,所以至今下落不明。而故事就发生在这座庭园里。这时,我看到头顶有两根杆,便问导游:“这是什么?”导游说:“这是用来让乌鸦吃食和休息的地方,因为以前乌鸦帮他们打了胜仗,所以把它奉为"神鸟"。再往里面走,是一座高庙寺,正对面坐着我们的祖先"轩辕黄帝"边上放着504个姓氏的牌位,我很快就找到了"王氏"家族的位子,于是,我们对着我们的祖先祈福,心里默默地祝福着家人平安,健康。

  然后来到"退思园",它的建筑格局突破了常规,改纵向为横向。退思园是同里最漂亮的一个庭园。印象最深的是荷花池中间,一个亭子像船头一样停泊着,里面一块巨大的境子前放着一张床,四周都是木窗户。当我还在想它的用途时,导游告诉我们,这是夏天主人纳凉的地方。我恍然大悟,古人真有诗情画意。夏天,荷花盛开,鱼儿在水间嬉戏,主人躺在床上,木窗子里透进习习凉风,镜子反照着外面的荷花,不真像章睡在荷花上吗?十分惬意。

查看全文

同里导游词(精选7篇)

同里导游词 篇1

  江南曾经有许多古老的集镇,它们像星星一样散落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岁月的烟尘和现代文明的浪潮,逐渐将这些富有特色的古镇从人们眼中抹去,至今仍被津津乐道的,也就是同里、周庄这样几个不可多得的地方了。

  古老的集镇都有自己喜爱的形式,它们常常依河而筑、依河建市,但同里打破了江南集镇那种一条河道两面街、后卫民居前开店的格局。同里镇内街巷逶迤,河道纵横,街缘水曲,路由桥通,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十多条河流将小镇切割成小岛,而如影随形的古桥又将这些分隔的土地联结起来。河岸错落有致,古桥若隐若现,绿柳迎风拂水,民居古朴淡然,一派“一水东西云窈窕,几家杨柳木芙蓉”的婉约风情。

  同里以“醇正水乡,旧时江南”的特色闻名于海内外,它像一颗珍珠镶嵌在同里、叶泽、南星、庞山、九里5个湖泊之中。因水成园,家家连水,户户通船,构成层次错落有致的优美画卷。自古以来,诗人墨客对此赞美不绝。同里风景优美,镇外四面环水,镇内由15条河流纵横分割为7个小岛,由49座桥连接。镇内家家临水,户户通舟;明清民居,鳞次栉比;宋元明清桥保存完好。它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赢得“东方小威尼斯”的美誉。现存著名的有退思园、耕乐堂、环翠山庄、三谢堂、侍御第、卧云庵、城隍庙、尚义堂、嘉荫堂、崇本堂等园林和古建筑。

同里导游词 篇2

  同里古镇全称苏州市同里古镇景区,位于苏州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她建于宋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名副其实的水乡古镇。同里镇距近临上海、浙江等地,是为江南六大著名水乡之一,为五个湖泊环抱,由网状河流将镇区分割成七个岛。古镇风景优美,镇外四面环水。她是江苏省最早,也是唯一将全镇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镇。是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其中水乡古镇和退思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 同里镇内自成水网,民用水河桥比比皆是,悠悠绿水,水活水清,“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形成“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柳桥通水市,河港入湖田”的独特景观,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镇。

查看全文

同里导游词范文(精选7篇)

同里导游词范文 篇1

  同里,对很多人来说仍很陌生,但在江南一带,她已是颗灿烂耀目的水乡明珠、旅游新热点。

  如果你一起向往周庄那东方威尼斯的韵味,那就更加不能错过同里。

  同里镇位于太湖边、运河旁,四周为五湖环抱。她建于宋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名副其实的水乡古镇。她是江苏省最早(1982年),也是唯一将全镇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镇。1995年更被列为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目前正积极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同里,绝对是块不可多得的江南“富土”。

  历史上,同里镇真的称为“富土”。但“富土”之名,过于招摇,故把“富”字不出头,去掉一点,再将该字一分为二,上半截为“同”,下半截“田”与“土”相加,变为“里”,同里之名,由此而来。

  现在的同里,在“保护古镇,开发旅游”的规划下,先后完成了“一园”、“二堂”、“三桥”和同里湖旅游度假村的项目。目前正积极恢复耕乐堂、计成故居、丁字河道、南园茶楼、珍珠塔等景点,务求以最佳旅游风貌,重现千年古镇的风姿。

  归纳各景点特色,同里主要有三多:桥多,明、清建筑多和名人雅士多。

同里导游词范文 篇2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同里游览。

  大家看到的牌楼是仿明建筑,它是同里古镇众多明清建筑的代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先生题写。

查看全文

同里导游词(精选7篇)

同里导游词 篇1

  今天,我去了位天苏州的同里古镇去旅游。同里是一个朴雅的典型江南水乡,以“小桥流水人家”为物色,人文景观的悠久历史而蜚声海内外。有东方威尼斯,明清建筑群,天然摄影棚之美誉。我怀着一颗期盼的心,跨进了同里。

  同里是一个水镇,四周环绕着水。碧绿的水像一条绿色的玉带镶嵌在古镇周围。说到水,大家肯定都会想到桥。没错!同里古镇还有著名的三座桥:吉利桥,太平桥,长庆桥。小桥下清澈的河水静静地从每家每户的门前流过。岸边的小船上几只鸬鹚栖息着,看!多么宁静,美丽的画面呀!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珍珠塔”,珍珠塔顾名思义就是一座塔嘛!可是进去后,别说是塔,连塔的影子也没瞧见。经我一问才知道,原来珍珠塔并不是一座真的塔,而是一座高约10厘米由珍珠雕成的一座塔,因为被盗,所以至今下落不明。而故事就发生在这座庭园里。这时,我看到头顶有两根杆,便问导游:“这是什么?”导游说:“这是用来让乌鸦吃食和休息的地方,因为以前乌鸦帮他们打了胜仗,所以把它奉为"神鸟"。再往里面走,是一座高庙寺,正对面坐着我们的祖先"轩辕黄帝"边上放着504个姓氏的牌位,我很快就找到了"王氏"家族的位子,于是,我们对着我们的祖先祈福,心里默默地祝福着家人平安,健康。

  然后来到"退思园",它的建筑格局突破了常规,改纵向为横向。退思园是同里最漂亮的一个庭园。印象最深的是荷花池中间,一个亭子像船头一样停泊着,里面一块巨大的境子前放着一张床,四周都是木窗户。当我还在想它的用途时,导游告诉我们,这是夏天主人纳凉的地方。我恍然大悟,古人真有诗情画意。夏天,荷花盛开,鱼儿在水间嬉戏,主人躺在床上,木窗子里透进习习凉风,镜子反照着外面的荷花,不真像章睡在荷花上吗?十分惬意。

查看全文

同里导游词(精选7篇)

同里导游词 篇1

  中庭与右园有“退闲小筑、云烟锁月”月洞门相通,园内有“九曲回廊”曲径通幽,漫游其间,步移景异。

  退思园尽管只占9.8亩地,但园内亭台楼阁、廊船桥榭、厅堂房轩、一应俱全,且建筑尺度适宜,花木水石布局得体,既小巧玲珑,又朴实无华。园以池为中心,各式建筑皆紧贴水面,如浮水上,被当代园林学者、上海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誉之为“贴水园”。

  退思草堂是全园的主景,古朴素雅,稳重气派,体现了主人的身份。退思草堂内隔屏后有元代书画家赵孟頫所书的《归去来辞》碑拓,原碑与太仓墨妙亭同时遭毁,故碑拓愈显珍贵。置身堂前贴水平台,环顾四周,一幅浓淡相宜、恬澹静谧的山水画长卷正缓缓展开。

  大家请看!闹红一舸由湖石托出,半浸碧水,水流漩越湖石孔窍,潺潺之声不绝于耳。人站船头,因波荡而似船行,因鱼游而显船动,更有行云倒影浮动,恍若扁舟启航,别有情趣。

  再看水地对岸,天桥与辛台相联,天桥上为桥,下为廊,它模拟秦王朝阿房宫的复道建筑。横空出世,飞越山巅,将菰雨生凉轩与辛台连为一体,循山洞经石径拾级而上,登临天桥,使人豁然开朗。1985年评选中国十大风景名胜时,专家首推天桥代表苏州古典园林的杰作。天桥楼廊尽处,有“行至桥端似无路,随山拾级豁然通”的辛台。辛台当为求学之所,当年园主苦心教子读书,虽未必“头悬梁、锥刺股”,却也曾付出“为觅一佳句,捋断三根须”的代价。因而,有任兰生之子任传薪追随革命,倡导教育救国,20岁时(1906年)以退思园为校舍,出巨资,聘名师,创办私立丽则女学。受聘的教师中有国学大师钱基博(钱钟书之父),书法家钱祖翼以及范烟桥、任传鹤、顾乃复等,使得“远方童女,也担簦负笈而来”。开近代中国女子受教育风气之先。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