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

时间:2025-04-05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蜜蜂》教案设计(精选16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蜜蜂》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弄清实验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3.学习作者观察、思考和实验的方法,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师: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了解它们,研究它们,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辛勤采蜜的小蜜蜂

  2.学生从课前查阅到的资料里说说有关蜜蜂的知识

  3.蜜蜂还有一种辨别方向的能力,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自学课文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通。

  2.默读,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三)讨论交流

  1.全班交流

  (1)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2)从“虽然手被蜜蜂刺了好多下,但我一直坚持着”体会作者为了科学不怕困难的精神。

  (3)从“起风了,陌生的景物”等与“20只蜜蜂中有17只没有迷失方向,它们准确无误地回到了自己的家”对比,理解蜜蜂这种本能。

  2.从作者的作法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四)总结、扩展

  自然界中有许多奥秘等着同学们去发现,去研究,希望同学们都具有慧眼,善于发现问题并有为科学不怕困难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

  阅读《昆虫记》这本书

  (六) 板书设计

  26、蜜蜂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蜜蜂》教案设计 篇2

  课时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 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弄清实验过程。

  教学重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查看全文

《小摄影师》课堂实录(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课)(通用16篇)

《小摄影师》课堂实录(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课) 篇1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生:高尔基和小男孩。

  (板书:高尔基       小男孩)

  师: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师: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1:写一个小男骇去给高尔基照相,却忘了带胶卷,没有照成的事。

  生2:课文写一个小男骇去给高尔基照相,却忘了带胶卷,没有照成,高尔基盼着小男孩再来的事。

  二、学习课文,读中感悟。

  师:看来同学们对课文的大概内容都有所了解,一位是大名鼎鼎的前苏联文学家,而另一位却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少先队员,他们互不相识,却发生了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次走入课文,走近这个故事的两位主人公,去探究他们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情感变化。

  师:默读课文,思考:这位普普通通的小男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把相应的句子勾画出来,并把通过这句话感受到的印象标注在句子旁。

  生默读勾画,师巡视指导。

  师:知识属于细心的孩子,好多同学一直在认真的读书,寻找着新的收获。

  师:谁想把收获和同学交流一下。

  生1:我觉得男孩很聪明,从文中……可以看出。

  生2:我觉得男孩很粗心,从文中……可以看出。

  生3:我觉得男孩很有礼貌,从文中……可以看出。

  ……

  师:男孩给大家留下一个可爱的印象,那么高尔基这位大文豪在课文中的一言一行,你觉得他对小男孩有什么感情?

  生:喜爱。(板书:喜爱)

查看全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新年礼物》教案范文(精选12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新年礼物》教案范文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2个生字,新年礼物。

  2、能按“阅读提示”的要求学习课文,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表弟”用实际行动改正缺点的精神,感受“表弟”美好的心灵。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新年礼物。

  (二)按要求自读课文

  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哪些地方有困难就停下来多读几遍。

  2、默读课文,在不懂的字、词、句下面画上横线打上“?”,然后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试着理解不懂的字、词、句。

  3、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作者围绕“新年礼物”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讨论交流

  1、向本组同学们汇报你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内容不懂。

  2、同学之间在小组内互相解决不懂的问题。

  (四)师生共同交流自学情况

  1、指读课文。

  2、本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课文记叙了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准备送给老师新年礼物的过程中,改正了过去做作业不认真的缺点的事,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新年礼物》。

  (五)质疑

  1、在全班提出自学和小组学习中仍未解决的问题。

  2、师生共同归纳,疏理所提问题。

  (六)自由读课文

  培养学生借助思考题自学课文的能力。

  (七)全班交流

  1、作者为什么说:“弟弟送给老师的算不上什么礼物、其实是最好的礼物——一颗真诚的心。”

查看全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教案设计(精选12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教案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课前准备

  1、 选择一段优美的关于秋的音乐磁带。

  2、 准备录音机1台、实物投影仪1架(或小黑板3块)。

  教学设计

  享受音乐,发挥想象

  1.描述引入: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不信,你听(放音乐磁带)。

  2.直观感受: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想象画面。

  3.交流感受: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导入课题:有一位作家也听到了秋的声音,他听到的和你们的是不是相同,想知道吗?(揭题读题)

  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读通诗文:自读课文,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你最喜欢哪种声音,喜欢的话多读几遍。

  3.朗读展示,想象表演。

  a、鼓励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欣赏性地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

  b、开展想象性的表演活动。出示字卡或小黑板:

  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黄叶说:“_______”

  蟋蟀振动翅膀,“qǘ qǘ”,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在唱着:“_______”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教案设计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听听,秋的声音》。

  2.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查看全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次成功的实验》教案(通用12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次成功的实验》教案 篇1

  《一次成功的实验》叙述顺序清楚、结构明晰,可分为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三部分。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不仅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还给学生以启迪。三年级学生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对于做实验更是感兴趣,因此实验的过程,学生能饶有兴趣地通过自读大体可理解。但是由于年龄小,认识、理解能力有局限,很难明白实验成功的多个原因,因此应在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基础上,找准切入点,并加以引领、提升,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3.教育学生学习小女孩先人后已的精神,懂得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懂得“成功”的真正含义,通过解读人物语言、边读边想、实验创设情境等方法突破难点。

  教学准备

  玻璃瓶、玻璃球、细绳子、五彩心、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境引读—复习导入,引起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注意。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次成功的实验》生字、生词,这节课我们来检查一下你们的掌握情况。(多媒体)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次成功的实验》,来看大屏幕,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它叫问题小博士,他为了让我们把课文读的更好,提了几个问题,你们猜一猜都有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是什么实验?谁做的实验?实验是怎么做的?为什么成功?

  二、展学评导——摸清学情、择机而导,找准教学逻辑起点。

查看全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掌声》导学案(精选14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掌声》导学案 篇1

  一. 导学提纲

  (一)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查字典,看看该怎么读,什么意思。

  1.我新认识的字(请注上拼音,说说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2.我想提醒难写的字(想想按笔画顺序该怎么写,哪些笔画需要提醒。)

  3.我能理解新词(请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

  ①    的意思是:                                           

  ②        的意思是:   

  ③       的意思是:                                        

  (二)查找“小儿麻痹症”的相关资料 。                                  

  (三)把课文读熟练,并思考下面问题:

查看全文
目录