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示范村申报材料
文化示范村申报材料
__村地处__城区东大门,既有悠悠涟水相畔,又有320国道、别银公路横贯其中,交通便利,信息发达,群众思想活跃。全村18个村民组,480户,1775人;分7个党小组,有52名党员。近年来,该村夯实基础,搭建平台,创新载体,把发展弘扬先进文化作为切入点贯穿于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取得了可喜成效。
一、 加强领导,全民动起来
支村两委充分认识到先进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始终把文化建设摆在同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同等高度上来抓。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首的文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人抓文化工作,在文艺队伍建设及各项文娱活动开展中,均由支村两委成员担任领队或组长,全程参与,确保领导的到位。近年来,__每年用于文化开支的经费达万元以上,人均近十元。支村两委的高度重视,也充分调动了全体群众的积极性,营造了全民关注、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 夯实基础,阵地建起来
阵地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为此,__村着力加强硬件建设,建立健全农村文化阵地,他们通过捐资、入股、向上争取资金等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两年来共投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万余元,先后打造了新风街、图书室、文化活动室、黑板报、体育场地等十余个文化阵地,初步形成了较为健全的村级文化网络。全长200米的新风街,聚集科普宣传栏、黑板报、休闲亭等设施,成为该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村图书室藏书2400多册,往来读者络绎不绝,每年借阅册次。文化活动室棋牌俱备,成为群众闲时娱乐的重要场所。黑板报每月一更新,向群众传递着政策法规与生活常识。今年,__又新添置了篮球架、乒乓球拍、羽毛球拍等体育设施。硬件的改善,有力地转变了文化贫瘠的旧貌,满足了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
申报“百点示范村”村级管理创新工作汇报
在刘畈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乐盛村在加强和创新村级管理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的原则,以完善服务、让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改进服务中加强管理,把制度建设作为根本动力和基本保障,着力解决基础性、普遍性、根本性问题,不断推动村级管理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逐步建立了以“制度建设规范化、管理方式精细化、责任体系网格化、防控体系立体化”为内容的社会管理模式,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新理念、新举措、新办法、不断提升社会管理和建设水平,有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维护了我村的稳定局面。
一、 基本情况
乐盛村坐落于太湖县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花亭湖上游,地处刘畈乡东南面,由原永祥、乐盛、双河三村合并而成,属于典型的革命老区贫困村。全村总面积19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占23000亩,耕地面积1386亩。全村41个村民组,885户,3308人,共有五保户42户45人,低保户133户230人,贫困户232户741人。村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全村党员正在总支领导下积极履行党员职责,热心服务群众,在扶贫开发中创先争优。近年来,我村着力从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强化基层基础等方面入手,切实加强和创新村级管理工作,促进了全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根据我村工作的内容和特点,制定三个机制,把工作分为三类,实行业务工作常抓制、日常工作包片制、应急工作集中制。
1、业务工作常抓制。村级业务工作主要指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组织建设、文教宣传、计划生育、财务管理、安全创卫等,根据村两委各自岗位职责,明确任务分工,建立推进工作的岗位责任制,正常情况下,每周召开一次两委会,确保村级常规工作常抓不懈。
创建科普示范村申报材料
巩固学实成果、创建科普示范村
xx镇xx村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端,村域面积1.75平方公里,耕地x亩,xx个村民小组,现有常住人口x人(其中户籍人口xx人,多户家庭)。
历年来,为了以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理论和科学的技术,提高村民科学素养、促进村级经济发展、创建和谐的社会秩序,xx村按照《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指导方针,提出开展科普示范工作的思路:增加科普投入,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科普活动,营造科普氛围,“让辖区村民的素质高起来,引导村民想念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指导生活”。采取健康有益,动静结合的科普活动,引导居民摒弃陈规陋习,提高生活质量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了科学文明的社会风尚,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气氛越来越浓厚。先后获得区级卫生村、区级文明村、市级敬老村、市级卫生村、市级健康村、市级文明村、市五好党支部称号等荣誉。xx村创建科普示范村,具有相当大的提升潜力和拓展空间,也具有说服力较强的科普示范村示范作用。
一、科学规划、发展现代农业
xx村在1999年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对全村土地进行了集体流转,解决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的土地由于过于分散的问题。村两委通过认真的学习、考察、研究,引进了几家有资质的企业对土地进行规模化经营,在村内发展现代农业。
时值今日,xx村的现代农业产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也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各种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一年四季都能在温室、大棚中看见生机勃勃的有机、反季节蔬菜、仙人掌、花卉等作物。可以说发展现代农业,既加快了村的经济发展,为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了村民学习农业新知识的热情,也提高了村民的收入。
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申报材料
重庆市江北区郭家沱街道石佛村,又名龙田坎,位于重庆市江北区下半段,郭家沱街道东部。东与郭家沱街道大坝村交界,西与望江厂石马岗相连,南与郭家沱街道琏珠村交界,北与鱼嘴镇望龙村交界。我村原隶属于重庆市江北区鱼嘴镇,2010年10月划归重庆市江北区郭家沱街道管辖。全村辖10个合作社,户籍总户数470户,总人口1285人,幅员面积3600亩,其中耕地面积468亩,林地1300亩。
村内现有两条社级公路——郭鱼路和石兴路,实现了社社通公路。在农网建设方面,我村实现了通讯、有线电视的大幅面覆盖;塘库堰全部实现承包管理;劳务输出不断增多,经济收入发生了较大变化,目前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900元。我村近年来引进的企业主要以食品加工和机械制造为主,以“重庆市隆盛达食品厂”和“重庆市方伟机械厂”为代表。这些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石佛村村民的就业问题,为村民就近就业提供了便利。
村现任两委班子成员共7人,除主任、书记、计生专干、综治专干、会计5人外,还包括驻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各1名。近年来,村两委按照科学发展观、“314总体部署”、“1595战略”等宏观政策要求,结合本村实际摸索科学的发展路子,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村两委班子积极贯彻落实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三项制度”,认真完善“三薄两单”,同时还配套设置了“党务政务村务公开栏”,“零距离访谈室”等,把为民办事真正落到实处。
在我村发展的战略部署方面,村两委一贯重视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我村早在1998年就被江北区人民政府授予“小康村”称号,在XX年曾被评为“区级文明村”。延续一贯的“经济与社会并重发展”的指导思想,我村委会对此次“民主法治示范村”的申报高度重视。我们深刻认识到这对进一步增强村民民主法制意识,不断规范村务管理,加大依法治理力度,维护地区的社会政治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不仅是促进我村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件大事,更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石佛村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小组”)以村支部书记付优优为组长、村主任李文云为副组长,村两委其他相关人员为小组成员。小组结合“重庆市‘民主法治示范村’指导标准”,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从本村实际出发,以服务广大村民为宗旨,从各方面切实加强我村民主法治建设,按照上级相关要求,初步形成了“村级组织健全有力”、“民主制度规范完备”、“法制教育扎实有效”、“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